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薇(节选)教案

合集下载

《采 薇》教案优秀8篇

《采  薇》教案优秀8篇

《采薇》教案优秀8篇《采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与这首诗相关的古诗词常识。

2、能大体把握诗意。

3、能熟练诵读这首诗,并且能流利背诵下来。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能作相应的拓展迁移。

教学重难点:1、能熟读成诵,大体把握诗意。

2、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作相应的拓展迁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诗经》,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的文化瑰宝中熠熠闪光。

那么,你们知道,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什么吗?生:《诗经》。

师:嗯,很棒!那么对于《诗经》,你们又了解多少呢?查过资料吗?生答:师:好,老师这里有一道练习,一起来做做看。

课件出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汉前称《诗》或《诗三百》;汉时被尊儒家经典,乃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因毛亨、毛苌曾注释,又称《毛诗》。

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2、师:《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而“雅”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采薇》就是选自“小雅”里面的一篇经典之作,可谓千古绝唱。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做一回知音,听一听这首遥远的绝响。

师:先来分析课题,“采薇”是什么意思呢?“薇”字比较难写,伸出手写一下,看这个“薇”字,想想是什么意思?生:----师:偏旁?生:草字头师:是跟什么有关?生:-----师:“薇”是:野豌豆苗。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3、师:那么有学生会问了,题目是《采薇》,为何书中的诗句没有一句提到采薇呢?因为啊,我们课文中选录的只是采薇的节选,其实整篇诗歌前面多次提到过采薇,写了薇这种植物由发芽到长大再到长成的生长过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

二、读准诗歌,把握基调。

1、同学们自由诵读。

2、个别读,注意“薇、雨、霏”的读音。

(你也读读!你学学他读读)3、同学们再结合注解读读?指名个别读!(问听众,你听出了什么?——说一说诗表面意思。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优秀5篇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优秀5篇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优秀5篇诗经名篇《采薇》教案篇一一、说教材《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

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情怀。

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

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本首诗,是树立学生学好古诗的信心,培养一定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关键。

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维度,和高一学生古诗鉴赏能力较弱的现状,我拟定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复杂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

3、熟记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我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

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二、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

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

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情感,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三、说学法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背诵课文,使记诵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也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 薇(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 薇(节选)教案
同一个“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已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二、整体感知
1.检测预习
2.诵读感知:(1)结合注释,自由诵读。提示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2)放录音,听读课文;(3)齐读或点名个读。
3.疏通诗句,理清思路:(1)结合注释,疏通诗句;②疏通诗句,体会情感。
三、文本探究
(一)诗歌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它用语言在我们的意念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传达一种内在的情感。而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用凝练的语言激发读者无限的想像力。
2.以哀情写乐景:清人王夫之在论《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春风杨柳灿烂春光反衬离家之悲,以风雪交加严酷寒冬衬凯旋之乐。
3.对比: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四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用柳代春,用雪代冬,含蓄内敛又有分量。春之柳,冬之雪,一个温柔地婀娜,一个飞扬着冰冷。
《采薇》正是为保家卫国而出征的士兵所唱出的心声。诗人对侵略者充满了仇恨,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又对久战不休充满厌倦。总之,战士们的情感深处,交织着重重矛盾:对敌人的痛恨与对家乡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
其实,人类有一种很普遍的矛盾心理:大丈夫有仗剑远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又有低头思乡胸怀亲人的回归意识。这里的戍边战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类共有的,也是无法回避的真实矛盾心理。所以,诗中表现的这种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采薇》节选教案

《采薇》节选教案

《采薇》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采薇》节选内容。

2.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诗歌中典故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代诗歌《采薇》的节选内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其中的意境。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预习《采薇》节选内容,了解诗歌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2.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课堂讨论a.诗歌中的“采薇”寓意是什么?b.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c.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五、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诗歌的内涵。

二、深入分析1.教师深入讲解诗歌中的典故,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拟人等。

三、诗歌鉴赏1.请同学们欣赏《采薇》全诗,感受诗歌的整体美感。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五、作业布置1.背诵《采薇》节选内容。

2.写一篇关于《采薇》的诗歌鉴赏文章。

六、课后拓展1.请同学们收集其他关于山水景物的古诗词,进行阅读欣赏。

2.鼓励同学们参加诗歌朗诵、书法等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采薇》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诗歌的典故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同时,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深入分析1.教师深入讲解诗歌中的典故,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采薇(节选)》教案

《采薇(节选)》教案

《采薇(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并背诵《采薇(节选)》。

能理解《采薇(节选)》的诗意及主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采薇(节选)》的韵律、意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采薇(节选)》所传达的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与爱护之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采薇(节选)》的诗意理解与诗句背诵。

2.2 教学难点《采薇(节选)》中意象与韵律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对《采薇(节选)》的深入解读。

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教学资料。

3.2 学生准备预习《采薇(节选)》。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简单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自然的感受,引出《采薇(节选)》的主题。

4.2 新课内容展示详细讲解《采薇(节选)》的诗意,分析其中的意象与韵律。

4.3 课堂互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采薇(节选)》中的自然意象,并分享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4.4 诗句背诵组织学生朗读和背诵《采薇(节选)》,加深对诗句的记忆。

五、作业布置5.1 完成《采薇(节选)》的背诵。

5.2 写一篇关于《采薇(节选)》的意象分析短文。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以及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态度。

6.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采薇(节选)》背诵情况和意象分析短文的质量。

七、教学反思7.1 课程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7.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拓展活动8.1 自然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创作以自然为题材的诗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8.2 自然摄影展览组织学生进行自然摄影,展示他们对自然美的捕捉和理解。

九、课程进度安排9.1 第一周:导入和《采薇(节选)》的诗意讲解。

9.2 第二周:意象与韵律分析,小组讨论。

《采薇》节选教案

《采薇》节选教案

《采薇》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采薇》诗篇;(2)理解《采薇》的诗意和主题,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3)分析《采薇》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等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采薇》诗篇;(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采薇》所表现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体验诗歌带来的愉悦情感;(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采薇》是《诗经》中的一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诗篇通过描绘采摘野薇的劳动场景,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韵律感,是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2.2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采薇》之前,已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但对《诗经》的了解相对较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诗经》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采薇》;(2)理解《采薇》的诗意和主题;(3)分析《采薇》的艺术特色。

3.2 教学难点:(1)把握《采薇》中的韵律和比兴手法;(2)深入理解《采薇》所表现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诗经》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采薇》。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采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采薇》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4.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采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篇的主题、意象、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4.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

重点解析《采薇》的韵律特点、比兴手法,以及诗篇所表现的爱国情怀。

4.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在学习《采薇》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美好情感,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含义,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在戍卒生活中的艰辛与思乡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采薇》是《诗经》中的一首民歌,反映了西周时期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

2. 诗歌结构: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 诗歌意境:描绘了战士在戍卒生活中的艰辛,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韵律美,提高鉴赏能力,体会战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戍卒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

2. 朗读:学生自读、齐读、分组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解读:逐句解读诗句,讲解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4. 体会情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战士在戍卒生活中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5. 背诵:学生自由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6. 拓展:介绍《诗经》的地位和影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采薇》(节选)2. 诗歌背景:西周时期征夫思妇的离别之苦3. 诗歌结构:三章,每章八句,赋、比、兴4. 诗歌意境:战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采薇》(节选)。

2. 结合诗句,发挥想象,描绘一幅戍卒生活的画面。

3. 搜集其他关于戍卒生活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句含义,体会战士的艰辛与思乡之情。

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爱国情怀。

但在课堂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1《采薇》(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采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采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采薇》(节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采薇》。

2. 教学难点:理解《采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景色,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采薇》,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 出示课题,板书《采薇》。

2. 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采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指名朗读:请几位同学朗读《采薇》,检查字音、句读是否正确。

- 齐读:全班齐读《采薇》。

3. 理解诗意-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 汇报交流: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4. 体会情感- 朗读体会: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采薇》,体会诗人的情感。

-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汇报交流: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背诵课文- 自由背诵:请同学们自由背诵《采薇》。

- 指名背诵:请几位同学背诵《采薇》,检查背诵情况。

- 齐背:全班齐背《采薇》。

六、板书设计《采薇》(节选)七、作业设计1. 背诵《采薇》(节选)。

2. 收集其他描绘大自然景色的古诗,与同学交流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正确朗读并背诵了《采薇》,理解了诗意,体会了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采薇(节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字词,理解诗意,体味戍卒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背诵这首诗歌。

2.过程与方法
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重章叠句和情景交融手法的艺术魅力。

3.情感与价值
领悟先贤的故园之思和家国之情,养成高尚的人格情操。

【教学重点】
识记字词,理解诗意,体味戍卒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背诵这首诗歌。

【教学难点】
领悟先贤的故园之思和家国之情,养成高尚的人格情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情感导入
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会发现,从古至今,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

有战
争,就有伤害,无论是已化为无定河边皑皑白骨的遇难士兵,还是历经九死一生活下
来的幸存者,战争给他们的家庭和心灵造成的创伤都是巨大而深远的。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选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采薇》(节选),去
走进一位普通戍边士兵回乡途中的内心世界。

二、背景介绍
《诗经》和“《诗经》六义”
师:请同学们将搜集到的关于《诗经》和“《诗经》六义”的知识分享给大家。

学生交流汇报。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
南、山东、湖北等地。

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
宗庙乐歌和舞歌。

《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
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文学成就。

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
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
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地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三、学生朗读,整体把握
预设:
师:这首诗表现了什么主题?
生1:我觉得这首诗抒发了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

生2:这首诗表现了士兵们的悲伤心情。

师:诗中写的地点是什么?
生:归乡途中。

师:关于这首诗谁能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3:这首诗主要写士卒归乡途中抚今追昔,痛定思痛而更加悲伤。

四、文本赏析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戍边战士思乡)
2.这首诗是不是一开篇就写思乡呢?
(不是)
3.选文开头没写思乡,而写家乡的杨柳和满天的大雪,这是哪一种修辞手法?
(对比)
4.大家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没有直抒胸臆,直接写战士的思乡之情呢?这样写的作
用是什么?
(用对比的手法,将昔日离开家乡时正值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拂,满眼都是生机勃
勃的景象与此时战士归乡途中满天飞雪的寒冷孤寂作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渲染了
诗歌的感情基调。

)
5.再看选文有什么特点?
(对偶句式,有加强语气一唱三叹之效,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齐读体会)
6.选文前两句的创作手法是什么?
(以乐景写哀情)
7.战事胜利了,终于可以回家了吧,选文在写法上与前面几章有何不同吗?
(最后一章以抒情为主,借景抒情;另外用了对比手法,以离家时的欢愉与归家时的
忧伤作对比。

)
8.既然可以回家了,为什么“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呢?你知道“他”的哀吗?试说一
说。

9.多年在外作战,音书断绝,家乡的亲人还在吗?人事变化大吗?(“少小离家老大回”
“去时里下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几十年的离家,家乡的老母亲或许早已化成
一冢坟墓了……真是“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啊!怀着种种复杂的心情,凶多吉
少,怎么能不悲哀呢?)
五、课堂小结
1.这首诗歌写到在国家危难之时,战士在思归与作战之间,毅然决然选择作战,个人
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2.作为现实主义诗歌,《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3.学生交流汇报。

六、作业设计
1.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2.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情的诗歌散文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
享感受。

【板书设计】
采 薇(节选)
昔 杨柳依依
今 雨雪霏霏
手法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思想感情{思乡愁苦归家悲伤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

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培养学生由表及里、抓住本质、深入探究的能力。

[不足之处] 《采薇》(节选)这首诗所叙写的是卫国战士离乡出征时内心的苦痛和归乡时悲伤的心情。

这样的军旅生活离学生们的现实生活比较远,诗篇中战士英勇爱国但又思亲恋家的复杂心理让现在的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

所以,如何设置情境,如何引领学生去体会、去理解成为本课教学中的难点。

自我感觉本课对这方面难点的处理还不是很好,希望下次可以得到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