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设计原理》

合集下载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214德语215法语(任选)
3301数学一
4809工程水文学
复试专业科目
地下水动力学
复试专业科目 参考书
《地下水动力学》,薛禹群,地质岀版社,1997年
同等学力
不招收
招生院系
020土木工程学院08年招生数:3
专业代码、名称
(081503)水工结构工程
研究方向 和
初试科目
1《混凝土结构设计》,顾祥林等,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高大钊著,中国建筑工业岀版社,1989年;
3《水力学》,赵振兴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同等学力
不招收
招生院系
020土木工程学院08年招生数:4
专业代码、名称
(081505)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研究方向 和
初试科目
土木工程施工
复试专业科目 参考书
《土木工程施工》,应惠清,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土木工程项目 管理》,徐伟,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同等学力
不招收
招生院系
020土木工程学院08年招生数:16
专业代码、名称
(081421) ★风工程
研究方向 和
初试科目
01工程结构抗风研究
02数值风洞
03近地风特性及风环境
03桥梁与结构抗风
04桥梁监测与控制
05混凝土桥梁
06钢与组合结构桥梁
1101政治理论
2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
214德语215法语(任选)
3301数学一
4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
复试专业科目
桥梁工程综合考试
复试专业科目 参考书
《桥梁工程》,范立础,人民交通岀版社;

班基础工程A卷答案

班基础工程A卷答案

☆☆ 密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姓 名学 号 班 级河南城建学院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地基基础设计原理》试题(A 卷)答案 本套试卷共 4 页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为 甲、 乙、 丙 三个设计等级。

2、采用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概念,在进行地基上梁和板的分析中,必须满足的两个基本条件是静力平衡条件 和变形协调条件。

3、按桩的性状和竖向受力情况,可分为 摩擦型桩 和 端乘型桩 两大类,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 预制桩 和灌注桩 两大类。

4、对于扩展基础,锥形基础截面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 mm 。

5、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包括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 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两种型式。

6、对于框架结构和单层排架结构,其地基变形由 沉降差 控制。

7、进行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时,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小于总桩数的 1% ,且不应少于 3根 。

8、在确定基础高度、配筋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荷载效应的 基本组合值。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值可取标准组合值的 1.35 倍。

9、由 CFG 桩、 桩间土 、 褥垫层 共同形成了CFG 桩复合地基,属 地基 范畴(地基、基础)。

10、直接支撑基础的土层称为 持力层,其下的土层称为 下卧层 。

11、柱下条形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 ,高层建筑筏型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30 。

12、重力式挡土墙根据墙背的倾斜形式可分为 直立 、 仰斜 、 俯斜 三种。

13、设计挡土墙时应进行 抗滑移、 抗倾覆 稳定性的验算。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复合地基 答: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增强体,由增强体和周围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地基。

2、换土垫层法答:把浅部地基软弱涂层全部或部分挖掉,回填性能稳定的砂石料,经夯实达到地基承载力要求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3、负摩阻力答:负摩阻力为土对桩产生的方向向下的摩阻力。

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知识要点第一章绪论地基基础的概念,分类:1.基础通常指:建筑物最下端与地基直接接触并经过了特殊处理的结构部件。

(承上启下)2.地基是指:建筑物下方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并维持建筑物稳定的岩土体。

3.地基分类:天然地基:不需处理直接放置基础的天然土层。

人工地基:需要人工加固或处理后才能修建基础的土层。

4.基础分类:浅基础:一般基础埋深<5m,或基础埋深>5m但小于基础宽度.深基础:基础埋深>5m.应采用特殊的结构形式、特殊的施工法。

地基基础设计时荷载取值的规定: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

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3 计算挡土墙、地基或滑坡稳定以及基础抗浮稳定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4在确定基础或桩基承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作用效应和相应的基底反力、挡土墙土压力以及滑坡推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的标准组合5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γ0)不应小于1.0。

地基基础设计时荷载取值的规定地基变形的类型及应用按基变形特征分:沉降量:基础中心的沉降量沉降差:相邻两个单独基础沉降量的差倾斜:单独基础在倾斜方向两端点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局部倾斜:砖石承重结构沿纵墙6-10米内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第二章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原理基础的类型:按材料分类:砖基础,毛石基础,灰土及三合土基础,砼及毛石砼基础,钢筋砼基础按构造分类: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按受力性能分类:单独基础(柱下单独基础,墙下单独基础),联合基础(十字交叉,筏板,箱形),条形基础(墙下条形基础,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柱下十字形基础)基础的埋置深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埋置深度是指: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深度。

大连理工复试内容及形式

大连理工复试内容及形式

大连理工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各学科、专业
复试内容及形式
院、系(部)名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7)
院、系(部)名称:电气工程及应用电子技术系 (10)
院、系(部)名称:应用数学系
院、系(部)名称: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院、系(部)名称: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院、系(部)名称:工程力学系
院、系(部)名称:船舶工程学院
院、系(部)名称:汽车工程学院
院、系(部)名称:机械工程学院
院、系(部)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院、系(部)名称:土木水利学院
院、系(部)名称:化工学院
院、系(部)名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院、系(部)名称:能源与动力学院
院、系(部)名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院、系(部)名称:电气工程及应用电子技术系
院、系(部)名称:外国语学院
院、系(部)名称:体育教育部
院、系(部)名称:建筑与艺术学院
院系名称:软件学院
院、系(部)名称:环境与生命学院
院、系(部)名称:马克思主义学院
院、系(部)名称:经济系。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习题解答(全)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习题解答(全)
4331533按无限长梁计算的基础梁左端a处内力值表381200kn10a点在p左边下同07169008478250knm100847820978751200kn55100knm551200kn115100knm1151200kn16050knm160正对称10实际计算中该项近似取0433972964计算c点处的挠度弯矩和地基的净反力先计算半边荷载引起c点处的内力然后根据对称原理计算叠加得出c点处的挠度点处的弯矩与挠度计算表表39外荷载与边界条件力75753030858531233293122838712349304050004136500070757063063311886于是1430377第三章习题31某砖墙承重房屋采用c15素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顶面处砌体宽度b220knm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基础埋深为12m土的类别为粘性土e075按地基承载力要求初步确定基础宽度kpa20120220地基承载力验算
图 2-34 习题 2-5 图 【解】(1) 按轴心荷载初步确定基础底面积,根据式(2-29)得:
A0 ≥
Fk+Pk 1850 + 159 = = 9.57m 2 f a − γ G ⋅ d 240 − 20 × 1.5
考虑偏心荷载的影响,将 A0 增大 10%,即
A = 1.1A0 = 1.1 × 9.57 = 10.5 m2
由题知,a=1m,b=2m,则 当 i = j 时,
2 2 ⎧ ⎤ ⎡ ⎤⎫ 1 ⎪ ⎛ 2 ⎞ 2 ⎡1 1⎞ 1⎞ ⎪ ⎛ ⎛ Fii = 2 × ⎨ln⎜ ⎟ + ln ⎢ + ⎜ ⎟ + 1⎥ + ln ⎢1 + ⎜ ⎟ + 1⎥ ⎬ 2 ⎪ ⎝ 1 ⎠ 1 ⎢2 ⎥ ⎢ ⎥⎪ ⎝2⎠ ⎝2⎠ ⎣ ⎦ ⎣ ⎦⎭ ⎩ = 2.406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第一章 地基模型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第一章 地基模型

¾ 所选用的地基模型应便于利用已有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手
段进行分析。
3
二、地基模型的分类
线性弹性 地基模型
文克勒地基模型 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 分层地基模型
非线性弹性 地基模型
邓肯-张双曲线模型 K-G模型 沈珠江模型
弹塑性模型(摩尔-库仑模型、DP模型)、粘弹性 模型、粘弹塑性模型
4
第二节 线性弹性地基模型
]
=
(1

E
)(1


)
⎢ ⎢ ⎢
0
0
0
⎢0 0
0


⎢0 0
0

1 − 2ν 2 0
0
对称
1 − 2ν 2 0










1


⎥ ⎥
2⎦
该模型仅有两个模型
参数:弹性模量E和泊 松比μ
适用范围:建筑物荷载较小,且地基承载力较大时。

5
二、文克勒地基模型
基本假定:地基土任一点的压力强度仅与该点的
式中:E0为地基土变形模量(kPa)
μ为地基土泊松比
Fii为积分后得到的系数
Fii
=
2
a b
⎪⎨⎧ln⎜⎛ ⎪⎩ ⎝
b a
⎟⎞ ⎠
+
b
⎡ ln⎢
a
a ⎢⎣b
+
⎜⎛
a
⎟⎞ 2
⎤ + 1⎥
+
⎡ ln⎢1 +
⎝ b ⎠ ⎥⎦ ⎢⎣
⎜⎛ a ⎟⎞2 + 1⎥⎤⎪⎬⎫ ⎝ b ⎠ ⎥⎦⎪⎭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_同济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_同济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_同济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计算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和水压力时,有“水土合算”和“水土分算”两种方法,设计中选用计算方法的主要依据是:参考答案:土的渗透系数2.在进行重力式围护结构设计时,下列各因素中通常可不予考虑的是:参考答案:工程桩的长度3.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均应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此设计状态计算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参考答案:临近建筑的沉降计算4.在土质条件较好的场地开挖基坑,若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基坑周边不允许出现较大沉降时,为做到既经济又可靠,宜采用以下何种支护结构?参考答案:排桩+水泥土帷幕5.下列关于地基承载力计算的叙述中,正确的描述是:()参考答案: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计算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在基础设计中必须进行地基沉降验算_基底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地基承载力将明显减低6.考虑相邻建筑物影响时,设计时应使建筑物基础之间保留一定的净距,决定这一净距的因素中包括下列哪些因素?()参考答案:建筑物的刚度_建筑物的荷载大小、作用面积_地基土的压缩性7.挤密砂桩处理地基,巳知砂桩直径0.45m,间距1.5m,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桩间土的压缩模量为4MPa,砂桩的压缩模量为10 MPa,则复合地基压缩模量为:参考答案:4.58.按桩的荷载传递特性分类,下列桩基中不属于摩擦型桩是:参考答案:桩端持力层为砂土,桩长10m的人工挖孔桩9.下列基础形式中,抗弯刚度最大的基础形式是:()参考答案:箱形基础10.在下列地基基础设计条件中,对确定浅基础的埋置深度无关的是:()参考答案: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11.在冻土地基中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时,基底允许残留的冻土厚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参考答案:弱冻胀土、冻胀土、强冻胀土12.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公式【图片】,其正确的计算要求为:()参考答案:基底压力为均布或偏心距eb/3013.下列各类桩中,最不易产生桩身结构破坏的是:参考答案:软土地基中的钢筋混凝土小方桩14.基础宽度2.0m,埋深1.5m,持力层土的粘聚力标准值ck=10kPa,根据持力层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求得的承载力系数分别为Mb=0.43,Md=2.72,Mc=5.31。

基础工程的基本原理

基础工程的基本原理
施工质量控制
确保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施工质量等符合设计要求,以保障结构 的抗震性能得以实现。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重要性
基础工程是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根基,其稳定性、承载力和变形性能直接关系到 上部结构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因此,基础工程在土木工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
基础工程发展历史及现状
发展历史
基础工程的发展经历了经验积累、理论形成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阶段。古代人们通过经验积累逐渐掌握了地 基处理、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基本方法;近代随着土力学、岩石力学等学科的建立,基础工程开始形成较为完 整的理论体系;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工程设计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工具,推动了基础工程的进一步发
包括结构体系选择、刚度分布、延性 设计、多道防线等原则,以确保建筑 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结构抗震验算和构造措施
结构抗震验算
通过地震作用计算、结构分析和设计验算等步骤,确定结构的抗 震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构造措施
采取一系列构造措施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如设置隔震支座、消 能减震装置、加强节点连接等。
复合地基理论
由增强体和被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增强体和被增强体 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
加固技术应用
根据复合地基理论,可采用多种加固技术对地基进行处理,如水泥土搅拌桩、高 压喷射注浆法、灰土挤密桩等。这些加固技术可显著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小沉 降,改善地基的稳定性。
06 特殊土质条件下的基础工 程问题探讨
变形控制设计
通过限制基础的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 ,保证上部结构的正常使用和安全。
稳定性验算
验算基础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和抗 倾覆能力,确保基础不发生失稳破坏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1181 学分:3 总学时:51
大纲执笔人:袁聚云大纲审核人:李镜培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土木工程、地质工程和港口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课时为51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常见的地基基础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方面的内容,包括地基模型及其参数的确定、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浅基础结构设计、桩基础、沉井基础、基坑围护、地基处理、特殊土地基以及动力机器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具有进行一般工程基础设计规划的能力,同时具有从事基础工程施工管理的能力,对于常见的基础工程事故,能作出合理的评价。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一)绪论
了解基础工程的重要性,熟悉建(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

了解基础工程发展概况,学科特点以及课程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二) 地基模型及其参数的确定
1.掌握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其参数的确定
2.了解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及其参数的确定
3.熟悉地基模型的选择原则
(三) 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
1. 熟悉基础选用原则及设计计算原则
2. 掌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3. 掌握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方法
4. 掌握地基变形和稳定性的验算方法
5. 熟悉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
(四) 浅基础结构设计
1. 掌握刚性浅基础结构设计与计算方法
2. 掌握常用钢筋混混凝土浅基础结构设计与计算方法
(五) 桩基础
1. 掌握竖向荷载下单桩和群桩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2. 掌握水平荷载下单桩和群桩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3. 掌握桩基础设计与计算
4. 了解桩基础施工
(六) 沉井基础
1.了解沉井的构造及施工工艺
2.熟悉沉井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七) 基坑围护
1.了解支护结构的类型及特点
2.掌握重力式水泥土挡墙设计计算
3.熟悉排桩或地下连续墙式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4.了解井点降水及土方开挖
(八) 地基处理
1.熟悉换填法适用范围及设计计算
2.熟悉排水固结法适用范围及设计计算
3.了解密实法适用范围及设计计算
4.了解深层搅拌法适用范围及设计计算
5.熟悉复合地基承载力及沉降的计算方法
(九) 特殊土地基
1. 了解湿陷性黄土地基工程性质及处理方法
2. 了解膨胀土地基工程性质及处理方法
3. 了解红粘土地基工程性质及处理方法
(十) 动力机器基础
1. 了解动力机器基础的设计特点
2. 了解动力机器基础的减振与隔振
三、课程基本内容
(一) 绪论
1. 基础工程的重要性
2. 基础工程的发展概况
3. 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二) 地基模型及其参数的确定
1. 概述
2. 线性弹性地基模型
3. 非线性弹性地基模型
4. 地基的柔度矩阵和刚度矩阵
5. 地基模型参数的确定
6. 地基模型的选择
(三) 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
1. 概述
2. 浅基础的类型
3. 基础的埋置深度
4.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及验算
5.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6. 地基的变形验算
7. 地基的稳定性验算
8.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概念
9.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
(四) 浅基础结构设计
1. 概述
2. 刚性基础
3. 墙下条形基础
4. 柱下独立基础
5. 柱下条形基础
6.十字交叉条形基础
7.筏板基础
8.箱形基础
(五) 桩基础
1. 概述
2.桩的类型及施工工艺
3.竖向荷载下的桩基础
4.水平荷载下的桩基础
5.桩基础设计
(六) 沉井基础
1.概述
2.沉井的构造及施工工艺
3.沉井的设计与计算
4.概述
5.支护结构的类型及特点
6.基坑围护工程设计的依据
7.重力式水泥土挡墙设计
8.排桩或地下连续墙式支护结构设计
9.土钉墙设计
10.井点降水及土方开挖
(七) 地基处理
1.概述
2.换填法
3.排水固结法
4.密实法
5.化学加固法
(八) 特殊土地基
1.概述
2.黄土地基
3.膨胀土地基
4.红粘土地基
5.盐渍土地基
6.冻土地基
(九) 动力机器基础
1.概述
2.大块式基础的振动计算理论
3.地基土动力参数及其应用
4.锻锤基础设计
5.曲柄连杆机器基础设计
6.旋转式机器基础设计
7.动力机器基础的减振与隔振
四、实验或上机内容
本课程无实验内容
五、前修课程要求
先修课程: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六、学时分配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基础工程设计原理》,袁聚云、李镜培、楼晓明等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主要参考书: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高大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