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穴位埋线的特点和作用

合集下载

中医适宜技术——穴位埋线

中医适宜技术——穴位埋线

中医适宜技术——穴位埋线一、概念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的延伸,即是一种经络疗法。

它是用特制的针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穴位,通过羊肠线这种异种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刺激,以此达到长效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现代针灸替代疗法。

二、作用机理1.针刺、埋针效应埋线时的针刺入穴位,通过刺激手法,均可产生酸胀感觉,埋入的药线,可代替针灸针在穴位内产生针刺效应。

同时药线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吸收,也达到埋针作用。

2.组织疗法效应药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穴位以后相当于异种组织移植,可使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细胞致敏,其细胞又配合体液中的抗体,巨噬细胞等,反过来破坏分解、液化药线,使之变成多肽、氨基酸等,最后被吞噬吸收,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

这些抗原刺激物对穴位产生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使局部组织产生变态反应和无菌性炎症,及至出现全身反应,从而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使活动趋于平衡,疾病得到治愈。

三、适应症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目前主要用于各种慢性疾病,需要较长时间进行针灸治疗者。

在皮肤科常用于治疗痤疮、黄褐斑、银屑病、白癜风、神经性皮炎、慢性寻麻疹、皮肤瘙痒症等慢性病,也常常用于美容、减肥、人体疲劳综合症及保健等。

适应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比较快的现代人。

四、禁忌症一般说来,人体所有穴位,除去神阙、乳中等穴不能埋线外,一般没有绝对禁忌症。

但下列情况应予注意:1、5岁以下儿童患者禁用或慎用埋线。

2、严重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如必要时不宜强刺激,埋入的羊肠线不宜长。

3、精神紧张、过劳或过饥者禁用或慎用埋线,避免发生晕针。

4、妇女有习惯性流产者应禁用。

5、孕妇不宜在腰腹部及合谷、三阴交等穴埋线,妇女月经期慎用。

6、皮肤局部有破损、感染或溃疡时不宜埋线,以免引起感染等不良后果。

7、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疤痕体质及有出血倾向者等均不宜使用此法8、关节腔内禁止埋线,以免影响关节活动及关节腔内发生感染。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穴位埋线是一种中医外科的治疗方法,通过将一种特殊的线材埋置在特定的穴位中,以达到治疗和调理人体的效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穴位埋线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改善身体状况。

本文将综述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1.增强机体免疫力:穴位埋线对人体内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内科医师发现,穴位埋线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使得机体的免疫系统更具活力,从而更能应对外界的各种威胁,比如:细菌、病毒等,并有助于恢复机体细胞的功能。

2.调整免疫平衡:穴位埋线还可以调整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有研究表明,穴位埋线可以通过增强或抑制机体免疫反应,达到平衡免疫系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治疗免疫异常疾病。

3.促进血液循环:穴位埋线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升组织的新陈代谢能力,加速炎症、肿瘤等组织恢复与修复,从而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1.运动创伤的治疗:穴位埋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有助于运动创伤的治疗。

有研究表明,在穴位埋线的治疗下,某些慢性运动创伤的恢复速度会加快,而且治愈率也会明显提高。

2.癌症的治疗:穴位埋线在癌症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

有研究表明,穴位埋线可以调整免疫系统的状态,从而有助于增强机体对癌症的抵抗力,提高药物的疗效,并缓解癌症患者的症状。

3.美容瘦身:穴位埋线也被广泛运用于美容瘦身领域,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中埋置线材,刺激周围的组织和肌肉,以达到燃烧脂肪、减肥瘦身的目的。

同时,穴位埋线还可以促进肌肤的新陈代谢、提高肌肤弹性,从而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

总之,穴位埋线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改善身体状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丰富,穴位埋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前景,在养生保健、疾病治疗、美容瘦身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

(完整word版)详解穴位埋线功效与特点

(完整word版)详解穴位埋线功效与特点

详解穴位埋线功效与特点1.中医穴位蛋白埋线疗法的治疗原理?中医蛋白埋线是一种长效的穴位刺激疗法,是针灸学的延伸和发展,运用特殊的器具将医用蛋白线埋入人体特定的穴位和区域,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的一种防病治病的治疗方法。

2. 中医穴位蛋白埋线疗法的起源与发展?穴位埋线疗法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针灸治疗疗法及穴位药物注射疗法的不断深入,启发了临床医务工作者,最初应用于临床的是采用埋入动物组织、三角针埋线法、局部穴位切开埋线法,治疗慢性疾病。

有利有弊,会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

90年代末一次性埋线器具开始兴起,中国中医研究院从2000年初开始向全国推介一次性埋线器具的治疗方法。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肯定它是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治疗保健方法,目前,在我国这种疗法正在广泛应用于临床。

3. 蛋白埋线的优点?(1)、省时方便、疗效突出、操作简便、适合白领。

(2)、无副作用、无痛苦、安全稳定。

(3)、作用持久、防止体重反弹。

4. 蛋白线的成份是?蛋白线为动物组织磁化后加工而成,既保持了动物组织异种蛋白的特性,又具有一定硬度,便于操作。

我们的蛋白线经过不同的中药熏制而成,可起到归经的作用。

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

5. 蛋白埋线的适应症及治疗原理?适用于:减肥、黄褐斑、、痤疮、失眠、月经不调、便秘、更年期综合症等亚健康疾病。

治疗原理:本原理是通过针的机械的物理刺激和蛋白线经过分解、吸收的生物化学刺激,双重作用于机体,加上较长而持久的刺激穴位及反射区域,通过经络能够达到疏通气学令其条达的目的,加强机体本身固有调节机能,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的作用。

6. 中医穴位蛋白埋线疗法治疗肥胖症的原理是什么?对穴位、经络有持久而柔和的物理生理和生化刺激,能够起到疏通、调和气学、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的作用,经过我们对肥胖病人的观察,对血压,植物神经的功能,脂质代谢等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穴位埋线减肥》课件

《穴位埋线减肥》课件

实践案例分享
案例一
王女士,35岁,通过穴位埋线减 肥成功减重10公斤,腰围减小5 厘米,改善了便秘问题,精神状 态更佳。
案例二
李先生,40岁,穴位埋线减肥后 ,体重减轻8公斤,血脂水平明显 降低,减少了药物用量。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
穴位埋线减肥安全吗?

问题二

穴位埋线减肥是一种安全有效 的减肥方法,通过刺激穴位调 节内分泌和代谢,达到减肥目 的。但需选择正规医院和专业 医师操作,避免不良反应和并 发症。
胖效果更佳。
改善体质
穴位埋线减肥不仅减轻体重, 还能改善身体机能,提高免疫
力。
舒适度高
穴位埋线减肥过程中患者无明 显不适感,治疗体验舒适。
与其他减肥方法的比较
与药物治疗比较
穴位埋线减肥不使用药物,避 免了药物副作用和依赖性。
与手术治疗比较
穴位埋线减肥无需手术,风险 低,恢复快,不影响日常生活 。
与节食减肥比较
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 康需求的提高,穴位埋线减肥技术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成为了一种 安全、有效的减肥方法。
适用人群与禁忌人群
适用人群
穴位埋线减肥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肥胖,如单纯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等。特别是对于尝试过其他减肥方法效果不佳的 人群,穴位埋线减肥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
《穴位埋线减肥》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穴位埋线减肥简介 • 穴位埋线减肥的优势与特点 • 穴位埋线减肥的操作流程 • 穴位埋线减肥的实践与效果 • 穴位埋线减肥的未来展望
01 穴位埋线减肥简介
定义与原理
定义
穴位埋线减肥是一种结合针灸和埋植技术的减肥方法,通过在特定穴位植入可 吸收的线材,刺激穴位,调节身体内分泌和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穴位埋线简介

穴位埋线简介

穴位埋线简介穴位埋药线疗法是根据针灸学理论,中药学、毫针、埋针与小针刀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1、针刺针刀效应:埋线针较毫针粗,刺激量较毫针大,可产生更强的针感,而且具有小针刀对局部粘连组织的疏通剥离作用;2、埋针效应:药线留于穴位内,当机体活动时产生肠线和机体组织的相对运动,使患者产生酸胀针感,犹如针刺行针,具有持久的穴位刺激作用;3、组织疗法效应:肠线在穴位内缓慢吸收的过程中,作为异物蛋白会对机体产生持久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使之趋于平衡,疾病得到治愈。

4、刺血效应:埋线时往往会刺破血络,致针眼有少量出血或渗血,这就产生了刺血效应。

可改善微循环,缓解血管痉挛,从而改善了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从而调动人体的免疫机能,激发体内的防御机制,调整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功能。

5、药物作用:不同的疾病采用不同中药药线埋入腧穴,药物直达病所,使疾病速愈。

该疗法多效并举,针药结合,标本兼顾,无副作用,两周治疗1次,3次一疗程。

主治病症:一、多种顽固性疼痛:1、颈肩腰腿痛: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脊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等。

2、肘、膝、踝关节疼痛:如网球肘、膝关节滑囊炎及滑膜炎、陈旧性踝关节炎。

4、其他痛证:如三叉神经痛,牙痛、头痛等。

二、慢性消化道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脂肪肝、习惯性便秘、顽固性腹泻。

三、中风后遗症:脑梗死、脑出血及脑外伤后遗症。

四、其他病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肥胖症等。

穴位埋线减肥

穴位埋线减肥

一、穴位埋线的定义: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穴位埋藏法,它是用埋线器具将羊肠线植入相应的穴位,通过线体对穴位产生持续有效的刺激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胃肠疾病、萎证、痹症等,用于减肥是近年来才兴起的。

二、机理及作用:1.穴位埋线的机理及作用:(1)机理:羊肠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穴位后,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和吸收的过程,能提高机体的营养代谢,提高机体应激能力,促进病灶部位血管床的增加,血流量增大,血管通透性和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2)作用:A.埋线时的针刺效应;B.埋线后羊肠线对穴位产生持久的生理、物理及化学刺激。

2. 穴位埋线减肥的作用:穴位埋线减肥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症状、不同的肥胖原因进行辩证选穴,然后在穴位上埋线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内分泌失调得到改善。

(1)抑制了肥胖者亢进的食欲和亢进的胃肠消化吸收,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2)可以刺激患者迟钝的自律神经(交感神经),使其功能活跃,增加能量消耗,促进体内脂肪的分解以达到减肥目的。

三、优点:1.减掉的是人体的脂肪而不是水分,并能保证减肥过程中人体的健康和精力的旺盛,且反弹率极低,这是穴位埋线减肥的最大优点。

2.穴位埋线减肥7-15天埋线一次,免去患者每天“针”一次的麻烦和痛苦,使繁忙现代人易于接受。

四、埋线的适应症:凡15岁以上单纯肥胖身体健康者均属埋线对象,如患有糖尿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或其他凝血机制障碍者、妊娠或哺乳期间不宜作埋线。

五、方法:1.选穴: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症状、不同的肥胖原因进行辩证选穴,选穴特点多而广。

(1)取穴以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阳脾经穴。

如:上巨虚、丰隆、曲池、三阴交、公孙、梁丘、天枢等。

(2)背腧穴:与脾胃有关,如脾俞、胃俞、大肠俞等。

(3)阿是穴:如臂、大腿及臀部、腹部等。

2. 操作:注射针头埋线法3. 疗程:7-15天埋线一次,10次为一疗程。

穴位埋线疗法原理与作用机制

穴位埋线疗法原理与作用机制
基于疾病的个性化治疗
针对不同疾病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穴位和埋线方法进行治疗。例如,对于慢性疼痛患者, 可以选择具有镇痛作用的穴位进行埋线治疗;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可以选择调节脾胃 功能的穴位进行埋线治疗。
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如针灸、中药等,与穴位埋线疗法相结合 ,形成综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感谢观看
起源
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于古代的针灸疗法,是针灸疗法的延 伸和发展。它结合了针灸的经络理论和现代医学的埋线 技术,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
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穴位埋线疗法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逐渐成熟的过程,其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逐渐形成了 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规范。
现状
目前,穴位埋线疗法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中医治疗领域的重要分支。许多医疗机 构都开设了穴位埋线疗法科室,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03
作用机制剖析
神经调节机制
01 穴位刺激与神经传导
穴位埋线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神经冲动进行传导 ,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
02 中枢神经系统效应
穴位埋线可影响大脑皮层、下丘脑等中枢神经系 统结构,从而调节机体的内脏功能、痛觉和情绪 等。
03 自主神经系统调整
通过穴位埋线疗法,可以调整交感神经与副交感 神经的平衡,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活动。
并发症预防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做好术前 评估和准备工作;术中注意无菌操作 ,避免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术后加 强护理和观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05
科学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
国内研究
国内在穴位埋线疗法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形成了较为完 善的理论体系和治疗规范。同时,国内研究者还在不断探索新型穴位埋线材料 和技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对免疫调节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穴位埋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常常被用来治疗各种病痛,如疼痛、失眠、上呼吸道感染等。

近年来,穴位埋线的免疫调节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这种疗法被认为可以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起到治疗作用。

穴位埋线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免疫系统:穴位埋线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促进自身免疫功能的修复和改善。

通过增加血细胞数量和吞噬细胞活性,促进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2. 促进血液循环:穴位埋线可以改善组织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的清除和新陈代谢产物的运输,消除组织缺氧和局部水肿,提高组织平滑肌张力,从而起到消炎、镇痛等作用。

3. 促进神经元复苏:穴位埋线可以激活机体内的神经反应系统,改善神经元功能,增强免疫系统的神经调节作用,从而对神经异常病理状态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1. 镇痛:穴位埋线可以改善局部循环,促进代谢物的清除,消除组织水肿和缺氧,对镇痛有很好的效果。

尤其适用于慢性疼痛的患者,如颈椎病、腰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 促进免疫力:穴位埋线可以激活机体内的免疫系统,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对免疫性疾病、感染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尤其适用于免疫失调患者,如过敏性疾病、糖尿病、肝硬化等。

3. 解除精神紧张:穴位埋线可以刺激机体神经系统,改善神经元功能,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尤其适用于神经系统异常患者,如神经痛、失眠症等。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改善循环、神经调节等作用,对各种疾病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疗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穴位埋线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消毒、选择合适的穴位和线材,以及细心观察和控制治疗风险,才能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埋线的特点和作用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穴位刺激疗法,它在性质、选穴、操作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也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埋线疗法的特点
1、以线代针,效集多法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针灸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穴位刺激疗法,它源于针刺疗法,却用羊肠线来代替银针,以长时间刺激穴位,产生疗效。

它的整个操作过程,实际上包括了穴位封闭疗法、针刺疗法、刺血疗法、组织疗法,同时也包含了留针、埋针效应,这多种方法和效应集中起来,形成了穴位埋线这个独特的疗法,显示了它独特的治疗作用和效果。

故穴位埋线疗法实际上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2、刺激持久,祛顽疗痼
穴位埋线疗法以线代针,埋入穴内,慢慢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一种柔和而持久的刺激。

—般说来,由于肠线刺激平和,信息冲动平稳而弱,对大脑皮层里的急性疾病较强的病理信息干扰和抑制力量不足,但如果埋线时施以捻、转、提、插等针刺手法也能迅速产生作用,对慢性疾病更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肠线对穴位的刺激和局部组织损伤的修复过程较长,积蓄的后作用较持久,可达3个月以上,使患病部位在较长时间里依靠这种良性刺激不断得到调整和
修复。

因此,临床对急、慢性疾病甚至对一些痼疾运用本法治疗,往往取得满意疗效。

3、精确选穴,多用透穴
临床往往选取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有效穴位,进行埋线,每次少则1穴,多则2、3穴。

因为穴位埋线治疗次数少,间隔时间长,不可能象针刺一样,今日刺此穴乏效,明日又取它穴。

它要求一旦找准效穴,将肠线埋入,其刺激信息源源不已,经穴位、经络,到达病所,一举取效。

这样不仅减少患者手术之苦,且可使处方效专力宏,避免选穴过多,刺激信息过杂,在大脑皮层形成互相干扰,反不能抑制病理信息,甚至可能导致机体功能失常,徒增病人痛苦。

为了既减少取穴,又能使功能相似的穴位共同发挥作用,穴位埋线疗法在操作上也适当选择一些透穴。

若—针透双穴,则可并双穴之力同时发挥作用;若一针透双经,则可有“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作用,如治疗胃病,选用胃俞透脾俞,中脘透上脘等,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4、精用组穴,交替调息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手术性治疗方法,术后不可能在数天内局部完全复原,为了在短期内对疾病加强治疗作用,往往在辨证取穴基础上,对有效穴位进行组合,分成2—3组,交替使用,这样就可缩短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以维护较强的刺激效应,且使穴位有调息之机.避免穴位产生耐受性而乏效.
5、注重敏感穴,多选特定穴
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敏感穴位是机体疾病通过经络在体表上的反应点,为邪气在经脉中聚会搏结之所,能较准确地反应疾病情况。

在这些穴位进行埋线治疗,常有较高疗效。

临床观察表明,病人患病部位、种类、性质、程度不同,敏感穴情况也会发生变化,如慢性胃炎多在胃俞、足三里,而气管炎多在天突、肺俞产生敏感反应;疾病虚实寒热不同,其反应有压痛、结节、条索状物、麻木、凹陷之别,疾病轻重程度不同,其敏感度亦有轻重之差。

有针对性地选取最能反映病情变化的敏感穴位进行治疗,其客观性、科学性、针对性更强,也更符合辨证施治原则。

特定穴是十四经中容易出现敏感反应的穴位,有关资料经对500例患者观察,在背俞穴有反应者占80%,在募穴有反应者占72.4%,其它特定穴出现敏感反应的也较多,如腑病多在其下合穴出现反应,脏病多在其原穴出现反应,痛证在其相应郄穴出现反应。

可见,特定穴确为邪气在经脉中聚会搏结之所,从而在十四经中具有各种特殊治疗作用。

所以穴位埋线疗法将它和敏感穴位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常常在临床上使用,具有很好疗效。

6、诊次稀疏,操作简便
穴位埋线疗法—般多在7—30天埋线一次,3次为一疗程,有些疾病甚至只需1次治疗,即可痊愈,故诊疗次数较少而稀疏。

避免了病人每天诊治耽误时间的缺点,而且每次治疗时间少则数分钟,多则10多分钟即可完成,尤其适合于工作繁忙、不能经常就诊者。

二、埋线疗法的作用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具有综合效应的穴位刺激疗法,它的治疗作用比较复杂。

概而言之,主要作用有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和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整免疫等。

1、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穴位埋线疗法具有良性的双向调节功能,对各个脏腑阴阳都有调整,修复和平衡的作用。

它不但可以控制临床症状,并能促使病理变化恢复正常。

据观察,在足三里,中脘穴埋线,不加用任何手法。

结果发现,胃肠蠕动强者减弱,蠕动弱者加强;在上巨虚,天枢埋线,对肠蠕动过慢所致的便秘和肠蠕动亢进所致的腹泻均有疗效。

产生这种作用的原因,—是穴位埋线疗法本身是一种复合性治疗方法,刺激方式和效应呈多样化,对脏腑功能的调节呈多向性:二是埋线初期刺激强而短暂,后期刺激柔和而持久,对疾病有平衡协调的作用。

埋线的整个过程刚柔相济,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刺激信息,通过经络的输入,作用于人体,导致功能亢进者受到抑制,衰弱者产生兴奋,起到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的偏胜或偏衰的作用,使之恢复相对平衡,即“阴平阳秘”的状态。

2、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穴位埋线疗法亦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这主要依靠其所具有的针刺效应。

埋线用的针具针体粗大,刺激性强.对许多由于经脉不通的疾病,特别是痛证有良好的效果。

它能转移或抑制与疼痛有关的“神”的活动.使“经气”通畅而达镇静止痛的效果。

故本法
可通过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使气血调和,经络通利;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得以恢复正常。

3、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整免疫
穴位埋线疗法的补虚泻实作用,是与其短期速效和长期续效的特点分不开的。

其前期的穴位封闭效应、针刺效应和刺血效应,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往往对实邪造成的病理信息具有强烈的抑制、排除、取代作用,这实际上就起到了对病邪的“泻”的作用。

埋线后期的组织损伤的后作用效应、留针及埋针效应、组织疗法效应的刺激则较和缓,—般具有兴奋作用,对身体功能减退、免疫力降低者有一定效果。

据测定,埋线疗法对免疫球蛋白偏低的患者有升高的作用,说明其具有提高免疫功能,补虚扶正的作用。

另外,操作时我们还可以因势利导,对实证者加强刺激,对虚证者则尽量减少刺激量,这样疗效将更好。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疗法对机体具有三大作用,这些作用是相互关联而不是孤立的,它临床治病的疗效是通过穴位埋线对机体的诸多效应和作用来实现的,其作用方式是双向的功能调整,调整的结果是提高了机体的抗病力,消除了病理因素,从而使人体恢复正常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