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备考:印象形成的五大效应
2020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中的有趣效应

2020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中的有趣效应心理学中的有趣效应心理学中的印象形成效应属于社会心理这一章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考试中,也会经常涉及,虽然一般考察形式简单,但也是需要大家理解和记忆的一个知识点。
再加上这一部分也算心理学中比较有趣的一部分知识,所以今天就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些考试中可能会考查到的一些效应,希望有助于大家备考,也希望能激起大家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哈。
1.社会刻板印象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比如觉得法国人浪漫,见个法国人就觉得人家肯定浪漫,觉得四川人爱吃辣,见个四川人就以为人家肯定爱吃辣等。
这就是对一群人的特征加以概括了,而把得出的群体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无视个体差异了。
其实,我们简单理解社会刻板印象,可以把它看成,以整体推个体了。
2.晕轮效应我们生活中有句俗话,叫“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种效应,叫晕轮效应,什么是晕轮效应呢?就是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还有我们常说的那句话,爱屋及乌。
其实也是一种晕轮效应,因为喜欢这个房子,觉得旁边的乌鸦都是好的。
其实对晕轮效应,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下,就是以偏概全了。
3.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自己的言行和需要,别人也一定会有类似的言行和需要。
这个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我是个爱记仇的人,就认为别人也爱记仇,我觉得世界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我就觉得别人也这样认为的等。
这里面比较有趣的故事是关于苏轼和佛印的一个“佛心自现”的故事,篇幅比较长,我在这里就不展开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搜一下,这也是我们考试中可能会出到的一个题目噢。
4.蔡加尼克效应蔡加尼克效应,是指对未完成工作的记忆优于对已完成工作的记忆现象。
2020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你能分清常见的印象形成效应吗

2020云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你能分清常见的印象形成效应吗社会刻板效应VS晕轮效应VS首因效应VS近因效应社会刻板效应:是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简言之就是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
比如:青年人总是认为老年人墨守成规,而老年人总是认为青年人举止轻浮;教授总是白发苍苍、文质彬彬,演员总是脸庞秀丽,身材妙曼。
事实上这些都是对于一类人的片面认识,这种看法一旦形成较难改变,容易有先入为主的成见,从而阻碍正常的人际关系交往。
再比如:教学中老师觉得但凡数学好的学生物理、化学也一定好,所以班上有位同学数学好,她就会觉得这位同学的化学也好。
晕轮效应:是指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也称为光环效应。
换句话说就是从所知觉到的特征推及到未知觉的特征上,从局部信息虚构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晕轮效应对人的认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遮掩性和弥散性两个方面。
比如:我们经常说一个人“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讲的就是晕轮效应。
再比如:老师在教学中认为一个学生数学学得好,那他的物理及化学也会学得好。
首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初效应。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们的心理总是注意开始的细节,如对方的表情、眼神、姿态、服饰、动作等,而对后来接触的细节较少关注,首因效应一旦形成不易改变,要改变则需要通过更深入的交往实践。
比如:新老师第一次站在讲台上上课,大家都被她生动的讲解所吸引了,觉得这位老师以后的课也一定会讲的很好,这就是利用了首因效应;但如果说大家觉得新老师的课讲的不错,就会觉得她的人品优秀,学识渊博,家庭和谐美满,这就是晕轮效应了,体现的是由讲课这一个特征推及到其他方面特征的判断。
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2019广东教师招聘考试:印象形成效应(上)

2019广东教师招聘考试:印象形成效应(上)印象形成效应(上)在普通心理学中的印象形成效应这一部分,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虽然考查题型简单,但大多数情况大家容易混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挖掘一下每个效应背后的故事,也从侧面帮助大家加深印象。
知识点一:登门槛效应。
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背景:这个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
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
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
同类实验: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人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
在第一个居民区向人们直接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
在第二个居民区,先请求各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
几周后再向他们提出竖牌的要求,结果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知识点二: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也就是所谓的宣泄效应。
是指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背景:1924年11月,以哈佛大学心理专家梅奥为首的研究小组进驻西屋(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霍桑工厂是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一家分厂。
他们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教师招聘考试学科辅导:中公名师浅谈——社会心理学之印象形成效应

辽宁教师微信:lnjsks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社会心理学的几个概念是常考知识点,经常在选择题中出现。
中公教育薛文敏老师对几个常考的概念进行详细解释,帮助大家对这些概念形成更清晰透彻的理解。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或者第一印象效应。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有关实验: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编撰了两段描写一个名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的文字,第一段文字将吉姆描写成热情、外向的人,说吉姆与朋友一起去上学,他走在撒满阳光的马路上,与店铺里的熟人说话,与新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另一段文字则相反,把他描写成冷淡而内向的人,说吉姆放学后一个人步行回家,他走在马路的背阴一侧,没有与新近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
在实验中,卢钦斯把两段文字加以组合:第一组,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现,冷淡内向的文字后出现。
第二组,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先出现,热情外向的文字后出现。
第三组,只显示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
第四组,只显示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
卢钦斯让四组人分别阅读一组文字材料,然后回答一个问题:“吉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果发现,第一组中有78%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二组中只有18%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三组中认为吉姆是友好的人有95%,第四组只有3%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
第一组和第二组条件下,相同的内容,只因顺序不同,人们对吉姆的印象差别竟然如此之大!也就是说,信息呈现的顺序影响了对人的整体看法,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这个现象叫作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第一次接触陌生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对人们后来的认识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
更有意思的是,卢钦斯的实验并没有就此中止,他改变了实验条件。
首先,告诉参加实验的人不要受第一印象的误导,要全面地进行评价,然后,将描述吉姆不同特征的两段文字隔开呈现。
教师招聘考试中不可不知的“印象形成效应”

教师招聘考试中不可不知的“印象形成效应”(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师招聘考试中不可不知的“印象形成效应”印象形成效应是历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知识点,虽然分值不大、复杂度也不高,但是往往有因掌握的不够准确而失分同学,为了使同学们完全掌握这个知识点,今天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下这个知识点。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辨别印象形成效应的小技巧

辨别印象形成效应的小技巧印象形成效应常见的为五种,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常考考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虽然所占分值并不高,但是出题频率相对较高,并且考察非常灵活,需要大家重点去记忆关键信息,具体分析如下:首因效应:又称为最初效应,指的是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例如:参加面试、或者相亲时,我们会倾向于隆重的打扮自己,力求给对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为接下来的交往打好基础。
近因效应:也叫作最近效应,指的是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例如: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晕轮效应:又称为光环效应,是指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做相似的判断。
例如:一好百好,一坏百坏,一白遮百丑,诸如此类,都是放大一个特征来影响其他特征的。
社会刻板效应:又称为刻板印象,是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队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无视团队成员的个体差异。
例如:东北人都会唱二人转;四川人都能吃辣。
投射效应:指的是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认为自己的言行和需要,别人也一定会有类似的言行和需要。
例如:疑邻盗斧;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
在以上五种效应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区分技巧是:首因效应大多发生在与陌生人之间,而近因效应一般发生在熟人身上。
而社会刻板印象和晕轮效应通常是同学们比较难区分的点,社会刻板印象体现的是对总体特征的以偏概全,例如老师认为数学学得好的学生,物理学得也好;而晕轮效应是对于个体特征的以偏概全,例如小明的数学好,老师认为他各科成绩都好。
【习题巩固】人们往往认为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纪律和品德等方面表现得也很好,这种现象属于( )。
A.刻板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首因效应【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晕轮效应。
题干中说认为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也好,属于对于个体特征的以偏概全,通过一个特征,来对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故选B。
2018年教师招聘备考:印象形成——霍桑效应、启动效应

2018年教师招聘备考:印象形成——霍桑效应、启动效应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8年吉林教招将已出公告,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社会心理学主要在咱们课本当中呈现的形式是印象形成。
印象形成这个地方考试的时候主要还是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
咱们在备考过程中,把这些概念记住就可以了,可能有的人看过说这些概念,还是记不清相关知识。
那我们仍然是以例子带概念的形式去记忆,我们把典型例子之后遇到题目地时候把例子带进去,我们的答案就直接选出来了。
首先,咱们来说霍桑效应,霍桑效应又被称为霍索姆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的倾向的反应,其实霍桑效应出现在美国的一个工厂,这个工厂就叫做霍桑工厂,在这个工厂里面,工厂主为了观察工人们的工作状况在车间里边儿装上了摄像头,当工人们知道他们被摄像头观察到的时候,很,明显的提升了自己的工作效率。
所以,我们说霍桑效应有的时候也跟他叫做实验者效应,主要强调的就是在当旁观者在场的时候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效率。
这就是霍桑效应。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相应,叫做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是指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
我们说启动相应的,其实他是来自于一个实验叫做健忘症实验。
当研究者研究健忘症病人的时候,首先呈现了“江”、“河”“湖”“海”,这样偏旁是三点水的字。
我们知道健忘症患者他们忘得会比较快一些,当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发现健忘症已经将这几个字忘掉了。
现在我们让他们写出几个和三点水的字相关的内容,这个时候他们首先会写出来的字是“江”、“河”“湖”“海”。
这样的字,所以,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前面的几个字就已经对后续安排的内容给他们提供了一种启动,我们这种现象叫做启动效应。
心理学效应之印象形成效应

心理学效应之印象形成效应一、社会刻板印象对群体特征的片面化概括。
例如:我们都会觉得"男生胆大心细,女生娇小无力。
"这就是典型的社会刻板啦。
二、晕轮效应对于个体特征的片面化概括,也称为光环效应。
例如:我们在追星时,往往因为某个明星扮演的一个角色比较好,而认为这个明星各方面都很好。
"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典型的晕轮效应。
三、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对人的影响大过之后所有的印象印象,也叫最初效应,类似于我们生活中说的第一印象。
例如:我们去相亲的时候会认真的挑选漂亮的衣服,化精致的妆,希望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这就是利用了我们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
四、近因效应最后印象对人的最深刻,重于之前所有的印象,也叫最近效应。
例如,我们往往会在电影中看到这样的桥段,两个原本彼此十分相爱的情侣,因为某一次吵架而分手,分手之后全是怨言,全然想不起之前的美好。
这就是我们心理学中的近因效应,最后吵架留给彼此的印象和影响盖过之前所有的印象。
五、投射效应投射简单来说就是以己度人。
关于投射效应有一个非常好玩的故事分享给大家:苏东坡与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
"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
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
"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
"吃亏的倒是大才子苏东坡。
"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
"这就是咱们心理学的投射效应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备考:印象形成的五大效应
印象形成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仅是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在现实生活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里,给大家详细
的介绍一下印象形成的概念内容和最主要的几个效应。
印象是指我们对他人的特性,诸如能力、性格、品质的总体看
法和评价。
印象形成则是指对人和事物进行归类,并且明确其内涵
意义,使自己获得明确的认知和确定方向的过程。
印象形成的效应
主要五种:社会刻板印象、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以及投
射效应,那么下面我们依次的讲解一下。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
得出的群体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
进而认为群体中的人都具
有该特征,而无视群体中出现的个体的差异。
其实,社会刻板印象
就把群体的特征等同于个体的特征,也就是群体中的人我们大家都
一样,比如:认为法国人都很浪漫,德国人都很严谨,这其实呢,
就是将个别法国人与德国人的特征划归到全体法国人和德国人身上了。
再换句话说,是以一群人推及一个人。
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备某种特征时,会对其他的特征行为作出相类似的判断,也就是以点代面,以偏概
全。
举个例子,一个人,当你认为他具备善良的特征时,便会认为
他做什么事情都是善良的,仿佛总是被善良的光环笼罩着,所做的
一切都是善良的。
首因效应: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这个效应的关键点就是先入为主,或者是第一次相遇的影响。
近因效应: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
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换句话说呢,就是最后的印象最深。
比如,毕业时分的分别,大家都会记住舍友和伙伴彼此之间美好的
回忆,而忘却之前出现的小矛盾。
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纳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
换句话所也就是以己度人,以自己之心,揣他人之腹,而忘却
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同之处。
这几个效应总体上看,其实是处理个体与集体、个体、印象顺
序之间的关系。
第一,处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印象,就是社会刻板效应,表现个人的特点与群体特点之间的关系;第二,处理个体间的印象,如晕轮效应,从个体角度看,认为个体的个别特征是否具有普遍性,投射效应,个体的特征是否与其他个体的特征具有普遍性;第三,印象顺序之间的关系,是最初的印象还是最后留下的印象。
以上几个点也是我们深入思考时可以参照思考的角度。
政通教育预祝大家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