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G血栓弹力图试验
血栓弹力图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临床意义一、TEG能监测“凝血启动-血凝块生成-血凝块降解”3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具体参数1.样本低凝时上述参数可能的表现:与参考区间相比,R、K延长,Angle、MA、G、CI减低,LY30增大(如发生纤溶亢进)2.样本高凝时上述参数可能的表现:与参考区间相比,R、K缩短,Angle、MA、G、CI增高二、目前TEG实验种类和主要用途三、TEG的典型图形能帮助医生更准确、更直观的判断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四、TEG血栓弹力图试验的适应症1.术前术后各种凝血异常的筛查。
2.术前评估凝血全貌,判断出血风险。
3.各种出血原因的鉴别诊断、指导成分输血。
4.输血前原因判断,输血后效果评估。
5.诊断手术期凝血功能紊乱,指导输血和用药。
6.鉴别诊断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和继发性纤维蛋白原溶解亢进。
7.监测各种促凝、抗纤或抗凝等药物的疗效,如华法令、比伐卢定、诺其、戊糖、止血环酸等,指导正确使用。
8.高凝状态诊断,预测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风险。
9.使用各类抗血小板药物患者疗效判断,鉴别出血、再缺血原因,术前出血风险评估。
10.各种使用肝素的手术或治疗中,如CPB(体外循环)、器官移植、肾透、血透、各类介入、PCI等,药物效果、凝血状况及鱼精蛋白中和效果的评估。
11.使用低分子肝素抗栓治疗的疗效判断。
12.各类手术尤其是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介入、骨科、妇科、器官移植、CABG(冠脉搭桥术)、ECMO(体外膜肺氧合)、血管外科等术后的血栓发生的评估。
13.监测凝血因子不足。
14.血小板功能检测。
15.血友病的治疗。
16.急性创伤、烧伤、休克患者的凝血功能评估。
17.各种溶栓治疗如尿激酶、链激酶、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等监测。
18.高血栓风险患者的体检。
五、TEG指导成分输血-输血方案六、血栓弹力图试验(TEG)检测项目的意义七、血栓弹力图采集标本要求1.采血方式:静脉取血。
避免从留置针及输液侧肢体取血,防止肝素及输入液体等因素干扰。
血栓弹力图TEG操作介绍和注意点要点

凝血因子/ 旁路
血小板聚集 + 纤维蛋白网
弱纤维蛋白血块
XIIIa
凝血因子/ 旁路
MAtotal (MAKH)
弱纤维蛋白血块
可溶性纤维 单体
弱的血小板血块
血小板聚集 (GPIIb/IIIa + 纤维蛋白原)
血块发展
凝血酶
血小板被激活
凝血酶 XIIIa 弱的纤维蛋白血块 激活剂 F 纤维蛋白网 血块发展
XX
MAfibrin
静止的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纤维蛋白血块
MAPi
Activator F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ADP or AA
凝血因子/ 旁路
纤维蛋白原
静止的血小板
凝血酶
可溶性纤维 单体
血小板聚集 (GPIIb/IIIa + 纤维蛋白原)
MATHROMBIN
MAFIBRIN
MAADP
普通杯
激活剂Kolin+CaCl2
肝素化全血
普通杯
激活剂F\冻干ADP\冻干AA\蒸馏水
(1)枸橼酸管:BD公司的蓝盖0.109M/3.2%试管 (2)肝素管:BD公司的绿盖试管,含有>14.5IU/ml肝素
01
02
03
04
05
试剂使用注意事项
3 软件操作
3.1 登录
3.2 主界面
描记参数
操作按钮
通道信息
描记图
3.3 操作按钮
诊断向导
报告打印
增加编辑病人
停止运行
03
02
01
TEG血栓弹力图介绍

患者是否DIC?是哪个阶段? 患者是否阿司匹林抵抗?
……因为没有合适的监测手段
使用TEG的目的
实现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凝血管理
了解患者的凝血全貌,快速决定进一步的 治疗方案 监测某些凝血相关药物的疗效,调整药物 或输血方案 减少患者的费用,节约治疗时间,赢得生 命
大
纲
TEG® 的一般概念 普通检测及临床用途 肝素酶检测及临床使用 血小板图检测及临床用途 如何看TEG报告
TEG® 解析
低凝状态
出血
急性出血风险
血栓
血制品管理 再探查
TEG5000实际图例分析
如果病人 在出血 建议治疗 :排除肝 素影响后 输入FFP
凝血因子缺乏
TEG5000实际图例分析
如果病人 在出血, 建议治疗 :输入冷 沉淀或 FFP
低纤维蛋白原水平
TEG5000实际图例分析
如果病人 在出血 建议治疗: 输入血小 板
高凝血因子和高血小板活性高凝
TEG监测华法林效果
R值 治疗有效范围10-14min
优点:能同时检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两方面
TEG监测华法林效果
案例:
华法林治疗女性患者, R值10.3min,为什么在发 动车时突然发生血栓?
香豆素治疗
范围: 10-14 min
TEG监测rFVIIa治疗
基线 rFVIIa 治疗后
血栓弹力图----独特的诊断功能
正 常 图 形
正常范围
TEG® 诊断示意图
以高岭土样本为例
灰色部分是正常 TEG®图形
U.S. 专利号6,787,363
TEG® 指导凝血诊断和血制品管理
TEG® 参数值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是一种用于评估凝血功能的全血试验方法,可以提供有关凝血能力和凝血过程动态变化的信息。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输血和用药研究中,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输血策略和用药方案。
血栓弹力图通过模拟凝血过程中的凝血酶原活化、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分解过程,从而评估凝血功能的多个方面。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参数:1. R时间(reaction time):反映了凝血反应的启动时间,即从试管中加入凝血活化物质到开始形成凝血酶所需的时间。
R时间延长可能提示凝血因子活性的降低或抗凝物质的增加。
3. Alpha角度:反映了凝血反应的速度,即血块形成曲线与基线之间的角度。
Alpha 角度增大表示凝血反应速度快,而减小则可能提示凝血反应受到抑制。
4. MA值(maximum amplitude):血块形成曲线达到的最大强度,反映了凝血的稳定性和强度。
MA值增大可能意味着凝血功能的好转,而减小则可能表明凝血功能降低。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综合分析,可以辅助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并根据需要调整输血和用药的策略。
对于凝血因子活性降低或功能异常的患者,可以考虑补充凝血因子或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来纠正凝血功能缺陷。
而对于凝血反应过度激活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凝药物或抗纤维蛋白药物来调节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还可以用于评估不同输血和用药策略的效果。
在大出血或手术中,血栓弹力图可以帮助指导输血的时机和选择输血成分的比例。
在抗凝治疗中,血栓弹力图可以用于监测抗凝药物的疗效和调整用药剂量。
血栓弹力图可以提供关于凝血功能的全面评估,为临床输血和用药决策提供指导。
它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输血和用药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血栓弹力图简介分析

血栓弹力图的优缺
05
点及前景展望
血栓弹力图的优点
全面评估凝血状态
操作简便、快速
血栓弹力图可以全面评估血液的凝血状态 ,包括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血小板聚集 功能、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原的交联等。
血栓弹力图的操作相对简单,并且可以在 短时间内获得结果,这使得它在紧急情况 下能够快速诊断。
样本用量少
预测血栓风险
TEG能够反映共同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纤 维蛋白溶解等各个环节对血液凝固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全 面的凝血信息。
血栓弹力图的作用
评估凝血系统功能
TEG可以评估共同凝血因子、纤 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纤维蛋 白溶解等各个环节对血液凝固的 影响,从而了解患者的凝血系统
功能。
指导成分输血
TEG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患者的 凝血状况,指导医生根据患者需 要输注何种成分血,如血小板、 凝血因子等,以改善患者的凝血
2. 数据整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计 算出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或中位 数。
3. 与参考值对比
将整理后的数据与正常参考值 进行对比,观察各项指标是否 在正常范围内。
4. 结果解读
根据对比结果,解读患者的血 栓弹力图数据,分析血小板和
纤维蛋白原功能是否正常。
结果分析注意事项
01
结果分析时应结合患者的病史和 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考虑,不能仅 凭血栓弹力图数据做出诊断。
02
在进行结果分析时应注意数据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因数据错 误导致误诊或漏诊。
血栓弹力图在临床
04
的应用
血栓弹力图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评估共同凝血因子水平
血栓弹力图可以有效地评估患者的共同凝血因子水平,对判断心 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血栓弹力图(TEG)实验操作

[方法]自2006年,我们开始使用TEG作为凝血 检测的筛选和补充,在多年的实际的操作中总 结了部分工作经验,罗列出一些实际操作过程 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在这里做一个总结探讨。
1.检测原理 通过检测金属探针在凝血进程中受到张拉 力改变,转变成切割磁力线而产生相应电流 ,由电脑软件处理描绘出曲线图。
运行样本结束时,没有先操作软件停止,而是直接操作level杆卸杯。
没有加入kaolin激活剂
[结论]TEG能从一份血样完整地监测从凝血开始,至 血凝块形成及纤维蛋白溶解的全过程。对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等方 面进行凝血全貌的检测和评估。TEG结果不受肝素类 物质的影响。现已成为当今围手术期监测凝血功能的 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世界上先进国家进行血制品管理 的重要工具。2004年,该设备上市了抗血小板药物疗 效监测的方法—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 从而为临床带来了快速、准确的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 的技术。在整个实验过程当中,分析前、分析中、分 析后都存在着影响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只有深入了 解到这些引起检测误差的因素,才能更好地减少由此 产生的各种误差。
3.操作细节的影响因素 • 检查幵调节机器顶部水平仪的气泡,保证机器的水平稳定 性。 • 开机后待温度上升至37度后再进行操作。 • 做基线测试时各通道参数不得相差太大(200以内)。测 试结束后务必把金属杆移回load位。 • 金属杆在test位置时不要进行上杯等操作,容易损坏悬垂 丝。装杯子时不要碰触杯子内壁和针。上杯盖时一定要将托 底的按钮用力按平,否则杯盖在测试过程中极易滑落。上好 杯子后要让杯子在杯槽内预热一会。由于机身很轻,上杯操 作时左手应按住机器顶部,防止机身晃动。
2.TEG在检验科的用途 2.1凝血异常患者的筛查,确定详细检测方向 2.2弥补现有检测的不足,提供患者凝血全貌的数据, 尤其是普查和术前检查 2.3可作为手术前凝血情况全面筛查(包括了血小板聚 集功能)的良好设备,优于传统的凝血四项 2.4判断抗血小板药物疗效,可同时检测AA和ADP通 路,不受肝素使用与否的影响 2.5弥补现有实验室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不足 2.6提供检测肝素、低分子肝素疗效的快速方法 2.7鉴别原发或继发纤溶亢进的诊断 2.8提供临床检测华法林、戊糖、重组VII因子、比伐 卢丁等凝血相关药物的效果 2.9血栓性疾病的筛查,判断高凝的原因
TEG血栓弹力图试验使用介绍

N/A
血栓弹力图----独特的诊断功能
正 常 图 形
正常范围
TEG® 诊断示意图
以高岭土样本为例
灰色部分是正常 TEG®图形
U.S. 专利号6,787,363
TEG® 指导凝血诊断和血制品管理
TEG® 参数值
R < 4 min 11min < R < 14min
临床分析
酶动力型高凝 凝血因子
凝血和纤溶连续的全过程
不须处理血样,全血液、血浆、 须处理血样,以血浆或特定血样 富含血小板的血浆等都可 为主 定性伴定量的结果,电脑软件自 多为定量的结果,部分仪器自动 动生成,可生成多种结果。 生成结果。只能生成单一结果。 有初步诊断功能,提示医师治疗 多为数值,没有诊断建议,医师 方案 需要自行判断 15-20分钟 国际标准化参数 每个指标的结果诊断时间不一样 多数非国际标准化参数
TEG血栓弹力图试验使用介绍
为什么要使用TEG?
为了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凝血管理
血小板计数低的患者,为什么在输注了一个血小板后发生血栓 出血患者在输注一些成分血后仅暂时停止出血,为何突然出血更明显? 为什么用低分子肝素替代肝素后患者仍有出血? 服用抗血小板药的患者进行手术时出血,是否是药物的原因? PCI术后的患者,按照指南给药,为什么有的还在继续血栓?有的却明显 出血?一年以后停药是否安全?
时间 (min)
参数r
凝血状况 凝血成分
凝血时间
IIa 生成的纤维 蛋白形成
血块速率
纤维蛋白X-联结
纤维蛋白血小板
最大血块强度
(血小板 – 纤维蛋白原)相互作用 血小板 (~80%) 纤维蛋白原(~20%)
血块稳定性
血栓弹力图 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用于评估血液凝固特性的诊断工具,对于了解血液凝固过程、预测血栓形成以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解读血栓弹力图的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正常TEG曲线呈光滑的弧形,起始部分代表纤维蛋白的形成,中间部分代表凝血因子的消耗,最后部分代表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可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在纤溶酶及纤溶酶原激活物作用下可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最后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产物,包括D-二聚体、可溶性纤维蛋白产物。
正常TEG曲线的参数包括K时间(反应时间)、Angle角度(凝固角)、MA值(最大振幅)及LY30(30分钟内样本中血栓振幅衰减的百分比)。
异常TEG曲线可表现为K时间延长、Angle角度减小、MA值降低及LY30增大。
这些参数的异常提示血液凝固过程出现异常。
例如,K时间延长表示血液凝固过程减缓,可能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纤溶系统障碍;Angle角度减小意味着纤维蛋白形成速度减慢,可能存在纤维蛋白原缺乏或血小板功能异常;MA值降低提示血液凝固过程中出现血栓的可能性增加;LY30增大则表示血栓振幅衰减速度加快,可能与纤溶系统异常有关。
TEG能够全面评估凝血功能,包括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内源性凝血功能)、血小板功能以及纤溶系统功能。
通过分析TEG结果,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状况,为治疗提供指导。
例如,对于肝衰竭患者,TEG可以评估其凝血功能,为输血及血浆置换等治疗提供依据。
TEG结果异常往往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
例如,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TEG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处于高凝状态,从而采取相应的抗凝治疗措施,预防血栓形成。
TEG还可以用于指导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的使用。
在外科手术或创伤治疗中,TEG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注何种成分的血制品。
例如,对于手术中大量失血的患者,TEG 可以指导医生输注浓缩红细胞、血小板或血浆等血制品,以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G血栓弹力图试验
一、使用的仪器和方法:
使用世界上唯一的专利仪器,同各大医院和其它国家的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二、项目原理简介:
该方法使用全血作为检测标本,在体外加入高岭土激活,从而启动凝血机制,从内外源凝血系统的启动、纤维蛋白的形成、到血块溶解进行全程监测,能够更准确、更直观的反映凝血机制中除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壁以外的所有出凝血因素。
三、同传统的血凝(PT、INR、APTT)等相比的主要优势:
1.使用全血作为检测标本(PT、APTT等使用的是血浆),能够更全面的反映出凝血的机制。
可分别对凝血因子的功能、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纤溶系统做出判定。
2.对低浓度的肝素、类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更敏感,可检测出0.005U/ml的低浓度用量。
3.可以对血小板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作用做出判定(包括数量和血小板功能)。
4.能够迅速的区分出原发或继发性纤溶亢进。
可准确区分DIC阶段。
5.可以检测出抗血小板的药物的疗效,测定出各种药物对血小板的抑制率。
四、医嘱项及其主要临床应用领域:
五、主要参数及其含义:
SP:从血样开始检测到曲线分叉所需的时间。
R:即反应时间,反映参加凝血启动过程的凝血因子的综合作用。
K:从R时终点到描记幅度达到20mm所需的时间。
反映血凝块形成的速率,其中以纤维蛋白的功能为主。
α角:血凝块形成点到描记图最大的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在极度低凝时比K值更直观。
MA:最大振幅。
反映血凝块的最大强度,主要受血小板及纤维蛋白2个因素的影响,其中血小板的作用占80%。
CI:即综合凝血指数。
反映样本在各种条件下凝血的综合状态,<-3为低凝,>+3为高凝。
在两者之间为正常。
TPI:血小板动力型指数,TPI描述了患者枸橼酸化全血的血凝状况。
即病人处于正常的凝血状况(TPI:6-15),低凝(TPI<6),高凝(TPI>15)。
TMA:从血凝开始到MA值确定所需的时间。
PMA:MA的投射参数。
G:血凝块力学强度,即最大切应力强度。
E:弹性常数,是标准化的G。
EPL:预测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内血块将要溶解的百分率。
LY30:测量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内血凝块幅度减少的速率。
A:描记图上的即时振幅。
A30:检测30分钟时在描记图上的振幅。
CL30:在MA值确定后30分钟内血凝块溶解剩余的百分比,CL30<92.5%提示处于高纤溶状态。
LTE:血块溶解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