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智慧: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出处是什么?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出处是什么?出自《朱子治家格言》,“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伦就是关系,“常”就是永远不变的规律。
“乖舛”是违背、背叛自然规律。
“伦常乖舛”就是违背了伦常大道。
道就是规律、秩序和关系。
一棵树,要从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跟阳光、空气、土壤、水分、养料都有关系,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棵树一样,自自然然会和周围有关系,这个关系就是伦常大道的“伦”。
这种关系不是我们自己规定的,也不是谁发明的,它是天然如此的。
树和水有关系,你偏不让它跟水发生关系,“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树就死了,就这么简单。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要好好做人,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它不是金钱的关系,是道义的关系。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是人性,人性本善,这就是德行。
天天照着自然规律去做,你就有德行。
就像下雪一样,今天下点,明天下点,后天下点,天天下,雪越下越厚,这就叫厚德。
厚德才能承受得了“物”。
“物”就是你的福气,就是你的享受,就是你的待遇。
厚德才能承载得了福报。
“德不配位”就是说,这个人不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净做坏事,是个缺德的人,德行太薄了,德行不配你的待遇,“必有灾殃”。
很多年轻人一出名就死了;有些官员一提升就重病;有的人家里有钱,刚买大房子人去世了,就是四个字“德不配位”,他的德行跟他的待遇、福报不相称。
打个比方,你的德行好比一张桌子,这张桌子只能承受十斤的重量,也就是十斤的福报,你非得给它放上十五斤、二十斤、五十斤的重量,那这个桌子就开始发抖就开始变形,最后就会塌了,就是德不配位。
现在人们疯狂追求名利,为了出名不惜代价,为了挣钱不择手段,圣人教导我们这叫“不义之富贵”,就是不符合道义的,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财富、地位。
我们现在天天看,这个车好那个大别墅好,看人家当官当那么大,不行我也要把那个钱挣到手,大家都这么想,完全不懂得道理。
结果会如何呢?“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德不配位,必有祸端

德不配位,必有祸端《易经》:德不配位,必有祸端。
现在的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的思维,都想一步登天。
从来没有想过去付出去学习,只是一味的想得到回报。
整天幻想着当老板,幻想着创业一炮而红,走上人生巅峰。
其实所有的妄念,都是灾祸的根源,不但达不到目的,还让自己遭致不少痛苦。
因为人生所有的荣华富贵,都需要长久的沉淀和蛰伏才能够换来,没有一个长久学习和历练沉淀的过程,不可能有富贵的状态。
《易经》:德不配位,必有祸端即便是有突如其来的馅饼,或许也只是陷阱,因为德不配位,必有祸端。
在《易经》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六三爻辞,厨房中有美味佳肴。
《象传》之中说:厨房中有美味佳肴,是因为不称其位。
之所以心存愧疚,就是因为自己的才能和德行与得到的收获不成正比,不相匹配。
《易经》:德不配位,必有祸端这说明当自己没有付出什么,却获得意外收获时,这种事情是令人感到羞耻的,而且这也是灾祸的根源。
人生万事都有因果,一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才能和德行,他才能驾驭一定的财富。
如果你没有能力,没有学习的一个姿态,凭空而来,即便是给你一大笔财富,你也不可能驾驭得了,反而让你的人生越来越糟糕。
所以永远记住,积累德行,培养自己的学习状态,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易经》:德不配位,必有祸端我们举一个常见的例子:现在很多职场之中,年轻人越来越难管。
他们总是有很多问题,总是在抱怨工作量太大,总是在抱怨薪水太低,总是在抱怨公司的制度太严格等等。
他们计较的永远是自己获得什么样的回报,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出人头地,可以走上人生巅峰。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什么时候可以低头开始学习。
这样的心态只会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抱怨之中,对于人生没有任何的好处,即便是公司给你涨薪水,公司让你去做经理,让你去当主管,那么你所得到的位置也是与你的能力不相匹配的。
因为你没有经过一个长久沉淀的过程,你总是在计较,你的“得到”。
《易经》:德不配位,必有祸端到最后,这些人抱怨来抱怨去,最后的结果只会让自己在平凡的人生中,错失学习的机会。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深度好文)

《周易·系辞下》里有几句话: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
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大意是:德行浅薄却地位尊崇,智商低下却图谋大事,力量微弱却负担重任,这样很少有不招致祸端的。
一个人只能享受和自己相匹配的东西,否则,一切都是妄想。
比如,有一张桌子,只能承受十斤重的分量,如果给它放上15斤、20斤的重量,看看这个桌子会怎么样?
它就开始变形,可能整个桌子都会坍塌。
若你没有德行,而要享受的太大,顿顿饭都是鲍鱼龙虾,住的豪华别墅.....这就是在消耗自己的福报,终将会有大祸的。
还有现在的学生、孩子,不管自己的家庭条件如何,就管父母什么都要最好的。
自己是学生,现在还没有赚钱,凭什么就要最好的?
孩子不知道享福太多了会怎样?但是家长要知道,孩子的福报是一定的,你越溺爱,孩子越容易出灾祸。
为什么有的年轻人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因为他的福报被快速消耗完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才知道“厚德载物”的重要性。
你看着那些领导开好车、住豪宅,就好想自己也能这般享受。
你看那些企业家那么有钱,就想着自己要有那么多钱就好了。
殊不知人家有什么样的德行和福报,才能坐在这个位置上。
《朱子治家格言》有云:“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
什么层次的德行,就匹配什么样的人生。
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行事,自然会受到报应的。
人有千算,天则一算。
一个人的命没有好不好一说,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但是如果你触犯了上面两条天规,人生之路定会充满坎坷。
因为不懂感恩的人,注定没有未来;
德不配位的人,必有灾殃!。
德不配位 ,必有灾殃=De unworthy place, there must be no plague (刘云龙140302N)

水晶音樂鳥瞰中國教授撰,深值吾人思分享《易經》智慧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文章源自網路mail 圖片源自Google圖片彣2013/04/19為什麼今天的年輕人容易英年早逝?為什麼很多年輕人一出名就死了?為什麼有些官員一升官就得重病?為什麼有的人家裡剛蓋完房子,人就出車禍去世了?為什麼?!就是四個字~「德不配位」我們所有的財富、智慧,我們的一切,老祖宗用一個字來代表,叫物。
厚德才能承載萬物。
這就是清華大學的校訓「厚德載物」。
厚,深厚的意思;德,按照自然規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載,就是承載;物,就是我們說的福報。
相反是那句話叫~德不配位。
位,就是我們的待遇,就是我們的德行不配我們的福報。
打個比方說,這有一張桌子,它能承受十斤重的份量,您非得給它放上十五斤、二十斤、五十斤的重量,那我們看這個桌子怎麼樣?它就開始發抖,它就開始變形了,出現崩潰之前的先兆。
所以我們要明白古訓「厚德載物」~金錢、權力、名望都是自己的福報,都是壓自己的物啊!您能承載的了嗎?靠什麼承載?靠符合萬物規律的德行。
比如有當父母的,當爺爺奶奶的,你要經常把珍惜福報這句話跟自己的孩子講,對他非常有好處。
福報,福報就是我們的享受。
譬如我吃得好,我穿得好,我能有一萬的不穿一千的,能吃十萬的我不吃兩萬的,這些都叫福報。
中國人講惜食,珍惜的惜,食物的食。
惜食、惜衣,就是我們穿的衣服,你要珍惜它,人貴惜福。
你得積攢自己的福報。
有人說:「老師,你講的我不相信。
」那就四個字送給你,「以身試法」。
過去有一句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太重要了。
生死?還是存亡?有的人,以非法的手段,去要那些你命裡頭裝不下的東西,你這不是惹禍嗎?因此坐牢判刑的例子還少嗎?他的德行跟他的待遇、福報不相稱。
我用便宜的手機、穿便宜的布鞋,普通的衣物~我為什麼要這樣?因為我認為我沒有那麼厚的德行,所以我用這些很簡樸的東西,我心裡很踏實。
若你沒有德行,而要享受的太大,要奔馳、寶馬、豪華別墅,頓頓飯都是上千上萬~就是消耗自己的福報,折自己的福,您真敢吃,真敢用啊?現在人們瘋狂的追名逐利,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價,為了掙錢不惜一切手段。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不配财,必有所失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不配财,必有所失
『灾殃无情,财富无价,当德不配位,人不配财,必将遭殃与失,令我们痛悔不已。
』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不配财、必有所失。
这句古老的谚语给我们传达了一个古今中外皆然的道理:能力、条件和本领的配置决定了
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自身的因素也与此交织着。
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在传统的观念中,德表示的是智慧、伦理观念等熟悉积累和日常生活
习惯。
缺乏了这些,那么无论是从大局发展还是从个人发展来看,都
难以让人获得良好的结果。
一个缺少熟悉积累的人,如其没有好的计
划能力和实施能力,那么他的向上努力和抉择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无
形中深深影响到他的未来发展中道路。
另外,缺乏德的人往往会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从而对未来的发展造
成极大的阻碍,甚至是危害。
这也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真理所在。
二、人不配财,必有所失
人不配财当然也是指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一个人如果没有得到
足够的获得财富的能力和门路,那么久无法为地上收获足够的收益。
物质上,人未能拥有一定的财富,不仅会导致这个人在经济上的不富裕,而且会影响未来的生活和发展。
精神上,如果没有正确的财富配置,也会使得这个人的思想开阔和创新停滞,从而影响未来的发展方
向和作用。
总之,人不配财,必有所失,仅仅能够依靠自身文化背景、知识水平、精力水平、健康状况等因素对获得财富大有贡献,备受获得卓越成就
的可能性,也大大受限。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周易·系辞下》曾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德行浅薄却位居尊位,没有大智慧却要谋划大事,能力小却要承担大任,势必会有灾祸发生。
一个人,若是有名无实,势必会搞垮自己。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古人云:“无德无行而取厚利,必有奇祸;善行善德而受磨难,多有后福。
”一个人若是得到了与自己品德不匹配的财富,则会压垮自己,有灾祸发生。
云南省某位高官,从服务员一路升到正厅级,最终因贪污落马。
刚开始的他始终秉承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人民而服务。
随着职位的提升,权利越来越大,开始逐渐迷失自我,心态逐渐失衡。
从受贿走向主动要求别人索贿,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经过调查,这位正厅级的高官,平时很少学习,就连他的忏悔录,字迹也是分外潦草,错字连篇。
品德,学识均与位置不匹配,灾祸到临是迟早的事!有这样一则故事:板凳与桌子是好友,主人回来经常会将衣物放置板凳,一些物品放置桌面。
板凳十分不服,它也像桌子一样,上面摆满琳琅满目的好看物件。
于是,它趁着主人不注意,偷偷将物件摆放在自己身上。
第二天,主人起来,发现板凳已四分五裂,上面的东西也撒落一地。
若是承受不了本身应有的重量,则会走向变形,甚至走向坍塌。
现在许多学生不顾自己的身份,就嚷嚷着要最好的。
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凭什么要最好的?同样,一些家长过度溺爱孩子,殊不知,这样做,恰恰是在消耗他们的福报,会“折福折寿”。
生活中,看见别人发财,心生嫉妒;看见别人升官,心生不平。
也不想想别人的品德与水平,自己身上有没有?若是自己没有德行,享受这一切,反而灾祸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一切所享受的东西都需要德行来承载,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厚德载物。
一个人的品德若是配不上他所处的位置,人性的缺点,自私,贪婪就像是无水之源,随之到处蔓延,灾祸必然临头。
德需配位,方可长久老人常说:“积德行善”,德在于不断累积,善在于不断行施。
只有德行与位置相匹配,才能稳妥的行走,也将走的更远。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意思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意思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出自:《周易·系辞下》。
其原句为:“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通常会把它译为:如果自身的德行与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不相匹配,那么就必然会招致灾祸。
如果德行薄弱却身处尊位,智谋低下却谋图大业,力量弱小却背负重任,都是难以成事的。
这也体现了孔子对于德高位重的美好希冀,因为在春秋时代,大部分君主、臣子都处于“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的尴尬境地。
而真正有才的人却难以得到重用。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写出了孔子对于君主能够知人善任的希望与期盼。
例如南唐后主李煜,李煜身为君主却醉心于书法、绘画、音律和诗文,对处理国事兴趣寥寥。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然而仅仅过了十年,李煜就成为了亡国之君——于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李煜为了过生日自己谱写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并让舞女进行舞唱,被宋太宗知道后,认为李煜还怀有复国思想,被赐毒酒而亡。
这就是“德不配位,必有祸端”的典型例子,李煜身为一国之主,却对治理国家毫无兴趣,整日沉迷于文学与享乐。
对于一介凡夫俗子来说这并无伤大雅,但是对于一位君主而言却是致命的弱点。
所以才成为亡国之君,最终丧命他国。
每日论语: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每日论语: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每日论语:读故事,学论语(八佾篇总第67章)经典原文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经典故事智伯之死与三家分晋智伯是春秋末期晋国涌现出来的一位才干出众,智谋过人的领袖,是荀氏家族第五位,智氏家族第三位正卿。
在其执政期间,热衷于扩大智氏家族势力,使晋国朝政呈现出智氏一家独大,力压三卿的局面,已具备独代晋宗的一切物质条件,却最终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那是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室衰微,大权都掌握在六家公卿大夫(即韩、赵、魏、智、范、中行)手中。
作为晋国实权派士族的智宣子,准备立他的儿子智伯为继承人。
族人智果前来劝阻说:“如果要立智伯(即智瑶,又因智氏源于荀氏也称荀瑶。
)为继承人,还不如立智宵呢!”智宵虽然也很优秀,但毕竟为庶子。
因此,智宣子看着智果,轻慢地问道:“智宵面相凶狠。
”智果并不在意,继续诚恳地说道:“智宵狠在表面,而智瑶是很在内心智伯的才干,大家有目共睹,他确实在晚辈后生里面出类拔萃,而且还有五个他人难以企及的优点:其一,身材高大,颜值颇高;其二,射击骑马,武艺超群;其三,才能出众,多才多艺;其四,文辞优美,才高八斗;其五,坚毅刚强,果断勇敢。
智伯当真为智氏好儿孙啊!”听罢,智宣子疑惑地看着智果,看着这位族弟,不知道他要说什么。
心中暗道:“我要立智伯,你说不行,现在你又说智伯出类拔萃,而且还有五个别人难以企及的优点,这是什么意思!”但碍于族人之间的面子,智宣子耐心问道:“既然这样,那为何不能立智伯呢?”智果在族长面前也不含糊,继续说道:“族长有所不知,智伯虽有此五贤,但尚有一恶啊,而且此恶关系智氏家族兴衰灭亡啊!”智宣子脸色阴晴不定,强压怒火。
智果为了智氏家族视而不见,继续说道:“智伯这一恶不是别的,单单是没有仁德之心。
如果他日统领智氏子孙,用他的高颜值、强武艺、多才艺、能说会道、果断刚毅来驾驭别人,而心怀不仁以行事,则智氏必将灭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为什么今天的年轻人容易英年早逝?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一出名就死了?
为什么有些官员一升官就得重病?为什么有的人家里刚盖完房子,人就出车祸去世了?
为什么?
就是四个字——“德不配位”。
我们所有的财富、智慧,我们的一切,老祖宗用一个字来代表叫物。
厚德才能承载万物。
这就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
厚,深厚的意思;
德,按照自然规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
载就是承载;
物就是我们说的福报。
相反是那句话叫德不配位。
位就是我们的待遇,就是我们的德行不配我们的福报。
打个比方说,这有一张桌子,它能承受十斤重的份量,您非得给它放上15斤、20斤、50斤的重量,那我们看这个桌子怎么样?它就开始发抖,它就开始变形了,出现崩溃之前的先兆。
所以我们要xx古训“厚德载物”。
金钱、权力、名望都是自己的福报,都是压自己的物啊,您能承载的了吗?靠什么承载,靠符合万物规律的德行。
比如有当父母的,当爷爷奶奶的,你要经常把珍惜福报这句话跟自己的孩子讲,对他非常有好处。
福报,福报就是我们的享受。
譬如我吃得好,我穿得好,我能有一万的不穿一千的,能吃十万的我不吃两万的,这些都叫福报。
xx人讲惜食,珍惜的惜,食物的食。
惜食、惜衣,就是我们穿的衣服,你要珍惜它,人贵惜福。
你得积攒自己的福报。
有人说:
你讲的我不相信。
那就四个字送给你,“以身试法”。
过去有一句话: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太重要了。
生死还是存亡?有的商人,以非法的手段,去要那些你命里头装不下的东西,你这不是惹祸吗?因此坐牢判刑的例子还少吗?
他的德行跟他的待遇、福报不相称。
若你没有德行,而要享受的太大,要奔驰、宝马、豪华别墅,顿顿饭都是上千上万……
就是消耗自己的福报,折自己的福.
现在人们疯狂地追名逐利,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价,为了挣钱不惜一切手段。
我们现在天天看这个奔驰车好,那个大别墅好,看人家当官当这么大……心想,我一定要把这个钱挣到手。
大家都是在这样想,完全不懂得道德。
结果会如何呢?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
现在的学生、孩子也是那样。
他不管自己是什么身分,就是要最好的。
你现在一分钱不赚,你就要最好的,谁教的?
电视教的,社会在教,家长也在教,老师也在教;攀比,家长都鼓励——妈妈明天给你买个更好的压倒他。
你看看,完全错误。
孩子不知道,享福太多了会怎么样?
我们xx讲的,这会折你的福报。
我们老年人过去讲“折福折寿”,是有道理的。
大家不要忘了,寿命和福报都是能量,人本身就是个能量体。
我们不会爱孩子,现在对孩子的那种爱完全是违背常理知识的。
你越爱,他生病越多,越容易出灾祸,越容易夭折。
年轻人为什么年纪轻轻的去世的那么多?
三十多岁,突发疾病为什么那么多?
因为他的福报、能量快速消耗了。
所以吃的简朴、用的简朴,真有好处。
明白了这个道理,才知道厚德载物,你才敢消受。
你看着领导坐好车,就想把他拉下来。
你看那些企业家那么有钱,就想我要把这个钱拿过来。
你就不知道想想,人家有什么样的德行和福报,他才能坐在这个位置上,才能坐的安稳。
再说一句《周易》里的话: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你看着人家发财,你看着人家出名,你看人家当教授,当领导……你心里不平,但你有没有想过人家的祖上有多大的德行。
你有没有?
喜欢付出,福报就越来越多;
喜欢感恩,顺利就越来越多;
喜欢助人,贵人就越来越多;
喜欢抱怨,烦恼就越来越多;
喜欢知足,快乐就越来越多;
喜欢逃避,失败就越来越多;
喜欢分享,朋友就越来越多;
喜欢生气,疾病就越来越多;
喜欢占便宜,贫穷就越来越多;
喜欢布施财,富贵就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