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器

合集下载

古代青铜器盉的作用

古代青铜器盉的作用

古代青铜器盉是一种重要的礼器,其功能多样,既作为酒器,也作为水器,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

以下将详细阐述青铜器盉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一、作为酒器的盉盉作为酒器,是古代宴饮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王国维在《说盉》中提到:“盉之为用,在受尊中之酒与玄酒(水)而和之而注之于爵。

”这揭示了盉在酒宴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即将酒从尊中取出,与玄酒(水)调和后,再注入爵中供人饮用。

这一过程中,盉起到了调和酒味浓淡的作用,使得酒更加醇厚适口。

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青铜器盉尤其盛行。

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礼仪制度密切相关。

在那个时代,酒宴是贵族间交流、联络感情的重要方式,也是展示身份和地位的场所。

因此,作为酒器的盉,在礼仪和宴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二、作为水器的盉除了作为酒器外,盉还可以作为水器使用。

在祭祀活动中,盉被用来浇水洗手,以示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敬。

这一过程中,盉承载了清洁和神圣的象征意义。

同时,盉也可以用来盛放清水,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三、盉的形制与纹饰青铜器盉的形制多样,有深腹、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或柄、下有三足或四足等不同形式。

这些形制的变化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也反映了不同时代和地区的审美趣味和文化特色。

此外,青铜器盉的纹饰也极为丰富。

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盉上常见繁复的云雷纹、兽面纹等装饰图案,这些图案神秘而威严,彰显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铜器盉的纹饰逐渐变得简洁明快,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生活化。

四、盉与社会文化的关联青铜器盉作为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礼器,其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青铜器盉的盛行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森严和礼仪制度的完善。

在那个时代,贵族阶层通过使用青铜器盉等礼器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同时也通过酒宴等活动来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和合作。

此外,青铜器盉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通过对不同时期和地区的青铜器盉进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生产工艺、审美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我国古代酒器详述(ppt 35页)

我国古代酒器详述(ppt 35页)

舞马银壶
夜光杯:祁连山玉石雕刻, 晶莹通亮,色泽艳丽,斟 酒后波光粼粼
镶金牛首玛瑙杯:
羽觞:又称羽杯、耳杯,器具 外椭圆、浅腹、平底,两 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 饼形足或高足。因其形状像 爵,两侧有耳,就象鸟的双 翼,故名“羽觞”。
五 宋元明清时期酒器文化
宋代瓷、玉酒器 宋代是陶瓷生产鼎盛时期,官、定、汝、钧、 哥五大官窑和景德镇等知名窑址都成产了大 量精美瓷质酒器。“宋人治玉,发古之巧” 宋代玉质酒器也精美不凡
古瓷杯——“饮这绍兴状元红须用古瓷杯,最好是北 宋瓷杯,南宋瓷杯勉强可用,但已有衰败气象,至于 元瓷,则不免粗俗了。”
绪论
“非酒器无以饮酒,饮酒之器大小有度” 酒器历史悠久: 酒器的种类繁多:尊、爵、觥、盉、杯、角、壶、 卣、方彝等等。 酒器的材质多样:陶、青铜、漆器、青瓷、金银、 玉等等。 酒具的发展变化,体现了丰富的文化生活背景,反 映着酒俗的不断演变,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反映手工业的着历史的进程。
二 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酒器
其纽变形,或全圆如柱,或体作方形,或像鸟兽之形。
张伟羚 肖燕霞 何金珂
漆器绘朱红色花纹,顶上四钮为橙黄色,盖顶绘云纹组成米字形图案,口沿上绘鸟头纹,颈绘宽带纹和勾云纹,上腹为朱红,灰绿云 气纹,下腹红勾云纹,圈足饰宽带纹和鸟头纹,器底朱书“四斗”二字 背上三个孔穴,中间一穴放锅,用来盛酒,腹部中空与前后两穴相通可注热水温酒。
制文化的体现。 商周青铜器的纹饰、造型、铭文对后来的书法艺
术、雕刻艺术带来了重大影响,是中国古代文 化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铜酒器举要
盛酒器 尊:商周时期尊的使用使得酒与尊紧密联系
在一起,出现酒尊之称,后世尊酒连称, 指酒宴或酒量。 “尊酒相逢十载前,君为壮夫我少年”

古代酒器

古代酒器

◆爵jué——是一种三脚、大腹、有把、饰有禾纹的酒器,或饰有鸟雀图形的敞口酒器。

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用以饮酒,兼可温酒。

《说文》:"爵,礼器也"。

爵这种酒器的命名,是由于它的造型象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象雀缘,后面有尾,腹下有细长的足,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

地下发掘出来的有陶制和青铜制,但《左传》上却说是玉制酒器。

现在看到的都比爵要大一些,古书上说可容酒6升。

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君王赐酒给臣下用。

所以它和“爵禄”、“爵位”有联系。

◆尊zūn——它一般为侈口,高颈,鼓腹或筒腹,圈足。

在礼器中的地位仅次于鼎。

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陶尊,形制则为大口或兼尖底。

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一些为人注目的刻划符号,就是刻在大口尊上的。

这种尊可能是用来酿酒的。

商代以后的铜尊,则为盛酒器。

在郑州铭功路和黄陂盘龙城商代中期的遗址中,出土了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釉陶尊。

这种釉陶尊,主要为敞口、折肩、深腹、凹底的形制,个别已有圈足的。

商末周初还有一种特大侈口、筒状的尊,学者或称之为“觚形尊”。

西周中期的尊,有体卑、短颈、垂腹的特点。

此外,有的尊或有盖,或有鋬(把手),或方形,或圆口方体,不一而足。

著名的四羊尊,就是方尊的优秀代表。

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曾出土一件尊盘,尊立于盘上,二者合为一体,尊的口、腹及盘的周身,均有极其繁缛的透雕纹饰,它不仅造型精美,而且是我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即掌握了熔模技术的确证。

还有一种形制更特殊的鸟兽形尊,即尊的整体为一立体的鸟兽形状,有盖、有流,且盖、流处理极巧妙。

如夔纹象尊的口盖,设於象背,而盖纽又是一只小象,形成大象驮小象的艺术造形,十分生动。

此外,还有鸟尊、鸮尊、驹尊、犀尊、羊尊、虎尊,不胜枚举。

尊又是酒礼器的通名,所以有些礼器,常自铭为“尊彝”。

古人说“决胜于樽(尊)俎之间”,就是与谈判对方在饮酒食肉的酒宴上取胜。

俎是盛肉器。

古代酒器

古代酒器


• 觞(shāng):原指盛 满酒的酒杯,后泛指 酒器。《说文· 角部》: “觞,觯实曰觞,虚 曰觯。”段玉裁注: “《韩诗》说爵、觚、 觯、角、散五者总名 曰爵,其实曰觞。” 后来,觞的意思引申 为向人敬酒或自饮。
• 觛(dàn):圆形小酒器。古代礼器的一种。 《说文· 角部》:“觛,小觯也。”又为古 代常用器。《说文· 巵部》:“巵,圜 (yuán,环形)器也。一名觛。”段玉裁 注:“觛,巵也……爵觯,礼器也;敦牟 巵匜(yí ),常用器也。

• 尊 zūn ——它一般为侈口, 高颈,鼓腹或筒腹,圈足。 在礼器中的地位仅次于鼎。 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陶 尊,形制则为大口或兼尖 底。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 中一些为人注目的刻划符 号,就是刻在大口尊上的。 这种尊可能是用来酿酒的。 商代以后的铜尊,则为盛 酒器

• 觥 gōng ——是一种平底、 有把、口上刻有牛凹图形 的大口酒器。《诗.周南. 卷耳》有“我姑酌彼凹觥” 的诗句,旧注说:“觥大 七升,以凹角为之。”但 并不一定是角制的,考古 家发现有铜凹,容量确比 通常酒杯为大,所以后人 常泛称大酒杯曰觥。

• 觚 gū ——觚字古与“瓠” 通,即是葫芦,古人常用 葫芦壳当作飘盛水浆,当 然也可以盛酒,这种酒器 的名称大概由此而来。觚 是大口、底部缩入的酒器, 它的容量,据《仪礼》郑 玄注:“爵,一升;觚, 二升; 觯(也是大口酒 器),三升;角,四升。” 但也有说是角可容三升的。

• 卮 zhī ——是一种扁 圆形的大肚酒器。 〈史记〉记载项羽在 鸿门宴上赐给刘邦的 武卫樊哙喝的酒就用 卮,可见是一种大容 量的酒器。〈史记〉 说项羽给樊哙“则与 斗卮酒”,当是特别 的大卮,可容一升。
古代酒器

中国古代酒器文化

中国古代酒器文化

酒,又持之也,所以饮。段玉裁注:古说今说皆 云爵一升。《韩诗》说爵、觚、觯(zhì)、 角、散,总名曰爵。《礼记·礼器》:贵者 献以爵,贱者献以散。郑玄注:凡觞,一升曰爵, 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
(4)觚(gū):青铜制。喇叭形,细腰,高 圈足,腹和圈足上有棱。盛行于殷代及周初。陶 制的多为随葬器物。《说文·角部》:觚,
(1)尊(zūn):古代盛酒礼器,用于祭祀 或宴享宾客之礼,后泛指盛酒器皿。敞口,高颈, 圈足。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说文》:尊,酒器 也。《周礼》六尊:牺尊、象尊、著尊、壶尊、 太尊、山尊,以待祭祀宾客之礼。段玉裁注:凡 酌酒者必资于尊,故引申以为尊卑字 ……王国维《说》:尊彝皆礼器之 总名也……然尊有大共名之尊(礼 器全部),有小共名之尊(壶卣罍等总称),又有

黑卡,我单纯的喜欢着它的名字。站在越光明的地上,我便彻头彻尾地相信
乡饮酒之爵也。一曰觞受三升者谓之觚。
(5)觯(zhì):用陶、木、兽角或 青铜等质料制成。形状最多,通行者多为圆腹侈 口,圈足有盖。容三升,一说容四升。盛行于殷 代及周初。《说文·角部》:觯,乡饮酒角 也。觯受四升。
黑卡,我单纯的喜欢着它的名字。站在越光明的地上,我便彻头彻尾地相信
(9)杯(bēi):桮的简化字。椭圆形,是 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杯的质料有玉、铜、 银、瓷器,小杯为盏、盅。
(10)卮(zhī):巵的简化字,一种圆筒状 的有把手和三个小脚的饮酒器。《玉篇· 巵部》:巵,酒浆器也,受四升《。 战国策· 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巵酒。《史记 ·项羽本纪》:卮酒安足辞。

【中国文物鉴赏】青铜酒器

【中国文物鉴赏】青铜酒器

兴爵
西周中期青铜器。1976年12 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 周青铜器窑藏出土。通高20.7 厘米,腹径19厘米,重1050克。 陕西省周原博物馆藏。
陕西省周原博物馆藏。
墙爵
西周中期青铜器。1976年12 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 周青铜器窑藏出土,通高20.9 厘米,腹深9.5厘米,重870克。 陕西省周原博物馆藏。

• 饮酒器。形似爵,前后都是尾,无两柱。下有三足。部分有盖。
父癸角
商代晚期青铜器。 相传河南安阳出土。 器口弧曲,前后尖,卵 圆腹,牛首鋬,尖锥状 足,盖上半环形钮。盖 面、腹饰兽面纹、云雷 纹,器盖对铭。通高 22.5厘米。美国弗利尔 美术馆藏。
兽面纹角
商代晚期青铜器。相传河南安阳出 土。 凹弧形口,腹分裆,兽首鋬,尖 锥状足,口下饰三角纹,腹饰兽面纹。 通高19厘米。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利 恩博物馆藏。
册方斝
商代青铜器,高28.3厘米, 口径13.3×11厘米。除有斝的 两柱、一鋬等基本特征外,形 状略呈方体,口部四角趋向圆 形,平底下有四个三角形足。 有盖,盖上铸双鸟为钮。全身 饰以细密的三角纹和兽面纹。 铭“册”字,是器主家族的族 徽。方形斝较为少见,该斝铸 造精湛,庄重典雅,为稀世珍 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饮酒器。长身,喇叭形大侈口,腹内 • 收,下为圈足,亦呈喇叭状。
黄觚
商代晚期青铜器。喇叭 口,高圈足,中间细腰可 以把手。口部和颈部饰三 角形变形兽纹,中腹部饰 两组对称的龙纹。尤为特 殊的是在圈足上的曲角龙 纹采用透雕的样式,装饰 性极强,显示出极为高超 的铸造技术。上海博物馆 藏。
龚子觚
束腰爵
夏代晚期青铜器。 这件3800年以前的爵,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青 铜器之一。它有一个 较阔的鋬和狭长的流 口,虽然它的形制还 比较简单, 但整个造 型趋于规整,表明铸 造技术已达到了初步 .5厘米,高17.6厘米,重0.44千克,现藏保利 艺术博物馆。

汉代酒器端法

汉代酒器端法

汉代酒器端法
东汉时期的酒器端法大致如下:
一、调酒端法
1、夏犊酒:夏犊酒是以犊型小釜为器形,用金、银、铜等金属或玉、象牙等石材来制作,重量轻,器形精巧。

以前用以调酒,现在多用以装茶、糖水,夏犊酒应当灵活多变,来适应不同的场合,酌酒也要有礼节。

2、九锥酒:九锥酒是指九孔的酒咕,一般用金、银、铜来制作,九孔分别象征九天,与天相义,表示“位高权重”的意思,宗教上也有洗礼的意义,可以用来盛酒和洒水,也用以装茶和糖水,礼节上有着严格的要求。

3、浆斗酒:浆斗酒是以浆斗的形状来设计的酒器,用金、银、铜等金属来制作,形似篮子,用以调酒,也可以用来装酒、装茶,供他人或自己享用,浆斗酒要求灵活,讲究酒量。

二、饮酒礼仪
1、藏括:藏括是一种仪式,在中国古代,饮酒时要藏括,即用双手将酒杯拿起,弯腰,表示尊敬和感谢。

2、庆饮:庆饮是一种饮酒礼仪,指的是用双手将酒杯拿起,微笑着望对方,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庆饮可以表达友谊,增进彼此的情谊。

3、噍酒:噍酒是一种饮酒礼仪,即用双手将酒杯拿起,微笑着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友好之意,愿意与对方一起分享杯中的美酒。

家用蒸酒器操作方法

家用蒸酒器操作方法

家用蒸酒器操作方法
家用蒸酒器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蒸酒器:先将蒸酒器内部清洗干净,确保无灰尘和污物,然后将蒸屉放入蒸酒器内部,并将酒瓶或酒坛放在蒸屉上。

2. 加水:将适量的清水倒入蒸酒器的底部,确保水位超过蒸屉的高度,但不要超过蒸屉的上沿。

3. 配置蒸汽篮:如果蒸酒器配有蒸汽篮,可以将食材或配料放入蒸汽篮中,然后将蒸汽篮放在酒瓶或酒坛上。

4. 接通电源:将蒸酒器插入电源插座,并按下开关,启动蒸酒器。

5. 调节蒸汽:根据蒸酒器的型号和操作面板上的说明,可以调节蒸汽的强度和时间。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适当的蒸汽强度和时间来完成蒸汽酒的酿造过程。

6. 监控酒的浓度:可以通过观察蒸汽酒的颜色和气味来判断酒的浓度。

当蒸汽酒变为无色或透明,并且具有浓郁的酒香时,即可停止蒸酒的过程。

7. 关闭蒸酒器:在蒸酒过程结束后,可以将开关调至关闭状态,断开电源。

然后等待蒸酒器内部冷却后,即可取出酒瓶或酒坛。

请注意,在操作家用蒸酒器时,需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并遵循使用说明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器酒器指用来盛酒用的器具在我国古代,酿酒业的发展,使得各种不同类型的酒具应运而生,在商代时,由于青铜器制作技术的提高, 我国的青铜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

商代以后,青铜酒器逐渐衰落,到战国、秦汉之际。

青铜酒器主要有爵、角、觚、觯、斝、尊、壶、卣、方彝、觥、罍、卮、瓿、盉、枓、勺、禁等。

在我国的南方,用木胎涂漆工艺制作的漆制酒具逐渐流行, 其形制也基本上继承了青铜酒器的形制。

有盛酒器具,饮酒器具,在饮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常见的一种。

耳杯,又称“羽觞”“羽杯”等,是古代的一种饮器。

可用来饮酒,也可盛羮。

耳杯通常的形状为椭圆形,平底, 两侧各有一个弧形的耳。

“羽觞”名称的来由,主要是因为它的形状像爵,两耳像鸟的双翼,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在饮酒时, 杯上可插上羽毛, 意在催人快速饮酒, 所以称为“羽觞”。

耳杯自战国开始出现后,非常盛行,并且一直延续到晋代.在目前出土的历代耳杯中, 多为木胎涂漆的漆器耳杯, 保存得也最完整,此外,还有两耳上鎏金铜饰或者用陶、玉、铜等材质制作的耳杯。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耳杯,制作精美,且书有“君幸食”、“君幸酒”字样。

由于在古代,漆器还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因此,能够用漆器耳杯饮酒的多是贵族阶层。

古代酒器就其用途,分为贮酒器、盛酒器和饮酒器三类。

青铜酒器是贵族之具,多用于皇室贵族间的宴飨、朝聘、会盟等礼仪交际场合,就像是一种高档的道具;而用于陪葬的青铜酒器,便如同铭功颂德的纪念物品。

所以现在我们见到的商代酒器,或出土或传世,都属于这类高档品。

饮酒须持器。

古人云,“非酒器无以饮酒,饮酒之器大小有度”。

中国人历来讲究美食美器,饮酒之时更是讲究酒器的精美与适宜,所以酒器作为酒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历史悠久,千姿百态。

说到饮酒之器,我们不禁想起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的情景。

从成语中的“觥筹交错”,直至江湖豪杰“以瓢沽酒”或“大碗筛酒”,从书圣王曦之借“曲水流觞”饮酒,诗仙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到苏东坡“一樽还酹江月”,范仲淹“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再到李清照“三杯两盏,怎敌他、晚来风急”……诗文中的“觥”“樽”“杯”“盏”等等,皆是饮酒器具。

只不过,时代不同而饮者有别,上古之人临池用手掬捧而饮,草莽英雄瓢舀碗盛豪饮,文人雅士持杯把盏酌饮。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酒器的制作技术,材料,酒器的外型自然而然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故产生了种类繁多,今人目不暇接的酒器。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酒器的制作技术,材料,酒器的外型自然而然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故产生了种类繁多,今人目不暇接的酒器。

按酒器的材料可分为: 天然材料酒器(木,竹制品,兽角,海螺,葫菇)。

陶制酒器青铜制酒器漆制酒器瓷制酒器玉器,水晶制品金银酒器锡制酒器景泰蓝酒器玻璃酒器铝制罐不锈钢饮酒器袋装塑料软包装,纸包装容器。

远古时期的人们,茹毛饮血,火的使用,使人们结束了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农业的兴起,人们不仅有了赖以生存的粮食,随时还可以用谷物作酿酒原料酿酒。

陶器的出现,人们开始有了炊具;从炊具开始,又分化出了专门的饮酒器具。

究竟最早的专用酒具起源于何时,还很难定论。

因为在古代,一器多用应是很普遍的。

远古时期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这种酒醪在现在仍很流行),呈糊状和半流质,对于这种酒,就不适于饮用,而是食用。

故食用的酒具应是一般的食具,如碗,钵等大口器皿。

远古时代的酒器制作材料主要是陶器、角器、竹木制品等。

早在公元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时期,已出现了形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如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器。

(1)南方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陶器也能使人联想到在商代时期的酒具应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

(2)酿酒业的发展,饮酒者身份的高贵等原因,使酒具从一般的饮食器具中分化出来成为可能。

酒具质量的好坏,往往成为饮酒者身份高低的象征之一。

专职的酒具制作者也就应运而生。

在现今山东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一个墓穴中,曾出土了大量的酒器(酿酒器具和饮酒器具),据考古人员的分析,死者生前可能是一个专职的酒具制作者。

在新石器时期晚期,尤以龙山文化时期为代表,酒器的类型增加,用途明确,与后世的酒器有较大的相似性。

这些酒器有:罐、瓮、盂、碗、杯等。

酒杯的种类繁多,有:平底杯、圈足杯、高圈足杯、高柄杯、斜壁杯、曲腹杯、觚形杯等。

在商代,由于酿酒业的发达,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

当时的职业中还出现了"长勺明清时期酒器,琥珀荷叶杯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

周代饮酒风气虽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基本上还沿袭了商代的风格。

在周代,也有专门制作酒具的"梓人"。

青铜器起于夏,现已发现的最早的铜制酒器为夏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爵(图5)。

青铜器在商周达到鼎盛,春秋没落,商周的酒器的用途基本上是专一的。

据<<殷周青铜器通论>>,商周的青铜器共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大部,共五十类,其中酒器占二十四类。

按用途分为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

此外还有礼器。

形制丰富,变化多样。

但也有基本组合,其基本组合主要是爵与觚,或者再加上jia,同一形制,其外形、风格也带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烙印。

盛酒器具是一种盛酒备饮的容器。

其类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尊、壶、区、卮、皿、鉴、斛、觥、瓮、瓿、彝每一种酒器又有许多式样,有普通型,有取动物造型的。

以尊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

饮酒器的种类主要有:觚、觯、角、爵、杯、舟。

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饮酒器,如<<礼记·礼器))篇明文规定:"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温酒器,饮酒前用于将酒加热,配以杓,便于取酒。

温酒器有的称为樽,汉代流行。

湖北随州曾候乙墓中的铜鉴,可置冰贮酒,故又称为冰鉴。

商周以降,青铜酒器逐渐衰落,秦汉之际,在中国的南方,漆制酒具流行。

漆器成为两汉,魏晋时期的主要类型。

漆制酒具,其形制基本上继承了青铜酒器的形制。

有盛酒器具,饮酒器具。

饮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常见的。

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座秦墓中,出土了漆耳杯114件,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也出土了耳杯90件。

汉代,人们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入在席地中间,里面放着挹酒的勺,饮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体较矮胖。

魏晋时期开始流行坐床,酒具变得较为瘦长。

瓷器大致出现于东汉前后,与陶器相比,不管是酿造酒具还是盛酒或饮酒器具,瓷器的性能都超越陶器。

唐代的酒杯形体比过去的要小得多,故有人认为唐代出现了蒸馏酒。

唐代出现了桌子,也出现了一些适于在桌上使用的酒具,如注子,唐人称为“偏提”,其形状似今日之酒壶,有喙,有柄,即能盛酒,又可注酒于酒杯中。

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

宋代是陶瓷生产鼎盛时期,有不少精美的酒器。

宋代人喜欢将黄酒温热后饮用。

故发明了注子和注碗配套组合。

使用时,将盛有酒的注子置于注碗中,往注碗中注入热水,可以温酒。

瓷制酒器一直沿用至今。

明代的瓷制品酒器以青花,斗彩,祭红酒器最有特色,清代瓷制酒器具有清代特色的有法琅彩,素三彩,青花玲珑瓷及各种仿古瓷。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些独特材料或独特造型的酒器,虽然不很普及,但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如金、银、象牙、玉石、景泰蓝等材料制成的酒器。

明清时期以至解放后,锡制温酒器广为使用。

主要为温酒器。

夜光杯:唐代诗人王翰有一句名诗曰:“葡萄美酒夜光杯”,夜光杯为玉石所制的酒杯,现代已仿制成功。

倒流壶:在陕西省博物馆有一件北宋耀州窑出品的倒流瓷壶。

壶高19cm,腹径14.3cm,它的壶盖是虚设的,不能打开。

在壶底中央有一小孔,壶底向上,酒从小孔注入。

小孔与中心隔水管相通,而中心隔水管上孔高于最高酒面,当正置酒壶时,下孔不漏酒。

壶嘴下也是隔水管,入酒时酒可不溢出。

设计颇为巧妙。

鸳鸯转香壶:宋朝皇宫中所使用的壶。

它能在一壶中倒出两种酒来。

九龙公道杯:产于宋代,上面是一只杯,杯中有一条雕刻而成的昂首向上的龙,酒具上绘有八条龙,故称九龙杯。

下面是一块圆盘和空心的底座,斟酒时,如适度,滴酒不漏,如超过一定的限量,酒就会通过“龙身”的虹吸作用,将酒全部吸入底座,故称公道杯。

渎山大玉海: 专门用于贮存酒的玉瓮,用整块杂色墨玉琢成,周长5米,四周雕有出没于波涛之中的海龙,海兽,形象生动,气势磅礴,重达3500公斤,可贮酒30石。

据传这口大玉瓮是元始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公元1256年)从外地运来,置在琼华岛上,用来盛酒,宴赏功臣,现保存在北京北海公园前团城。

现代酿酒技术和生活方式对酒具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进入二十世纪后,由于酿酒工业发展迅速,留传数千年的自酿自用的方式正逐淅淘汰。

现代酿酒工厂,白酒和黄酒的包装方式主要是:瓶装,坛装,对于啤酒而言,有瓶装、桶装、听装等。

在生活水平较低的七、八十年代前,广大的农村地区及一部分城市地区卖的如果是坛装酒,一般要自备容器。

但瓶装酒在较短时期内就得以普及,故百姓家庭以往常用的的贮酒器、盛酒器随之而消失,饮酒器具则是永恒的。

当然在一些地区,自酿自用的方式仍被保留,但已不是社会的主流。

民间所饮用的酒类品种在最近几十年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十多年前,酒度高的白酒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一直都是消耗量最大的,黄酒在东南一带普遍。

在八十年代之前,啤酒的产量还很少。

但八十年代后,啤酒的产量飞跃发展,一跃而成为酒类产量最大的品种。

葡萄酒、白兰地、威士忌等的消费量一般较小。

酒类的消费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的酒具有以下特点:小型酒杯较为普及。

这种酒杯主要用于饮用白酒。

酒杯制作材料主要是玻璃、瓷器等,近年也有用玉,不锈钢等材料制成。

中型酒杯,这种杯既可作为茶具,也可以作为酒具,如啤酒、葡萄酒的饮用器具。

材质主要是以透明的玻璃为主。

有的工厂为了促进酒的销售,将盛酒容器设计成酒杯,得到消费者的喜爱。

酒喝完后,还可以作为杯子。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罐装啤酒越来越普及,这也是典型的包装容器和饮用器相结合的例子。

洋酒从清末开始引入中国,饮酒方式和饮酒器具也传入我国。

西方人饮酒,在不同的场合下,饮用不同的酒,则要选用适宜的酒杯,不能随便乱用。

洋酒酒具在一些较为高档的餐饮场所得到应用。

餐饮场所,分高、中、低等几档。

高档餐饮场所由于销售的酒大多为洋酒类,故饮酒器具有西方化的特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高档场所所使用的酒具逐步在民间得到一定的认可,但并不普及。

餐饮场所中的酒具以星级宾馆或饭店较为规范。

在二星级宾馆以上的场所,必须具备酒吧。

星级越高的宾馆,其酒吧的规模就越大,设施越齐全,豪华,酒的价格越高。

理所当然,其酒具就更加齐全和规范化。

目前在酒吧所售的酒,以洋酒居多,品种主要有白兰地、威士忌、兰姆酒、杜松子酒、俄得克、香槟、利口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