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貌的成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1.分布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分类
类型
形成原因
常见地貌类型
分布规律
风蚀地貌
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风蚀柱 、风蚀蘑 干旱地区风力相对较
菇、雅丹
大的区域
风积地貌
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沙丘(有固定沙丘和流 干旱地区风力相对较
动沙丘之分)
小的区域
4 |海岸地貌
类型 海蚀地貌
海积地貌
形成原因
常见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1)地貌:地表崎岖不平,地下溶洞发育。 (2)气候:气温较高,降水丰沛。 (3)水文: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 (4)土壤: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2 |各种常见地貌有什么分布规律?
在广袤的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边缘,有一片被当地人称为“魔鬼城”的 沙漠之地。这是一片浩瀚的戈壁,终年寂静无人,弥漫着神秘的气息,一个个形态诡 异的土山在漫天的黄沙之下时隐时现,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宛如一座在大戈壁上的 沙漠城堡。
1 |喀斯特地貌
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 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① 沉淀 ,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 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广西、贵州、② 云南 等地最为典型。
3.分类
地貌 分类
具体地 貌类型
成因
备注
地表 喀斯
溶沟、洼地、峰林等 流水③ 侵蚀 作用 特地 貌
提示:可结合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回答。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 (1)有可溶性岩石。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就是石灰岩(碳酸钙岩)。 (2)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岩石中的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就越好,就会有 更多的地表水渗透到地下,从而发生溶蚀作用。 (3)高温多雨的气候。降水越多,温度越高,流水溶蚀作用就越强烈,喀斯特地貌就越 容易发育。
高中地理1-6年级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

高中地理1-6年级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一年级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 平原地貌特征:平坦、海拔相对较低、地势平缓、土壤肥沃。
形成原因:受水域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等。
- 山地地貌特征:高耸、地势陡峭、地形复杂、气候多变。
形成原因: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火山活动、风化和侵蚀等。
二年级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 河流地貌特征:水质清澈、流经地带流程弯曲、两岸哺育沃土。
形成原因: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形成的河道系统。
- 湖泊地貌特征:水域面积较大、湖岸线曲折、水质清澈。
形成原因:地壳活动形成凹陷盆地或火山口。
三年级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 沙漠地貌特征:干旱、风沙较大、植被稀疏。
形成原因:降水稀少、地表蒸发大、风力侵蚀、沙丘沉积等。
- 丘陵地貌特征:起伏不平、地势较高、植被茂盛。
形成原因:风化侵蚀、地表水流等。
四年级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 高原地貌特征:海拔较高、平坦开阔、居住资源较少。
形成原因:地壳抬升、侵蚀作用削弱、水系发育不充分等。
- 海岸地貌特征:波浪冲刷、海蚀平台、沙滩等。
形成原因:海水侵蚀、沉积作用等。
五年级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 火山地貌特征:火山锥体、熔岩坑、火山口等。
形成原因:地壳运动、地下岩浆喷发等。
- 冰川地貌特征:冰川湖、冰碛、冰丘等。
形成原因:大气环境变化、冰川运动等。
六年级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 岛屿地貌特征:被海水包围、气候多样、独特的生物群落。
形成原因:海洋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形成的火山岛等。
- 人类地貌特征:城市化、道路交通、人工湖、水利设施等。
形成原因: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
以上是高中地理1-6年级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的简要介绍。
地质学中的山岳地貌形成原理

地质学中的山岳地貌形成原理地球上的山岳地貌是由多种地质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山岳地貌形成的时间跨度非常长,可能涵盖从时代初期到现代的几千万年。
在山岳地貌形成的过程中,地质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地表过程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山岳地貌形成原理的详细介绍。
地质构造活动地质构造活动是影响山岳地貌形成的一个关键因素。
这包括地壳的推拉变形、地震等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地表的岩层和岩石会发生弯曲、断裂、抬升和降落等变化。
其中,地壳推拉变形的过程可以造成山脉的诞生和失落。
当地壳受到外部作用力的牵引或挤压时,坚硬的岩层会向上升起形成山脉。
而在另一方面,当地壳遭到拉伸作用时,地表的岩层也会向下滑动,这会导致山体和山脉的崩塌。
这些地质构造活动也可以在岩层中形成各种显眼的地质构造,例如断层、褶皱和岩浆喷发等。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是山岳地貌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
气候变化会影响山脉形成和山脉内部的生态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高山冰川的融化和沙漠化等现象。
在气候变化的作用下,山体和山脉内部的岩石会因为氧化和风化等化学反应而发生变化。
尤其在热带雨林和赤道地区,化学作用会更加剧烈。
地表过程地表过程包括风、水、冰和生物等过程。
这些过程在山岳地貌形成中非常重要。
例如,河流和降水会切割地表的岩石和土层,形成壮观的山脊和峡谷。
冰川也会为山岳地貌形成作出贡献。
冰川会通过冰汽爆炸的方式破坏山脉和山体。
而在这一过程中,巨大的块状岩石也会随着冰川的运动而运输和堆积。
此外,生物过程也可以对山岳地貌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植物根系的作用下,岩石会逐渐分解和侵蚀。
同时,动物也可以在土壤中创造出割崖和沟壑等地形。
结论总之,山岳地貌形成原理是由多种地质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在山岳地貌形成的过程中,地质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地表过程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理解山岳地貌形成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历史和地球科学。
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及成因

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及成因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形态丰富多样,从广袤的平原到雄伟的山脉,从深邃的峡谷到辽阔的海洋。
这些不同的地貌类型构成了地球独特的景观,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世界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原因。
首先是山地地貌。
山地通常指海拔高于 500 米,相对高差 200 米以上的区域,地形起伏大,坡度陡峭。
山地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由于地壳运动,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使得地壳隆起抬升而形成。
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而不断隆起的。
另一种是由于火山活动,岩浆喷发堆积形成火山山地。
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座典型的火山山地。
平原地貌是地球上比较广阔的地貌类型之一。
平原一般地势平坦,海拔较低。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种。
一是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河流带来大量泥沙,在流速减缓的情况下逐渐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比如我国的华北平原,就是由黄河等河流冲积而成。
二是在地壳长期稳定、升降运动极其缓慢的地区,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把高地削平,低地填平,形成了平原。
例如,亚马孙平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三是由于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平原,称为冰蚀平原和冰碛平原。
高原地貌的特点是海拔较高,地势起伏相对较小。
高原的形成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由于板块运动,地壳大面积上升,但上升的速度比较缓慢,从而形成了高原。
比如,青藏高原就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使得亚欧板块不断隆起而形成的。
另一种是由于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将山地削平,形成了高原。
接下来是盆地地貌。
盆地是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间相对低平的地形。
盆地的形成主要与地壳运动有关。
在地壳运动中,一些地区下沉形成凹陷,周围的岩石上升形成山地或高原,从而形成盆地。
例如,我国的四川盆地就是在地壳运动中形成的。
峡谷地貌则是一种深邃而狭窄的地貌类型。
峡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的强烈侵蚀作用。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冲刷河岸和河床,使得岩石逐渐被侵蚀,形成陡峭的峡谷壁。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包括地球表面的海拔高度、地势倾向、坡度、地势起伏、沉积物分布以及岩石类型等。
地貌的形成受到地球内部构造、外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地貌是地球表面自然过程和地壳构造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本文将就地貌的分类、形成因素、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和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做一些总结。
一、地貌的分类地貌按地球构造作用和地表形成过程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海岸地貌:由于海洋水文作用在海岸线上形成的地表地貌。
2. 河湖地貌:由于河流和湖泊水文作用在流域内形成的地貌。
3. 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和侵蚀积累形成的地貌。
4. 风蚀地貌:由于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在干旱地区、沙漠地区形成的地貌。
5. 岩溶地貌:由于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6. 火山地貌:由于火山活动产生的地表地貌。
7. 断陷和隆升地貌:由于地壳活动引起的地表地貌。
以上不同类型的地貌是由不同的自然过程和地质作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而在地球表面上还存在着地表地貌的组合,例如,山地地貌和河流地貌、湖泊地貌之类的地貌组合。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地质作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
1. 地质作用:地区的地质结构、岩石性质和矿物成分都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它们对地表形态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地质构造活动也对地表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地震和火山活动都会对地表地貌造成重大影响。
2. 气候作用: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降水量、风力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对地表地貌起到了关键作用。
气候作用不仅通过侵蚀作用塑造了地貌,在地表也形成了风蚀地貌、冰川地貌等特殊形态。
3. 水文作用:水文作用是地表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水体的流动和作用对地表地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河流侵蚀、沉积和冰川侵蚀都是水文作用对地貌形成的重要作用。
4. 生物作用:生物对地表地貌的形成也起到了作用,例如,植被的分布及生长状态会影响侵蚀和沉积,生物对土壤的稳定和破坏也会影响地表地貌的形成。
地理山脉地貌

地理山脉地貌地球上的山脉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壮观和多样化的地貌之一。
它们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构造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山脉地貌对于地貌学研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山脉地貌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一、山脉地貌的特征山脉地貌是由一系列并列或相互交叉的山脉组成的。
山脉通常是由地壳板块的运动引起的构造变动所形成的。
山脉的高度、宽度和形态各异,有的山脉峰峦起伏、陡峭险峻,有的山脉则相对平缓。
此外,山脉地貌还包括山谷、峡谷、河流等地貌元素。
二、山脉地貌形成的原因1. 地壳运动:地壳板块的运动是山脉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当地壳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推移等运动时,会形成山脉地貌。
2. 构造活动:构造活动包括地壳的抬升、断层的形成等。
这些构造活动也是山脉地貌形成的重要原因。
3. 风化和侵蚀:风化和侵蚀作用也对山脉地貌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长期的风化和侵蚀作用会削弱和改变山体的形态,使其逐渐变成山脉地貌。
三、山脉地貌的类型1. 折叠山脉:折叠山脉是由地壳板块碰撞和挤压形成的。
特征是山脊峰峦起伏,山体呈波状折叠。
2. 隆起山脉:隆起山是由地壳板块的抬升形成的。
特征是山脉平缓,山峰较为平坦。
3. 断裂山脉:断裂山脉是由地壳板块断层活动形成的。
特征是山脉陡峭,山体呈脊状。
4. 火山山脉:火山山脉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
特征是山脉陡峭,山体呈圆锥状。
四、山脉地貌对人类的影响山脉地貌对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山脉地貌是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和摄影爱好者。
其次,山脉地貌是人类较多的分布区域,人们在山脉地区生活、耕种、牧养等。
此外,山脉地貌还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金属矿等,对于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山脉地貌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山脉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困难。
此外,山脉地区还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五、结语山脉地貌是地球壮丽的自然景观,其形成与地壳运动、构造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常见地貌类型》地貌

问题 2 (综合思维)滨海的沙滩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海水的搬运与堆积作用。
[归纳总结]
认识海岸地貌
1.什么是海岸地貌
由波浪、潮汐和近岸流等海洋水动力作用于海岸带陆地而形成
的独特地貌,通常分布在平均海平面上下 10~20 米左右,宽度数公
里至数十公里的地带内。
2.海岸地貌的主要类型
河流地貌
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中的一段山水壮丽的 大峡谷,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 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 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 所组成,全长 193 km。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 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 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
2.主要类型 (1)风沙侵蚀地貌:风蚀柱、 风蚀蘑菇 、雅丹等地貌。
(2)风沙堆积地貌:
沙丘—— 新月形
生长植物——固定沙丘 沙丘较为常见无植物生长—— 流动 沙丘
三、风沙地貌
3.主要分布 西__北__地区以及多沙的 河谷 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 湖岸 和海岸。
三、风沙地貌
[特别提醒]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多荒漠、戈壁,风力作用强盛,因此多风沙地貌。
动性 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 越强,水的溶蚀 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 力越强 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
2.喀斯特地貌形态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其典型
形态及成因如下表所示:
类型
形态
成因
峰林、峰丛、孤峰
地面喀斯特地貌
溶蚀洼地
溶蚀
落水洞
溶洞、地下河
地下喀斯特地貌
石钟乳、石笋、石柱
地理答题模板

一、河流特征1、水文特征(“两量两期两水”)①流量: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大(小),有(无)凌汛②含沙量③汛期:汛期长(短),出现季节④结冰期:有(无)冰期,结冰期长(短)⑤水位:水位高(低),季节变化大(小)⑥水能/2、水系特征二、地貌成因1、侵蚀地貌1)河谷、沟谷、峡谷: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
2)喀斯特地貌:可溶性石灰岩在暖湿气候条件下,与流水中含有的CO2相遇,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蚀而形成。
3)风力侵蚀地貌(戈壁):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
2、堆积地貌1)河流冲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沙石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2)河口三角洲: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3)风力堆积地貌: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
4)冰川堆积地貌(东欧平原):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
三、农业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地气水土):纬度xx,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xx,昼夜温差大;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地形xx,利于(不利于)农耕;土壤肥沃(贫瘠)。
②经济因素(市交劳技):靠近xx,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③社会因素(政策历史):政策支持;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四、工业区位因素1、①自然因素(原料,燃料,水源,土地)②经济条件(政交劳技农业基础)③国家政策,环境要求2、①劳动力导向型: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地区②市场导向型:靠近消费市场,节省成本③动力导向型:多分布在水电站、火电站等能源较丰富地区④技术导向型:考虑环境、科技和交通等因素⑤原料导向型:接近原料产地五、交通运输区位条件1、交通运输线: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沿河谷(等高线)分布,地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地质构造稳定(复杂),自然灾害较少(多发);避开(穿过)沼泽地,跨越河流少(多),工程量小(大);气候条件好(差),受xx气象灾害影响小(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外力是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
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起的作用。它包括岩石的风化 作用,块体运动,流水、冰川、风力、海洋的波浪、潮汐 等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以及生物甚至人类活动的作 用等。外力作用非常活跃,而且易被人们直接观察到。
3、 人类活动在现代技术社会里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
破坏殆尽,成为崎岖的山区;再进一步
发展,则可转化为起伏和缓的丘陵。
上形成负向地貌(谷地、盆地
等)。岩性对地貌的影响,在 那些经历了长时期剥蚀的地 区表现最明显。
岩石坚硬和软弱,抗侵 蚀能力的大小都只是一个相
对概念,它与岩石所处的自
然环境有很大关系。 花岗岩,分布在我国 北方常呈高大险峻的山地 (如 华山、泰山、黄山等),而在
华南地区则成馒头状丘陵;
前者地形起伏明显,后者地 势变化和缓。
然经过不同的阶段。
(一)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地质构造和岩石
1.地质构造
地貌对构造的适应性:地貌的发育与构造 线相一致或部分一致
大地构造单元是地貌发育的基础。中国的 大地貌单元,即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在平 面上的排列组合形式,其形成主要受大地构造的 控制。
地质
构造是地貌 形态的骨架, 在地质构造 影响下,出 现各类构造 地貌,如褶
皱山、断块
山等。
顺构造地形
正向构造(背 斜、穹隆、地垒)
与高地相一致,负
向构造(向斜、构 造盆地、地堑)与 低地相一致,此两 者称为顺构造地形。
逆构造地形
正向构 造与低地相
一致,负向
构造与高地 相一致,称 为逆构造地 形
2.岩石性质岩Leabharlann 性质对地貌的影响,实质上就是指岩石
对来自外界的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反映。
花岗岩球状风化
(二)地貌形成的动力
地貌形态千姿百态,但形成地貌的动力主要有两
类,即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貌的形成发展是内外力
相互作用的结果。
1、内力作用造成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并引
起岩层的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和地震等。除火山喷发、
地震等现象外,内力作用一般不易为人们所觉察,但实际 上它对于地壳及其基底长期而全面地起着作用,并产生深 刻的影响。地球上巨型、大型的地貌,主要是由内力作用 所造成的。
通常在地貌研究中所说岩性的坚硬和软弱,
或者岩石抵抗侵蚀能力的强和弱,就是这种影响
程度的表现。 一般说来,砂岩、石英岩、玄武岩、砾岩等 属于坚硬岩石,泥岩、页 岩等属于软弱岩石。
由于岩性所引起的差别
风化和差别侵蚀的结果,坚 硬岩石通常表现为突出的正 向地貌(山地、丘陵等),相 对软弱岩石出露之处,地貌
二、地貌的成因
戴维斯三要素说
地质结构 (岩石与地质构造) 营力 发育阶段 (时间和阶段) “地形是构造、作用和时
间的函数”。
戴维斯三要素说
岩性不同、地质构造不同、作用营力不同、经受作 用的时间长度或发育所处的阶段不同,都会导致地貌形态
不同。
反过来说,地貌形态的差别,可从岩性、构造、营 力、历史或阶段等方面得到解释,或找出原因。 三要素说的提出,明确了地貌形成的内因是岩石与 构造,外因是营力,以及其形成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必
貌营力,能产生许多新的人工(为)地貌,如堤坝、人工湖、
护岸工程、城镇建筑群等,也能夷平破坏一些地貌。
(三)影响地貌形成发展的时间因素
内、外力作用的时间也是引起地貌
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用时间长短不同,则所形成的地 貌形态也有区别,显示出地貌发育的阶 段性。 急剧上升运动减弱初期出现的高原,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原在外力侵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