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药材真伪鉴别与成分探讨

合集下载

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

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

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引言随着中医文化的逐渐传承和开展,中草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中草药市场上的伪劣产品也随之出现。

为了保证中草药的质量和疗效,正确鉴别中药材的真伪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方法和技巧,希望对读者在购置和使用中药材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方法1. 外观鉴别法外观鉴别法主要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来判断其真伪。

这包括外形、颜色、气味等方面的观察。

例如,对于枸杞子来说,真品的颜色应为红色或橙红色,有光泽,外观完整;而伪品的颜色可能过于鲜艳或过于暗淡,外观不完整。

2. 经络鉴别法经络鉴别法是通过经络学理论判断中药材的真伪。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一个与脏腑、组织器官相通的系统。

通过触摸中药材的经络,可以判断其真伪。

例如,对于黄芪来说,真品的经络应该是坚实而饱满的;而伪品的经络可能松软或枯燥。

3. 理化检验法理化检验法是通过对中药材进行理化性质的分析和检验来判断其真伪。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一些化学试剂和仪器,对中药材进行溶解性、煮出物质量、含量检测等方面的测试。

例如,对于川芎来说,真品的挥发油含量应在2.0%以上;而伪品的挥发油含量可能较低。

常见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技巧1. 枸杞子•红色或橙红色的颜色以及外观完整的是真品;•过于鲜艳或暗淡的颜色以及外观不完整的是伪品。

2. 黄芪•坚实而饱满的经络是真品;•松软或枯燥的经络是伪品。

3. 川芎•挥发油含量在2.0%以上的是真品;•挥发油含量较低的是伪品。

总结正确鉴别中药材的真伪是保证中药材质量和疗效的关键。

本文介绍了外观鉴别法、经络鉴别法和理化检验法等常用的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

此外,还提供了枸杞子、黄芪和川芎的常见真伪鉴别技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在购置和使用中药材时更加准确地判断其真伪,以保证疗效的到达和平安性的保障。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鉴别中药材的真伪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建议在购置中药材时选择有信誉度和可靠性的渠道,如正规药店或中药材专业市场。

如何正确辨别中药材的真假

如何正确辨别中药材的真假

如何正确辨别中药材的真假中药材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健和治疗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伪劣中药材的流入市场,给人们的健康和经济利益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正确辨别中药材的真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辨别中药材真伪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选择优质的中药材。

一、观察外观首先,观察中药材的外观是辨别真假的基本方法之一。

优质中药材通常具有明显的特征,如色泽鲜艳、形状规整、无杂质等。

假冒伪劣中药材往往因为种植条件不佳或者掺杂了其他杂质而使得外观不符合标准。

因此,通过仔细观察外观可以初步判断中药材的真实性。

二、闻味辨香除了外观,闻味辨香也是辨别中药材真假的重要方法之一。

优质中药材通常具有独特的香气,每种药材都有其特定的气味。

而假冒伪劣中药材往往由于加入其他杂质或者采取了不正当的保存方法而导致香气不正常。

因此,通过闻味辨香可以初步判断中药材的真实性。

三、辨别杂质另外,辨别杂质也是辨别中药材真假的重要方法之一。

优质中药材的杂质含量较低,而假冒伪劣中药材由于种植和采摘等环节的不规范,常常存在大量的杂质。

因此,通过仔细观察和筛选,可以初步辨别中药材是否含有过多的杂质。

四、化学检验除了以上初步辨别方法,还可以通过一些化学检验手段来辨别中药材的真伪。

比如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结构,通过色谱分析等手段来检测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以及通过质谱分析等手段来鉴别中药材的真实性。

这些方法一般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不适合一般消费者自行操作,因此最好在正规的药店或医疗机构购买中药材。

五、选择可信药店最后,选择可信的药店也是辨别中药材真伪的重要步骤。

正规药店通常有合法的经营资质和专业的销售人员,会对所售中药材进行质量把控和监管。

而一些小商贩或者非法售药渠道往往缺乏资质和监管,容易出现假冒伪劣产品。

因此,建议选择正规有信誉的药店购买中药材,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正确辨别中药材的真假对于保障健康和经济利益至关重要。

当前市场45种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湖南省所培训资料

当前市场45种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湖南省所培训资料

当前市场45种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湖南省药品检验所主任药师方石林中药的伪品,自古有之,鉴别真伪,历来为人民所重视。

如秦汉《神农本草经》序有“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士地所出真伪陈新”提出中药要进行真伪鉴别。

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该书有一节提到“贸易别真伪”。

清代郑肖岩在《伪药条辨》序中所言,“虽有良医,而肆多伪药,则良医无济于事,故良医良药,互相互补而行。

”解放后我国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中药的真伪鉴别,从1953年到现在共颁布《中国药典》八部。

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从1979~1985年先后出版四本中药鉴别手册。

1984年9月20日,我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颁布了《药品管理法》,并于1985年7月1日实施。

1989年卫生部颁布了《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

特别是近十余年来,国家加大对中药生产、经营监督力度。

2005年12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良好的农业规范》即GAP,并于2006年5月1日实施。

中药饮片GMP认证于2008年1月1日全面实施。

1986年4月1日湖南省卫生厅“关于部分贵重药材必须送检的通知”这些法规、文件、教材、书籍,有力的打击造贩卖假药犯罪行为。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改革开放之机,钻政策空子,大量制造和贩卖假劣药,一些庸医开大处方,开出一些非治疗药品。

目前药品滥用、误用、混用,伪劣的现象严重存在。

群众反映说“人参不补,大黄不泻,黄连不苦,病准方对,药不灵”。

由于这些质量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假药,严重影响中医药在人民中的信誉和广大人民用药准确、安全、有效。

因此澄清中药的混乱,整顿好医药市场,加强对生产、收购、加工、供应、销售等方面的管理,势在必行。

对中药进行真伪优劣鉴别,正本清源,实为当务之急。

各级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加强中药的质量管理,执法部门一定要加大执行力度,生产、经营部门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一定视质量为第一生命,与药监部门共同打击假劣药品,将那些贩卖假劣的人一定要绳之以法。

中药的真伪鉴别 (一)

中药的真伪鉴别 (一)

中药的真伪鉴别 (一)随着人们对中药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中药来治疗疾病或保养身体。

但是,市场上的中药质量良莠不齐,真伪难辨。

为此,人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鉴别方法来避免买到假冒伪劣的中药。

一、包装鉴别1.正规包装:正规的中药包装应该有防伪标识,批准文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真正的中药生产厂家在打假方面非常严格,印刷的字体和色彩都很精致。

2.假冒包装:假冒包装比较粗糙,颜色不太准确,印刷不规范。

通常没有明确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的甚至没有批准文号。

二、外观鉴别1.正常颜色:许多中药的颜色都非常鲜艳,如枸杞子、芪、川贝等,如果颜色太苍白或太暗淡,很可能是假冒。

2.纯度高:挑选药材时,纯净度越高,药性越活跃。

比如,当归的断面应是暗红色,醋制枣的外皮应是红色的。

三、气味鉴别药物的气味也是判断真假的一种方法。

例如,川贝的气味应为香气,龙骨的气味应该是兰香。

但是,如果气味不清新,甚至有异味,就很可能是不健康的或是假冒的。

四、品质鉴别1.草药鉴别:草药有些自带焦炭气味,有的芳香,有的具有独特的药味。

如生地的味道应该是甘香的,当归应该是甜润的,枸杞子应该是清甜的。

如果味道发生了偏差,就可能是假冒药材。

2.炮制鉴别:炮制是药品独特的加工方式,不同的炮制方法在色、香、味方面都有所区别。

如淫羊藿压为浆状,瓦楞米泄的颜色为灰黄色,枸杞被炒至深红色,完全熟透。

总之,中药的真伪鉴别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包装、外观、气味、品质等因素。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咨询专业的中药师或医生。

通过鉴别,人们可以避免购买到劣质的中药,提高中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常用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

常用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

常用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
1.外观鉴别法:
通过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气味等,与正
品进行对比,以确定真伪。

比如,龙眼干应为红褐色、爪形,具有特殊的
甜味和香气。

2.皮鉴法:
利用中药材外表的表皮特征鉴别真伪。

如黄芪表面应具有无光泽、开
裂纹、角质层均匀及枝皮等特征。

3.内鉴法:
观察中药材内部特征,如断面、纤维结构等。

如柴胡可通过观察其横
切面的切径结构,判断真伪。

4.质地状态鉴别法:
通过触感、弹性等确定真伪。

如真正的灵芝质地应该坚硬、有弹性,
而假灵芝则会软硬不均。

5.生物鉴别法:
通过观察中药材的植物形态、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等特征,与正品进
行对比,以确定真伪。

如金银花通过比较叶片、叶柄等特征,来判断真伪。

6.化学成分鉴别法:
通过测定中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如葛根的黄酮类物质含量等,与正
品进行对比,以确定真伪。

7.环境保真法:
通过检测中药材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指标,来判断真伪。

如对一些中草药进行重金属含量测定,高于标准指标即可判断为假货。

8.光学鉴定法:
利用肉眼、显微镜、紫外光、红外光等技术,观察中药材的颜色、反射特性等,进行鉴定。

常见名贵中药材的真伪鉴别

常见名贵中药材的真伪鉴别
通、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
,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
建立健全中药材真伪鉴别标准和认证体系,提高中药材真伪鉴
03
别水平。
推广先进的真伪鉴别方法和技术
01
推广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分子生物学等,提高 中药材真伪鉴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加强对传统中药材真伪鉴别方法的研究和整理,传承和弘扬中药材鉴别文化。
鉴定难度大
由于中药材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中药材之间 存在相似之处,给真伪鉴别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标准更新和维护
中药材真伪鉴别标准和方法的更新和维护需要不 断跟进,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缺乏专业人才
中药材真伪鉴别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而市场上 相关人才匮乏,影响了鉴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中药材真伪鉴别的发展趋势
理化鉴别
荧光鉴别
通过观察药材在紫外光下的荧光颜色进行鉴别,如,川芎在紫外光下呈蓝色 荧光。
燃烧鉴别
通过观察药材燃烧时的气味、烟雾、颜色等进行鉴别,如,阿胶燃烧时产生 浓烟、鹿茸烧时有腥臭味等。
其他鉴别方法
经验鉴别
根据老药工的经验进行鉴别,如,通过品尝药材的味道进行鉴别。
分子生物学鉴别
利用DNA指纹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别,可以更准确地区分不同种类的药 材。
鉴别方法:观察沉香 的颜色、纹理、味道 等
其他中药材
总结词:种类繁多,鉴别方法各异
中药材种类繁多,除上述品种外还有许多其他常用中 药材如三七、当归等
详细描述 中药材鉴别方法各异,需针对不同药材采取不同方法
03
中药材真伪鉴别的重要性
保护消费者权益
避免消费者购买到劣质或假冒中药材,保护其权益。 防止消费者因误用中药材而导致的健康风险。

中药真伪的鉴别技术分析

中药真伪的鉴别技术分析

中药真伪的鉴别技术分析[摘要]随着中药价格的上升伪劣中药材呈上升趋势,药材的伪品掺伪掺杂手段也日益现代化,屡见不鲜,而饮片掺伪常常由于药材原有形态特征被破坏不容易发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需要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鉴别发现。

[关键词]中药真伪鉴别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3-0241-01随着中药价格的上升伪劣中药材呈上升趋势,药材的伪品掺伪掺杂手段也日益现代化,屡见不鲜,而饮片掺伪常常由于药材原有形态特征被破坏不容易发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需要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鉴别发现。

现将饮片的伪劣新动向及识别要点简述如下,供同仁参考。

一、非药用部位掺伪。

药商将同种非药用部位充作正常使用。

1、刺五加:药用部分是根及根茎,但我们常发现商品中用其心材替代。

2、陈棕炭:入药部位是叶柄及叶鞘纤维,而现在商品供应有用其棕根部的棕片。

3、沉香:掺入大量不含树脂的木材,或用枯木喷上沉香油加工而成。

4、款冬花:入药部位应是款冬的花蕾,但商品中常有未除去花梗的花蕾,残梗重量约占药材的三分之一。

二、同源掺伪即将一些同科属,但不同种植物切片制成饮片混入正品药材中。

1、土茯苓:掺伪品有用肖菝葜的根茎,习称“白土茯苓”,切面色白,镜检维管束周木型;也有用菝葜的根茎,习称“红土茯苓”,切面红棕色,粉性无,质硬,不易折,注意正品切面有银白色亮星,可资区别。

2、紫苏梗:市售品发现有用中药泽兰的老茎切成饮片冒充,无紫苏特有的香气,饮片切面髓大,多中空。

3、山药:市售品有用参薯的饮片冒充,参薯横切面黄白色至淡黄色,散有少数棕褐色点状物,镜检有石细胞群,内含草酸钙块状晶体,可资区别。

三、形似掺伪即将一些外形相似的植物切制成饮片冒充正品药材,它们既不同科也不同属。

1、何首乌:市场上有切成小方块的,多为红薯切成丁后加工而成。

鉴别:口嚼时有焦糖味,此为红薯干,圆体型的,掺假者用大黄加黑豆煮后晒干而成。

中药真伪鉴别常用方法

中药真伪鉴别常用方法

中药真伪鉴别常用方法中药市场上往往存在着真假混杂的情况,因此对中药真伪的鉴别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准确的方法来鉴别中药的真伪,可以保障人们的用药安全,也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药真伪鉴别的常用方法,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首先,中药真伪鉴别的核心在于对原材料的辨识。

正宗的中药应该使用符合标准的原材料,并且经过严格的加工工艺。

因此,对中药材料的认识至关重要。

首先要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比如色泽、形状、气味等,这些都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

其次,还可以通过显微镜等工具对中药材进行观察,进一步确认其特征。

其次,化学成分分析也是鉴别中药真伪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中药材料中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其真伪。

比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先进的分析方法,可以对中药材料的成分进行详细的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

此外,生物学鉴别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中药材往往具有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可以有效鉴别中药的真伪。

比如通过对中药植物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等进行观察,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

最后,现代技术的应用也为中药真伪鉴别提供了新的途径。

比如核磁共振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对中药材料进行更为精确的检测,确保其品质符合标准。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中药真伪鉴别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保障人们的用药安全和市场秩序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原材料的辨识、化学成分分析、生物学鉴别和现代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科学准确地鉴别中药的真伪,为中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中药真伪鉴别有所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售藥材真偽鑑別與成分探討張憲昌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局中藥材是中藥濃縮製劑及飲片的原料,更是中國醫藥學術界與實業界保障國民健康的基本藥用資源,同時藥材之真偽與品質之優劣,更為影響醫療成效的關鍵。

由於市售藥材之來源頗為混淆,而有同名異物,一名數物,一物數名之情形,並常有偽劣藥材充用,因而影響國民健康至大。

然而藥材之成分對於藥效方面有非常重要之關係,同屬異種植物間之成分亦有所差異,因此真偽藥材間之成分,則更有迴然不同之處,對於藥材使用的安全性及其醫療方面,宜應倍加謹慎,以免誤用藥材而對療效及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

臺灣市售中藥材誤用或混用之現象亦常見,由於同名異構物或同物異名以及採購不易而有代用藥材之情形,甚至以偽品藥材混用等事。

常見有如杜仲、黃耆、柴胡、馬兜鈴、蒲公英、白頭翁、牛膝、何首烏、王不留行、山藥、蛇床子、板藍根、篇蓄、茵陳蒿等藥材。

唯近年來藥材市場及業者,對於誤用或混用藥材已多漸有更正。

藥材之真偽鑑定以現代研究方法,由本草考察、性狀鑑別及組織鏡檢鑑定其來源,並以化學方法分析定量其有效成分,再配合藥理作用之試驗等一系列之研究,以確認藥材之品質及安全性、藥效為目的。

茲列舉數種易混淆之藥材予以探討。

一、蒲公英係以蒲公草始載於《新修本草》,至《唐本草》始有蒲公英記載。

其來源主要為菊科(Compositae)植物T 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的乾燥全草。

具有清熱解毒、散結、通乳汁、利小便之功效,主治脾胃鬱火、乳癰、瘰瀝、疔毒、熱淋、乳少等症。

其成分含有taraxasterol、choline、inulin、pectin、taraxacin、taraxarol、taraxol、asparagin等。

藥理作用具有(1)抗菌作用,蒲公英之水抽出液在試管內可抑制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菌、白喉桿菌、傷寒菌等作用。

(2)抗真菌作用,可抑制皮膚真菌作用。

(3)利膽及利尿作用,在臨床有利膽及利尿作用等。

臺灣地區市售藥材多以兔兒菜Lactuca chinensis Makino菊科(Compositae)之全草充蒲公英使用。

而且尚有以刀傷草(Ixeris laevigata(Bl.)Sch.-Bip.exMax.)充用之現象,而甚少見使用臺灣產之臺灣蒲公英T araxacum formosanum Kitanlura。

二、何首烏係蓼科(PoIygonaceae)植物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之乾燥塊莖。

其性味苦、甘、澀、性溫,入肝、腎兩經。

具有滋陰強壯、益精補血、補益肝腎等功效。

治肝腎陰虛、腰膝酸痛、遺精、髮早白、腸風、久瘧、癰疽、瘰瀝等症。

其成分含(l)anthraquinone:主要為chrysophanic acid,emodin,其次為rhein,emodin monomethyl ether,chrysophanic acid anthrone;(2)2,3,5,4’-tetrahyrostibene-2-O-glucoside,starch,lecithin,fat等成分。

其藥理作用有:(1)瀉下作用:何首烏能促進腸管蠕動而通便,有效成分為anthraquinone 的衍生物。

(2)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何首烏對實驗性家兔血清膽固醇的增高有抑制作用,並能減少家兔對膽固醇的吸收,可係何首烏中成分與膽固醇結合,抑制膽固醇增加。

(3)緩解動脈又粥狀硬化的作用:防止類脂質(lipoid)在血清中滯留或滲透到動脈內膜沈著,可能與所含lecithin作用有關連。

(4)抗濾過性病毒作用:抗流行性感冒濾過性病毒之作用。

(5)其他:何首烏對疲勞心臟有強心作用,對離體蛙之心臟有興奮作用,能使動物血糖先升高後降低。

何首烏中anthraquinone的衍生物能降低神經時值,有興奮神經系統作用等。

台灣藥材市場多以何首烏正品使用,唯在青草藥店及觀光旅遊地區,則常見以黃藥子Dioscorea bulbifera L.(薯蕷科Dioscoreaceae)的塊根充當何首烏使用。

此外,其他地區亦見有使用白首烏,係蘿摩科(Asclepiadaceae)植物大根牛皮消Cynachum wilfordi Hemsl.之塊根當何首烏使用。

此等藥材均是誤用藥材不宜充當何首烏使用。

黃藥子具有化痰消癭、止咳、止血等功效。

治咽喉腫痛、癰腫疔毒、蛇蟲咬傷、諸瘡腫、咳嗽、氣喘、百日咳等症。

其成分含有(l)terpenoids;有diosbulbin A、B、C、D等。

(2)2,4,6,7-tetrahydr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2,4,5,6- tetrahydr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

(3)tannin等成分。

藥理作用有(1)抗菌作用,在試管內有抑制傷寒菌、腸炎菌、赤痢菌、肺炎雙球菌等作用。

(2)抗真菌作用,對白癬菌等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等。

白首烏具有滋養、強壯、補血之功效。

其塊根含有sarcostin、deacylmetaplexigenin、lineolin、kidjolamin、caudatin、penupogenin等成分。

三、王不留行係石竹科(Caryophyllaceae)植物V accaria pryamidata Medic.的乾燥成熟種子為正品。

其性味甘、苦、性平,入肝、胃經。

具有行血通經、催生下乳、消癰腫、斂金瘡等功效。

主治婦女經閉、乳汁不通、難產、癰腫疔毒為主,有V acsegoside、isosaponarin等。

此外有alkaloid、starch、fat、protein等成分。

藥理作用具有興奮子宮的作用等。

王不留行之藥材在臺灣多使用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D.Don(野牡丹科Melastomaceae)的根及莖,而福建地區有使用野牡丹之果實;香港使用薜荔Ficus pumila L.(桑科Moraceae)的乾燥成熟果實等充當王不留行使用,均為誤用之藥材,其成分及藥效亦相異,不宜使用。

唯目前台灣部分業者已改使用正品藥材。

四、麻黃為常用中藥之一,始載《神農本草》草部中品,歷代本草均有著錄,自古用為發汗、解熱、鎮咳、治喘良藥。

其來源為麻黃科(Ephedraceae)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 Stapf.及其同屬近緣植物的乾燥地上部。

麻黃市售樣品27件,由組織鑑定其來源包括有E. sinica,E. intermedia,E. equisetina,E. distachya等,並應用毛細管電泳分析6種生物鹼ephedrine,pseudoephedrine,mlethylephedrine,mlethylpseudoephedrine,norephedrine等之含量。

五、白前(Cynanchi Radix)與白薇(Cynanchi Atrati Radix)係常用中藥之一,自古以來常有混淆使用之現象,但白前為止咳砝痰藥,而白薇其功效主要為清熱涼血,兩者效用差異頗大不宜混用。

又徐長卿為同屬異種藥材,性狀頗為相似,亦予比對鑑別。

結果市售白前檢體50件中,經確認47件為直立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unge.,3件為芫花葉白前Cynanchum glaucescens(Dec.)Hand.–Mazz.;市售白薇檢體50件中,經確認48件為白前,2件為直立白薇,且其48件白前中有46件為芫花葉白前,2件為柳葉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Decne.)Schltr.ex Levl.。

50家中藥商中所販賣的兩種藥材皆為芫花葉白前者有3家,皆為直立白薇者有2家,其餘皆反用;50家中藥商中所售之兩種藥材皆為正品者則無。

然徐長卿(Cynanchum paniculatum(Bge.)Kitag.)雖為白前、白薇之同屬近緣植物,惟在市售品中未見以徐長卿之根部誤用為白前、白薇藥材之現象。

由結果顯示,目前市售中藥之白前與白薇反用及混淆情形仍相當嚴重。

六、冬蟲夏草為麥角菌科(Clavicipitaceae)冬蟲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蝙蝠蛾(Hepialus americanus Oberthur.)的幼蟲所形成之乾燥蟲菌複合體。

功效:具有滋肺補腎、補精髓、止喘、止血、化痰等。

藥理作用具有擴張支氣管作用、鎮靜作用、抗菌作用及抗真菌作用等。

其成分主要含有蟲草酸(cordycepc acid)、蟲草素(cordycepin)等。

組織鏡檢:蟲體外表分布剛毛,內部具有菌絲。

偽品:1.亞香棒蟲草係麥角菌科(Clavicipitaceae)真菌霍克斯蟲草(.亞香棒蟲草)Cordyceps hawksll Gray.寄生在鱗翅目昆蟲幼蟲的囊菌,由蟲體和頭部長出的子座組成。

2.地蠶係唇形科(Labiatae)植物地蠶Stachys geobombycis C. Y. Wu的塊莖及地上莖。

3.草石蠶係唇形科(Labiatae)植物Stachys siebold Miq.的塊莖。

成分含水蘇鹼(Stachydrine)、膽鹼(choline)、水蘇糖(Stachyose)等成分。

臺灣市售藥材多以冬蟲夏草為正品,唯尚見有以地蠶之塊莖及其地上莖,經乾燥後加工者,或見有以此等偽品加工置於整把方塊藥材之中央處。

由於冬蟲夏草為名貴之藥材,目前市售品摻偽情形時而可見,故於購買時,宜應仔細檢查其外觀性狀是否具有子座、腹部具足、蟲體具環紋及折斷後斷面有U形紋等特徵,其次,亦可予以折斷,檢視是否插入鉛條等條狀物,以鑑定業者是否有欺瞞情事。

由本研究之結果可供為辨識冬蟲夏草藥材之參考,並維護消費者之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