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下1--7

合集下载

湘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6单元重点知识总结

湘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6单元重点知识总结

湘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6单元重点知识
总结
第一单元: 万有引力
- 万有引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量
- 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地球的吸引力
- 重力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地心的远近
- 太阳系中的行星运动是由于太阳的引力作用
第二单元: 电流电压
- 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
- 电流的强弱由电荷的多少和流动的速度决定
-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 电流可以使电器工作
- 电压是推动电流流动的力量
-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 电源可以提供电压
第三单元: 声音与光
-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 声音通过空气传播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例如空气、水等
-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硬度等- 光是一种电磁波
- 光可以直线传播
-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光的速度很快,约为30万千米/秒
第四单元: 纯净水的制备
- 水可以通过蒸发和凝结得到纯净水
- 蒸发是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
- 凝结是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 纯净水可以用来饮用、洗澡等
第五单元: 流体的压强
-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 压强的大小取决于力的大小和作用的面积- 海底的压强比陆地上的压强大
- 流体中的液体和气体可以传输压力
第六单元: 种子的发芽
-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阳光
- 种子吸收水分后膨胀变大
- 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出根和茎
- 发芽后的种子可以生长成植物
以上是湘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6单元的重点知识总结。

科学六年级下册每课知识点

科学六年级下册每课知识点

科学六年级下册每课知识点科学六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地球科学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教材中的知识点:1. 生物学-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

- 遗传和进化: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了解物种是如何随时间进化的。

- 生态系统:研究生物群落和它们的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物理学- 力和运动:探索力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包括牛顿的运动定律。

- 能量转换:了解能量守恒定律,学习不同形式的能量如何相互转换。

- 简单机械:介绍杠杆、滑轮和齿轮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3. 化学- 物质的分类: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了解它们的物理性质。

- 化学反应: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反应物、生成物、化学方程式等。

- 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元素的排列规律。

4. 地球科学- 地球的结构: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 地质时代:学习地球的历史,了解不同的地质时代及其特征。

- 自然灾害:认识地震、火山爆发、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

5. 环境科学- 环境保护: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习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 可再生能源:介绍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

6. 科学探究方法- 实验设计:学习如何设计科学实验,包括假设的提出、实验的实施和结果的分析。

- 数据分析: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如图表制作和统计分析。

7. 科学与社会- 科学、技术和社会(STS):探讨科学技术如何影响社会的发展和日常生活。

结尾: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六年级的学生不仅能够建立起对自然界的基本理解,还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世界、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人和动物目标:了解人和动物的特征和区别,认识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课时一:人和动物的异同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以及不同之处。

:学生能够认识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以及不同之处。

教学内容::1. 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具有生命和呼吸等基本特征。

2. 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人类具有智慧、语言和文化等独特特征。

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动物,并引导他们发现人和动物之间的共同和不同之处。

2. 导入知识: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展示,介绍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3. 操作实践: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并用自己的话总结人和动物的异同。

4. 完成作业:布置一份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人和动物的特征和区别。

课时二:人类作为哺乳动物教学目标:学生了解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学生了解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2. 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特征和共同点。

教学步骤::1. 复课前知识:让学生回顾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2. 导入新知识: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介绍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以及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特征。

3. 讨论研究: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加深对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理解。

4. 练巩固:设计一些练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检验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5. 总结归纳:学生小组内合作总结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特征,通过展示形式呈现给全班。

课时三:生活中的哺乳动物教学目标: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哺乳动物及其特征。

: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哺乳动物及其特征。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哺乳动物:猫、狗、牛、猪等。

2. 哺乳动物的特征:体温恒定、哺乳、毛发等。

教学步骤::1. 导入课题: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哺乳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研究对话: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让学生描述所展示动物的特征和性。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①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②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较厚、边缘薄)③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④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⑤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⑦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眼镜是凹透镜)(了解)⑧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

(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了解)2.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3.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②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4.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①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②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③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④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⑤扫描隧道显微镜:纳米技术5.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①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②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③晶体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等,但都很有规则。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本文档旨在总结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

第一章:天气和气候
- 天气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特征
- 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 了解气温、气压、风力和降水量的测量单位和仪器
第二章:水的循环和水的重要性
- 水的循环过程
- 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和重要性
- 回收水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三章:光的反射、折射和传播
- 光的传播方式
-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 了解光的颜色和光的折射和反射与数学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电的传导和电路
- 了解电的传导过程
- 探究电的产生方式
- 掌握简单的并列电路和串联电路
- 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
第五章:物质的三态和物质变化
- 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
- 探究物质的变化过程和条件
- 了解物质的凝固、熔化和汽化现象
第六章:地球运动与地图
- 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经纬度
- 掌握利用地图进行定位和测距的方法
第七章:人体内的营养成分和运动
- 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及其来源
- 了解消化、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 了解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和不同类型的运动方式第八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 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 掌握声音的音量和音调的变化规律
第九章: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 探究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
以上为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的进化第一课:生命的历程1、古时候,人们以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基本上神制造的。

2、科学家们以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基本上进化而来的。

3、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4、居维叶以为生物的种是别变的,拉马克以为生物的种是能够改变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得到了全世界的赞同。

5、地层被称为“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

6、科学家在5亿多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发觉惟独海洋生物。

7、距今4.08亿年前的化石中,浮现了最早的陆生动植物。

8、科学家发觉3.60亿年前陆生脊椎动物化石中,惟独两栖动物。

9、距今1.44亿年前的生物化石中,浮现了哺乳动物。

10、生物的进化规律: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11、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能够追溯到35亿年前。

12、古生物遗体、遗物和他们日子遗迹被埋在沉积物中,通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化石。

第二课:物竞天择1、自然挑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一种动物“模拟”其他生物的形态;动物的体群与其身边环境的颜群相似。

第三课:人类的起源1、科学家发觉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的化石,能直立行走;距今115万~6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能创造石器;距今70万~23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会人工取火。

第四课:动物的驯化1、猪、马、牛、羊基本上家畜,它们基本上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

2、我国考古学家研究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觉当时猪的骨骸已与现代的家猪相似。

能够确信,我国对猪的饲养在6000多年往常就开始了。

3、有点传染病是人与动物共患的,例如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

所以,人类在驯化动物时要注意防范人畜共患传染病。

第二单元:水环境污染与爱护第一课时:小河的“哭诉”1、我国制定的《地面环境质量标准》把水分为五类。

当水质下落到三类标准以下,水中所含的有害物质高出国家规定的指标,就会妨碍人体健康,所以别能作为饮用水源。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要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要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要点第一单元 - 动物的生长和变化- 动物的生长过程包括出生、成长、老去和死亡。

- 某些动物通过卵生繁殖,孵化后的幼崽通过吃食物和生长来成长。

- 某些动物通过胎生繁殖,母体孕育后直接生下幼崽,幼崽通过吸收母体提供的营养来生长。

- 动物的变化包括大小、形状和外部特征的改变。

第二单元 -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描述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有食物和被食物两种角色。

- 食物网是由多个食物链组成的网络。

食物网更真实地反映了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 生态平衡指各种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和保持稳定的状态。

第三单元 - 照明与音响- 光的传播有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两种方式。

- 白光可以被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谱。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它通过空气传播。

- 声音的大小和音调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振幅。

第四单元 - 空气与大气层- 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少量气体组成。

- 大气层的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磁层。

- 大气层对地球的温度、气候和生物起着重要作用。

第五单元 - 水的循环和地下水- 水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

- 地下水是地表水渗透到地下形成的水体。

- 地下水对植物和动物提供水源,并影响地下土壤的稳定性。

第六单元 - 人体的呼吸和循环- 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

- 呼吸系统的功能是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 人类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 循环系统通过输送血液,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第七单元 -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条件至关重要。

- 回收利用、合理使用资源和减少污染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 倡导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共同构建美好的生态环境。

以上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的要点。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最新高清可打印小学教材《科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六年级下册

最新高清可打印小学教材《科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六年级下册

M*O+
\]
学技术 公司 ! " # / 0 % &# % ' ( ) 任 M * P Q N + , - . 1 2 R
科 SN+ 南 限责 L;RSN+ 湖 有 G H ' "" % '
()*+,-.
I0JTU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Y_
` ( ) a ( * _
5678 " 9:;,-)<=>?@AB)*+CDE F,)
QRSTUV*9+#78WXYZ[\

^C_D
!"89hijk
E`Dabc
社 d $ e f : g


科学技术 任公司 lmjk Yn-./2>*o` 南 限责 ! " & ' ( ) * +
湖 有 ! " # $ % & ' ( ) * + , - . / 0 1 2 * 3 4 5 6 7 8
!"#$%&'()*#+,



社 版 出
术 司
学技 公 * + 任 12*+ 科 责 + 7
,34 84 ;<=
./0 56 9: >?
湖南 有限 @ABCDEF GHI JKL
!"#$%&'()
!"
社 版 # $
出 湖南科学有技限术*,%责+-&'任()公司
./01

9:;<=-.2>?@ABC*D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七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过程与方法:
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

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介绍微生物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1、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 “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

“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

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
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

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

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

他惊叹地记录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

”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2、制作装片
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
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
4)轻轻盖上盖玻片
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3、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 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
2) 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
3) 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
4) 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
5) 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
a)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
两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本或18页上。

b)辨别认识微生物
对照18页,22,24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

如果与资料提供的生物不相符,课外再找资料查证。

老师也可在课前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进行观察,并事先寻找相关的资料与图片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

4、微生物和我们
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c)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
d)它们是如何生存的,
e)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微生物的特点是()
A.由细胞构成
B.可以通过肉眼看到
C.都非常小,一般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D.都是细菌
2.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
A.草履虫
B. 蚯蚓
C.蚜虫
3.用干草培养微生物时,应用()合适。

A.鱼缸里的水
B. 纯净水
C.自来水
二、观察下图,在做观察微生物的实验时,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还要注意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