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导联连接法

合集下载

心电图实习报告三篇

心电图实习报告三篇

心电图实习报告三篇篇一:心电图见习报告文档心电图导联的连接及操作方法一、导联连接1、肢体导联的连接:共有四个电极板,为分别标记四种颜色的夹子.右手夹红色;左手夹黄色; 左脚夹绿色;右脚夹黑色.2、胸导联的连接: 共有六个电极板, 为分别标记六种颜色的吸球胸导联放置部位:V1(红色)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黄色)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3(绿色) V2与V4之间V4(咖啡色)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五肋间;V5(黑色)胸骨左缘腋前线,第五肋间;V6(紫色)胸骨左缘腋中线,第五肋间;二、心电图记录导联连接完毕,调节心电图机,打开滤波,去除干扰,调整基线,使其平稳记录心电图曲线,观察几个波段,按下自动或手动按钮,开始记录,每个导联记录至少三个波段。

三、分析、发出报告记录完毕,分析心电图,报告结果,签上医师名字。

正常心电图的阅读一、首先看节律:每个R-R间距基本相等。

二、看P波:I II aVF V3-V6直立,aVR 倒置。

判断是窦性心律。

三、测量P-R间期:正常0.12—0.21s四、观察QRS时间及电压:时间:正常0.06—0.10s电压:反映右心室导联 avR的R波小于0.5mv, V1的R波小于1.0mv。

反映左心室导联 V5的R波小于2.5mv,Rv5+Sv1小于4.0mv(男性)。

小于3.5mv(女性)。

Q波,除avR导联,宽小于0.04s,深度小于同导联R波1/4。

五、观察S-T段的移位。

任何导联下移不能超过 0.05mv。

上台除V1—V3小于0.3mv,余导联小于0.1mv。

六、T波多数情况下T波方向与主波方向一致。

大于同导T波的1/10。

V2—V4可高达1.2—1.5mv,V1不超过0.4mv。

V5导联的T波不能倒置。

七、Q—T间期正常 0.32—0.44s八、U波方向与T波一致,高度不能大于或等于T波,小于0.1mv。

超声诊断见习报告肝胆正常声像图和肝肿瘤、胆囊结石的`声像图特点一、在老师的演示下观察肝胆正常声像图及肝脏肿瘤及胆囊结石的声像图表现:1、肝脏为一实质性脏器,呈契型,分左右两叶,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薄。

心电机十二导联接线位置及操作流程

心电机十二导联接线位置及操作流程

心电机十二导联接线位置及操作流程心电图是临床上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心脏的功能和检测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而进行心电图检查时,正确的导联接线位置和操作流程非常重要,它们直接关系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心电机十二导联接线位置及操作流程。

一、心电机十二导联的介绍心电机十二导联是指通过十二根导联线,将电极连接到特定的身体部位,以记录心脏电活动。

这十二个导联分为三个组:标准导联(I、II、III)、胸导联(V1~V6)和肢体导联(aVR、aVL、aVF)。

二、导联接线位置及操作流程1. 标准导联a) 导联I:将红色导联线放置在右肩(右锁骨下1cm处),将黑色导联线放置在左肩(左锁骨下1cm处)。

b) 导联II:将红色导联线放置在右肩(右锁骨下1cm处),将黑色导联线放置在左下肢(左肋弓下1cm处)。

c) 导联III:将红色导联线放置在左下肢(左肋弓下1cm处),将黑色导联线放置在右下肢(右肋弓下1cm处)。

2. 胸导联a) 导联V1:将红色导联线放置在右侧胸骨旁(第四肋间隙),将黑色导联线放置在右锁骨中线以下。

b) 导联V2:将红色导联线放置在左侧胸骨旁(第四肋间隙),将黑色导联线放置在右锁骨中线以下。

c) 导联V3:将红色导联线放置在左侧胸骨旁(第五肋间隙),将黑色导联线放置在右锁骨中线以下。

d) 导联V4:将红色导联线放置在左锁骨腋中线上缘(第五肋间隙),将黑色导联线放置在右锁骨中线以下。

e) 导联V5:将红色导联线放置在左前腋线中线上缘(第五肋间隙),将黑色导联线放置在右锁骨中线以下。

f) 导联V6:将红色导联线放置在左腋中线腋中线上缘(第五肋间隙),将黑色导联线放置在右锁骨中线以下。

3. 肢体导联a) 导联aVR:将红色导联线放置在右肩(右锁骨下1cm处),将黑色导联线放置在左下肢(左肋弓下1cm处),将黄色导联线放置在左侧胸骨旁(第四肋间隙)。

b) 导联aVL:将红色导联线放置在右下肢(右肋弓下1cm处),将黑色导联线放置在左肩(左锁骨下1cm处),将黄色导联线放置在左侧胸骨旁(第四肋间隙)。

心电图机导联线

心电图机导联线

心电图机导联线概述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以导联线连接心电图机与患者身体,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导联线作为连接心电图机和患者身体的纽带,起到传输电信号的作用。

导联线的种类1. 三导联线三导联线是最常用的心电图导联线之一。

它包含三个电极,分别贴在胸部左、右肋下和左胸侧,分别连接到心电图机的三个通道上。

这种导联线适用于常规心电图检查,能够记录心脏的基本节律和心房与心室的电活动。

2. 十二导联线十二导联线是一种高级心电图导联线,相比于三导联线,它使用了更多的电极,将心脏的电活动更全面地记录下来。

十二导联线分为四个组:三种标准导联(I、II、III)、三种肢体导联(aVR、aVL、aVF)和六种胸外导联(V1-V6)。

这些导联线的组合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和诊断心脏疾病。

3. 五导联线五导联线相比于三导联线,增加了两个胸部导联(V3、V5),能够更准确地观察心脏的前部和侧部。

五导联线适用于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检查。

4. 六导联线六导联线是在三导联线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组胸外导联(V4R),用于观察心室的右心室侧支传导情况。

六导联线对于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右心室肥大等心脏疾病的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导联线的连接方法心电图机导联线的连接方法如下:1.将导联线一端插入心电图机的相应接口。

通常,心电图机的接口被标记为“RA(右臂)”、“LA(左臂)”、“RL(右腿)”等。

2.清洁患者身体上与导联线接触的部位,以确保信号传输的准确性。

3.根据使用的导联线种类,粘贴电极贴到相应的位置上。

对于三导联线,贴在胸部左、右肋下和左胸侧。

而对于十二导联线,则要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如左肋下、左肩胛下、右颈侧、左腹部等。

4.将导联线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极贴上,确保稳固的连接。

5.启动心电图机,开始记录患者的心电信号。

导联线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心电图机导联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导联线的连接应牢固,确保良好的信号传输。

心电导联的连接法

心电导联的连接法

心电导联的连接法一、选择导联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需要选择适当的导联。

常用的导联包括肢体导联和胸导联。

肢体导联包括标准肢体导联Ⅰ、Ⅱ、Ⅲ、aVR、aVL和aVF,以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和AVF。

胸导联包括V₁至Vₘ共12个导联。

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的导联组合。

二、连接电极将电极连接到患者的皮肤上,通常在患者的四肢和胸部。

对于肢体导联,电极应分别连接在患者的左臂、右臂、左腿和右腿上。

对于胸导联,电极应分别连接在患者的V₁至Vₘ的位置上。

注意确保电极与皮肤接触良好,没有过多的毛发或皮肤油脂,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三、调节振荡器振荡器是心电图机内部的一个关键部件,用于放大心电信号。

需要适当地调节振荡器的增益,以确保心电图记录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通常情况下,增益调节应根据患者的体型、电极放置位置和检查目的进行适当调整。

四、校准心电图机在进行心电图检查前,需要校准心电图机,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常情况下,心电图机会自动进行校准,但仍需定期进行人工校准,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记录心电图在患者平静呼吸时,记录心电图。

注意避免患者移动或产生过大的肌肉活动,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同时,也要避免电磁干扰和其他外部因素对心电图的影响。

在记录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心电图的波形和变化,确保记录的质量和准确性。

六、分析心电图分析心电图是心电图检查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心电图波形的识别、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电活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在分析心电图时,应注意识别各种波形特征,如P波、QRS 波群、T波和U波等,并测量各波形的时限和振幅。

同时,应注意观察心率的变异性和心律失常的类型,以便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七、保存心电图将记录的心电图波形保存下来以供后续分析和处理。

保存的心电图文件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日期、时间、导联类型、采样率以及心电波形数据等内容。

心电图导联体系

心电图导联体系

V1
V3
V5
心电图表现逆钟向转位
01
02
03
如何正确连接心电图导联?
如何快速判断心电轴有无偏移?
如何判断心脏有无钟向转位?
作业题
V1
V3
V5
心电图正常表现
2.顺钟向转位: 右心室肥大发生右心室向前、向左旋转,左心室被推向左后方,此时在V3导联出现右心波型(rS),而V5、V6出现原V3的图形(RS)。
V1
V3
V5
心电图表现顺钟向转位
3.逆钟向转位: 见于左室肥大。左室向前、向右旋转,致使V3出现左室波形呈Rs型,而V2甚至V1出现原V3的波形。
胸前导联 的位置规定
具体位置
左侧腋前线与V4呈水平。
胸前导联 的位置规定
具体位置
左侧腋中线与V4呈水平。
胸前导联 的位置规定
具体位置
胸前导联位置总结
V1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
V2与V4连线之间
V4
胸骨左缘第5肋间与左锁骨中线交点
V5
左侧腋前线平V4水平
V6
左侧腋中线平V4水平
猜猜看? 图甲:首先看I导联是正波为主,故电轴应在左侧;再找出上下波幅相等的导联是Ⅲ导联,可知平均心电轴就是30°。
练习2
猜猜看? 图乙:I导联正波为主,电轴在左侧,aVF导联负波为主波电轴度数为负值,六个导联中Ⅲ和aVL导联波幅最大且大小相似,心电轴介于-30°~-60°之间,应判定电轴为-45°。
胸前导联轴之间的角度
01
横面心电向量环在前胸导联上的投影
03
T环
02
QRS环
04
P环

常规心电图技术操作规范

常规心电图技术操作规范

常规心电图技术操作规范【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平静呼吸,全身放松,避免肌肉颤抖。

需放置的常规导联包括:1.肢体导联Ⅰ:红色电极板连接至右上肢;Ⅱ:黄色电极板连接至左上肢;Ⅲ:绿色电极板连接至左下肢;Ⅳ:黑色电极板连接至右下肢;2.单极胸导联探查电极在胸部一般有12个放置点:V1导联,电极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V2导联,电极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V3导联,电极位于V2和V4导联连线的中点;V4导联,电极位于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V5导联和V6导联与V4导联处于同一水平,分别位于左腋前线和腋中线;根据临床需要,必要时加做V7导联,电极位于左液后线V5同一水平;V8导联,电极位于左肩胛线V5同一水平;V9导联,电极位于后正中线V5同一水平;V3R、V4R、V5R电极位于右前胸V3、V4、V5相对应位置。

描记心电图时应先校正增益标准电压,通常1mV=10mm,记录纸速度一般为25mm/s。

【临床意义】1.正常心电图P波:电压<0.25mV, 时间<0.11s,在aVR导联倒置,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

P-R间期:0.12s~0.20s。

QRS间期:0.06s~0.10s。

QRS波形态与电压:aVR主波向下,R波<0.5mV。

胸导联:R波自V1至V6逐渐缩小;R/S V1<1,R/S V6>1,R V1<1.0mV,R V5<2.5mV。

各导联没有异常Q波(Q波时间>0.04s, Q波电压>1/4R波电压),但aVR导联可为QS或Qr型,V1导联可为QS型。

ST段:各导联向下偏移应<0.05mV;向上偏移应<0.1mV;但V1~V3导联可达0.1mV。

T波:T波在aVR导联应倒置,Ⅰ、Ⅱ、V4~V6导联多直立,其他导联可直立、双向、或倒置。

Q-T间期:不应>0.44s。

电轴:正常心电轴-30°~+110°,电轴左偏-30°~-110°,电轴右偏>+110°。

如何连接心电图的导联

如何连接心电图的导联

如何连接心电图的导联一、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的连接方法:它可反映出两个肢体之间的电位差,并以资与下述的几种单极导联区分。

(1) LI(I) 导联:心电图机正极连于左上肢,负极连于右上肢。

(2) LⅡ(Ⅱ)导联:心电图机正极连于左下肢,负极连于右上肢。

(3) LⅢ(Ⅲ)导联:心电图机正极连于左下肢,负极连于左上肢。

二、单极与加压单极肢体导联1.单极肢体导联连接法将左、右上肢和下肢的3个电极各通过一个5000欧姆电阻连接,即中心电端 T ,将总电位控制为零,被视为一个“不相干电极”,与心电图机的负极相连。

右上肢、左上肢、左下肢分别与心电图机的正极连接,可得出各个单极肢体导联。

用右上肢单极导联(VR)、左上肢单导联(VL)、左下肢单极导联(VF)进行表示。

因为如此探查到的各肢体电位较低而不易于观察,随后Goldberger又进一步创建了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把中心电端与探查的那一个肢体脱离,已将得到的电位增加到一半。

2.加压(AV)单极肢体导联连接方法(1)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 aVR 连接法:把探查电极置于右上肢,并与心电图机正极相连;左上肢和左下肢连接于不相干电极,与心电图机负极相连。

(2)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 aVL 连接法:把探查电极置于左上肢,并与心电图机正极连接;右上肢与下肢可连接在一起,并与心电图机负极相连。

(3)加压单极左下肢导联 aVF 连接法:把探查电极置于左下肢,并与心电图机正极连接;右上肢和左上肢连接于不相干电极,并与心电图机负极相连。

三、胸导联心前区导联胸导联的连接方法是将中心电端与心电图机的负极相连,把放置在胸前一定部位的探查电极与心电图机正极相连。

此时该探查电极之吸球安放位置,与心脏的距离比较近,记录到的电位也比较高。

胸导联连接的按放位置,常使用以下V1~V6的6个导联。

V1导联:正电极置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V2导联:正电极置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V3导联:正电极置于V4与V5位置的连线中点;V4导联:正电极置于左侧锁骨中线与第 5肋间的交叉点;V5导联:正电极置于左腋前线与V4水平线的交叉点;V6导联:正电极置于左腋中线与V4水平线的交叉点。

心电机的十二导联接法及意义

心电机的十二导联接法及意义

心电机的十二导联接法及意义心电图是一种用于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检查方法,而心电图的记录则需要十二导联的电极连接。

心电图的十二导联接法是根据人体心脏位于胸部的解剖结构,通过合理放置电极,来检测和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心电机的十二导联接法,并探讨其在诊断心脏疾病方面的意义。

一、前胸部导联前胸部导联是心电图中的V1至V6导联。

它们分别位于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1)、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2)、剑突左侧第五肋间(V3)、剑突左缘的中线(V4)、胸骨左缘第六肋间(V5)和腋前线的前锁骨中线(V6)。

前胸部导联的意义在于可以全面地观察心脏的前、后、左、右各个角度的电活动。

例如,V1和V2导联可以观察到右心室的电活动,V3、V4和V5导联则可以观察到室间隔的电活动。

通过这些导联的组合,医生可以判断心脏的构造和功能是否正常,并进一步诊断出心脏疾病。

二、四肢导联四肢导联是心电图中的I、II、III导联,分别是将电极放置在左手腕(I)、右手腕(II)和左踝(III)上。

四肢导联的意义在于观察心脏各个方向的电活动。

通过I和II导联可以观察到心脏在前后方向上的电活动,而III导联则可以观察到左右方向的电活动。

通过这些导联的组合,可以确定心脏电活动的轴向,从而得出更准确的心脏病理判断。

三、肢体导联肢体导联是心电图中的aVR、aVL和aVF导联,在胸部导联和四肢导联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央胸部导联。

肢体导联的意义在于观察心脏的立体电活动,以及各个方向上的综合电活动。

aVR导联用于观察心脏在前后方向上的电活动,aVL导联用于观察心脏在前后和左侧方向上的电活动,而aVF导联则用于观察心脏在前后和右侧方向上的电活动。

通过这些导联的组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心脏电活动的特点,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病变的种类和程度。

总结起来,心电机的十二导联接法是将电极放置在特定的身体部位上,通过观察心脏电活动的前后、左右和三维方向上的变化,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导联连接法
2016年1月
目录
一、【目的】 二、【适应症】 三、【导联连接】 四、【心电图机使用】
心电图导联连接法 (1)
【目的】 正确连接心电图,为诊治疾病 作准备。
心电图导联连接法 (2)
【适应症】 1、诊断心律失常。 2、诊断心肌梗塞。 3、协助诊断心室心房肥大。 4、协助诊断其他疾病。
心电图导联连接法 (3)
【导联连接】 1、检查者选仰卧位,但心衰患者 应选半坐卧位。 2、在导联连接处及电极板上涂擦 生理盐水或清水,以利于导电。
心电图导联连接法 (4)
【导联连接】 4、导联连接:
①肢体导联连接:按右上肢(红色)、左上 肢(黄色)、左下肢(绿色)、右下肢 (黑色)的顺序连接。 ②胸导联连接: V1导联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导联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导连在胸骨左缘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导连在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的交点。 V5导连在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处。 V6导连在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处。
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连接好各导联后,按电源键打开 心电图机,输入性别、年龄,看 各导联波形图平稳后,再按开始 键两次即可打印心电图。(如果 要选择另外的日期,先按菜单键 → 按F2或F3键选择后→按F4或 F5所需要打印日期的心电图→按 菜单键返回 )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