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看颜面部疔痈

合集下载

痈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可分三种病理类型

痈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可分三种病理类型

痈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可分三种病理类型导读:痈这种皮肤疾病发展速度快,引起的不适症状也非常多,患者可以通过中医辨证用药的方法促进症状尽快痊愈,中医认为,辩证属于火毒凝结证的患者,治疗时应该采取清热解毒,行瘀活血的原则。

可选择的方剂名为仙方活命饮加减。

痈节、痈疮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皮肤疾病,属于中医病名,患者不仅会出现剧烈疼痛症状和皮肤红肿症状,还可伴随着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在治疗时通过中医辨证用药的方法,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痈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1、火毒凝结证:患者症状表现为局部组织突然肿胀,光软无头,并且会迅速结块,皮肤焮红,少数患者可表现为皮色不变,等到局部组织酿脓时才转变为红色,伴随着灼热疼痛。

而且这种病理类型的患者的病情会随着时间推迟逐渐扩大,痈肿变的高肿发硬。

严重患者可引起泛恶,口渴,恶寒发热,头痛,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洪数等症状。

治疗时应该采取清热解毒,行瘀活血的原则。

可选择的方剂名为仙方活命饮加减。

2、热盛肉腐证:这类痈肿疾病类型的患者表现为局部组织肿势高突,红热明显,疼痛剧烈,痛如鸡啄,溃破流脓后肿痛消退。

同时伴随着舌红,苔黄,脉数的症状。

治疗时应该采取和营清热,透脓托毒的原则。

可选择的方剂是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3、气血两虚证:患者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疮面新肉不生,脓水稀薄,色淡红而不鲜或暗红。

同时还会表现为,神疲乏力,面色无华,纳少,苔少,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

治疗原则是益气养血,托毒生肌。

可选择的方剂名为托里消毒散加减。

内服药物时还可配合外治药物:病情初期的患者可以外敷金黄散,局部已经成脓的患者应该切开排脓,溃破后可以在疮口插入八二丹药线,用脓袋垫棉法或扩创治疗。

痈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看完后能够对中医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有新的认识和了解。

最后提醒患者朋友们,治疗时不仅要先请中医辨证指导,平时生活中还要注意做好各项护理措施,尤其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抽烟喝酒。

颜面部疖痈

颜面部疖痈

颜面部疖痈【概述】面部皮肤是人体毛囊及皮脂腺、汗腺最丰富的部位之一,又是人体暴露部分,接触外界尘土、污物、细菌机会多,也易招致损务,因此而引起的毛囊及其附件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疖(furuncle),其病变局限于皮肤浅层组织。

相邻多数毛囊及其附件同时发生急性化脓性炎症者称痈(carbuncle),其病变波动及皮肤深层毛囊间组织时,可顺筋膜浅面扩散波及皮下脂肪层,造成较大范围的炎性浸润或组织坏死。

【治疗措施】面部疖痈的治疗应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

在炎症早期,无显著全身症状时应以局部治疗为主,同时选择必要的药物治疗。

局部治疗宜保守,避免损伤,严禁挤压、挑刺、热敷或用石碳酸(酚)、硝酸银烧灼,以防感染扩散。

唇痈还应限制唇部活动,如语言及咀嚼等。

进食可用管喂或鼻饲流汁。

疖初起时可用2%碘酊涂擦局部,每日1次,并保持局部清洁。

痈的局部治疗宜用高渗盐水或含抗生素的盐水纱布局部持续湿敷,可促进早期痈的局限、软化和穿破。

在急性炎症得到控制、局部肿瘤局限、并已形成明显的皮下脓肿而久不溃破时,才可考虑在脓肿表面中心、皮肤变薄的区域作保守性的切开,引出脓液;切忌分离脓腔。

已溃破或切开引流后,局部仍应以高渗盐水纱布持续湿敷,可收良好的提脓效果;但已脓污的盐水纱布应及时更换。

湿敷一般应持续到脓液消失、创面趋于平复为止。

过早停止湿敷,可因脓疲乏阻塞而使病情反复加重。

有时,脓栓一时难以排出,可试用镊子轻轻帮助钳出;但对未分离的脓栓或坏死组织切不可勉强牵拉,以防撕伤促使扩散。

对面部疖伴有局部蜂窝组织炎和面痈病员应全身给抗菌药物,最好从脓头处取脓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供正确选用抗生素。

疑有败血症者应反复作血细菌培养,根据结果选择用药。

如致病菌一时潜能确定,可暂时选用对金色球菌敏感的药物,如青霉素、新型青霉素、头孢菌素族及红霉素等,广谱抗生素也可应用。

联合用药效果可能更好。

重症病员应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包括: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输液或小量输血。

病案——1——颜面部疔疮

病案——1——颜面部疔疮
5%GNS500ml+青霉素800万u/vigtt qd×5~
7d(青霉素皮试(—)) 4、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忌碰伤、挤压
病案分析
1、患者,王x x,男62岁,素嗜饮酒, 3天前鼻尖部皮肤上出现 一粟米样脓头,渐红 肿热痛,范围约2cm,坚硬根深,伴恶寒、 发热,舌红,苔薄黄腻,脉数。
请回答: 1、中、西医双重诊断(证型、分期) 2、中医治法、方药 3、西医治疗原则 4、预防及护理
答案: 1、中医诊断:面疔(或鼻疔),火毒蕴结证、初期 西医诊断:面部疖 2、中医治疗: 内治法:清热解毒 选方: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金银花20g、野菊花20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 天葵子10g、 黄连4g、 黄芩10g、 赤芍10g 川芎10g、 生甘草10g 外治法:箍围束毒 金黄膏外敷 3、西医治疗:抗感染 可口服 阿莫西林2片 tid(3次/天) 4、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忌碰伤、挤压
答案:
1、中医诊断:面疔(颧疔),脏腑蕴热、火毒炽盛,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期
西医诊断:面部疖 2、中医治疗:
内治法:清热解毒透脓 选方: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透脓散加减 金银花20g、野菊花20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 天葵子10g、 黄连4g、 黄芩10g、 赤芍10g 川芎10g、 皂角刺20g、 生黄芪20g 生甘草10g 外治法:提脓祛腐、截去余毒(或切开排脓) 九一丹外用(脓腔内)+金黄散外敷(周围) 3、西医治疗:抗感染
2.患者,女,42岁,民工。颧部初起有一粟米 样脓头,红肿疼痛,已7天,未及时治疗,红肿 逐渐扩大,四周浸润明显, 约6cm,疼痛剧烈, 脓头破溃,伴发热,体温38.5℃,口渴,便 干 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颜面疔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颜面疔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颜面疔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颜面疔疮是感受火热之毒,或因昆虫咬伤,皮肤破损染毒,蕴蒸肌肤,气血凝滞而发生的病变迅速、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颜面部疖和痈。

1 诊断依据
1.1 多发于唇、鼻、眉、颧等处。

1.2 局部开始为一个脓头,肿块坚硬根深,如钉丁之状,或麻或痒。

继之红肿高突,可发展为数个脓头,焮热疼痛。

1.3 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

如有神昏谵语,皮肤瘀点应考虑“疔疮走黄”。

1.4 颈颌部多有臖核肿大疼痛。

1.5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症状严重者应作血细菌培养。

2 证候分类
2.1 热毒凝结:红肿高突,根脚收束,发热头痛。

舌红,苔黄,脉数。

2.2 火毒炽盛:疮形平塌,肿势散漫,皮色紫暗,焮热疼痛。

有高热,头痛,烦渴,呕恶,搜赤,便秘。

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3 疗效评定
3.1 治愈: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消散,疮口愈合。

3.2 好转:全身症状减轻或消失,局部硬结未完全消散。

3.3 未愈:局部和全身症状未见改善或发展为“疔疮走黄”。

中医诊断学问诊中的辨痈辨证特点

中医诊断学问诊中的辨痈辨证特点
发病原因
外感六淫邪毒,或皮肤受外来伤害感染毒邪,或过时膏粱厚 味,聚湿生浊,或内生郁火等,均可导致营卫不和、气血凝 滞经络阻塞而成。
痈与相似病症鉴别诊断
与疖的鉴别
疖病变范围小,周围红肿,疼痛较轻,无全身症状,易脓、易溃、易敛;而痈 病变范围大,局部红肿明显,疼痛剧烈,可有全身症状,溃破后常成蜂窝状。
06
预防措施与日常调养建议
生活习惯调整建议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经常洗澡,勤换内衣,避免皮肤破损,以减少细菌感染的 机会。
避免过度劳累
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减轻局部血液循环 压力。
调节情志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身体的 负面影响。
饮食禁忌及营养补充方案
饮食禁忌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以免 加重病情。
营养补充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E、B族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 、全谷类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适量饮水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排除体内毒素,缓解炎症反应。
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有氧运动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 散步、慢跑、游泳等, 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 机体抵抗力。
局部锻炼
针对易发生痈肿的部位 进行局部锻炼,如臀部 、大腿等部位的肌肉锻 炼,以促进局部血液循 环。
03
整体观念
在辨证施治过程中,始终 坚持整体观念,将患者局 部病变与全身症状、体征 相结合,进行全面分析。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在明确疾病诊断的基础上 ,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和体 质特点进行辨证分型,以 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动态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 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和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 治疗效果。

疔的分类-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疔的分类-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疔的分类-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疔的分类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会涉及到的知识点,请参考。

疔的分类:颜面部疔疮颜面部疔疮是指发生在颜面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颜面部疖、痈。

其特征是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钉丁之状。

该病病情变化迅速,易成走黄危证。

颜面部疔疮因为发生部位不同,名称各异。

如生在眉心的,叫眉心疔;生在眼胞的,叫跟胞疔;生在鼻部的,叫鼻疔;生在迎香穴的叫迎香疔;生在人中的,叫人中疔;生在人中两旁的,叫虎须疔;生在口角的,叫锁口疔;生在唇部的,叫唇疔;生在颏部的,叫承浆疔;生在地角穴的,叫地角疔等。

手足部疔疮手足部疔疮是指发生于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

因为发病部位、形态及预后不同,而有多种病名。

生于指头顶端者,叫蛇头疔;生于指甲周围者,叫沿爪疔;发于指甲旁的,叫蛇眼疔:生于甲后者,叫蛇背疔;生于手指螺纹的,叫螺疔;生于手指骨节间的,叫蛀节疔;一指通肿者,叫泥鳅疔;生于指中节前,肿如鱼肚者,叫鱼肚疔或蛇腹疔;生于手掌中心者,叫托盘疔;生在足掌中心者,叫足底疔。

临床较为常见的有蛇眼疔、蛇头疔、蛇腹疔、托盘疔等,分别相当于西医的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手指化脓性腱鞘炎、掌中间隙感染等。

本病若治疗失误,容易损伤筋骨,继而影响手足功能。

烂疔烂疔是一种发于皮肉之间,易于腐烂,病势凶险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备急千金要方》云:“烂疔其状色稍黑,有白瘢,疮中溃有脓水流出,疮形大小如匙面。

”《诸病源候论·丁疮候》云:“亦有肉突起,如鱼眼之状,赤黑,惨痛彻骨,久结皆变至烂成疮,疮下深孔如大针穿之状……令人恶寒,四肢强痛,……一二日疮形便变焦黑色,肿大光起,根硬强,全不得近……”本病多见于农民和士兵,发病者有手足等部位的创伤和泥土脏物等接触史,发病急骤,皮肉腐败,腐烂卸脱,容易合并走黄,危及生命。

相当于西医的气性坏疽。

疫疔疫疔是皮肤接触疫畜染毒而生的一种特殊疔疮,具有传染性,又称为“鱼脐疔”、“紫燕疔”。

其特点是初起如虫叮水疱,很快干枯坏死如脐凹,全身症状明显,有传染性,职业性,或泞发走黄。

中医面诊;颜面望诊

中医面诊;颜面望诊

中医面诊;颜面望诊面部青春痘生长位置可暗示脏器健康状况1、额头长痘压力大,脾气差,造成心火和血液循环有问题,这类的人常常脾气较不好,常生气,因而导致额头痘痘乱冒。

2、双眉间长痘胸闷,心律不整,心悸。

这类人不要做太过激烈的运动,避免烟、酒、辛辣食品。

3、眉头长痘眼睛靠近鼻子处)肝机能不好,最好生活作息正常,不要熬夜或是喝酒抽烟4、眉骨长痘注意肝脏保养5、鼻头长痘胃火过盛,消化系统异常,应少吃冰冷食物6、鼻翼长痘与卵巢机能或生殖系统有关,应注意身体保养7、鼻梁长痘脊椎骨可能出现小问题8、右边脸颊长痘肺功能失常,注意保养呼吸道,尽量避免芒果、芋头、海鲜等易过敏的食物9、左边脸颊长痘肝功能不顺畅,有热毒。

应注意作息正常,保持心情愉快,该吹冷空气就吹,不要让身体处在闷热的环境中。

10、唇周边长痘便秘导致体内毒素累积。

应多吃高纤维的蔬菜水果,调整饮食习惯11、下唇长痘身体虚寒,生殖系统异常,最好少碰冷饮或是寒性食物12、下巴长痘内分泌失调。

尽量吃些清淡食物13、太阳穴长痘太阳穴附近出现小粉刺,显示你的饮食过于油腻,胆固醇过高,造成胆囊阻塞,需要赶紧行体内大扫除右颧骨长痘上肺下大肠,感冒、手脚冰冷、过敏体质,容易便秘15、左颧骨长痘上肝下胆,口干容易疲劳,解毒功能不好16、背部或身体其他部位长痘背部长痘主要原因是背部没有清洗干净,毛孔被堵塞住了,形成油脂粒,遇上热气或上火的时候就爆发了,就像脸上长痘一样中医面诊内容探秘颜面望诊颜面望诊、脸所反映的脏器疾患总论l、脸上长痣、痦子;表示该部位脏器先天功能不足。

2、脸上长斑:表示该部位长期慢性耗损形成的慢性疾病(3~5年形成)。

3、脸上长青春痘:表示该部位脏器现阶段正存在炎症病变(短期形成)。

4、全脸青春痘、斑:是内分泌失调或肝脏免疫功能下降。

各论1、心理压力:反射区域在额上1/3至发际处(即发际一圈),此处出现青春痘:(疙瘩),或和面部额色不一样,说明此人心理压力比较重。

2021中医学 外疡(疔-颜面疔病因病机)

2021中医学 外疡(疔-颜面疔病因病机)
外疡:疔-颜面疔
0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概述
颜面疔 -病因病机
02
病因病机
概述
1、概念:发于面部的急性普通化 脓性疾病。 2、特点:其疮形如粟,坚硬根深, 状如钉丁,麻痒相兼,全身发热, 易于走黄,危及生命。 3、西医病名: 颜面部疖、痈。 相当于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 性化脓性感染。 4、发于面部不同位置有不同名称。
迎香疔
唇疔
病因病机
总以火毒之邪为患 1、外—风热火毒蕴于肌肤、轻微外伤染毒 2、内—脏腑郁热 火毒内生 发作于外
火热之毒 阻于经络 发于肌肤 气血 凝滞 热盛肉腐而成 3、走黄: 头为诸阳之汇 (头面血管丰富 距中枢较近) 失治误治 (早切 挤碰 火 针 挑刺 艾灸)—— 毒邪走散,深入营 血,内攻脏腑,扰乱神明 (尤其危险三角 区) 西医:因皮肤破损、临近病灶、金葡菌等 侵入感染发炎,严重时出现脓毒败血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看颜面部疔痈
*导读:面部皮肤是人体毛囊及皮脂腺、汗腺最丰富的部位
之一,又是人体暴露部分,接触外界尘土、污物、细菌机会多,也易招致损务,因此而引起的毛囊及其附件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疖(furuncle),其病变局限于皮肤浅层组织。

相邻多数毛囊及
其附件同时发生急性化脓性炎症者称痈(carbuncle),其病变波动及皮肤深层毛囊间组织时,可顺筋膜浅面扩散波及皮下脂肪层,造成较大范围的炎性浸润或组织坏死。

……
疔疮是常见的外科急症,因其初起形小根深,底脚坚硬如钉,故名疔疮。

好发于面部和指端,由于发生部位的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称,如生于眉心的叫眉心疔;生于两眉棱的叫眉棱疔;生于颧部的叫颧疔;生于颊部的叫颊疔;生于鼻部的叫鼻疔;生于人中穴部位的叫人中疔;生于人中两旁的叫虎须疔;生于口角的叫锁口疔;生在唇部的唇疔。

因其特征是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钉丁,统称为颜面部疔疮。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颜面部疖和痈。

【病因病机】
多与肌肤不洁,刺伤时火毒侵袭及饮食不节等有关,总由火毒为病。

恣食辛辣油腻厚味或酗酒,致脏腑蕴热,火毒自内外发肌肤;或肌肤不洁,刺伤后火毒邪乘隙侵袭,均可发为疔疮。

若火毒炽盛可流窜经络,更甚者可内攻脏腑而成危候。

【辨证】
主症初起如粟粒状小脓头,发病迅速,根深坚硬如钉,始觉麻痒而疼痛轻微,继则红肿灼热,疼痛加剧,可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疔疮为火毒蕴结肌肤之证。

若四肢部疔疮,患处有红丝上窜者,名“红丝疔”,为火毒流传经络;若疔疮兼见壮热烦躁,眩晕呕吐,神识昏憒者,为疔疮内攻脏腑之危候,称为“疔疮走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