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梦之琼瑶小说名串联
主题话题素材巾帼文杰 倩影留芳(5)

蒙阴县实验中学导学案主题话题素材主备人:徐华使用人 2016年6月_____日巾帼文杰,倩影留芳(五)7.言情鼻祖,造梦大师——琼瑶一、人物事迹琼瑶,本名陈喆,1938年4月生于四川成都,台湾著名女作家、编剧、影视制作人。
琼瑶共著有言情小说60多部,作品大多以爱情为主题,相继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
1963年发表长篇小说《窗外》,一举成名;1986年,推出首部由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几度夕阳红》;1987年,推出电视连续剧《庭院深深》,创造了上世纪80年代琼瑶剧的收视最高纪录;1998年,推出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创造了上世纪90年代琼瑶剧的收视纪录。
【人物名片】她是中国言情剧的鼻祖,给几代华人哺育了爱情的养分;她是第一位大陆掀起“热效应”的港台作家,小说单本发行量数以万计,电视剧单集最高收视纪录至今无剧能破;然而,她又是教育界加以抵制的“毒草”“公害”,在很长时间内受到一面倒的批评。
她就是琼瑶,几代人青春和爱情的造梦大师,也是嵌入我们集体记忆中的文化符号。
二、素材荟萃话题1:醉心古典,传承文化琼瑶生长在一个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相当浓厚的家庭。
曾祖父陈维之,进士及第,曾任江西九江知州;祖父陈墨西是著名的湖广文化名人;父亲陈致平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母亲袁行恕出身书香门第,对绘画和诗词,爱之如命。
琼瑶六岁开始接触古典文学。
母亲教她念唐诗,让她体会到了文字的魅力,开始兴奋地在文字中找寻乐趣。
在父母的影响下,琼瑶阅读了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这些积淀让她的作品有着浓浓的文学底蕴和东方风情。
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使得琼瑶在创作时能够游刃有余地将古代的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化为己用,这从其作品的篇名就可见一斑。
琼瑶作品的篇名多出自中国古典诗词,如“青青河边草”出自汉乐府《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菟丝花”源自李白的《古意》“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她还常把古诗加以改造创造出全新的意境,《在水一方》中经典的歌词“绿草苍苍,白雾茫茫……她在水的中央”,便是取自《诗经》中《秦风·蒹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宛在水中央”。
六个梦之琼瑶小说名串联

六个梦之琼瑶小说名串联
《我的故事》要从《六个梦》说起。
第一个梦:《我是一片云》,乘着《翦翦风》,划过《星河》,来到《寻梦园》赏花,园中开满了我最喜爱的《金盏花》和《菟丝花》。
第二个梦:我叫《冰儿》,有个很好的《女朋友》《水灵》,我们在《水云间》游玩,唱着《秋歌》,编织了一件《梦的衣裳》。
夕阳西下,《彩霞满天》我《问斜阳》,《海鸥飞处》是不是《彩云飞》?《燃烧吧火鸟》,《在水一方》追逐自己的梦想!
第三个梦:《新月格格》玩弄着努达海送她的《紫贝壳》,终日在《烟雨蒙蒙》的《庭院深深》里,出神望着《窗外》,看到《船》停靠在《青青河边草》旁,《潮声》依旧,《浪花》依旧,孤赏《几度夕阳红》,多少日沉月升,可迟迟等不到她的努达海。
第四个梦:《烟锁重楼》里,《昨夜之灯》仍亮着。
《还珠格格》纵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共,纵然《心有千千结》不知谁能解。
谢了春红绿芭蕉,《匆匆太匆匆》,总是《聚散两依依》。
《月满西楼》时,想着《人在天涯》的阿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第五个梦:《雪珂》站在《望夫涯》边,持有《幸运草》的手臂上印有一朵《梅花烙》,怀抱着至爱的《白狐》。
她哀怨的眉角紧锁,喃喃自语:若《苍天有泪》,请还我夫君。
恍惚间,她回到了《寒烟翠》绿的《碧云天》,这里曾是他们的天堂,《月朦胧鸟朦胧》的旖旎,《雁儿在林稍》的呢喃,仿佛还在昨日。
几何时,这里成了《失火的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天堂》,留下一片废墟。
可她不知道废墟的背后有她日夜思念的《鬼丈夫》。
最后一个梦:我愿来生是一株相思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结《一颗红豆》,解我一世《剪不断的乡愁》。
琼瑶的三个命运不同的婉君,从《追寻》到《婉君表妹》到《婉君》

琼瑶的三个命运不同的婉君,从《追寻》到《婉君表妹》到《婉君》琼瑶的三个命运不同的婉君,从《追寻》到《婉君表妹》到《婉君》八仙过海洋2019-11-13 20:20《六个梦》创作于1963年夏天,1964年5月初版发行。
《追寻》原本只是《六个梦》的附录,后来为了改变六个梦里有七个故事的尴尬局面,改版时删去《梦寒残影》,将《追寻》收入成第一梦。
《六个梦》小说里的7个故事,除了《流亡曲》外,都被改编过成电影。
《婉君表妹》,改编自《追寻》,由中央电影公司出品1965年上映,李行导演,演员为唐宝云、江明、冯海。
本片荣获1966年金马奖[优等影片 ] [最佳童星 ]奖,也是琼瑶小说第一部搬上荧幕的作品。
电影中婉君并非童养媳,只是以孤儿身份投靠自己的姑妈周母,故称婉君表妹。
婉君长大之后,三个表兄弟伯健,仲康,叔豪全都看上这位亭亭玉立的表妹,婉君十分彷徨,决心寻死,幸而被叔豪所救。
在仲康留书离家至南方投靠军校之后,伯健和叔豪也相继决定割舍男女之情,伯健到上海读书,叔豪也从军去了。
影片最后暗示婉君情归仲康。
1989年夏,大陆题材电视剧在台湾开放近一年,老三台也率领团队至大陆取景。
琼瑶团队在该年9月赴大陆,先在湖南长沙拍摄《三朵花》,后赴北京拍摄《婉君》和《哑妻》,部分外景在上海,重庆等地完成。
刘立立导演,俞小凡,徐乃麟,张佩华主演的电视剧《婉君》作为六个梦的第一梦于1990年2月19日在台湾华视首播,反响空前,创造了接近50%的高收视率。
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琼瑶赋予了她的三个婉君不同的人生结局。
第一个小说里的婉君,当时的琼瑶一边照顾幼小的儿子,一边拼命写作以维持家计,身心俱疲让她无法为书中的婉君作过多的考虑,三兄弟一去不归,夕阳下偌大的周家庭院里伫立的婉君孤独的身影,或许也投射了当时琼瑶艰难的处境。
第二个电影里的婉君,琼瑶作品第一次被搬上银幕,万事欣欣向荣,琼瑶赋予了这个婉君破旧立新的勇气,让书中的每一个人都顺应时代的变革,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从《烟雨蒙蒙》看琼瑶的小说创作讲解

从《烟雨蒙蒙》看琼瑶的小说创作刘惠莉琼瑶和她的小说,六七十年代就在台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八十年代又席卷祖国大陆,征服了无数的善良的读者,九十年代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势头,在世界其他华人旅居地,如东南亚,琼瑶的小说同样掀起一次次的热潮。
但是,琼瑶和她的小说在台湾和祖国大陆的正统文学界,却没得到应有的赞誉和荣耀,相反听到的多半是批评和轻贱的声音,甚至于,有人将其小说视为“社会公害”,将琼瑶本人批判为“精神毒枭大姐大”。
笔者站在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以琼瑶的著名小说《烟雨蒙蒙》(以下简称《烟》)为研究对象,对琼瑶的小说创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从《烟》的写作背景可以看出,琼瑶的小说创作有着深厚的社会生活基础,它不是纯虚构,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基于她惨痛的生命体验的更高的现实和真实;从《烟》塑造的人物形象可以看出,琼瑶小说创作从家庭、爱情等微观世界的角度,反映和折射出许多值得人们,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有碍于社会进步的问题,有着丰富的社会意义;从《烟》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可以看出,琼瑶的小说非常擅长于心理描写和以境衬情,且擅长引用古诗词,从而使其小说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读者对《烟》等琼瑶小说的肯定可以看出,琼瑶的小说创作非常成功,是文学领域内的奇迹。
一、从《烟》的写作背景看琼瑶小说创作的社会来源。
《烟》创作于1963 年,此时的琼瑶已经历了一段传奇人生。
琼瑶曾说:“过去的我是怎样的?当前尘往事,在我脑中一一涌现,我真不相信自己已走过这么长久的岁月,历经了这么多的狂风暴雨,目睹过生老病死,体验过爱恨别离。
至于人人皆有的喜怒哀乐,在我的生命中也来得特别强烈!我的过去,原来堆积着这么多的汗水和泪水,这么多的痛苦和狂欢,这么多的相聚和别离,这么多的寂寞和挣扎,这么多的矛盾和探索,这么多的错误和抉择”①父母的师生恋的深刻而长远的内在影响,幼年的挫折和创伤,童年的自卑和苦难,苦涩的花季和在忧郁中黯淡地耗去的青春,绝望的师生恋,艰辛的写作,多磨难的婚姻生活,《窗外》的发表和成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家庭风波在风风雨雨的内忧外患之中,在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刺激下,琼瑶疯狂地投入了写作:1963年4月,琼瑶写完《窗外》后,就开始写《六个梦》;《六个梦》只写了三个梦,琼瑶又开始写长篇《烟》,写完了《烟》,琼瑶又接着写《六个梦》。
琼瑶《烟雨蒙蒙》教学课件

• 善良憨实的如萍 • 用自杀来解决自己的困惑 • 却无意中让依萍和书桓感到内疚、 自责 • 再也无法面对自己心爱的人 • 最终被迫分离……
• 书桓的离开,让依萍仿佛伫立在四周空寂无人的 荒野中,忘了空间,也忘了时间,在这烟雨蒙蒙 的穹苍里,她找不到已失落的自己……
• 书摘:只在最后一段,他用 歪斜的笔迹,零乱地写着: 到纽约已整整一个月,置身 于世界第一大城,看到的是 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街道, 心底却依然惶惑空虚!依萍, 我们都有着人类最基本的劣 根性,或者,我们并不是犯 了大过失,只是命运弄人, 一念之差却可造成大错。你 说的对,时间或可治愈一些 伤口,若干年后,我们可能 都会从这不快的记忆里解脱 出来,那时候,希望老天再 有所安排——使一切都能合 理而公平……
在原著中如萍的自杀
• 有两个可能: 1.她爱何很爱很爱她把所有 的爱都给了喜欢的人,当何愿意和 如萍订婚的时候,她感到很幸福, 她以为她和老天的打赌赢了(赌书 桓经过一些事情已经放弃了依萍, 他们真的分手了,书桓不会再想她 了,我终于和书桓订婚幸福在一起 了)她会和自己喜欢的人幸福的在 一起,可惜依萍的出现瓦解了她的 所有梦幻,何追出去的时候,她知 道自己真的完蛋了没有机会了,在 订婚的典礼上新郎逃婚是很丢脸的 事情,人言可畏,因为这个事情, 如萍不敢去上学了不想去了,婚姻 的失败,以及不甘心,生活方面朋 友、同学....等人的乱造谣,把她彻 底的打败了。
• 一、从《烟》的写作背景看琼瑶小说创作的社会来源。 • 《烟》创作于1963 年,此时的琼瑶已经历了一段传奇人生。 • 父母的深刻而长远的内在影响,幼年的挫折和创伤,童年的自 卑和苦难,苦涩的花季和在忧郁中黯淡地耗去的青春,绝望的 师生恋,艰辛的写作,多磨难的婚姻生活,《窗外》的发表和 成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家庭风波 • 在风风雨雨的内忧外患之中,在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刺激下,琼 瑶疯狂地投入了写作:1963年4月,琼瑶写完《窗外》后,就 开始写《六个梦》;《六个梦》只写了三个梦,琼瑶又开始写 长篇《烟》,写完了《烟》,琼瑶又接着写《六个梦》。 • 琼瑶的小说,写的是大悲大喜的诗意人生,而其源头活水,正 是琼瑶自己对人生大悲大喜的诗意的深刻体验。琼瑶的很多小 说都有她的经历、她的感受、她的思想、她自己和家人的影子 。琼瑶把自己逃亡生涯中遇见的传奇人物曾连长,写进了自己 的小说《流亡曲》中。琼瑶平 生的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 》,是琼瑶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写照。
琼瑶的两个永恒,《新月格格》不如《烟锁重楼》三观正?

琼瑶的两个永恒,《新月格格》不如《烟锁重楼》三观正?天上有新月如钩,地上有烟锁重楼。
两个永恒情无限,拼得今生万古愁。
琼瑶的两个永恒系列《新月格格》与《烟锁重楼》在1994年与观众见面。
“两个永恒”是琼瑶承上启下的代表作,上接“六个梦”与“梅花三弄”,下启“两个天堂”。
两部戏都在大陆取景,历时八个月拍摄,场面浩大、制作严谨、情节更迭,在当年引发了收视热潮。
《新月格格》由沈怡指导,岳翎、刘德凯等主演,讲述了新月格格与努达海将军之间的跨越年龄与代际的纠结爱情。
《烟锁重楼》由陈俊良执导,刘雪华、钟镇涛等主演,讲述了民国初年夏梦寒与江雨杭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相爱的故事。
和琼瑶其他作品一样,两个永恒系列也是爱情至上、强情节、高情感浓度,两部作品都赚取了观众的大把眼泪。
而作为“别样的爱情”,两部作品在近年来被讨论得最多的莫过于剧中的“三观”。
不少人认为琼瑶的爱情观是给青年少女的致幻剂,《烟锁重楼》虽然是极度的“克己复礼”,但因为有“完美男主”终于敢冲破礼教呼唤爱情,而《新月格格》中爱上已婚大叔的女主在今天的视角里中则要经历了更多的道德审判。
不可否认的是,琼瑶之所以在那个年代令无数少女心动,与其真情流露以及对当时女性的情感关照是密不可分的。
今天,我们一起再回头看看两个永恒是否永恒吧!刘雪华《烟锁重楼》岳翎《新月格格》“两个永恒”的爱情叙事《烟锁重楼》:深明大义与“苦情圣母”刘雪华作为第一代“琼女郎”,《烟锁重楼》是刘雪华主演的最后一部琼瑶剧。
在《庭院深深》、《海鸥飞处彩云飞》、《在水一方》、《哑妻》等,刘雪华在琼瑶剧中大多数角色都有着悲苦的成长经历,真诚又善良,对待爱情的挫折多是逆来顺受,为爱情掉尽了眼泪。
《烟锁重楼》中的夏梦寒,是名门之女,嫁给曾家之子纨绔子弟曾靖南。
婚后的曾少爷在梦寒怀孕期间四处惹祸留情令梦寒以泪洗面,生下女儿书晴后,靖南意外丧生。
此后,梦寒和曾家老爷的私生子江雨杭日久生情,彼此欣赏彼此爱慕。
中国当代小说家

席慕蓉说,在她看来,生命是不断的经过、经过、经过,她写的东西都是在生命现 场里所得到的触动,尽管有些触动要等到一二十年后才恍然大悟。 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 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这最美丽的时刻"诗一开篇,一位美丽端庄,大胆坦率的少女形 象倾泻而出,鲜明动人。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山盟海誓,“最美丽”三字把少女追求 纯洁,神圣,伟大,美好的爱情之心描绘得细致入微而又淋漓尽致,却又没有一丝一毫 的矫揉造作,是少女心之真之诚的自然流露。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有人说,爱情是缘分,爱一个人与 不爱一个人,是感觉,是无法选择的,任何的努力都是刻意勉强,是徒劳白费,然而, 茫茫人海中,又有多少人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向左向右向前看,爱要拐几个弯才 来?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如果说,缘在天意,那么,份在人为。现代人所奉承 的有缘无份,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放弃的安慰。诗中女子,在意中人“必经的路旁”“慎 重地开满了花”,是爱的宣言,是积极成就与其意中人“份”的举动。“慎重”一词更 细腻地刻画了女子努力完善自我,用一颗真心去眺望爱情的心理活动。人生匆匆,在我 们不经意间流走的又岂止是爱情呢?成功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当意中人“无视地走过”那 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是少女凋零的心,是泪,是血,是失落,如泣如诉,其凄凉之状况, 催人泪下;然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落了一地的更是少女心之无愧, 情之无悔,生之无憾,其情之真,意之切,追求之心之执着,倒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了!
在长长癿一生里 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癿都是最美癿时 光。 -----《为什么》
新 台湾通俗文学

琼瑶
原名陈喆 ,笔名琼瑶。湖南衡阳人,生于 1938年4 月。 《窗外》,1963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 (皇冠出版社社长兼发行人平鑫涛) 《几度夕阳红》、《幸运草》、《庭院深 深》、《彩云飞》、《在水一方》、《我 是一片云》、《六个梦》、《月朦胧鸟朦 胧》等四十多部中长篇小说。
一、永恒的主题:爱情。 美化人生的爱情理想是琼瑶小说的主旋律。 1.她小说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的基 本倾向是追求真情流泻的爱,忠贞不渝的 爱,有教养有道德的爱。
《孔雀翎》高立、秋凤梧 "真正的胜利,并不是你用武器争取的,那 一定要用你的信心。无论多可怕的武器, 也比不上人的信心。"
《长生剑》白玉京,袁紫霞。
"一个人只要懂得利用自己的长处,根本不 必用武功也一样能够将人击倒。"
台湾作家胡人评价说:"在这部巨著中,写 尽了天下情,天下爱,天下恨,天下恶, 无论写什么,都写到了极致。在这部作品 中,古龙倾尽了一生体验。这部书堪称一 部人生宝典,它确实影响了一代人。"
武器之外的人心与人性、人格的力量与精 神的力量。 杀戮人人都会写,唯有古龙写出了人类面 临极限状况时独特的生命体验;武器人人 都会写,唯有古龙将笔深入到使用武器的 人细致而微的心灵世界之中。 古龙归纳出几种形而上的武器:笑、自信 心、诚实、仇恨、决心、友情。
《离别钩》 二元对立 参差之美 狄青麟 杨铮 "你为什么要用如此残酷的武器?" "我根本不懂得什么叫武功,我只懂得要怎 么样才能把人打倒。“ "因为我不愿被人强迫与我所爱的人离别。 "他回答说。"你用离别钩,只不过为了要 相聚。"
而《陆小凤》中的陆小凤与沙曼只剩一叶 扁舟、海上漂流的浪漫恋情都具有现代风 韵。 古龙还在大侠身上表现出现代人的“孤绝 感”和“寂寞感”。如《萧十一郎》中的 主人公萧十一郎,总是感到现实中难以找 到“我”存在的位置,心灵里充满寂寞与 孤独,似乎只有远离现实才能求得解脱。 “只要我做得对,又何必去管别人心灵的 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个梦之琼瑶小说名串联
《我的故事》要从《六个梦》说起。
第一个梦:《我是一片云》,乘着《翦翦风》,划过《星河》,来到《寻梦园》赏花,园中开满了我最喜欢的《金盏花》和《菟丝花》。
第二个梦:我叫《冰儿》,有个很好的《女朋友》《水灵》,我们在《水云间》游玩,唱着《秋歌》,编织了一件《梦的衣裳》。
夕阳西下,《彩霞满天》我《问斜阳》,《海鸥飞处》是不是《彩云飞》?《燃烧吧火鸟》,《在水一方》追逐自己的梦想!
第三个梦:《新月格格》玩弄着努达海送她的《紫贝壳》,终日在《烟雨蒙蒙》的《庭院深深》里,出神望着《窗外》,看到《船》停靠在《青青河边草》旁,《潮声》依旧,《浪花》依旧,孤赏《几度夕阳红》,多少日沉月升,可迟迟等不到她的努达海。
第四个梦:《烟锁重楼》里,《昨夜之灯》仍亮着。
《还珠格格》纵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共,纵然《心有千千结》不知谁能解。
谢了春红绿芭蕉,《匆匆太匆匆》,总是《聚散两依依》。
《月满西楼》时,想着《人在天涯》的阿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第五个梦:《雪珂》站在《望夫涯》边,持有《幸运草》的手臂上印有一朵《梅花烙》,怀抱着至爱的《白狐》。
她哀怨的眉角紧锁,喃喃自语:若《苍天有泪》,请还我夫君。
恍惚间,她回到了《寒烟翠》绿的《碧云天》,这里曾是他们的天堂,《月朦胧鸟朦胧》的旖旎,《雁儿在林稍》的呢喃,仿佛还在昨日。
几何时,这里成了《失火的
天堂》,留下一片废墟。
可她不知道废墟的背后有她日夜思念的《鬼丈夫》。
最后一个梦:我愿来生是一株相思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结《一颗红豆》,解我一世《剪不断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