LTE-Advanced 关键技术及标准进展(DOC 10页)

合集下载

LTE—Advanced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LTE—Advanced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的 4个 连续 可 获得 的 资源 粒 子 组 成 3 G P P将 L T E — A d v a n c e d中的 R e l a y分 为 T y p e 1 R e l a y和 T v p e 2
R e l a y 。T y p e 1 中继具有独立 的小 区 I D, 发送 自己的导频和 同步信号 ; 可以控制一个单独的小区 . 每一个小 区对于其覆盖 范围内的用户来说 都是一个类似于主基站的独立基站 T y p e 2中继没有独立 的小 区 I D . C o MP技术 通过基站 间共享一些必要的信息 .可以有效地消除此 不能形 成新 的小区 : 不发送 自己的导频和 同步 。 主要用于增 加小区吞 类小 区间干扰。根据基站 间是否共享用户 的数据信息 . 可将 C o M P分 吐量和频谱效率 为两类 : 联合传输/ 处理( J P, J o i n t P r o c e s s i n g ) 和协作调 度臌 束成型 ( C S / 3 小 结 C B, C o o r d i n a t e d S c h e d u l i n g / B e a m f o r mi n g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覆 盖 。
当多个中继的物理下行控 制信道相互交织时 . 这些 物理下行控 制 信道 的信号基本上按照 R e I . 8 标准 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采用 的方式进 行 复用 、 加扰、 调制 、 预编码 、 映射到天 线各层及相 应的资 源粒子 R E 上。与 R e 1 . 8 系统 的物理下行 控制信道映射方式 的不同之处在 于 : 首 先. U E特有的参考信 号不会映射到用 于发送 互交织物理下行 控制信 道的物理资源块对上 : 其次 . 中继物理下 行控制信道 的一个 资源粒子 组( R E G ) 由一个物理资源块 内的一个 O F D M符 号中以升序子载波排列

LTE 技术标准中的关键技术及其演进

LTE 技术标准中的关键技术及其演进

LTE技术标准中的关键技术及其演进杨鹏,李波(电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无线通信部,北京,100045)摘要:本文介绍了3G演进技术,首先分析了LTE技术的重要特征,高频谱效率和宽带化是其标志性特点;接着对LTE中物理层传输技术和网络结构这两部分中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突出了LTE的技术创新处;最后给出了目前两种不同制式的LTE演进路线图,并重点讨论了TD-LTE的发展现状。

关键字:LTE,关键技术,TD-LTE一、 引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用户越来越习惯随处享用宽带接入服务,移动宽带技术将成为首选途径。

预计到2012年,全球宽带用户总数将达到18亿,其中约三分之二将是移动宽带用户,这势必对移动通信网络提出更加苛求的要求:更高的峰值速率和更低的时延,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和灵活性,以及更高的系统容量。

因此,3GPP和3GPP2相应启动了3G技术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研究工作[1-5],这项受人瞩目的技术被称为“演进型3G” (E3G,Evolved 3G)。

本文是以LTE技术为中心,详细介绍了LTE的特征,关键技术及其标准的演进。

二、 LTE技术特征LTE作为3G的下一代演进技术,具有100Mbit/s的数据下载能力。

3GPP启动的LTE 项目的主要性能目标包括:1.通信速率的提高,下行峰值速率达到100Mbps、上行达到50Mbps。

2.提高了频谱效率,下行链路为5(bit/s)/Hz,(3-4倍于R6 HSDPA);上行链路为2.5(bit/s)/Hz,(2-3倍于R6 HSUPA)。

3.以分组域业务为主要目标,系统在整体架构上将基于分组交换。

4.QoS保证,通过系统设计和严格的QoS机制,保证实时业务(如V oIP)的服务质量。

5.系统部署灵活,能够支持1.4MHz-20MHz间的多种系统带宽,并支持“paired”和“unpaired”的频谱分配,保证将来在系统部署上的灵活性。

LTE—Advanced中OFDM技术的研究进展

LTE—Advanced中OFDM技术的研究进展
( hn q gU i r t o ot adT l o m n a osC ogi 00 5 C i ) C ogi nv sy f s n e cm u i tn , hnqn 40 6 , hn n e i P s e ci g a
Ab t c : F M a e o e a k y tc n l y fri ih s e t n / ce c ,a t mu i ah fdn bl y te sr t O D h sb c m e h oo sh g p cn n e ̄ i y n i h p t a ig a i t ,h a e g o t n — i
R pa O D ces B eet F M A cs( R—O D A) cod gt t n y dr u ,t on u t ee pn edo — F M .A cri eaa s e l i pi ot edvl igt n f n oh l e st t s h o r
第5 0卷 第 4期
21 00年 4 月
电讯 技术
T lc mmu iain E gn e ig ee o nc t n ie r o n
V 15 N . o.0 o4
Ap .2 0 r 01
文章 编号 :0 1 9 X(00 0 —0 1 — 5 10 —83 2 1 }4 12 0
善 O D 对 频偏 和 相位 噪 声敏 感 的 问题 , FM 降低 其 峰 均 比, 促进 了 O D F M技术 的进 一步发 展 。
与此同时 , 各标准化组织对系统 的容量、 传输速
基金项 目: 国家科技 重大专项资助项 目(0 9X 30 —06一O 20 Z 00 3 0 1&20Z O0 1 0 09 X 30 —04—0 ) 重庆 市科技 攻 关计 划项 目 2; ( S C 2 1A 24 ) 重庆市教 育委 员会科 学技 术研 究项 目( J856 C T ,00 C 13 ; 100 1) (

LTE移动通信技术任务4 LTE关键技术

LTE移动通信技术任务4 LTE关键技术

LTE移动通信技术任务4 LTE关键技术LTE 移动通信技术任务 4:LTE 关键技术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作为一种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大容量等显著优势。

而这些优势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持。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LTE 的关键技术。

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OFDM 技术是 LTE 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高速的数据流分解为多个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然后分别调制到相互正交的多个子载波上进行传输。

与传统的频分复用技术相比,OFDM 具有诸多优点。

首先,它能够有效地抵抗多径衰落。

在无线通信环境中,信号会因为建筑物、地形等障碍物的反射和散射而产生多个路径,导致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出现延迟和衰减。

OFDM 通过将宽带信道划分成多个窄带子信道,使得每个子信道的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干带宽,从而减少了多径衰落的影响。

其次,OFDM 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

由于子载波之间相互正交,使得它们可以在频谱上紧密排列,从而提高了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OFDM 还便于实现动态频谱分配。

通过灵活地调整子载波的分配,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信道状况,合理地分配频谱资源,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二、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MIMO 技术是 LTE 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它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形成多个并行的空间信道,从而在不增加带宽和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显著提高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MIMO 技术主要包括空间复用和空间分集两种工作模式。

空间复用模式下,多个数据流同时在不同的天线上传输,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而空间分集模式则通过在多个天线上发送相同的数据,或者对接收端接收到的多个信号进行合并处理,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抗衰落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MIMO 技术可以根据信道条件和系统需求,灵活地切换工作模式,以达到最佳的性能。

LTE—Advanced关键技术研究

LTE—Advanced关键技术研究

LTE—Advanced关键技术研究作者:阿娜古丽·阿布拉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年第12期摘要:文章从当今热门的移动4G网络通信的发展现状入手,引出4G网络通信中的LTE-Advanced的基本概念,进而简单介绍了LTE-Advanced的主要技术参数,然后详细分析并研究了LTE-Advanced技术中的的几项关键技术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最后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LTE-Advanced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关键词:4G网络通信 LTE-Advanced 3GPP 载波聚合中继技术(Relay)多点协作(CoMP)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2-0022-011 引言当今移动通信技术步入4G时代,2013年6月韩国三星发布了LTE Advanced版的Galaxy S4,LTE-Advanced网络采用了当前一代LTE的技术,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演进。

目前,LTE-Advanced网络的下载速度最高达102Mbps,比中国普通家用宽带无线传输速度快100倍以上。

从理论上讲,LTE-Advanced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还能更快,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表明,LTE-Advanced网络数据下载速度最高能达到150Mbps,数据上传速度最高能达到37.5Mbps。

2 LTE-Advanced基本概念及主要技术参数LTE-Advanced(LTE-A)是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后续演进,是LTE-Advanced的简称,2008年3月开始,2008年5月确定需求。

LTE-Advanced是LTE (Long Term Evolution)的演进,但其并非5G,而是对现存LTE技术的更高效运用。

LTE-Advanced的技术参数如下:带宽为100MHz;理论下行峰值速率为1 Gbps,理论上行峰值速率为500 Mbps;上行峰值频谱利用率为15Mbps/Hz,下行峰值频谱利用率为30Mbps/Hz。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4版)第七章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 LTE及LTE-Advanced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4版)第七章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 LTE及LTE-Advanced

星蓝海学习网
20
7.1.2 LTE需求
无线资源管理需求
(1)增强无线资源管理机制,以便实现更好的端到端QoS; (2)E-UTRAN系统应提供在空口有效的传输和高层协议操作方式, 如支持IP头压缩; (3)E-UTRAN系统应支持在不同的无线接入系统间的负载均衡机制 和管理策略。
星蓝海学习网
21
7.1.2 LTE需求
7.4 LTE-Advanced介绍
7.5 载波聚合技术
7.1.1 载波聚合简介 7.1.2 载波聚合部署场景 7.1.3 载波聚合关键技术
7.6 中继技术
7.1.1 概述 7.1.2 中继分类 7.1.3 LTE-Advanced中继系
统的中继时隙配置
7.1.4 协作中继技术
星蓝海学习网
2
学习重点与要求
星蓝海学习网
27
7.1.3 LTE关键技术
❖多载波技术
对抗时间弥散无线信道的健壮性。由于把宽带传输信号细分为多个 窄带子载波,从而使得符号间干扰主要限制在每个符号起始的保护 带内; 通过频域均衡实现的低复杂度接收机; 广播网络中多重发射机发射信号的简单合并;
星蓝海学习网
28
7.1.3 LTE关键技术
24
7.1.2 LTE需求
业务相关需求
E-UTRA系统应能够有效支持各种类型的业务,包括现有的网页浏览、 FTP业务、视频流业务和VoIP业务,并能够以分组域方式支持更先进 的业务(如实时视频或一键通)。VoIP业务的无线接口和回程效率以 及时延性能不低于现有的UMTS系统电路域话音实现方式。
星蓝海学习网
星蓝海学习网
16
7.1.2 LTE需求
(1)在相同的地理区域内实现与GERAN/3G系统的邻频、共站址共 存; (2)在相同的地理区域内实现不同运营商系统间的邻频、共站址共 存; (3)在国境线上的系统间可实现相互重叠和相邻频段情况下共存; (4)可在所有的频段内独立进行部署。

LTE和LTE-Advanced关键技术综述

LTE和LTE-Advanced关键技术综述
提高承载基于IP的语音(VolP)业务时的性能,普通
下面将逐一介绍LTE中使用的关键技术和
LTE—Advanced中考虑采用的关键技术。
模式是对单个子帧操作;两种模式所支持的HARQ
流程数也是不一样的,普通模式对应的流程数为8, 子帧捆绑模式的流程数为4。终端根据eNB在下行

2.1
LTE的关键技术
能更有效地利用系统资源。在R8 LTE中,上行支持 64QAM对终端和eNB均为可选。
2.3 HARQ
工作,目标是成为IMT—Advanced的候选技术。通过 引入多载波聚合、上下行MIMO扩展、中继、分布式 天线等关键技术进行平滑演进,进一步发挥技术优 势提升网络性能,提高用户对移动通信业务的体验,
0FDM和SC-FDMA
PDCCH上的新数据指示(NDI)比特或物理HARQ
指示信道(PHICH)来判断是否需要重传,如果需要 重传,终端将会在固定数目子帧后重传。
2.4先进的多天线技术 LTE在下行采用OFDM,上行采用单载波一频分
多址(SC—FDMA)。OFDM使得同一小区中用户信号
之间可以保持正交性,SC—FDMA可以看成是对用户
使用OFDMA,因它调度更灵活,也可以简化演进的基
站(eNB)侧均衡器和上行使用MIMO时的实现。
2.2更高阶调制(64QAM) LTE中上、下行均可自适应使用正交相移键控
R8在上行只使用SDMA和多天线接收分集技术,未 来应该也会考虑MIMO技术。LTE标准目前最高支
凸、.-...M..S.T..T....S.e.ptember
LTE在下行灵活使用MIM0、空分多址(SD MA)、波束成型和接收/发送分集等多天线技术:对 信干比高和空间信道散列度高(信道矩阵值高和奇 异值高)的用户使用MIMO技术,以提供更高的数 据速率;当需要为更多用户服务时,利用SDMA技术 在同一时、频资源上为多个用户同时提供服务;对某 些用户使用波束成型技术,将发送/接收波束对准 用户,以提高用户的数据速率;当不需要使用 SDMA,MIMO也无法带来附加增益时,使用传统的

关于LTE-ADVANCED中关键技术和发展的

关于LTE-ADVANCED中关键技术和发展的

·67·
的不同信号, 并且它自己信号的传输也能够被多个小区同时 若是对来自于多个小区发射的信号同 的接收到。而在下行, 时进行协调来规避彼此之间的干扰 , 就能够大大地提升其下 行的性能。在上行, 其信号如果可以同时被多个小区联合地 接收同时进行信号的合并 , 而多个小区也能够通过协调的调 度来抑制小区之间的干扰 , 就能够达到提升接收信号的信噪 比的效果。 LTE - Advanced 标准进展分析 三、 因为 LTE 重新地定义了空中的接口以及核心的网络 , 排 而采用 OFDM 的技术, 只能支持分组域而 除了 CDMA 技术, 使得 LTE 和已有的 3GPP 的各版本的标准互不兼容 ,现有的 3G 网络已经很难平滑地演进到 LTE 了, 部署 LTE 还需要规 所以部署的成本很高。 从历史的规则来 模很大的网络升级, 看, 从一项标准的成熟到规模性商用 , 一般需要 3 到 4 年的 2009 年的 3 月 LTE 的标准冻结并且得到批准 ,所以预 时间, 计会在 2012 到 2013 年以后 LTE 才能够有规模性商用的可 能。而从产业链角度来说, 现在的 LTE 网络的设备以及终端 都还没有成熟, 尤其是终端方面, 能够支持 LTE 的终端估计 要到 2012 年才能推出。下面将分别介绍上述技术的标准进 展。 ( 一) 载波聚合的标准进展。 载波聚合的适用场景在当 前的标准之中可以分为 3 类 , 即带内的连续性载波聚合 、 带 内的非连续性载波聚合和带外的非连续性载波聚合 , 对一定 的场景来说 , 单个的 FFT 是可能的, 而且和 LTE R 8 版本是 。 LTE - Advanced 的系 后向兼容的 而在物理层的设计当中 , 统还要求能够解决载波之间的时间同步 , 频点的分配以及保 护带宽的设计等问题。在 MAC 层以及 RLC 层的设计当中, 要解决不同的载波之间相应的协调机制等问题 。 LTE - Advanced 系统与物理层、 MAC 层和 RLC 层三个层次的进展相 在载波聚合的控制信道的研究工作上进展是较慢的 。 比较, 而合理的设计好聚合载波所需的控制信道与信令 , 同时减低 开销则是控制好信道的设计当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 ( 二) 多用户 MIMO 的标准化进展。3GPP 组织对多用户 的 MIMO 技术进行过广泛且深入的讨论 , 目前为止确定了单 用户 MIMO 与多用户 MI - MO 之间的动态切换问题, 还正在 : 讨论当中的问题有 ( 上接第 136 页) 问题刺激学生思考, 让学生的写作更具思想性。 ( 三) 写作技巧学习。 即由老师讲授写作技巧 。 该部分 “启发式” 最好采取 教学法。教师把例文提供给学生 , 然后引 导学生归纳出例文的写作特点 。 以教授对比论证法的两种 逻辑方式( the subject - by - subject pattern 和 the point - by - point pattern) 为例, 教师可把两个分别以两种方式写作的段 , 落提供给学生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段落分别采用的逻辑 借以说明两种逻辑方式的论证方法及各自所适用的范 方式, 。“启发式” 围 教学教会学生的不是某一个知识点 , 而是一种 学习的能力。 ( 四) 学生写作实践。这一环节是写作课堂教学的重点 , 老师有针对性的布置与本次课堂所学的写作技巧有关的写 作任务,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以上四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可使得写作课堂教学多样化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TE-Advanced 关键技术及标准进展来源 [电信网技术] 作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导读]对LTE-A采用的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上/下行多天线增强(Enhanced UL/DL MIMO)、多点协作传输(Coordinated Multi-point Tx&Rx)、中继(Relay)、异构网干扰协调增强(Enhanc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等关键技术及其标准进展进行了介绍。

1引言LTE-Advanced(LTE-A)是LTE的演进版本,其目的是为满足未来几年内无线通信市场的更高需求和更多应用,满足和超过IMT-Advanced的需求,同时还保持对LTE较好的后向兼容性。

LTE-A采用了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上/下行多天线增强(Enhanced UL/DL MIMO)、多点协作传输(Coordinated Multi-point Tx&Rx)、中继(Relay)、异构网干扰协调增强(Enhanc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等关键技术,能大大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峰值数据速率、峰值谱效率、小区平均谱效率以及小区边界用户性能,同时也能提高整个网络的组网效率,这使得LTE和LTE-A系统成为未来几年内无线通信发展的主流,本文将对这些关键技术及其标准进展进行介绍。

3GPP LTE-Advanced需求分析IMT-Advanced 和LTE-Advanced的需求以及LTE Rel.8版本对需求的满足度参见表1。

表1 IMT-Advanced 和LTE-Advanced的需求以及LTE Rel.8性能为满足这些需求,3GPP在LTE-A SI(Study Item)阶段对载波聚合、上下行多天线增强、多点协作传输、中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性能评估。

2009年10月,3GPP 将LTE-Advanced (LTE Release 10 & beyond) 作为IMT-Advanced候选技术方案提交ITU,包括FDD和TDD两种制式,以及初始的自评估结果。

同时基于此候选方案和评估结果,在2010年3月LTE-A SI结束后,3GPP 又先后成立了CA WI (Work Item),UL MIMO WI,DL MIMO WI,Relay WI,CoMP SI,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标准化。

另外,LTE/LTE-A制式内的不同功率节点同覆盖形成的异构网络系统(Heterogeneous Network,Hetnet)作为一种显著提升系统吞吐量和提高网络整体效率的技术在3GPP中也引起了极大关注,2010年3月也成立了eICIC for Hetnet WI。

中国公司一直非常重视并积极参与LTE-A的标准化过程,提交的提案覆盖了下文阐述的所有关键技术,并且突破性地取得了其中两个重要WI的报告人职位——中国移动成为eICIC WI的报告人,华为公司成为UL MIMO WI的报告人。

本文将对这些关键技术及其目前的标准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载波聚合是能满足LTE-A更大带宽需求且能保持对LTE后向兼容性的必备技术。

目前,LTE支持的最大带宽是20MHz,LTE-A通过聚合多个对LTE后向兼容的载波可以支持到最大100MHz带宽。

接收能力超过20MHz的LTE-A 终端(User Equipment,UE)可以同时接收多个成员载波,而对LTE Rel.8的终端,也可以正常接收其中一个成员载波。

频谱聚合的场景可以分为3种:带内连续载波聚合(Intra-Band,Contiguous)、带内非连续载波聚合(Intra-Band,Non-contiguous)、带外非连续载波聚合(Inter-Band,Contiguous)。

具体参见图1。

图1 典型CA场景带外非连续载波聚合通常会造成共站同功率的两个成员载波的覆盖不相同。

标准中曾对LTE-A每个成员载波是否都要保证对LTE Rel.8后向兼容性的问题进行过长时间的讨论。

考虑到频谱效率、系统简单性、终端/eNodeB复杂度和测试复杂度等因素,标准最后决定在Rel.10中,CA成员载波都是后向兼容的,在后续版本中可以考虑引入其他形态载波的可能性。

LTE-A不同终端聚合的载波数目可以不同。

FDD系统中,同一个终端聚合的上/下行成员载波的数目也可以不同;但TDD系统中,通常上/下行成员载波的数目是相同的。

在MAC到PHY映射上,无论上行还是下行,每个成员载波有独立的HARQ 实体,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重用Rel.8的功能,并能保证较好的HARQ性能,缺点是可能需要反馈多个ACK/NACK。

LTE上行采用了单载波传输方式(DFT-S-OFDM),在LTE-A上行多载波聚合传输时,经过对OFDM和N x DFT-S-OFDM之间的评估之后,最终传输方式采纳了N x DFT-S-OFDM的形式,即其中每个成员载波按独立的DFT-S-OFDM传输。

力。

设计说明:学习是为了应用。

数学综合应用的重要方面,是使学生能用多天线增强(Enhanced Multiple Antenna Transmission)多天线技术的增强是满足LTE-A峰值谱效率和平均谱效率提升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LTE Rel.8下行支持1,2,4天线发射,终端侧2,4天线接收,下行可支持最大4层(Layer)传输。

上行只支持终端侧单天线发送,基站侧最多4天线接收。

LTE Rel.8的多天线发射模式包括开环(Open loop)MIMO,闭环(Closed loop)MIMO,波束成型(Beamforming,BF),以及发射分集。

除了单用户MIMO(single-user MIMO,SU-MIMO),LTE中还采用了另外一种谱效率增强的多天线传输方式,称为多用户MIMO(Multi-User MIMO,MU-MIMO),多个用户复用相同的无线资源通过空分的方式同时传输。

LTE-A中为提升峰值谱效率和平均谱效率,在上下行都扩充了发射/接收支持的最大天线个数,允许上行最多4天线4层发送,下行最多8天线8层发送,从而LTE-A中需要考虑更多天线数配置下的多天线发送方式。

1)上行多天线增强LTE-A上行除了需要考虑更多天线数配置外,还需要考虑上行低峰均比的需求和每个成员载波上的单载波传输的需求。

对上行控制信道而言,容量提升不是主要需求,多天线技术主要用来进一步优化性能和覆盖,因此只需要考虑发射分集方式。

经过评估,对采用码分的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1/1a/1b采用了SORTD(Spatial Orthogonal Resource Transmit Diversity)的发射分集方式,即在多天线上采用互相正交的码序列对信号进行调制传输。

上行控制信道格式2的分集方式还在讨论中。

对上行业务信道而言,容量提升是主要需求,多天线技术需要考虑空间复用的引入。

同时,由于发射分集相对于更为简单的开环秩1预编码并没有性能优势,因此标准最终确定上行业务信道不采用发射分集,对小区边界的用户等可以直接采用开环秩1预编码。

目前,2发射天线和4发射天线下的低峰均比秩1~4的码本设计都已完成。

验可能性是生活里的常见现象;进一步感受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增与LTE一样,LTE-A的上行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也包括用于信道测量的SRS(Sounding RS) 和用于信号检测DMRS(Demodulation RS)。

由于上行空间复用及多载波的采纳,单个用户使用的上行DMRS的资源开销需要扩充,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LTE 上行RS使用的CAZAC(Const Amplitude Zero Auto-Corelation)码循环移位(Cyclic Shift)的基础上,不同数据传输层的DMRS使用不同的循环移位。

还有一种可能是在时域的多个RS符号上叠加正交码(Orthogonal Cover Code,OCC)来扩充码复用空间。

目前,关于两种扩充方式的讨论还在继续。

对于SRS信号,为了支持上行多天线信道测量以及多载波测量,资源开销相对于R8 SRS信号同样需要扩充,除了延用R8周期性SRS发送模式以外,LTEA还增加了非周期SRS发送模式,由NodeB触发UE发送,实现SRS 资源的扩充。

2)下行多天线增强因为支持的传输层数的增加,导致需要考虑更大尺寸的码本设计。

因为LTE-A下行业务信道的传输可以采用专用参考信号(dedicated RS),因此原则上下行发送可以基于码本也可以基于非码本。

同时,对于闭环MIMO,为了减少反馈开销,采用基于码本的PMI反馈方式。

目前8天线码本的设计正在进行,初步采用双预编码矩阵码本(Dual-index Precoding Codebook)结构,即把码本矩阵用两个矩阵的乘积表示,通常两个矩阵中一个是基码本,另一个是根据信道变化特征在基码本上的修正。

为了进一步减少反馈开销,还可以考虑根据信道的变化快慢不同的统计特征分别进行长周期反馈(比如空间相关性)和短周期反馈(比如快衰因素)。

LTE-A采用用户专用参考信号的方式来进行业务信道的传输,同一用户业务信道的不同层使用的参考信号以CDM+FDM的方式相互正交。

为了测量最多八层信道,除了原来的公共参考信号(Common RS)外,还引入了信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dication RS,CSI-RS),CSI-RS在时频域可以设置得比较稀疏,各天线端口的CSI-RS以CDM+FDM的方式相互正交。

另外,LTE-A中目前正在讨论对MU-MIMO的继续增强,以充分开发多用户分集增益和联合信号处理的增益来减少多用户流间的干扰,同时也做到性能和复杂度之间的较好折中。

根据目前标准上达成的结论,MU-MIMO支持最多4个用户复用,每用户不超过两层,总共不超过4层传输。

为了增加调度灵活性,MU-MIMO调度对用户而言是透明的,即用户可以不知道是否有其它用户与其在相同的资源上进行空间复用,并且用户可以在SU-MIMO和MU-MIMO状态之间动态进行转换。

协作多点传输(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CoMP)协作多点传输是一种提升小区边界容量和小区平均吞吐量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