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及答案(第三套)
文学批评史考试试题及答案

文学批评史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位学者被认为是文学批评史的奠基人?A.儒略斯·凡内根B.威廉·黑兹里特C.西塞罗D.亚里士多德答案:D2.下列哪一本著作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重要里程碑?A.《文心雕龙》B.《笺疏》C.《古文观止》D.《论诗》答案:A3.以下哪位批评家将文学创作比喻为“刺剑,剑锋必须磨利”?A.蒲松龄B.鲁迅C.毛泽东D.周作人答案:B4.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作者消失”的文学批评理论?A.罗兰·巴特B.罗曼·雅各布森C.温斯顿·麦凯恩D.托·纳奇克答案:A5.以下哪位批评家被称为“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泰斗”?A.钱钟书B.胡适C.周作人D.聂绀弩答案:B二、简答题1.请简述西方文学批评史中的“新批评”理论。
答:新批评是20世纪中期西方文学批评的一种理论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威廉·黑兹里特和R·P·布莱克莫尔。
新批评强调文本自身的内在结构和意义,把注意力集中在作品的形式、语言和符号等方面,而非从意识形态、历史背景等角度进行解读。
新批评主张读者应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待作品,并通过对作品内部的分析和解构来理解其真正含义。
2.《文心雕龙》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影响是什么?答:《文心雕龙》是唐代刘勰所著的一部论述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著作。
它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心雕龙》系统地总结了古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经验,强调了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和审美价值。
该书提出了文学的“德艺双馨”观念,强调文学作品应既具有思想内涵,又具有艺术表现力。
《文心雕龙》尤其对后世的诗歌和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3.简述鲁迅的文学批评思想。
答: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开创了以社会批评为导向的文学批评思想。
鲁迅认为作家的首要任务是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恶,通过文学批判社会现实,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题与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一一、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以意逆志2、发愤著书说3、妙悟说4、六义说5、无我之境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1、试述《诗大序》的主要诗学观点。
2、试析《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
3、试述唐宋文道观的异同。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孔子“兴观群怨”说的理论内涵,并指出王夫之对此说的发展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试述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
后世还有哪些文论家提出过类似观点?试述之。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一答题要点答案要点:一、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1、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深刻理解作品的方法。
“逆”,此处即为“求”的意思;“志”,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的理解历代有分歧,旧注指说诗者之意,近代指作者之意,两者实际很难分开。
所谓“以意逆志”,是指解说作品时,不要抓住其中片言只语而望文生义,也不应对某些夸张修饰作机械理解,而应当着眼于作品的实际,把握作品的全篇内容,加上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探索作者的志趣倾,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论命题。
愤,指作为创作动力的“怨愤”,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
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揭示了“愤”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质和质量。
3、妙悟说:是严羽提出的学诗的重要方法。
妙悟原为佛语,指佛理高深莫测,不可言传,因而认识佛理不能靠逻辑推理或语言文字的解说,只有心领神会的方式才能进行。
严羽认为学诗与学佛相似,诗歌意境空灵虚幻,变化无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诗境的把握同样只有通过“悟”才能实现。
4、六义说:《诗大序》对《诗经》的诗体与艺术手法的归纳。
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前三者指诗体,后三者指创作手法。
5、无我之境:王国维将“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二类。
(完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1)资料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而言,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的是(儒家思想)。
2.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的是(道家思想)。
3.中国文学批评史体系的两大支柱(教化说)和(意境说)。
4.《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5.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三、填空题:1.1927年,_陈中凡_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标志着现代形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正式形成。
2.1996 年10月17日至21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等单位在陕西师范大学首次召开“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
四、简答题3.简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表现形态。
(1)散见于子书中的文学批评;(2)笔记体的诗话和词话;(3)文人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4)评点;(5)散见于诗、词、小说、戏曲、经传训诂、艺人谚语的文学批评;(6)专门性的论著;(7)诗选和批注;(8)诗纪事及词纪事五、论述题1.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民族特色主要有哪些?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
“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中国文学批评史习题及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习题及答案(中文考研远离尘嚣)一、名词解释:1.思无邪2.兴观群怨3.文质论4.以意逆志5.知人论世6.知言养气7.得意忘言8.“虚静”和“物化”说9.“三表法”10.“发愤著书”11.《毛诗序》12.文气说13.诗缘情而绮靡14.风骨15.六观16.应感17.《体性》18.《情采》19.文以明道20.不平则鸣21.气盛言宜22.含英咀华,闳中肆外23.点铁成金24.夺胎换骨25.竟陵派26.肌理说27.理、事、情28.《南词叙录》29.童心说30.“脂评”31.《艺概》32.《饮冰室诗话》33.古雅说:二、简答题:1.简述荀子文论的特色。
2.简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两句的理论内涵。
3.简述先秦两汉文论的历史影响。
4.简述《周易》对古代文论的影响。
5.简述《典论·论文》的产生背景。
6.《典论·论文》主要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文学理论?7.“文学的自觉时代”有哪些表现?8.简述曹丕文体论的主要内容。
9.简述曹丕文学批评论的主要内容。
10.简述陆机《文赋》的主要内容。
11.陆机是如何论述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与想象的关系的?12.陆机认为文学创作应注意那四个问题?13.陆机认为文学创作应防止那五种弊病?14.陆机是如何论述文体与风格的关系的?15.简述《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16.简述刘勰文体论的主要内容。
17.钟嵘《诗品》的主要理论内容18.钟嵘是如何论述五言诗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的?19.钟嵘进行诗歌批评的方法有哪些?20.简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
21.简述殷璠的诗歌理论。
22.简述元好问诗论的主要内容。
23.简述唐代的小说理论批评。
24.简述宋元小说理论的特点。
25.简述皎然的“诗教”观。
26.皎然的“复变”观。
27.韩愈的文论思想包含哪几方面?28.简述苏轼“有意而言”“有为而作”的文学观。
29.简述苏轼“辞达”的文学观。
30.简述苏轼的传神论。
31.简述黄庭坚对诗法的基本观点。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题(课程代码 262338)一、单选题1、朱熹《论语章句集注》对孔子“诗可以兴”中的“兴”的解释是 (c)。
A.和而不流 B.引譬连类 C.感发志意 D.考见得失2.最早指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 d )A.陆机B.刘勰C.钟嵘D.曹丕3."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是(b )关于辞赋的观点。
A、司马迁B、扬雄C、班固D、刘安4、《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b ) 。
A.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B.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C.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D.读者只须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并不重要5.“文由胸中出,心以文为表”这两句话出自( C )。
A.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B.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诗》C.王充的《论衡•超奇》 D.《毛诗大序》6、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文论家是( b)A.曹丕B.陆机 C.刘勰D.钟嵘7、认为“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了“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 (b ) 。
A.《文心雕龙·体性》 B.《典论·论文》C.《诗品序》 D.《文赋》8、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中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是 (b) 。
A.庄子 B.钟嵘 C.孟子 D.刘勰9、在中国文论史上,首次提出“兴象”这一概念的人是(b )A.陈子昂 B.殷璠 C.刘禹锡 D.司空图10、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二者写作的方法分别是( b)。
A.“因文生事”和“以文运事” B.“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C.“因事作文”和“文事相济” D.“因事生文”和“因文运事”11、李渔涉及戏曲、建筑、园林、饮食等方面的著作是 ( d ) 。
A.《十二楼》B.《风筝误》C.《比目鱼》D.《闲情偶记》12、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以及他的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a)。
其他系统衡水学院-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所有答案

其他系统衡水学院-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所有答案10“女性阅读”中的“女性”,指的是生理意义上的女人()A、正确B、错误答案是:答案:B9印象批评和中国古代的印象式批评不是一回事()A、正确B、错误答案是:答案:A8文学工业在制作产品过程中,也制作出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A、正确B、错误答案是:答案:A文学批评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学科()A、正确B、错误答案是:答案:B6文体批评进行语音分析时,需要把握的只是作为形式因素的音韵和节奏()A、正确B、错误答案是:答案:B5社会历史批评在阐述作品的思想内容时,要求运用一定的历史发展观和社会价值标准,以作品的题材、人物形象、语言等为切入点洞察隐含其中的社会显示内容,揭示作品的思想意义()A、正确B、错误答案是:答案:A西方印象批评不看重理性的表达()A、正确B、错误答案是:答案:B3时序研究事件在故事中的编年顺序和这些事件在叙事文中排列的事件顺序之间的关系()A、正确B、错误答案是:答案:A2有洞见必然有盲视,没有一种批评方法具有万能的效应,每一种批评方法都有它的合理性和局限性()A、正确B、错误答案是:答案:A1.社会历史批评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A、正确B、错误答案是:答案:B10下列不属于文体批评特征的是()A、突出文学的语言性质B、审美意识的融入C、分析人物的心理D、具有可操作性答案是:答案:C9下列哪种分析属于叙事文结构分析()A、叙述方式B、二元对立C、反讽D、张力答案是:答案:B8印象批评的基本步骤不包括()A、获取印象B、抒情描述C、演绎推理D、整合感受答案是:答案:C7关于文学观念与批评方法的关系,下面哪一项理解有误()A、文学观念对批评方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B、文学批评方法不受文学观念的影响C、持有不同的文学观念,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就会大相径庭D、批评方法对文学观念可以有所超越答案是:答案:B6对文学批评的内涵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批评是阐释B、批评是创造C、批评是批判D、批评是评价答案是:答案:C5印象主义批评注重直觉,表现在()A、对作品的评价重在感受,不经过逻辑推理B、认为任何人对作品的任何感受都是合理的C、不只关注作品的审美特性D、认为批评无需对作品的价值做出判断答案是:答案:A4细读法的批评策略不包括()A、选择短小且意蕴丰富、充满歧义的文本B、关注文学作品的节奏与作家情感表达的关系C、了解词源知识以及该词与神话、历史或文学有关的典故D、发现文学文本结构上的矛盾统一答案是:答案:B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A、文学价值在于丰富人们的知识B、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情操C、消遣阅读D、维护一定的意识形态答案是:答案:C2.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的关系,表述不准确的是哪一项()A、文学批评以文学欣赏为基础B、文学批评需要通过分析、判断、推理、论证等一系列逻辑思维传达自己的思想C、文学批评不需要情感投入D、文学欣赏允许而且必须有个人爱好,文学批评答案是:答案:C1.印象主义批评所说的印象,不是指()A、对作品条分缕析的分析B、对作品的瞬间感受C、对作品的整体感受D、对作品的直觉鉴赏答案是:答案:A。
中国文学批评史测试题(三)

中国文学批评史测试题(三)《中国文学批评史》第03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07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钟嵘《诗品》认为继承了小雅诗风的五言诗人是()。
a、曹操c、蔡文姬b、嵇康d、阮籍2、温柔敦厚,《》教也。
a、诗c、礼b、书d、乐3、反对“永明声病说”的是a、沈约c、刘勰b、钟嵘d、司空图4、中国古代现存第一部文学选本是:a、文章流别集c、昭明文选b、玉台新咏d、文苑英华5、“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这段诗论出自()。
a、论衡?艺增c、史记?屈原列传b、孟子d、毛诗大序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钟嵘《诗品》评论曹植诗歌的思想和艺术成就,说他():a、骨气奇高b、风神标举c、篇体华美d、词采华茂e、情兼雅怨f、体被文质2.受“诗可怨”理论影响:a、发愤著书说b、不平则鸣说c、知言养气说d、诗穷而后工说3.以“物情论”为文学成因的文学理论包括:a、礼记?乐记b、荀子?乐论c、文赋d、诗品序4.提出“清道集圣宗”思想的文学理论家有:a、荀子b、扬雄c、钟嵘d、刘勰5.《文心雕龙》中属于“文学枢纽”的章节包括:a、神思b、辨骚c、原道d、正纬第三个问题,判断问题(每个问题1分,5个问题5分)1、《文心雕龙》最先提出了“建安风骨”的观念,并给于了很高评价。
对与错2。
“神与物之间的旅行”是关于概念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正确与错误3。
“诗因情而美”的意思是“优美的文字”。
对与错4。
“专注于八根杆子,游一万英尺”是关于灵感的。
正确与错误5。
《诗序》的作者是东汉的魏红。
是非。
中国文学批评史测试题(一)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03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论语·为政》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A、尽美矣,又尽善也B、思无邪C、尽美矣,未尽善也D、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孔子“尽美矣,又尽善也”两句话所评价是()。
A、《武》乐B、《离骚》C、《韶》乐D、《小雅》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孟子B、庄子C、孔子D、司马迁4、提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先秦思想家是()。
A、庄子B、孔子C、老子D、孟子5、提出“虚静”、“物化”的艺术创作论的先秦文论家是()。
A、孟子B、老子C、孔子D、庄子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受到孟子“知言养气”说影响的有:A、曹丕《典论•论文》B、韩愈《答李翊书》C、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D、陆机《文赋》2、受到"诗可以怨"说影响的有:A、发愤著书说B、不平则鸣说C、蚌病成珠说D、诗穷而后工说3、以"物感说"为文学产生原因的文论有:A、《礼记·乐记》B、《荀子·乐论》C、《文赋》D、《诗品序》4、"诗言志"说出现在:A、《尚书》B、《左传》C、《礼记·乐记》D、《孟子》5、提出"明道、征圣、宗经"思想的文论家有:A、荀子B、扬雄C、韩愈D、刘勰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说是中国艺术意境论的哲学基础。
正确错误2、"知言养气"之"气"和"文以气为主"之"气"的意思是一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3 页】
试卷部分
XX 学院XX 至XX 学年X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中国文学批评史》 (试卷编号:Z )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方式:
考试
考查
闭卷
开卷
仅理论部分
其他 )
学院: 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班 级: 级 班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考试地点: 考试时间: 月 日 时 分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知人论世”
2.“自然英旨”
3.“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4.理、事、情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将作品选项字母标号填入对应的作家空格。
共
10分)
A.《楚辞章句序》
B.《报任少卿书》
C.《宋书·谢灵运传论》
D.《池北偶谈》
E.《论诗三十首》
F.《石林诗话》
G.《诗式》
H.《答李翊书》 J.《与王驾评诗书》 K.《答洪驹父书》
L.《词源》
M.《闲情偶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毛诗大序》的文学观点。
2.简述苏轼的文学主张。
请考生注意:答题时不要超过“装订线”,否则后果自负。
第 2 页 【共 3 页】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分析、评价所举文论作品反映的观点。
“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
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
2.分析下面文论片断所表现的创作论特点。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限选做一题。
20分)
1.谈谈唐人对“兴”的讨论。
2.论司空图诗论的理论渊源。
请考生注意:答题时不要超过“装订线”,否则后果自负。
答案部分
XX学院XX至XX学年X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课程名称:《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编号:Z)
任课教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明确表述出处、内涵,3分;列出相关范畴、时间、人物、作品等信息,2分。
] 1.“知人论世”
《孟子》;“知人论世”才能做到以意逆志。
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要求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及经历,也要了解作品的时代性。
2.“自然英旨”
南朝齐梁间,钟嵘《诗品序》;强调自然、精练之美;反对“用事”,“拘挛补衲”;以“直寻”为法,追求“滋味”(文已尽而意有余)。
3.“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明,袁宏道《序小修诗》;本质是强调“真感情”,包括求趣,求变,尚淡,尚奇;批评七子,反对复古思想;反对理学束缚,提倡个性解放。
4.理、事、情论
清初,叶燮《原诗》;诗歌创作,主体方面有才胆识力四要素,客体方面有理事情三要素;这是从儒家之道(“适于道”)的理解中提出来的;“幽渺以为理,想像以为事,惝恍以为情”。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共10分)
D.《池北偶谈》
E.《论诗三十首》
F.《石林诗话》
G.《诗式》H.《答李翊书》J.《与王驾评诗书》
K.《答洪驹父书》L.《词源》M.《闲情偶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总体条理性,完整性2分。
]
1.简述《毛诗大序》的文学观点。
(1)“诗言情”说。
(2)政教功能(盛世之音)。
[每点2分](3)“诗有六义”——主文而谲谏,止乎礼义,变风变雅。
本质;中和思想,诗教观。
[6分]
2.简述苏轼的文学主张。
(1)重“道”讲“艺”;(2)艺术构思求“虚静”;(3)“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
(4)传神,“随物赋形”。
(5)“无法之法”。
(6)意境论,“外枯中膏”。
[缺少1个方面,扣2分。
表述不清楚,扣1分。
]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对材料所体现的观点,定性无矛盾、不合理之处。
2.论述与所提出的观点一致,有逻辑性。
3.有评价,有联系;有“背景”,有“影响”。
每方面5分。
]
1.分析、评价所举文论作品的观点。
分析要素:一、境界说的渊源与发展。
特别是严羽讨论了“别趣”,王士祯讨论了“神韵”;二、“无我”与庄子的观点:物我两忘;三、王的例证与扩展例证;三、王的理论的体系性(如不隔,优美);四、影响及评价:传统文化特征、近代文化特征。
2。
分析下面文论片断所表现的创作论特点。
分析要素:第一方面:哲学思想的影响;如玄学及庄子的文艺观。
第二方面:盛唐兴象,如殷、王等人的讨论。
第三方面:中晚唐创作实践——风格多样化及对艺术形式之美的追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限选做一题。
共20分)
1.谈谈唐人对“兴”的讨论。
2.论司空图诗论的理论渊源。
评分要求:
1.明确提出观点,能用原文引证,能阐释其内涵。
(观点阐释有矛盾、错讹、重复,此项得分不高于3分)
2.论述有逻辑性,有条理性,有实例。
(无实证,同时无其他有效论证方法,此项得分不高于2分)
3.有评价,有联系;有“背景”,有“影响”。
(有一点扩展且符合史实,最低得3分,其余扩展累加不超过6分)
每方面6分;总体评价2分。
第 3 页【共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