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方案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目录

第一章项目简介 (1)

1.1项目名称 (1)

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1)

1.3编制依据 (1)

1.4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1)

1.4.1建设目标 (1)

1.4.2建设规模与内容 (2)

1.4.3 建设期限 (4)

1.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4)

1.6 相对项目建议书批复的调整情况 (4)

1.7主要结论与建议 (4)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6)

2.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6)

2.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7)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

3.1 项目提出的背景 (8)

3.2 国内外研究情况 (8)

3.3 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情况 (9)

3.4 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10)

3.5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11)

第四章需求分析 (13)

4.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13)

4.1.1主要问题分析 (13)

4.1.2问题成因分析 (14)

4.2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15)

4.3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20)

4.4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22)

4.4.1 用户对象分析 (22)

4.4.2系统功能分析 (23)

4.5性能需求分析 (36)

4.5.1 系统可用性 (36)

4.5.2 系统可扩展性 (36)

4.5.3 系统可靠性 (36)

4.5.4 系统的存储要求 (37)

第五章项目总体方案 (38)

5.1建设原则和策略 (38)

5.1.2建设策略 (38)

5.2建设目标 (39)

5.3总体建设任务 (39)

5.4总体设计方案 (41)

5.4.1总体架构 (41)

5.4.2 系统架构 (42)

5.4.2平台的网络拓扑结构 (43)

5.5 工程边界 (43)

5.5.1 与在建、已建工程的关系 (43)

5.5.2与后续工程的关系 (44)

第六章详细建设方案 (45)

6.1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45)

6.2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方案 (45)

6.2.1数据内容分析 (45)

6.2.2异构数据采集、交换方案 (52)

6.2.3数据库建设方案 (62)

6.3应用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63)

6.3.1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63)

6.3.2 物流信息公共服务系统 (66)

6.3.3 行业监督、统计、诚信管理信息系统 (70)

6.3.4 运营及交易管理信息系统 (71)

6.3.5 智能物流信息系统 (75)

6.3.6 典型示范应用系统推广 (81)

6.4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建设方案 (82)

6.4.1系统结构 (82)

6.4.2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性能需求 (83)

6.4.3设备配置方案 (86)

6.5终端系统建设方案 (89)

6.5.1管理终端 (89)

6.5.2业务运行终端 (89)

6.6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90)

6.6.1网络功能及性能需求 (90)

6.6.2网络系统构架 (91)

6.6.3网络管理与监测 (91)

6.6.4网络软硬件选型需求 (91)

6.7安全系统建设方案 (92)

6.7.1安全系统建设概述 (92)

6.7.2安全策略及解决方案 (93)

6.8备份系统建设方案 (101)

6.8.1数据资源备份 (101)

6.8.2主机的备份 (102)

6.8.3网络设备的备份 (103)

6.8.4设备冗余 (103)

6.8.5主机操作系统的备份 (103)

6.9运行维护系统建设方案 (104)

6.9.1系统运行维护的方式 (104)

6.9.2相关运维方案 (105)

6.10主要软硬件配置方案 (105)

6.10.1系统支撑软件 (105)

6.10.2软硬件配置清单 (114)

6.10.3应用软件工程量 (114)

6.11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114)

6.11.1吊顶 (115)

6.11.2内墙装饰 (115)

6.11.3防静电地板 (115)

6.11.4供电系统 (116)

6.11.5 UPS不间断电源 (117)

6.11.6接地 (117)

6.11.7防雷 (118)

6.11.8空调 (119)

6.11.9综合布线 (119)

6.11.10门禁系统 (120)

6.12 平台运营演示监控中心建设方案 (121)

6.12.1 大屏幕显示系统 (121)

6.12.2 数字会议系统 (122)

6.12.3 音响扩声系统 (122)

6.12.4 中央控制系统 (122)

6.12.5 信号切换系统 (122)

第七章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和卫生 (124)

7.1环境影响分析 (124)

7.2环保措施及方案 (124)

7.3消防措施 (125)

7.4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 (125)

第八章节能分析 (126)

8.1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126)

8.2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126)

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126)

8.4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 (126)

第九章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128)

9.1领导和管理机构 (128)

9.2项目实施机构 (129)

9.3运行维护机构 (129)

9.4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 (131)

9.5人员培训方案 (131)

9.5.1培训对象 (131)

9.5.3培训形式 (132)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133)

10.1项目建设期 (133)

10.2实施进度计划 (133)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135)

11.1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 (135)

11.1.1估算依据 (135)

11.1.2估算说明 (135)

11.2项目总投资估算 (136)

11.3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136)

11.3.1项目建设资金 (136)

11.3.2运行维护资金 (136)

11.4资金使用计划 (137)

11.5项目运行维护经费估算 (137)

11.6运行维护费用估算 (137)

11.7项目运营费用估算 (137)

第十二章效益与评价指标分析 (138)

12.1经济效益分析 (138)

12.2社会效益分析 (139)

12.3项目评价指标分析 (140)

第十三章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143)

13.1风险识别和分析 (143)

13.2风险对策和管理 (144)

附表:

表一: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146)

表二: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工作量核算表 (152)

表三: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154)

表四:项目资金来源和运用表 (157)

表五:示范推广费分配表 (161)

表六:培训费用分配表 (162)

表七:项目运行维护费估算表 (163)

附图:

图一系统总体框架图 (164)

图二系统网络拓扑图 (165)

图三系统软硬件物理布局图 (166)

第一章项目简介

1.1项目名称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1.3编制依据

1.《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2009年;

2.《物流业振兴实施规划(2009-2011年)》,湘政发[2009]26号,2009年;

3.《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交规划发〔2011〕191 号,2011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办发〔2007〕54号,2007年;

5.《公路水路交通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试行,交通部,2007年;

6.《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交规划发[2011]192号,2011年;

7.《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交通运输厅,2011年;

8.《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交通厅,2011年;

9.《“数字XX”发展规划(2011-2015)》(讨论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年;

10.《物流信息共享平台项目建议书》2011年;

11.交通运输厅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

12.交通运输厅提供的相关系统建设、设计文档资料。

1.4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1.4.1建设目标

《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将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列为十三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并明确提出了如下要求:

——以XX物流行业需求为依托,借助物联网技术,引导XX物流行业更

好的发展:通过RFID技术,实现智能仓储和货品自动识别;通过GPS、移动基站定位技术,实现对运输工具的定位跟踪;通过温控感应器、视频录像等技术,实现特种物品的安全运输。从政府引导和服务企业两个角度,构建功能性强、针对性高、扩展性好的物流信息平台。

——开发使用物流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加强应急物流和绿色物流信息分析与管理,为不同用户提供丰富的物流信息来源与渠道。采取政府引领、市场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各方通力合作形成并逐步完善交通物流信息服务和产业。

——建设政府和行业监督、诚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物流市场的宏观协调与监管,维护市场环境的公平与诚信。

——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标准体系;改造与物流密切相关的数据通用接口;通过企业示范,全面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开发推广交易管理信息系统,为参与各方提供物流相关服务的电子交易平台,减少企业运营成本,逐步提高物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扶持建立信息交换系统,推广“会员制”增值服务,实现物流信息交换的全方位管理和服务。

——采用开放式架构,不受编程语言、系统架构等方面的限制,开发推广通用的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到2015年,通过采用SOA技术,建设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重点物流企业交通物流信息交换率达到80%以上。

基于此,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目标是: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促进物流信息共享,提升交通物流科技贡献率。

1.4.2建设规模与内容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总投资额为6300万元人民币,建设周期为五年,主要用于平台建设、系统及软硬件开发、外围资源软件及接口改造、示范企业平台应用改造补贴。

1.4.

2.1 基础场地建设

主要包括:

1.50平方米的中心机房租赁与改造;

2.10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的租赁与改造;

3.200平方米的平台运营演示监控中心的租赁与改造。

1.4.

2.2 基础软硬件建设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软硬件建设主要包括:平台数据中心投资建设、运营投入以及研发所必需的软件和硬件购置;

1.建设平台中心机房基础网络,其中包括光端设备、防火墙、交换机等;

2.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光纤接入,主要用于平台对外服务、研发团队的办公、开发工作的展开等;

3.服务器的购置与运营;

4.正版软件购置,主要包括:研发人员开发工具软件、工作电脑操作系统、工作电脑办公软件、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等;

5.部分项目的合作、外包,需要合作和外包的项目主要包括:GPS智能终端软件设计、RFID、读卡设备、3G智能手机软件的设计、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手机定位和底层通信接口项目等;

6.物联网技术的试验,新产品实验室的建设,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新颖的硬件技术、产品的支持,如RFID、二维条码、传感技术、温控设备以及配套的测试和工作仪器等;

7.办公电脑及外设,主要包括所有研发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复印机、数码相机、数据摄影机、投影仪等;

8.办公设备及环境建设,包括办公家具的配置、空调、电话等办公设施设备等;

9.客户服务呼叫中心席位的租赁。租赁25席位的语音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语音呼叫服务;

10. 平台运营演示监控中心设备建设,包括演示大屏、投影仪、操作平台、会议设备系统等。

1.4.

2.3 平台研发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研发,主要包括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数据中心、物流公共系统及通用软件、智能物流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管理团队人员的工资、福利、奖金及其他补助,信息技术领域及分类高级技术人才的引进费用等。

1.4.

2.4 平台系统、软件的使用培训及开发人员技术培训

主要包括:

1.应用技术培训;

2.研发技术培训。

1.4.

2.5 外围资源软件及接口改造补贴和示范企业应用补贴

主要包括:

1.重点物流园区5个;

2.重点物流(应急物流)企业10个;

3.中小物流企业50家;

4.第四方物流企业5家;

5.20家多方联动、供应链软件及接口改造。

1.4.3 建设期限

本项目实施期限为2011-2015年。

1.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预算6300万元,其中省财政拨款3262万元,社会投资3038万元。

1.6 相对项目建议书批复的调整情况

1.对技术方案进行了深化,使其更加具备可操作性;

2.对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详细的测算;

3.对建设内容进行了调整,重点建设能显著产生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部分。

1.7主要结论与建议

鉴于目前我省的物流行业状况,优化产业环境,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是物流行业发展的重点。

本项目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以先进IT技术为核心,以物联网和智能物流为基础,以优化配置、资源整合为手段,着力打造一个物流信息应用服务的大平台,全方位服务于全省的交通物流发展,服务于全省的经济发展。

通过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先进技术引导和行政资源社会化,扶持第四方物流企业进入平台,进行商业运营,有效地解决了打造信息平台容易,市场应

用推广难的难题。

本项目的科学建设与高效运营,将加快物流业向大交通、大物流迈进的步伐,成为XX乃至全国物流领域的一个重要平台,一张形象“名片”。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2.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项目建设单位是交通运输厅

交通运输厅的职责是:

1.承担涉及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省综合运输体系规划,指导交通运输枢纽规划和管理。

2.组织拟订并监督实施全省公路、水路、民航等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组织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负责交通运输执法检查和监督。参与拟订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拟订有关政策并监督实施。指导全省公路、水路行业有关体制改革工作。

3.承担道路、水路运输市场监督责任。组织制定全省道路、水路运输有关政策、技术标准和运管规范并监督实施。指导全省城乡客运及有关设施规划和管理工作,指导出租车行业管理工作。负责省内民航机场有关管理工作。

4.承担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责任。负责水上交通管制、船舶及相关水上设施检验、登记和防止污染、水上消防、救助打捞、通信导航、船舶与港口设施保安及危险品运输监督管理等工作。负责船员管理有关工作。负责省级管理水域水上交通安全事故、船舶及相关水上设施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依法组织或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指导全省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

5.负责提出全省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省级财政性资金安排建议,按省政府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全省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负责公路、桥梁、渡口、隧道的行业管理。提出有关财政、土地、价格等政策建议。

6.承担公路、水路建设市场监管责任。拟订全省公路、水路工程建设有关政策、制度和技术标准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国家、省重点和大中型公路、水路交通工程建设,负责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和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指导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承担有关重要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7.指导全省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按规定组织协调全

省重点物资和紧急客货运输,负责全省高速公路及重点干线路网运行监测和协调,承担省国防动员有关工作。

8.制定地方性交通运输行业科技政策、规划和规范并监督实施。指导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监测分析运行情况,开展相关统计工作,发布有关信息。指导公路、水路行业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

9.指导交通运输行业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和交通外经外贸工作。

10.承办省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其下设信息化管理机构交通科技信息中心,指导与协调交通信息化建设工作,建设与管理全省交通信息网络系统研究、开发与推广交通计算机应用系统。

2.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项目组织实施单位:联合运输办公室。

联合运输办公室的主要工作职能包括:

1.组织贯彻国家和省有关联运、物流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参与有关发展现代物流的调研和宏观发展战略的研究;

3.负责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日常工作和物流市场有关管理工作;

4.负责草拟我省有关联运、物流工作规定以及技术标准的监督实施;

5.负责物流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指导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6.做好联运协调服务,推动各种运输方式的横向联合;

7.负责指导联运、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8.负责完成上级领导机关交办的有关联运、物流其他工作。

待本项目正式批准立项后,将在XX联合运输办公室的指导下,组建项目建设与运营公司,由具有技术、经济、物流业务实力的中外企业投资组成,在项目建设期间负责硬件设施的空间布局与整体设计,成熟软件的移植应用、专业软件的研发应用,标准通用软件的研发制作,市场推广以及物流市场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等。项目建成后,负责对平台的运营维护和软件的更新与升级。同时,通过个性化服务和增值业务,创造一定的收益,产生经济效益,解决平台运行成本问题,保证项目建设完成后,能够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独立运营。联合运输办公室是该公司的业务主管部门。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 项目提出的背景

据调查,目前全省3000多家物流法人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和建有信息网或门户网站的不足四成,在从事物流业务的54000多家工商业户中大部分仍然只靠电话承接和完成业务。在信息技术应用较好的重点物流企业中仍有42.8%的企业信息更新不及时,40%企业的网站仅仅只有企业简介,仅作为企业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物流企业使用的物流信息系统和操作软件42.9%是委托、联合或自己开发,由于使用的开发技术标准不同,所以制出的单证文本不一致,信息交换的接口难以兼容,信息无法在公共信息平台上交换和共享。信息系统和操作软件的不一致,造成的后果是:现有信息平台成为“信息孤岛”、数据不能对接、开发成本高。所以,市场亟待一个能协调服务各方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2009年6月,政府印发《物流业振兴实施规划》,规划第七条明确: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电子口岸、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货运配载信息平台和物流行业门户网站等公共信息平台。

3.2 国内外研究情况

在交通物流信息化方面,国外发展较早,目前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其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下面介绍国内外成功案例和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1.推进业界信息化普及和标准化

日本国内物流标准信息电子数据交换成为了人们注目的焦点。该项目通过向物流行业开发引入先进的信息系统及EDI手段,达到大幅度提高物流效率的目的,其特征是非常重视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

2.政府构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典型案例——香港DTTN系统

香港港口及航运局在2000年12月完成的《巩固香港作为国际和地区首选运输及物流枢纽研究》中认为香港其中一项弱点是缺乏一个能融合供应链参与者的综合电子平台,因此在信息基建方面,建议设立“数码贸易运输网络系统”,避免服务供货商因“数码隔膜”而影响营运效率,以及促进贸易和物流业有关人士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该系统可助业界实现“商业联网互连”,并为其

提供开拓商机的作业平台,助其拓展各种新业务(如物流软件开发、增值服务等)。

3.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运营管理

国际上物流业界较为成功的共享物流信息平台大都与贸易、流通领域相关,但由于均涉及政府推动和企业参与双方面因素,因此,其运营管理经验有不少值得借鉴。

4.国内物流信息平台

目前国内几百家物流信息平台发展良莠不齐,按照平台建设主体可分为:IT企业自主建设、物流企业自身建设和政府部分投资建设、企业运作三种方式。其中较为成功的三个平台都是政府主导建设的,分别是:河南的“八挂来网”——依靠大力推广和宣传、黑龙江通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为物流企业提供标准实用的工具软件、浙江省道路物流信息平台——通过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政府掌握的企业信誉数据获得了不错的运营效果。

3.3 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情况

1. 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已经起步

在我省的重点物流企业中,条形码、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和实时的视频监控等技术,已经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物流信息化的理念和意识在物流企业中有所提升,从简单的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到纷纷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信息平台。把信息化作为企业提高营运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全省重点物流企业,100%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网站、网页),57.2%能够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仓储、订单、财务、运输管理等业务,17.1%设置了中英文网页加强信息交流。

2.IPv6试点

IPv6是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 IPv4协议的下一代IP协议。IPv4最大缺陷是网络地址资源有限,因此无法满足为大量的传感器分配地址的需求。而IPv6则大大扩展了地址容量,能服务于人类及众多硬件设备,如家用电器、传感器、远程照相机、汽车等。

中国电信在XX成功试点,率先获得了IPv6-Enabled认证。依托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和长沙的本地网,首次部署了IPv6的物联网引用系统—XX

农业综合的监控系统。

3.物联网试点

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十二五”期间,物联网重点投资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十大领域。长沙正积极争取智能物流领域的应用示范试点城市。以智能物流为突破口,重点开展物联网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环保节能等领域的应用示范。

3.4 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根据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我省交通物流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与实际需求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不普及,基础信息缺乏

物流企业对信息技术认识不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参与度不高。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信息平台既渴望又畏难,既希望信息平台能弥补自身的不足,并带来业务合作的机遇,又不愿做过多的投入,配合做好自身的基础信息工作。所以中小物流企业在物流业务流程中,绝大多数的单证仍然采用纸面和传统的传输方式,没有电子化。即使采用了电子化的部分信息,也主要是靠人工输入,条形码、磁卡、RFID等物流信息采集技术尚未普及使用。省重点物流企业虽然都有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网站、网页),但只有57.2%能够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仓储、订单、财务、运输管理等业务,这使得物流基础信息严重缺乏且准确性差。

2.物流信息化缺乏实施细则

一是虽然我省已对物流信息化进行了规划,但整体规划能力较低,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多是单一的或短期的行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无法把握。大多数采取拿来主义和实惠主义,缺乏长远考虑。二是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虽然重视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工作,但目前也多停留在认识层面,缺少具体的规划思路和实施意见的指导,对推动物流信息化和建立公共信息平台缺乏引导。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业务上,涉及到的部门都很多,且很多环节需要进行协调,还有许多基础性工作,政府部门或企业无法独立完成的,而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来主导,专业的物流信息公司参与合作来共同完成。

3.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信息采集标准不统一

据调查,我国目前物流企业使用的物流信息系统和操作软件42.9%都是委托、联合或自己开发,由于使用的开发技术标准不同,所以制出的单证文本不一致,信息交换的接口难以兼容,信息无法在公共信息平台上交换和共享。信息系统和操作软件的不一致,造成的后果是:现有信息平台成为“信息孤岛”、数据不能对接,开发成本高。

4.物流信息共享与交换机制欠缺

物流信息共享和交流过程中,会涉及到安全、时效、真实、保密、诚信等诸多方面问题,目前虽从技术方面解决比较容易,但法律法规和制定规则方面几乎是空白。公共信息平台的公益性显而易见,但平台运营商如何从信息共享和交流中获取利益,如何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参与各方的定位需有科学的机制来确定。然而,目前这种机制尚不健全。

3.5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个产业的振兴,其核心业务和核心技术的发展是关键。“信息”作为现代物流的灵魂和核心,其发展进程直接关系到现代物流的振兴。我国目前物流费用居高不下,与我们的物流信息不畅不无关系。因为信息不畅,造成迂回运输、资源无法充分利用;因为信息不畅,导致协同作业困难,效率低下。而本项目的建立与完善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是振兴现代物流的事半功倍之举。

通过对物流现状的分析,表明制约我省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少整体发展的规划和部署,物流企业的现代化水平较低,物流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物流行业过去流行的思维已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所以,我省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的过程中,急需依托信息网络来提高单位成本的运作效率,这使得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显得十分迫切。

信息系统是构建现代物流的中枢神经,通过信息在现代物流中快速、准确和实时的流动,可以使企业能够对市场做出积极的反应,并指导企业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但是作为传统的物流企业,自行建立一个物流信息系统所耗费的资源是巨大的、昂贵的,我省迫切需要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这也是物流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下面从四个方面阐述其建设的必要性:

1.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物流产业因其基础产业地位和复合产业特点,

衡量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标准是其运作是否能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降低社会流通总成本,而不是对物流业利润、资产收益等指标的考核评价,因此,政府有义务为实现这样的物流产业搭建公共信息平台,使物流产业能够跟其他经济产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发展,通过优化信息流来改进物流产业的表现。

2.是物流产业运行的基础信息环境。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包含多种开放式信息系统、接口,企业利用平台的硬件设施、数据信息库和安全可靠的商务功能实现企业自身信息交流、数据交换、业务交易、决策支持等的信息化管理,物流企业信息系统通过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联结,可以支持货物运输的准时性、货物与车辆跟踪的实时性,提高交货的可靠性和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性。通过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劳动,节约社会资源;通过平台实现信息发布和查询,缩短物流信息流转环节,降低运营费用,对不具备开展信息化的中小企业,通过会员方式加入平台,以较低的成本共享物流业内信息,拓宽业务范围。

3.是政府宏观物流调控的重要手段。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通过对物流业运行基本数据实时和准确掌握、统计、分析,通过对电子物流交易市场的规范、引导和监督,健全物流相关法律法规,使物流市场竞争建立在完善的运行规则基础上,宏观物流管理效果将大大改观,真正落实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政府利用公共信息平台,在宏观决策上可以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规划,进而制订相关政策,及时进行行业调控,也可以实现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工作。

4.已经具备建设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条件。从硬件设施来看,我省的交通基础设施、通信网络覆盖率均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从软件设施来看,省内的各大物流企业均已建立起了各自独立的物流信息系统。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是基于交通运输网络畅通,信息网络发达基础之上的,因此,我省已具备了建立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基本条件。

综上所述,建立我省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充分的信息共享和数据资源综合利用,为物流系统提供信息服务与辅助决策,从而提高物流业的服务水平,促进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物流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

第四章需求分析

4.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4.1.1主要问题分析

1.物流企业信息沟通不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缺乏协同联动

对于物流活动的任何一个过程都涉及到运输前的交易、运输中的监控、运输后的结算及相关手续办理等诸多环节。整个过程的完成,需要货主、运输企业、港口、公路、铁路货场,甚至收货方、中介代理企业等多方的协作,还要处理与银行、海关、商检、卫生防疫部门的关系,甚至涉及理赔、保险等,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多方当事人需要联系与沟通,由此形成了对信息传输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参与物流市场的主体是多元的,有运力单位、中介代理业户、货运港站,与运输相关的货主更是涉及到千家万户。无论是运输市场经营主体,还是与之相联系的客户,均需要寻找中介载体,实现相互之间的沟通。目前在物流行业存在着信息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等情况,阻碍了物流业的良性发展,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在此前提下,信息平台的建立将充分整合政府、企业等各类与货运、物流相关的资源,建立起沟通与共享的渠道,各类物流诉求将借助信息平台得到及时响应,能够提高我省物流资源的利用程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行业的整体效益。

2.社会各物流企业资质良莠不齐,社会诚信得不到保证

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很多,在XX有54000千多家,这些企业的资质良莠不齐,管理不规范,运输货物时存在搭运、丢失等现象。而客户在选择运输企业时,无法查证物流企业的资质、信用程度等。由于客户没有渠道获取、选择物流企业,造成客户与物流企业之间存在信任不够等问题。

3.社会运输价格体系紊乱,造成企业之间恶性价格竞争

物流作为现代社会的支柱产业,国家有必要保持物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随着企业成本的不断升高,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存在同一线路的运输,价格差异很大的问题。为了继续生存,有些物流企业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

格来揽收业务,使得物流企业效益较低,堵住了物流企业自身良性发展的道路。

4.政府部门“重行业管理、轻行业引导服务”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复杂程度增强,社会对政府服务功能的要求也在快速增长,但政府重管理轻服务的传统则与这种现实需求极不匹配。特别是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上,政府往往将大部分资金、精力侧重在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建设上,在全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更造成了政府服务功能不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这不但强调了政府应该“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而且把这种思路明确为一种政府战略,即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这才是所谓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关键所在。在这种大环境下,本项目应该突出政府服务特色,加强服务功能,通过政府的力量尽可能整合更全面的信息资源,实现面向行业和市场的服务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引导行业和市场规范化运作、良性化发展。

4.1.2问题成因分析

经过深入调查和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企业规模能力不强、信息共享程度不高

在物流交易的整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与多方货主、运输企业、仓储企业、收货方、中介代理企业等进行协作,还要与银行、海关、商检、卫生防疫部门等进行数据对接,这些都对信息资源的共享提出了需求。但目前物流行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窄小,如果想要进行信息的共享,就必须寻找中介载体或是通过人工的方式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造成了企业交易成本的增加,同时也阻碍了物流业的良性发展。

2.政府缺乏一个有效诚信体系发布窗口

物流诚信问题一直是阻碍物流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公众没有一个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去核实物流企业的诚信度,也没有一个标准去查看和引导客户选择诚信度高的物流企业,造成客户与企业的相互不信任,阻碍物流企业的良性发展。

3.政府缺乏一个有效指导健康有序发展的价格体系指导窗口

价格一直是困扰物流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物流企业也无法把握自身在运输中的成本估算,同时社会各客户也无法知道各运输点之间的真实价格指数,企业和个人都没有一个有效、权威的窗口去了解运输价格指数,目前政府部门也没有一个有效的渠道去公布、统计这个价格体系,在这种状况下,就会造成企业之间不断的恶性价格竞争,阻碍物流企业的自身发展。

4.政府管理部门对物流行业的监管和协同管理缺乏信息支撑

物流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其发展涉及国家宏观经济与对外贸易,涉及铁路、公路、水路和空运等多种运输方式,也涉及口岸监管、商务、土地、税务和信息等其他相关部门,但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沟通与协调,缺乏业务联动。所以跨地区的物流服务往往受到区域性局部利益的影响而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4.2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物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将货物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准确的、及时的、安全的、保质保量的、门到门的合理化服务模式和先进的服务流程。一个物流活动的具体流程包括: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根据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以及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为促进我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交通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业务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需求

1)物流信息标准化

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是为相关物流信息系统之间提供信息交换和共享服务,而实现交换与共享的前提必须有着统一的标准体系。

物流信息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由于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物流系统的高度社会化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的高度协调统一,提高物流系统管理水平,必须在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制定标准,并严格贯彻执行。

物流信息标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物流信息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