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物流管理策略word版本
物流运输管理与优化策略手册

物流运输管理与优化策略手册第1章物流运输管理概述 (4)1.1 物流运输的基本概念 (4)1.2 物流运输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4)1.3 物流运输管理的发展趋势 (4)第2章物流运输方式与选择 (5)2.1 公路运输 (5)2.2 铁路运输 (5)2.3 水路运输 (5)2.4 航空运输 (6)第3章运输成本分析与控制 (6)3.1 运输成本的构成 (6)3.2 运输成本的计算方法 (6)3.3 运输成本的控制策略 (7)第4章运输路线优化 (7)4.1 运输路线优化的重要性 (7)4.1.1 降低运输成本 (7)4.1.2 提高运输效率 (8)4.1.3 提升客户满意度 (8)4.1.4 增强企业竞争力 (8)4.1.5 减少环境影响 (8)4.2 运输路线优化方法 (8)4.2.1 启发式方法 (8)4.2.1.1最近邻法 (8)4.2.1.2最小跨越法 (8)4.2.1.3最大节约法 (8)4.2.2 精确方法 (8)4.2.2.1分支限界法 (8)4.2.2.2动态规划法 (8)4.2.2.3整数规划法 (8)4.2.3 元启发式方法 (8)4.2.3.1遗传算法 (8)4.2.3.2蚁群算法 (8)4.2.3.3粒子群优化算法 (8)4.3 运输路线优化案例分析 (8)4.3.1 案例一:某电商企业运输路线优化 (8)4.3.1.1背景介绍 (8)4.3.1.2优化方法与实施 (8)4.3.1.3优化效果分析 (8)4.3.2 案例二:某制造企业运输路线优化 (8)4.3.2.1背景介绍 (8)4.3.2.2优化方法与实施 (8)4.3.3 案例三:某冷链物流企业运输路线优化 (9)4.3.3.1背景介绍 (9)4.3.3.2优化方法与实施 (9)4.3.3.3优化效果分析 (9)第5章运输工具与设备选择 (9)5.1 运输工具的类型与特点 (9)5.1.1 公路运输工具 (9)5.1.2 铁路运输工具 (9)5.1.3 水路运输工具 (9)5.1.4 航空运输工具 (9)5.1.5 管道运输工具 (9)5.2 运输设备的配置与优化 (9)5.2.1 运输设备选型原则 (9)5.2.2 运输设备配置方法 (10)5.2.3 运输设备优化策略 (10)5.3 运输工具与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10)5.3.1 运输工具与设备的维护 (10)5.3.2 运输工具与设备的管理 (10)第6章仓储管理与优化 (10)6.1 仓储管理的基本任务 (10)6.1.1 存储管理 (10)6.1.2 仓储信息管理 (11)6.1.3 仓储成本控制 (11)6.2 仓储设施与设备的选择 (11)6.2.1 仓储设施选择 (11)6.2.2 仓储设备选择 (11)6.2.3 仓储设备管理 (12)6.3 仓储作业流程优化 (12)6.3.1 作业流程标准化 (12)6.3.2 作业流程信息化 (12)6.3.3 作业流程持续改进 (12)第7章货物装卸与搬运管理 (12)7.1 货物装卸搬运的基本要求 (12)7.1.1 合理规划装卸搬运流程 (12)7.1.2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13)7.1.3 提高作业人员素质 (13)7.1.4 加强现场管理 (13)7.2 装卸搬运设备的选择与配置 (13)7.2.1 根据货物特性选择设备 (13)7.2.2 结合作业环境配置设备 (13)7.2.3 重视设备功能与维护 (13)7.2.4 考虑设备投资与运营成本 (13)7.3 装卸搬运作业效率提升策略 (13)7.3.2 强化作业计划管理 (13)7.3.3 推广先进技术 (13)7.3.4 加强人员培训与激励 (14)7.3.5 实施标准化管理 (14)7.3.6 加强信息化建设 (14)第8章物流运输风险管理 (14)8.1 运输风险识别与评估 (14)8.1.1 运输风险类型 (14)8.1.2 风险识别方法 (14)8.2 运输风险防范与控制 (14)8.2.1 防范措施 (14)8.2.2 控制措施 (15)8.3 运输保险与索赔处理 (15)8.3.1 运输保险 (15)8.3.2 索赔处理 (15)第9章物流信息技术应用 (15)9.1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15)9.1.1 系统架构与功能模块 (16)9.1.2 数据采集与整合 (16)9.1.3 信息查询与共享 (16)9.1.4 库存管理 (16)9.1.5 运输路径优化 (16)9.2 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信息采集与处理 (16)9.2.1 信息采集技术与方法 (16)9.2.2 信息处理流程与规范 (16)9.2.3 数据挖掘与分析 (16)9.2.4 实时监控与预警机制 (16)9.2.5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16)9.3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 (16)9.3.1 物联网概述及其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前景 (16)9.3.2 RFID技术与应用 (16)9.3.3 GPS与GIS技术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 (16)9.3.4 传感器网络与智能监控 (16)9.3.5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配送与调度系统 (16)第10章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 (16)10.1 绿色物流的基本理念 (16)10.1.1 环保意识 (17)10.1.2 资源优化配置 (17)10.1.3 全过程管理 (17)10.1.4 产业链协同 (17)10.2 绿色物流运输管理策略 (17)10.2.1 优化运输路线 (17)10.2.2 提高运输工具能效 (17)10.2.4 绿色包装 (17)10.3 可持续发展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与实践 (17)10.3.1 绿色运输工具 (17)10.3.2 物流信息系统 (18)10.3.3 逆向物流 (18)10.3.4 绿色仓储 (18)10.3.5 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18)第1章物流运输管理概述1.1 物流运输的基本概念物流运输是现代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商品从产地到消费地的实体移动过程。
物流策略规划与管理

• 產品重量、密度、價值、特殊搬運技術
– 物流管理變數
• 運輸成本、存貨成本、區位設備成本、搬運、包裝、 訂貨處理成本
PPT文档演模板
物流策略规划与管理
•顧客 •偏好 •需求 •數量 •訂貨型態 •購買條件
•目標 •成本 •服務
•通路 •結構 •權力 •續效 •功能
•產 •特色
•1.重量 •2.價值 •3.密度 •特殊搬運 •特殊技援
PPT文档演模板
物流策略规划与管理
物流管理策略
• 最小總成本策略 • 最高顧客服務策略 • 最大利潤策略 • 最大競爭優勢策略
PPT文档演模板
物流策略规划与管理
解析
• 最大總成本與最大利潤策略的使用狀況有 何不同?
– 獨佔vs.寡佔 – 價格決定力
• 最高顧客服務與最大競爭優勢策略的出發 點有何不同?
– 顧客滿意度 – 市場佔有率
PPT文档演模板
物流策略规划与管理
環境因應策略
• 物流配銷策略規劃 • 物流供給策略規劃 • 國際物流策略
PPT文档演模板
物流策略规划与管理
物流配銷策略規劃
配銷的系統策略必須考慮四種類環境變數:
– 顧客變數
• 顧客偏好、訂貨水準、訂貨模式…
– 通路變數
• 通路結構、中間商議價能力…
PPT文档演模板
物流策略规划与管理
• (二)物流效率及生產策略
國際物流的生產策略強調的是「規模經濟」及「合 理化」:比較成本理論
PPT文档演模板
物流策略规划与管理
PPT文档演模板
•圖 9-5 全球物流管理之運作模式――以電腦資訊業為例
物流策略规划与管理
時基物流策略
各种物流管理策略

(b)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warehouses in a logistics system.
When the number of stocking points is increased (1) transportation costs decline. (2) inventory costs rise.
3. Conceptualizing the logistics planning problem
Links: the links of the network represent the movement of goods between various inventory storage points. Nodes: the storage points – retail stores, warehouse, factories or vendors. Logistics system : include product flow and information flow.
• Box 2.1 example • Xeror : to be No. 1 in field service • Star Kist Food : supply-side strategy, marketing
and logistics responded with their plan to control the potential excess inventories.
Logistics strategy
Three objectives : 1. cost reduction warehouse location, transport modes 2. capital reduction shipping directly, public warehouse 3. service improvement
物流管理工作计划实施方案范文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为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特制定本物流管理工作计划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1. 优化物流流程,提高物流效率。
2. 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3. 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忠诚度。
三、主要措施1. 优化物流流程(1)梳理现有物流流程,查找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2)优化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提高物流效率。
(3)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共享。
2. 降低物流成本(1)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降低运输成本。
(2)优化仓储管理,提高仓储利用率,降低仓储成本。
(3)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3. 提升客户满意度(1)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确保货物安全、准时送达。
(2)加强客户沟通,及时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3)建立客户反馈机制,及时解决客户问题。
四、实施方案1. 组织架构调整(1)成立物流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物流管理工作。
(2)设立物流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物流管理工作。
2. 培训与交流(1)组织物流管理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平。
(2)定期举办物流知识交流会议,分享物流管理经验。
3. 项目实施(1)优化运输路线,降低运输成本。
(2)提高仓储利用率,降低仓储成本。
(3)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4. 考核与激励(1)建立物流管理考核制度,对物流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
(2)设立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物流管理人员给予奖励。
五、时间表与关键里程碑1. 第1季度:完成组织架构调整,成立物流管理领导小组和物流管理部门。
2. 第2季度:开展物流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3. 第3季度:实施物流流程优化、运输路线优化、仓储管理优化等项目。
4. 第4季度:对物流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实施效果,持续改进。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实施本物流管理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我们期望在短时间内实现物流流程优化、物流成本降低、客户满意度提升的目标。
各种物流管理策略课件

常见的配送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 和航空运输等。不同的运输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需 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05
物流信息管理策略
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物流信息系统定义
物流信息系统的意义
物流信息系统是一个集成化的计算机 系统,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和传输 与物流相关的信息,以支持企业的物 流运作和管理决策。
THANKS。
动态库存策略
总结词
指根据实际需求和供应情况,动态调 整库存水平的策略。
详细描述
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减少库存 积压和浪费,但需要实时监控和调整 ,管理难度较大。
联合库存策略
总结词
指将多个库存点联合起来,共同管理、协调库存的策略。
详细描述
能够降低单个库存点的风险,提高整体库存利用效率,但需要良好的协调机制 和信息共享。
谐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物流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绿色物流管理的实施方法
要点一
总结词
行动与实践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实施绿色物流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优化运输方 式、提高仓储效率、减少包装废弃物、促进循环物流等。 具体方法包括使用清洁能源、推广环保包装材料、实施物 流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估、加强物流信息共享等。这些措施 有助于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企业的可持 续发展能力。
02
物流管理策略的目的是优化企业 物流运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增强企业竞争力。
物流管理策略的重要性
物流管理策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 部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市 场竞争力。
有效的物流管理策略能够降低库存、 减少运输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从 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物流管理课件第十六章物流战略规划与管理

•16.3 物流战略管理
•1.物流战略管理内容 •(4)物流战略优势 • 物流系统能够在战略上形成的有利形势和地位。构成物流系 统战略优势的主要方面有: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地理优势、技术 优势、组织优势和管理优势。企业研究物流战略优势,关键是要在 物流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上形成差异优势或相对优势,这是取得物 流战略优势经济有效的方式,当然也要注意发掘潜在优势,关注未 来优势的建立。
•16.3 物流战略管理
•1.物流战略管理内容 •(1)物流系统的宗旨 • 物流系统的宗旨指物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或主 要目的。物流系统的战略目标是由物流系统宗旨引导、表现为物流 系统目的并可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量化成果或期望值。
•16.3 物流战略管理
•1.物流战略管理内容 •(2)物流系统的战略目标 • 物流系统战略目标对物流战略基本要素的设计与选择有重要 的指导作用,是物流战略规划中的各种专项策略制定的基本依据。 在物流战略管理过程中,企业制定物流系统战略目标主要包括:服 务水平目标、物流费用目标、社会责任目标和经济效益目标等内容 。其战略目标应体现纲领性、多元性、指导性、激励性、阶段性等 基本特点。
•16.3 物流战略管理
•4.物流战略的实施 •(2)企业战略资源的分配 • 企业战略资源是指企业用于战略行动及计划推行的人力、物 力、财力等的总和。它们是战略转化为行动的前提条件和物质保证 。具体来说,企业战略资源包括:采购与供应、生产能力与产品实 力、市场与促销、财务、人力资源、技术开发、管理经营的能力、 时间、信息等无形资源的把握等。由于企业战略资源中的无形资源 很难把握,而除人力资源外的有形资源则可以用价值形态来衡量, 因此,企业战略资源分配一般可分为人力资源的分配和资金的分配 两种。
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策略.doc

企业供给链物流管理策略供给链物流管理是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信息技术飞速开展的背景下,它顺应新的经济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开展变化的新要求,并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供给链管理对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指导意义。
供给链管理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是在工业兴旺国家兴起并迅速开展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和实践。
全球性的竞争使得市场变化太快,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赶不上市场变化的速度。
以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为根底的敏捷模式的提出为供给链管理奠定了理论根底。
我国的《物流术语》中定义为:利用计算机全面规划供给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方案、组织、协调与控制。
对于供给链管理,虽有许多不同定义,但根本都认为是通过方案和控制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合作,实质上它们一定程度上都集成了供给链和增值链两个方面的内容。
2.1供给链成员企业缺乏信任与长期合作。
中国很多企业与供给商及分销商的关系还是传统的买卖关系,企业从自己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尽量将责任、风险、本钱等转嫁给与其有商业往来的其它企业,却竭尽全力地将利益收归自己的囊中。
往往从短期效益出发,挑起供给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失去了供给商的信任与合作根底。
市场形势好时对供给商态度傲慢,市场形势不好时有企图将损失转嫁给经销商,因此得不到经销商的信任与合作。
实施供给链管理时,企业要改变传统的买卖观念和思维方式,要与合作企业共担责任、风险和本钱,同时共享成果与收益。
只有在企业间建立了这种合作与信赖关系,供给链的运作效率才能得到保证和提高,企业才能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
2.2供给链管理信息系统不能满足企业需要。
我国企业为了更好的实施供给链管理,大多数都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手段,采取信息系统来辅助供给链的管理,但是由于信息系统没有不适合企业的业务流程,严重影响了企业供给链管理的效果。
二十世纪80年代末期,世界上许多地区开始通过电子方式运作供给链,大局部中国企业却无力承当这种方式。
物流管理策划书3篇

物流管理策划书3篇篇一物流管理策划书一、策划背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更加高效地管理物流活动,以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成本并增强竞争力。
本策划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物流管理方案,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物流管理目标1. 提高物流效率,确保货物按时、准确送达。
2. 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运输和仓储资源的利用。
3. 增强客户满意度,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三、物流管理策略1. 运输管理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等,以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
优化运输路线,减少空载和迂回运输。
与承运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争取更优惠的运价。
2. 仓储管理建立现代化的仓储设施,提高仓储空间的利用率。
实施库存管理系统,精确控制库存水平,避免积压和缺货。
优化仓库布局,提高货物出入库效率。
3. 物流信息管理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跟踪和共享。
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电子数据交换,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通过物流信息优化物流运作。
四、实施步骤1. 现状评估:对现有物流流程和资源进行全面评估。
2. 方案设计:根据评估结果设计物流管理方案。
3. 系统实施:采购或开发物流管理系统,并进行培训和上线。
4. 监控和优化:持续监控物流运作,进行数据分析和优化改进。
五、风险管理1. 风险识别:分析物流管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如运输延误、货物损坏等。
2. 风险应对: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如保险、合同保障等。
3. 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
六、成本效益分析1. 成本分析:列出实施物流管理方案的直接和间接成本。
2. 效益评估:预测物流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和客户满意度提升带来的效益。
3. 投资回报率:计算投资回报率,评估方案的经济效益。
七、结论通过实施本物流管理策划书,企业将能够实现物流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和客户满意度的提高。
这将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篇二物流管理策划书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物流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章物流管理策略一、学习目的物流是指通过有效地安排商品的仓储,管理和转移,使商品在需要的时间到达需要的地点的经营活动。
进入新经济时代,物流管理逐步演变成为供应链管理。
在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物流地位的学说有“物流冰山”说、效益背反说和第三利润源说。
物流的职能,就是将产品由其生产地转移到消费地,从而创造地点效用。
物流作为市场营销的一部分,不仅包括产品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而且还包括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所伴随的信息的传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新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在内部物流一体化后积极寻求外部物流整合,从而使得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日益显得重要。
供应链管理是从企业内部一体化到超越企业边界的外部一体化的物流管理。
有效的物流管理对于降低成本费用,增强竞争实力,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和便利顾客购买,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该对物流的含义与职能、企业的主要存货决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及主要作用以及供应链的相关知识有比较透彻的了解。
二、重要知识点1.物流所谓物流,是指通过有效地安排商品的仓储、管理和转移,使商品在需要的时间到达需要的地点的经营活动。
物流的任务,包括原料及最终产品从起点到最终使用点或消费点的实体移动的规划与执行,并在取得一定利润的前提下,满足顾客的需求。
2.订购点存货的基本性质是在当期内随着提取而降低,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决定在何种剩货水平时就必须发出新的订单,以避免届时完全缺货,这个剩货水平就称为订购点。
3.最佳订购量最佳订购量,又叫经济订购量,可以用图解法或数学公式求得。
订货处理成本与存货占用成本随着订购量的不同而改变。
单位订购成本随订购量的增加而降低,单位占用成本随订购量的增加而提高,因为订购量越多,每单位的存储时间越长。
这两条成本曲线垂直相加,即为总成本曲线。
总成本曲线弯向横轴的最低点就是最佳订购量Q*。
4.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TPL或3PL,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以契约形式完成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
5.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从企业内部—体化到超越企业边界的外部一体化的物流管理,覆盖从原材料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到专业物流服务商,强调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优势,其目的是期望达到合作各方的双赢或多赢的效果。
6.“物流冰山”说“物流冰山”说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的。
他在研究物流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
他把这种情况比作“物流冰山”。
7.效益背反说效益背反说是指在物流领域中,经常会出现经济的不经济、不经济的经济行为等经典的经济学悖论。
8.订购前置时间所谓订购前置时间,就是自订购单发出到接到物品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这段时间越长,则订购点就越高。
9.服务水平所谓服务水平,是指企业希望从存货中直接用来完成顾客订单的百分比。
服务水平越高,订购点就应越高。
10.供应链供应链是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程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终点。
供应链覆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之间有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形成和交付的一切业务活动。
三、难点要点分析物流系统中的弹性因素分析:物流系统的弹性因素是本章的难点,读者在学习该知识点过程中,要考虑到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企业在对物流系统进行评估时,不仅仅要从经济性上进行评估,还要考虑到该物流系统的弹性问题。
在涉及到较大和较长的投资时,尤其要慎重考虑未来环境、市场、技术的变化是否会对当前的决策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们以啤酒业为例说明这一问题。
起初,很多大酒厂采取设立地区性分厂的策略,以避免直接由单一工厂分送到多个市场所带来的高运送成本。
但是,当分厂大量投资后,浓缩啤酒的制造技术(如浓缩橘子汁技术)已经发展得很完善。
因此,如果在一个酒厂集中生产浓汁,再分送到各地的装瓶厂,则可使成本大大降低,结果,那些没有实行分厂经营的企业反倒降低了成本。
这表明当初采取设立分厂策略时,没有注意到未来技术创新可能引起的弹性问题。
设计物流系统的着眼点不仅应追求目前最大节约,而且更重要的是应注意到未来的最大弹性。
为了获得某些未来弹性,不免要提高目前的一部分成本,所以,物流系统的设计应考虑企业的产品及营销策略,而不应仅仅考虑生产设备。
换言之,诸如企业改进产品样式与功能的计划、增加或减少中间商数量的计划等,在设计物流系统时都应考虑在内。
此外,还必须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发展,特别是通讯、交通运输以及自动化等技术。
其他诸如自动化仓储作业、不同地点电脑作业的连贯性、集装箱化、航空货运等创新,也都会对物流系统产生深刻影响,在设计物流系统时,不能不考虑到这些。
四、最新理论与实践物流一体化所谓物流一体化,就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
它是指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的阶段。
物流业高度发达,物流系统完善,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能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可进一步分为三个层次:物流自身一体化、微观物流一体化和宏观物流一体化。
物流自身一体化是指物流系统的观念逐渐确立,运输、仓储和其他物流要素趋向完备,子系统协调运作,系统化发展。
微观物流一体化是指市场主体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并且出现了以物流战略作为纽带的企业联盟。
宏观物流一体化是指物流业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物流业占到国家国民总产值的一定比例,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
它使跨国公司从内部职能专业化和国际分工程度的提高中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五、典型例题解析1.在用图解法确定最佳订购量时,最佳订购量应该是()。
A. 总成本曲线弯向横轴的最低点B. 总成本曲线背向横轴的最高点C. 单位订购成本曲线和单位占用成本曲线的交点D. 单位订购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的交点答案:C解析:如果读者对于课本上的图16-3有印象,这道题就会迎刃而解。
如图,订货处理成本与存货占用成本随着订购量的不同而改变。
单位订购成本随订购量的增加而降低,单位占用成本随订购量的增加而提高,因为订购量越多,每单位的存储时间越长。
这两条成本曲线垂直相加,即为总成本曲线。
总成本曲线弯向横轴的最低点就是最佳订购量Q*。
最佳订购量的确定因此,正确答案一目了然,应该选择C。
2.管理人员需要特定剩货水平时发出新订单,那么这种剩货水平是根据()来确定的。
A.订购前置时间B.订购成本C.使用率D.服务水平答案:A C 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订购点决策的掌握和理解。
存货的基本性质是在当期内随着提取而降低,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决定在何种剩货水平时就必须发出新的订单,以避免届时完全缺货,这个剩货水平就称为订购点。
订购点的高低受以下因素的影响:订购前置时间、使用率和服务水平。
B选项是订购量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在订购点决策时不需要考虑。
所以,本题应该选择A C D。
3.论述题:谈谈你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解。
解析:供应链管理这一概念是市场营销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新的热点之一,也是本章的要点之一。
读者需要牢固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其实质,并了解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和优势。
另外,读者还要在平时加强相关信息的收集,对供应链管理的实践应用有初步的了解。
答案要点:20世纪80年代后期,物流管理的发展人供应链管理时代。
供应链管理是从企业内部—体化到超越企业边界的外部一体化的物流管理,覆盖从原材料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到专业物流服务商,强调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优势,其目的是期望达到合作各方的双赢或多赢的效果。
供应链是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程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终点。
供应链覆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之间有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形成和交付的一切业务活动。
供应链实际上就是商流、物流、资金、信息流的协调统一体,供应链的运行是由信息流开始的,并且信息流贯穿于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全过程。
它是商流、物流的产物,又对商流、物流的顺利进行起着规划,协调和控制作用。
供应链系统是物流系统的延伸和扩展,与传统的物流管理相比较,供应链管理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1、供应链管理以客户为中心。
供应链管理以客户满意为最高目标。
不管供应链的节点企业是多还是少,也无论供应链是长还是短供应链都是由客户需求驱动的,企业创造的价值只能通过客户的满意度并由此产生的利润来衡量,只有客户取得成功,.供应链才得以存在延续和发展。
2、供应链管理跨越个体企业边界,实现成员企业之间的战略协作、共享利益和共担风险。
供应链管理实质上是通过物流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供应链备节点企业联结起来,改变了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传统经营观念,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建立起共同利益的协作伙伴关系,供应链管理把从供应商开始到最终消费者的物流活动作为一个揩体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供应链整体物流最优化。
3、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集成化管理。
供应链管理应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重新组织和整合企业内部传统业务流程和企业外部的物流活动,实现集成化管理。
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商品条码技术、物流条码技术、电子订货系统,POS数据读取系统,预先发货清单技术、电子支付系统,使供应链成员不仅能及时有效地获得其客户的需求信息,还能对信息做出及时响应,满足客户的需求。
供应链管理是当前跨国公司管理的重要方向,也是国内企业富有潜力的应用领域。
通过业务重组和优化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六、同步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包装每少花1分钱,这1分钱就必然会转到收益上来,即包装越节省利润则越高。
但是,产品进入分销渠道后,过分简单的包装会降低产品的防护效果及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这一现象被称为()。
A.物流冰山B.效益背反说C.第三个利润源D.物流管理2.在维持现有服务水平下,如果没有任何投入因素的重新组合能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则现有物流系统就可以称为()。
A.最佳的物流系统B.有效的物流系统C.完美的物流系统D.合理的物流系统3.合理的物流目标是降低()。
A.总运输成本B.总固定仓储费用C.总变动仓储费用D.因延迟分销所造成的销售损失的总机会成本4.在物流系统公式D=T+FW+VW+S中,S代表的是A.总运输成本B.总固定仓储费用C.总变动仓储费用D.因延迟分销所造成的销售损失的总机会成本5.“第三个利润源”指的是()A.物质资源领域B.物流领域C.人力资源领域D.信息领域6.在某一段时间内,顾客的平均购买数量,叫做()。
A.订购点B.订购量C.使用率D.经济批量7.订货处理成本与存货占用成本随着()的不同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