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有理数全章讲义

合集下载

初一数学全章经典 有理数的加减法(提高)知识讲解

初一数学全章经典 有理数的加减法(提高)知识讲解

有理数的加减法(提高)【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法则及运算律,并会使用运算律简算;2.掌握有理数减法的法则和运算技巧,认识减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体会其中蕴含的转化的思想;3.熟练地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的意义,运用加法运算律合理简 算,并且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要点一、有理数的加法1.定义:把两个有理数合成一个有理数的运算叫作有理数的加法.2.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要点诠释:利用法则进行加法运算的步骤:(1)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异号,还是有一个加数为零,以此来选择用哪条法则. (2)确定和的符号(是“+”还是“-”).(3)求各加数的绝对值,并确定和的绝对值(加数的绝对值是相加还是相减). 3.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 文字语言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符号语言 a+b =b+a加法结合律文字语言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符号语言 (a+b )+c =a+(b+c )要点诠释:交换加数的位置时,不要忘记符号. 要点二、有理数的减法1.定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例如:(-5)+?=7,求?,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要点诠释:(1)任意两个数都可以进行减法运算.(2) 几个有理数相减,差仍为有理数,差由两部分组成:①性质符号;②数字即数的绝对值.2.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即有:()a b a b -=+-.要点诠释: 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注意同时进行的两变,一变是减法变加法;二变是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如:要点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适当应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典型例题】类型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1.计算:(1)21358⎛⎫⎛⎫-+- ⎪ ⎪⎝⎭⎝⎭(2)13(6)(2)34+++(3)21.12535⎛⎫+- ⎪⎝⎭(4)20(5)3+- (5)13( 3.5)2-++ 【思路点拨】(1)(2)属于同一类型,用的是加法法则的第一条:;(3)(5)属于同一类,用的是加法法则的第二条;(4)用的是法则的第三条. 【答案与解析】(1)2121213(3)3585840⎛⎫⎛⎫-+-=-+=- ⎪ ⎪⎝⎭⎝⎭; (2)1313131(6)(2)(62)8934341212+++=++=+= (3)21.1253 1.125( 3.4)(3.4 1.125) 2.2755⎛⎫+-=+-=--=- ⎪⎝⎭(4)220(5)533+-=- (5)13( 3.5) 3.5 3.502-++=-+= 【总结升华】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是有理数加法的难点,在应用法则时,一定要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举一反三:【高清课堂:有理数的加减法 382681 有理数的加法例2】 【变式1】计算:(1) -721+1061; (2) (-21)+(-7.3); (3) 141+(-231); (4)751+(-3.8)+(-7.2) 【答案】(1)原式=11112(107)(97)(1)262623+-=-+-=; (2)原式=(0.57.3)7.8-+=-;(3)原式=111(21)13412--=-;(4)原式=7.27.2 3.80 3.8 3.8--=-=-【变式2】计算:11511236⎛⎫-++-⎪⎝⎭【答案】1151151151111(11)1236236236⎡⎤⎛⎫⎛⎫⎛⎫-++-=--++-=-++-++-=- ⎪ ⎪ ⎪⎢⎥⎝⎭⎝⎭⎝⎭⎣⎦【变式3】计算:11(6)( 3.3)(3)(6)(0.3)(8)(6)(16)644⎛⎫⎛⎫++++-+++-+++++++-+- ⎪ ⎪⎝⎭⎝⎭.【答案】解法一:11(6)( 3.3)(3)(6)(0.3)(8)(6)(16)644⎛⎫⎛⎫++++-+++-+++++++-+- ⎪ ⎪⎝⎭⎝⎭11(6)(3)(0.3)(8)(6)( 3.3)(6)(16)644⎡⎤⎡⎤⎛⎫⎛⎫=++++++++++++-+-+-+- ⎪ ⎪⎢⎥⎢⎥⎝⎭⎝⎭⎣⎦⎣⎦→同号的数一起先加(23.55)(31.55)8=++-=-.解法二:11(6)( 3.3)(3)(6)(0.3)(8)(6)(16)644⎛⎫⎛⎫++++-+++-+++++++-+- ⎪ ⎪⎝⎭⎝⎭11(6)6[( 3.3)(3)(0.3)][(6)(6)][(16)(8)]44⎡⎤⎛⎫⎛⎫=++++-+-+++++-+++-++ ⎪ ⎪⎢⎥⎝⎭⎝⎭⎣⎦→同分母,互为相反数的数,或几个数可以凑整的数分别结合相加000(8)8=+++-=-. 类型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 (1)2-(-3); (2)0-(-3.72)-(+2.72)-(-4); (3)41373⎛⎫+- ⎪⎝⎭. 【思路点拨】此题是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先按照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按照有理数的加法进行计算.【答案与解析】本题可直接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1)2-(-3)=2+3=5 (2)原式=0+3.72+(-2.72)+4=(0+4)+(3.72-2.72)=4+1=5 (3)原式=411416(3)(3)2733721+-=--=- 【总结升华】算式中的“+”或“-”既可以看作运算符号按法则进行计算,也可以看作是性质符号按多重符号化简进行计算.类型三、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3.计算:(1)-3.72-1.23+4.18-2.93-1.25+3.72;(2)11-12+13-15+16-18+17; (3)1113.7639568 4.7621362--+--+ (4)51133.464 3.872 1.54 3.376344+---+++ (5)1355354624618-++-; (6)132.2532 1.87584+-+【答案与解析】(1)观察各个加数,可以发现-3.72与3.72互为相反数,把它们分为一组;4.18、-2.93与-1.25的和为0,把它们分为一组可使计算简便. 解:-3.72-1.23+4.18-2.93-1.25+3.72 =(-3.72+3.72)+(4.18-2.93-1.25)-1.23 =0+0-1.23=-1.23(2)把正数和负数分别分为一组.解:11-12+13-15+16-18+17 =(11+13+16+17)+(-12-15-18) =57+(-45)=12(3)仔细观察各个加数,可以发现两个小数的和是-1,两个整数的和是29,三个分数通分后也不难算.故把整数、分数、小数分别分为一组.解:1113.7639568 4.7621362--+--+ 111(3.76 4.76)(521)(3968)362=-+-++-+1(6)2922=-+-+=(4)3.46和1.54的和为整数,把它们分为一组;-3.87与3.37的和为-0.5,把它们分为一组;546与13- 易于通分,把它们分为一组;124-与34同分母,把它们分为一组. 解:51133.464 3.872 1.54 3.376344+---+++5113(3.46 1.54)( 3.87 3.37)(4)(2)6344=++-++-+-+115(0.5)4(1) 4.537.522=+-++-=+=(5)先把整数分离后再分组.解:1355354624618-++- 1355354624618=--++++--1355(3546)()24618=-++-+-++-18273010036-++-=+2936= 注:带分数中的整数与分数分离时,如果这个数是负数,那么分离得到的整数与分数都是负数,例如 113322-=--. (6)如果按小数、整数分组,效果似乎不是很好.可先将小数和分数统一后再考虑分组.解:132.25321.87584+-+ (2.25 2.75)(3.125 1.875)=-++0.55 4.5=-+=【总结升华】计算多个有理数相加时,必须先审题,分析特点,寻找规律,然后再去计算.注意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符号一起交换.举一反三:【变式】(1)(2)【答案】(1)=42733243327211()()()()()1175957977559955---+-=++--+=+-= (2)11111111(13579)()25(...)3153563991335911=+++++++++=++++⨯⨯⨯11525(1)2521111=+-=类型四、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中的应用【高清课堂:有理数的加减法 382681 有理数加减的应用】4.某检修小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前进为正,后退为负,某天自A 地出发到收工时所走路线(单位:千米)为:+10,-3,+4,+2,-8,+13,-2,+12,+8,+5. (1)问收工时距A 地多远?(2)若每千米路程耗油0.2升,问从A 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升? 【答案与解析】(1)求收工时距A 地多远,应求出已知10个有理数的和,若和为正数,则在A 地前面,若和为负数,则在A 地后面;距A 地的路程均为和的绝对值. 解:(1) (+10)+(-3)+(+4)+(+2)+(-8)+(+13)+(-2)+(+12)+(+8)+(+5) =[+2+(-2)]+[(-8)+(+8)]+(+10+4+13+12+5)+(-3)=0+0+44+(-3)=41(千米);(2)要求耗油量,需求出汽车共行走的路程,即求各数的绝对值之和,然后乘以0.2升即可.(|+10|+|-3|+|+4|+|+2|+|-8|+|+13|+|-21|+|+12|+|+8|+|+5|)×0.2=67×0.2=13.4(升). 答:收工时在A地前面41千米,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13.4升.【总结升华】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解决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观察、大胆分析和设想.举一反三:【变式】某产粮专业户出售粮食8袋,每袋重量(单位:千克)如下:197,202,197,203,200,196,201,198.计算出售的粮食总共多少千克?【答案】法一:以200(千克)为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则这8个数的差的累计是:(-3)+(+2)+(-3)+(+3)+0+(-4)+(+1)+(-2)=-6200×8+(-6)=1594(千克)答:出售的粮食共1594千克.法二:197+202+197+203+200+196+201+198=1594(千克)答:出售的粮食共1594千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 讲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 讲义

有理数如果开始的时候小明有30元零用钱,记为+30。

那么后来他借了20元,应记为________“有30元”与“欠20元”代表两种相反的意义,为了区分它们,我们就引入了“负数”知识概念在正数前面加上“-”号,这个数就是负数。

例如-3,-0.5,−35等正数____0,前面的“+”_______省略,例如+3和3是一样的负号____0,前面的“-”_______省略,例如-3的“-”号不能够省略例1、指出下列各数中,哪些数是正数?哪些是负数?+0.005,-100,23,−54,0.333…,-4,−π2,0可是同学们发现没?我们这一课叫做“有理数”,那么“负数”与“有理数”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通过分类来看看①按“整数”、“分数”来分类 ②按“正”、“负”来分类 温馨提示:初中接触到所有数,都属于实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负无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负无理数例2、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集合的括号内:29,―5.5,2002,67,―1,90%,3.14,0,−213,―0.01,―2,1 (1)整数集合:{ }(2)分数集合:{ }(3)正数集合:{ }(4)负数集合:{ }(5)正整数集合:{ }(6)负整数集合:{ }(7)正分数集合:{ }(8)负分数集合:{ }(9)正有理数集合:{ }(10)负有理数集合:{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①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②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③一个整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④一个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⑤一个偶数不是正偶数就是负偶数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不大于0的数一定是负数B 、海拔高度是0米表示没有高度C 、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D 、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2、下列各组相反意义的量不具有相反意义的有()①前进5米和后退3米②节约3吨和浪费20吨③身高增加4cm和体重减少2kg④盈利10%和亏损12%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3、-10是一个( )A.自然数B.负整数C.正数D.非负数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数都是整数B、正整数都是自然数C、0是自然数D、分数都是自然数5、在32,120,-2, 0,-3.14,-123,-723中,负分数(小数)的个数是( )A.4个B.3个C.2个D.1个6、对于0. 61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整数,不是小数B.不是小数,是有理数C.是正数,也是小数D.是小数,不是有理数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这样的有理数,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B.有这样一种数,它既是正数,也是负数C.整数是有理数,所以有理数是整数D.非负有理数是正有理数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整数、负整数统称为整数B.整数又是自然数C.O是最小的有理数D.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9、观察下列数:-10,-7,-4,________,5,则按规律横线上所缺的两个数应是( )A.-1,2B.-1,3 C.-2,2 D.-2,310、下列判断错误的个数有( )(1)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2)零是最小的整数;(3)若a是有理数,则-a是负有理数;(4)数字前面不带负号的数就是正数;A.0个B.2个C.3个D.4个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数O是非正数;②数0是非负数;③数0是整数;④数O是偶数A.1个B.2个C.3个D.4个12、关于“O”,有很多说法,请你判断:O是最小的( )A.自然数B.整数C.有理数D.非正有理数13、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为有理数.14、甲地一月份的日平均气温是零下50C,乙地一月份的日平均气温是零上120C,分别用有理数表示为______、_______15、有理数中,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最大的负整数是____,最小的非负数是_______,最大的非正数是_________16、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如果向南走48 m,记作+48 m,则乙向北走32 m,记为-32m,这时甲、乙两人相距____m17、某中学对初三男生进行引体向上的测试,以能做10个为标准,超过的次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次数用负数表示,其中8名男生的成绩如下:+2,-5,0,-2,+4,-1,-1,+3.(1)这8个男生有百分之几达到标准?(2)他们共做了多少个引体向上?’18、一个圆形零件外径尺寸设计要求是( 20±0.05) mm(1)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多少?(2)若测量四个零件的外径结果(单位:mm)是20.02,20.10,19.91,19.98,那么这四个零件的外径分别比标准尺寸多多少?是否都是合格?思考:正数可以比较大小,那引入负数之后,我们该怎么比较大小呢?思考:请比较-3、3-4、2-3、0、12的大小这样就要引入“数轴”这个概念数轴的三要素: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例1、判断下图中所画的数轴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错在哪里?数轴的画法:第一步:画一条直线(通常是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O叫做原点,用这点表示数0。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有理数》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概念.2.理解并会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五种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3.学会借助数轴来理解绝对值、有理数比较大小等相关知识.4. 理解科学记数法及近似数的相关概念并能灵活应用;5. 体会数学知识中体现的一些数学思想.【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有理数的相关概念1.有理数的分类:(1)按定义分类:(2)按性质分类:要点诠释:(1)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2)有理数“0”的作用:作用举例表示数的性质0是自然数、是有理数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要点诠释:(1)一切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的是有理数,如π.(2)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所对应的数总比左边的点所对应的数大.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称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要点诠释:(1)一对相反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位于原点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这两点是关于原点对称的.(2)求任意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即可. (3)多重符号的化简:数字前面“-”号的个数若有偶数个时,化简结果为正,若有奇数个时,化简结果为负. 4.绝对值:(1)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2)几何意义: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要点二、有理数的运算 1 .法则:(1)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2)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3)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4)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即a÷b=a·1b(b≠0) . (5)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①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②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非零次幂都是0. (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①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②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③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要点诠释:“奇负偶正”口诀的应用:(1)多重负号的化简,这里奇偶指的是“-”号的个数,例如:-[-(-3)]=-3,-[+(-3)]=3.(2)有理数乘法,当多个非零因数相乘时,这里奇偶指的是负因数的个数,正负指结果中积的符号,例如:(-3)×(-2)×(-6)=-36,而(-3)×(-2)×6=36. (3)有理数乘方,这里奇偶指的是指数,当底数为负数时,指数为奇数,则幂为负;指数为偶数,则幂为正,例如: 2(3)9-=, 3(3)27-=-.2.运算律:(1)交换律: ① 加法交换律:a+b=b+a ; ②乘法交换律:ab=ba ;(2)结合律: ①加法结合律: (a+b)+c=a+(b+c); ②乘法结合律:(ab )c=a(bc) (3)分配律:a(b+c)=ab+ac 要点三、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比较大小常用的方法有:(1)数轴比较法;(2)法则比较法: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 作差比较法.(4)作商比较法;(5)倒数比较法.要点四、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及精确度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10na ⨯的形式(其中110a ≤<,n 是正整数),此种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例如:200 000=5210⨯.2.近似数:接近准确数而不等于准确数的数,叫做这个精确数的近似数或近似值.如长江的长约为6300㎞,这里的6300㎞就是近似数.要点诠释: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只要看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是舍还是入.3.精确度: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称这个数精确到哪一位,精确到的这一位也叫做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度. 要点诠释:(1)精确度是指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2)精确度有两种形式:①精确到哪一位.②保留几个有效数字.这两种的形式的意义不一样,一般来说精确到哪一位可以表示误差绝对值的大小,例如精确到0.1米,说明结果与实际数相差不超过0.05米,而有效数字往往用来比较几个近似数哪个更精确些. 【典型例题】类型一、有理数相关概念1.已知x 与y 互为相反数,m 与n 互为倒数,|x+y |+(a-1)2=0,求a 2-(x+y+mn)a+(x+y)2009+(-mn)2010的值.【思路点拨】(1)若有理数x 与y 互为相反数,则x+y =0,反过来也成立. (2)若有理数m 与n 互为倒数,则mn =1,反过来也成立. 【答案与解析】解:因为x 与y 互为相反数,m 与n 互为倒数,(a-1)2≥0, 所以x+y =0,mn =1,a =1,所以a 2-(x+y+mn)a+(x+y)2009+(-mn)2010=a 2-(0+1)a+02009+(-1)2010=a 2-a+1.∵a=1,∴原式=12-1+1=1【总结升华】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倒数,绝对值,相反数等概念. 举一反三:【高清课堂:有理数的复习与提高 357129 复习例题2】【变式1】选择题 (1)已知四种说法:①|a|=a 时,a>0;|a|=-a 时, a<0. ②|a|就是a 与-a 中较大的数. ③|a|就是数轴上a 到原点的距离. ④对于任意有理数,-|a|≤a≤|a|.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2)有四个说法:①有最小的有理数 ②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 ③有最小的正有理数 ④没有最大的负有理数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3)已知(-ab)3>0,则( )A .ab<0B .ab>0C .a>0且b<0D .a<0且b<0 (4)若|x-1|+|y+3|+|z-5|=0,则(x+1)(y-3)(z+5)的值是( ) A .120 B .-15 C .0 D .-120 (5)下列各对算式中,结果相等的是( )A .-a 6与(-a)6B .-a 3与|-a|3C .[(-a)2]3与(-a 3)2D .(ab)3与ab 3【答案】(1)C ;(2)C ;(3)A ;(4)D ;(5)C【变式2】(2015•呼伦贝尔)中国的陆地面积约为9 600 000km 2,把9 6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答案】9.6×106.2.(2016•江西校级模拟)如果m ,n 互为相反数,那么|m+n ﹣2016|=________. 【思路点拨】先用相反数的意义确定出m+n=0,从而求出|m+n ﹣2016|. 【答案】2016.【解析】解:∵m ,n 互为相反数, ∴m+n=0,∴|m+n ﹣2016|=|﹣2016|=2016; 故答案为2016.【总结升华】此题是绝对值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的意义,相反数的性质,熟知相反数的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类型二、有理数的运算【高清课堂:有理数专题复习 35713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3.(1)211143623324⎛⎫⎛⎫⎛⎫⎛⎫-----+- ⎪ ⎪ ⎪ ⎪⎝⎭⎝⎭⎝⎭⎝⎭(2)5153()( 1.5)()1244-÷⨯-÷- ()()23541(3)24121522⎛⎫-÷-⨯-⨯-+ ⎪⎝⎭(4)137775111 2.534812863⎡⎤⎛⎫⎛⎫⎛⎫+--÷--÷⨯- ⎪ ⎪ ⎪⎢⎥⎝⎭⎝⎭⎝⎭⎣⎦(5)()1003221511221132⎛⎫----÷- ⎪⎝⎭+--⨯【答案与解析】 解:(1)原式21111143622332412=-++-= (2)原式543421215239=-⨯⨯⨯=-(3)原式3132(4)12(1516)104=-÷-⨯-⨯-+=-(4)原式12561[1(2)1]()233253=+-++-⨯⨯-=(5)1125112()41192---÷-=+--⨯原式 3.9=-【总结升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很多技巧,如:正、负数分别相加;分数中,同分母或分母有倍数关系的分数结合相加;除法转化为乘法、正向应用乘法分配律:a(b+c)=ab+ac ;逆向应用分配律:ab+ac =a(b+c)等. 举一反三: 【变式】(1)225117832[()10.25]199[()2]7148923-÷⨯-⨯-⨯--(2)23155115(1)()()(2)()299229-⨯---⨯-+-⨯【答案】解:(1)225117832[()10.25]199[()2]7148923-÷⨯-⨯-⨯--251471834()199(2)492584929=⨯⨯-⨯-⨯- 118343()199(2)449292=-⨯-⨯-⨯20(3)3=--2033=-+123=(2)23155115(1)()()(2)()299229-⨯---⨯-+-⨯955515()()()()499289=⨯---⨯-+-⨯5951()()942817224=-⨯++=-4. 先观察下列各式:11111434⎛⎫=- ⎪⨯⎝⎭;111147347⎛⎫=- ⎪⨯⎝⎭; 11117103710⎛⎫=- ⎪⨯⎝⎭;…;1111(3)33n n n n ⎛⎫=- ⎪++⎝⎭,根据以上观察,计算: 1111447710+++⨯⨯⨯ (1)20052008+⨯的值. 【答案与解析】 解:原式111111111111343473710320052008⎛⎫⎛⎫⎛⎫⎛⎫=-+-+-++- ⎪ ⎪ ⎪ ⎪⎝⎭⎝⎭⎝⎭⎝⎭… 111111111344771020052008⎛⎫=-+-+-+⋅⋅⋅+- ⎪⎝⎭1113200812007320086692008⎛⎫=- ⎪⎝⎭=⨯=【总结升华】根据题中提供的拆项方法把每一项拆成11133n n ⎛⎫- ⎪+⎝⎭的形式,然后再进行计算.举一反三:【高清课堂:有理数的复习与提高 例2】 【变式】用简单方法计算:120180148124181++++ 【答案】解:原式=1111111111115(...)244668810101222446101224++++=-+-++-=⨯⨯⨯⨯⨯ 类型三、数学思想在本章中的应用5.(2014•香洲区校级二模)(1)阅读下面材料:点A ,B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a ,b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当A,B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不妨设点A在原点,如图(1),|AB|=|OB|=|b|=|a﹣b|;当A,B两点都不在原点时,①如图(2),点A,B都在原点的右边,|AB|=|OB|﹣|OA|=|b|﹣|a|=b﹣a=|a﹣b|;②如图(3),点A,B都在原点的左边,|AB|=|OB|﹣|OA|=|b|﹣|a|=﹣b﹣(﹣a)=|a﹣b|;③如图(4),点A,B在原点的两边,|AB|=|OA|+|OB|=|a|+|b|=a+(﹣b)=|a﹣b|;综上,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2)回答下列问题:①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②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如果|AB|=2,那么x为;③当代数式|x+1|+|x﹣2|取最小值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是.④解方程|x+1|+|x﹣2|=5.【答案与解析】解:①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5|=3;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5)|=3;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3)|=4.②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x﹣(﹣1)|=|x+1|,如果|AB|=2,那么x为1或﹣3.③当代数式|x+1|十|x﹣2|取最小值时,∴x+1≥0,x﹣2≤0,∴﹣1≤x≤2.④当x≤﹣1时,﹣x﹣1﹣x+2=5,解得x=﹣2;当﹣1<x≤2时,3≠5,不成立;当x>2时,x+1+x﹣2=5,解得x=3.故答案为:3,3,4,|x+1|,1或﹣3,﹣1≤x≤2.【总结升华】此题综合考查了数轴、绝对值的有关内容,用几何方法借助数轴来求解,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点.类型四、规律探索6.下面两个多位数1248624…,6248624…都是按照如下方法得到的:将第1位数字乘以2,若积为一位数,将其写在第2位;若积为两位数,则将其个位数字写在第2位.对第2位数字再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第3位数字……,后面的每一位数字都是由前一位数字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的.当第1位数字是3时,仍按如上操作得到一个多位数,则这个多位数前100位的所有数字之和是( ).A.495 B.497 C.501 D.503【思路点拨】多位数1248624…是怎么来的?当第1个数字是1时,将第1位数字乘以2得2,将2写在第2位上,再将第2位数字2乘以2得4,将其写在第3位上,将第3位数字4乘以2的8,将8写在第4位上,将第4位数字8乘以2得16,将16的个位数字6写在第5位上,将第5位数字6乘以2得12,将12的个位数字2写在第6位上,再将第6位数字2乘以2得4,将其写在第7位上,以此类推.根据此方法可得到第一位是3的多位数后再求和. 【答案】A【解析】按照法则可以看出此数为362 486 248…,后面6248循环,所以前100位的所有数字之和是3+(6+2+4+8)×24+6+2+4=495,所以选A .【总结升华】特例助思,探究规律,这类题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从特殊到一般来总结发现规律,并表示出来. 举一反三:【变式】世界上著名的莱布尼茨三角形如图所示,则排在第10行从左边数第3个位置上的数是( ).A .1132 B .1360 C .1495 D .1660【答案】B 提示:观察发现:分子总是1,第n 行的第一个数的分母就是n ,第二个数的分母是第一个数的(n-1)倍,第三个数的分母是第二个数的分母的(1)2n-倍.根据图表的规律,则第10行从左边数第3个位置上的数是111094360=⨯⨯.附录资料:方程的意义(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方程的概念,并掌握方程、等式及算式的区别与联系;2. 正确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会判断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及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3. 理解并掌握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要点梳理】【高清课堂:从算式到方程一、方程的有关概念】要点一、方程的有关概念1.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要点诠释: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只需看两点:一.是等式;二.是含有未知数.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要点诠释:判断一个数(或一组数)是否是某方程的解,只需看两点:①.它(或它们)是方程中未知数的值;②将它(或它们)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若左边等于右边,则它们是方程的解,否则不是.3.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4.方程的两个特征:(1).方程是等式;(2).方程中必须含有字母(或未知数).【高清课堂:从算式到方程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要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要点诠释:“元”是指未知数,“次”是指未知数的次数,一元一次方程满足条件:①首先是一个方程;②其次是必须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指数是1;④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高清课堂:从算式到方程三、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性质】要点三、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概念:用符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2.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即:如果,那么 (c为一个数或一个式子)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即:如果,那么;如果,那么.要点诠释:(1)根据等式的两条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等式两边必须同时进行完全相同的变形;(2) 等式性质1中,强调的是整式,如果在等式两边同加的不是整式,那么变形后的等式不一定成立,如x=0中,两边加上得x+,这个等式不成立;(3) 等式的性质2中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时,这个除数不能为零.【典型例题】类型一、方程的概念1.下列各式哪些是方程?①3x-2=7;②4+8=12;③3x-6;④2m-3n=0;⑤3x2-2x-1=0;⑥x+2≠3;⑦251x=+;⑧28553x x-=.【答案与解析】解:②虽是等式,但不含未知数;③不是等式;⑥表示不等关系,故②、③、⑥均不符合方程的概念.①、④、⑤、⑦、⑧符合方程的定义,所以方程有:①、④、⑤、⑦、⑧.【总结升华】方程的判断必须看两点,一个是等式,二是含有未知数.当然未知数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举一反三:【变式】下列四个式子中,是方程的是()A. 3+2=5B. x=1C. 2x﹣3<0D. a2+2ab+b2 【答案】B.2.(2015春•孟津县期中)下列方程中,以x=2为解的方程是()A. 4x﹣1=3x+2B. 4x+8=3(x+1)+1C. 5(x+1)=4(x+2)﹣1D. x+4=3(2x﹣1)【答案】C.【总结升华】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根据方程解的概念,只需将所给字母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若两边的值相等,则这个数就是此方程的解,否则不是.举一反三:【变式】下列方程中,解是x=3的是( )A.x+1=4 B.2x+1=3 C.2x-1=2 D.217 3x+=类型二、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3.(2016春•南江县期末)在下列方程中①x2+2x=1,②﹣3x=9,③x=0,④3﹣=2,⑤=y+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个.A.1 B.2 C.3 D.4【思路点拨】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次的整式方程,可以逐一判断.【答案】B.【解析】解:①x2+2x=1,是一元二次方程;②﹣3x=9,是分式方程;③x=0,是一元一次方程;④3﹣=2,是等式,不是方程;⑤=y+是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有2个,故选:B.【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举一反三:【变式】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__________(只填序号).①2x-1=4;②x =0;③ax =b ;④151x-=-. 【答案】①②. 类型三、等式的性质4.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的结果仍为等式,并说明根据等式的哪一条性质,以及怎样变形得到的.(1)如果41153x -=,那么453x =+________; (2)如果ax+by =-c ,那么ax =-c +________; (3)如果4334t -=,那么t =________. 【答案与解析】解: (1). 11;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11;(2).(-by ); 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by ;(3).916-; 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34-. 【总结升华】先从不需填空的一边入手,比较这一边是怎样变形的,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对另一边也进行同样的变形.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等式ab =ac 两边都除以a ,可得b =c.B .在等式a =b 两边除以c 2+1,可得2211a b c c =++. C .在等式b c a a=两边都除以a ,可得b =c. D .在等式2x =2a-b 两边都除以2,可得x =a-b.【答案】B.类型四、设未知数列方程5.根据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一次考试共有25道选择题,做对一道得4分,做错或不做一道倒扣1分.若小明想考80分,他要做对多少道题?【答案与解析】解:设小明要做对x 道题,则有(25-x)道做错或没做的题,依题意有:4x-(25-x)×1=80. 可以采用列表法探究其解显然,当x =21时,4x-(25-x)×1=80.所以小明要做对21道题.【总结升华】根据题意设出合适的未知量,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量的等式. 举一反三:【变式】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l)x的5倍比x的相反数大10;(2)某数的34比它的倒数小4;(3)甲、乙两人从学校到公园,走这段路甲用20分钟,乙用30分钟,如果乙比甲早5分钟出发,问甲用多少时间追上乙?【答案】(1)5x-(-x)=10;(2)设某数为x,则1344xx-=;(3)设甲用x分钟追上乙,由题意得11(5)3020x x+=.。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 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 PPT课件

负整数
正整数
1. 我们学过的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分数
负分数
______、__________.
2. 你能试着对上面举出的数进行分类吗?
素养目标
3. 知道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2. 会判断一个数是整数还是分数,是正数还
是负数.
1. 了解有理数的定义.
探究新知
知识点 1
A. 0℃表示没有温度
B. 0表示什么也没有
C. 0是非正数
D. 0既可以看作是正数又可
以看作是负数
巩固练习
5.解释图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10℃表示白天温度为零上10℃
-5℃表示晚上温度为零下5℃
它们以什么为基准?
0℃
巩固练习
6. 下面是某存折中记录的支出、存入信息,试着说说其
中“支出或存入”那一栏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
正整数 和_______;
自然数
(4)非负整数包括________
又称为________;
0
整数 和_______;
(5)非负分数包括________
正分数
负分数
(6)非正分数包括________和_______.
整数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1
有理数分类的能力
例1 下列说法:
①0是整数;
1

2
② 3 是负分数;
0的意义及用正负数表示相对基准量
下图是吐鲁番盆地的示意图,你能用语言表述它与海平
面的高度关系吗?它的含义是什么?
记为+8844.43米
8844.43米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学生讲义)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学生讲义)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网络结构图知识点1:有理数的基本概念中考要求:有理数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数轴 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会借助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相反数 会用有理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意义,会求实数的相反数掌握相反数的性质绝对值 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实数的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化简问题知识点总结:正数、负数、有理数随着同学们视野的拓展,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已经不能满足认知需要了.譬如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收入300元和支出200元,向东50米和向西30米,零上6C ︒和零下4C ︒等等,它们不但意义相反,而且表示一定的数量,怎么表示它们呢?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把另一种和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这样就产生了正数和负数.正数:像3、1、0.33+等的数,叫做正数.在小学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像1-、 3.12-、175-、2008-等在正数前加上“-”(读作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一个数字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 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注意3与3+表示是同一个正数. 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果正数表示某种意义,那么负数表示它的相反的意义,反之亦然. 譬如:用正数表示向南,那么向北3km 可以用负数表示为3km -. “相反意义的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相反意义;二是相反意义的基础上要有量.有理数:按定义整数与分数统称有理数. ()⎧⎧⎫⎪⎬⎪⎨⎭⎪⎪⎪⎨⎩⎪⎧⎪⎨⎪⎩⎩正整数自然数整数零有理数按定义分类负整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分数有理数按符号分类零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分数注:⑴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⑵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 ⑶正整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整数; ⑷负整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整数.板块一、基本概念 例题讲解1、选择下面是关于0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①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②0是最小的自然数;③0是最小的正数;④0是最小的非负数;⑤0既不是奇数也不是偶数.2、下面关于有理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理数可分为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两大类.B. 正整数集合与负整数集合合在一起就构成整数集合C.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D. 正数、负数和零的统称为有理数 板块二、数轴、相反数、倒数、绝对值3、a 和b 是满足ab ≠0的有理数,现有四个命题: ①224a b -+的相反数是224a b -+;②a b -的相反数是a 的相反数与b 的相反数的差; ③ab 的相反数是a 的相反数和b 的相反数的乘积;④ab 的倒数是a 的倒数和b 的倒数的乘积.其中真命题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一个数的绝对值大于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 )A 、正有理数B 、负有理数C 、零D 、不可能 5、数轴上离开原点2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 6、有理数-3,0,20,,,-∣-12∣,-(-5)中,正整数有________个, 非负数有______个;7、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________;绝对值等于3的数是______;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_______;绝对值等于相反数的数是_________数;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________数。

(word完整版)初一数学上册完全辅导——第一章有理数精讲

(word完整版)初一数学上册完全辅导——第一章有理数精讲

初一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学习参考第一章 有理数一、知识结构有理数: 按定义分 按符号分正整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0 整数 有 正分数(含正有限小数负整数 理 0 和循环小数)有限小数 正分数 数 负整数分数 负有理数无限循环小数 负分数 负分数(含负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注意:常见的不是有理数的数有π和有规律的但不循环的小数。

如:0.010010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二、掌握要点1、了解有理数的概念(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包含的范围有哪些、有理数之间的大小比较)。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如3、1.8、5%等。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即小于0的数,如-3、-2.5、-5%等。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除了表示一个也没有以外,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基准。

(4)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强调:用正数、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他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入与支出;二是他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5)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

(6)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7)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

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有理数集”,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负数集”……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

(8)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问: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2、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数轴的三要素、怎样看数轴、掌握应用数轴来进行去绝对值符号的简单运算)。

(1)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原点。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专题讲义(含答案)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有理数》专题讲义(含答案)

有理数1. 掌握有理数有关分类、数轴、相反数、近似数、有效数字和科学计数法等有关概念 2. 熟练去括号法则,以及有理数的有关运算模块一 正负数与有理数的分类1. 对于正负数的理解不能简单理解为带“+”号的数就是正数,带“-”号的数就是负数。

2. 相反意义的两个量是相互的,也是相对的。

3. 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按“定义”分类与按“性质符号”分类☞有理数的分类【例1】 下列说法:①0是整数;②负分数一定是负有理数;③一个数不是整数就是负数;④π-为有理数;⑤最大的负有理数是1-,正确的序号是【难度】2星【解析】考察有理数的分类 【答案】①②【巩固】下列说法:①存在最小的自然数;②存在最小的正有理数;③不存在最大的正有理数;④存在最大的负有理数;⑤不是正整数就不是整数,错误的序号是【难度】2星【解析】考察有理数的分类 【答案】②④⑤模块二 数轴、相反数、倒数1.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数轴就是数形结合的工具。

2. 数轴是条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

3.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4. 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点表示,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5. 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

相反数和为零。

☞数轴例题精讲重难点【例2】 如图所示,小明在写作业时,不慎将两滴墨水滴在数轴上,根据图中的数值,试定墨迹盖住的整数共有几个【难度】1星【解析】考察数轴的有关概念【答案】如图,盖住数中的整数有4-、3-、2-、2、3、4,共有6个【巩固】 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条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cm ,若在数轴上任意画出一条长2006cm 的线段,则线段盖住的整数点共有 个【难度】2星【解析】考察数轴的有关概念 【答案】2006或2007☞相反数与倒数【例3】 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1x =±,求2a b x cdx ++-的值 【难度】3星【解析】考察相反数与倒数的有关概念 【答案】解:由相反数、倒数的定义可得 0a b +=,1cd =则当1x =时,原式=01110+-⨯= 当1x =-时,原式=20(1)1(1)2+--⨯-=【巩固】已知a 和b 互为相反数,m 和n 互为倒数,(2)c =-+,求22mna b c++的值 【难度】3星【解析】考察相反数与倒数有关概念 【答案】解:由相反数和倒数的定义可得 0a b +=,1mn =∵(2)c =-+ ∴原式112()022mn a b c =++=+=--【巩固】已知数轴上点A 和点B 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a 和b ()a b <并且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144,求a 、b 【难度】3星【解析】考察相反数有关概念【答案】解:∵a 、b 两数互为相反数 ∴0a b += ∴a b =-∵A 、B 两点间距离有144b a -= ∴1()44b b --=∴178b =,178a =-模块三 有理数的运算1. 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优先确定符号,然后在计算绝对值,这样就不容易出错。

初一数学有理数经典讲义

初一数学有理数经典讲义

一、有理数的相关概念:1. 负数(1) 正数: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 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的数叫做负数。

a) “ - ”读作负号。

b)一个数前面的“ +”、“ -”叫做这个数的符号(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取一个基准量,记为 0;大于(高于)基准量的数为正数,小于(低于)基准量的数为负数; 习题: 1、 某仓库运进货物 30吨,记作30吨,那么—50吨表示( );2、 物体向东运动 4m ,记作4m ,那么向西运动 5m ,记作( )3、 某零件的直经尺寸在图纸上是 100 . 05 (mr )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 ______________ 合格产品的零件尺寸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m ° 2. 有理数分数集合:{ 正数集合:{3. 数轴: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a)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b) 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c) 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方向表示正负,距离表示数。

数轴上,唯一的点——唯一的数 (1) 给数描点,给点读数(2) 比较大小:从左到右,由小变大;(3) 会找有特定限制的数,比如,小于 4的正整数。

习题:1 1 1、 把5,— 6, — 2, 3, 0, 3-,— 4 -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222、 a,b,c 三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 a+b<0 (B) a+c<0(mn ),分类1 :有理数分数{数的分类注意:0非正非负, a) b) 习1、 正整数 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0是整数,0是自然数 小数可以化为分数,所以小数属于分数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分类2 : 有理数亠”正整数 正有理数{正分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负 数 负分数 00.21 , 0,— 3.01, 3.14159, 10整数集合:{ 负数集合:{(C) a — b>0 (D) b — c<0 a b 0 c3、在数轴上与数-1所对应的点相距2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为 _____________ ,长为2个单位长度的木 条放在数轴上,最多能覆盖 ________ 个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g:-a 不一定是负数,因为字母 a 可以表示任何数,当 a 是正数时,-a 是负数;当 a 表示负数时,
-a 则是一个正数,而不是负数;当 a 表示 0 时,-a 就是在 0 前面加上一个负号,仍是 0,0 不分正
负。
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若用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就表示与其相反的
(3)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
(4)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5)定义中的“规定”二字,是说原点的规定、正方向的选取、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都是根
据实际需要规定的,通常取向右为正方向。
二、数轴的画法(重点)
画数轴时,关键要体现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其步骤如下:
典型例题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3 与 1 互为相反数。( )
3
(2)5 的相反数是 1 。( ) 5
(3)0 的相反数是-0,所以 0 与-0 不是互为相反数。( )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B.一个数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数
C.非负数的相反数是非整数
D.正数的相反数是分数
)。
9、有理数中,最小的自然数是( ),最小的正整数是( )。
10、整数与分数统称为( ),整数包括(
),分数包括(
)。
11、通常把(
)和(
)统称为非负整数,把( )和( )统称为非正整数;
把(
)和(
)统称为非负数,把(
)和(
)统称为非正数。
12、将下列各数按要求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9.3,6,3 3 ,7 1 ,0,100, 3 ,2.25,0.01,65, 2 , 3 , 0.21。.
3、如果 a=-a,那么表示 a 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是( )
A.原点左侧
B.原点右侧
C.原点
D.原点或原点右侧
4、一个数的相反数小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5、一个数的相反数大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6、一个数的相反数是非负数,则这个数一定是( )
作____
6、-1,2,-3,4,-5__,__,__,…第 81 个数是__,第 2005 个数是__。
7、峨眉山上某天的最高气温为 12℃,最低气温为-4℃,那么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 )
A.4 B.8℃ C.12℃ D.16℃
8、一架飞机在距离地面 1500 米的高空飞行,它第一次下降了-200 米,第二次又上升了-100 米,
A.正数
B.负数
C.正数或 0
典型例题
1、规定了(
)、(
)、(
)的直线叫做数轴。
2、在数轴上表示数-3 的点在原点的(
),与原点的距离为( )个长度单位。
3、在数轴上到原点距离是 2.5 个长度单位的点表示的数是(
)。
4、P 点表示的数是-1,到 P 点 4 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
)。
5、一个动点从表示 1 的点出发,先向左移动 2 个单位,再向右移动 3 个单位长度,则终点离原
当“-”号的个数为偶数时,化简结果为正;当“-”号个数为奇数时,化简结果 为负。
六、相反数的性质
任何一个数都有相反数,而且只有一个。正数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数;负数的相反 数一定是正数;0 的相反数仍是 0。
【注意】 (1)若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它们的和为 0. (2)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数关于原点对称. (3)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 0. (4)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 (5)“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中的“只有”指的是除符号不同以外数字完全相同,不要理解为 只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就是互为相反数.
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长度。
6、若点 A 表示数-3,点 B 表示数 7,那么 A、B 间的距离是( )。
7、下列图中表示数轴的是( ).
A.
B.
C.
D.
8、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 1cm,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
条长 2005cm 的线段 AB,则线段 AB 盖住的整点有( )
第三次下降了 300 米,此时飞机距离地面多高?
知识点归纳
一、有理数的概念
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注:(1)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2)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3)对于小数,只有能化成分数的小数才是有理数。 (4)我们把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看做分数,因此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
典型例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 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B.负数是带有“-”的数,正数是带有“+”的数
C.非负数是正数或 0
D.0 是一个特殊的整数,它并不只是表示“没有”
2、水位上升-0.5cm 的意义是( )
A.水位上升 0.5cm B.水位下降 0.5cm C.水位没有变化 D.水位下降了 5cm
③是最小的整数 ④是自然数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5 是分数 B.0 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D.0 是最小的正数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负整数和负分数统称为负有理数 C.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组成全体有理数
B.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D.3.14 是小数,也是分数
(1) 用数轴表示 A,B,C,D 的位置. (2) 一天小敏从家里以每分钟 50m 的速度先去邮局寄信后又往图书馆方向共走了 8min.试问小敏这时约在什么位置?距离图书馆和学校各约多少米?
知识点归纳
一、相反数的概念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特别地,0 的相反数是 0. 注:(1)“0 的相反数是 0”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千万不能把它漏掉. (2)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单独的一个数不能说是相反数. (3)“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中的“只有”指的是除符号不同以外数字完全相同,不要理 解为只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就是互为相反数. 二、相反数的意义 任何一个数都有相反数,而且只有一个相反数,正数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一定 是正数;0 的相反数仍是 0. 几何意义: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两个点到原点的的距离相等且位于原点的两侧; 反之,位于原点两侧且到原点距离相等的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代数意义:相反数中,“相反”的意思是说:“只有符号相反”,即两个数除符号不同外其余都相 同。 【注意】:(1)一个数的相反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2)注意区别“相反数” 与“相反意义的量”。前者是指具有相反符号的一对数,后者指相对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一个数 a 的相反数可以表示为-a。 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只改变原数的符号即可得到原数的相反数,就是说只要在一个数的前面 加“-”号即可得到这个数的相反数。 【注意】(1)数 a 表示任意一个数,可以是正数、负数和 0,还可以表示任意的一个式子。 (2)一个数的前面加上“-”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加上“+”号表示这个数本身。 四、相反数的求法 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号即可得到原数的相反数;当原数是多个数的和 差时,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号;若原数是单个数且前面有“-”则也应先括起来再添“-” 号,然后化简。如:(1)-a 的相反数是-(-a),即 a;(2)a+b 的相反数是-(a+b);(3)-(-2) 的相反数是-[-(-2)],即-2. 五、多重符号的化简
A. 2003 或 2004 个 B.2004 或 2005 个 C.2005 或 2006 个 D.2006 或 2007 个
9、画出数轴,用数轴画出表示下列各点的数并用“>”连接起来。 4,-2,-4.5,0,11 ,2 4 35
10、如图,写出数轴上点 A、B、C、D、E 表示的数。
11、小敏家、学校、邮局、图书馆坐落在同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依次记为 A,B,C,D, 学校位于小敏家西 150m,邮局位于小敏家东 100m,图书馆位于小敏家西 400m。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5 一定是负数
B.在正数前面加上“-”就成了负数
C.自然数一定是正数
D.-a 不一定是负数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不带负号的数都是正数 ②带负号的数不一定是负数 ③0℃表示没有温度 ④0 既不是正数,也不
是负数
A.0 个 B.1 个 C.2 个 D3 个
5、在跳远测验中,合格标准是 4.00m,小明跳出了 4.18m,记作+0.18m,小华跳出了 3.96m,应记
(4)0 和正有理数统称为非负数。
(5)0 和负有理数统称为非正数。
典型例题
1、-7 是( ) A.自然数 B.负分数 C.非负数 D.负整数
2、所有的正整数合
C.自然数集合
3、关于 0 的说法,正确的有( )
D.以上说法都不对
①是整数 ②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6、下列说法正确的的是( )
A.有理数是指整数、分数、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 B.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负数
C.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7、 44 , ,0, 0.3。四个数中,有理数的个数为( )
7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D.以上说法都正确
8.有理数中,是整数而不是正数的是( ),是分数而不是正分数的是(
初一数学有理数全章讲义
1.1 正数和负数
知识点归纳
一、 正数和负数的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