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聚苯乙烯树脂》_T_CPCIF 0039—2019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聚苯乙烯树脂》_T_CPCIF 0039—2019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聚苯乙烯树脂》_T_CPCIF 0039—2019

.ICS13.020.20

Z04

+CPCIF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团体标准

T/CPCIF 0039-2019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聚苯乙烯树脂

Green design product evalu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olystyrene resin

2019-12 -31发布2019-12 -31实施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

T/CPCIF 0039—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新疆蓝山屯河新材料有限公司、宜宾天原集团股份公司、中国化工环保协会

本标准起草人:翟春军、段克非、杨有胜、林庆波、黄卫东、吴刚、周波、熊梅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聚苯乙烯树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苯乙烯树脂绿色设计产品的术语和定义、评价要求、评价方法和生命周期评价报告编制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聚苯乙烯树脂绿色设计产品的评价,包括通用型、可发型等产品,其他型号产品参照本标准指标进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66 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2406 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

GB/T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6283 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法(通用法)

GB/T6679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8624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10294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GB12268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2671聚苯乙烯(PS)树脂

GB/T15928 不饱和聚酯树脂增强塑料中残留苯乙烯单体含量的测定

GB/T1648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404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

GB/T24044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

GB/T24789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GB/T29906 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材料

GB31572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32161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

GB/T32162生态设计产品标识

AQ/T900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HJ 38 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 583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

HJ 584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

QB/T4009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13年第591号令)

《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保部2014年第31号令)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设计产品green-designproduct

在原材料获取、产品生产、使用、废弃处置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在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具有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环境影响小、对人体健康无害、便于回收再利用的符合产品性能和安全要求的产品。

3.2

生命周期lifecycle

产品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

3.3

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 assessment

理解和评价产品系统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潜在环境影响大小和重要性的阶段。

3.4

通用型聚苯乙烯树脂Universal polystyreneresin

通用型聚苯乙烯树脂(GPPS)是指由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加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主要通过本体聚合工艺制得的聚合物。外观一般为无色、无味、有光泽的透明颗粒,主要成分为聚苯乙烯。

3.5

可发型聚苯乙烯树脂Disposable polystyreneresin

可发性聚苯乙烯(EPS)又称发泡聚苯乙烯,是一种树脂与物理性发泡剂和其它添加剂的聚合物。最常见的可发性聚苯乙烯是含有作为发泡剂戊烷的白色聚苯乙烯粒料。通常采用“一步法”悬浮聚合工艺制得,外观为白色或彩色半透明小球颗粒,主要成分包括聚苯乙烯、戊烷和阻燃剂等。

4 评价原则和方法

4.1评价原则

4.1.1生命周期评价与指标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依据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考虑聚苯乙烯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产品设计、原材料获取、产品生产、过程废弃物回收处理等阶段,深入分析各个阶段的资源消耗、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因素,选取不同阶段,可评价的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

4.1.2环境影响种类最优选取原则

根据聚苯乙烯产品生产工艺和产品特点,同时考虑到社会关注度高,国家法律或政策明确要求的环境影响种类,选取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主辅料消耗、污染物排放及产品品质指标等方面进行评价。

4.2评价方法和流程

4.2.1评价方法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聚苯乙烯产品可称为绿色设计产品:

a)满足基本要求(见5.1)和评价指标要求(见5.2);

b)提供聚苯乙烯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

4.2.2评价流程

根据聚苯乙烯产品的特点,明确评价范围,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对照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要求,对聚苯乙烯产品进行评价,符合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要求的,可以判定该产品符合绿色设计产品的评价要求;符合要求的聚苯乙烯产品生产企业,还应提供该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报告。评价流程见图1。

图1聚苯乙烯产品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流程

5 要求

5.1 基本要求

5.1.1 应鼓励采用先进的本体聚合或悬浮聚合技术工艺,不应使用国家或有关部门发布的淘汰的或禁止的技术、工艺和装备。

5.1.2 不应使用国家、行业明令淘汰或禁止的材料,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HBCD)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应符合《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相关规定。

5.1.3 生产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应达到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严格执行节能环保相关国家标准。危险废物的管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规要求。

5.1.4 生产企业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应达到地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危险废物的管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法规的要求。

5.1.5 待评价产品的企业截止评价日3年内无重大安全和环境污染事故。

5.1.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应达到AQ/T9006二级标准化的要求。

5.1.7 生产企业应按照GB17167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5.1.8 生产企业应按照GB/T24001、GB/T19001和GB/T28001分别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开展能耗、物耗考核并建立考核制度,或按照GB/T23331建立并运行能源管理体系。

5.1.9 企业应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建立并运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应向使用方提供符合GB/T16483要求的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5.1.10 企业应按照《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公开环境信息。

5.1.11 企业应对剩余产品及包装物进行处置和回收。

5.2 评价指标要求

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包括资源属性指标、能源属性指标、环境属性指标、产品属性指标。评价指标基准值见表1。

表1 聚苯乙烯树脂评价指标基准值

5.3 检验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

污染物监测方法、产品检验方法以及各指标的计算方法依据附录A。

6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编制方法

6.1 方法

依据GB/T24040、GB/T24044、GB/T32161给出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学框架、总体要求及附录编制聚苯乙烯树脂的生命周期评价报告。

6.2 报告内容

6.2.1 基本信息

报告应提供报告信息、申请者信息、评估对象信息、采用的标准信息等基本信息,其中报告信息包括报告编号、编制人员、审核人员、发布日期等,申请者信息包括公司全称、组织机构代码、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等。评估对象信息包括产品型号/类型、主要技术参数、制造商及厂址等,采用的标准信息应包括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6.2.2 符合性评价

报告中应提供对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要求的符合性情况,并提供所有评价指标报告期比基期改进情况的说明。其中报告期为当前评价的年份,一般是指产品参与评价年份的上一年;基期为一个对照年份,一般比报告期提前1年。

6.2.3 生命周期评价

6.2.3.1 评价对象及工具

报告中应详细描述评估的对象、功能单位和产品主要功能,提供产品的材料构成及主要技术参数表,绘制并说明产品的系统边界,披露所使用的软件工具。

本部分以1吨质量为功能单元来表示。

6.2.3.2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报告中应提供考虑的生命周期阶段,说明每个阶段所考虑的清单因子及收集到的现场数据或背景数据,涉及到数据分配的情况应说明分配方法和结果。

6.2.3.3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报告中应提供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不同影响类型的特征化值,并对不同影响类型在生命周期阶段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6.2.3.4 生态设计改进方案

在分析指标的符合性评价结果以及生命周期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产品绿色设计改进的具体方案。

6.2.4 评价报告主要结论

应说明该产品对评价指标的符合性结论、生命周期评价结果、提出的改进方案,并根据评价结论初步判断该产品是否为绿色设计产品。

6.2.5 附件

报告中应在附件中提供:

a) 产品原始包装图;

b) 产品生产材料清单;

c) 产品工艺表(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等);

d) 各单元过程的数据收集表;

e) 其他。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检验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

A.1 原材料消耗量苯乙烯

聚苯乙烯主要原材料苯乙烯消耗量取值取决于原辅料配方中苯乙烯的配比。每生产1t 产品所消耗原材料总用量。原材料总用量是指产品配方中用到的所有原辅材料(不含水)的总投入量,按式(A.1)计算:

c

M M L i =

…………………………(A.1)

式中:

L ——每生产1t 产品的原材料消耗量,单位为吨每吨(t/t );

M i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一年)产品所用原材料的总投入量,单位为吨(t ); M c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一年)产品的总产量,单位为吨(t )。 A.2 HBCD 消耗量

每生产1t 产品所消耗HBCD 用量。HBCD 用量是指产品配方中用到的HBCD 投入量,按式(A.2)计算:

H

M M L J 1=

…………………………(A.2)

式中:

L 1——每生产1t 产品的HBCD 消耗量,单位为吨每吨(t/t );

M J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一年)产品所用HBCD 的总投入量,单位为吨(t ); M H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一年)产品所用原材料的总投入量,单位为吨(t )。 A.3 新鲜水消耗量

每生产1t 产品所消耗的新鲜水量,主要包含生产工艺用水和车间清洁用水,不包括原料用水和生活用水。新鲜水指从各种水源取得的水量,各种水源包括取自地表水、地下水、城镇供水工程以及从市场购得的蒸馏水等产品,按式(A.3)计算:

c

i

M V V =

…………………………(A.3) 式中:

V ——每生产1t 产品的新鲜水消耗量,单位为吨每吨(t/t );

V i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一年)产品生产用新鲜水量,单位为吨(t ); M c ——在一定计量时间内(一年)产品的总产量,单位为吨(t )。 A.4 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

指统计期内生产1吨合格产品导致的废水外排量(末端处理前),废水不含清净下水。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按公式(A.4)计算:

P V V c

ci =

……….………………………….…………………(A.4)

式中:

V ci -----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吨(m 3

/t );

V c ------在统计期内废水产生量,单位为立方米(m 3

); P-------在统计期内合格产品产量,单位为吨(t )。 A.5 产品质量

1、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质量检测按照QB/T4009规定测试。

2、通用型聚苯乙烯树脂质量检测按照GB/T12671规定测试。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聚苯乙烯树脂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B.1目的

聚苯乙烯树脂的原料保存、生产、运输、出售到最终废弃处理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评价聚苯乙烯树脂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大小,提出聚苯乙烯树脂粒子设计改进方案,从而大幅提升聚苯乙烯树脂的环境友好性。

B.2范围

根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范围,确保两者相适应。定义生命周期评价范围时,应考虑以下内容并作出清晰描述。

B.2.1功能单位

功能单位必须是明确规定并且可测量的。

B.2.2系统边界

本附录界定的聚苯乙烯树脂产品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如图B.1、图B.2所示,具体包括:

图B.1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产品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图

图B.2通用型聚苯乙烯树脂产品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图

LCA评价的覆盖时间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数据应反映具有代表性的时期(取最近3年内有效值)。如果未能取得3年内有效值,应做具体说明。

原材料数据应是在参与产品的生产和使用的地点/地区。

生产过程数据应是在最终产品的生产中所涉及的地点/地区。

B.2.3数据取舍原则

单元过程数据种类很多,应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取舍,原则如下:

a)能源的所有输入均列出;

b)原料的所有输入均列出;

c)辅助材料质量小于原料总消耗0.3%的项目输入可忽略;

d)大气、水体的各种排放均列出;

e)小于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1%的一般性固体废弃物可忽略;

f)道路与厂房的基础设施、各工序的设备、厂区内人员及生活设施的消耗和排放,均忽略;

g)任何有毒有害材料和物质均应包含于清单中,不可忽略。

B.3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B.3.1总则

应编制聚苯乙烯树脂系统边界内的所有材料/能源输入、输出清单,作为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依据。如果数据清单有特殊情况、异常点或其他问题,应在报告中进行明确说明。

当数据收集完成后,应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审定。然后,确定每个单元过程的基本流,并据此计算出单元过程的定量输入和输出。此后,将每个单元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除以产品的产量,得到功能单位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最后,将产品各单元过程中相同的影响因素的数据求和,以获取该影响因素的总量,为产品级的影响评价提供必要的数据。

B.3.2数据收集

B.3.2.1概况

应将以下要素纳入数据清单:

a)原材料采购和预加工;

b)生产;

c)产品分配和储存;

d)使用阶段;

e)运输;

f)寿命终止。

基于LCA的信息中要使用的数据分为两类:现场数据和背景数据。主要数据尽量使用现场数据,如果“现场数据”收集缺乏,可以选择“背景数据”。

现场数据是在现场具体操作过程中收集来的。主要包括生产过程的能源与水消耗、产品原材料的使用量、产品主要包装材料的使用量和废弃物产生量等。现场数据还应包括运输数据,即产品原料、主要包装等从制造地点到最终交货点的运输距离。

背景数据应当包括主要原料的生产数据、权威的电力的组合的数据(如火力、水、风力发电等)、不同运输类型造成的环境影响以及产品成分在环境中降解或在本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内处理过程的排放数据。

B.3.2.2现场数据采集

应描述代表某一特定设施或设施的活动而直接测量或收集的数据相关采集规程。可直接对过程进行的测量或者通过采访或问卷调查从经营者处获得的测量值为特定过程最具代表性的数据来源。

现场数据的质量要求包括:

a)代表性:现场数据应按照企业生产单元收集所确定范围内的生产统计数据。

b)完整性:现场数据应采集完整的生命周期要求数据。

c)准确性:现场数据中的资源、能源、原材料消耗数据应该来自于生产单元的实际生产统计记录;环境排放数据优先选择相关的环境监测报告,或由排污因子或物料平衡公式计算获得。所有现场数据均须转换为单位产品,且需要详细记录相关的原始数据、数据来源、计算过程等。

d)一致性:企业现场数据收集时应保持相同的数据来源、统计口径、处理规格等。典型现场数据来源包括:

——原材料采购和预加工;

——原材料由原材料供应商运输至生产商处的运输数据;

——生产过程的碳能源和水资源消耗数据;

——原材料分配及用量数据;

——包装材料数据,包括原材料包装数据;

——由生产商处运输至经销商的运输数据;

——生产废水经污水处理厂所消耗的数据。

B.3.2.3背景数据采集

背景数据不是直接测量或计算而得到的数据。所使用数据的来源应有清楚的文件记载并载入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

背景数据的质量要求包括:

a) 代表性:背景数据应优先选择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的符合相关LCA标准要求的、经第三方独立验证的上游产品LCA报告中的数据。若无,须优先选择代表中国国内平均生产水平的公开LCA数据,数据的参考年限应优先选择近年数据。在没有符合要求的中国国内数据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国外同类技术数据作为背景数据。

b) 完整性:背景数据的系统边界应该从资源开采到这些原辅材料或能源产品出厂为止。

c) 一致性:所有被选择的背景数据应完整覆盖本部分确定的生命周期清单因子,并且应将背景数据转换为一致的物质名录后再进行计算。

B.3.2.4原材料采购和预加工

该阶段始于从大自然提取资源,结束于聚苯乙烯树脂进入产品生产设施,包括:

a) 开采和提取;

b) 所有材料的预加工,例如使化学组分变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c) 转换回收的材料;

d) 提取或与加工设施内部或与加工设施之间的运输。

B.3.2.5生产

该阶段始于聚苯乙烯树脂进入生产设施,结束于产品离开生产设施。生产活动包括化学处理、制造、制造过程中半成品的运输、材料组成包装等。

B.3.2.6产品分配

该阶段将聚苯乙烯树脂产品分配给各地经销商,可沿着供应链将其储存在各点,包括运输车辆的燃料使用等。

B.3.2.7使用阶段

该阶段始于消费者拥有产品,结束于聚苯乙烯树脂使用。包括使用模式、使用期间的资源消耗等。

B.3.2.8物流

应考虑的运输参数包括运输方式、车辆类型、燃料消耗量、装货速率、回空数量、运输距离、根据负载限制因素高的商品运输分配以及燃料用量。

B.3.2.9寿命终止

该阶段始于消费者使用聚苯乙烯树脂制品,结束于产品作为固体废弃物处理后进入大自然的生命周期。

B.3.2.10用电量计算

对于产品系统边界上游或内部消耗的电力,应使用区域供应商现场数据。

B.3.3数据分配

在进行聚苯乙烯树脂生命周期评价的过程中涉及到数据分配问题,特别是聚苯乙烯树脂的生产环节。对于聚苯乙烯树脂生产而言,由于厂家往往同时生产多种类型的产品,一条工艺线上或一个车间里会同时

生产多种型号聚苯乙烯树脂。很难就某单个型号的产品生产来收集清单数据,往往会就某个车间、某条工艺线来收集数据,然后再分配到具体的产品上。针对聚苯乙烯树脂生产阶段,因生产的产品主要成分比较一致,因此本研究选取“重量分配”作为分摊的比例,即重量越大的产品,其分摊额度就越大。

B.3.4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B.3.4.1数据分析

根据表B.1~表B.4对应需要的数据进行填报:

a) 现场数据可通过企业调研、上游厂家提供、采样监测等途径进行收集,所收集的数据要求为企业3年内平均统计数据,并能够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水平。

b) 从实际调研过程中无法获得的数据,即背景数据,采用相关数据库进行替代,在这一步骤中所涉及到的单元过程包括聚苯乙烯树脂行业相关原材料生产、包装材料、能源消耗以及产品的运输。

表B.1原材料成分、用量及运输清单

表B.2生产过程所需清单

表B.3包装过程所需清单

聚苯乙烯树脂成分在环境中降解或在废弃物处理厂处理过程的排放相关的排放因子如表B.4所示。

表B.4废弃物处理背景数据

B.3.4.2清单分析

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核实后,利用生命周期评估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用以建立生命周期评价科学完整的计算程序。目前生命周期评价软件有GaBi、SimaPro、eBalance等,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软件。

通过建立各个过程单元模块,输入各过程单元的数据,可得到全部输入与输出物质和排放清单,选择表B.6各个清单因子的量(以kg 为单位),为分类评价做准备。 B.4影响评价 B.4.1影响类型

影响类型分为资源能源消耗、生态环境影响和人体健康危害三类。聚苯乙烯树脂的影响类型采用石化能源消耗、气候变化、富营养化和人体健康危害4个指标。 B.4.2清单因子归类

根据清单因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将对某影响类型有贡献的因子归到一起,见表B.5。例如,将对气候变化有贡献的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清单因子归到气候变化影响类型里面。

表B.5聚苯乙烯树脂产品生命周期清单因子归类

B.4.3分类评价

计算出不同影响类型的特征化模型。分类评价的结果采用表B.6中的当量物质表示。

表B.6聚苯乙烯树脂产品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B.4.4计算方法

影响评价结果计算方法见式(B.1)

∑∑?==

ij j

ij

i EF Q

EP EP ………………………………(B.1)

式中:

i EP ——第i 中影响类型特征化值;

ij EP ——第i 中影响类别中第j 种清单因子的贡献; j Q ——第j 中清单因子的排放量;

EF——第i中影响类型中第j种清单因子的特征化因子。

ij

《绿色产品设计评价技术规范—聚苯乙烯树脂》

编制说明

绿色产品设计评价规范编制组

2019年6月

目录

1项目背景 (17)

1.1任务来源 (17)

1.2编制过程 (17)

2标准编制的必要性 (18)

2.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8)

2.2强调环保重点 (18)

2.3填补聚苯乙烯树脂产品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缺失 (18)

2.4加强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 (19)

3行业概况 (19)

3.1行业发展现状 (19)

3.2行业存在问题 (20)

3.3行业发展趋势 (20)

4编制依据及参考文献 (20)

5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1)

5.1研究方法 (21)

6相关内容确定说明 (22)

6.1总体说明 (22)

6.2适用范围 (22)

6.3评价流程说明 (22)

6.4指标体系说明 (23)

6.5检测分析方法 (24)

6.6生命周期评价说明 (25)

7标准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26)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要求,在“十三五”期间,以化工、特色轻工、有色、装备制造、建材、纺织、新能源、医药、电子信息行业为重点领域,推广应用绿色制造技术,提升绿色制造水平,构建化工产业绿色制造体系。

聚苯乙烯是世界上常用的通用树脂之一,其产量和消费量仅次于聚乙烯、聚氯乙烯和聚丙烯。通用型具有良好的透明度、耐水、耐光、电绝缘性能和低吸湿性,加工流动性好、易于成型、容易染色、产品外形美观,可用于日用品、电气、仪表外壳、玩具、灯具、家用电器、文具、化妆品容器和室内外装饰品等;可发型聚苯乙烯具有质轻、价廉、导热率低、吸水性小、电绝缘性能好、隔音、防震、防潮、成型工艺简单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地用作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保温绝热、隔音、抗震材料、用作电器、仪表、玻璃制品、电子产品等的缓冲包装材料和食品包装。在我国应用于外墙保温领域有着近20年多年的历史,其节能效果已经被大量工程实践所证明。当前,我国的石油化工下游加工业高速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聚苯乙烯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基础条件,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广阔的市场空间,健全的工业配套体系,国家历来重视该领域的发展,相关引导和鼓励性政策相继发布出台,为行业发展注入政策动力。

聚苯乙烯作为我们国家应用范围最广的合成树脂之一,在包装材料、电子电器、建筑材料、日用品等应用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国聚苯乙烯全行业发展来看,目前约有共1200万吨的产能,大多采用本体聚合和一步法悬浮聚合工艺生产,由于聚苯乙烯产品及技术尚没有绿色化国家标准,并且考虑石化行业产品生产对安全、环保、排放等条件的特殊要求,制定专门的可发性聚苯乙烯清洁生产标准规范是当务之急。

聚苯乙烯树脂产品设计评价技术规范的编制,是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为推进聚苯乙烯行业绿色发展进程,从聚苯乙烯树脂生产过程全生命周期使用绿色原材料,开发绿色生产工艺技术及创建绿色产品。创建产出高效、能源利用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聚苯乙烯产品健康发展之路。

2018年,石化联合会下发了第二批标准编制任务的通知,中石化联质标函[2018]108号,将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列入编制计划。

1.2编制过程

本标准遵循生命周期的基本指导思想,在广泛收集国内外聚苯乙烯行业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技术导则、标准等文献,选择典型企业开展系统深入地实地调研,结合我国聚苯乙烯树脂环保的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本审核指南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撰写。该标准给出了绿色聚苯乙烯树脂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生命周期评价要求、评价方法。具体编制过程如下:(1)2018年7月,任务下达,成立标准编制组;

(2)2018年7-9月,开展行业现状调研,国内外相关标准,资料分析。

(3)2018年9月,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组织开展标准立项答辩,标准编制组于2018年10月底完成了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

(4)2019年5月,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组织行业内的典型企业开展标准的专项讨论会,月底完成

征求意见稿的编制;

(5)2019年9月,由石化联合会组织标准征求意见;

(6)2019年12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召开了标准送审定稿讨论会,对标准进行终审审查。

2标准编制的必要性

2.1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生态型产品作为生态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生态型消费模式的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的《“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完善绿色产品推广机制。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标识等体系,逐步将目前分头设立的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产品统一整合为绿色产品,加强绿色产品全生命周期计量测试、质量检测和监管。目前我国绿色(生态型)聚苯乙烯树脂市场占有率不高,技术标准要求参差不齐,政策机制不够健全。因此,有必要通过开展绿色产品评价及其标准化工作,制定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的绿色聚苯乙烯树脂评价技术标准,并通过评价标准的示范应用,不断提升聚苯乙烯树脂的生态性,为生态型社会建设提供评价技术、评价标准等基础支撑。

绿色产品作为建设生态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在原材料获取、生产、使用、废弃处理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在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确保产品的资源和能源利用高效性、生物安全性、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性、低排放性,实现产品环境负荷的最小化。聚苯乙烯树脂作为多个领域常用的通用材料,绿色发展势在必行。绿色聚苯乙烯树脂产品在开发应用过程中应以产品生态设计理念为指导,降低产品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和环境负荷,最大程度地采用从原料、生产、使用等各个环节减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的绿色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和环境危害大的原料、产品、副产品、溶剂、试剂和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实现聚苯乙烯树脂产品和工艺的高效、低毒、无污染或少污染。面对“十三五”期间生态型社会建设和环保产业发展要求,我国对绿色聚苯乙烯树脂产品评价及其标准化工作存在着十分迫切的需求。

2.2强调环保重点

聚苯乙烯树脂生产过程中主要排放物为废水,一般为酸性废水,工程中将中和反应池和混凝沉淀池设计为一体。选用石灰乳为中和剂,废水经中和后由穿孔墙进入斜管沉淀池,选用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pH控制在715~810,泵前加药,聚铝加药量为110j~112j,此段对废水中的CODCr、总磷和悬浮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实际运行表明CODCr平均去除率达50%以上,总磷的平均去除率>80%,SS的平均去除率>90%。进一步采用生物藻类进行活化微生物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通用型聚苯乙烯树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主要是真空冷凝系统冷凝下来的原料中的微量水份(水99.5%、苯乙烯、乙苯仅0.5%)、设备、地面及化验室清洗水,以及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污废水,生产废水通过生产污水管送至工厂污水预处理设施,经过浮式收油、油水分离、吸附过滤处理,除去废水中的废油和残留物,最后汇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经生物藻类进行活化微生物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

2.3填补聚苯乙烯树脂产品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缺失

目前国内无聚苯乙烯树脂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未能体现聚苯乙烯树脂生产过程资源、能源消耗、环境排放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无法体现全生命周期过程绿色化程度,所以制定聚苯乙烯树脂绿色设计产品评

价技术规范是推进聚苯乙烯行业绿色化进程的一项必要工作。

2.4加强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

企业要想协调好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就须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把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ifeCycleAssessment,即LCA)是国际上环境管理和产品设计的重要工具之一。采用LCA方法对我国聚苯乙烯行业进行分析,进而指导聚苯乙烯树脂产业向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方向发展,具有非常现实和重要的意义。

3行业概况

3.1行业发展现状

聚苯乙烯是一种热塑性非结晶性的树脂,最早于1930年由德国法本公司,即BASF公司前身首先实现工业化,主要分为通用型聚苯乙烯、抗冲击型聚苯乙烯、可发型聚苯乙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聚苯乙烯在合成树脂中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五大通用塑料品种之一,仅次于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主要用于包装容器、电子电器、建材和日用品等领域。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本体聚合法和悬浮聚合法。

我国聚苯乙烯工业的发展从60年代初开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规模化阶段。在此阶段国内对聚苯乙烯树脂的需求增长迅速,市场缺口很大。除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地方本身建设或合资建设聚苯乙烯新装置(如扬子BASF、汕头海洋、镇江奇美公司)外,国外知名大厂商(如美国Dow和Chervon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建厂,其建设规模均达到100kt/a以上,所采用的技术都为各厂家最先进的技术,国内聚苯乙烯生产技术水平也达到一个新阶段,生产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

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聚苯乙烯产量持续增长,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聚苯乙烯工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和壮大,生产装置日益大型化,反应器系统技术不断优化,产品品质不断提升。

但近年来,国内聚苯乙烯受产能结构性过剩、环保监管收紧、需求量跟进不足、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受到压缩等因素制约,特别是聚苯乙烯品种由于产能增加迅猛,市场已供过于求,导致聚苯乙烯行业开工率仅维持6-7成。

未来,我国聚苯乙烯消费需求增速将趋于平缓。供需矛盾将变得更加突出。长期来看,如何切实提高国内产品技术含量,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将成为聚苯乙烯行业发展的关键。

聚苯乙烯由于具有优异持久的保温隔热性、独特的缓冲抗震性、抗老化性和防水性,因而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世界几家著名公司都先后用不同的工艺技术,在各自领域中大力开展应用研究,不断的开发出新的产品,例如德国BASF、美国DOW化学、日本积水、中国吉林清华圆等,他们不但在本国拥有广大市场,而且在国际上也是佼佼者,为聚苯乙烯行的发展起到了领航作用。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聚苯乙烯已经形成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聚苯乙烯制品应用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向前发展,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装备水平也不断提高,板材成型机由最初的小规格手动机发展到的大型全自动机阶段;包装成型机也由原来的手动丝杠机、半自动成型机发展到真空全自动成型机;聚苯乙烯用量不断增长,聚苯乙烯树脂的生产由“二步法”发展到“一步法”,制造出来了各种具有特殊性能的聚苯乙烯树脂。各国纷纷成立了聚苯乙烯相关协会组织,大学里有了聚苯乙烯专业和聚苯乙烯科研机构,拓展着聚苯乙烯应用的新领域。特别是随着信息级数的迅速普及,聚苯乙烯国际间的合作及信息技术交流日益增强,聚苯乙烯工业的国际化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PLC编程语言操作指令使用步骤详解

PLC编程语言/操作指令/使用步骤详解 [导读]控制系统流程图是一种较新的编程方法。它是用像控制系统流程图一样的功能图表达一个控制过程,目前国际电工协会(IEC)正在实施发展这种新式的编程标准。 一、PLC编程语言 1.梯形图编程语言 梯形图沿袭了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形式,它是在电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继电器、接触器逻辑控制基础上简化了符号演变来的,形象、直观、实用。 梯形图的设计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梯形图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每一逻辑行起始于左母线,然后是触点的串、并联接,最后是线圈与右母线相联。 (二)梯形图中每个梯级流过的不是物理电流,而是“概念电流”,从左流向右,其两端没有电源。这个“概念电流”只是形象地描述用户程序执行中应满足线圈接通的条件。 (三)输入继电器用于接收外部输入信号,而不能由PLC内部其它继电器的触点来驱动。因此,梯形图中只出现输入继电器的触点,而不出现其线圈。输出继电器输出程序执行结果给外部输出设备,当梯形图中的输出继电器线圈得电时,就有信号输出,但不是直接驱动输出设备,而要通过输出接口的继电器、晶体管或晶闸管才能实现。输出继电器的触点可供内部编程使用。 2.语句表编程语言

指令语句表示一种与计算机汇编语言相类似的助记符编程方式,但比汇编语言易懂易学。一条指令语句是由步序、指令语和作用器件编号三部分组成。 3.控制系统流程图编程图 控制系统流程图是一种较新的编程方法。它是用像控制系统流程图一样的功能图表达一个控制过程,目前国际电工协会(IEC)正在实施发展这种新式的编程标准。 二、基本指令简介 基本指令如表所示 取指令 LD I、Q、M、SM、T、C、V、S、L 常开接点逻辑运算起始 取反指令 LDN I、Q、M、SM、T、C、V、S、L 常闭接点逻辑运算起始 线圈驱动指令

货币银行学知识框架及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知识框架及复习重点 一、货币银行学框架 货币银行学这门学科按字面的意思分为货币和银行两部分。现代的经济是货币经济,也就是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必须依靠货币来进行。货币是基于人们对货币发行当局的信任而存在的,货币的出现为复杂的资源分配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机制,即价格机制,通过价格决定每个人应该得到什么,应该生产什么,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这样一来经济的运行便对货币产生了依赖,货币不断的发展进化产生了金融市场,货币从一种依附于实体经济的工具转变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价值运动形式,有自己的市场,有自己的交易规则,甚至反过来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例如,社会中有足够的资源供厂商进行投资,但是如果货币的供给量不足,由于缺乏支付的媒介,这些资源就不能被厂商用来投资。尽管从实体经济方面看投资是有利可图的,但货币市场却限制了这一行为。正如麦金农所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们研究货币理论,讨论货币供给量对经济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研究货币理论,必须了解货币市场中最重要的两种机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是货币发行者和货币政策制定者,为经济体提供基础货币,商业银行通过其转账结算制度和部分准备金制度创造存款,发放贷款,引导资金流动,进而引导社会资源流动。 二、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 把握好货币的本质是学好货币银行学的关键,要明确货币运动的背后是社会资源所有权的转移,货币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通过对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而进行的。学习中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按照上述思路思考,也许会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货币银行学的重点是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政策。其中货币供给乘数模型是历年命计算题的重点,请读者熟练掌握其中各个参数的意义。货币需求与货币政策一般会结合当年经济实事命论述题,请读者记住各个学派的观点,复习时多联系实际。 家庭与个人,从不同来源取得货币收入:工人、公务人员、文艺卫生体育工作者或有货币工资收入,奖金、酬金、津贴收入和各种创作的货币收入;农民有农产品销售的货币收入;个体经营者通过推销产品、提供服务取得货币收入;享受社会保障者有离休金、退休金和各种福利金、救济金的货币收入,等等。这种货币收入,保证每个家庭及其成员维持和改善生活的需要。他们的衣、食、住、行所需,是商品的,需要用货币去购买;需要旁人提供服务的,则要用货币去支付。过去的农民,有相当大部分的生活需要,可由自己的产品满足,不需要货币的参与;现在,自给自足的这一部分已日益缩小。 这本教材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5年)和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 目前这本书已被列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 内容简介 80年代末,当时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用于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教材,货币银行学是其中的一本。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教研室受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委托承接编写这本教材的任务。各章初

SQL语言操作示例练习-1范文

SQL语言操作示例练习 设要建立学生选课数据库,库中包括学生、课程和选课3个表,其表结构为: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在系);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先行课); 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 一、数据库创建操作 【练习之1-1】:使用SQL命令创建一个包含一个数据文件和一个事务日志文件的数据库。库文件名和数据文件逻辑名均为教学管理数据库,物理文件名为教学管理数据库.mdf,存储在D盘根目录中,该数据库主数据文件是教学管理数据库,初始大小8MB,最大尺寸80MB,以10%的速度增长。事务日志文件逻辑名为Book_log,物理文件名为教学管理数据库_log.ldf,初始大小1MB,最大尺寸20MB,以20%的速度增长。操作示例如下: CREATE DATABASE 教学管理数据库 ON PRIMARY (NAME= 教学管理数据库, FILENAME='D:\ 教学管理数据库.mdf', SIZE=8MB, MAXSIZE=80MB, FILEGROWTH=10%) LOG ON (NAME=教学管理数据库_log, FILENAME='D:\ 教学管理数据库_log.ldf', SIZE=1MB, MAXSIZE=20MB, FILEGROWTH=20%) 【练习之1-2】修改数据库 alter database 教学管理数据库 add file (name=教学管理数据库_data2, filename='d: \ 教学管理数据库2.mdf', size=10mb,

maxsize=20mb, filegrowth=20%) 【练习之1-3】删除数据库 use master drop database\ 教学管理数据库 go 二、数据表的创建操作 create table 【练习之2-1】:使用SQL命令,在“教学管理数据库”下面创建三个数据表。 “学生”表结构 字段名及说明数据类型宽度说明 学号字符型7 主键 姓名字符型8 非空 性别字符型 2 年龄整形 班级字符型10 专业字符型10 “课程”表结构 字段名及说明数据类型宽度说明 课程号字符型10 主键 课程名字符型20 非空 学时数整形 “选课”表结构 字段名及说明数据类型宽度说明 学号字符型7 主键,引用Student的外键 课程号字符型10 主键,引用Course的外键 成绩整形 “学生”表 use 教学管理数据库 Create table 学生 ( 学号char(7) not null, 姓名char(8) not null, 性别char(2), 年龄int, 班级char(10), 专业char(10) PRIMARY KEY(学号) ) “课程”表

(完整版)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 1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2)双本位制 是指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两种本位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的货币制度。其缺点是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2信用、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石、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消费信用 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 本质特征: ?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一)信用产生的原因 ?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 ?☆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自然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 ?☆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信用的作用 ?积极作用: ?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 ?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 ?3、信用可以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 ?4、信用可以调节经济,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 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

按知识点整理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四版)复习讲义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复习讲义(第四版): 1、货币的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2、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取决于3个因素: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3、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16世纪开始盛行)--->金银复本位(16-18世纪;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纸币或银行券) 4、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存、储蓄、其他) 5、信用的基本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国家信用、租赁信用、国际信用 6、商业信用: 定义: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延期付款形式或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特点:①提供的资本是商品资本;②工商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③信用资本和产业资本变动是一致的。 局限性:①信用规模受工商企业所拥有的资本量确定;②商业信用更具有严格的方向性; ③对象上的局限性。 7、银行信用: 定义:银行以货币形式提供给工商企业的信用。 特点:①贷出的资本以货币形式提供,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资本;②属于间接信用;③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不一致。 局限性:无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了信用的范围、数量但银行信用不能完全替代商业信用,工商企业能在商业信用范围内解决的问题就不必求

助于银行信用。 8、国家信用: 定义: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一种信用活动。 特点:①以国家政府为主体;②安全性最高;③资金主要用于财政方面,用途专一。 9、消费信用: 定义:由商业企业、商业银行以及其他信用机构以商品形态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特点:①需要消费者个人具有偿还能力;②非生产性;③利息高,违约惩罚也高。 10、信用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支票、银行票据、股票、债券。 11、商业票据分为商业本票和商业汇票。特点:①抽象性;②不可争辩;③流通性。 12、银行票据:银行本票(同城);银行汇票(异地)。 13、信用工具的总特点:①偿还性;②可转让性;③本金的安全性;④收益性。 14、利率的分类: ①年、月、日;②固定、浮动;③实际、名义;④市场、官定、公定;⑤长期、短期; ⑥一般、优惠。 15、利率的作用: 宏观:积累资金;调整信用规模;抑制通货膨胀;平衡国际收支; 微观: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影响家庭和个人金融资产投资;作为资金计算基础的功能。 16、平衡国际收支详解:国际收支严重逆差时,将本国利率调整高于其他国家,阻止资金外流,吸引外国短期资金;当国内经济衰退和国际收支逆差并存,降低长期利率,鼓励投资,提高短期利率,阻止资金外流,吸引外资流入。以此达到内外部平衡。 17、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储蓄取决于人们对消费的时间偏好,投资取决于资本的边

口腔护理操作语言沟通及流程.

口腔护理操作语言沟通及流程 仪表准备: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甲儿外的***,现在我要考核的项目是口腔护理,其目地是: 1、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病员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防止口臭、口垢,促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 3、观察口腔粘膜和舌苔的变化及特殊的口腔气味,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 下面操作开始 环境和物品的准备:环境宽敞整洁,物品以备齐。 核对医嘱:(抄写,治疗单下面请**与我一起核对医嘱,50床李华,住院号,123456,遵医嘱予以0.9%的生理盐水口腔护理,经两人核对医嘱无误并签名。按七步洗手法洗手。 评估患者:(先检查评估的用物,手电筒光线充足,弯盘、一次性压舌板,敲门进病房。“你好,你是3床李华吗?”“我是你的责任护士**,今天您的治疗和护理就由我来完成,请先让我核对一下你的腕带”(携治疗单至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李华,您好,我现在遵医嘱为你做口腔护理。口腔护理就像你平时刷牙一样,请不要紧张,这样可以保持你的口腔清洁。在做护理前,请先让我检查一下你的口腔情况,请你配合我一下好吗?”(拿手电筒和压舌板观察口腔“现在请张开你的嘴好吗?”(用手电筒上下左右观察,“口腔黏膜完整无出血溃疡,口角有点干裂,无活动义齿,口腔无异味。”(倒热水于杯中,内有吸管。“好的,你先休息,我去准备用物。” 回治疗室:用500mg/L有效氯溶液擦洗治疗盘,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根据医嘱准备用物:口腔护理包:包布清洁、无潮湿、无破损、消毒条码变色、在有效期内,0.9%生理盐水:在有效期内、液体澄清透亮、无絮状物产生,一次性压舌板:清洁干燥、无破损、在有效期内,手电筒:光线充足,棉签:在有效期内,石蜡油:澄清

最新货币银行学原理(郑道平版本)重点知识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产生与发展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发展过程:实物货币→金属称量货币和铸币→可兑换的信用货币→不兑换信用货币→存款货币和信用货币。主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三个过程。 实物货币称量货币 商品货币金属货币(铜、银、金) 铸币 货纸币、银行券(现金) 币信用货币存款货币 电子 2.职能与作用 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与经济的关系):货币使用方便了交易,扩大了市场,降低了交易费用,从而促进可社会分工的发展和深化,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 3.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包含四个要素:规定货币币材;确定货币单位;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建立准备制度。 货币制度的发展:金属本位币制度{(银本位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特点: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货币由现钞和银行存款构成;货币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发行;货币供应在客观上要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供应过多势必危及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货币供应量不受贵金属量的制约,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通过货币供应管理,可以使货币流通数量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4..货币的发行与区域货币 国家对货币制度和货币发行的管基于两个方面的利益考虑:货币作为公共事业所带来的间接利益。随着铸币的产生,国家可以依靠发行不足值的铸币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能够为发行者带来直接的铸币税收入 区域货币也称地区货币,它是由一定区域的经济特征和政治制度联系的紧密性做决定的。譬如我们国家的“一国多币”(人民币港元澳元台币)和多国一币(欧盟集中发行的欧元。罗伯特A.蒙代尔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的首创者,因倡议和设计了世界第一个区域货币,被称为“欧元之父”。还有西非货币联盟和西非货币区。) 附带理解 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 从货币的起源和逻辑分析的角度来把握本质是最重要的: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理解: ●货币首先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一切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具有与其他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

第7章 货币理论(上)《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最新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货币理论(上) 本章思考题 1.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基础货币变化的根本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政府的财政收支。为改变政府的收支状况,有一系列的方法,其中有一部分为直接影响到基础货币的发放量,增发通货,扩大基础货币构成中的通货总量;向中央银行透支弥补财政赤字也同样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总投放量。 (2)黄金存量变化和国际收支状况。黄金是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当中央银行向财政部购买黄金时,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即放出了部分的本币通货,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同样,当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时,也使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中央银行买进外币,放出本币,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加。 (3)技术和制度性因素。典型的例子是在途票据,结算中的票据事实上是中央银行为结算而向存款机构提供的短期信贷。若存款机构贷记该票据,而中央银行没有及时借记出票机构的准备金账户,总准备金则暂时增加。 (4)中央银行的行为。中央银行能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来达到影响基础货币投放量的目的。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放出本币,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同时等量增加,基础货币量也由于中央银行放出本币而增加。这种操作的前提是要存在一个活跃的政府债券二级市场。 2.下列因素如何影响银行准备金的变化? (1)公众持有现金增加; (2)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 (3)财政部购买黄金; (4)财政部发行通货; (5)财政部持有现金增加; (6)外国政府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 (7)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 (8)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9)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答:(1)公众持有现金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 (2)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 (3)财政部购买黄金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4)财政部发行通货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5)财政部持有现金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 (6)外国政府在中央银行存款增加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 (7)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8)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9)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会使银行准备金增加。 3.什么叫冲销?中央银行进行冲销的目的和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当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被迫在外汇市场买人外汇时,会扩大基础货币供应量,通过在公开市场卖出等额证券,基础货币恢复到原来水平,这种操作方法称为冲销。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冲销来调整基础货币量,抵消其他因素造成的基础货币量的波动。 中央银行进行冲销的前提条件是要存在一个活跃的政府债券二级市场。 4.根据定义,推导出货币乘数

汇编语言上机操作

汇编语言上机操作 一、建立子文件夹 如:D:\hb\masm 二、复制相关文件 把masm.exe、link.exe、ml.exe三个文件复制到上述文件夹中。 三、进入DOS方式 开始/运行/cmd 当前提示符可能是: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 四、常用DOS操作命令 1、改变当前盘 输入d: 并回车,屏幕显示: D:\> 2、改变当前目录 1)进入下一级目录 D:\>cd hb 回车后,屏幕显示: D:\hb>cd masm 回车后,屏幕显示: E:\hb\masm> 问题:可以一次进入下面二级或多级目录吗? 2)返回上一级目录 D:\hb\masm>cd.. 回车后,屏幕显示: D:\hb\>cd.. 回车后,屏幕显示: D:\> 问题:可以直接返回根目录吗? D:\hb\masm>cd\ 回车后,屏幕显示: D:\> 3、显示当前目录容 D:\>dir /p 分页显示当前目录容 问题:如何显示d:\text中的容? D:\>dir d:\text↙ 4、DOS方式下如何运行程序? DOS方式下的可执行文件(即程序文件)扩展名为.exe或.,运行时只需要在系统提示符下输入文件主名即可。例如,有一个文件名为test.exe,存入在D:\hb\masm 中,运行时,可以这样做: D:\hb\masm>test↙ 五、汇编语言上机过程 1、编辑源程序 运行:edit 回车后,进入EDIT环境,输入完后存盘(file/save)并退出(file/exit)。

2、汇编 D:\hb\masm>masm add5.asm↙ 生成目标程序文件add5.obj。(如果有语法错误,会提示错误所在行号和错误类型)3、连接 D:\hb\masm>link add5↙ 生成可执行文件add5.exe。 六、DEBUG程序调用及汇编语言程序调试方法 调试程序DEBUG是DOS支持的又一种系统软件,主要用于汇编语言程序的调试。汇编和连接过程只能查出源程序的语法错误,不能查出功能上的错误和程序不完善的地方。DEBUG程序为用户提供多种命令,大致有:显示和修改寄存器和存贮单元的容;执行程序中任意一段或一条指令;汇编单条源语句和反汇编机器码指令;查找字符代码;端口的输入和输出;文件装入存和写入磁盘等。用户利用这些命令可以查出任何程序功能上的错误。下面说明DEBUG程序的启动方法和主要命令意义。 (一)DEBUG程序的启动 DEBUG程序有两种启动方法。DEBUG程序是在DOS盘上的一个独立的可执行程序(扩展名为.COM),所以,DEBUG程序的第一种启动方法就是把它看作和一般的可执行程序一样,只要打入DEBUG和回车键,就可以把它装入存。但是这样启动只把DEBUG 程序本身装入存并进入等待DEBUG命令状态,还没有把要调试的程序装入存。第二种启动DEBUG的程序的方法是一次相继装入DEBUG程序和要调试的程序。打入的命令格式如下: DEBUG[d:][path]filename[.ext][parml][parm2] 其中的Filename是要调试程序的文件名,可选项[d:][path]和[.ext]分别是要调试程序的所在盘符、路径和扩展名。可选项[parml]和[parm2]是DEBUG程序为要调试程序准备的参数(一般不用)。 例进入DEBUG程序并装入要调试程序。其操作如下: D:\hb\masm>DEBUG add5.exe (进入DEBUG,并装配add5.exe) 此时屏幕上出现一个短线,这表示可以使用DEBUG命令了。 如果启动DEBUG时没有指定要调试的文件名,则需要用N命令指定要调试的文件,再用L命令将其装入存。操作如下: D:\hb\masm>debug↙ - n add5.exe↙ - l↙ (二)DEBUG命令 在说明每个命令之前,先说明一些共同信息: ■DEBUG命令都是以一个英文字母开头,后面跟一个或多个参数。 ■命令字母和参数可用大写或小写或混合形式。 ■命令字母和参数中,相邻两个十六进制之间必须用逗号或空格分开.其它各部分之间有无空格或逗号都可以。 ■执行任何命令期间都可用Ctrl+Break键方法结束命令的执行。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主编)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三版)(2006年)胡庆康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 博晓古今,可立一家之说; 学贯中西,或成经国之才。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产生: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流通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销的支付总)/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金块、金汇兑)、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货币层次的划分: 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1=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 广义的货币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增加了贮藏手段 扩大的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定期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第二章信用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为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商品或货币的单方面的价值转让。 信用的基本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经营性、融资性、服务租赁)、国际信用等 信用工具:商业票据、支票、银行票据、股票、债券、 利息的本质: 1、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的利息理论 威廉·配第(1633-1687)与约翰·洛克(1632-1704)“利息报酬说” 达德利·诺思(1644-1691)“资本租金说” 约瑟夫·马西(?-1784)“利息源于利润说” 亚当·斯密(1723-1790)“利息剩余价值说” 2、近现代西方学者的利息理论 纳骚·西尼尔“节欲论” 约翰·克拉克“边际生产力说” 欧文·费雪“人性不耐说”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流动性偏好说” 3、马克思利息理论“剥削论” 利率的结构: 1、利率的期限结构分析的三个主要理论:(收益率曲线) 预期理论Expectation Theory也叫无偏预期理论Unbiased-expectation Theory,它认为任何证券的利率都同短期证券的预期利率有关。无法解释收益率曲线一般都是向上倾斜的。 市场分割理论Segmented Market Theory,将不同期限的证券完全分割开,认为它们是完全独立的市场。无法解释不同期限的利率有着相同的波动这一现象。 流动性偏好理论Liquidity Perference Theory,是对预期理论进行修正而提出的。认为短期债

oracle数据操作和控制语言详解

Oracle数据操作和控制语言详解 SQL语言共分为四大类:数据查询语言DQL,数据操纵语言DML,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控制语言DCL。其中用于定义数据的结构,比如创建、修改或者删除数据库;DCL用于定义数据库用户的权限;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讲述这两种语言在Oracle 中的使用方法。 DML语言 DML是SQL的一个子集,主要用于修改数据,下表列出了ORACLE支持的DML语句。 语句用途 INSERT 向表中添加行 UPDATE 更新存储在表中的数据 DELETE 删除行 SELECT FOR UPDATE 禁止其他用户访问DML语句正在处理的行。 LOCK TABLE 禁止其他用户在表中使用DML语句 插入数据 INSERT语句常常用于向表中插入行,行中可以有特殊数据字段,或者可以用子查询从已存在的数据中建立新行。 列目录是可选的,缺省的列的目录是所有的列名,包括comlumn_id,comlumn_id可以在数据字典视图 ALL_TAB_COLUMNS,USER_TAB_COLUMNS,或者DBA_TAB_COLUMNS中找到。 插入行的数据的数量和数据类型必须和列的数量和数据类型相匹配。不符合列定义的数据类型将对插入值实行隐式数据转换。NULL字符串将一个NULL值插入适当的列中。关键字NULL常常用于表示将某列定义为NULL值。 下面的两个例子是等价的。 INSERT INTO customers(cust_id,state,post_code) VALUE('Ariel',NULL,'94501'); 或 INSERT INTO customers(cust_id,state,post_code) VALUE('Ariel',,'94501'); 更新数据 UPDATE命令用于修改表中的数据。 UPDATE order_rollup SET(qty,price)=(SELECT SUM(qty),SUM(price) FROM order_lines WHERE customer_id='KOHL' WHERE cust_id='KOHL' AND order_period=TO_DATE('01-Oct-2000') 删除数据 DELETE语句用来从表中删除一行或多行数据,该命令包含两个语句: 1、关键字DELETE FROM后跟准备从中删除数据的表名。 2、WHERE后跟删除条件

货币银行学选修-3-0001-浙江电大辅导资料

请认真阅读完再下载:预览的题目顺序完全和您自己的试题顺序完全相同再下载! 货币银行学选修-3-0001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课程代码:3306809 参考资料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 1.(2分) 下列属于货币政策操作指标的是()。 A、基础货币 B、充分就业 C、经济增长 D、物价稳定 参考答案:A 2.(2分) 一般情况下,代表国家实施货币政策的机构是()。 A、国务院 B、中央银行 C、财政部 D、银监会 参考答案:B 3.(2分) 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正式颁布了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文件(),并一直是国际银行业运行的行为准则。 A、牙买加协议 B、巴塞尔协议 C、格雷欣法则 D、新资本协议 参考答案:B 4.(2分) 金融市场监管最基本的原则是()。 A、依法监管原则 B、"三公"原则 C、自愿原则 D、自我约束原则 参考答案:A 5.(2分) 中央银行如果在公开市场上大量吸收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 A、放松 B、收紧 C、不变 D、不一定 参考答案:A 6.(2分) 提高利率的政策属于治理通货膨胀的()。 A、积极政策

B、扩张政策 C、消极政策 D、紧缩政策 参考答案:D 7.(2分)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 A、股票 B、债券 C、商业票据 D、有价证券 参考答案:D 8.(2分) ()不属于国际收支的经常帐户。 A、货物 B、服务 C、证券投资 D、收入 参考答案:C 9.(2分) 目前,西方国家中央银行普遍运用的、最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为()。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窗口指导 参考答案:C 10.(2分) 中性论认为:通货膨胀对产出、对经济成长()。 A、正效应小于负效应 B、正效应大于负效应 C、正效应与负效应基本相当 D、既无正效应也无负效应 参考答案:C 11.(2分) 当代金融创新的()特点大大刺激了创新的供给热情。 A、高收益低成本 B、投机性 C、安全性 D、灵活性 参考答案:A 12.(2分) 物价总水平明显的、直接的上涨,属于()。 A、预期通货膨胀 B、公开型通货膨胀 C、非预期通货膨胀

货币银行学常考知识点

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Ms=m * B 其中:Ms代表货币供应量;B代表基础货币;m代表货币乘数。 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之间存在着一种乘数或倍数关系。 *一、基础货币的概念 *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总和。又因为它们构成中央银行负债,是中央银行为影响货币供应量所能强力控制的,所以又称强力货币和高能货币。 第一节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 从基础货币的来源来看,它是指货币当局的负债,即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从基础货币的运用来看,它系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二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即通常所谓的“通货”。 基础货币的若干特点:第一,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控制基础货币供给影响货币供给总量。 第二,基础货币流通性很强,即持有者能够自主运用,是所有货币中最活跃的部分。第三,基础货币具有多倍的伸缩功能,其运动的结果能够增加或减少数倍于它本身数量的货币。第四,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的各相关层次有较高的相关度,它的变化对于货币供给变化起着重要决定作用。 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中央银行主要通过调节再贴现率与改变基础货币数量影响货币供给,以实现特定的总需求水平。 二、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由上表可以发现,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不同项目的变动可引起基础货币量的变化。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以下方面: 1、政府的财政赤字与盈余 当政府面临财政赤字时,其弥补渠道对于基础货币变动具有不同意义:其一,向中央银行借款直接增加基础货币;其二,增加税收或发行新的公债在一定意义上并不影响基础货币,当公众支付税收或购买国债时,基础货币会暂时减少,但当政府支出这些债务时,它又回到流通中,使基础货币恢复到原有水平。此外,当财政收支出现赤字时,财政部在央行的存款倾向于减少,会扩大基础货币。当财政收支出现盈余时,情况则正好相反。 2、黄金储备变化和国际收支状况 *中央银行由于收购黄金、增加黄金储备而投放了等值的通货,基础货币增加。当国际收支出现持续顺差,而在外汇市场购入外汇,也会增加基础货币。 3、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 三、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在货币乘数一定时,若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将成倍地扩张;而若基础货币减少,则货币供给量将成倍地缩减。由于基础货币能为货币当局所直接控制,因此,在货币乘数不变的条件下,货币当局即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来控制整个货币供给量 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 *货币乘数是基础货币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 如果以t代表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的比例,表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则每一元活

语言及听功能训练技术操作规范

语言及听功能训练技术操作规范 1正常儿童的语言学习是从小就开始的,其学习语言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学会和掌握正常的语言及会话,必须具备:(1)听清声信号的听敏度。 (2)听定向定位的能力。 (3)选择性专注的能力。 (4)辨别声音信号在强度、频率、时长等方面变化的能力。(5)短期记忆和整理声信息次序的能力。 (6)能够将声信息分割、组合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7)在听的过程中能够集中注意力。神经科学的发展,证实了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是在3岁以前。一般情况下,正常儿童在3岁时已经能够应用简单的语言,语言意识的建立也是从小开始的。 2由外周听觉系统问题所致的听力损失或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功能受损,使声信息不能到达中枢听觉系统,或使听到的信息失真或不完整,均可表现为听不见或听不懂,导

致“听力(hear)言语(speech)语言(language)”功能障碍。听力损失越早,听力障碍越严重,学会语言的难度也就越大。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将听觉障碍分为:(1)“失聪”:听力损失轻、中度,可通过听觉学习口语。(2)“聋”:主要依靠视觉学习、掌握交流技能,包括手语(sign language)和读语(speech reading)。因此,对各种程度的听力障碍儿童,必须进行早期干预,帮助与他们建立语言意识,促进听力语言康复。 “听力康复”是对有听觉障碍的患儿,通过特殊的学习和训练,恢复正常的语言交流能力(不仅局限于聋人间的交流,还能够参加正常人群的交流),使聋儿的言语语言功能的发育不受或少受听觉障碍带来的影响。高科技的应用,使耳聋病人的康复成为可能。根据听力障碍的程度和类型,决定尽早佩戴助听器或施行人工耳蜗植入术。随着人工耳蜗装置的不断改进和更新换代,人工耳蜗植入后的效果得到充分的肯定。目前认为,患有重度聋以上或开放言语识别率<30%者均应考虑植入人工耳蜗。通过有效地使用助听设备,使患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文名称:货币银行学 英文名称:Money and Banking Theory 学时数: 51 学分:3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以货币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济学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财经学科相关专业学习、了解金融理论与实践的选修课,该课程是在假设学生已经完全掌握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讲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融基本知识,熟悉银行、资本市场运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金融活动及其宏观金融调控的理论、运行机制和方法、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投资理念。 二、教学方式 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教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系统地讲授金融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介绍本学科理论的前沿性课题,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训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了获得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 货币银行学主要研究金融活动及金融调控的问题。它试图通过对货币运行的研究,来说明现代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课程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讲概述(1学时) 基本内容: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基本介绍、 教学基本要求:从微观、中观、宏观的三个层次系统介绍货币银行学知识体系 重点: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基本框架、 难点:货币银行学体系构成 第二讲货币与货币制度(5学时) 基本内容:货币的起源及形式、货币职能、货币制度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对于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通过了解货币的五大职能以及货币的定义,掌握货币的层次划分及货币制度的构成和演变阶段 重点:劳动价值论、信用货币形式、货币职能、货币制度演变的历程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汇总

货币银行学学习知识点与试题汇总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五、名词解释 1.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形式的现代形态。 2.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用电子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明显比纸币、支票更快速、方便、安全、节约。 3.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境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的职能。 4.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5.本位币(主币):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个国家法定的作为价格标准的主要货币,是用于计价、结算的基本的货币单位,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6.辅币:辅币是本位币基本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零星支付与找零。 六、问答题 1.货币的本质。 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首先,货币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其次,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再次,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最后,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和支配性。 2.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答: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一)货币材料和货币单位的规定(二)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三)银行券与纸币发行流通的规定(四)黄金准备制度 3.货币制度的类型。 答:币材是货币制度的基础,根据币材不同,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位制两个阶段。在金属货币本位制中又可以划分为三类典型的货币制度,即: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 银两本位制 银本位制 银币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 货金属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 币金币本位制 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 制金汇兑本位制 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教材配套题库(章节练习 第3~4章)【圣才出品】

第三章金融市场 一、概念题 1.外国债券[中国海洋大学2002研] 答:外国债券指外国人在本国发行的本币债券,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它与欧洲债券不同,所获资金均为发行地所在国货币,而后者筹得的都是非发行地当地货币。在国际间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联系合作不断加强的今天,外国债券规模不断扩大,便利了跨国公司在外筹资,获得外汇的需要。通常国外在日本发行的证券称为武士证券,美国的称为扬基证券,英国的称为猛犬证券。 2.股票指数期货[武大2001研] 答:股票指数期货,亦称“股价指数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它是以股票市场价格指数为交易标的物的一种金融期货合约,是指买卖双方同意在将来某个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股票指数的合约。 股票指数期货具有与普通金融期货所不同的一些特点:①它的交易对象是衡量各种股票平均价格变动水平的无形的股票指数;②它的价格是以股票指数点数乘以人为规定的每点价格形成的;③合约到期后,合约持有人只需支付或收取到期日股票指数与合约成交指数差额所对应的现金,即可了结交易。 3.远期合约[中财2000研] 答: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的一种合约。远期合约通常是在两个金融机构之间或金融机构与其客户之间签署的,它的交易一般不

在规范的交易所内进行,合约的内容(如相关资产种类、数量、价格、交割时间、交割地点等)也不具有标准化的特点,而是由交易双方自行协商确定。远期合约是相对最简单的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它主要有货币远期和利率远期两类。 4.B股股票[人大1999研] 答:B种股票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指以人民币标明股票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交易,在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B股主要在香港地区、东南亚等国际证券市场上私募配售,它的投资人限于:外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人。 B股股票的主要特点有:发行人为中国境内中资企业;购买者必须是境外投资者和法人投资者;发行必须委托经中国证券主管部门审批可以经营B股业务的证券经营机构承销;主要在香港、东南亚等国际证券市场上私募配售;采用包销方式承销。 5.资产定价理论[天津财经学院2004研] 答:资产定价理论是说明证券的收益与其风险及相互之间关系的理论。主要的理论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诞生于60年代初期,其结论是:证券的期望收益与其贝塔系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的线性关系。套利定价模型诞生于70年代,其主要解决的是证券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套利定价理论假设证券的收益是由一系列产业方面和市场方面的因素确定的。当两种证券的收益受到某种或某些因素的影响时,两种证券的收益之间就存在相关性。通过比较可见,虽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考虑到证券之间的相关性,但是它并不确认引起相关性的有关重要因素。

2021年秋会计专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选修课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准货币:反映整个社会潜在购买能力可以随时转化成货币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 2、汇率:两国货币之间相对比价,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达价格。 3、征信:对法人或自然人金融及其她信用信息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信用征信重要涉及两 大系统:一是以公司、公司为主题法人组织信用征信;二是与公民个人经济和社会活动有关信用征信。 4、利率:借贷期满所形成利息额与所贷出本金额比率。利率体现着借贷资本或生息资本增 值限度,是衡量利息数量尺度。 5、货币政策:广义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有关各种规 定及采用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各项办法总和。狭义货币政策是限定在中央银行行为方面,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目的运用各种工具掉接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营各种方针办法。 二、判断对的与错误(对的打√,错误打×。每小题1分,共10分。答对给分,答错扣分, 不答不给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单项选取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对的,请将对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 1. C 2. D 3. C 4. C 5. B 6. A 7. C 8. B 9. C 10. B 四、多项选搔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数目不等答案对的,请将所有对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ABCD 2.ABCDE 3.ABCDE 4.ABCDE 5.ABE 6.CD 7. ABCE 8.ABCD 9.BCD 10.ABD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1)商品调节。(1.2分) (2)实行金融政策。(1.2分) (3)实行财政政策。(1.2分) (4)运用国际贷款。(1.2分) (5)直接管制。(1.2分) 2.(1)控制货币供应量。(1.5分)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1。5分) (3)增长商品有效供应,调节经济构造。(1.5分) (4)医治通货膨胀其她政策。(1.5分) 3.(1)金融制度创新。(2分) (2)金融业务创新。(2分) (3)金融组织构造创新。(2分) 4.(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分) (2)提现率(或钞票漏损率)。(2分) (3)超额准备率。(2分) 六、计算题(6分) 解:110×8%×2+110=127.6 七、阐述题(15分) 要点: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两个最重要调节手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上市场经济中,由于主线利益一致和统一总体经济目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行具备坚实基本,同步这两大政策具备内在统一性,为它们之间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基本。但由于这两大政策在国内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侧重面也不同,因而,这两大政策又具备相对独立性,两者既不能简朴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当互相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目的。(2--3分) 2.在国内,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需注意如下几种问题:(5--8分) 第一,两大政策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为共同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