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99675
医院保护患者隐私制度

医院保护患者隐私制度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为了维护患者的隐私权,医疗服务机构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制定和落实维护病人隐私权制度隐私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病人隐私则是患者个人信息和个人领域不受他人侵扰的权利。
这包括患者的身体、身世、历史、性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隐私。
医疗服务机构应强化法律意识,树立维护病人隐私的观念,加强相关卫生行政法规的研究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素质。
同时,医务人员应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将法律意识转化为自觉的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律行为。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保密意识医务人员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格区分正常介入隐私和利用职务便利侵犯患者隐私的界限。
他们应该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办事,确保介入患者隐私的行为完全是基于诊疗患者疾病的目的。
例如,在检查女性患者时,必须有女护士或家属在场;在进行一般性体检时,不需要裸露身体;在进行特殊检查时,必须向病人说明原因,并要求其他医护人员在场。
此外,医务人员应强化保密意识,自觉遵守卫生部颁布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和《执业医师法》等法规,保守患者的秘密和隐私。
三、加强病案管理和信息安全保护病案管理人员对病人的隐私了解较多,工作中对病人的隐私要严格保密,守口如瓶,不得外泄,不得宣扬、任意传播。
医疗服务机构应加强信息安全保护,采取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防止患者隐私泄露和信息泄露。
同时,医疗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处罚措施,确保患者隐私得到有效保护。
总之,保护患者隐私权是医疗服务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
只有加强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教育和保密意识,才能有效维护患者的隐私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患者的信任和满意度。
五)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权,我们需要加强患者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同时也应该讲清自己的个人秘密。
患者有权要求医务人员保密,并可以拒绝回答与诊治疾病无关的询问。
当需要患者在就诊时协助医院完成教学或科研任务,并且涉及患者隐私时,必须明确告知患者,并且经过患者同意后方可进行。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措施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措施尊重和维护患者的隐私权是医务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由于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在医疗过程中保护患者隐私显得特别重要。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落实服务改进措施,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人权,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现做如下规定:1.保护性医疗制度和保护患者隐私制度患者具有隐私权,隐私权必须得到保护。
保护患者隐私是临床伦理学尊重原则、有利原则和不伤害原则的体现和要求。
由于,医护人员在疾病诊疗活动中所处的地位特殊,会主动或被动地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个人的习惯、嗜好等隐私秘密。
因此,医护人员在执业活动中,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的义务和保护患者隐私的义务。
①医护人员在实施诊疗过程中凡是涉及到患者的言语,-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必须要执行保护性医疗,以免在患者面前谈论,以及在无关人员面前提及,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②医护人员在查房时,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病情分析必须在病室外进行。
③患者的隐私在诊疗过程中仅向医务人员公开,是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个人私有领域,医护人员有义务为其保守秘密,维护患者的各种利益,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患者隐私。
④医护人员在为异性患者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必须有二人以上人员在场,并注意加强对患者的保护。
⑤对于可造成患者精神伤害的疾病、生理上的缺陷、有损个人名誉的疾病等,要履行告知义务。
在不违背保护性医疗制度的前提下,要注意尊重患者,不得歧视患者,在向患者和家属告知病情时,使用规范语言,特别要讲究语言艺术和效果。
2.保护性医疗措施。
为使患者的隐私得到切实保护,医务工作人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⑴了解患者的民族、信仰、风俗、习惯、忌语,使其在不违反医疗、护理规定的原则下得到尊重。
,⑵医护人员未经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不得私自向他人公开患者个人资料、病史、病程及诊疗过程资料。
⑶工作人员要注意言谈中不得擅自议论患者及家属的隐私。
⑷对特殊疾病的病人,医护人员床头交接时不应交接医疗诊断,应为患者保守医密。
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保护患者隐私权是医疗系统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之一,这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需要向医务人员提供个人的敏感信息。
在医疗保健环境中,确保患者隐私的制度和措施非常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和措施:1.法律和法规:许多国家都通过了法律和法规来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这些法律和法规规定了医务人员和卫生机构在处理患者个人信息时需要遵守的规定,包括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传输和存储等方面。
2.患者同意: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务人员通常会要求患者签署同意书,以获得患者的明确同意来使用其个人信息。
这种同意通常会说明医务人员可以如何使用患者的个人信息以及哪些信息可以分享给其他医务人员或第三方。
3.数据安全:医疗机构需要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这包括采取技术措施来保护患者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例如使用加密技术来传输和存储数据,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患者信息。
4.培训与教育:医务人员需要接受关于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培训和教育。
这包括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处理患者信息的最佳实践、了解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对隐私侵犯的情况。
5.访问控制:医疗机构应该采取措施来限制对患者个人信息的访问和使用。
这包括确定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患者信息,并对访问进行记录,以便进行审计和追溯。
6.共享信息的限制:医疗机构应该限制患者个人信息的共享。
只有在患者明确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将患者信息分享给其他医务人员或第三方。
医疗机构应该确保与他人分享患者信息时,只分享必要的信息,并且要对信息的使用进行监督。
7.匿名化和去标识化:在研究和统计分析等领域,医疗机构可以使用匿名化或去标识化技术来保护患者隐私。
匿名化和去标识化可以去除患者个人身份信息,以便对数据进行分析,同时确保患者个人隐私的保护。
8.隐私审计:医疗机构应该进行隐私审计,以确保其采取的制度和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隐私权。
隐私审计可以发现任何违反隐私规定的行为,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相关制度及措施

医院保护患者隐私权制度与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的确尊敬和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患者的隐私权、成立友善医患关系,特拟定保护患者隐私权制度与措施以下:一、制度医务工作人员在为病人供给医疗卫生服务时应遵守以下制度规定:1、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时辰为病人着想,耐心认真地为患者供给科学的医疗及护理服务。
2、为病人守旧医疗奥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漏病人的隐私。
医务人员既是病人隐私权的义求实行者,同时也是病人隐私的保护者。
3、尊大病人的人品与权益,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富情况,应视同一律。
4、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第22条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要关怀、珍爱、尊敬患者,保护患者隐私,不得泄漏。
二、措施为使患者的隐私获得的确保护,医务工作人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认识患者的民族、信奉、风俗、习惯、忌语,使其在不违反医疗、护理规定的原则下获得尊敬。
2、医护人员未经患者自己或家属赞同,不得私自向别人公开患者个人资料、病史、病程及诊疗过程资料。
3、工作人员要注意言谈中不得私自谈论患者及家属的隐私。
4、对特别疾病的病人,医护人员床头交接时不该交接医疗诊疗,应为患者守旧医密。
.5、对异性患者实行隐私处办理时,应有异性医护人员或家属陪伴。
1/26、危重症病人在更换被服、衣物、翻身时,应尽量减少裸露。
7、为患者办理时要拉帘或关闭治疗室的门。
8、住院病室要尽量做到男、女患者分开。
9、医护人员进行裸露性治疗、护理、办理等操作时,应加以遮挡或防备没关人员探视。
10、对于院内或科室内安排的涉及患者隐私的观光、学习活动,应征得患者自己赞同,并见告学习内容。
11、除实行医疗活动外,不得私自查阅患者的病历,如因科研、教课需要查阅病历的,需经医务科赞同,阅后马上归还,不得泄漏患者隐私。
医务科(订正)2016-12.2/2。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措施方案

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和措施制度:1.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耐心、细致的为患者提供科学的医疗护理服务。
2.为病人保守医疗秘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的隐私。
3.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地位、财产状况,应一视。
4.医师、护士在职业活动中要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得知患者隐私不得泄露。
措施:1.了解患者的民族、信仰、风格、习惯、忌语使其在不违反医疗、护理规定的原则下得到尊重。
2.医护人员未经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不得私自向他人公开患者的个人资料、病史、病程及诊疗过程资料。
3.医务人员注意言语,不得擅自议论患者及家属的隐私。
4.对待特殊病人,医护人员在床头交接时不应交接医疗诊断,应为患者保护隐私。
5.对异性患者实施隐私处置时,应有异性医师或者家属陪伴。
6.危重患者在更换被服、衣服、翻身时应尽量减少暴露,做处置时拉帘关门,肌肉注射和心电图检查时应男女分室。
7.医护进行暴露性检查、治疗、护理处置等操作时,加以遮挡或避开无关人员。
8.对院或科安排涉及患者隐私的参观、学习活动应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并告知学习容。
9.除实施医疗活动外,不得擅自查阅患者病例,如因科研教学需要查阅病例的需经医务科同意,阅后应立即归还,不得泄漏患者隐私。
简易呼吸器的清洁与消毒1.将使用后的呼吸器配件按顺序打开,置于500mg/L,即(1:100)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取出后使用灭菌蒸馏水冲洗所有配件,去除残留的消毒剂,晒干备用。
2.储氧袋只需擦拭消毒即可,禁用消毒剂浸泡,因易损坏。
3.对血传播的病原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孢污的置入200mg/L,即(1:25)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洁干燥封闭备用4.如遇特殊感染者,可使用一次性配件及耗材,使用后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焚烧。
5.消毒后的部件,应完全干燥,并检查是否有损坏、将部件依顺序组装做好测试,待备用。
门诊分诊护士岗位职责1.在门诊部当护士长的领导下,做好就诊患者咨询分诊工作,负责门诊患者的一切分诊工作为初诊患者进行预检、就诊、分诊等工作,为患者指导线路。
保护患者隐私的制度和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的制度和措施保护患者隐私的制度和措施一、背景保护患者隐私旨在保障患者的基本权利,维护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社会形象,同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因此,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保护患者隐私的制度和措施。
二、保护患者隐私的制度1. 患者隐私保护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制定患者隐私保护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经过严格保密。
管理制度要包括患者信息收集、使用、保存、修改、删除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患者信息的完整、准确和安全。
2. 患者信息收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信息收集制度,这个制度要包括患者信息的采集范围、采集方式、采集时间、采集人员、使用范围、使用目的、使用方式等方面的规定,并由法律部门进行审查合法性。
3. 患者信息使用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信息使用制度,明确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患者信息,以及使用方式、使用范围等规定,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管理。
4. 患者信息保存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信息保存制度,规定信息保存的期限、保存的方式、保存的安全、保存的备份等方面的规定。
5. 患者信息修改、删除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信息修改、删除制度,要求患者本人在提出修改或删除要求时,证明身份,并注明修改或删除的项目。
6. 患者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患者信息安全保障制度,严格控制信息的使用范围,加强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内部员工的危机意识,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和处理机制。
三、保护患者隐私的措施1. 实行“责任与义务”制度所有工作人员应当知悉保密的必要性,建立保密意识,明确保密责任和保密义务,以便优化保密管理。
2. 加强专业化培训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和水平,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患者信息保密培训,加强工作人员保密技能的培训,提高保密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3. 采用技术手段医疗机构应采用安全防护的技术手段,确保患者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降低患者信息泄露的风险。
4. 建立内部保密制度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不同的信息等级,建立相应的保密等级,制定不同的保密措施,实现保密文件的追溯查询功能,防止信息泄露。
保护患者隐私规章制度和要求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规章制度和要求措施1.法律法规保护: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确保患者的个人隐私得到合法保护。
2.内部隐私保护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内部隐私保护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和流程,并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隐私的重视程度。
3.隐私告知和知情同意: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信息前,应向患者告知其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的目的、范围和方式,患者应给予明确的知情同意。
4.信息脱敏和匿名化处理:医疗机构应对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进行脱敏处理,以降低信息泄露的风险,同时可以将数据匿名化,确保患者个人身份不被识别。
5.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网络隔离等手段,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6.严格的权限管理:医务人员应具备特定的权限才能访问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医疗机构应根据工作需要设定不同的权限级别,并定期审核和更新权限。
7.严禁私自查阅患者信息:医务人员严禁私自查阅与其工作无关的患者信息,如发现违规行为,应及时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8.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设备(如电脑、移动设备等)的安全管理,包括定期升级系统补丁、使用安全的操作系统、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等。
9.隐私事件的应急处理:一旦发生患者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或其他安全事件,医疗机构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尽快制止和消除隐私泄露风险。
10.加强监督和检查: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定期对隐私保护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隐私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总之,保护患者隐私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法定责任和伦理要求。
通过建立和完善保护患者隐私的规章制度和要求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风险,增强公众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信任和满意度。
保护患者隐私权制度及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权制度及措施一、高度重视患者隐私权: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患者隐私权,并将其确立为机构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领导层要强调患者隐私权的重要性,使全体医务人员都明确其责任和义务。
二、建立保护患者隐私权的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明确患者的隐私权与保密责任。
该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患者隐私权保护政策:明确患者隐私权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强调医务人员对患者隐私的尊重和保护责任。
2.隐私保护责任制:明确医务人员在处理患者信息时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违反隐私保护规定的后果,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机制。
3.隐私保护流程:明确医务人员在处理患者信息时的流程和规范,包括信息收集、使用、存储和传输等环节,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和私密性。
4.隐私保护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患者隐私保护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隐私权保护的认识和能力。
5.隐私保护监督和评估: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委员会,对医务人员的隐私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三、加强患者信息的保护:1.严格限制患者信息的获取和使用: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患者同意的范围和目的来使用其个人信息,并不得擅自将其用于其他用途。
2.建立安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医疗机构应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管理系统,采取技术手段来确保患者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包括网络安全、加密技术和权限管理等。
3.加强对患者信息的保密意识: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信息保密的意识培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不得将患者信息透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士或机构。
四、建立投诉渠道和处理机制:1.建立投诉渠道:医疗机构应建立便捷的投诉渠道,以便患者及其家属提出对隐私权侵犯的投诉和建议。
2.及时处理投诉:医务人员应及时处理患者投诉,并进行调查和处理,依法追究违反隐私权保护规定的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3.加强对投诉的反馈和整改: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投诉的跟踪和反馈,并改进相关制度和流程,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保护患者隐私权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基本义务,医疗机构应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来确保患者隐私得到充分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山县中医院保护患者隐私权的
制度和措施
隐私权是公民具有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一切个人信息、个人领域不受他入侵扰的权利。
病人隐私是患者不愿意告人或不愿意公开的有关人格尊严的私生活秘密。
它主要包括:患者个人身体的秘密,主要指患者的生理特征、生理心理缺陷和特殊疾病,如奇特体征、性器官异常,患有性病、妇科病等“难言之隐”;患者的身世和历史秘密,包括患者的出生、血缘关系,如系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生育婚恋史及其他特殊经历:患者的性生活秘密,包括夫妻性生活、未婚先孕、堕胎、性功能缺陷等;患者的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秘密,包括夫妻生活关系,家庭伦理关系、亲属情感状况和其他各种社会关系。
医疗行为当中有意识无意识地侵犯病人隐私的十种形式:
1)医生询问病情隐私被候诊患者或他人“旁听”;
2)化验单随时公开引出各种有关隐私被泄露;
3)医学观摩未经病人同意隐私变成活教材;
4)床头卡曝光病情泄露患者疾病隐私;
5)以书面形式(撰写医学论著、科研论文等)公开病人隐私;
6)少数医务人员非法触摸、窥视病人隐私部位;
7)少数医、技、管人员以口头形式宣扬病人隐私;
8)病案管理人员因工作疏忽造成病案损坏、丢失、被盗而发生病人隐私泄露;
9)电子病案技术的应用,由于网络系统不完善、操作人员
不注意保密,密码被他人窃取进入医生、护士工作站,病人隐私被泄露;
10)少数院外办案人员调阅、复印病历,窥探到与本案无关的病人隐私内容,予以宣扬。
保护病人隐私权制度:
1)强化法律意识,树立维护病人隐私的观念,加强相关的卫生行政法规的学习及宣传,提高全体医务人员法律素质。
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保护患者隐私,把法律意识转化为自觉的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法律行为。
2)强化法规意识,提高道德修养。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严格区分正常介入隐私和利用职务之便侵犯患者隐私的界限,医务人员应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办事。
不仅执行职务的程度和方式必须合法,而且介入患者隐私行为的形式和内容也必须合法。
即介入患者隐私的行为完全是基于诊疗患者疾病的目的,如检查女性患者必须有女护士在场:一般性体检没有必要裸露身体,特殊检查的确需要病人裸露检查时,必须向病人说明原因,并要求其他医护人员在场;在诊疗中与治病无关的事不做,与诊断无关的话不问。
3)强化保密意识,提高职业自律性。
卫生部颁布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医务人员做到“为患者保守秘密,不准泄露患者隐私与秘密”。
《职业医师法》明文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的隐私”的义务,病案管理人员对病人的隐私了解较多,工作中对病人的隐私要严格保密,守口如瓶,不得外泄,不得宣扬、任意传播;更不能利用工作之便索取非法利益。
4)加强患者的维权意识,提高病人自我保护能力。
为了便于医生准确诊断,应积极主动配合,讲清有关个人秘密。
同时,患者应懂得自己享有的一些权利,如要求医务人员为其保密,有权拒绝回答与诊治疾病无关的询问;当需要患者在就诊时协助医
院完成教学或科研任务,并且在此过程有可能涉及患者隐私时,必须明确告知患者,并且要经过患者同意后方可进行。
患者必须有知情同意权,医院应该履行义务告知权。
对医务人员干涉、侵害自己隐私的行为患者有权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反映,要求处理;对严重侵犯自己隐私,并造成一定后果的行为,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
5)加强就医环境的改造、设施更新,使病人隐私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建立单独隔离小诊室、急救室、注射室、换药室,男女病人分开。
男医生检查女病人隐私部位要有屏障遮掩且要有女护士在场。
检验人员要妥善保管好病人化验单,核对好被检验者后方发给其检验结果单。
为了不暴露病人病情隐私,将床头卡片内容只填写科室、姓名、性别、年龄等。
6)加强病案管理与监督,提高病案使用者保护病人隐私权的意识。
认真落实病案借阅制度、病案的外调、复印制度、病案保密制度,不得以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公开病案中的隐私。
保护患者隐私权具体措施
1、设立专人窗口和人员发放,患者须凭自己的病历和有关单据才能取到报告,如患者病情不允许可先签署授权委托书后由授权委托人代领。
影像科、检验科不能把患者做的检测报告单随意挂在科室门前的指定场所,让患者和家属自己去查找和领取。
2、为患者做诊疗查体、行导尿术,灌肠,会阴冲洗等处置、及超声、心电等辅助检查时可以通过诸如进行屏风遮挡,床单位间进行活动帘隔离、严格就诊区与候诊区划分、医护人员与病人交谈时的语言轻柔等措施来保护病人的隐私权。
3、医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要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患者享有不公开自己的病情、家庭史、接触史、身体隐私部位、异常生理物征等个人生活秘密和自由的权利,医务人员不得非法泄露,如情节严重者将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为诊疗或学术报道需要,需先征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后方可拍摄、
报道。
5、医务人员未经县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将就诊的淋病,梅毒,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公开。
6、当患者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社会公共利益优先。
比如,被查出传染病的病人,医生有义务和权利按照规定上报,并告知与病人亲密接触的人。
7、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不得违反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