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级高清摄像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合集下载

广电行业常用器材质量检测标准及方法

广电行业常用器材质量检测标准及方法

广电行业常用器材质量检测标准及方法作为广电行业的从业人员,我们都知道,为了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画质、音质、信号传输质量等方面的稳定性,所使用的器材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

本文旨在介绍广电行业常用器材质量检测标准及方法。

一、摄像机摄像机是广播电视行业中最常用的器材之一。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 色彩测试:通过将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与标准图像进行对比,来测试摄像机的色彩准确性(即图像中各种颜色的还原度、饱和度等)。

2. 分辨率测试:通过拍摄标准分辨率的图像,并对比标准图像,来测试摄像机的分辨率是否符合要求(即图像中最小的可见元素的数量)。

3. 曝光测试:通过调节摄像机的曝光参数,来测试摄像机在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曝光表现(即图像亮度是否合适)。

二、电视发射设备电视发射设备包括发射机、天线、调频发射机等。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 功率测试:通过测试设备的输出信号功率,来判断发射机、调频发射机等的功率是否符合要求。

2. 谐波测试:通过测试设备的谐波频率和功率等参数,来判断设备的频率稳定性和无线电波辐射是否符合要求。

3. 天线波束宽度测试:通过测试设备发送的信号在空间中的覆盖范围,来判断天线波束宽度是否符合要求。

三、传输线路传输线路是广播电视行业中传输信号的重要载体。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 电缆阻抗测试:通过测试传输线路的阻抗大小,来判断线路的传输质量和匹配度。

2. 端接测试:通过测试不同线路间的端接电压差值,来判断线路端接良好性和传输质量。

3. 干扰测试:通过测试线路中的电磁干扰强度和干扰频率,来判断线路的抗干扰能力。

四、码流媒体设备码流媒体设备是广电行业中中继、转码、录制等方面的核心设备。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1. 信号差错率测试:通过测试码流中出现的差错率,来判断码流设备的稳定性和信号质量。

2. 处理能力测试:通过测试码流设备在不同码率下的处理能力,来判断设备的传输能力和稳定性。

3. 录制测试:通过测试码流设备录制的音视频流是否丢帧、错位等问题,来判断设备的录制质量。

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入网技术要求及测量

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入网技术要求及测量

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入网技术要求及测量1.频率范围:前端监测设备需要覆盖有线广播电视信号的整个频率范围,包括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数据传输等频段。

设备应具备广泛的频率覆盖能力,以便监测不同频点的信号质量。

2.灵敏度:前端监测设备需要具备高灵敏度,以便检测到低信号强度下的广播电视信号。

设备应能够精确地测量出各个频点的信号强度和干扰情况。

3.抗干扰性:前端监测设备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干扰性能,以防止外界干扰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设备应具备抵抗电磁干扰、多径干扰和杂散干扰的能力。

4.时钟同步:前端监测设备需要具备精确的时钟同步功能,以保证监测数据的时间准确性。

设备应能够与其他监测设备进行时钟同步,以实现同步触发和数据对准等功能。

5.数据传输:前端监测设备需要具备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能力,以便实时传输监测数据到后端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分析。

设备应支持以太网、无线网络等多种数据传输方式。

1.多路监测:用户终端监测设备需要能够同时监测多个用户终端,以提高监测效率。

设备应具备多路输入和并行处理的能力,能够同时监测多个信号源和多个频点。

2.信号质量测量:用户终端监测设备需要能够准确测量用户终端的信号质量参数,如信号强度、误码率、信噪比等。

设备应能够实时监测信号质量,并提供有效的故障诊断和分析功能。

3.自动化监测:用户终端监测设备需要具备自动化监测功能,能够自动进行信号质量测量和故障检测。

设备应能够自动识别故障和异常情况,并及时报警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4.数据存储与分析:用户终端监测设备需要能够将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报告生成。

设备应具备足够的存储空间和数据压缩算法,以满足长时间监测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需求。

5.跨平台支持:用户终端监测设备需要能够支持不同平台和操作系统,以便与其他监测设备和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

设备应具备兼容性良好的接口和协议,以实现跨平台的互联互通。

总结起来,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和用户终端监测设备的入网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频率范围、灵敏度、抗干扰性、时钟同步和数据传输等方面。

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入网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

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入网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

附件4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技术要求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入网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暂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二〇〇六年四月目录前言 (3)1范围 (4)2引用标准和文件 (4)3定义和缩略语 (4)3.1定义 (4)3.2缩略语 (5)4测量要求 (5)4.1总体测量方法 (5)4.2测量条件 (5)4.3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的基本测试环境 (6)4.4测量仪器的技术特性要求 (6)5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接口及通讯协议要求 (7)5.1输入电源 (7)5.2网络通讯物理接口 (7)5.3射频输入阻抗 (7)5.4射频输入电平动态范围 (8)5.5HTTP协议层规定 (8)5.6XML应用层协议说明 (9)6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功能、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 (10)6.1监测任务管理 (10)6.2指标测量 (10)6.3播出异态报警监测 (11)6.4播出异态报警恢复提示 (12)6.5节目内容的上传和存储 (12)6.6系统优先权管理 (13)6.7系统异常报警 (13)6.8系统稳定性 (14)6.9支持流媒体多播 (15)6.10系统响应时间 (15)6.11系统校时 (16)6.12软件远程升级 (16)附录: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与测试指令下发平台接口指令..17 1公用元素说明 (17)2 XML接口定义 (18)前言为了保障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对有线电视传输网的质量和内容进行监测,即时准确的获取监测数据,规范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入网测试工作,提高其可靠性、可用性,特制定《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监测设备及用户终端监测设备入网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暂行)。

本测量方法规定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用户终端监测设备的入网测试内容、测试环境、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适用于有线广播电视前端/用户终端监测设备的入网测试。

高清摄像机测试方法

高清摄像机测试方法
b)摄像机摄取TE178标准白测试卡的测试图;
c)非网络接口摄像机通过专用示波器,直接读取其分辨率大小;
d)网络接口摄像机通过软件进行抓图,再对所抓取图片,使用软件判读其分辨率大小。
图二
6.3亮度鉴别等级
6.3.1特性说明:
摄像机输出一帧图像中从最黑到最白之间所能区别的亮度级数。
6.3.2测量方法:
3.4电视测试信号发生器
产生可调条格、点格等信号。
3.5测试卡
各种标准测试卡。
3.6彩色数字监视器
图像分辨率:不小于1920 x 1200;
图像分辨力:不小于1000TVL;
灰度鉴别等级:不小于1024级;
亮度鉴别等级:不小于10级;
图像重显率:100%;
输入接口:DVI-D、HDMI、HD-SDI、SDI、SDI(4:2:2 10比特和4:4:4 10 或12比特)、复合、Y/C、RGB/YPBPR等。
——透射式测试图峰白亮度应为:635cd/m²±5%。
——物体照度的不均匀性应小于5%。
——光源相关色温应为:3100K0±100K0。
——摄像机拍摄测试图时,要使箭头限定的边框与电视监视器上在欠扫描方式下所显示的图像边缘或显示器上所显示图像的边缘刚好一致。
——测试用镜头组件光学分辨能力要大于摄像机的分辨能力。其镜头的焦距不小于等效焦距(使用1/3inch像面的摄像机时的焦距不小于6mm)。
6.1.2测量方法
a)设备安排及测试图如图一所示;
b)摄像机摄取TE97、TE117清晰度测试卡的测试图,用目视法观察监示器或显示器上图像中心楔上能分辨的最大线数。
图一
6.2分辨率
6.2.1特性说明
摄像机输出一帧图像的有效像素数,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像素数的乘积表示。

摄像机测试标准(高清)

摄像机测试标准(高清)

东舜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索尼高清演播室摄像机测试标准测试地点———————测试时间———————测试人员———————索尼(中国)宽带信息系统本部2004年8月2日制定标准说明此标准制定作为索尼高清演播室摄像机系统电性能指标测量与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其他摄像机系统电性能指标测量与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的参考。

此标准内容参考国家广电总局测试中心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 7401-87)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广播用CCD摄像系统电性能指标测量方法(GY/T 109.2-92)。

测试环境专业测试卡a.灰度卡:从黑到白分11级,γ=2.2,反射率为89.9%。

b.分解力卡:最高水平和垂直分解力标记为800电视线。

c.多波群卡:0.5~10MHz分组标记。

d.环形波带卡:边缘处分解力为450线(垂直)和600线(水平)。

e.彩条卡:GB3175。

f.肤色卡:GB3175。

测试用光学器材和仪表a.照度计:符合CIE标准,精度为±2%。

b.色温计:符合CIE标准,在3200K时,读数误差不超过±20K。

c.3100±100K标准灯箱。

专业测试仪器a.彩色精密监视器:中心分解力600电视线,带有R,G,B通道选择功能。

b.黑白精密监视器:水平中心分解力≥800电视线,水平边缘分解力≥500电视线,信躁比>46dB。

c.波形监视器:有选行功能,矢量相位精度≤2’。

d.视频杂波仪:带宽6MHz,100kHz高通滤波器,5MHz低通滤波器和fsc陷波器。

e.矢量示波器:矢量相位精度≤1’,增量精度≤0.5’。

f.测试信号发生器:带格子信号输出。

测量条件拍摄各种测试卡时,应取其标准画面尺寸,即令其定位三角对准监视器画面的边界。

摄像机光轴应与测试卡垂直,误差不超过±5。

标准照明条件反射式测试卡:卡面照度2000±20lx色温3100±100K透射式测试卡:卡面亮度不作规定色温3100±100K摄像机标准工作状态列表电性能指标测量灵敏度定义:在照度为2000lx,色温3200K的照明条件下,摄像机增益为0dB 时拍摄反射率为89.9%的高清16:9灰度卡。

4k 超高清节目制作用摄像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4k 超高清节目制作用摄像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在4K超高清节目制作中,摄像机技术的要求和测量方法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像素分辨率:4K的像素分辨率为3840x2160,摄像机必须能够捕捉到足够的像素以提供高清的图像细节。

要求摄像机具备至少3840x2160的像素分辨率。

色彩深度:色彩深度指图像每个像素表示的颜色数量。

常见的4K摄像机应能够支持10位或更高的色彩深度,以提供更广泛的颜色范围和更平滑的色彩过渡。

色彩空间:色彩空间是指用于描述颜色范围的模型。

在4K制作中,常见的色彩空间是Rec. 709和Rec. 2020。

摄像机需要支持Rec. 709作为最低要求,更高要求的摄像机应支持Rec. 2020,以提供更广阔的色彩范围。

动态范围:动态范围是指摄像机可以捕捉到的亮度范围。

较高的动态范围可以提供更多的细节和更好的画面对比度。

要求摄像机具备至少12比特的动态范围。

色度子采样:由于色度的感知对人眼不如亮度敏感,因此在4K摄像中常用色度子采样来减少数据传输量,如4:2:0或4:2:2。

较好的摄像机应支持较少色度子采样以保持更好的图像质量。

测量方法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分辨率测量:使用专业的测量设备或软件来检查摄像机输出图像的像素分辨率是否达到4K标准。

色彩深度和色彩空间测量:使用色彩校正设备或信号分析器来检查摄像机输出的色彩深度和色彩空间是否符合4K制作的要求。

动态范围测量:使用灰度卡和HDR监视器等设备来测量摄像机的动态范围,确保其满足4K制作的需求。

色度子采样测量:通过专业的视频分析软件或设备来检查摄像机输出的色度子采样比例,确保其符合4K制作的要求。

注意:这些要求和测量方法仅适用于一般的4K超高清节目制作,具体的要求可能因特定的摄像机品牌、制作流程或特定项目的需求而有所变化。

广播级高清摄像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广播级高清摄像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广播级高清摄像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一、光学性能要求:1.分辨率:广播级高清摄像机的分辨率一般要求达到1920×1080像素,以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和细节表现力。

2.色彩还原度:广播级高清摄像机在色彩还原上要求较高,能够准确还原拍摄对象的真实色彩。

3.对比度:高对比度的广播级高清摄像机能够在明暗场景中保持较好的细节表现,并能有效降低噪声。

4.反射率:广播级高清摄像机的镜头表面应采用抗反射涂层,以减少镜头表面反射对画面质量的影响。

二、图像传感器技术要求:1.图像传感器大小:广播级高清摄像机通常采用1/2.5英寸或者更大的图像传感器,以保证更好的低光性能和高动态范围。

2.像素数目:高清摄像机要求图像传感器具有足够多的像素数目,以提供清晰的细节和高分辨率的图像。

3.像素大小:广播级高清摄像机的像素大小要尽量小,以提高图像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减少噪声。

4.动态范围:广播级高清摄像机要求具有更大的动态范围,能够在高光和低光场景中保留更多的细节。

三、测量方法:1.分辨率测量:使用目标图像或者分辨率测试卡进行测量,通过检查摄像机拍摄的图像是否清晰,是否能够准确还原目标图像的细节来评估分辨率性能。

2.色彩还原度测量:使用标准的色彩测试卡进行测量,比较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与原始图像之间的色彩差异,评估摄像机的色彩还原度。

3.对比度测量:通过调整摄像机的曝光和增益等参数,观察摄像机拍摄的图像在明暗场景中的细节表现,评估对比度性能。

4.反射率测量:使用标准的反射率测量仪器对广播级高清摄像机的镜头进行测量,评估反射率性能是否达到要求。

5.低光性能测量:通过在低光条件下拍摄目标图像,评估广播级高清摄像机的低光性能,包括噪声表现和细节保留等方面。

综上所述,广播级高清摄像机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涉及到光学性能、图像传感器技术要求以及相关测量方法。

从分辨率、色彩还原度、对比度、反射率、低光性能等方面来评估摄像机的性能。

通过科学合理的测试手段和仪器,可以对广播级高清摄像机的性能进行准确评估,以保证其能够满足高要求的广播和影视拍摄场景需求。

演播室摄录像设备采购技术要求

演播室摄录像设备采购技术要求

演播室摄录像设备采购技术要求
1.投标时必须提供分项报价清单,并注明设备的详细信息(包括品牌、型号、数量等),敲章后以附件形式上传,否则采购方有权废标。

2.技术指标要求中标注“▲”的参数为实质性响应参数,不允许偏离,否则作废标处理。

3. 号产品中标后,必须提供厂家出具的授权证明并加盖生产厂商公
章,未提供或缺少的,作为废标处理。

4.本项报价含设备的运输、安装、调试、培训等一切费用。

5.合同签订后60个工作日内完成全部设备的安装调试并交付使用。

6.质保条款:按照原厂商整机免费保修一年,“★”号产品必须提供厂商的售后服务承诺函(彩色摄像机、摄像机控制单元质保2年,广播级4K镜头质保2年),中标后未提供或缺少承诺函的,作为废标处理。

7.验收方式:安装调试完成后一周内由采购方组织验收,如中标人提供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采购人有权要求中标人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检测的全部费用由中标人负责,中标人并承担由此发生的一切损失和费用。

8.付款条件:需方在合同签订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供方付合同总价的50%;在验收合格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供方付合同总价的50%。

绍兴市上虞区广播电视总台
2020年11月10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总谐波失真
4
串扰
5
动态范围
a 校准电平输出下的信噪比,以下同。
单位 dB dB -dB dB
技术要求
-1.0~1.0(20Hz~20kHz)
≥60 ≤0.1% ≤-70 ≥75
5.2.3.2 线路信号输入记录性能
高清摄录一体机线路信号输入记录性能要求见表6。
表6 线路信号输入记录性能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3
中心调制度 (27.5MHz)
4
疵点
5
动态范围
a 指镜头的光圈值,以下同。
条件
γ=1 细节(DTL):OFF 色度(Chroma):OFF 增益:0dB γ=1 细节(DTL):OFF 增益:0dB 测试卡:反射式调制度卡 γ=0.45 不同增益条件下 测试卡:反射式灰度卡 分清测试卡中所有的亮度等级
4.2 客观性能指标
4.2.1 高清数字接口特性和信号格式
高清演播室摄像机数字接口特性和信号格式应符合GY/T 155—2000和GY/T 157—2000,主要要求见 表2。
表2 高清数字接口特性和信号格式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抖动
参数 信号幅度 上升时间 下降时间 上升和下降时间的偏差
GY/T 155—2000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 GY/T 157—2000 演播室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信号接口
3 类型
本标准涉及以下两类高清摄像机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a) 高清演播室摄像机:成像和输出图像的分辨率为1920×1080,信号格式符合GY/T 155—2000
和GY/T 157—2000; b) 高清摄录一体机:成像和输出图像的分辨率为1920×1080,信号格式符合GY/T 155—2000和
上冲 下冲 直流电平偏移 100kHz 高通滤波 10Hz 高通滤波 输出视频信号格式
单位 mV ps ps ps --mV UI UI --
技术要求 800±80 <270 <270 ≤100 <10% <10% ±500 ≤0.2 ≤1.0
符合 GY/T 155—2000 和 GY/T 157—2000
寻像器连接
可正常连接大、小寻像器
色温调节
可根据周围灯光环境调节色温
通话音量调节
可进行通话音量调节
音频传输
可从摄像机机头输入线路音频信号,经传输后从基站输出
1
GY/T 295—2015
表 1(续)
序号 6 7
8
功能项 场景文件存储 内置测试信号
菜单调整
功能要求 可存储多组场景文件 可输出内置的测试信号 可自定义并调用场景文件,支持镜头文件调用,支持伽玛曲线调整、拐点调整、 黑电平调整、色彩矩阵调整、细节电平调整、增益设定、电子快门设定
GY/T 157—2000,具有视音频和数据等记录功能。
4 高清演播室摄像机技术要求
4.1 基本功能要求
高清演播室摄像机基本功能要求见表1。
表1 高清演播室摄像机基本功能要求
序号
1
2 3 4 5
功能项
功能要求
摄像机控制单参数进行控制和调整
接及控制
菜单调整
功能要求 预记录时间应大于 5s 通过多插槽记录、循环记录或高速缓存等可实现不间断记录功能 具备常规菜单操作复位功能 具备 2 个以上可以指派的快捷键 具备介质、电池容量报警功能 可直接使用按键(或旋钮)切换色温,并具备色温预置功能
可对缩略图显示信息进行更改,缩略图菜单操作的响应时间在 3s 以内
6.1.2 测量步骤
测量步骤如下: a) 将被测摄像机的HD SDI输出接口通过高清测试线缆连接至高清波形监视器; b) 从高清波形监视器读取信号幅度、上升时间、下降时间、上冲、下冲、直流电平偏移;
4
c) 设置不同的滤波器,读取抖动值; d) 检查视频信号格式。 6.2 摄像机光电性能的测量 6.2.1 测试用反射卡 6.2.1.1 灰度卡
参数
输出电平与输入电平偏差 幅频特性 信噪比 总谐波失真 串扰 动态范围
单位
dB dB dB -dB dB
技术要求
±0.5
-0.5~0.5(20Hz~20kHz)
≥75 ≤0.1% ≤-70 ≥90
6 测量方法
6.1 高清数字接口特性和信号格式的测量 6.1.1 测量框图
见图1。
图1 高清数字接口特性和信号格式测量框图
技术要求 58.0dB 以上
45%以上 无疵点 600%以上
5 高清摄录一体机技术要求
5.1 基本功能要求 高清摄录一体机基本功能要求见表4。 表4 高清摄录一体机基本功能要求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功能项 预记录时间 连续不间断记录 标准菜单复位 快捷键设置 报警功能 色温调整 缩略图操作 音频信号分配 音频信号调节
5.2.2 光电性能
高清摄录一体机光电性能要求见表3。
3
GY/T 295—2015 5.2.3 音频指标 5.2.3.1 话筒信号输入记录性能
高清摄录一体机话筒信号输入增益应不小于55dB,在55dB增益的条件下,音频指标要求见表5。 表5 话筒信号输入记录性能技术要求
序号
参数
1
幅频特性
2
信噪比 a
4.2.2 光电性能 高清演播室摄像机光电性能要求见表3。 表3 高清演播室摄像机光电性能要求
序号
参数
1
灵敏度
条件
照度:2000lx 色温:3100K±100K 灰度卡反射率:89.9% 增益:0dB 视频信号电平:700mV γ=0.45
技术要求 F11a 以上
2
表 3(续)
序号 2
参数 亮度通道信噪比
线路、无线和前向话筒音频可分配于任意指定声道
可手动调节指定声道的录制音量 可自定义并调用场景文件,支持镜头文件调用,支持伽玛曲线调整、 拐点调整、黑电平调整、色彩矩阵调整、细节电平调整、增益设定、 电子快门设定
5.2 客观性能指标
5.2.1 高清数字接口特性和信号格式
高清摄录一体机数字接口特性和信号格式要求见表2。
广播级高清摄像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广播级高清摄像机的主要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对于能够确保同样测量不确定度的任 何等效测量方法也可采用。有争议时,应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适用于广播级高清摄像机的设计、生产、评测、验收和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