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合集下载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计算器是一种非常便捷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各种数学运算。

其中,计算平均数也是常见的操作之一、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如何使用计算器来求平均数,并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平均数的概念。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通常用符号X表示平均数,计算公式如下:X = (x1 + x2 + ... + xn) / n其中,x1、x2、..、xn表示数据集中的各个数据,n表示数据的个数。

计算平均数的步骤如下:1.通过一些实验或测量,获得一组数据。

2.将数据依次输入到计算器中。

3.计算器会自动对这组数据进行求和。

4.将求和结果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平均数。

以下是一个例子,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如何使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

假设你要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这组数据是:8,9,12,15,18步骤1:将数据输入到计算器中。

请确保你的计算器具有求和和除法功能。

步骤2:将数据依次输入到计算器中,按下"+"键进行求和。

8+9+12+15+18=62步骤3:按下"="键进行求和。

62步骤4:将求和结果除以数据的个数,按下"/"键进行除法。

62/5=12.4所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2.4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1.学校班级的数学成绩:假设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他们的数学成绩分别是85,90,75,92...等等。

先将这些成绩依次输入到计算器中,然后按下"+"键进行求和,最后按下"/"键进行除法,即可得到全班数学成绩的平均数。

2.气象数据的分析:假设你需要分析一个地区一周的温度变化情况,每一天的最高温度分别是25摄氏度,28摄氏度,30摄氏度...等等。

将这些数据依次输入到计算器中,按下"+"键进行求和,再按下"/"键进行除法,即可得到这一周的平均最高温度。

八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和方差》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和方差》教案、教学设计
4.针对学生的作业表现,教师可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经验,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总结并给予肯定。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实际应用等方面,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2.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和解答思路,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
3.设想三:实践操作,加深理解
安排充足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器操作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方差计算步骤的理解,同时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想四:互动交流,共同提高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参与讨论,通过同伴互助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5.设想五:反思总结,巩固提升
教学开始时,可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如班级学生身高、体重数据,让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些数据的整体特征和个体差异,自然引出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
2.设想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在于掌握基本概念和简单计算;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挑战更复杂的数据分析和计算。
3.完成课本后的练习题,涵盖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与应用。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注意计算器的操作规范,提高解题效率。
4.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平均数和方差的小论文,主题为“平均数和方差在生活中的应用”。论文内容包括:概念解释、计算方法、实际案例及分析等。
5.教师提供一组数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出该数据集的平均数和方差,并尝试找出数据中的异常值,分析异常值对统计量的影响。

8.3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8.3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2、英语老师布置了10道选择题作为课堂练习, 小丽将全班同学的解题情况绘成了下面的条形 统计图.根据图表,求平均每个学生做对了几 道题?
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
30 25 20 15 10 5 0 做对7道 做对8道 做对9道 做对10道 6 12 6 24
解:7、6个M+, 8、12个M+, 9、24个M+,10、6个M+; 完成数据的输入,再按键 SHIFT、1、=, 则得到结果8.625. 也可以键入该数据后按键 该数据的次数n,再按 键. ,键入 键;
3、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生跳高 的17名运动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成绩/米 人数
1.5 2
1.6 1.65 1.7 1.75 1.8 1.85 1.9 3 2 3 4 1 1 1
利用计算器求上述数据的平均数. 解:1.5、2个M+,1.6、3个M+,1.65、2个M+, 1.7、3个M+,1.75、4个M+,1.8、M+,1.85、 M+,1.9、M+;完成数据的输入,再按键 SHIFT、1、=,则得到结果1.691176471
北师大课标八上·§8.3
8.3利用计算器求平 均数
大家展开一个比赛,看谁能够把我们班 级的讲台的宽度通过目测估计出来,看 哪个同学估计的最接近准确值!
现在我们有这么多的数据,它的 平均数值是多少呢?如何快速计 算平均值呢?
答案:用计算器 哦!!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一般步骤: 2 进入统计状态. 1、进入统计:按键 2、清零:按键 清除原有数据. 3、输入数据:键入第一个数据并按 ,完 成第1个数据的输入;重复上述步骤,直至 输入了所有的数据为止. 如果某个数据出现 了n次,可先键入该数据,然后连续按 键 n次;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1. 引言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中,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是非常常见的操作。

这些统计量能够对数据的整体情况进行描述,并从中得出有关数据分布和变异程度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计算器来计算这些统计量,供初学者参考。

2. 求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所得的结果。

计算器通常会提供求和功能,因此,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来求平均数。

以下是计算平均数的步骤:1.输入数据:将一组数据输入计算器,可以通过计算器上的数字键输入每个数据。

2.求和:计算器上通常有求和功能,通过按下求和键即可得到数据的总和。

3.计算平均数:将总和除以数据个数,即可得到平均数。

举例如下,我们有一组数据:[2, 4, 6, 8, 10],我们可以按照以上步骤使用计算器求得平均数:1.输入数据:使用计算器的数字键依次输入数据:2, 4, 6, 8, 10。

2.求和:按下计算器上的求和键,得到总和为 30。

3.计算平均数:将总和除以数据个数(5),得到平均数为 6。

3. 求标准差标准差是变量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

标准差能够反映出数据的离散程度和分布的广度。

下面是使用计算器求标准差的步骤:1.输入数据:同样地,我们需要将一组数据输入计算器。

2.求平均数:在上一节中已经介绍了如何求平均数,我们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得到平均数。

3.计算离差:将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记为“离差”,输入这些离差到计算器中。

4.求平方和:将每个离差的平方求和,得到平方和。

5.除以数据个数:将平方和除以数据个数。

6.取平方根:将上一步的结果进行平方根运算,即可得到标准差。

以下是计算标准差的示例:假设有一组数据:[1, 2, 3, 4, 5],我们可以按照以上步骤使用计算器求得标准差:1.输入数据:使用计算器的数字键依次输入数据:1, 2, 3, 4, 5。

2.求平均数:通过计算器求得平均数为 3。

3.计算离差:将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进行计算,得到离差:[-2, -1, 0, 1, 2]。

计算机平均值的计算公式

计算机平均值的计算公式

计算机平均值的计算公式在咱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计算机平均值的计算公式那可是相当重要的!这就好比是我们手中的一把神奇钥匙,可以帮我们解开好多数据背后的秘密。

比如说,咱们学校前段时间组织了一场数学小测验,老师把大家的成绩都录入到了电脑里。

这时候,要想知道全班同学这次测验成绩的平均水平,就得用到平均值的计算公式啦。

那啥是平均值呢?简单来说,平均值就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是:平均值 = 总和 ÷个数。

举个例子哈,假如有一组数字 10、20、30、40、50,那它们的总和就是 10 + 20 + 30 + 40 + 50 = 150 啦。

而这组数字一共有 5 个,所以平均值就是 150 ÷ 5 = 30 。

再比如说,我有个朋友开了一家小商店,他每天都会记录店里各种商品的销售额。

一个月下来,他想知道这个月每种商品的平均销售额,这也得靠平均值的计算公式。

他把每天的销售额加起来,再除以这个月的天数,就能算出平均销售额,从而知道哪种商品卖得比较好,哪种商品可能不太受欢迎。

在计算机里,计算平均值也不难。

比如说在 Excel 表格里,咱们可以先把数据输入到一列中,然后选中一个空白的单元格,输入“=AVERAGE(数据范围)”这样的公式,按下回车键,计算机就能马上算出平均值。

有时候,数据可能会比较复杂,不是简单的整数,还可能有小数。

就像我们做科学实验记录数据的时候,测量的结果可能是 3.5、4.2 这样带小数的数字。

但不管怎样,只要按照平均值的计算公式来,都能轻松算出结果。

还有啊,计算平均值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把数据弄错或者漏算。

我记得有一次,我自己在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时,不小心把其中一个数字写错了,结果算出来的平均值差了好多,可把我给郁闷坏了。

总的来说,计算机平均值的计算公式虽然简单,但是用处可大了。

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里,它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数据,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远教IP资源接收运行情况及下载目录表

远教IP资源接收运行情况及下载目录表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1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1.2 30、45、60 角的三角函数值 1.3 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 1.4 船有触礁的危险吗 1.5 测量物体的高度 第二章 二次函数 2.1 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 2.2 结识抛物线 2.3 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 2.4 二次函数 y=ax2+bx+c 的图象 2.5 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 2.6 何时获得最大利润 2.7 最大面积是多少 2.8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北师大课标版 > 九年级
兰州二十一中学远教 ip 资源接收情况及下载整理目录表
远教 IP 资源接收运行情 况及下载目录表
兰州二十一中学
兰州二十一中学远教 ip 资源接收情况及下载整理目录表
语文
人 教 课 标 版 >七 年 级 上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 丑小鸭 5 伤仲永 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0 木兰诗 第三单元 11 邓稼先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15 孙权劝学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7 最后一课 9 土地的誓言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4 诗两首 第四单元 16 社戏 18 竹影 20 口技 第五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23 登上地球之巅 25 短文两篇 第六单元 26 珍珠鸟 28 华南虎 30 狼 27 斑羚飞渡 29 马 22 荒岛余生 24 真正的英雄 17 安塞腰鼓 19 观舞记
第一单元 1 诗两首 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 国 第二单元 5 孔乙己 7 变色龙 第三单元 9 谈生命 11 地下森林断想 10 那树 12 人生 6 蒲柳人家 8 热爱生命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第四单元 13 威尼斯商人 14 变脸
4 外国诗两首-祖国

怎样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

怎样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

怎样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使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既快速又方便。

计算器的功能不仅可用于简单的加减乘除,还能进行统计计算,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下面将介绍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

一、求平均数: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的各数值之和除以数值的个数。

在计算器上求平均数一般有两种方法:直接输入数值按下计算按钮,或者使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键。

下面以例子说明:例1:计算数值25,36,45,63,72的平均数。

1.直接输入数值:将数值25,36,45,63,72依次输入计算器,然后按下计算按钮即可得到平均数。

例2:使用统计功能键:不同的计算器品牌可能键名有所差异,但通常是有一个包含“STAT”或“DATA”的功能键或者“MODE”选择键。

根据计算器的说明书找到相应的键。

1.输入数值:按下计算器上的“DATA”、“MODE”或“STAT”键,然后输入数值25,36,45,63,722.求平均数:按下计算器上的“=”或相应的键(有的计算器上是“AVG”),即可得到平均数。

二、求中位数:中位数是指将一组数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计算器可以很方便地求出中位数。

以下是求中位数的方法:例1:计算数值12,15,16,18,20,22,25的中位数。

1.直接输入数值:将数值12,15,16,18,20,22,25依次输入计算器,然后按下计算按钮即可得到中位数。

例2:使用统计功能键:根据计算器的说明书找到相应的功能键。

1.输入数值:按下计算器上的统计功能键,然后输入数值12,15,16,18,20,22,252. 排序数值:按下计算器上的“sort”或相应的键,将数值按升序排列。

3.求中位数:按下计算器上的“MED”或相应的键,即可得到中位数。

三、求众数:众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计算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众数。

以下是求众数的方法:例:计算数值12,15,16,18,20,22,25中的众数。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平均数,使用计算器求平均数-“黄冈赛”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平均数,使用计算器求平均数-“黄冈赛”一等奖

课题:平均数第二课时巢湖市柘皋镇初级中学胡宇一、教学目标: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

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1教学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2教学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3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首先复习组中值的定义,在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介绍过组中值定义。

因为在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近似值过程中要用到组中值去代替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的值,所以有必要在这里复习组中值定义。

应给学生介绍为什么可以利用组中值代替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的值,以及这样代替的好处。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种近似计算的方法和合理性,可以让学生去读统计表,体会表格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探讨。

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问题1:某跳水队有5个运动员,他们的身高单位:cm分别为156,158,160,162,170.试求他们的平均身高。

问题2:某班级为了解同学年龄情况,作了一次年龄调查,结果如下:13岁8人,14岁16人,15岁24人,16岁2人.求这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

想一想:能把这种求有重复出现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推广到一般吗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与上一节课中的加权平均数求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无疑则无知。

首先由学生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引入,复习算术平均数的求法。

接着,我将引导想一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知探究问题3:为了解5 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 路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的载客量,得到下表,这天5 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结果取整数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设计意图: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一个很贴近实际的应聘问题,给每个数赋上“权”,让学生探讨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学生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练 习
1、利用计算器求下列数据的平均数 210、208、200、205、202、218、206、214、 215、207、195、207、218、192、202、216、 185、227、187、215的平均数 206.45 2、利用计算器求下列数据的平均数 18.6、17.2、18.4、19.3、17.9、18.1、19.6、 20.3、18.5的平均数 18.65555556
例1:观察下图,利用计算器计算上海东方鲨鱼篮球
队队员的平均年龄。
队员人数 5 4 3
解:进入统计
状态并清除机器 中原有数据后, 依次按键:
2 1 0 16岁 18岁 21岁 23岁 24岁 26岁 29岁 34岁
16、M+、18、M+、M+、21、M+、M+、M+、M+、23、 M+、24、M+、M+、M+、26、M+、29、M+、M+、34、 M+;完成数据的输入,再按键 SHIFT、1、=,
解:7、6个M+, 8、12个M+, 9、24个M+,10、6个M+; 完成数据的输入,再按键 SHIFT、1、=, 则得到结果8.625。 也可以键入该数据后按键 ,键入 该数据的次数n,再按 键。 如依次键入7、 、 、6、再按 就完成了6个7的输入。 键;
注意:
用统计方法计算平均数时,若 发现输入错误时,必须清零后重新 输入,而不能通过追加一个数来修 正数据。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大家展开一个比赛,看谁能够把我 们班级的讲台的宽度通过目测估计出来, 看哪个同学估计的最接近准确值!
现在我们有这么多的数据,它的平 均数值是多少呢? 如何快速计算平均值呢?
答案:用计算器哦!!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一般步骤:
2 进入统计状态。 1、进入统计:按键 2、清零:按键 清除原有数据。 3、输入数据:键入第一个数据并按 ,完 成第1个数据的输入;重复上述步骤,直至 输入了所有的数据为止。 如果某个数据出现了n次,可先键入该数据, 然后连续按 键n次; 4、显示结果:按键 ,则屏幕上自动显 示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5、退出:运算结束后,可按 1 退出统计 状态或清零后再进入下次统计计算状态。
2、英语老师布置了10道选择题作为课堂练习, 小丽将全班同学的解题情况绘成了下面的条形 统计图。根据图表,求平均每个学生做对了几 道题?
§ú ý Ñ É Ê
30 25 20 15 10 5 0 ö Ô À × ¶ 7µ ö Ô À × ¶ 8µ ö Ô À × ¶ 9µ ö Ô × ¶ 10µ À 6 12 6 24
3、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 生跳高的17名运动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成绩/米 人数
1.5 1.6 1.65 1.7 1.75 1.8 1.85 1.9 2 3 2 3 4 1 1 1
利用计算器求上述数据的平均数。
解:1.5、2个M+,1.6、3个M+,1.65、2个M+, 1.7、3个M+,1.75、4个M+,1.8、M+,1.85、 M+,1.9、M+;完成数据的输入,再按键 SHIFT、1、=,则得到结果1.691176471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计算器求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具体的应用步骤 有五个,见课本P228页。大家要熟练 掌握计算器的应用,这不仅是数学上 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其他学 科或者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知识。
作业布置: 习题8.4
P230
1
则得到结果23.26666667。
随堂练习
1、利用计算器计算下列数据的平均数:
12.8,12.9,13.4,13.0,14.1,13.5,12.7, 12.4,13.9,13.8,14.3,13.2,13.5。 解: 12.8,M+,12.9,M+,13.4,M+, 13.0,M+,14.1,M+,13.5,M+,12.7, M+,12.4,M+,13.9,M+,13.8,M+, 14.3,M+,13.2,M+,13.5,M+; 完成数据的输入,再按键 SHIFT,1,=; 则得到结果13.346153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