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赏析(原创)

合集下载

唐诗宋词鉴赏(完整电子版)

唐诗宋词鉴赏(完整电子版)

唐诗宋词鉴赏第一部分《唐诗鉴赏部分》1、感遇十二首之一五言古诗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解】:1.葳(wei1)蕤(rui2):草木枝叶茂盛下垂下的样子。

2.自尔:自然。

3.“闻风”句:闻到了风吹送过来兰桂的香气,而生爱慕之心。

【赏析】: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

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武后神功元年(697)中进士后,曾任过左拾贵,是玄宗朝有声誉的宰相之一。

有《曲江集》。

后人评他的诗“首创清淡之派”,《感遇》诗12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2、感遇十二首之二五言古诗张九龄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注解】:1.“滞虑”一句:心中没有困惑才显得孤独清高。

滞虑,困惑。

2.飞:比喻身在朝廷。

3.沉:比喻闲散在野。

4.理自隔:朝野相去甚远,情势隔断不通。

【赏析】:此诗中作者自比幽居的隐士,虽然自己被贬官在外,没有尘世间的杂念,但是一片忠君报国的赤心不灭,仍然怀念远在朝延的君王。

诗中以“高鸟”比喻君王,以“飞”比喻在朝廷,以“沉”比喻在野,非常形象新颖。

3、感遇十二首之三五言古诗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注解】:1.岂伊:岂唯。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一、原文:《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衍生注释:“将进酒”:“将”(qiāng),是请、愿的意思,“进酒”就是喝酒。

“岑夫子”“丹丘生”:是李白的两位朋友。

“钟鼓馔玉”:指富贵生活,钟鼓是指富贵人家吃饭时的音乐,馔玉是精美的饭食。

“陈王”:指曹植。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蔑视权贵、乐观放达的情怀。

情感非常复杂且浓烈,一方面有着对时光飞逝、人生易老的悲哀,像“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一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写人生的短促;另一方面又有不失豪迈的豁达,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大量的夸张,像黄河之水从天上来,还多用典故,“陈王昔时宴平乐”就是引用曹植的典故。

四、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他的一生渴望入仕治国安民,但又性格豪放,不受拘束,在仕途上遭遇诸多不顺。

五、运用片段:1. 毕业聚会上,大家面临着即将分别,各自走向不同道路的状况。

这时可以说:“弟兄们,姐妹儿们,今日别离虽有些伤感,但咱就如李白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暂且把烦恼抛开,痛痛快快喝一场。

”2. 在公司年会上,有人因为前一段时间工作的不顺利而有些垂头丧气。

你就可以鼓励说:“嘿,别愁眉苦脸的啦。

要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一次的挫折算啥,以后还有大把机会呢。

现在年会,就该像李白说的那样‘会须一饮三百杯’,把烦恼都喝跑。

《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赏析》

《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赏析》

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赏析一、唐诗1.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内容简介:该诗是杜甫写给已故的舍弟杜牧的一首哀思之作。

他描述了在月光照耀下,忆起过去和与舍弟相处时的情景,表达了对舍弟的思念之情。

•赏析: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通过独特的意象运用和典型的叙事手法展现出杜甫深刻的思考和哀愁之情。

2. 白居易的《长恨歌》•内容简介:这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历史传说中玄宗皇帝与才女杨贵妃之间悲壮而复杂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白居易对历史虚无主义态度和对美好爱情追求求之不得时所产生的悲伤心境。

•赏析:白居易以多层次、多角度地描述了玄宗与杨贵妃之间宫廷政治和爱情纠葛,以及玄宗后悔与追忆的心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宿命的无奈。

二、宋词1.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内容简介:这首词描绘了苏轼作为官员出巡时,在旷野间流连忘返、享受自然风光和追求自由之美的情景。

通过对山水自然景观的抒发,流露出行者对大自然的喜悦和其内心世界的表达。

•赏析:苏轼运用了丰富而雅致的意象动静相结合来勾勒出美丽的田园山水,展示了他在考试压力下渴望自由舒畅心境中发现人生价值思索。

2.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内容简介:该词描述了元夕(农历正月十五)这一传统节日中欢庆与思乡并存的复杂心情。

辛弃疾将个人遭遇与祖国忧患紧密结合,映射着大时代变局和愁绪。

•赏析:辛弃疾通过写实手法巧妙描写了欢乐之下个人对家国深情的内心挣扎,借以表达他对家园的热爱与忧虑。

三、元曲1. 关汉卿的《窦娥冤》•内容简介:这是一部经典的元曲悲剧,讲述了贞观年间美女窦娥被冤枉入狱并遭受种种苦难的故事。

通过窦娥的遭遇和面对不公正待遇时坚守真理与尊严的形象描绘,反映了社会压迫、官府腐败等问题。

•赏析:关汉卿在这部剧中揭示了社会道德失范、官吏横行等现实问题,以及个人奋发向上、追求正义的精神力量。

2. 白朴的《西华山》•内容简介:该剧展示了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拜访西华山五百次求得字洞灵感启示所经历的传奇故事。

解读唐诗宋词元曲中的人生哲理与情感表达

解读唐诗宋词元曲中的人生哲理与情感表达

解读唐诗宋词元曲中的人生哲理与情感表达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唐诗、宋词和元曲被称为"三绝",因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还通过情感的表达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共鸣。

本文将解读唐诗、宋词和元曲中的人生哲理与情感表达,带领读者进入那个古老而美丽的文学世界。

一、唐诗的人生哲理与情感表达1. 《登鹳雀楼》——王之涣朝代:唐代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调写下了人生短暂的真实感受,表达了对身世偶然的思考。

作者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哲理。

2. 《静夜思》——李白朝代:唐代这首至今流传广泛的唐诗,通过描写夜深人静的宁静场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反映了人生中的孤独、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朝代:唐代这首诗描写了杜少府奉命离京赴任的情景,通过描述背井离乡之后的思乡之情,表达了离别与人生的挣扎与选择。

二、宋词的人生哲理与情感表达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苏轼朝代:宋代这首词以畅饮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来表达对现实的领悟与对生命的思考。

2. 《长亭外,古道边》——杨万里朝代:宋代这首词以行旅途中的情景为背景,表达了对离别与岁月的感伤,反映了人生离合和生命的无常。

3.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朝代:宋代这首词通过描写寻觅与等待表达了对心灵寄托的渴望与对爱情的痴迷,展示了李清照对人生与情感纠葛的思索。

三、元曲的人生哲理与情感表达1. 《西华山·登鹳雀楼》——郑光祖朝代:元代这首曲以登高望远的情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思考与对宿命的感悟。

2. 《汉宫秋·白日依山尽》——马致远朝代:元代这首曲通过展示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对兴衰和时光流转的感叹,反映了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哲理。

3. 《霜天晓角·牛山濯锦池》——白朴朝代:元代这首曲以山水之间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人生中的喜乐和悲伤的情感表达。

唐诗宋词元曲的鉴赏

唐诗宋词元曲的鉴赏

唐诗宋词元曲的鉴赏唐诗宋词元曲有着十分高的文学成就。

下面就随店铺一起去阅读唐诗宋词元曲的鉴赏,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唐诗宋词元曲的鉴赏一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中唐诗人窦巩有《南游感兴》七绝云:“伤心欲问前朝事,唯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青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而窦诗显然又源于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本曲的前五句,化用窦巩的诗意,而“鹧鸪啼处”云云,则明显地流露出了霸业不存、风流事散的兴亡之感。

倪瓒生活在元代的中晚期,无所谓遗民思想,曲中的“前朝事”是将越王台沿经的历史一网打尽,并不专指宋朝;但历史的盛衰、岁月的无情,一样会引起怀古者的“伤心”。

窦诗是“伤心欲问前朝事”,而小令却“伤心莫问前朝事”,一字之差,绝望和无奈的感情色彩就表现得更加强烈。

作者禁不住“怅然孤啸”。

“啸”是感情激越、一舒抑塞的表现,而一个“孤”字,又有心事无人知会的意味。

“青山故国,乔木苍苔”是登台的所见,它较之前片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更增加了悲凉的色彩。

“当时明月”等三句又借助了唐诗的意境。

刘禹锡《石头城》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李白《苏台怀古》也说“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明月是历史的见证,如今“依依素影”又高悬在越王台的上空。

诗人独发一问:“何处飞来?”问得似乎突兀,但含意是十分显明的:“当时”的江山久已换主,那么“当时”的明月怎么又会飞来重临呢?这一笔同前引的《石头城》《苏台怀古》一样,是借助嗔怪明月的多事、无情,抒发怀古的幽思。

作者起笔云“伤心莫问前朝事”,至此还是问了,并问得那样投入、那样悲哀。

“依依”是依恋不去的模样,说明明月在天空徘徊已久。

而诗人从“残照”时分直留到月夜,这“依依”两字也就成了一种移情手法,表现出了作者对故国山河的倦倦深情。

这首小令除了善于从唐人诗句中袭意外,在景物的描写上也深得风神。

“东风草绿,残照花开”表现江山无主,“青山故国,乔木苍苔”表现世事无常。

唐诗宋词元曲欣赏与解析

唐诗宋词元曲欣赏与解析

唐诗宋词元曲欣赏与解析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大瑰宝,它们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化成就和艺术风格。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欣赏和解析这些经典之作。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唐诗。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

诗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些诗句以其雄浑的气势和丰富的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宋词。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词,通过对爱情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词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些词句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通过描写爱情,词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热情和对美好的追求。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首元曲。

关汉卿的《窦娥冤》是一部以悲剧为主题的戏曲,通过对窦娥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的思考。

剧中描写了窦娥被冤枉入狱,最终以冤死的悲剧结局。

这部戏曲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思考。

通过对唐诗、宋词和元曲的欣赏与解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它们不仅仅是文学的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寄托。

唐诗宋词元曲,无论是在语言的表达上还是在思想的深度上,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通过欣赏和解析这些经典之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们通过对自然景色、爱情和社会现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和作家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欣赏和解析这些经典之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珍惜这些文学作品,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和领悟其中的美妙。

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赏析

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赏析

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赏析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学的四个代表性的文学类型。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的珠玉,形式简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元曲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形式,以戏曲为基础,平仄和音韵相结合,形式多样,故事生动,常见于舞台表演。

明清小说则继承了元曲的特点,但是更加注重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情节的丰富性,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

下面进行具体的鉴赏。

唐诗宋词唐诗是唐代文化的杰出代表,其艺术水平和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时代的诗歌,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之一。

唐诗的特点是“气韵生动”,意境深远,字字珠玑,独具匠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名篇,都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

宋词则是中国文化中的另一极品。

宋词的形式优美,语言简练,深情热烈,浓情绵绵,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宋词所描绘的意境和情感深邃动人,属于古代诗歌的优秀作品之一。

例如,“浪淘沙”、“满江红”、“离思五首”等名篇,都是中国文学的杰作。

元曲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形式,以戏曲为基础,平仄和音韵相结合,形式多样,故事生动,常见于舞台表演。

元曲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戏剧的性质,将艺术表现和瞬间效果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视听体验。

例如,《西厢记》、《汉宫秋》、《万张补》等名篇,都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杰作。

明清小说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代表作品。

它继承了元曲的特点,但是更加注重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情节的丰富性,成为中国文学中的巅峰之作。

李可染的《金瓶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等名著,都是中国文化的精华,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

总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将中华文化中深刻的思想和深邃的感情,艺术地转化为精美的语言和娴熟的艺术表达,成为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唐诗宋词精选赏析(范文4篇)

唐诗宋词精选赏析(范文4篇)

唐诗宋词精选赏析(范文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唐诗宋词精选赏析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唐诗宋词精选赏析范文一》-中国古诗词首页唐诗宋词古诗考题诗词名句古诗名文古诗鉴赏元曲鉴赏文章阅读┃唐诗栏目李白的诗白居易的诗孟浩然的诗杜甫的诗王维的诗集李商隐的诗杜牧的诗柳宗元的诗王昌龄的诗韩愈的诗刘禹锡的诗韦应物的诗崔颢的诗岑参的诗集刘长卿的诗王勃的诗李颀的诗集元稹的诗集初唐四杰李贺的诗集张九龄的诗唐诗精选唐诗名句进入频道┃宋词栏目欧阳修词集苏轼的词范仲淹的词李清照词集辛弃疾的词柳永词集王安石诗词晏殊的词晏几道的词张先的词秦观宋词姜夔的词周邦彦的词贺铸的词陆游诗词吴文英的词宋词精选鉴赏宋词名句进入频道┃唐诗李商隐《二月二日》“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全诗翻译与赏析朱庆余《宫词》“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全诗翻译赏析李商隐《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全诗翻译赏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诗赏析翻译许浑《塞下曲》“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赏析李商隐《日日》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移家别湖上亭《唐诗三百首视频朗读动画版》赏刘禹锡《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全诗翻译赏析进入频道┃宋词精选欧阳修《浪淘沙五岭麦秋残》阅读答案及赏析辛弃疾《最高楼》鉴赏苏轼《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全词翻译赏析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全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鹧鸪天送人》“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全词翻译赏析吴文英《风入松》宋词注释翻译及赏析“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文天祥《满江红燕子楼中》赏析史达祖《三姝媚》“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全词翻译赏析进入频道┃诗词名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全诗翻译赏析“凤凰不共鸡争食,莫怪先生懒折腰”的意思及全诗鉴赏吴丝蜀桐张高秋下一句及全诗意思赏析“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全词翻译赏析雪消门外青山绿,花发江边三月晴的作者出处及全文赏析“一帆暝色鸥边雨,数尺筇枝物外身”的意思及全诗鉴赏“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 注:冬至是廿四节气之一,是唐朝的一个重要节 冬至是廿四节气之一, 日。 这首诗题目中的“邯郸”说明作者有客居他乡, 这首诗题目中的“邯郸”说明作者有客居他乡, 冬至”点明了诗歌所写的时间与特定的氛围, “冬至”点明了诗歌所写的时间与特定的氛围, 夜思家”点明了诗歌抒发的感情, “夜思家”点明了诗歌抒发的感情,读懂了题目 提供的这些信息,有助于对整首诗歌的理解。 提供的这些信息,有助于对整首诗歌的理解。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 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 曾力抗元军, 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诗人抗元失败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 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二)注意诗人风格
(二)注意诗人风格
陶潜的朴素自然,王维的诗画一体, 陶潜的朴素自然,王维的诗画一体, 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 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 苏轼的豪放旷达,陆游的悲壮爱国。 苏轼的豪放旷达,陆游的悲壮爱国。
……
多向思考, 多向思考,注意重要信息
2005天津卷 2005天津卷
• (七)要读懂诗歌的艺术手法。 要读懂诗歌的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的基本步骤: 鉴赏诗歌的基本步骤:
• • • • • 1.看诗题,把握诗歌的主体内容 看诗题, 看诗题 2、翻译诗句:结合注解逐句翻译 、翻译诗句: 3.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意境 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 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 4.把握关键词 把握关键词 5.体会诗人感情、主题 体会诗人感情、 体会诗人感情
• • • •
石头城(刘禹锡)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有“故国”、“旧时月”等字眼, 从内容方面来看,可以归为咏怀古迹这一 类,而从情感的抒发可以归为忧国忧民、 感时伤世、借古讽今这一类。 • (六)要读懂诗歌的类别。 要读懂诗歌的类别。
注意注释提示
(三)注意注释提示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思想内容 介绍相关诗句, 介绍相关诗句,暗示用典意境 介绍作者生平,暗示风格特点 介绍作者生平,
……
多向思考, 多向思考,注意重要信息 2007年福建卷 武夷山中( 谢枋得① 2007年福建卷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东坡,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与躬耕之所。 [注] ①东坡,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与躬耕之所。 luò) 山多大石。 ②荦(lu )确:山多大石。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请结合全诗赏析
①“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 铿然” 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 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 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 ②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 的情怀。 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 • • •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出题者考的就是要求考生分析诗眼“折柳” 出题者考的就是要求考生分析诗眼“折柳” 的寓意。 的寓意。 • (五)要读懂诗歌的诗眼。 要读懂诗歌的诗眼。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 参考答案: ①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 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梅花 梅花) 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梅花
(四)注意关键意象
(四)注意关键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在玉壶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更兼细雨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小松(杜荀鹤) 小松(杜荀鹤) •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 这首诗表面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 云大树,其实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云大树,其实是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反映出作 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 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 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所用的技法就是托物 言志,如果读者不知道这一点, 言志,如果读者不知道这一点,就不能准确地理 解作者的意图, 解作者的意图,反而觉得这首诗的意味太淡而没 有什么可玩行》 杨炯 《从军行》 李白《越中览古》 李白《越中览古》 杜甫《春夜喜雨》 杜甫《春夜喜雨》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 广东卷)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2005广东卷 广东卷
多向思考, 多向思考,注意重要信息
2006年辽宁卷 2006年辽宁卷
东 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过香积寺(王维)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 俗欲念。 俗欲念。 • 这首诗的中心句就是最后一句,如果没有提供任何注解, 这首诗的中心句就是最后一句,如果没有提供任何注解, 那么这首诗的主题是比较难理解的。 那么这首诗的主题是比较难理解的。有经验的人就能从这 个注解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要远离世俗生活, 个注解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要远离世俗生活,追求恬淡 宁静的心境。 宁静的心境。
湖州歌(其六) 湖州歌(其六) 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注 此诗是元灭南宋时 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此诗是元灭南宋时,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大江东去, (2)简析 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 大江东去,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 与苏东坡“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 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伤今。 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伤今。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再的感慨,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再的感慨,侧重 怀古。 怀古。
(三)注意注释提示
• • • • • •
唐诗宋词元曲赏析的导入
多向思考, 多向思考,注意重要信息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舅姑指公婆。 舅姑指公婆。
问题: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问题: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朱庆余自比新娘,把张籍比夫婿, 朱庆余自比新娘,把张籍比夫婿,把主考官 比公婆,他向张籍求教: 比公婆,他向张籍求教:自己的文章怎样才能 得到主考官的赏识? 得到主考官的赏识? (一)注意诗歌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