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5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二)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幼儿 的有意识记
(三)帮助幼儿理解记忆的材料,培养幼 儿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四)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新颖有趣的材料和活泼多变的方法
(六)教给幼儿运用记忆的方法或策略
1. 归类记忆法 2. 整体识记法和部分识记法相结合 3. 联想记忆法 4. 协同记忆法
(七)帮助幼儿根据遗忘规律进行合理 的复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和发展
四、 幼儿记忆的发展
记忆保持时间逐渐延长
(一) (二)
记忆容量的增加
( 1) 幼儿期健忘
( 2) 记忆回涨现象
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 逐渐发展
1. 无意识记占优势
2. 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形象记忆占优势,逻辑记忆 逐渐发展
1. 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逻辑记忆
(三) (四) 机械识记占优势,意义识记
思考练习题
1. 什么是记忆? 记忆的种类有哪些? 2. 什么是记忆表象? 记忆表象有哪些特点? 3. 新生儿记忆有哪些特点? 4. 婴儿记忆有哪些特点? 5. 幼儿记忆有哪些特点? 6. 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记忆力?
实践练习题
1. 比较幼儿在游戏中与日常生活中对儿歌的记忆, 分析动机对幼儿记忆效果的影响。 2. 设计两个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活动方案。
第一节 记忆及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 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 的概念
(二)记忆 的过程
1. 识记 2. 保持和遗忘 3. 再认和重现
(三)记忆 的种类
(四)记忆 表象及其
特征
1. 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 1. 记忆表象的概念
(1) 形象记忆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05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应 用
教育领域的应用
促进学习策略
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是学习的重要基础,教育者可以通过 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分段学习和分散复习,来帮助学 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
个性化教学
了解学生的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能力,可以帮助教育者制 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结构与功能
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在大脑中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差异,短 时记忆主要与大脑皮层下的听觉系统有关,而工作记忆则 涉及多个认知系统的协同作用。
联系
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的一 种扩展
工作记忆可以看作是短时记忆 的一种扩展,它不仅包括信息 的暂时存储,还涉及对信息的 操作和处理。
信息在两者之间可以相互 转换
差异
存储时间
短时记忆的存储时间通常在几秒至几分钟之间,而工作记 忆的存储时间则相对较长,可以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信息处理方式
短时记忆主要涉及对信息的暂时存储和简单复述,而工作 记忆则涉及更复杂的信息处理和操作,如分析、组合和推 理等。
信息容量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有限,通常只能存储7±2个信息单元, 而工作记忆的信息容量相对较大,可以同时处理和存储更多 的信息。
影响个体的思维速度、 学习能力、推理能力 等认知能力。
工作记忆的模型与结构
模型
工作记忆的模型通常包括中央执行系统、语音回路、视觉空间模板和情景缓冲器 等部分。
结构
工作记忆的结构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负责暂时存储信息,长时记 忆负责长期存储和提取信息。
03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差 异与联系
研究发现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大约 为4个项目,且存在个体差异。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比较研究
第五章 1记忆

是指不经过重新学 习,记忆的内容就 不能恢复的遗忘。
② 根据遗忘内容,可分为
部分遗忘
整体遗忘
是指对识记的材 料的部分内容的 遗忘。如对材料 细节的遗忘。
是指将识记材 料的全部遗忘。
遗忘的表现
不完全遗忘与完全遗忘(程度) 不完全遗忘:能再认不能回忆 完全遗忘:既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 暂时性遗忘与永久性遗忘(时间) 暂时性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有适当的条件记忆可恢复。
记忆与感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 观事物的反映,同属人的认知过程。 但它又与感知觉不同:感知觉是人 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认 知,相当于知识的输入, 而记忆的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认 知,相当于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 取。记忆是刺激作用后在人脑中留 下的“痕迹”与印象。
一、记忆的概念与作用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系统
记忆信息加工与存储模型
类型
感觉 记忆
短时 记忆
长时 记忆
时长
编码形式 数量与容量
特点
转换
根据记忆内容保存时间的长短分类
根据记忆内容保存时间的长短分类,记忆可以分为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由于在不同时间对记忆内容的加工形式不同,这三类记忆又被看作是三种记忆系统。
1.瞬时记忆
• 记忆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所有的学习都包含着 记忆。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记忆积累经验、 增长才干。在学习过程中,新知识的获得都是 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没有记忆的学习 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掌握记忆理论,根据记 忆规律组织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遗忘的 干扰,获得巩固的、系统的知识经验。
二、记忆的种类
心理学
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编辑ppt
24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 发展
1.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编辑ppt
25
四、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 展
➢ 前面所说到的幼儿有意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发展,意义记 忆对机械记忆的渗透,语词记忆对形象记忆的渗透,以 及它们的日益接近,都反映了幼儿记忆过程的自觉意识 性和记忆策略、方法的发展。
在信息保持时间和信息保持量上有 不同,在记忆系统中有着不同的结构和 功能,处于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
编辑ppt
8
第五节 记忆过程的分析
➢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这 一过程可分为三个环节: • 识记 • 保持 • 回忆
编辑ppt
9
一、识记
含义:识记就是记,是信息的编码 与输入过程。
编辑pptLeabharlann 10识记的分类: 1、根据识记的目的性与自觉性分为:
童无意记忆的对象,而教师要求记忆的任务属于有意记忆。
编辑ppt
20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因素:
① 客观事物的性质。
② 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③ 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④ 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⑤ 活动动机。
编辑ppt
21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 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 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编辑ppt
23
为什么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
其主要原因如下:
•
第一,意义记忆是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理
解使记忆的材料和过去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详解

3.分组:是把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一些项目分 成一组。它与组块相似,但它不是意义分组,
各成分之间不存在意义联系。分组确实有利于短 时记忆。 举例:电话号码
身份证号码 银行帐号
4.组块大小与短时记忆容量的关系
二、容量有限的性质
1.Waugh、Norman和Atkinson等倾向于从贮存 空间及其有限的槽道来说明。(贮存有限说)
3 感觉代码与感觉记忆信息的区别
▪ 感觉记忆按感觉信息的原有形式来加以保 持,即按刺激的物理特性进行直接的编码。
▪ 短时记忆的感觉代码带有各自感觉道的特 性,但比感觉信息要抽象,它已经排除刺 激的某些物理特性或细节。
二、语义代码
除了听觉代码和视觉代码这些感觉代码以外,短时 记忆还有语义代码。语义代码是一种与意义有关的 抽象代码,不带有任何一种感觉道特性。
➢ 编码有不同层次或水平,有不同形式。 ➢ 编码是一个展开的过程,包括对信息的反复感知、思考、体验和
操作。
▪ 储存(storage)是把信息以一定形式保持在人脑中。
➢ 知识的存储也叫知识的表征(representation)。 ➢ 这种表征可以是事物的图象,也可以是一系列概念或命题。 ➢ 存储是记忆过程的中间环节。
1.组块(Chunk):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 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 组块既是过程,也是单位。组块受到材料性质的影 响。
2. 知识经验与组块
组块的作用在于减少适时记忆中的刺激单 位,而增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人的 知识经验越丰富,组块中所包含的信息越 多。
Smith(1954) 二进制数字实验
▪ 提取(retrieval)是指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认知心理学五章短时记忆

实验方法:
相继呈现识记项目(每个呈现2s)
等待2s
呈
现测试项目,并开始计时
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
假设:1、若为平行扫描,则反应时不会随项目数大小而 变化;
2、若为系列扫描,则反应时会随项目数增多而增 大。
结果:符合假设2,即系列扫描
Page 27
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理论:STM信息提取过程可分为相继的极端,RT是各阶 段所用时间的总和。
第五章 短时记忆
姓名:杨蕾静 学号:I09670112 班级:09应用心理(1)班
Page 2
短时记忆容量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短时记忆中的遗忘 当前短时记忆研究进展
目录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对当前信息进行加工贮存 研究范式:一次呈现刺激 争议:短时记忆是否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记
忆结构。 研究要点:了解短时记忆的容量、编码、
限制因素:材料性质、人的知识经验
Page 6
短时记忆容量—容量有限性
知识经验与组块 组块实质: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 作用:减少STM中的刺激单位,增加每一单元包含
的信息。
实验:Smith
材料:一串二进制数字 方法:以不同比例组块,再编码为十进制 结果:1、所有组运用组块方式后记忆成绩明显提高
测试项目编码+系列扫描比较+决策和反应组织
RT= e
+
cN +
d
根据实际结果:RT=38N+397
问题:系列扫描具体方式是如何? 从头至尾的扫描 OR 自我停止的扫描?
Page 28
实验结果
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1、“否”反应中,二 者反应时相同; 2、“是”反应中,自 我停止的扫描斜率是从 头至尾的一半 3、从头至尾扫描反应 时在两种反应中有相同 斜率。
心理学概论第五章记忆与教学

大脑的容量
据科学家研究, 据科学家研究,人脑的信息储存密度高达 每立方厘米1012比特, 1012比特 每立方厘米1012比特,而电脑超导材 料的储存装置不过104比特。 104比特 料的储存装置不过104比特。人一生中 可以储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 1000万亿信息单位 可以储存1000万亿信息单位,是现代 化的电子计算机也望尘莫及。 化的电子计算机也望尘莫及。若一个人始 终好学不倦, 终好学不倦,其大脑一生中储存的各种知 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 50倍 识,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50倍, 亿本书籍的知识。 即5亿本书籍的知识。
三、记忆的品质
敏捷性( ):目的明确、专心致志、 敏捷性(快):目的明确、专心致志、深刻理解 目的明确 材料。 材料。 持久性( ):不断强化 理解纳入系统、 不断强化、 持久性(牢):不断强化、理解纳入系统、及时 经常练习和复习。 经常练习和复习。 林肯的记忆力极为惊人, 林肯的记忆力极为惊人,凡事一旦记住就极难遗 忘。1832年,在布拉克•霍克战役中,林肯参加 1832年 在布拉克•霍克战役中, 了义勇军。30年后,当他与当时的上司再次见面 了义勇军。30年后, 年后 他竟准确地叫出了这位上司的姓名, 时,他竟准确地叫出了这位上司的姓名,着实让 上司惊叹不已。 上司惊叹不已。
争分夺秒
一列载有578人的火车 一列载有578人的火车 在一站上了28人 下了32人 在一站上了28人,下了32人; 在下一站上了25人 上了33人 在下一站上了25人,上了33人; 在下一站下了42人 上了34人 在下一站下了42人,上了34人; 在下一站上了55人 上了48人 在下一站上了55人,上了48人; 在下一站上了46人 上了38人 在下一站上了46人,上了38人
第五章 记忆

教师教育专业公共课程——心理学
第三,短时记忆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起着暂时寄存 器的作用。例如,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算出: (3×5)一(2×6)=?。这道题包含着好几步计算, 如果没有短时记忆在每做下一步之前,都暂时寄存 着上一步的计算结果供最后利用,就无法得出15一 12=3的答案 最后,短时记忆保存着当前的策略和意愿。这一切 使得我们能够采取各种复杂的行为直至达到最终的 目标 一旦缺乏这种短时的储存系统,我们的心理能力将 受到极大的破坏。正因为发现了短时记忆的这些重 要作用,在当前大多数研究中被改称为工作记忆
教师职业素养公共课程群
3、长时记忆
教师教育专业公共课程——心理学
长时记忆(long term memory,LTM)是信息经过充分 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 编码方式:语义代码 将信息成功地编码进入长时记忆是深度水平加工的结果。为 了做到深度加工,人们往往忽略了刺激的物理特征或其他细 节,集中在信息的意义方面。因此,在短时记忆中主要涉及 的是听觉代码,而在长时记忆中主要涉及的是语义代码。或 者说,在长时记忆中,人们更多地是对一般意义或一般观念 的编码,而不是去记事物的特定细节 视觉代码-尽管长时记忆一般涉及语义代码,但人们也将视 觉表象编入长时记忆。例如,人们能够较容易地记住图画, 一个原因是由于图画具有许多明显的特征,容易吸引人们的 注意,进而被接收和编码。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这些刺激 同时使用了视觉和语义两种代码进行编码,在提取时利用两 种代码表征比仅仅使用一种代码,可利用的线索多,所以记 忆效果更好。事实上,在日常活动中,我们通常是同时使用 两种或多种方式对事件进行编码的
教师职业素养公共课程群
教师教育专业公共课程——心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记忆
〖导学提示〗现代心理学认为,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本章着重介绍认知心理学对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研究,分析从记到忆的心理过程。
第一节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
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和行动过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个体的经验。
例如,从前见过的人,现在不在面前,我们能想得起他的姿态相貌;见到他时能认得出来,这就是记忆。
不仅感知过的事物能保持于头脑中,而且思考过的问题、理论,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练习做过的动作都能保持于头脑中。
在生活实践中见过、学过、做过的事情以及体验过的情绪,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经验而保持在我们的头脑中,在以后生活的适当时候回想得起,或当他们再度出现时能认得出来。
这些都是记忆。
识记、保持和再现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识记是记忆的开初阶段,是获得知识经验的记忆过程。
识记具有选择性。
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只有被个体注意才能识记住。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识记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
在编码时,人试图将当前经验同某一名称相联系。
这一过程通常是自动的迅速的,因而未被意识到。
进一步的编码过程是使新输入的信息同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脑中的巩固过程。
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保持就是信息的储存。
储存也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储存的信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
再现包括回忆和再认。
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恢复经验的过程。
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称为回忆。
例如学过的诗歌,我们不看书而把它背出来,就是回忆。
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的过程,称为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回忆和再认是提取信息的过程。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没有识记,谈不上对经验的保持;没有识记和保持,也就不可能对经验过的事物回忆或再认。
识记和保持是回忆和再认的前提,而回忆和再认则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识记和保持。
二、记忆的分类
1.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形象记忆的内容主要是事物的感知特征,它可以是看到的、听到的、偿到的、闻到的。
例看电影后对每个人物言行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
2.情景记忆
以亲身经历、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3.语义记忆(语词逻辑记忆)
个人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内容的记忆。
这种记忆所保持的不是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其本
质和意义。
如对数学公式的记忆,概念、定理的记忆。
4.情绪记忆
以体验过的某些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例第一天上大学时愉快心情的记忆,初登台当教师紧张情绪的记忆。
5.运动记忆
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例我们游泳时手脚的配合方式,做体操时一节
连一节的衔接动作。
第二节:记忆系统
一、感觉记忆(瞬时记忆)
1.概念:是指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象的记忆。
视觉后象就是感觉记忆的一个例子。
2.特点:物理特性编码,鲜明的形象性;时间短,1秒钟左右;容量特别大
二、短时记忆(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
1.概念:指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的加工编码的记忆。
2.特点:时间短,5---20秒,不超过1分钟;容量有限,7+2到7—2之间,单位是组块(美国心理学家米勒),主要是言语听觉形式编码,少量是视觉或语义编码。
工冰师森
卜电程箩
机台鱼箱
工程师交通电冰箱
森林黄鱼汽车
萝卜本色篮球
台灯空气熊猫
三、长时记忆
1.概念:信息在人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2.特点:容量无限(10个15次方比特);时间长;表象遍码和语义编码
感官
记忆系统流程图
初学次数或时间—再学次数或时间
再学法:保持量= —————————————————X 100%
初学次数或时间
重构法:要求被试再现学习过的刺激次序。
(一)遗忘
1.遗忘和遗忘曲线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暂时遗忘(舌尖现象)和永久遗忘
遗忘曲线(艾宾浩斯):
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的保存量是不同的,即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得比较快、比较多,以后保持量逐渐稳定地下降,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表明了遗忘变量与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
遗忘规律“先快后慢”
1.响遗忘的一些因素
▲材料的意义、性质、数量对遗忘进程的影响
▲学习程度(150%)对遗忘进程的影响
▲序列位置效应:首尾内容容易记住,不易忘记,中间内容则很容易遗忘。
2.遗忘的原因
▲痕迹衰退说
▲干扰抑制说: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表1 前摄抑制实验设计程序
表2 倒摄抑制实验设计程序
▲动机性遗忘(压抑说)
▲间脑与颞叶、海马受损。
(董155)
间脑与颞叶是人类记忆的主要场所,是“摄象机”,把经历的事都记录下来
海马能对习得的经验进行分类、编码和储存,是“百宝箱”
3.复习
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试图回忆(60%)与反复阅读相结合;复习多样化;
活动有助于记忆
三、再认
无意再认,有意再认;完全再认,不完全再认
四、回忆(重现)
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
回忆常常是以联想的形式出现的。
联想:
接近联想;由一种经验想到在时间上或空间上与之相接近的另一种经验
如:秦汉、魏晋南北朝;京津、沪杭
对比联想;由一种经验想到与之相反性质或特点的另一种经验
如:黑暗—光明,炎热—寒冷
类似联想;由一种经验想到与之相似性质或特点的另一种经验
如:春天—繁荣,傲霜腊梅—坚贞不屈
因果联想;由一种经验想到与之有内在关系的结果的另一种经验
如:火—热
第四节记忆品质
一、敏捷性
二、持久性
三、准确性
四、准备性
复习思考题
1.解释:
记忆,识记,保持,回忆,再认,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联想,有意识记,无意识记,前摄抑制,倒摄抑制,舌尖现象,有意回忆,无意回忆。
2.感觉记忆有哪些特征?
3.短时记忆有哪些特征?
4.哪些因素会影响遗忘?
5.遗忘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学习,你对遗忘有哪些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