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微生物鉴定技术
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带图片)

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一、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观察1、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主要是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鞭毛、芽孢等)及染色特性进行观察,直观地了解细菌在形态结构上特性,根据不同微生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达到区别、鉴定微生物的目的。
2、细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细胞群体叫菌落(colony)。
不同微生物在某种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菌落特征有很大差异,而同一种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培养特征却有一定稳定性。
,以此可以对不同微生物加以区别鉴定。
因此,微生物培养特性的观察也是微生物检验鉴别中的一项重要容。
1)细菌的培养特征包括以下容: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菌落大小、形态、颜色(色素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形状、边缘特征及迁移性等。
在液体培养中的表面生长情况(菌膜、环)混浊度及沉淀等。
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观察运动、扩散情况。
2)霉菌酵母菌的培养特征:大多数酵母菌没有丝状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和细菌的很相似,只是比细菌菌落大且厚。
液体培养也和细菌相似,有均匀生长、沉淀或在液面形成菌膜。
霉菌有分支的丝状体,菌丝粗长,在条件适宜的培养基里,菌丝无限伸长沿培养基表面蔓延。
霉菌的基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都常带有不同颜色,因而菌落边缘和中心,正面和背面颜色常常不同,如青霉菌:孢子青绿色,气生菌丝无色,基菌丝褐色。
霉菌在固体培养表面形成絮状、绒毛状和蜘蛛网状菌落。
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
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
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
最新动物病原微生物常用的鉴定方法

最新动物病原微生物常用的鉴定方法介绍本文档旨在介绍最新动物病原微生物常用的鉴定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来准确检测和诊断动物病原微生物。
1. 培养基鉴定法培养基鉴定法是一种常见且可靠的鉴定方法。
通过在特定培养基上培养动物病原微生物,并观察其生长特征、形态和生理特性来进行鉴定。
常用的培养基鉴定方法包括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和常见微生物培养基的使用。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一种快速和准确的鉴定方法,可用于检测和鉴定动物病原微生物的遗传特征和基因序列。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序列分析和DNA芯片技术。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鉴定结果。
3.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利用动物病原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鉴定的方法。
常用的免疫学方法包括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电镜技术。
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和鉴定动物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和抗体。
4. 其他鉴定方法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鉴定方法可用于动物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例如,质谱法、核酸杂交和电泳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和应用,以提高动物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在动物病原微生物鉴定中,培养基鉴定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是常用且可靠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来准确检测和诊断动物病原微生物。
此外,不断研究和了解最新的鉴定方法也是提高鉴定准确性的关键。
以上是对最新动物病原微生物常用的鉴定方法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如需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相关文献和研究。
微生物的鉴定(精)

引言概述:微生物的鉴定是微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涉及到鉴定和分类微生物的种类、特性和功能等方面。
微生物的鉴定对于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医学诊断等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鉴定和抗生素敏感性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和技术。
正文:一、微生物的分离培养1. 选择培养基:根据待鉴定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富含营养物质的寒天培养基、蔗糖琼脂培养基等。
2. 分离培养: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如涂布法、稀释法等,将微生物分离为单个菌落。
3. 纯化培养:通过多次传代培养,并观察菌落形态和特性,将单菌落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获得纯种微生物。
二、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1. 形态学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胞壁结构等。
2. 细胞结构分析:通过染色方法,观察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核质、细胞器等。
3. 胞内含物分析:利用染色剂或特定试剂,观察微生物胞内含物,如颗粒、颜色、气泡等。
三、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1. 新陈代谢特性:通过培养微生物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观察其代谢特性,如需氧性、产酸性、产气性等。
2. 饮食特性:测定微生物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如碳源、氮源、矿物质等。
3. 酶活性分析:应用酶学方法检测微生物体内的酶活性,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
四、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鉴定1. 16S rRNA基因测序:提取微生物的基因组DNA,并进行PCR 扩增和测序分析,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物种鉴定。
2. 基因组学方法: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探索微生物的基因组特征,如基因组大小、基因编码等。
3.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利用具有特异性的探针标记微生物的特定序列,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五、微生物的抗生素敏感性1. 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高通量平板法,将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施加在微生物生长培养板上,观察不同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壹、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观察1、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主要是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鞭毛、芽孢等)及染色特性进行观察,直观地了解细菌在形态结构上特性,根据不同微生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达到区别、鉴定微生物的目的。
2、细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细胞群体叫菌落(colony)。
不同微生物在某种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菌落特征有很大差异,而同壹种的细菌在壹定条件下,培养特征却有壹定稳定性。
,以此能够对不同微生物加以区别鉴定。
因此,微生物培养特性的观察也是微生物检验鉴别中的壹项重要内容。
1)细菌的培养特征包括以下内容: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菌落大小、形态、颜色(色素是水溶性仍是脂溶性)、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形状、边缘特征及迁移性等。
在液体培养中的表面生长情况(菌膜、环)混浊度及沉淀等。
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观察运动、扩散情况。
2)霉菌酵母菌的培养特征:大多数酵母菌没有丝状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和细菌的很相似,只是比细菌菌落大且厚。
液体培养也和细菌相似,有均匀生长、沉淀或在液面形成菌膜。
霉菌有分支的丝状体,菌丝粗长,在条件适宜的培养基里,菌丝无限伸长沿培养基表面蔓延。
霉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都常带有不同颜色,因而菌落边缘和中心,正面和背面颜色常常不同,如青霉菌:孢子青绿色,气生菌丝无色,基内菌丝褐色。
霉菌在固体培养表面形成絮状、绒毛状和蜘蛛网状菌落。
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俩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
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俩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
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
微生物检验技术知识点

微生物检验技术知识点1.培养方法:培养是微生物检验的基础,通过将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使微生物在合适的环境中繁殖生长。
培养方法包括常规培养和不同培养手段。
常见的培养手段有液体培养、固体培养和胶体培养等。
2.鉴定方法:微生物的鉴定是判断其种属、属或是菌株的过程。
传统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等,而现代鉴定方法则应用了分子生物学等技术。
常用的鉴定技术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脱氧核糖核酸(DNA)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
3.纯化和分离方法:对于复杂的微生物种群,需要进行纯化和分离,以便对特定的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纯化和分离方法包括传统的分光技术、平板法和筛选法,以及最新的流式细胞术、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DNA测序技术等。
4.对微生物的抗生素敏感性检测:抗生素敏感性是指微生物对抗生素的反应情况。
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疾病。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敏感性检测方法包括纸片扩散法、E测试和微量稀释法等。
5.流行病学监测: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流行病学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微生物种群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流行病学监测常用的技术包括病原体分子鉴定、序列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
6.污染控制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也在环境和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环境和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可以评估污染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常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包括灭菌消毒、高温杀菌和辐照等。
7.微生物基因工程:微生物基因工程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改造,以生产有用的产物或者改善微生物的特性。
微生物基因工程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制药、农业、环境工程等领域。
常见的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克隆、基因敲除和基因转导等。
总之,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环境工程等领域的技术。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创新,微生物检验技术将为疾病诊断、污染控制和资源利用等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微生物鉴定方法与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微生物鉴定方法与注意事项随着生物技术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生物检测技术在医药、环境、食品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微生物鉴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微生物鉴定方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一、微生物鉴定方法1. 直接显微镜观察直接显微镜观察是最简单直接的微生物鉴定方法之一。
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结构等特征,可以初步确定微生物的类型。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常见的微生物,如真菌、细菌和原生动物等。
2. 培养和生长特性观察培养和生长特性观察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
通过将微生物样本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观察其生长特点、菌落形态和色素等特征,可以初步确定微生物的类型。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但可以识别更多种类的微生物。
3. 生物化学试剂盒检测生物化学试剂盒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不同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酶或代谢产物与试剂盒中的反应物之间的反应,通过观察反应结果判断微生物的种类。
生物化学试剂盒检测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鉴定微生物,适用于临床检测和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
4. 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成为微生物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可以通过扩增微生物特定的DNA序列,从而确定微生物的种类。
另外,测序技术可以通过测定微生物的基因组序列,识别微生物的种类和亚种。
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方法准确性高,但需要专业设备和操作技巧。
二、微生物鉴定的注意事项1. 样品采集与保存样品采集是微生物鉴定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采集样品时,应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使用无菌容器和工具,并避免直接接触。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采集方法和处理方式也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在样品采集后,应妥善保存,并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避免样品变质或污染。
2. 实验室安全措施在进行微生物鉴定实验时,实验室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现代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

现代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随着现代医学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已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已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得到广泛应用。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利用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准确、快速检验和鉴定临床标本中的微生物,并对引起感染的微生物进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对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节微生物形态学检查细菌形态学检查是细菌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基础,可根据其形态、结构和染色反应性等,为进一步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一、显微镜检查由于细菌个体微小,肉眼不能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的放大才能看到。
一般形态和结构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内部的超微结构则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常用显微镜有如下几种。
1.普通光学显微镜采用自然光或灯光为光源,其波长约为0.4μm。
显微镜的分辨率为波长的二分之一,即0.2μm,而肉眼可见的最小形象为0.2mm。
故用油(浸)镜放大1 000倍,能将0.2μm的微粒放大成肉眼可见的0.2mm。
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用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的观察。
2.暗视野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不染色微生物形态和运动。
在普通显微镜安装暗视野聚光器后,光线不能从中间直接透入,视野呈暗色,当标本接受从聚光器边缘斜射光后可发生散射,因此可在暗视野背景下观察到光亮的微生物如细菌或螺旋体等。
3.相差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利用相差板的光珊作用,改变直射光的光位相和振幅,将光相的差异转换为光强度差。
在相差显微镜下,当光线透过不染色标本时,由于标本不同部位的密度不一致而引起光相的差异,可观察到微生物形态、内部结构和运动方式等。
4.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光源、滤光片和聚光器。
目前大多数使用的是落射光装置,常用高压汞灯作为光源,可发出紫外光或蓝紫光。
滤光片有激发滤光片和吸收滤光片二种。
用蓝光的荧光显微镜除可用一般明视野聚光器外,也可用暗视野聚光器,以加强荧光与背景的对比。
看不见的微生物世界单细胞分类鉴定技术

看不见的微生物世界单细胞分类鉴定技术微生物世界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包含了许多看不见的微小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地球上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单细胞分类鉴定技术是一种用于识别和分类微生物的方法,通过这项技术,科学家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
单细胞分类鉴定技术是一项目前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研究领域的新兴技术。
传统的微生物分类鉴定方法主要是通过培养和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生理代谢等方面的信息来进行分类。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例如,一些微生物难以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出来,这就导致了微生物多样性的损失。
而单细胞分类鉴定技术通过直接在原位或从环境中收集微生物样品,对单个微生物细胞进行基因组分析,从而实现对微生物的快速、准确鉴定与分类。
该技术将微生物的DNA提取出来,并通过PCR等方法扩增并测序,得到微生物的基因组信息。
基于这些基因组信息,科学家们可以鉴定微生物的种属、亚种属和菌株等分类信息。
通过单细胞分类鉴定技术,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以往未知的微生物群体,揭示了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分布。
例如,研究人员使用这项技术在深海中发现了许多以往未知的微生物群体,这些微生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单细胞分类鉴定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微生物的功能和代谢途径,帮助科学家们探索微生物在各种环境中的生存策略和作用机制。
除了对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单细胞分类鉴定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微生物的进化和遗传变异。
科学家们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的比较分析,发现了微生物的进化规律和基因家族的扩张,为揭示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随着单细胞分类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许多领域都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例如,在医学领域,这项技术可以用于快速鉴定病原微生物,提供给医生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环境保护领域,单细胞分类鉴定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水体和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精选课件
2 厌氧菌的鉴定
利用细菌生长产生的酶,用单一基质酶促 反应原理,与测试卡中的少量基质反应, 充入厌氧菌的鉴定卡,在非厌氧条件下培 养小时,结果输入计算机,作出鉴定。
18
精选课件
3 酵母菌鉴定
酵母菌鉴定的测试卡与上述不同,菌液充 入试验卡,先在30℃培养4小时,然后放入 读数仪/培育室中读数,鉴定。如需要,计 算机将提示再重复培养,测试一次。
22
精选课件
MIS系统的标准库 (MIS Standard Libraries)
该标准库包括有需氧菌、厌氧菌、酵母菌,很多领
域内有特性的微生物均保存在标准库中。所以MIS系 统的标准库可以应用于以下专业的微生物鉴定工作。
医学及临床微生物
环境微生物
植物微生物
工业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
兽医
饮用水和废水
23
精选课件
另外,细胞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中,为维持细胞膜 的流动性其脂肪酸的成分有所改变。所以培养基 的选择和培养温度一定要按规定进行。
25
精选课件
• 红外光谱仪鉴定微生物
(Infrared Spectroscopy)
原理
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红外光谱包含了化合 物组分的资料信息,如细胞壁组分(酯类, 多糖,多肽),核酸,蛋白质。菌种不同 其红外光谱不同,利用这种‘光谱指纹’ (spectral fingerprints)与计算机软件 库中的标准谱进行比较可以对微生物进行 鉴定。
现代微生物鉴定技术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抗生素室 马越
1
精选课件
一 API鉴定系统 二 自动微生物系统 三 分子生物学在细菌分类中的应用
2
精选课件
一 API鉴定系统
由于传统的细菌鉴定方法费时、耗力, 因此出现多种类型的的成套鉴定系统及编 码鉴定系统方法,使细菌鉴定简易化、微 量化和快速化。API鉴定系统是在世界范围 内应用最广、种类最多的系统。
19
精选课件
仪器的优点
1 功能多 可以对革兰阳性,阴性,厌氧菌,酵母 菌等作出鉴定
2 速度快 获得纯培养后,充入试卡,果准确 可避免人主观判断的误差。
20
精选课件
其他不足
1 酵母菌的鉴定不能仅凭生化反应,要兼 顾形态学特征。
2 在少数情况下,AMS系统不能作出鉴定, 在排除操作错误以后,可能是该机现有资 料库中没有相应的模式。
生化图谱数码的编码法将生化反应 所得阳性和阴性结果,转换成数码,再 与索引中数码相比较完成鉴定。
9
精选课件
原则:
所有的(20或32个)反应从阳性到阴性的 信息浓缩成一组数字。每3个反应为一组, 组内按其位置第一位阳性为1,第二位阳性 为2,第三位阳性为4,阴性为0。最终组成 一个7位或10位数字。
二 自动微生物系统 (AutoMicrobic System AMS)
美国BD公司 BioMerieux ViteK 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鉴定微生物 红外光谱仪(Infrared Spectroscopy) 鉴定
微生物
13
精选课件
• BioMerieux ViteK
10
精选课件
生化反应图谱索引手册的应用
鉴定%≥99.9 极好的鉴定 %99.8-99.0 很好的鉴定 %98.9-90.0 好的鉴定 %98.9-80.0 可以接受的鉴定 %79.9以下 低分辨率(不可信)
11
精选课件
API 系统的操作
接种物的制备 试验条的接种 读取结果
12
精选课件
26
精选课件
Infrared Spectroscopy的特点
1 快速 2 鉴定所需标本量少 3 自动分析 4 鉴定准确 5 可鉴定到菌株水平 6 对所有微生物可以进行鉴定
27
精选课件
28
精选课件
29
精选课件
14
精选课件
15
精选课件
BioMerieux ViteK
工作原理
16
精选课件
1 革兰阴性、阳性菌的鉴定
主要依据概率是最大拟燃模型法(Probabilistic maximum likelihood model),通过计算机控制, 读数仪每小时对孵育室中的测试卡自动扫描一次, 进行光学检测,将所得数据送入计算机。因细菌 的生长繁殖使测试小池的透光量减少,计算出百 分变化值,以判定是否有细菌生长。 计算机对 测试菌各反应池结果的处理求出该菌的绝对拟燃 值(Absolute likelihood)与内存模型菌比较进 行鉴定。
4)用于研究细菌对糖的发酵、氧化和同化能力以及细菌 所具有的酶谱(Enzymes profile)
4
精选课件
5
精选课件
数值鉴定的基本原理
数值鉴定是通过出现频率的计算进行 的,即每个分类单位的总出现频率与每个 菌群中所有菌的总出现频率总和相比较而 得。
6
精选课件
7
精选课件
8
精选课件
数值鉴定的应用
MIS系统
仅能鉴定那些标准库中包括或与其相关的 菌种。
另外,培养条件和样本制备必须根据要求 进行。
24
精选课件
注意:
脂肪酸谱与DNA同源性有关,而DNA用于确定种 的分类。所以,在有些科里,如肠杆菌科中有些 菌种间关系密切,根据生化反应的分类学使该系 统的鉴定会有二、三种选择的情况,此时,尚需 用其他方法鉴定。
3
精选课件
分类
1)快速鉴定系统 如: Rapideo Z 沙门菌、志贺菌等 2小时 生化反应项 目5
2)特定菌属(群)的鉴定系统 如:API Staph,API Strep 可鉴定28个和35个种, 生化反应项目20
3)ATB (Automatic Testing Bacteriology)系统 API方法电脑化,可自动读取鉴定结果,使用时需将 鉴定板与自动化仪器结合起来。
21
精选课件
• 气相色谱鉴定微生物
原理
根据细菌脂肪酸的构成谱(fatty acid composition profiles)来鉴定细菌。提取未知微生物的脂肪酸, 气相色谱仪自动定量测定脂肪酸一确定脂肪酸的 构成谱,并与计算机数据库中的参考微生物进行 比较,鉴定。该系统可鉴定到属、种、亚种及生 化变异型。常用气相色谱鉴定微生物系统有 Sherlock Microbial Identification System(M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