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检验检疫专业知识要点说明
卫生检验初级知识点总结

卫生检验初级知识点总结一、卫生检验的基本概念1.1 卫生检验的定义卫生检验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科学技术手段,对食品、饮用水、环境空气、生产场所等进行检查分析,以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的活动。
1.2 卫生检验的目的卫生检验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预防和控制食品、饮用水、环境空气等带来的卫生风险,确保生产场所的卫生安全。
1.3 卫生检验的重要性卫生检验对于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保障食品和饮用水的质量,提高生产场所的卫生水平,降低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4 卫生检验的基本原则卫生检验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权威性和公正性等,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对被检测物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判断。
二、卫生检验的方法2.1 物理检验物理检验是指利用物理学原理和方法对被检物质的外观、形态、物理性质等进行检查和分析,例如颜色、气味、外观形态、分子结构等。
2.2 化学检验化学检验是指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对被检物质的化学成分、化学性质进行检测分析,例如PH值、重金属含量、添加剂成分等。
2.3 微生物检验微生物检验是指利用微生物学的知识和技术方法,对被检物质中的微生物含量、种类等进行检测分析,例如细菌、霉菌、酵母菌等。
2.4 检验仪器卫生检验中常用的检验仪器包括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等,这些仪器能够对各种物质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2.5 质量控制在卫生检验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包括质量标准的确定、质量检验的验证、质量监控的实施、质量改进的措施等。
三、卫生检验的项目3.1 食品检验食品检验是卫生检验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食品成分分析、外观检查、微生物检验、添加剂检测、农药残留检测、重金属含量检测等。
3.2 饮用水检验饮用水检验是为了保障公众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主要包括饮用水的外观、气味、色度、PH值、细菌、重金属、有机物质等的检测。
卫生检验重点内容

卫生检验重点内容第一篇:卫生检验重点内容卫生检验重点内容一、样品处理前的目的:1、消除干扰2、浓缩待测组分3、使用待测组分适合检方法的原则:1、被测组分与干扰组分分离完全被测组分的不得到损失2、不得引入被测组分和干扰组分3、经处理的样品不得影响后续样品分析4、尽可能不用或少用试剂,以避免由试剂引入过多杂质5、安全、简便、高效、具备相应的设备条件有机物破坏方法的选择原则:1、方便使用试剂愈少愈好2、样品处理耗时短,有机物质破坏愈彻底愈好3、破坏后的溶液容易处理,不影响以后的测定步骤和结果无机化处理的方法:1、干法灰化2、湿法消化干法灰化的优点:1、能灰化大量样品2、灰化操作简单,空白值最少(需要设备少,不用大量试剂,所以空白值少)3、有机物破坏彻底4、操作者不用时常观察缺点:湿法又称消化法原理:在强酸、强氧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有机质被分解,其中碳、氢、氮以二氧化碳、水和氮的氧化物等形式挥发逸出,无机盐和金属离子则留在溶液中。
湿法消化的优缺点:优:1、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样品2、快速3、挥发损失或附着损失小缺:1、不能处理大样品2、有潜在的危险,需要不断地监控3、试剂用量大,在有些情况下导致空白值高4、过程中产生大量酸雾和刺激性气体,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因而消化工作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精密度与准确度: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一、水样的采集:采样设备、方法、时间、地点、采样量采样瓶:玻璃瓶不能用来盛装测定金属成分的水样,塑料瓶则不能装测定有机物水样,测定氟化物水样只能用塑料瓶河水:根据河流大小,在不同深度采样,离岸边50—100cm处取样现场采样:水温—物理检查法PH—氨氮溶解氧色度测定:除悬浮物(方法:离心沉淀法,静置澄清法,滤膜过滤法)不能用滤纸过滤水样,因为滤纸能吸附有色物质我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生活》规定,饮用水浑浊度不能超过1度化学性状指标:1、PH值:天然水7.2—8.5方法:玻璃电极法(精确到0.01PH)标准缓冲溶液比色法(精确到0.1PH)2、硬度:A、是指溶于水中钙镁盐类的总含量以CaCO3(mg/L)表示B、常用方法: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滴定法C、类型:暂时硬度,永久硬度,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D、没有硬度的健康基准指导值三、水中有机污染指标的检验三氧;溶解氧(DO),耗氧量(OC),生化需氧量(BOD)三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评价水体受污染和自净状况,必须将“三氮”与微生物检测结果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中里氧的量,通常记作DO,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A当空气中氧分压恒定时,水温越低,水中溶解氧含量也就越高B水中溶解氧<4mg/L时,许多鱼类就会窒息死亡耗氧量:A在规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高锰酸钾氧化1L水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单位为mg/LB方法: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C我国生活饮用水规定耗氧量<=3mg/L,特殊情况下<=5mg/L,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III类水域耗氧量<=6mg/L生物化学需氧量:指在规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在生物氧化作用下所消耗的溶解氧目前世界上都广泛采用在20摄氏度五天培养法,其规定的消耗量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即BOD5(5在右下角)水处理系统中氮的转化过程:以蛋白质分解为例:蛋白质—胨—肽—氨基酸—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1、测定含氮物质的原因:测定后评价水体被污染和“自净”状况当发现水中氨氮物质或有机物的浓度很高时,表明水体刚刚受到污染,其潜在的危害较大;当水中硝酸盐氮浓度较高时,表明水已经过生化自净2、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卫生学意义+——表示水新近受到污染++—水新近受到污染,分解在进行中+++一边污染一边自净,并仍有新的污染—++污染物被分解,趋向自净——+分解已完成+—+过去污染已基本自净,目前有新污染—+—污染物已分解,但未完全自净———洁净水3、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危害:A水中容易发泡,一般自净方法不能去除,影响水的感观性B水面的泡沫降低了空中气中氧进入水的过程和程度,加重了水的缺氧,使水进一步恶化C含磷会加重水体的富营养化4、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A对消化道和皮肤的损害B进入肠道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C改变肠粘膜的通透性,使机体对有毒物质吸收增多皮肤出现干燥,皱裂5、空气检验:空气污染物的种类:气态污染物(气体和蒸气)颗粒污染物颗粒污染物:A总悬浮颗粒物(TSP)直径=100um的颗粒物B可吸入颗粒物直径=10umC细粒子(PM2.5):直径=2.5um的,在空气中悬浮时间更长,易于吸附各种有害物质,对健康危害大气体和蒸汽气溶胶:是固体(液体)以微小颗粒(液滴)分散于空气中的分胶体现,直径0.1~10um.尘:直径>0.1um,烟<0.1um,雾0.1~10um 之间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1、集气法:注射器采样法2、浓缩法:常用颗粒状物体吸附剂富集被测物质3、被测物质以气体或蒸汽状态存在于空气中时,用溶液吸附法粉主分散度的检测:数量分散度与质量分散度的百分比我国数量分散度用滤膜溶解涂片法和自然沉降法氧氮化物的危害: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在肺部被血液吸收后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硝基高铁血经蛋白使血液的输氧能力下降,出现缺氧发绀现象,氧氮化物中毒时引起肺水肿~~死亡SO2:(盐酸副玫瑰苯胺法):利用四氯化汞钾溶液做吸收溶液吸SO2——氯亚硫酸汞盐配合物——与四氯汞钾溶液——生成紫红色化合物空气中:1、H2S: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标准方法:硝酸银比色法2、空气中铅: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粉尘|、烟或蒸汽形式进入呼吸道,其次为消化道方法:石墨炉原子分光光度法:灵敏度最高、操作繁琐、对仪器要求高二硫腙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但影响因素较多示波极谱法:快速、价低3、汞:主要以蒸汽形式进入人体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4、微生物:自然沉降法二、食品检验1、感官检查:外观不接受不必再要进行检查——先决条件2、潜在误差源中占第一位:采样方法的选择3、采集样品的原则:现场调查;情况负责;责任重大的采样工作,两人以上进行样品的代表性与均匀性典型性4、食品样品的保存:防止样品污染样品尽快送检避免受潮或挥发脱水保存5、水分测定的意义:水分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和稳定性:质量控制水的量可阻止微生物生长,所以决定了储存期限和质量卫生指标食品中营养成分和有害物质的含量,要在相同水分含量基础上进行比较,因此水分含量是食品理化性质检验的基础数据6、食品中水分检测方法:1、干燥法(直接干燥法(水果)、减压干燥法(糖))2、蒸馏法7、食品中灰分的检测:1、食品中有机物高温后所留的无机盐类称灰分2、作为益养指标表示无机盐的数量3、质量超、有作假4、可评估食品的纯度和卫生质量8、灰分的检测方法:灼烧重量法:对称量恒重的要求是连续两次称量质量差小于0.5mg9、食品中还原糖和蔗糖的检测:还原性糖:所有的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和乳糖非还原性唐:蔗糖、淀粉、纤维素等试剂:菲林试剂——还原性糖(砖红色)10、食品中蛋白质的检测:凯氏定氮法步骤:食品中蛋白质——氨基酸——有机质破坏成氨消化、蒸馏、滴定计算1molHCL相当于氮14g蛋白质的含量=氮元素含量*6.2511、食品添加剂检验:着色剂分有机和无机无机——来自矿物对人体的危害有机:天然:胡萝卜素、胭脂虫红人工:胭脂红、柠檬黄12、食品中的防腐剂:允许使用的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盐、SO2等硼酸、硼砂、水杨酸对人体毒性较大,禁用13、酒类常见卫生指标的分析:乙醇浓度(酒精度)20摄氏度,100ml酒样中含乙醇的毫升数14、食用油常见卫生指标的分析:酸价: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15、土壤的检测:采样点的设定1、对角线布点法2、棋盘式布点法3、蛇形布点法16、什么是化妆品:涂抹、喷酒式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口腔黏膜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掩饰目的的产品17、头发:测定生物样品中有毒物质的含量,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无机毒物吸入后进入血液循环,经体内代谢出续集的部分外都能以不同比例随尿排出,头发虽不是排泄器官,但可以蓄积毒物18、人体内含量最高的无机盐:钾三、尿液1、全日尿、夜尿、定时尿、随机尿晨尿:由于全日尿收集繁琐,且留尿时间较长,尿液容易腐败变质因此在进行职业病调查中,常用晨尿代替全日尿进行检测,晨尿不受当天饮食影响,成分比较稳定四、食品卫生细菌学检验1、菌落总数测定定义: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情况下培养后所得1ml/g样品中所含有的菌落总数(需氧情况下,37摄氏度培养48小时能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意义:菌落总数主要作为判别样品被污染的标志,也可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样品中繁殖的动态,对被测检样品进行卫生评价时提供依据。
卫生检验知识点总结

卫生检验知识点总结一、卫生检验的概念和意义卫生检验是指对食品、饮用水、环境卫生等进行检验,以保障公众健康安全的一系列活动。
卫生检验的意义在于保障公众健康安全,促进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
二、卫生检验的对象1. 食品:主要包括农产品、食品添加剂等。
2. 饮用水:主要包括自来水、桶装水、饮用水水源等。
3. 环境卫生:主要包括室内环境、公共场所、饮食店等。
三、卫生检验的内容1. 食品卫生检验:包括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微生物污染等。
2. 饮用水卫生检验:包括检测水质、水源等。
3. 环境卫生检验:包括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等。
四、卫生检验的方法1. 物理检验:主要包括观察、测量、仪器检测等。
2. 化学检验:主要包括化学试剂法、光谱法、色谱法等。
3. 微生物检验:主要包括培养、观察、生化反应等。
五、卫生检验的质量控制1. 样品采集:样品采集应在符合卫生要求的环境下进行,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2. 仪器设备:卫生检验应使用符合标准要求的仪器设备,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检验人员:卫生检验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检验人员进行,保证检验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 数据记录:卫生检验结果应当进行准确记录,并在一定时期内保存备查。
六、卫生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食品添加剂超标:应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力度。
2. 饮用水水质不合格:应增加对饮用水源的监测频次,加强对水质安全的监督管理,加大对饮用水水质的检测力度。
3. 公共场所卫生不达标: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管理,加大对环境卫生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七、卫生检验的发展趋势1. 标准化:卫生检验将趋向于标准化,建立完善的卫生检验标准和方法。
2. 自动化:卫生检验将趋向于自动化,利用先进的检验仪器设备进行检验。
3. 信息化:卫生检验将趋向于信息化,建立健全的检验数据管理系统。
卫生检验与检疫主要课程

卫生检验与检疫主要课程卫生检验与检疫是指对动植物、动植物产品、食品、环境和人群等进行检验、检疫,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防止疫病传播的工作。
这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工作,需要掌握一系列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卫生检验与检疫的主要课程。
1.卫生学基础卫生学基础是卫生检验与检疫的基础课程,它主要介绍公共卫生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对公共卫生学的发展历程、卫生工作的目标和原则、卫生状况的评价和监测、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2.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卫生检验与检疫的重要课程之一。
它主要介绍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形态、生态及其在疾病传播中的作用,学习者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了解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和防控方法,为后续的检验和检疫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3.动植物疫病学动植物疫病学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它主要介绍动植物疫病的种类、病因、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学习者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了解各种动植物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现代防控技术和策略,为动植物检验和检疫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4.食品安全学食品安全学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它主要介绍食品卫生安全的监测、评估和控制方法,学习者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了解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的检测方法、食品加工和贮藏的卫生控制措施,以及食品安全制度和标准的建立与实施,为食品安全检验和监管提供理论指导。
5.检验与检疫法规与标准检验与检疫法规与标准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它主要介绍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学习者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了解国家和国际对于卫生检验与检疫的要求和规定,为从事卫生检验与检疫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
通过学习上述主要课程,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卫生检验与检疫工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卫生检验与检疫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卫生检验与检疫 专业介绍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介绍摘要:一、专业概述1.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背景2.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特点二、专业课程与技能1.公共基础课程2.专业核心课程3.实践操作能力三、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1.就业领域2.职业晋升四、专业优势与发展趋势1.新冠疫情下的重要性2.专业优势3.发展趋势正文: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是一门紧密关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专业,旨在为我国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本专业与国家检验检疫局紧密挂钩,培养具备预防医学、卫生理化检验及生物学检验等方面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一、专业概述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卫生检验检疫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本专业人才在病毒检测、诊断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凸显了其对于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价值。
二、专业课程与技能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政治、英语、数学、计算机基础等。
2.专业核心课程: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卫生化学、仪器分析、临床检验学基础、免疫学与临床免疫检验、寄生虫学及检验、空气理化检验学等。
3.实践操作能力:本专业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课、实习等途径,掌握各种检验技术及设备的使用。
三、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1.就业领域: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包括专业公共卫生服务、质检技术服务等行业,从事卫生检验检疫、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等工作。
2.职业晋升: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毕业生可晋升为公卫检验技师、化学检验员、检验检疫工程技术人员等。
四、专业优势与发展趋势1.新冠疫情下的重要性: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在病毒检测、诊断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凸显了其对于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价值。
2.专业优势: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具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和广泛的行业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前景。
3.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的提高,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在未来将持续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机会。
医卫生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卫生检验检疫学复习资料(整理版)隔离:是指将染疫人收留在知道的场所,限制其活动并进行治疗,百到消除传染病的传播的危险。
留验:是指将染疫嫌疑人收留在指定的处所进行诊察和检验。
嫌疑:是指缔约国认为个人、行李、货物、集装箱•、交通工具、物品或邮包已经暴露于或可能暴露于公共卫生危害并且有可能是传播疾病的来源。
检疫quarantine:限制有嫌疑但无症状的个人或有嫌疑的行李,集装箱,交通「具或物品的活动和(或)将其与其他个人和物品隔离,以防止感染或污染的可能传播。
检验:根据国家法律和卫生标准,用感官的,物理的,化学的或微生物的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查,分辨是否符合标准的过程。
检疫查验:是指出入境卫生检验检疫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出入境的各种管理对象实施的医学检杳和卫生检?f,达到早发现,早管理和早控制的目的。
卫生检验hygienetest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科学技术手段,依据国家有关I」生标准和检验方法,监测环境,食品,作'也现场的卫生状况和污染危害,为卫生监督执法和疾病防制提供可靠科学依据的学科。
卫生控制: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疾病防治机构,医疗机构依据生法规对公共I」生危害实施的管理措施。
卫生处理:是指留验,隔离和就地诊验等医学措施,以及消毒,杀虫等卫生措施°预防性卫生处理preventive sanitization为了防治和控制传染病传入传出,对来自检疫传染病疫区的交通T.具、货物、集装箱和废旧物品等,在未发现病原微生物和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下而采取的消毒,杀虫,灭鼠等卫生处理措施。
卫生监测health surveillance系指卫生监测机构运用物理化学生物毒理学的方法,连续系统的对食品药品化妆品饮用水的卫生质量,人们生产劳动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以及人群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与卫生学评价并及时的反馈和利用卫生信息的过程。
主动监测: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专门调行或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收集资料。
卫生检验检疫专业知识要点概要

卫生检验检疫专业知识要点概要卫生检验检疫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职能部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该行业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本文将就卫生检验检疫专业知识的重点内容进行概要介绍,以帮助相关人士更好地了解该行业。
一、卫生检验检疫的意义卫生检验检疫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输入输出商品的检验、检疫、监管等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国家法制建设,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行业,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卫生检验检疫的分类卫生检验检疫按照作用范围和检验疫情形式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包括口岸检验检疫、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动物产品检验检疫、食品检验检疫等。
其中,口岸检验检疫主要是在对国际旅客的入境和出境过程中,对海关监管区域内的人员、动植物、机动车辆、货物等进行检疫检测工作;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主要是对投身市场的商品进行检验和监管,从源头上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卫生检验检疫的职责卫生检验检疫的职责主要包括如下几点:1.检验检疫商品合格、健康、安全等情况;2.力求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障食品安全;3.促进进出口贸易和技术的交流;4.查验动植物和其产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5.监管和防止动物和植物疾病的传播;6.协定国际公共卫生合作。
四、卫生检验检疫的检测方法对于卫生检验检疫岗位人员来说,检测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1.物理检测:这种方法主要是采用外观、质地、尺寸等方面的检测;2.化学检测:这种方法主要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3.生物检测:这种方法是利用微生物、动物或植物的某些定性、定量和检验生长的条件等检测方法;4.传感器检测:这种方法主要利用传感器技术实现对物质的检测。
五、卫生检验检疫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点1.身体健康:卫生检验检疫岗位人员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2.专业知识:卫生检验检疫对于员工素质要求非常高,要求其掌握相关专业知识;3.工作效率:卫生检验检疫事务繁忙,时间要求严格;以上仅仅是卫生检验检疫专业知识的要点概要,尽管这一行业面向的场景比较多,但是其重要性不容置疑,只有具备专业的卫生检验检疫知识、严格的职业标准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做出贡献。
第一章卫生检疫综合知识 文档

基本知识:第一章卫生检验综合知识1、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不包括----国际单位制中的特定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1.长度L2.质量M3.时间S4.电流I5.热力学温度T6.物质的量n7.发光强度Iv 国际单位制辅助单位:1、平面角(弧度),2、立体角(球面度)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频率、压力、能量(功热)、功率(辐射、通量)、电荷量、电位(电压、电动势)、电容、电阻、电导、磁通量、电感你、摄氏温度、光通量、光照度、放射性活度国家选定非国家单位制:时间min\h\d、平面角度、旋转速度转每分、体积L、能电子伏、级差分贝2、《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对规定甲、乙、丙以外的传染病需要列为乙、丙类传染病管理批准和公布的结构是----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3、使用实验室认证认可标志的检验报告最终法定签字人是---授权签字人4、实验室认证认可的实施细则规定实验室每台经过计量合格的仪器必须粘贴---绿色合格证5、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级,其中把烈性病菌株或毒株等丢失事件划归为---I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实验室认证认可的法律依据是---计量法,实施时间:1985年9月6日(596)7、负责对卫生医疗部门实验室认证认可的机构是---省级以上计量行政部门8、实验室管理者为了保证质量体系文件的有效性,组织实验室管理评审的周期为---每年至少一次9、对高致病性的菌、毒种的运输必须经过批准,批准的机构为---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10、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提供公证数据,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建立---质量保证体系11、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在考核人员的工作成绩时,首先应该考核---检验质量12、在检测工作中公正性的措施中,不包括---检验资料长期保存13、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对检验工作应坚持的方针是---质量第一14、在选择使用检测检验方法时;应优先选择的方法是---具有GB或GB/T号的标准方法15、检验方法是卫生标准的重要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卫生检验检学是研究检验检疫与人人体健康的科学。
具体地讲就是研究传染病、群体性不时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决定因素和实施检验、检疫、控制的科学。
2、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卫生检验检疫学的基本任务。
3、中国卫生检疫诞生于1873年。
4、1873年8月15日,上海海关(当时海关内设有医官,主要负责海关及各洋行的医疗保健)税务司理船厅英藉医官FE.Wright向北京总税务司报告,要求委派医官采取对来自疫港的船只实施合办检疫的措施,以保护本地公共卫生。
最后任命海关医官(Dr.R.Alef.Jainieson)首先从事检疫工作。
5、国内卫生防疫机构主要分为两大类:卫生防疫站、专科性卫生防疫防治队。
6、卫生检验检疫的地位与作用:①控制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②探索疾病规律,提供防病依据;③积极应对突发事件;④维护国家经济权益和安全。
7、卫生检验检疫的研究对象和内容:①研究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②研究卫生检验检疫行政执法、监督、监测、管理活动的手段和规律;③研究保护人体健康,防止传染病传播的规律;④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预报、控制、检测的规律;⑤研究卫生检验、检疫、控制、监测、监督的具体规范;⑥研究人员、交通工具、货物、媒介生物、环境与公共卫生的关系;⑦研究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卫生检验检疫实践活动的规律;⑧研究卫生检验检疫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公约以及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的特点和要求;⑨研究检验检疫学的特点、性质与发展规律以及在现代化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8、卫生检验检疫学的研究方法:①微观卫生检验检疫学;②宏观卫生检验检疫学;③实验卫生检验检疫学。
9、卫生检验检疫学的特点:双重性、强制性、预防性、规范性。
10、卫生检验检疫学研究对象: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
第二章卫生检验1、卫生检验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科学技术手段,依据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监测环境、食品作业现场的卫生状况和污染危害,为卫生监督执法和疾病防制提供可靠科学依据的学科。
2、卫生检验意义: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制定卫生标准、评价卫生措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在疾病控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制定和执行卫生政策法规等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卫生检验是卫生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4、卫生检验按照卫生专业分类:水质卫生检验、食品卫生检验、劳动卫生检验、化妆品卫生检验、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消毒杀虫卫生检验、生物学材料检验。
5、按照卫生检验工作性质分类:经常性卫生检验、特殊卫生检验。
6、卫生检验的采样原则:代表性、目的性、时效性、安全性。
7、采样至少要有2人。
8、空气样品的采集:①直接采样法:注射器采样、塑料袋采样、真空瓶采样;②浓集采样法:溶液吸收法、滤纸和滤膜阻留法、固体吸附剂阻留法;③自然沉降法和惯性撞击法。
9、泳池水:采样点一般取对角线3个点,采水点离池壁1m,在水下30cm处采水450ml。
10、样品应在3~4小时内送至检验室。
11、实验室认证是每三方组织出示书面保证,表明产品、过程或服务符合特定要求的程序。
实施: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范围:第三方实验室;13个要素。
12、实验室认可是权威机枪对实验室有能力进行规定类型的检测和校准所给予的一种正式承认。
实施: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范围:第一、二、三方实验室;24个要素。
13、实验室认证认可的基本程序:申请、评审、评定、发证。
14、实验室认证认可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质量策划、整体优化、预防为主、过程概念、质量和效益的统一、质量改进的持续性。
第三章卫生检疫1、检疫:限制有嫌疑但无症状的个人或有嫌疑的行李、集装箱、交通工具或物品的活动和(或)将其与其他的个人和物品隔离,以防止感染或污染的可能传播。
2、嫌疑:是指缔约国认为个人、行李、货物、集装箱、交通工具、物品或邮包已经暴露于或可能暴露于公共卫生危害并且有可能是传播疾病的来源。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的规定,入出境检疫对象包括入出境的人员、交通工具、运输设备以及可能传播检疫传染病的行李、货物、邮包等特殊物品。
《食品卫生法》规定的入出境检疫对象有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以及包装材料、工具设备等。
4、卫生检疫分类:①依据卫生检疫的实施范围:国境卫生检疫、国内交通卫生检疫;②依据卫生检疫的管理模式:隔离式检疫、滤过式检疫、监测式检疫;③依据卫生检疫的工作性质:常规检疫、特殊检疫(临时检疫、非口岸检疫、随般检疫)5、卫生检疫的内容:人员检疫、交通工具检疫、动物检疫、环境检疫。
6、卫生检疫的特点:强制性、技术性、预见性、综合性。
7、疫情是指传染病发生、发展和终息的情况。
疫情信息是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分布规律和变动趋势的资料,构成疫情的主要因素有时间、空间、人间和传染病种类。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疫情报告人可分为义务疫情报告人和责任疫情报告人。
①义务疫情报告人:任何人。
②责任疫情报告人: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及其所有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病情报告人。
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4种(病毒性肝炎)、丙类9种(肺结核)。
10、日常疫情报告:①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检疫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炭疽中的肺炭疽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报告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接到报告后应以最快方式报告至国家出入境检验检验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要求,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②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③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丙类传染病时,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11、疫情管理的作用:①疫情是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和确定检疫查验内容的重要依据;②疫情是判断交通工具染疫或染疫嫌疑的依据;③疫情是实施卫生处理的主要依据;④疫情是国境口岸采取相应防制对策的依据。
12、锚地检疫:指入境卫生检疫船舶必须在港口的检疫锚地或者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同意的指定地点实施卫生检疫。
适用于来自疫区的或首次抵达的船舶。
其优点是锚地远离港内,一旦发现检疫传染病,便于检疫当局对交通工具和人员采取控制、隔离等有效措施。
①来自检疫传染病疫区或者动植物疫病流行国家或地区的船舶;②装载进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的船舶;③有染疫嫌疑的船舶,即载有检疫传染病病人、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或者有人非意外伤害而死亡且死因不明尸体的船舶;④未持有有效的《除鼠/免予除鼠证书》的船舶;⑤发现啮齿类类动物异常死亡的船舶;⑥废旧船舶;⑦载有放射性货物和须进行处理货物的船舶;⑧装载的货物为活动物的船舶;⑨检验检疫机构工作需要或者船方申请的船舶;⑩没有申请随航检疫、泊位检疫或电讯检疫的船舶。
13、卫生检疫的内容:海港检疫查验、航空检疫查验、陆地边境检疫查验。
..第四章卫生监测1、卫生监测系指卫生监测机构运用物理、化学、微生物学、毒理学的方法,连续、系统地对食品、药品、化妆品、饮用水的卫生质量,人们生产劳动、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以及人群健康状况进行检测与卫生学评价并及时地反馈和利用卫生信息的过程。
2、卫生监测的基本特征:连续、系统地收集资料。
3、卫生监测种类,按监测对象分:①人群监测;②特定环境(含水、土、气、特定公共场所)监测;③媒介生物监测;④交通工具监测;⑤货物监测;⑥食物与职业中毒监测;⑦疾病监测(传染病监测和非传染病监测);⑧突发事件监测。
4、公共卫生监测的程序: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反馈信息、利用信息。
5、哨点报告: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在经过选择的人群中用标准的内容和方法开展的监测,称为哨点监测。
它具有成本低、效率点的特点。
6、国家法定管理传染病报告监测系统是我国最基本、最主要的传染病监测系统。
7、监测系统评估:灵敏度、及时性、代表性、灵活性、简单性、可接受性、阳性预测值。
8、人群监测监测对象:①传染病监测: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国际监测传染病为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疟疾、流行性斑疹伤寒、回归热。
我国根据具体情况又增加了登革热。
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5种。
②非传染性疾病监测:非传染病有恶性肿瘤、心胸血管病、糖尿病、精神病、职业病、出生缺陷等。
③行为危险因素监测④针对其他卫生问题监测9、传染病人群监测监测内容:(选择)①收集人口学资料;②发病率和死亡率统计及分布描述;③病原体型别、毒力、耐药性变异情况;④暴发流行调查;⑤预防接种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⑥人群免疫水平监测;⑦防治措施效果评估;⑧流行的预测。
10、环境监测的对象,通常包括污染源和环境状况。
11、大气监测有害气体:酸性有害气体:SO2、H2S、NOx、Cl2氧化性有害气体:NOx、Cl2、O3硫化性有害气体:H2S颗粒污染物12、饮用水必测项目:浑浊度、色度、嗅味、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pH、总硬度、氯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氮、硫酸盐、铁、锰、总碱度、氨氮、溶解性固体、耗氧量、酚、当地存在的金属离子和其他污染指标。
选测项目:亚硝酸盐氮、碘和BOD.13、自备给水采样点数占自备水源总数的5%~10%。
14、土壤预处理:碱熔法、酸溶法、溶剂萃取分离法。
15、采样误差监测值相差10%~20%是允许的。
16、土壤测定方法:重量法、容量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
17、预警信息系统是整个预警系统的基础。
18、充分利用预警信息是卫生监测的最终目的。
19、预警信息发布原则:危害第一原则、区域第二原则、行政区划第三原则。
第五章卫生控制1、公共卫生危害结局的影响因素:危害因素的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个体抵抗力的不同。
2、公共卫生危害的不同表现形式:一是自然消亡,二是产生不明显的影响。
3、卫生控制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疾病防治机构、医疗机构依据卫生法规对公共卫生危害所实施的管理措施,目的是保护人体健康,这些措施是通过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控制所实现的。
4、卫生控制的特性:保护性、强制性、技术性、公益性、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