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教学大纲
《犯罪学教案》课件

《犯罪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犯罪学概述1.1 犯罪学的定义1.2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3 犯罪学的学科地位和作用1.4 犯罪学的历史发展第二章:犯罪现象及其规律2.1 犯罪现象的定义和特征2.2 犯罪现象的统计和分类2.3 犯罪规律的概念和类型2.4 犯罪现象的演变趋势和原因第三章:犯罪原因3.1 犯罪原因的概念和分类3.2 社会因素对犯罪的影响3.3 个体因素对犯罪的影响3.4 犯罪原因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第四章:犯罪心理学4.1 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和内容4.2 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基础4.3 犯罪心理学的research methods 4.4 犯罪心理学在犯罪预防中的应用第五章:犯罪预防与控制5.1 犯罪预防的概念和目标5.2 犯罪预防的策略和措施5.3 犯罪控制的概念和手段5.4 犯罪预防与控制的实践案例和效果评估第六章:犯罪类型与犯罪人6.1 犯罪类型的分类和特点6.2 常见犯罪类型的案例分析6.3 犯罪人的概念和分类6.4 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第七章:犯罪法律制度7.1 犯罪法律制度的概念和构成7.2 犯罪法律制度的原则和适用7.3 犯罪法律制度的主要法律文书7.4 犯罪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第八章:犯罪侦查与证据8.1 犯罪侦查的概念和程序8.2 犯罪侦查的方法和技巧8.3 证据的概念和法律要求8.4 证据的收集、固定和运用第九章:犯罪司法程序9.1 犯罪司法程序的概念和特点9.2 犯罪司法程序的主要阶段9.3 犯罪司法程序的法律规定9.4 犯罪司法程序的改革与完善第十章:犯罪被害人学10.1 犯罪被害人学的概念和内容10.2 犯罪被害人的特点和权益10.3 犯罪被害人援助的措施和机构10.4 犯罪被害人学在犯罪预防中的应用这是的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分别介绍了犯罪类型与犯罪人、犯罪法律制度、犯罪侦查与证据、犯罪司法程序以及犯罪被害人学等方面的内容。
每个章节都包括了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实际操作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犯罪学教学大纲

《犯罪学》课程教学大纲一、《犯罪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130051(二)课程英文名称:Criminology(三)开课对象:法学院本科生(四)课程性质:犯罪学既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犯罪学对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运用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系统分析犯罪活动的现状、特点,研究犯罪活动规律,探索犯罪活动成因,预测犯罪活动的发展趋势,提出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可操作的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基础思想方法和策略。
对于其它法学学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以完成刑法学的学习为前提。
(五)教学目的: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对中国的犯罪问题作全面的理论分析,使学生对犯罪现象有个基本的了解;对犯罪学的核心和主干问题——犯罪原因有个较全面、多层次的掌握;对犯罪预防有个轮廓的印象。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西方犯罪学的历史发展、犯罪现象论、犯罪原因论、犯罪根源、犯罪的社会原因、犯罪的主体原因、被害人与犯罪、犯罪预防概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犯罪的预防等。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56 学时学分数: 2学分(八)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为主,并穿插课堂讨论、相关题材影视、辩论赛等形式。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者将被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篇绪论第一章犯罪学的概念教学要点: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了解作为一门学科,定义犯罪学的概念本身存在着困难,掌握确定犯罪学研究对象的意义、方法和根据,明确犯罪学的学科任务、特点、性质、地位和理论体系等问题。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作为一门科学的犯罪学的复杂性一、定义犯罪学概念的困难二、关于犯罪学概念的各种不同观点第二节确定犯罪学研究对象的意义、方法和根据一、犯罪学对象本身是个需要确定的问题二、确定犯罪学对象的意义三、犯罪学必须有自己的犯罪概念四、学科任务是确定犯罪学研究对象的根据第三节犯罪学的学科任务、定义和学科特点一、犯罪学的学科任务及犯罪学概念的定义二、犯罪学的学科特点第四节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地位和理论体系一、犯罪学的学科性质二、犯罪学的学科地位三、新犯罪学的理论体系【复习与思考题】1.造成犯罪学概念混乱的原因是什么?2.如何确定犯罪学的研究对象?3.什么是犯罪学?学科性质和地位如何?【拓展阅读书目】1.[德]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著,吴鑫涛等译:《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王牧《犯罪学教案》

王牧《犯罪学教案》教案:王牧《犯罪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社会教材《犯罪学》的第四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犯罪学的定义、犯罪的原因和犯罪的危害。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犯罪学的基本概念,分析犯罪的原因,认识到犯罪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犯罪学的定义,掌握犯罪的原因和危害。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犯罪的原因和犯罪的危害。
2.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犯罪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真实的犯罪案例,引发学生对犯罪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犯罪的原因和危害。
2. 教学新课:介绍犯罪学的定义,分析犯罪的原因,讲解犯罪的危害。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犯罪案例,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6. 课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犯罪原因和危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犯罪学教案定义原因危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举例说明犯罪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1)对个人的危害:犯罪行为可能导致受害者身心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犯罪者本人也容易受到法律的制裁,影响个人的前途和发展。
(2)对社会的危害:犯罪行为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进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犯罪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了犯罪的原因和危害。
但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对犯罪行为的认识仍较模糊,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监狱、法制教育馆等地,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犯罪行为及其危害,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同时,可结合时事新闻,让学生关注犯罪现象,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犯罪学》教学大纲

《犯罪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犯罪学英文名称:Criminology课程编号:学时数及学分:学时学分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康树华、张小虎主编,《犯罪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本大纲执笔人:马静一、课程的目的、要求和任务:(一)本学科的作用和地位犯罪学既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犯罪学对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运用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系统分析犯罪活动的现状、特点,研究犯罪活动规律,探索犯罪活动成因,预测犯罪活动的发展趋势,提出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可操作的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基础思想方法和策略。
对于其它法学学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对中国的犯罪问题作全面的理论分析,使学生对犯罪现象有个基本的了解;对犯罪学的核心和主干问题——犯罪原因有个较全面、多层次的掌握;对犯罪预防有个轮廓的印象。
(三)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凡属于学术观点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各抒已见。
对于其他国家的有关学术理论及观点,采取拿来主义态度参考运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本知识则结合当前社会现实与社会发展变化的实践作适当“扬弃”。
(四)教学内容的安排根据犯罪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犯罪学的课程体系设计为五个部分:1、导论。
主要研究犯罪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
包括犯罪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犯罪学的历史发展等。
2、犯罪现象论。
这个部分是学习和研究犯罪学、了解犯罪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理对策的基础。
3、犯罪类型论。
这一个部分在对犯罪类型进行一般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几种主要类型的犯罪又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以利于犯罪学的实践运用。
4、犯罪原因论。
这部分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对犯罪原因进行分析。
鉴于犯罪原因在犯罪学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这部分也是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犯罪学课程教学大纲

犯罪学课程教学⼤纲中国海洋⼤学本科⽣课程⼤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犯罪学是刑法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犯罪现状、原因与对策,因此直接关涉到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公民的⼈⾝和财产权利和公民的⾃由等等重要利益。
犯罪学理论浩若烟海,且丰富多彩,引⼈⼊胜。
犯罪学在西⽅尤其是欧美国家已经相当发达,但在中国还是新兴学科,值得学习和深⼊研究,犯罪学也是⼀门交叉学科、实践性学科,是实⽤理科⼿段较多的⼀门学科。
Crimin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riminal law, it involves the status quo of crim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thus directly related to national security, public interest, citizens' personal and property rights and citizens' freedom and other important interests. Criminology theory is vast, rich, colorful, fascinating. Criminology in the West, especially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untries have been quite developed, but in China it is still a new discipline, worthy of learning and in-depth study, criminology is also a cross-discipline, practical science, is a practical science.2.设计思路:主要根据教学⼤纲和培养⽅案,以及本科⽣培养的要求,按照通说的观点,选择、分配教学内容,内容编排按照课程内在的逻辑结构进⾏和开展。
犯罪学教学大纲(二)2024

犯罪学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本文档为《犯罪学教学大纲(二)》,旨在为犯罪学教学提供详细的指导。
通过该教学大纲,学生将深入了解犯罪学的相关概念、理论和案例,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犯罪问题的敏感度。
本教学大纲共分为五个大点,分别是犯罪学基础概念、犯罪理论、犯罪类型与模式、犯罪心理学和犯罪调查与预防。
每个大点下面包含了五至九个小点,以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犯罪学的知识和技能。
正文内容:一、犯罪学基础概念1.1 犯罪与非法行为的区别1.2 犯罪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3 犯罪学的历史与发展1.4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5 犯罪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二、犯罪理论2.1 经典犯罪学理论2.1.1 环境理论2.1.2 社会学习理论2.1.3 自我控制理论2.2 现代犯罪学理论2.2.1 生物学理论2.2.2 心理学理论2.2.3 社会结构理论2.3 犯罪学理论的应用与批判三、犯罪类型与模式3.1 暴力犯罪3.1.1 杀人案例分析3.1.2 抢劫案例分析3.1.3 强奸案例分析3.2 财产犯罪3.2.1 盗窃案例分析3.2.2 诈骗案例分析3.2.3 走私案例分析3.3 白领犯罪3.3.1 贪污案例分析3.3.2 内幕交易案例分析3.3.3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3.4 网络犯罪3.4.1 网络诈骗案例分析3.4.2 网络侵犯个人隐私案例分析3.4.3 网络盗窃案例分析3.5 偷渡与人口贩卖3.5.1 偷渡案例分析3.5.2 人口贩卖案例分析四、犯罪心理学4.1 犯罪心理学基本概念4.2 犯罪心理学的实证和描述性研究4.3 犯罪心理学的解释性研究4.4 犯罪心理学在破案和预防中的应用4.5 犯罪心理学伦理与道德五、犯罪调查与预防5.1 犯罪调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5.2 犯罪调查中的证据收集与处理5.3 犯罪调查中的嫌疑人审讯技巧5.4 犯罪预防与犯罪对策5.5 犯罪调查与预防中的行政与立法措施总结:通过对《犯罪学教学大纲(二)》的阐述,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犯罪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犯罪学教学大纲(一)2024

犯罪学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犯罪学是一门涉及犯罪现象、犯罪心理、犯罪动机、刑事法律等多个方面的学科。
本文将详细介绍犯罪学教学大纲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犯罪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正文内容:一、犯罪学的基础知识1. 犯罪学的定义和范畴2. 犯罪学的历史沿革3. 犯罪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5. 犯罪学的应用领域和意义二、犯罪的形成与预防1. 犯罪的社会因素a. 经济因素b. 社会环境因素c. 家庭因素d. 教育因素e. 媒体影响2. 犯罪的个体因素a. 生物学因素b. 心理因素c. 个体价值观和道德观d. 社会交往能力e. 自我控制能力3. 犯罪预防的措施a. 刑罚和司法制度b. 社会福利和教育改革c. 社区治安管理d. 家庭和个人教育e. 活动与文化娱乐三、刑法与犯罪学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与原则应用2. 罪与刑的分类与构成3. 犯罪的刑罚与处罚方式4. 刑法与犯罪学的关系和相互影响5. 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四、犯罪的心理学原理1.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a. 心理动力学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社会心理学理论d. 预防心理学理论e. 个体心理学理论3. 犯罪的心理动因a. 紧张与冲突b. 逃避与排除c. 欲望与满足d. 个体心理与人格特点e. 犯罪心理的独特性五、犯罪学的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1. 犯罪学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方法2. 犯罪学案例分析的常见模式3. 犯罪学案例分析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4. 犯罪学在刑事侦查和犯罪心理研究中的应用5. 犯罪学在社会治安和预防犯罪中的实践应用总结:本文以犯罪学教学大纲为基础,介绍了犯罪学的基础知识、犯罪的形成与预防、刑法与犯罪学、犯罪的心理学原理以及犯罪学的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犯罪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从而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专业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犯罪学》教学大纲

心理健康与犯罪
心理疾病、心理创伤、压力等与 犯罪行为的关联。
犯罪心理预防与干预
针对犯罪心理的风险评估、预防 与干预策略。
动机理论与实证研究
01
理性选择理论
犯罪者如何权衡成本 与收益,做出犯罪决 策。
02
情绪动机理论
情绪唤起、情绪调节 与犯罪行为的关联。
03
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模仿与犯 罪行为的习得过程。
拓展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混合研究方法可以应用于犯罪学的多个领域,如犯罪原因探究、犯罪预防策略评估等,为政 策制定和实践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促进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混合研究方法需要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能够促进犯罪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合作 与交流,推动犯罪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07
课程总结与展望
Chapter
04
实证研究进展
犯罪动机的实证研究 方法、发现与结论。
04
犯罪预防与治理策略
Chapter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
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 通过增加警力投入、优化巡逻路线和方式,提高街面见警 率和管事率,有效震慑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推进社区警务建设 将警力下沉到社区,与社区干部、群众密切合作,共同开 展安全防范、矛盾化解等工作,筑牢基层安全防线。
高公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矫正工作及效果评估
矫正工作措施
对罪犯进行科学分类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加强心 理矫治和思想教育,帮助罪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开 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罪犯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 能力。
效果评估方法
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对罪犯的矫正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估矫正工作的成效和不 足;及时反馈评估结果,为改进矫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学》课程教学大纲一、《犯罪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130051(二)课程英文名称:Criminology(三)开课对象:法学院本科生(四)课程性质:犯罪学既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犯罪学对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运用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系统分析犯罪活动的现状、特点,研究犯罪活动规律,探索犯罪活动成因,预测犯罪活动的发展趋势,提出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可操作的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基础思想方法和策略。
对于其它法学学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以完成刑法学的学习为前提。
(五)教学目的: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对中国的犯罪问题作全面的理论分析,使学生对犯罪现象有个基本的了解;对犯罪学的核心和主干问题——犯罪原因有个较全面、多层次的掌握;对犯罪预防有个轮廓的印象。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西方犯罪学的历史发展、犯罪现象论、犯罪原因论、犯罪根源、犯罪的社会原因、犯罪的主体原因、被害人与犯罪、犯罪预防概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犯罪的预防等。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56 学时学分数: 2学分(八)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为主,并穿插课堂讨论、相关题材影视、辩论赛等形式。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者将被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篇绪论第一章犯罪学的概念教学要点: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了解作为一门学科,定义犯罪学的概念本身存在着困难,掌握确定犯罪学研究对象的意义、方法和根据,明确犯罪学的学科任务、特点、性质、地位和理论体系等问题。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作为一门科学的犯罪学的复杂性一、定义犯罪学概念的困难二、关于犯罪学概念的各种不同观点第二节确定犯罪学研究对象的意义、方法和根据一、犯罪学对象本身是个需要确定的问题二、确定犯罪学对象的意义三、犯罪学必须有自己的犯罪概念四、学科任务是确定犯罪学研究对象的根据第三节犯罪学的学科任务、定义和学科特点一、犯罪学的学科任务及犯罪学概念的定义二、犯罪学的学科特点第四节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地位和理论体系一、犯罪学的学科性质二、犯罪学的学科地位三、新犯罪学的理论体系【复习与思考题】1.造成犯罪学概念混乱的原因是什么?2.如何确定犯罪学的研究对象?3.什么是犯罪学?学科性质和地位如何?【拓展阅读书目】1.[德]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著,吴鑫涛等译:《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俄]阿·伊·道尔戈娃等著,赵可等译:《犯罪学》,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
3.[意]恩里科·菲利著,郭建安译:《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二章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教学要点:通过学习,明确犯罪学与刑法学、刑事政策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界限,进一步掌握犯罪学的概念。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一、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二、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第二节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一、刑事政策学是个独立的学科二、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联系与区别第三节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一、社会学概述二、犯罪学与社会学的联系三、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第四节犯罪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一、心理学概述二、犯罪学与心理学的联系三、犯罪学与心理学的区别【复习与思考题】1.犯罪学和刑法学对于犯罪问题的研究有什么不同?2.如何理解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犯罪学的关系?4.分析心理学与犯罪学的关系。
【拓展阅读书目】[美]华勒斯坦等著:《开放社会科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7年版。
[德]汉斯·海·耶赛克等著,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法]卡·斯特法尼等著,罗结珍译:《法国刑法总论精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法]乔治·卡比著,王立宪等译:《犯罪学的思考和展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美]戴维·波谱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三章犯罪学的研究方法教学要点:了解和掌握犯罪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犯罪学研究。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犯罪学研究方法及其价值二、犯罪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第二节犯罪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一、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原则二、系统论原则三、思辨与实证相结合的原则四、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六、生物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原则七、价值中立原则八、伦理性原则第三节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一、犯罪学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二、资料收集方法三、资料分析方法四、成果表述方法【复习与思考题】1.你认为犯罪学研究方法有什么价值?2.如何理解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性?3.论犯罪学研究方法论的某一个原则。
4.如何进行犯罪学研究的准备工作?5.如何在犯罪学研究中收集资料?6.如何分析犯罪学研究资料?7.选择一篇犯罪学研究论著,分析在成果表述方面的利弊。
【拓展阅读书目】1.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吴宗宪著:《西方犯罪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俄]阿·伊·道尔戈娃主编,赵可等译:《犯罪学》,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
5.[前苏联]B. K. 兹维尔布利、H. Ф. 库兹涅佐娃和Г. M. 明科夫斯基著,曾庆敏等译:《犯罪学》,北京: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第四章犯罪学的历史发展教学要点:了解犯罪学的历史发展过程,概括的掌握犯罪学理论的全貌,并对各种理论进行比较,引起对犯罪学各种理论的独立思考。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犯罪学的产生一、犯罪学的产生涉及犯罪学的概念二、对犯罪学概念的不同观点的简单评价三、犯罪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西方犯罪学简史一、概述二、18世纪中期以前的犯罪学思想三、18世纪中后期的犯罪学萌芽四、19世纪的犯罪学研究五、20世纪上半期的犯罪学研究六、20世纪后期的犯罪学研究第三节我国犯罪学的诞生与发展一、孕育于中国哲学人生论及伦理思想之中的我国古代犯罪学思想二、20世纪中期以前的我国犯罪学三、新中国犯罪学的成长和发展【复习与思考题】1.简论犯罪学的产生。
2.分析实证学派的犯罪学研究及其利弊。
3.简述20世纪后半期西方犯罪学研究的特点。
4.谈谈当代中国犯罪学研究的现状。
【拓展阅读书目】1.吴宗宪著:《西方犯罪学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德]施奈德著,吴鑫涛、马君玉译:《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美]刘易斯·齐林著,查良鉴译:《犯罪学及刑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许章润主编:《犯罪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第二篇犯罪现象发生论第五章犯罪概念教学要点:了解犯罪是个多学科的概念,不存在一般概念,正确认识法律上的犯罪概念及其缺陷,掌握犯罪学犯罪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确定标准、方法论意义等问题。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犯罪概念概述一、犯罪是个多学科的概念二、犯罪不存在一般概念三、犯罪概念中的双因素第二节犯罪学犯罪概念的内涵一、犯罪学犯罪概念内涵的功能性二、如何认识法律上的犯罪概念第三节犯罪学犯罪概念的外延一、确定犯罪概念外延的方法论意义二、确定犯罪概念外延的标准三、犯罪概念的外延属于社会现象【复习与思考题】1、如何定义作为犯罪学研究对象的犯罪概念?2、把犯罪学中犯罪概念的外延确定为犯罪现象的意义是什么?【拓展阅读书目】1、李德顺著:《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意]加罗法洛著,耿伟等译:《犯罪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3、王牧著:《犯罪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第六章犯罪发生的理论学说教学要点:了解和掌握解释犯罪发生的人类学理论、现代生物学理论、犯罪心理学理论、犯罪社会学理论和批判犯罪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内容,明确其对犯罪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局限。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犯罪人类学理论一、概述二、龙勃罗索的理论三、其他人的人类学理论第二节犯罪生物学理论一、概述二、遗传生物学研究三、体质生物学研究第三节犯罪心理学理论一、概述二、精神分析学理论三、精神病学理论四、正常个性心理学理论五、社会心理学理论第四节犯罪社会学理论一、概述二、社会结构理论三、社会过程理论第五节批判犯罪学理论一、概述二、冲突理论三、批判犯罪学理论四、激进理论或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第六节对犯罪原因理论的简要评价一、犯罪原因理论研究的贡献二、犯罪原因理论研究的局限性【复习与思考题】1.犯罪人类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犯罪生物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犯罪人类学理论有什么区别?3.犯罪心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简述犯罪社会学理论。
5、简述批判犯罪学理论。
6.谈谈犯罪原因理论的得失。
【拓展阅读书目】1.吴宗宪著:《西方犯罪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英]韦恩·莫里森著,刘仁文、吴宗宪、徐雨衡、周振杰译:《理论犯罪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 [德] 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著,吴鑫涛、马君玉译:《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俄]阿·伊·道尔戈娃主编,赵可等译:《犯罪学》,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
5.[美]刘易斯·齐林著,查良鉴译:《犯罪学及刑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意]切萨雷·龙勃罗索著,黄风译:《犯罪人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7.[意]恩里科·菲利著,郭建安译:《实证派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七章个体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教学要点:通过本章学习,(1)掌握个体犯罪行为机制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掌握影响个体犯罪行为发生的基本因素。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个体犯罪发生概述一、犯罪行为发生研究概述二、犯罪行为机制的主要内容三、犯罪行为产生的动力机制四、犯罪行为产生的纵向过程五、犯罪行为产生的横向模式第二节犯罪发生的个体因素一、心理学因素二、生理学因素第三节犯罪发生的社会环境因素一、概述二、不良家庭三、有缺陷的学校教育四、不良交往与犯罪亚文化五、大众传播媒介的消极影响六、经济不平等的影响七、犯罪状况与执法水平的影响八、犯因性物质的影响第四节犯罪发生的情境因素一、犯罪情境概述二、犯罪情境构成要素三、犯罪情境的功能四、犯罪情境与犯罪动机转化【复习与思考题】1.什么是犯罪行为机制?2.什么是犯罪动机?它有什么特点和类型?3.举例分析犯罪行为的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