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案)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编排了《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四篇课文。

安排本单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自觉运用到阅读实践中,进一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题材各不相同。

《搭石》描写了一幅幅与搭石有关的乡村画面,呈现出淳朴美好的乡情和风俗;《将相和》讲述战国时期廉颇、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由“不和”到“和”的过程;《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通过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多种事物的运动速度;《冀中的地道战》介绍冀中军民如何利用地道战粉碎敌人的“大扫荡”。

二、语文要素1.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搭石》作为本单元开篇,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时集中注意力的阅读习惯,学习不回读的阅读方法,这是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基础和起点;《将相和》一文鼓励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尽量连词成句地读文章;《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段落特点,抓住关键语句迅速把握课文内容;《冀中的地道战》主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做积极的阅读者,并且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2.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本单元习作重在引导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把人物的特点写清楚。

教材以“漫画”为话题,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要素分解分类内容/ 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课文5 搭石(心想他人无私奉献)集中注意力读,不回读6 将相和(以国为重品格高尚知错就改精神可嘉)扩大视域,连词成句读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探抓住关键语句,迅速把握课文内容索自然奥秘)8 冀中的地道战(无穷无尽的智慧顽强的斗争精神)带着问题读,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习作“漫画”老师抓住人物特点,用一两件具体事例描写自己的老师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提高阅读的方法教法建议1. 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学的活动3生自由读。(出示课件4)
学生思考:
感受到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学生边听边想,说说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生读
活动意图:设计精读课文这个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由学习的基础上,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7.板书设计
秋凉勤劳摆搭石
无私奉献换搭石 搭石是联结
搭石 协调有序走搭石 家乡人们
教师活动1
同学们,请读一下课题,并说出你们的问题。(出示课件1)同学们想知道什么是搭石吗?它有什么用呢?搭石承载了哪些美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搭石)
学生活动1
学生认真听讲并积极思考。
活动意图:用问题导入,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环节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4.学习重点难点
1、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从具体事件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受到熏陶。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5.学习评价设计
用计时器记录阅读的时间,并且使用测试题的方法评价阅读的效果。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一、出示题目,导入新课。
2.学习2-4自然段。(出示课件5)
(1)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想,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风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呢?
师总结:
风景是指美丽的地方。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家乡搭石的“美”?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好好体会家乡的搭石到底美在哪里。我们下节课来解决这个问题。
6将相和
1.能用简洁的话讲述三个故事,感受蔺相如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2.抓住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2“漫画”老师》教案3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2“漫画”老师》教案3篇

【导语】部编版⼩学五年级上册语⽂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漫画”⽼师》,教材以“漫画”的话题,⽬的是激发学⽣的习作兴趣。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学五年级上册语⽂《习作2“漫画”⽼师》教案 教学⽬标 1.明确⾃⼰想要描写的是哪⼀位⽼师,了解这位⽼师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2.挑选能够突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刻画⼈物; 3.学会通过细节凸显⼈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挑选能够突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刻画⼈物; 2.学会通过细节凸显⼈物形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张⼈物漫画;班上⼏位⽼师的照⽚ 教学过程 ⼀、激趣导⼊ 1.(出⽰⼈物漫画)同学们都看过⼈物漫画吧?(看过) ⾥⾯的⼈物形象有趣吗?(有趣) 你觉得有趣在哪⾥?(学⽣各抒⼰见) 没错,漫画⾥的⼈,特点⾮常突出,配上独特的画风和夸张的情节,让⼈觉得可爱⼜有趣。

2.如果要给⼀位⽼师画漫画,你会选择谁呢?(出⽰班上⼏位⽼师的图⽚)(学⽣⾃由发⾔)现在,让我们⽤⽂字把我们可爱的⽼师“画”出来吧!(板书:“漫画”⽼师) ⼆、启发思路 1.各位⼩画家们,请说说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位⽼师为他“作画”呢?(学⽣⾃由讨论) 2.汇报讨论成果: ①引导学⽣先说出要描写哪⼀位⽼师; ②这位⽼师有什么突出特点,⽐如:外貌、⾐着、性格、喜好(此处可作细节描写); ③归纳完这些细碎的信息之后,引导学⽣回忆,有没有什么典型事例可以体现该⽼师的这些特点,有的话,选择⼀两件⽐较有代表性的事件,写下来。

(注意:事件必须要能够突出⼈物的特点)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先打草稿,确定⾃⼰想写哪⼀位⽼师,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板书:XX⽼师突出特点:……)学⽣先把思路整理出来; 2.以语⽂⽼师⾃⾝为例,给学⽣讲解如何刻画形象: (1)(学⽣归纳)特点: ①外貌:清秀的脸⼤⼤的眼睛戴着眼镜⾼⾼的⿐⼦ ②性格:很温柔,有时候也很严厉,但同学们都很听她的话 ③喜好:爱说笑,上课很有趣喜欢穿淡雅颜⾊的⾐服 (2)(学⽣回忆)事例: 表现性格的典型事例:有⼀次,班上的⼀位同学在别⼈的课本上乱涂乱画,导致那位同学的笔记都看不清了,⽼师⼗分⽣⽓并严厉批评了这位同学,这位同学意识到⾃⼰的错误,不仅帮别⼈补好了笔记,从此以后也学会了爱惜别⼈的东西。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文本分析:这篇课文讲述了一次“我”看到的父子俩钓鱼的故事,细致的描述了儿子在钓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危险,赞扬了男孩子的坚韧与勇敢,同时也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严格要求与培养。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目标:1、认读4个字,了解男孩钓王鲑的过程,感受他的坚韧和勇敢。

2、能与同学交流对父亲这个人物的评价。

3、了解男孩钓王鲑的过程,感受他的坚韧和勇敢。

以及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与培养。

教学重点:了解男孩钓王鲑的过程,感受他的坚韧和勇敢。

以及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与培养。

体会父亲对男孩的严格要求和培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你们钓过鱼吗?想看一个小男孩怎样钓鱼的吗?今天我们就在河边看他怎样钓的?介绍加拿大作家帕金斯,学生结合资料介绍作者情况。

二、细读全文,了解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扫除字词障碍有没有不懂得词语。

3.默读课文,整体感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请你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

【拉锯战】→【】→【与鱼周旋】→【】→【捕鱼成功】沉入深水区拖入灌木丛联系课文的第一题进行:鲑鱼的举动孩子的表现钓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强大的水流,大鱼挣扎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几次收线都没有成功鲑鱼猛地向下游蹿去开始支持不住了,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地抓紧钓竿。

鲑鱼离深水区越来越近被拖入河中,从河里冒出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仅紧紧地抓住钓竿不放开,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

鲑鱼突然改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茂密的灌木丛中鱼被抓住了紧紧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中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引导:同学们,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案,也称课时方案,老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详细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五班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五班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我的“长生果”教学要求1.熟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首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同学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第一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始终在和书进行着好玩地对话。

《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得到了“窃读”的乐趣;《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走遍天下书为侣》则提出要擅长读书,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日,我们还要再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知了我们什么。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问:你有什么问题?(如:课文中我的“长生果”是指什么?为什么要把书比方为我的“长生果”?)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2.同桌互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依据自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勾出来多读几遍,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4.四人小组沟通检查读书状况。

三、细读课文,深化理解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看文艺书籍;看中外名著;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受。

作者悟出的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别出心裁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头离不开借鉴和仿照,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当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制造。

2.认真阅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从中所悟出的道理?在你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引导同学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作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漫画”老师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二单元“漫画”老师 优质版教案

(3)你打算选取哪两个特征?
(4)有哪些事件可以用来表现这些特征?你将如何描写、刻画老师?
(5)漫画的夸张、幽默如何体现?
(6)你打算拟个什么题目?
(出示课件34-38)教师出示示例,指导学生列提纲。

学生构思列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帮助学生完善提纲内容。

七、课堂总结,动笔练习
这次习作,我们给老师“画”了一幅“漫画”。

在写作时,我们要抓住老师的特点,还要突出事件的主要内容,吸引人,把老师写得可爱又有趣,同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习作中。

教师出示习作素材,学生读。

(出示课件39-48)
教师提问:你打算用上哪些词句让文章更幽默、有趣一些呢?
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你打算怎样写习作的开头和结尾呢?
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拟定好的习作提纲,用上这些好的素材,完成此次成习作吧。

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写作素材的提供,可以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
备课”(手写)第二课时(例文赏析)
【教学过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

本单元共安排了3篇课文,《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

这些课文都是民间口头文学的精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间故事,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民间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一些文言文式的表达和古代文化知识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文言文式的表达和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民间故事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民间故事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民间故事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包含了《将相和》、《草船借箭》、《麻雀》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和语文园地。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历史故事和人物,通过阅读和口语交际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品质,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朗读和表达方面,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此外,部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和人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解析。

3.朗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历史人物故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本单元的主题“历史故事和人物”,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历史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

4.巩固(5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位历史人物?为什么?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引导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qualities of thesehistorical figures and how they can learn from them.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课标本教材小语第9册第2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教材解读表
单元主题浓浓的乡情。

主题概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家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故土,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让我们走进这组课文,看看哪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
怎样的一颗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吧。

课文题目课后作业
(或连接语)生字词

教学目标课

每课重点(主题联系)单元共同点
5 古诗三首1、背诵;
2、理解诗句意思。

3、默写两首古诗
4、资料袋:相关古
诗词。

认4个
写4个
在诵读过程中体
验情感,领悟内容。

(思乡之情)
1、高度重视
感情朗读;
2、生字词语、
优美词语、精
彩句段的积
累、感悟和运
用。

3、借助工具
书,联系课文
和生活积累
理解生词的
意义。

4、渗透默读
习惯的培养,
养成边读边
思的习惯。

5、注重课外
知识的积累,
补充以及拓
展练习。

6、注重课前
参与,做好充
分的预习准
备。

2
2
2
6梅花魂1、感情朗读;
2、体会外公的心
情;
3、抄写句子。

选做:交流描写心
情的词语。

资料袋:乡情故事
认12个
写14个
1、体会老人对家乡
对祖国的眷念的之
情。

2、感悟梅花的高尚品
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
照应、首尾连
贯”的特点。

7*桂花雨1、感情朗读;背诵
喜欢部分;
2、交流从哪几方面
写了作者对桂花的
喜爱?
3、抄写句子。

课外:观察桂花,
收集描写桂花的词
语和美文。

认2个
写2个
1、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2、启发学生谈谈自
己难忘的事和人,训
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8*小桥流水人家1、感情朗读,展开
想象,交流体会;
2、鼓励练笔。

1、认识6个生字。

读读记记“婀娜、舞
姿、粼粼、波纹、干
涸、点缀、涌现、潮
湿、流通、舒服、印
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3.理解课文,体会
作者是怎样表达思
乡之情的。

1
语文园地口语交际:“浓浓的乡情”回顾单元收获;讲述具体生动,打动
他人;倾听认真,主动交流。

1 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
1、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像,
2、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
达感情的方法,适当运用在自己的习
作当中。

2
交流平台:本组的课文是通过哪些
人、事、景、物来表达思想之情的?
引导学生体会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1 日积月累:思乡的诗句感受古诗词表达的情感,积累语言
几点说明:
(一)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总思路:了解单元主题——分课教学,关注主题关联,突出语文意识——回顾收获,拓展练习。

(以主题组织的单元教材仅仅是教材组织形式而已,教学时不能仅从“主题与内容”方面来把握。

文本涵盖语言、情意、审美不同要素,应从“三维目标”
把握教材,结合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深入把握语文学科的本质,这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单元主题关联处理方式:
1、单元导语在第5课第一课时处理。

2、第5课教学中比较3首诗表达的情感相同处:同在异乡,思乡,思念亲
人。

3、第8课结束,鼓励学生开展爱爱家乡,爱亲人的活动,为“语文园地和
口语交际”做准备。

4、口语交际之中引入单元回顾,回顾内容、情感、语言积累等方面的收获。

(三)单元作业处理方式:课后题力求在课堂上完成;课外作业务必落实;单元检测题仅供评价参考。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一、题单元教材解读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

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

《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
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
故乡生活。

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
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二、学情分析:
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
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
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
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年级学生应该培养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所以识字不应成为教学的重点,在课文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对文章的理解及感悟上,在作文训练中,应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大胆表达。

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
人物美好的情感。

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让学生策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的想象作文,“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表达方法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
学生表达爱家乡的个性习作。

教师教学时,应整体关照本组的编排特点,把体会
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5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
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
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乡情的古诗,了解作者及诗歌写作背景,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不好?(背诵《静夜思》)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呢?(是月亮。


月亮象征着团圆之意,所以诗人写的思乡诗中,常常提到月亮。

但并不是所
有人的乡愁,都是月亮引起的,熟悉的景物,特殊的节日,都会勾起游子的
思乡之情。

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体会一下,是什么
勾起作者的乡愁呢?
二、朗读三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本课出现了几个多音字,本课的多音字有:
“间”
读jiàn;“万重山”和“意万重”的“重”读сhóng;“还”读huán;“风一更”的“更”读gèng。

三、根据下面的注释理解诗意。

先自主学习,然后与同桌一起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四、全班交流,教师巧妙点拨,体会情感
1、刚才小组同学交流了关于诗句的理解,能谈一谈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