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精美PPT课件

知 识 拓 展 描写“翠鸟”有关的诗句: 瑶池近、画楼隐隐,翠鸟翩翩。 ——宋·苏轼《戚氏·玉龟山》 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形容。 ——汉·蔡邕《翠鸟诗》 霜月三更天似水,枝头翠鸟睡正浓。 ——宋·赵必象《古端饮问梅亭作》
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田字格中书写本课生字及词语表的词语。 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同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 1 ):_坐__船__去__外__祖__父__家_________。
第二部分( 2-3 ):_搭_状元成_才船路 __的__漂__亮__小__鸟_________。
状元成才路
第三部分( 4-5 ):_捕__鱼__的__本__领__高__超_________。
15 搭船的鸟
三年级上册
搭船的鸟
搭:乘、坐。 搭船:即顺便乘坐船。
我会认
fù lā yīng wǔ qiāo
父啦鹦鹉悄
zǔ
外祖父
yīng wǔ
鹦鹉
lā
lā
沙啦沙啦
qiāo qiāo
静悄悄
多音字
lā(啦啦队)
啦 lɑ(来啦)
例:看!我们班的啦( lā )啦队喊着口 号向我们走来啦( lɑ )。
学或爸爸妈妈听。
课堂小结
在大自然中,我们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 还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大自然也是我们 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拜大自然为师,你会学 到很多新知识!
第五单元 · 第15课
搭船的鸟
阅读提示
(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 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 (3)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干什么呢? 2.你喜欢这只鸟吗? 3.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句了解这只鸟的?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搭船的鸟》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

部编版学校三班级上册语文第15课《搭船的鸟》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搭船的鸟》是人教版学校语文三班级上册(2022年秋季修订版)第15课的课文,这篇课文以“搭船的鸟”为题,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共享的部编版学校三班级上册语文第15课《搭船的鸟》课文原文及教案5篇,期望大家可以宠爱并共享出去。
课堂小结篇一这么可爱的翠鸟,它是搭船到哪里去旅行吗?孩子们,下节课我们连续学习课文《搭船的鸟》。
教学过程:篇二一、课件激趣,引入课题1、课件出示教材插图,引导同学观图说图:师:孩子们,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了一只小船。
生:我还看到了船头上站着一只鸟。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简洁描述这只鸟吗?生:这只鸟的嘴巴尖尖的、长长的,腹部是黄色的,翅膀上是蓝色的。
师:你观看得格外认真,你宠爱这只鸟吗?生:宠爱。
师:那么这是一只什么鸟呢?孩子们,你们谁能精确地告知老师?生:这是一只翠鸟,我是通过朗读课文知道的。
师:不错!你们对翠鸟了解多少呢?生:我只知道翠鸟宠爱捕鱼,别的我就不太清楚了。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翠鸟的小学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老师简洁讲解,同时引出课题:这只站在船头的翠鸟这是要干什么呢?孩子们,让我们走进今日的课文(板书课题:搭船的鸟)。
3、指导同学齐读课题,留意“搭”读第一声,是指“乘坐”的意思。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教材插图,让同学通过聚焦画面对翠鸟有了初步的感知,同时又格外自然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学问与力量:篇三1、生疏“父、啦、鹦、鹉、悄”5个生字,会写“搭、亲、父”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奇特境界,培育同学亲近自然、宠爱自然的奇特情感。
师生齐预备:篇四老师:预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翠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生字卡及“生字包”同学:了解关于翠鸟的学问;自主阅读课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搭船的鸟》课文原文及教案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我”正是在自然中认识了翠鸟。“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扣住了课题,翠鸟的可爱,童心的可贵都跃然纸上。
本篇课文是以小孩子的身份,来写他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景象,笔法是那样地浅近、朴素、清新,具有一种纯真明净的童趣,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赏析
在大自然中,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便使读者拥有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我”也正是一个爱自然的孩子,“多么美丽的小鸟啊!”直抒胸臆的赞叹,勾画出了一个孩子爱自然的童心。让“我”感到“美丽”的是鸟的色彩:“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一点“蓝色”。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优秀课件(共130张PPT)

读了上面的资料,你对翠鸟已经有了初步 的了解,那么它为什么要搭船?现在,让我们 开启今天的预习之旅!
第一步:读课文
朗读视频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 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
本文为什么不以《翠鸟》为题,而以《搭船的鸟》为题?
“搭”有乘坐车船、飞机等的意思,“搭船的鸟”运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鸟和人在大自然中和谐相处 的情景。这个标题既能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能激起读 者的好奇心;而以《翠鸟》为题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这是课后第1题哦!
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坐船回乡
交通
人物
工具
我和母亲坐着小船,
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
目的地
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沙啦沙啦”是拟声词,写出了 雨点打在船篷上的响声。
我们坐在船舱里。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 沙啦沙啦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这样描写可以看出作者留心生活, 为作者后来观察搭船的小鸟做了
铺垫。
积累练笔: “沙啦沙啦”是拟声词,这样的词语还有: 呼__噜__呼__噜__、嘎__吱__嘎__吱__、咔__嚓__咔__嚓__、哗__啦__哗__啦__。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难 nán(困难)
nàn(灾难)
读一读:
啦 lā(沙啦沙啦)
lɑ(好啦)注意加点字的
读音!
1.这次洪水给人们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在救灾的过程中遇到 很多困难. ,但是我们都能克服。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15搭船的鸟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15搭船的鸟引言在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第15课《搭船的鸟》,讲述了一只搭船的鸟和一艘沉重的船之间的故事。
这个故事通过描述鸟儿的机智和勇敢,传递给孩子们坚持、勇敢和努力的精神。
本文将对这个故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鸟的家园被沉重的船舶所占据,因此鸟儿不得不寻找新的家园。
然而,鸟儿飞不过船顶,无法躲避船上的人们,于是它决定搭船过河寻找新家。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河流两岸的时代中。
故事主要人物鸟儿鸟儿是故事的主角,它聪明勇敢,面临困境时寻找解决办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决定搭船过河是为了寻找新的家园,展示了对自己生活的追求和勇气。
故事情节故事开始时,鸟儿发现自己的家园被一艘沉重的船舶所占据,无法继续生活。
鸟儿飞不过船顶,为了找到新的家园,鸟儿决定搭船过河。
鸟儿第一次尝试搭船时遇到了困难,船底太臭,鸟儿难以忍受。
然而,鸟儿并没有被困住,它想到了一个办法,找到了一块浮木,将其拖到船底,起到了隔离的作用,解决了臭味问题。
鸟儿第二次尝试搭船时,遇到了不稳定的问题。
船不断晃动,鸟儿很难保持平衡。
然而,鸟儿并没有放弃,它找到了一根细绳,绑在船上,借助绳子保持了平衡。
最后,鸟儿成功地搭船过河,并找到了新的家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只要坚持不懈,我们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目标。
故事中的启示这个故事通过描述鸟儿的逆境和勇气,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面临困难时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我们应该勇于面对困难,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次,我们要坚持不懈,在困难面前不轻易放弃。
最后,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搭船的鸟》是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通过描述鸟儿搭船过河的经历,传递给孩子们坚持、勇敢和努力的精神。
这个故事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乐趣,同时也教育孩子们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我们希望孩子们通过这个故事能够懂得积极面对生活,勇敢追求梦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课件

➢ 你看到翠鸟的哪些动作了?
扎伸张叼缩收浮
➢ 用上恰当的动词,把你观察到的画面和同学说一说。
扎伸张叼缩收浮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法国】罗 丹
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景物,在 “观察记录单”上记录自己的观察所得。
观察记录单
观察对象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 观察所得
观察方法
作者是怎么细致观察翠鸟的?
➢ 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 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 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 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 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 当作者观察到翠鸟捕鱼敏捷的动作后,心情怎样呢?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 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15 搭船的鸟
发现美的眼睛。
元
——【法国】罗 丹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作者简介
郭 风 原名郭嘉桂,著名
儿童文学家,迄今已结集出版 作品50多部。
代表作品 《木偶戏》
《火柴盒的火车》 《叶笛集》
……
15 搭船的鸟
搭 搭车 搭船
zuǐ
长嘴 嘴
结构:左右 音序:Z 部首:口 组词:嘴巴 七嘴八舌 造句:丹顶鹤的长嘴可以捕食。
书写指导:“口”要小,偏上; 右边两部分要写紧凑,“此” 要扁,“角”里边是两横一竖。
qiāo
静悄悄 悄 结构:左右 音序:Q 部首:忄 组词:悄悄 悄悄话 造句:校园里静悄悄地,一个人 也没有。
书写指导:“肖”要窄, 上边点要小,撇稍长; “月”撇变为竖。
tūn
吞下 吞
结构:上下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案三篇

【导语】⽂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
⼀个“搭”字使鸟⼉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在⾃然中的和谐。
本⽂以⼀个孩⼦的⼝⽓写了他在⼤⾃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间充满了⼀颗童⼼对⾃然的爱。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设想】 认识翠鸟,感受⼤⾃然的美丽神奇,教师引导与学⽣⾃主学习相结合,展开⼩组讨论,对课⽂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体验、交流。
感受⼈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亲近⾃然、热爱⾃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创设情境,导⼊新课。
1.利⽤课件向学⽣展⽰⼀些⼈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照⽚或图⽚供学⽣欣赏。
2.谈话导题:同学们都很喜欢⼩动物,下⾯⽼师给⼤家介绍⼀个新朋友,它不仅漂亮⽽且还特别聪明,它会搭船。
板书课题(15搭船的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的题⽬,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具体情况,预设以下⼏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的⽣活体验,*导⼊,使学⽣兴趣浓厚地投⼊到新课的学习中。
] ⼆、初读课⽂,识记⽣字。
1.谈话过渡:同学们⾃由读课⽂,⽤序号标出⾃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朋友,也可以请教⽼师或同学。
2.听范读课⽂的录⾳,要求学⽣听准字⾳。
3.学⽣分段朗读课⽂,师⽣共同评价。
4.⽣字宝宝被⼤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认识的字把拼⾳藏起来读,不认识的利⽤拼⾳和它打招呼。
5.学⽣利⽤⽣字卡⽚⼩组内互读。
6.利⽤⼤屏幕出⽰⽣字,学⽣齐读。
⼩组内说认字好⽅法,学⽣互助识字。
[设计意图:让学⽣采⽤⾃⼰喜欢的⽅式识字,调动了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主识字的能⼒、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 7.检查识字,⼩组之内互查。
(开⼩⽕车读) 三、初读课⽂,识记⽣字。
15《搭船的鸟》(课件)-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捕鱼技术娴熟 动作描写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
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
去。
抓住了瞬间的动作
速度快 来描写,表达了作者对
翠鸟的喜爱之情。
读下面这段话,注意被标注的词语,读出翠鸟 捕鱼速度快,动作灵敏的感觉。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 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 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2、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 )啊!它的羽毛是( ), 翅膀带有一些( ),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 )的长嘴。
3、我看见一只( )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 )啊!它的( )是( ) 的,( )带有一些( ),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 )的( )。
总写鸟的美丽。
分写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 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 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通过母亲的介绍,“我”知道 那只鸟叫“翠鸟”,可见大自然也 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第二 句话扣住了课题,行文完整。
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 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 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 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美丽
这只美丽的小鸟长什么样的?(请用 文中的话来回答)
我会认
fū lā yīnɡ wǔ qiāo
父啦鹦鹉悄
我会认
左右结构
yīnɡ wǔ 鹦、鹉
鹦鹉
我会写
piào (漂亮) 漂
piāo (漂流)
qiāo (静悄悄) 悄
qiǎo (悄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留心观察朱熹先生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
”无论是一朵花儿的绽放、一只虫子的鸣唱还是一个季节的消逝,只要留心观察,我们便能感受不一样的美。
本单元将开启智慧之门,带我们走上观察之路。
你有没有关注过,水平如镜的江面上,偶尔会有羽毛鲜艳的小鸟不时地冲进水里,衔起小鱼?你可曾发现,蒲公英会在中午张开花瓣,把草坪染成金色?让我们观察身边的世界,于细小处发现美的足迹。
本单元的主题是“留心观察”,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这是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习作例文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
要注意,不管是精读课文还是习作例文的教学,都指向同一个学习任务——写一篇习作,因此教学时应着意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观察的细致”带来的好处或收获,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观察,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搭船的鸟 2了解“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了解“我”对翠鸟外貌、动作的细致观察,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金色的草地 2交流自己觉得有趣、可爱的场景;了解草地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能自己观察并和同学交流。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1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学会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按照顺序将观察所得写下来。
习作我家的小狗 2 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关注作者观察时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感受;结合精读课文、交流平台等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可以观察什么、怎样进行观察、观察时有什么感受,为习作打基础。
习作引导学生回顾习得的观察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记录,拓宽习作思路;围绕“观察是否细致”,完成、评改习作;鼓励学生展示观察所得,交流观察感受。
15搭船的鸟文本分析:这篇课文以儿童的口吻,叙述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
课题中一个“搭”字,就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课文开头交代了见到翠鸟的原因,接着重点描写翠鸟美丽的外形吸引了“我”,也引发了“我”的疑问。
看到翠鸟敏捷的动作后,通过母亲的介绍,“我”知道了翠鸟搭船的原因,点明了课题。
这样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设计时,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是抓住翠鸟的哪些方面来观察描写的,依据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自己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在展开想象、朗读体验中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感情,从而有意识地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教学目标: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生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
2.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知道“我”是抓住这两方面的特点来描写翠鸟的。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观察的好处,学习细致观察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生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读通、读熟课文,尽量读出感情。
1.正确认读多音字“啦”,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交流识字方法,互助合作朗读。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由交流。
过渡: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不管是看似冰冷的蟒蛇、蜥蜴,还是驯良乖巧的小狗、小猫,它们都像朋友一样陪伴着我们,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你最喜欢哪种动物?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自由表述)2.引导思考:它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你觉得它什么时候最有趣、最好玩?是什么样子?3.教师过渡,引出本文的描写对象——翠鸟。
过渡:看来,你对它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欢它,所以说起来头头是道。
今天,老师也要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它不但长得漂亮,而且特别聪明,还会搭船呢!4.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预设:引导学生查字典理解“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就是乘船。
5.质疑课题。
预测:看到课文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预设:(1)是什么鸟要搭船?它长什么样子?(2)它搭船干什么?(3)它要上哪儿去?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或是查查字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新词。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搭d ā船 母亲q īn 外祖父f ù 沙啦l ɑ 响xi ǎn ɡ声 羽y ǔ毛 翠cu ì绿嘴zu ǐ巴 静悄qi ǎo 悄qi ǎo 吞t ūn 咽 哦ò 捕b ǔ鱼 鹦y īn ɡ鹉w ǔ(2)指导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鸟:鹦(鹦鹉) 鹉(鹦鹉) 鸡(鸡鸭) 鹰(老鹰) 鹂(黄鹂)鹅(天鹅)◆部件归类:(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生字书写。
预设:出示要写的字(带田字格),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
可以指名学生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其他学生补充写好生字的方法。
教师重点示范书写,突破写字难点。
◆书写指导:[翠]上部第一笔和第四笔是横折,不带钩。
整个字要写得紧凑些。
[吞]第一笔是平撇,不是横。
[嘴]左边的“口”写小些,右上部的“此”写小些,右下部“角”写大些。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及难句,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点拨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预设: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船篷是用茅草覆盖着的,然后引导学生想象、体会雨点打在船篷上的声音。
大雨落在地面上,哗啦、哗啦;大雨落在树叶上,滴答、滴答;大雨落在船篷上,沙啦、沙啦……预设:出示翠柳、翠玉、翠柏等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翠”就是青绿色,纯度较高的绿色。
再出示翠鸟、鹦鹉的图片,观察翠鸟美丽的羽毛、可爱的样子。
还可以拓展介绍我国传统工艺“点翠”,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的思想教育。
预设:引导学生说出“静悄悄”的反义词“闹哄哄”,再联系前文,用充满疑惑的语气读一读句子,读出怕惊吓了翠鸟的心理。
预设:注意读准句子的节奏,可指名多位学生读一读,交流怎么才能把句子读好。
预设:注意读准“搭”“捕”的字音和“哦”“呢”两个词的语气。
(2)分小组接读课文,或指名学生接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尽量读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概述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同桌交流后互相说一说,教师相机点拨归纳。
明确: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我”和母亲雨中乘船去外祖父家;第2自然段写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船头;第3自然段写小鸟引起了“我”的好奇;第4自然段写小鸟捕鱼本领很高;第5自然段写母亲告诉“我”小鸟是一只翠鸟。
2.引导学生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我”在雨中乘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发现并认识了一只翠鸟的事。
3.思考并讨论课后的第1题。
(1)出示题目: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观察”。
明确:观,指看、听、摸、嗅等感知行为;察,分析思考。
所以观察不仅仅是看,还包括听、摸、嗅等,更重要的是还有积极的思维活动,要能说出看到的是什么,听到的是怎样的,等等。
(3)引导学生说出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明确:第1自然段,“我”坐在船舱里,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的声音。
第2自然段,“我”发现翠鸟后,观察了翠鸟美丽的外形:羽毛是什么颜色,翅膀是什么颜色,嘴巴是什么颜色。
第4自然段,“我”观察到了翠鸟捕鱼时敏捷的动作:冲进水里,飞起来了,衔着一条小鱼,吞了下去。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我们曾经在上学的路上,见识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有多么美。
今天,在去外祖父家的路上,我们不但在船篷里听到了好听的雨声,还在船头看到了一只美丽可爱的翠鸟。
这些生活里的美景,总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而我们怎么做才能有所发现呢?对,就靠观察!像本文作者一样,静静地听,细细地看。
下节课,我们还会再次走近这只“搭船的鸟”,从观察中感受生活的快乐。
今天这堂课,老师想着重表扬一下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想一想,今天从老师或同学那里,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或新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1.搜集“翠鸟”的相关资料,与作者的观察进行比较。
2.观察你身边的某种小动物,看看它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3.在家里种种豆芽,观察其生长变化情况。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1.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2.懂得“搭船的鸟”的含义。
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兴趣,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初步了解观察的方法,能仿照课文的句子说一说。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搭船母亲外祖父沙啦响声羽毛翠绿翠鸟嘴巴静悄悄吞咽捕鱼鹦鹉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介绍“翠鸟”的资料。
过渡:这到底是一只怎样的翠鸟呢?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让大家找一找关于“翠鸟”的图片和资料,谁来展示一下?翠鸟中型水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而通称翠鸟。
栖息于灌丛或疏林边、水清澈而缓流的小河、溪涧、湖泊以及灌溉渠等水域。
性孤独,平时常独栖在近水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
翠鸟扎入水中后,它的眼睛能迅速调整水中光线折射造成的视角反差,保持极佳的视力,所以捕鱼本领很强。
4.出示翠鸟不同姿态的图片,引导学生简单观察并谈体会。
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翠鸟的知识,包括翠鸟长什么样子,它喜欢住在哪儿、吃什么,又是怎么繁殖的,真有意思!老师也给大家找来了一些翠鸟的图片。
(出示课件图片。
)看到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表述,真漂亮,动作好快……)说得真好!你是从(外形\动作\神态\联想和想象……)来观察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只可爱的鸟儿,好好地观察一下吧!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读圈画,试着从文中找出能概括翠鸟样子的词语和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