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复习资料
话题一 人际关系 复习资料(打印版)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无关 10. ______________ 故意
11. _________在黄昏时刻 12. ________ 记下; 放下; 登记
1. There was a time when... 曾经有段时
间……
原句: 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我记得非常清楚, 以前, 湛蓝的
⑵ 我弟弟曾一度痴迷于网络小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y brother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happen to do ...when ... 当……的时
候……碰巧……
原句: I happened to be upstairs at dusk when the window was open. 黄昏 时刻我碰巧在楼上, 窗户是开着的。(B1 P2) 例句: I happened to be cooking when the telephone rang. 电话铃响时我正好在
仿写: 根据汉语意思完成英文句子。 ⑴ 我发现写一篇好文章不容易。 I fin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⑵ 我认为学会开车是非常有用的。 I thin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李老师是一个工作狂。
江苏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人际关系心理学重要理论梳理

江苏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人际关系心理学重要理论梳理江苏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人际关系心理学重要理论梳理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互动。
在江苏省考研中,人际关系心理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本文将对人际关系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进行梳理,并提供相关的复习资料。
一、认识他人的标签理论认识他人的标签理论,也被称为印象形成和认知标签理论,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与他人接触和交往时,会根据对方的一些特定标签或特征来形成对他人的认知和印象。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穿着整齐、干净,举止得体时,会倾向于形成一个积极的印象。
相反,如果一个人衣着蓬乱、言谈粗鲁,我们可能会对其产生消极的印象。
这种标签理论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在他人眼中所传递的标签,以及如何建立积极的印象。
二、社会比较理论社会比较理论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主要探讨个体在与他人比较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
这个理论认为,个体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评估自己的能力、价值和地位。
在江苏省考研中,社会比较理论常常与自尊心和自我认同等概念相联系。
通过社会比较,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同时,社会比较也会对我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我们需要注意社会比较的影响。
三、亲密关系理论亲密关系理论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研究人际关系中的亲密程度和情感交流。
该理论认为,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在于情感交流、互惠和共享。
在复习考研时,了解亲密关系理论对于理解和解释人际关系中的问题至关重要。
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护需要双方的付出和合作,同时还需要有效的沟通和情感表达。
了解亲密关系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和解决与他人的冲突,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交往中的自我揭示理论交往中的自我揭示理论主要研究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表达和自我揭示行为。
人际关系与沟通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1.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不包括(C )A.社会性B.直接性C.间接性D.互利性2.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D )秒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A .15秒 B.20秒 C.30秒 D.45秒3.在人际交往互动中,人们期待交际对象达到自己期望的标准,并在交际中用这种标准要求、对待对方,最终使他们实现这种目标。
这属于( A )效应。
A.皮格马利翁效应B.刻板效应C.晕轮效应D.投射效应4.个性心理障碍不包括(D )。
A.态度与情绪B.自卑与自傲C.羞怯与孤僻D.忌妒与愤怒5.倾听的第三层次是(A )A.主动积极地听B. 心不在焉地听C.被动消极地听D.同理心地听6.人类交往的个人距离是( B )厘米。
A.0—45厘米B.46—120厘米C.120—360厘米D.360厘米以上7.非语言沟通的作用不包括(D )。
A.替代语言B.表达情感C.表露真相D.主导作用8.副语言不包括( D )。
A.语调B.语顿C.语速D.语气9.总结社会心理学家在人际吸引领域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的魅力是影响人际吸引的最直接的因素,魅力吸引的具体体现不包括(A )。
A.邻近性和熟悉性B.仪表和容貌C.才能D.人格品质10.当一个母亲严厉斥责她的孩子,而又面带微笑时,孩子将( C )。
A.相信语言信息B.相信身体语言信息C.变得迷惑不解D.两种信息都不相信11.自我表露的四个层次不包括(C )A.情趣爱好 B. 隐私 C.意志力 D. 态度12.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会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一蹶不振。
这个事例说明的心理效应是(D )。
A.刻板效应B.晕轮效应C.光环效应D.皮格马利翁效应13.在(C )阶段,双方关系开始出现实质性变化。
此时双方的人际关系安全感已经得到确立,谈话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A.定向阶段B.情感探索阶段C.感情交流阶段D.稳定交往阶段14.心理学家修茨认为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个体的人格体系形成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此理论称之为(B )。
人际关系复习题

人际关系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人际关系是指()。
A.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B.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C.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D.个体与自身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下哪个因素不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
A.沟通能力
B.情商
C.性格特点
D.身高体重
3.以下哪个不是有效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A.倾听他人
B.尊重他人
C.抱怨他人
D.与他人合作
4.以下哪个不属于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
A.沟通交流
B.逃避问题
C.妥协
D.寻求第三方协助
5.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应该()。
A.经常批评他人
B.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C.忽略他人的需要
D.抱怨他人的不足
二、填空题
1.沟通的基本要素包括()。
2.解决人际冲突的有效方法有()。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的努力。
三、简答题
1.请你谈谈你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重要性。
2.你认为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冲突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请举例说明。
3.你认为在建立人际关系过程中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为什么?
四、应用题
你的朋友最近与同事之间关系紧张,他找你寻求建议。
请你给他写
一份建议信,提出你对改善人际关系的意见和建议。
(注意:请自行决定信件的格式和开头结尾,字数最好不少于200字)
以上是人际关系的复习题,请仔细阅读并认真回答。
祝你顺利完成!。
《人际沟通》期末复习

答案:ACD
21.口语沟通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有
A.寒暄B.赞扬C.幽默D.机智
答案:ABCD
22.书面沟通协调人际关系的基本要领有
A.用语礼貌B.格式规范C.内容真实D.重点突出
答案:ABCD
23.护患关系包括()的关系
A.护士与病人及家属B.护士与医生C.护士与护士D.护士与其他医务人员
答案:A
34.工作中的电话沟通通话时间一般控制在几分钟内?
A.3分钟B.6分钟C.9分钟D.15分钟
答案:A
35.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A.稳定性B.情绪性C.排斥性D.吸引性
答案:A
36.团队精神的基础是什么?
A.合作B.决策C.沟通D.管理
答案:C
37.护患交流过程中,不宜选择的话题是:
A.治疗效果B.养身保健C.病人感兴趣的话题D.个人经历
A.护患关系是一种专业性的、帮助性人际关系B.护患关系只限于护士与病人之间的关系
C.护士与病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职业行为D.护患关系是以保证病人的健康为目的的
答案:B
14、当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不一致时,人们往往会比较相信非语言信息,这说明非语言行为对语言行为具有:
A.补强作用B.重复作用C.替代作用D.驳斥作用
答案:A
45.下列哪项不是现代护士的角色功能
A.照顾者B.协调者C.个案管理者D.计划者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沟通的意义
A.护士职业的需要B.个体生存的需要C.获取知识的需要D.社会活动的需要
答案:ABCD
2.沟通的要素包括
A.信息环境B.信息发出者
C.信息D.途径
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

人际关系心理学讲授提纲(部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的理解:从狭义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结论: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解释:第一,人际关系主要注意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
第二,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的。
它既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也有行为成分。
第三,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积极地进行交往,是建立、巩固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2、人际关系包含成分:一是认知成分,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和理解,是人际知觉的结果,是理性条件;二是情感成分,是对交往的评价态度,是关系双方在情感上满意的程度和亲疏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三是行为成分,是双方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即能表现个性的一切外在行为。
(二)什么是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科学分支。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与人关系的各种社会心理现象,包括魅力、遵从、侵犯和亲社会行为、社会交换、社会比较、社会纠葛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协作和竞争、公平和公正等。
研究范围: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性质人际关系心理学是一门关于行为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过程人际关系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是社会现实需要的结果,也是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社会变化加剧对心理学提出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既包括正向的发展(人际关系的优化),也包括负向的发展(人际关系的恶化)。
一、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复习题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期末考试复习题2009.4.25一、填空题1、沟通的构成要素包括、、、、及等。
2、人际沟通的特征有、、、等。
3、人际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有、、等。
4、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有、、等。
5、新型护患关系的特点有、、、等。
6、护士应具备的一般语言修养为、、、与。
7、护士在与患者家属沟通中的角色作用有、、、、等五个方面。
8、沟通的特点主要有、、、、、、等。
9、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0、现代护士的角色功能主要包括、、、、、、等七个方面。
11、护士非语言沟通的基本要求为、、与。
12、微笑是社交场合中最有吸引力、最有价值的一种表情,它具有、和、、等功能。
13、非语言沟通的主要特点有、、、与。
14、护患关系中非技术性关系包括、、与等几个方面。
填空题参考答案1、信息背景;信息发出者;信息;信道;信息接受者;反馈。
2、积极互动;符号共识;目的明确;情景制约。
3、连接作用;精神作用;调节作用。
4、主动—被动模式;指导—合作模式;共同参与模式。
5、内容多元化;利益经济化;服务社会化;责任法律化。
6、礼貌性;真诚性;规范性;逻辑性;简洁性。
7、热情接待者;主动介绍者;耐心解答者;热心帮助者;护理指导者。
8、社会性;互动性;实用性;动态性;关系性;习得性;不可逆性。
9、添加;省略;改变。
10、照顾者;计划者;管理者;教育者;协调者;代言者;研究者。
11、尊重患者;适度得体;敏捷稳重;因人而异。
12、传情达意;改善关系;优化形象;促进沟通。
13、真实性;多义性;相似性;组合性;心理性。
14、道德关系;利益关系;法律关系;价值关系。
二、名词解释1、人际沟通: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进行信息交流沟通的过程。
2、第一印象:是指人与人之间初次接触后留下的对客体感性迹象或形象,又称初次印象。
3、护患关系:是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医疗、护理等活动与患者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4、语言沟通:是指沟通者出于某种需要,运用有声语言或书面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社会活动。
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

0910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政治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P1312.网际关系:是以网络和数字信息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链接中实现的人一机一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
P133、宗法关系: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按家族血统远近区分亲疏贵贱的等级关系。
P684、消费关系:是人们在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相互结成的一种关系。
P1305、夫妻关系:是指男女两性依照法律规定结合为夫妻,建立家庭的关系。
P1396、代际关系:是指上下辈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泛指青年人与老年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P1407、地缘关系:是依据人们的出生地或共同生活居住地域而结成的关系。
P1418、自我概念:是指自己如何看待和感受自己,它是由人们关于自己本质的一切信念和态度构成的,包括人们关于自己力量强弱的设想、成长的可能性,以及关于自己行为和体验的习惯方式的明确措施等。
P1709、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P24210、自我挫伤:是指由个人的主观心理活动所造成的对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损害。
P25411、自我介绍:是指在没有中介人、无需中介人或者虽有中介人参与但仍有必要加以补充的情况下,自己向交际对方就自身情况所做的简单说明。
P25512、自我修养:指一个人按照时代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学习、磨砺、陶治性情、修身养性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P24713、交际礼仪修养: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通过对交际礼仪规范的学习、训练,达到一定的交往礼仪要求和水平。
P24814、人际认知: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或者说是在个体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P23715、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关系复习资料1、人际交往的实质: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距离越近人际关系就越亲密,距离越远人际关系就越疏远,所以人际关系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与其他社会关系层面上的政治关系、法律关系等有一定区别。
2、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三个最重要的内容:职业选择、爱情婚姻、参与社会活动。
3、社会兴趣:每个人都具有与别人和谐相处的需要。
所有失败者——神经症、精神病、罪犯、酗酒者、娼妓——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缺乏从属感和社会兴趣。
4、包容的需求:是指希望与别人来往、结交,想与他人建立并维持和谐关系的欲望。
基于这种动机而产生的行为特征为:交往、沟通、参与、亲和等。
与此相反的是孤立、退缩、排斥、疏远等行为。
5、支配的需求6、感情的需求:在感情上希望与他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7、修兹根据以上三个人际关系需求,把行为反应划分为主动地表现和被动地期待两种,从而划分出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倾向:主动与人交往;期待他人接纳自己;支配他人;期待他人引导自己的感情;对人表示亲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8、霍尼依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将人际关系的需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逊顺型。
其特征是“朝向他人”,无论遇到谁都倾向于意识到“他喜欢我吗?”②进攻型。
其特征是“对抗他人”,这类人总想窥探对方力量的大小,或他人对自己的用处如何。
③分离型。
其特征是“疏离他人”,这类人常想躲避他人的影响和干扰。
9、自我表露的程度是衡量人际关系深浅的标志。
10、爱情激素:催产素,产生拥抱伴侣的想法;盐酸苯丙醇酸(PEA)。
恋爱时间越短,分泌的化学物质越多。
从恋爱开始到第18个月,是我们感受最美好的一段时间。
恋爱保质期不超过两年。
案例分析1、人际关系与个体成功1)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个体的成功打下基础①人际关系是心理发展的土壤每个人都是在与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人的各种能力也是在与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
可以说是人际交往让一个“自然人”演变成了一个“社会人”。
②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源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满足个体安全、归属和自尊的需要,能增强个体的力量感,同时还能使个体获得友谊和社会支持。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减少空虚、孤独、寂寞、恐惧、痛苦等负面情绪,可以宣泄愤怒和压抑。
③人际交往是了解自己的一个重要途径自我知觉也叫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觉知,个体能够感觉到自己此时此地的身心状态。
自我认识也包括正确的认识自己的需要、兴趣、能力、个性、行为、心理状态。
自我包含:一是身体自我,即自己的身体状态、体态仪表、家庭结构、实物占有等方面二是社会自我,即自己在社会上的名誉、地位、亲友、财产拥有等状况三是精神自我,即自己的智慧、才识、能力、道德等状况自我认知识人际交往的基础,只有恰当的估计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才能从容自如地与别人交往,而恰当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和特点的前提就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最终完善自己。
2)人际交往是人才成长的土壤①人际关系是一种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能够认知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做出适度的反应。
②与人的交往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埃里克森八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有危机,只有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这些危机才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自尊自信等品质非常重要,他们是在人际关系中发展起来的,多与情商有关,也与智商有关。
比如幼儿发展智力的主要方式是游戏,而互动的游戏更有利于智力开发。
另外情绪和认识这二者互相影响。
心境是一种弥散性的情绪。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境对认知的影响上,心境不但影响对记忆材料的提取,也影响推理内容,影响加工方式和决策方式。
③人际关系是一种生产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信息功能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产生社会促进作用。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人们在共同工作或有人在旁边观察的时候,活动效率会比单独进行时升高或降低。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产生经济效益2、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1)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1958年提出,认为:社会互动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不只是物质商品的交换,而且是诸如赞许、荣誉或声望之类的非物质商品交换。
人际交往就如同商品交换一样是等价的,是公平交易的。
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了“分配上的公平原则”,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一种制约社会交换的普遍规范,人们指望通过交往,得到的报酬与他们付出的代价成正比。
2)社会需要理论魏斯1974年提出人类亲和需要是人际交往发生的基础。
社会关系率:依附的需要、社会整合的需要、价值保证的需要、可靠同盟的需要、寻求指导的需要、关心他人的需要。
3)社会实在理论费斯汀格提出。
当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和意见正确与否的判断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时,往往会将周围其他人的态度、意见或行为作为暂时性判断标准,以使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与周围人保持一致。
4)互动理论互动过程就是不断修正和改变的过程3、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1)觉察相识①指向性,反应者某种需要倾向②还未形成有效的沟通和交往,仅处在观察阶段,没有相互的情感卷入③只对对方的身材仪表、言谈举止进行知觉,同时做出相应的评价。
2)表面接触①没有情感投入,是情感关系发展的起始点②类似于职业或角色化的关系③出于良好交往的需要,尽量扩大交往对象,只要和睦友好即可。
3)亲密互惠①产生好感,相互吸引。
②沟通内容、范畴广泛,情感色彩浓厚,情感卷入、相互渗透增大。
③相互信任感、安全感、关系较为亲密④提供真实的评价性反馈信息,相互欣赏,建立友谊⑤关系破裂,将会产生焦虑痛苦等负面情绪4)稳固相容①认知、情感、行为上达到相当一致②允许进入高度私密性的个人领域③求同存异,互相尊重谅解,关系稳固长久。
4、人际关系建立的条件1)双发的需要都得到满足或相对满足2)一定的时空条件、人际交往技巧5、人际关系的瓦解分歧(开始瓦解)(融洽程度下降)、疏远、冷漠(痛苦的情绪体验)、逃避(不友好、敌意、对抗)、终结(发生一次直接、激烈的冲突)5、人际交往原则(综合题)诚信原则;平等、尊重原则;交换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情境控制原则;宽容原则;适度原则(交往范围、时间、程度)6、说的艺术说话技巧有:委婉:谈话内容保留在高尚、美好的层面上。
表达内容更含蓄动听,尤其是谈到敏感的事情的时候或拒绝对方的时候,能让对方更易接受。
幽默:创造轻松的环境、解除紧张的气氛。
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赞美:(詹姆斯指出:人生最深切的禀性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诚于嘉奖,宽于称道。
如何赞美:真诚的微笑,拥有爱心,要勇敢恰当地表达你的爱心。
朋友交往不能只赞美不批评,批评要有技巧。
7、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艺术:1)注意自己的外表和体态语言的塑造2)建立良好的自信,善于表达自己的优点而不过分夸大3)主动热情,在最短的时间内缩短与别人的心理距离4)运用相似原则,寻找自己与对方的共同之处5)记住别人的名字(问仔细,重复和联想)6)自我暴露7)学会寻找话题8)合理把握与交往对象的距离9)学会察言观色,根据一个人的谈吐判断他的性格8、怎样提升人际魅力1)充分开发自身资源坚持洗头洗澡,尤其注意保持手部卫生;穿着搭配;仪态2)合理地接近他人,增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3)管理好自己的第一印象4)天时、地利、人和8、冲突产生的起因(再加上生活中的其他原因)1)容忍力降低 2)差异处理不良所造成的后果 3)彼此的竞争所造成的后果4)对误会及传言等所产生的情绪压抑造成的后果 5)需求未被满足而造成的后果6)偏颇的因素造成的后果 7)不清楚的角色、职分及责任的划分所造成的后果9、避免人际冲突的原则1)尽量避免争论 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抱怨别人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4)学会批评10、处理人际冲突的原则1)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2)当时当地解决冲突 3)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11、减少人际障碍的方法1)积极地投入到人际交往中来2)调整认知结构(集体观念、全面辩证的认识问题)3)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4)学习交往技能12、头脑之爱:思想的亲密。
“心智之眼”搜寻。
“共同语言”心灵之爱:意志的亲密。
是一种忠诚的关系。
站在同一战线,对方始终归属于我们这个群体,对方忠心无二地跟随与陪伴。
情不自禁的爱13、鲁宾将爱情定义成对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之后,使得爱情得以并入人际吸引之社会心理学主流内,并能使用一般测量方法研究爱情。
爱的因素:对对方负责、温柔体贴、自我揭示、排他性喜欢因素:为他人所吸引、尊重对方、认识对方与自己相似爱情量表比喜欢量表更有预测力,而且爱情量表中包含:亲和及依赖需要;欲帮助对方的倾向;排他性与独占性。
弗洛姆的相爱相处因素:关心、责任心、尊重、了解。
14、传统的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模式1)儒家的“人伦观”五论关系: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人伦中的双方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规矩"。
为臣的,要忠于职守,为君的,要以礼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为父的,要慈祥,为子的,要孝顺;为夫的,要主外,为妇的,要主内;为兄的,要照顾兄弟,为弟的,要敬重兄长;为友的,要讲信义。
2)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模式:自己为中心,向周围扩散的立体化传统中国社会关系网。
3)杨国枢的“关系取向”模式关系形式化(角色化);关系中互依性(回报性);关系和谐型;关系宿命观;关系决定论4)翟学伟的“人缘、人情、人伦”三位一体模式(判断题)人情是核心,它表现了传统中国人以亲亲为基本的心理和行为样式人伦是这一基本样式的制度化,它为这一样式提供一套原则和规范,使人们在社会互动中遵守一定的秩序。
人缘是对这一样式的解释框架,它将人与人的一切关系都设定在一种表示最终的本原而无须进一步探究的总体框架中5)杨中芳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交往双方以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依赖的精神,各自在表层以关怀、满足对方私下的愿望为目的,里层则主要期待对方以完成自己的私下心愿为回报。
更深一层,则通过交往中另一套内隐的、含蓄的沟通方式,互通款曲,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小我”心愿,逐渐建立一个以互相满足对方“小我”需求为目的的工具性“交换”系统15、“和”的本义有人认为有饭吃,能说话即为和。
和字有四种写法:和、盉、龢、惒惒是和字的一种生僻写法盉:有六种字形演化图,字义为:一是古器名,为酒水调和之器,用以节制酒之浓淡。
二是做动词,调味,后作“和”。
三是调味的器皿。
通过分析字形、字义发现,主要与调味有关,将不同的食材调和在一起,施之以油盐酱醋,使其成为美味佳肴。
本义即为:和味龢:有十种演变字形,字义为将从多孔乐器中发出的不同声音进行调节,使之成为和谐音乐之声。
通过分析字形、字义发现,主要与调声有关,是为“和”字的第二种本义:调声和字最终取代盉、龢,涉及调和、协调、调校之意。
由此可以了解,中国人对于“和”的本义的理解来源于饮食之和和音乐之和,所以“和”的本义即为和味和声。
和味在先,和声在后。
因为只有基本的温饱解决了,才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