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

合集下载

长征的资料

长征的资料

长征的资料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在一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只是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我想真正值得记忆的,能矢志不忘的都已经融汇在我们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之中,通过我们的基因遗传代代相延。

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纯朴敦厚……,“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部分吗?或者说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呢?直接查证“长征精神“是不是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组成部份,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找出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其他组成部分的联系确是现在就可以作的工作。

红军长征简介

红军长征简介

红军长征简介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

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故事1.一渡赤水后,红军来到走马坝,适逢贫农方少周家六十九岁的老母亲卧病在床。

由于家境清贫,缺乏营养,加之老病缠身,没有东西吃,家里只有青菜萝卜,老人已气息奄奄,朝不保夕,一家人束手无策,要医无钱,欲救无药,只有死路一条了。

可正在这时,住在方家的一位红军营长得知方母病重,他主动进屋去看望病人,只见老人快要死了,不由想起他挂包中藏了许久给自己老弱多病的母亲吃的人参给了那位方家的老母亲吃。

方家的老母亲服了参汤以后,脸色转也红润,晚上又连服两次,病情大有好转,全家老小喜不自禁,连连感谢红军,这位红军营长也露出笑颜。

虽然后来这位营长走了,可方家三辈人始终念念不忘红军营长“赠参救母”的恩情。

2.一九三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

红军长征精神课件

红军长征精神课件

集体主义精神
总结词
指红军在长征中展现出的团结协 作、顾全大局的精神,为了整个 集体的利益而奋斗。
详细描述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官兵紧密团 结、互相支持,共同克服困难。 这种集体主义精神是红军取得胜 利的重要保障。
艰苦奋斗精神
总结词
指红军在长征中展现出的顽强拼搏、不畏艰险的精神,面对极其艰苦的环境和条 件仍能坚持奋发向前。
当代价值
爱国主义教育
红军长征精神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 情和民族自豪感。
革命传统教育
传承红军长征精神,有助于弘扬革命传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集体主义精神
红军长征精神强调集体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 精神。
勇于奋斗的精神
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包括勇于奋斗、不畏艰险的精神,有助于激励人 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开展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论研究,深入挖掘 其内涵和价值,为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提供 理论支持。
志愿服务
国际交流
组织志愿者开展与红军长征精神相关的公 益活动,如义务讲解、关爱老红军等,以 实际行动践行红军长征精神。
将红军长征精神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民族精神进行交流互鉴,增进国际社会对 中国革命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红军的战略转移
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红军决定进行战略性转移 ,即长征。通过长征,红军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保存了有生力量,为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 基础。
红军长征的过程
02
起点和路线
起点
01
江西瑞金
02
路线
江西瑞金—贵州遵义—四川泸定—甘肃会宁
03

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国民党称此为“流窜”。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的标志: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

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一部艰难的历史斗争。

长征路线图红军长征经过哪些省份?渡过哪几条大江大河?翻过了哪几座山?各路红军长征时间、经过的省份及里程:红军长征时间: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红二、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零五天。

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11个:江西(赣)、福建(闽)、广东(粤)、湖南(湘)、广西(桂)、贵州省(贵或黔)、云南省(云或滇)、陕西省(陕或秦)、四川省(川或蜀)、西康、甘肃1928年9月国民党中央全会决议西康特别区正式建为行省。

1935年7月成立西康建省委员会。

1939年1月正式成立西康省)、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

行政区划为14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青海、湖北、甘肃、宁夏、陕西。

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两万五千余里。

其中: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日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是什么原因迫使红军进行长征的?下面店铺整理了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供你参考。

红军长征中的重大战役:喋血湘江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

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

蒋介石投入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

敌我力量如此悬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红军还是突破了湘江。

然而,这是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一场血战。

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3万余人。

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

1935年1月29日~3月22日,毛泽东以自己特有的伟大战略眼光,灵活指挥3万余人的红军,与10倍于己的优势敌人周旋,东西驰骋千里,南北往返数次,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屡用奇兵,调动敌人,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

在四渡赤水作战中,红军进行了大小40余次战斗,共歼敌1.8万余人。

中央红军从此一反长征以来的被动挨打局面,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

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21日,中央红军从冕宁泸沽地区分左右两路北进。

5月24日,中央红军先遣队红一师第一团夜袭安顺场(在四川石棉县境内),消灭守敌两个连,夺得渡船1只。

5月25日,红一团一营二连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木船战胜激流骇浪,冲过敌人的重重火网,强行渡过了大渡河。

红军从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杀出一条生路。

尽管红军大部队没有全部从这里渡河,但这一英雄壮举震撼了敌人,也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北上夹击泸定桥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红军夺取整个大渡河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飞夺泸定桥泸定桥的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由川军第三十八团主力防守。

在红军到达之前,守军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铁索链悬在大渡河上,形势十分险恶。

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_历史故事

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_历史故事

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红军长征是中国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和“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一些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小故事让人非常感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篇1:红军长征吃皮带的故事红军周国才长征中舍不得吃的半截皮带,为纪念牺牲的六位战友,他在皮带上烫了三个字:长征记。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收藏和展示着的一条被截去一段的老式牛皮皮带非常引人注目,皮带的背面奇特地烙有“长征记”3个字。

这条皮带的主人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4团8连战士周国才。

但就是这样一条皮带,真实见证了长征那段艰辛而充满希望的岁月。

野菜、草根毕竟不顶饿,实在饿得不行时,有的红军战士便想到了吃牛皮腰带,他们便将制草鞋底用的牛皮或者身上的皮带切成细条嚼进肚子,来充饥救命。

红军吃牛皮主要有四种方法。

一是煮着吃。

先用刀切成一条一条,然后煮到最表面一层软了,小心刮去,里面就是可以吃的牛皮。

二是烤着吃。

红军战士回忆说:“烤到有些变色、变软,就能吃了,可不能烤久,不然烤焦就浪费了。

”三是先煮再烤。

先把牛皮剪碎,放在开水里煮,然后,再埋在火堆里烤,借着里面没熄掉的火烧熟。

红军将士曾回忆说,这是草地上最抗饥的东西。

四是先烤再煮。

“先用火烤热,烤完把黑灰刮掉再放到锅里煮,等煮软了切成丝,和野菜粥搅在一起。

其实呀,大锅里才飘着几根牛皮丝,看得见,捞不着……他们还据此创作了一首《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

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分外香。

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

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

很多红军将士直到老年,仍然还会唱这首关于牛皮鞋底的“美味佳肴”歌。

红军战士周国才当时只有14岁,他所在的班原有14名战士,到达草地时就只剩下7个人了。

进入草地不久,他们班的干粮就吃完了,只能挖野菜、吃草根、啃树皮。

到后来连野菜也找不着了,他们只好开始吃枪带和鞋上的皮子。

红军长征的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

红军长征的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

红军长征的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红军长征,是⾰命与反⾰命两种⼒量、光明与⿊暗两种命运的⼀场⼤搏⽃,书写了⼈类史上最宏⼤壮丽、最动⼈⼼魄的篇章。

下⾯是⼩编整理的红军长征的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欢迎⼤家阅读分享借鉴。

⽬录红军长征的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红军长征开始时间:1934年10⽉,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战略⼤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长征。

红军长征结束时间:1936年10⽉,红⼆、四⽅⾯军到达⽢肃会宁地区,同红⼀⽅⾯军会师。

红军三⼤主⼒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返回⽬录红军长征的由来提起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对“长征”、“万⾥长征”、“⼆万五千⾥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知。

1934年10⽉,中央红军(即红⼀⽅⾯军)开始实⾏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动称为“长征”,⽽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

同年11⽉,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出版社中国部全体⼯作⼈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

1935年2⽉23⽇,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农劳苦群众书》中,第⼀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

5⽉,朱德在《中国⼯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长征,所向势如破⽵”,从⽽第⼀次提出“万⾥长征”的概念。

随着中央红军长征⾥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逐步增⼤。

1935年8⽉5⽇,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 ⼀⽅⾯军⼀万⼋千⾥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事业”。

9⽉12⽇,中共中央在俄国界会议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了“⼆万余⾥的长征”。

10⽉19⽇,中共中央率陕⽢⽀队(由红⼀⽅⾯军主⼒和军委纵队改编⽽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一,关于红军名称来历: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名称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秋收起义的工人,农民,自卫军上井冈山时名称是“工农革命军”。

其他地方起义部队名称,有农民革命军,土地革命军,农民革命团等等。

1927年1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规定,党所建立的军队名称是工农革命军。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正式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此时共产国际建议使用工农红军的名称。

1928年5月25日党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党领导的武装部队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协议。

红军主力部队于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

南方8省边界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10月改编为“新四军”。

1946年秋“八路军”“新四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二,关于红军的发展:1927年“八.,一”起义后,党在各地发动农民工人开展武装斗争,主要有:1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领导革命军人,农军,工人起义,10月下旬到达井冈山建立根据地。

2海陆丰农民起义;1927年10月,彭湃领导农民自卫军起义。

3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日,张太雷,叶剑英,聂荣臻,叶挺等领导革命军人,广州工人起义。

4湘南起义;1928年1月,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在湘南发动农民起义,3月转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5弋横起义;1927年11月,方志敏领导江西农民起义,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6黄麻起义;1927年11月,潘忠汝,吴光浩,徐海东等人领导的红安,麻城两县农民起义,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7渭华起义;1928年春,刘志丹,谢子长领导渭南,华县的学生,农民,革命军人起义。

8平江起义;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的革命士兵和农民起义,主力部队转到井冈山。

9百色起义;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领导广西右江的革命士兵,农民起义,开辟了右江革命根据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921年(B)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A7月1日B7月23日C7月31日
2.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总结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教训,提出了(C)光辉思想。

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C工农武装割据
3.1931年11月,在中央苏区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

主席是(C)。

A周恩来B王稼祥C毛泽东
4.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首府是(B)。

A福建长汀B江西瑞金C江西于都
5.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9月,蒋介石先后(C)调集176万兵力围剿中央根据地。

A3 B4 C5
6.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二十五军发展到三千七百人,开辟了(A)游击根据地。

A鄂豫陕B晋察冀C陕甘宁
7.指挥红军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是(A)
A周恩来朱德B毛泽东朱德C毛泽东周恩来
8.党内(A)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错误指挥,是造成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进行长征
的主要原因。

A“左”倾冒险主义B经验主义C主观主义
9.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退出(A)开始长征。

A豫皖苏区B湘鄂川黔苏区C川陕苏区
10.红军长征被称为(B)。

A突围转移B战略转移C战略后退
11.长征开始的时候红军共(A)万人。

A8.6 B6.2 C3.7
12.红军长征开始后第一仗是(B)战役。

A瑞金战役B湘江战役C平型关战役
13.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是(A)
A中央红军红二、四方面军B红一、二、三方面军C红二十五、二十七军和红十五军团14.长征途中,中共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的大会是(C)
A两河口会议B俄界会议C遵义会议
15.遵义会议时红军人数约为(B)万人。

A1.7 B3.7 C5.7
16.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C)问题
A政治和军事B政治和思想C军事和组织
17.1935年5月下旬,中央红军主力飞夺(A),越过了被敌人视为天险的大渡河。

A泸定桥B赵州桥C卢沟桥
18.长征途中,红军(B)跳出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变被动为主动。

A强渡乌江B抢渡金沙江C四渡赤水
19.湘江战役红军人数削减了约(B)万人。

A2 B5 C7
20.长征时中共中央红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的总指挥是(A)。

A贺龙B刘伯承C任弼时
21.长征到达西北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是(A)
A红一方面军B红四方面军C红二十五军
22.为了扩大抗日根据地,1936年2月至五月,红一方面军以抗日先锋的名义进行了(A)。

A东征B西征C北征
23.1936年10月2日,红一方面军攻占会宁城,控制西兰大道一段,这为(B)创造了条
件。

A长征胜利B大会师C建立革命根据地
24.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B)胜利会师。

A红一方面军B红四方面军C红二十五军
25.长征路上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C)
A长板山B梦笔山C夹金山
26.中央红军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是(C)。

A棋盘山B岷山C六盘山
27.红军两大主力会师后,分左右两路北上,右路军从四川松潘的毛儿盖出发,经(C)天
艰难跋涉过了荒无人烟的大草地。

A15 B6 C7
28.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C),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A陕西延安B四川甘孜C陕北吴起镇
29.中央红军长征结束时间(B)。

A1935 B1936 C1937
30.二万五千里是(A)所走的长征路程。

A红一方面军B红四方面军C红二十五军
31.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B)。

A强渡大渡河B遵义会议的召开C四渡赤水
32.红军长征时期我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B)。

A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B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C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33.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全国(B)个省。

A10 B11 C12
34.参加长征的共和国元帅有(B)人。

A10 B9 C8
35.红军长征牺牲了约(C)万人。

A8 B12 C17
36.抗日战争开始后,根据国共合作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变为(A)第八路军。

A国民革命军B抗日先遣队C抗日先锋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