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

合集下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所引起的。

这种并发症会导致疼痛、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对DPN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诊断DPN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患者通常会出现下肢感觉麻木、刺痛、锥痛、烧灼感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测定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和振幅,帮助确认神经病变的存在和程度。

治疗针对DPN的治疗主要包括疼痛控制、神经功能改善和病因治疗。

以下是针对DPN的诊疗方案:1. 疼痛控制疼痛是DPN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因此疼痛控制是治疗的重点之一。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镇痛药物、抗抑郁药物和抗癫痫药物。

局部按摩、物理疗法和神经阻滞等非药物治疗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疼痛缓解作用。

2. 神经功能改善神经功能改善是DPN治疗的长期目标之一。

对于轻度神经损害的患者,可以通过控制血糖、合理饮食、加强运动等方法来改善神经功能。

对于中度和重度神经损害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神经营养修复药物等治疗手段。

3. 病因治疗病因治疗是治疗DPN的根本之策。

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DPN的首要措施,因此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规律运动、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控制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合并症也对DPN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而且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DPN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需要通过临床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查明确病情,然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疼痛控制、神经功能改善和病因治疗等。

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同时注意合理饮食、科学运动,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感觉异常、疼痛和无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DPN的诊断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神经病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为DPN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突破。

一、神经病理学研究:神经病理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及其机制的学科。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神经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和研究,发现了DPN的一些特征改变,如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神经纤维变细、腓总神经结构异常等。

这些研究结果为DPN的诊断提供了新的线索。

二、神经生物标志物研究:神经生物标志物是指在生物体内具有特定生物学活性和特异性表达的分子物质,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近年来,许多研究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或尿液中的神经生物标志物,发现了与DPN相关的一些分子,如Nerve Growth Factor(NGF)、HbA1c等。

这些神经生物标志物的异常水平可作为DPN的辅助诊断指标。

三、神经电生理学研究:神经电生理学是研究神经电信号与神经系统功能的一门学科。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可以了解神经传导功能的异常情况,进而诊断DPN。

研究表明,DPN患者常伴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F波波幅增大等异常。

神经电生理学研究为DPN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影像学研究:影像学是通过检查和观察影像来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有研究通过MRI、CT等影像学技术观察DPN患者神经结构的变化,如神经纤维变细、神经纤维密度减少等。

这些影像学研究为DPN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神经病理学、神经生物标志物、神经电生理学和影像学等方面。

这些研究成果为DPN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和依据,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进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足、溃疡、感染和截肢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上常结合神经传导速度、F波和H反射、皮肤交感反应、定量感觉检查等方法诊断。

皮肤活检,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神经微血管系统检查、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方法尚有待完善。

本文对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标签: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几乎占47%~91%,大多数报道在60%左右。

DPN可与糖尿病同时发生,亦可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或是在糖尿病控制良好后出现,还可能是糖尿病前或糖耐量异常周围神经病和胰岛素介导的周围神经病[1],是糖尿病足、溃疡、感染和截肢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重视和诊断技术的发展,诊断和分类标准是在不断地修订。

然而,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也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因此,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尤为困难。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分类及临床特点糖尿病周围神经损伤包括弥散性损伤(多发神经病)和局灶性损伤(单神经病),二者都会造成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的缺失,并伴随重要功能的丧失。

其中多发神经病变是一种对称性的弥散性损伤,尤其是损伤长轴索上的感觉神经元[2]。

单神经病变常累及正中神经、尺神经、股外侧皮神经、桡神经、第Ⅲ、Ⅳ、Ⅵ和Ⅶ颅神经以及胸、腰骶段神经根,临床表现为如腕管综合征,腹股沟韧带处的感觉异常性股痛,动眼神经麻痹,胸段神经根神经病、腰骶神经根神经病等。

从临床上DPN又可分为大纤维神经病变,小纤维神经病变及混合性周围神经病变。

①小纤维的神经病变症状:疼痛、感觉异常(呈手袜套样分布)、触诱发痛、麻木、发冷、紧箍感、多汗、少汗、面部潮红、眼干、嘴干、皮温改变、阳痿、体位性低血压、胃肠动力改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与治疗

四、DPN主要病理改变
• 2、轴突变性(常见): 中毒或代谢障碍,使细胞体 合成蛋白质等物质发生障碍或轴 浆运输受阻,使最远端的轴突不 能得到营养。因此其变性通常从 轴突的最远端开始向近端发展, 病理变化首先发生于长而直径大 的轴突
五、临床表现
• 局部神经病变
又称单神经炎,起病突然,伴疼痛,主要 与营养神经的血管阻塞有关 • 累及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等颅神经,出现 眼睑下垂、复视、斜视 • 累及桡神经、股神经、大腿外侧皮神经、腓神经、 足跖正中与外侧神经,可出现皮肤疼痛、麻木、感 觉减退甚至感觉消失 • 累及单根神经迷走神经、坐骨神经,可导致腰痛、 腿痛,胃痉挛、胃疼痛与胃蠕动等功能障碍
附注:此评判标准为密歇根筛查量表上的标准
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1.糖尿病病史 2.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和体征 3.简单临床检查 4.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5.皮肤神经活检
五、临床表现
• 弥漫性多神经病变 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 • 痛性神经病变 • 疼痛剧烈(多见于下肢) • 除电生理检查可发现异常外,无阳性体征 • 周围感觉神经病变 • 共济失调、走路不稳如踩棉花样 • 四肢远端有蚁行感,或手套、袜套样感觉 • 周围运动神经病变 • 导致手指、足趾间小肌群萎缩无力

二、流行病学
• (DPN)是糖尿病的三大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率极高。 • 据报道,60%~9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 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
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流行病学
我国30省市流行病学调查,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 发症
针对1991~2000年的24,496例住院 糖尿病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患病率(%)
128Hz音叉检查 • 首先将音叉放在被检者手部(或肘部、或 前额)以致于让他感觉到什么是正式检查 时他应该感觉到的 • 检查部位如下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分型、诊断和治疗措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分型、诊断和治疗措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分型、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临床主要分为4种类型:1)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2)糖尿病神经根/神经丛病;3)糖尿病单神经病/多发单神经病;4)糖尿病自主神经病(DAN)分型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在这4种类型中,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DSPN)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75%,约5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生DSPN0 DSPN对神经的损害呈现轴突长度依赖型,即神经的轴突越长越易受损。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长的神经,而胫神经和腓深神经是坐骨神经的远端分支,故胫神经和腓深神经是DSPN最易、最早受累的神经之一。

25%的DSPN以疼痛为首发症状,早期表现为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早期即有腱反射减退,但早期肌无力和肌萎缩并不明显。

2、糖尿病神经根/神经丛病又称糖尿病性肌萎缩或痛性肌萎缩,较少见,约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1%,通常急性/亚急性起病,常见于腰舐神经根/神经丛分布区,表现为支配区内的疼痛/感觉障碍,继而肌肉无力和萎缩,下肢近端为主,可单侧或双侧受累,对免疫治疗有反应。

3、糖尿病单神经病/多发单神经病糖尿病累及颅神经,按照频率依次为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通常急性起病,其中伴有眶周疼痛的不全性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瞳孔保留),有时与痛性眼肌麻痹很难鉴别,痛性眼肌麻痹是海绵窦/眶尖/眶上裂的非特性炎症,若实在难以鉴别,在腰穿排除感染,以及加强控制血糖的前提下,可以给予激素诊断性治疗。

至于后交通动脉瘤压迫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瞳孔最先受累),以及重症肌无力引起的眼外肌的无力(晨轻暮重)则相对容易鉴别。

糖尿病累及脊神经,以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最为常见,受嵌压部位更易受累(如腕管、肘管、腓骨小头),表现为支配区的疼痛、感觉减退和肌无力。

4、糖尿病自主神经病(DAN)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常常隐匿起病,缓慢进展,可以胃肠道症状、性功能减退、排尿困难、直立性低血压、排汗异常、静息时心动过速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类
对称性
A .远端,主要是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病(如双足疼痛、感觉异常或过敏) 以大纤维受累为主 混合型 以小纤维受累为主 自主神经病变(直立性低血压、腹泻、便秘、月经失调、阳萎、汗液分泌失调) 慢性进展性、以运动受损为主的神经病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类
非对称性 . 急性或亚急性近端为主的运动神经病 单颅神经病:一侧或双侧展神经、动眼 神经麻痹等 躯体神经病:腰骶神经丛、股神经、尺 神经等 肢体嵌压性周围神经病:腕管综合症等 (引自汤晓芙和卢祖能,1996)
方法:
神经妥乐平3.6nu,肌注,Bid,×8周
(四)改善血液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药
前列腺素E1 西 洛 他 唑(培达) 安步乐克 尼莫地平、地巴唑 腹蛇抗栓酶、 降纤酶、低分子肝素(速避凝)
前列腺素
前列地尔 (凯时,PGE1) : 可扩张血管、增加神经内膜中血流、 抑止血小板聚集、抗凝血 ug + NS 250 ml ,静滴, Qd×20d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类
大纤维型:主要表现为节段性脱髓鞘和髓鞘再生。 小纤维型:轴突病变为主,可伴有继发性脱髓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国外报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16.3%-66%
1992年 英国Walters报道1077例DM中占16.3%
诊断
诊断
(一)神经电生理检查
整个神经的全长均可出现弥漫性传导异常,但越靠远侧程度越重。 一般是传导最快的有髓大纤维先受累。
诊断
病理改变
粗大有髓纤维受损—脱髓鞘 小纤维受损—轴索受损为主,继发脱髓鞘 肌电图与神经电图改变 肌电图:可见纤颤电位、正尖波等 神经电图: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减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患有的神经功能障碍。

其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主要包括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

以下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的详细介绍。

首先是诊断。

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下肢感觉异常、感觉丧失、疼痛等神经系统症状,应高度怀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主要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来进行。

1. 病史询问: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患糖尿病的时间、用药情况、血糖控制情况等。

还需要询问患者的神经症状,如感觉异常、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2.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对患者的神经系统(例如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进行全面检查,找出可能的异常表现。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触觉和温度感觉测试、深感觉测试、肌力测试、反射测试和神经肌电图(EMG)等。

3. 实验室检查:基于糖尿病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以下实验室检查: fasting blood glucose(空腹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serum creatinine(血清肌酐)、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尿白蛋白和肌酐比例)、thyroid function test(甲状腺功能测试)、complete blood count(完全血细胞计数)等。

其次是治疗。

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神经功能,并阻止其进一步进展。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1. 药物治疗: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糖尿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抗癫痫药物、抗痉挛药物和镇痛药物等。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降低血糖、控制炎症反应、改善血液循环和减轻疼痛等方式来缓解症状。

2.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管理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LOGO
3、抗氧化应激-α-硫辛酸的抗氧化特性
硫辛酸是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酮戊二酸和 氨基酸氢化酶复合物的辅助因子。硫辛酸可抑制 神经组织的脂质氧化,阻止蛋白质的糖基化,抑 制醛糖还原酶,阻止葡萄糖或半乳糖转化成为山 梨醇。动物实验显示硫辛酸可阻止糖尿病的发展, 促进葡萄糖的利用,防止高血糖造成的神经病变。 硫辛酸进入人体后易还原为双氢硫辛酸,两者均 能促使维生素C、维生素E的再生,发挥抗氧化 作用。
轴突变性
LOGO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
病史、症状及体征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类型及病程、糖 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病史等。
病状及体征
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 变 症状:四肢末端麻木, 刺痛,感觉异常,呈 手套或袜套样分布, 多从下肢开始,对称 发生,夜间加剧 体检:足部皮肤色泽 暗淡,汗毛稀少,皮 温较低;痛温觉、震动 觉减退或缺失,腱反 射正常或仅轻度减弱。
致残
猝死
改善愈后
丧失痛温觉→烫伤 、冻伤以及疼痛伤 害而不自知、加上 自身存在微循环改 变→糖尿病足→ 截肢
不能正常感知心肌 缺→缺失保护性反 应心梗→猝死
积极有效的早期干 预可显著降低微血 管并发症的发生, 并可有效改善症状 并延缓DP变诊断标准
心率变异性
DCAN诊断 指标
频谱分析
Valsalva实验 24h动态 血压监测 体位性血 压变化
握拳实验
LOGO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积极控制血糖是治疗DPN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手段。 早期积极有效的进行神经修复与积极严格地控制血糖同样重要 ,也是DPN必不可少的干预措施。
血糖控制
改善微循环
神经修复甲钴胺
自主神经 心血管症状:直立性 低血压,无痛性心肌 梗死或猝死 体温调节和出汗异常: 表现为出汗减少或消 失,导致手足干燥开 裂,继发感染 其他症状:常表现为 消化系统症状;以及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
发表时间:2018-01-09T12:25:22.3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作者:鹿云1 江彤2 [导读] 目前糖尿病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1青海大学;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西宁 810001)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病情进展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及诊断方法的研究众多,
关键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
目前糖尿病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作为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iabetic pripheral neuropathy, DPN)在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即可出现。

DPN起病隐匿,病情进展可致糖尿病足病,从而致截肢、致残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DPN的早期诊断、并获得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多种检查手段用于DPN的评估、筛查及诊断,但目前国际上仍缺乏对DPN诊断的统一指标。

1、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nerve conducting velocity, NCV) 主要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 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以及腓总神经( MCV)与腓浅神经( SCV)、胫神经 H反射以及尺神经 F波;游玉红[1]研究指出对肌电图检查有助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张翠云[2]等人研究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神经肌电图异常率明显升高,并与病程呈正相关;同时通过肌电图对患者行 H反射及 F波检查,分别行异常率分析,结果示 H反射的异常率高的,提出 H反射是DPN诊断的敏感指标。

2、定量感觉检查(QST) QST包括一系列非创伤性检查,有踝反射、振动觉、压力觉、温度觉及刺痛觉。

QST不仅可以评估大神经纤维的病变,同时也可以评估小神经纤维的损害,QST 可作为 DPN 诊断的可靠依据,同时可弥补肌电图不能发现小神经纤维的不足[3]。

但QST检查耗时,并且其结果受受试者主观感受影响较大,并且无法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4]。

3、超声张红[5]等人通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与对照组的相关神经行超声检查,观察各神经前后径、左右径、横断面积等有关指标后发现,DPN患者神经粗大、边界模糊,横切面的筛网状结构模糊,甚至消失,纵切面的线状高回声不清;并进行与肌电图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得出,神经横断面积与NCV呈负相关。

4、MRI Eaton SE[6]等人通过MRI检查脊髓时发现,与正常人相比,DPN患者脊髓面积有所变化。

Selvarajah D[7]通过MRI方法对比正常对照组与DPN 患者脊髓面积情况示,DPN患者脊髓面积明显变窄;Mirko Pham[8]对不同程度的DPN患者、无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患者行MRI神经影像学检查,研究示:DPN患者神经质子自旋密度升高,且随神经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

5、角膜共焦显微镜( corneal confocal microscopy, CCM)是一种无创检测角膜的技术,可评估角膜小神经纤维的病变程度,有研究[9]示 DPN患者角膜神经纤维长度、分支密度及曲折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变化。

并有研究[10]证明,角膜神经纤维长度、神经分支密度在DM患者中显着降低。

目前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筛查及诊断方法很多,除以上检测方法外,尚有对皮肤活检、神经活检、冷觉检测、泌汗神经功能检测、足底热量图、足底压力测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等检测方法用于DPN的诊断的研究,虽各诊断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优缺点,但都为DPN的诊断提供新思路;超声、MRI检查作为新提出的检查方法,是否适合用于临床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其诊断的可靠性;现在国际上比较认可肌电图检测神经传导速度作为DPN的诊断方式。

但肌电图检测到的多为有髓鞘的大神经纤维,对DPN早期小神经纤维损害的诊断存在缺陷[11]。

参考文献:
[1]游玉红.肌电图检查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8(5):49.
[2]张翠云,卢祖能.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P].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6):3-4.
[3]高瑞霖,姚维吴.应用定量感觉检查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35):7440-7441.
[4]Krumova EK,Geber C,Westermann A,et al. Neuropathic pain: is 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 helpful ? [J]. Curr Diab Rep,2012,12( 4) : 393-402.
[5]张红,哈斯,王晓磊.超声检查糖尿病周围神经和足背动脉及肌电图的比较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7,21(1):30-37.
[6] Eaton SE,Harris ND,Rajbhandari SM,et al. Spinal-cord involvement i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J]. Lancet (London,England),2001,358(9275):35-36.
[7] Selvarajah D,Wilkinson ID,Emery CJ,et al. Early involvement of the spinal cord i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J]. Diabetes Care,2006,29(12):2664-2669.
[8]Mirko Pham,Dimitrios Oikonomou,Benjamin Hornung,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 Detects Diabetic Neuropathy Early and With Proximal Predominance[J].ANNALS of Neurology,2015,78(6):939-948.
[9]Misra SL,Craig JP,Patel DV,et al. In Vivo Confocal Microscopy of Corneal Nerves : An Ocular Biomarker for Peripheral and CardiacAutonomic Neuropathy in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5,56( 9) : 5060-5065.
[10]Ziegler D,Papanas N,Zhivov A,et al. Early detection of nerve fiber loss by corneal confocal microscopy and skin biopsy in recent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2014,63 ( 7 ) :2454-2463.
[11]张贺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进展[S].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45-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