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相关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超高层建筑大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超高层建筑大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建筑防震问题
总结词
超高层建筑的防震问题复杂,需要采取有效 的抗震措施。
详细描述
超高层建筑的防震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难 点。由于建筑的高度和规模较大,地震对建 筑的影响也更加显著。为了减轻地震对建筑 的破坏,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抗震措施, 如加强基础隔震、设置消能减震装置等。此 外,还需要进行详细的地震工程勘察和设计
04
未来展望
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
绿色化
超高层建筑将更加注重环 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绿 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 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智能化
超高层建筑将与先进的信 息技术相结合,实现智能 化管理和运营,提高建筑 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多样化
超高层建筑的形态和功能 将更加多样化,以满足不 同领域的需求,包括办公 、商业、文化、娱乐等。
解决方案
采用创新的巨型框架-核心筒结 构体系,结合阻尼器和调谐质 量阻尼器来减小振动和风力影 响。
施工难度
超高层建筑的建设需要解决高 空作业、重型设备运输等问题 。
解决方案
采用预制构件和集成建造方法 ,优化施工流程,降低现场作
业难度。
案例二:迪拜塔的建筑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沙漠环境与水资源匮乏
解决方案
超高层建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超高层建筑的建设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如结构稳定性、抗震性能、风压控 制等,同时还需要解决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
机遇
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建筑、机械、电子、信息技术 等,同时超高层建筑也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牌价 值。
超高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1 2 3
资源利用
超高层建筑将更加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如利用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 依赖。

论述超高层建筑机电的安装新技术

论述超高层建筑机电的安装新技术

论述超高层建筑机电的安装新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地标,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象征,也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各大城市争相打造的目标,超高层建筑的机电安装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重点论述超高层建筑机电安装的新技术,探讨在超高层建筑机电安装中的新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超高层建筑机电安装现状超高层建筑机电安装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它涉及到电力系统、照明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等多个方面。

这些系统的安装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特点和实际使用的需求,才能够保证建筑的安全、高效运行。

而由于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和体量远远超过传统建筑,其机电设备的安装难度和复杂度更是增加了数倍。

超高层建筑机电安装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传统的机电安装方式效率低下,无法满足超高层建筑的安装需求;二、传统的机电安装存在风险较高,容易造成施工事故;三、机电设备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四、传统的机电系统无法满足超高层建筑对节能环保的要求。

面对传统机电安装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超高层建筑机电安装的难题,不断涌现出一些新技术,包括智能化、模块化、数字化和节能环保等技术,这些新技术为超高层建筑的机电安装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1. 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是当今超高层建筑机电安装中的一大亮点。

智能化技术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控制系统和智能设备,实现了建筑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建筑照明、空调、通风系统的智能调节,提高了能源利用率,降低了能源浪费,同时也提高了建筑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模块化技术是超高层建筑机电安装的另一项重要技术。

模块化技术通过将建筑机电设备模块化安装,减少了施工现场的组装工作,提高了机电设备的安装效率。

与传统的安装方式相比,模块化安装能够显著降低施工周期和成本,同时能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性。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探讨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探讨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探讨作者:谢海明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1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要结合当前主流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选择适合的技术路线和系统形式,才能有效地解决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

本文主要对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智能化设计;安防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国兴起一批高度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的超高层建筑,鉴于超高层建筑会受到火灾,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威胁,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隐患成为政府和民众深刻关注的民生问题。

如何更好地进行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超高层建筑定义及特点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一般为重要建筑,其政治和经济价值巨大,总体来说超高层建筑有如下特点:(1)建筑结构复杂:超高层建筑主体建筑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疏散到安全场所;(2)功能多样:超高层建筑都具有多种功能,人员密集容易出现混乱,火灾时更容易导致伤亡;(3)发生火灾时,在烟囱效应作用下,火势和烟气竖向蔓延快,增大了安全疏散的困难。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系统特征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具有显著的系统特征。

其智能化系统多并且投资很大,构成复杂;楼顶部分的智能化系统敷设线路长、敷设路由单一。

因为其建筑高度很高,对智能化系统电磁兼容、防雷要求更高;对安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的防灾要求更高;竖向交通通道与弱电竖井的转换对智能化系统的物理构成带来较大影响;机房配置要求多,系统更为复杂;管线量更大,线路更为密集;智能化系统可靠性要求更高。

通信系统作为超高层建筑的通信系统,因其规模庞大,内部系统线路集成复杂,所以,一般由当地电信运营商承担建造,提供数据、语音、传真、视频、因特网互联等多媒体综合传输业务。

论超高层智能建筑的电气技术

论超高层智能建筑的电气技术

論超高層智能建築的電氣技術摘要:智能建築是電腦、通信、自動控制、傳感、多媒體等一系列先進技術發展的結晶。

綜合性強,涉及專業的領域更廣,本文通過實際案例的分析和處理充分驗證了電氣技術在智能建築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字:智能建築、電氣技術、諧波、電磁干擾、等電位。

1、前言智能建築產業是隨著資訊產業的發展而誕生,且迅速發展起來的。

現代建築物的電氣發展是經過電氣化階段、自動化階段和當今的智能化階段。

智能建築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它是由電子技術、通訊技術、網路技術、電腦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傳感技術及多媒體技術等一系列最先進技術飛速發展的結晶。

特別是智能建築系統工程,它作為弱電系統工程的延伸和發展,綜合性強,涉及的專業領域更廣,新的弱電系統不斷加盟到智能建築技術領域內。

建築物使用功能現代化的需求和相關技術的不斷更新和進步,共同促進智能建築弱電系統技術的快速發展。

智能建築弱電系統中的電子和微電設備較多,這些弱電系統的設備耐受電壓較低,如電子設備耐受電壓為5V,微電子設備耐受電壓只有1.5V,這些設備過電壓、過電流的能力差。

資訊系統設備(包括纜線)在遭受雷害和電磁干擾(如地電位升高、磁耦合、電耦合和電磁耦合等)時,必然會使資訊系統中的設備、網路和佈線將遭受感應過電壓和電磁干擾的危害;各種高頻、超高頻的通信設施不斷湧現,相互間的電磁輻射和電磁干擾日益嚴重,大量的運行和實踐證明,電磁干擾和諧波對智能化設備和佈線系統危害的案例和教訓也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不可掉以輕心。

智能建築需要不同行業的專家共同參與,除了業主之外,設計師、自動化技術、資訊技術、通信技術、人造智能技術及電氣技術眾多專家一起密切合作才能得以實現。

“弱電較弱”正是指在智能建築中,整體弱電系統工程是建築電氣工程中較薄弱環節,無論是技術力量、人員素質、設計與施工、智能化系統工程施工監理等相對較弱。

這對我國的智能建築的迅速發展是很不利的。

2、網路與佈線智能建築的實質是諸多智能設備的網路化問題,它包括智能建築弱電系統的集成(BMS或IBMS)。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特点分析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特点分析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特点分析摘要:结合超高层建筑功能特点和智能化技术应用现状,提出超高层智能化设计要点,旨在探讨和提供适宜此类建筑特点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智能化系统; 系统设计特点一、超高层建筑的建筑特征超高层建筑具有显著的建筑特征。

其建筑高度高、总建筑面积大、投资大,目前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功能更为复杂多样而且经常以多功能的综合建筑群或城市综合体的模式出现;不仅竖向交通占用空间很大,而且通常有竖向通道的转换,设备层、转换层内的相关专业设备及管道多而密集;设备竖井多,布置集中、密集;塔楼部分每层建筑功能相对单一,每层面积不是很大;避难层设置多(常以避难层作为功能分区);对消防、抗震等防灾要求都很高。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应针对超高层建筑特点并结合当前主流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选择适合的系统形式和技术路线(如模拟和数字、以太网和总线、自成套系统和非自成套系统等的选择),才能有效地解决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

超高层建筑特点体现在一明、一隐两个方面。

明显的特点是由于建筑物的高度带来的竖向分区,其功能性分区之间均设置有避难层或设备层,每一个功能区建筑规模都较大,一般在几万m2左右,竖向分区一般在3个以上。

隐含的特点是存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来维护、管理建筑物的日常运营。

二、通信系统作为超高层建筑的通信系统,因其规模庞大,一般由当地电信运营商承担建造,提供语音、数据、视频、传真、因特网等多媒体综合传输业务。

在建筑物内设置的用户电话局是城市级别的通信网络的一部分,设计者应考虑预留物理上分开的双通信接入系统路由,以满足如城市SDH(同步数字体系)光纤通信传输网络的应用需求,在超高层建筑物内应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竖向分区的特点,分别采用分级和分区的设计措施:1、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宜建立两级通信网络系统。

一级通信网络系统由提供建筑物整体业务的中心程控交换机等局端设备组成。

在不同使用区域构建二级通信网络系统,如办公、酒店、商业等区域,采用网络型程控交换机,分别提供各类业务需求。

超高层智慧建造策划方案

超高层智慧建造策划方案

超高层智慧建造策划方案1. 引言超高层建筑是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它标志着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实力。

然而,由于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和规模巨大,建造过程中存在很多挑战和风险。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超高层建筑项目,智慧建造技术被引入其中。

本文将针对超高层智慧建造的策划方案进行详细的探讨和说明。

2. 超高层智慧建造技术概述超高层智慧建造技术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相结合,通过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分析和优化,从而提高项目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具体的智慧建造技术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无人机、虚拟现实技术、激光扫描仪等。

3. 智慧建造在超高层建筑项目中的应用3.1 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信息模型(BIM)是超高层智慧建造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BIM技术,可以对建筑模型进行全方位的模拟和分析,包括结构力学、施工路径、材料选型等。

这可以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规划、监控和管理超高层建筑项目。

此外,BIM还可以提供建筑实时监测和施工更新的功能,从而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3.2 无人机无人机在超高层建筑项目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搭载摄像机和传感器,无人机可以对建筑工地进行快速、高效的监测和巡视。

无人机可以实时获取建筑施工进展和安全状况的数据,从而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3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超高层建筑项目提供更直观、全景的视觉体验。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项目团队可以用沉浸式的虚拟环境模拟建筑施工过程,并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

这可以大大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失误,提高项目的效率和安全性。

3.4 激光扫描仪激光扫描仪可以快速地获取建筑物的精确三维模型,为超高层建筑项目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通过激光扫描仪,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物的变形和结构安全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4. 超高层智慧建造策划方案4.1 目标设定在制定超高层智慧建造策划方案之前,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和指标。

100-150m以上超高层与普通高层建筑的技术难点对比

100-150m以上超高层与普通高层建筑的技术难点对比

100-150m以上超高层与普通高层建筑的技术难点对比超高层建筑(100-150m)与普通高层建筑(低于100m)各专业技术特点及对造价的影响分析如下:一、建筑专业1. 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民用建筑应当实行更加严格的消防安全要求和审批程序。

2.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一般每隔50米要设置一个避难层)。

3. 电梯利用效率降低,要分高低区设置等原因影响,进一步加大核心筒辅助面积。

4. 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

5. 由于高处气候复杂,在外墙材料,玻璃幕墙的选择更为严格,会一定程度增加建筑成本。

6. 超高层建筑的配套地下室埋深和面积会增加较多,对地下室建设成本有一定影响。

7. 建筑造价还要考虑垂直运输和超高人工费的增加,设计和管理费用也有一定的增加。

8. 地标性超高层建筑,一般租金收益会相对增加。

二、结构专业(一)高层与超高层根据《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和相关行业规定,建筑高度大于等于100米的民用建筑被定义为超高层建筑。

7度设防,框架-筒体结构的建筑高度超过130米,须进行超限审查。

报建和设计程序稍复杂。

(二)结构成本1.100米以内建筑可以选择常规的框架-核心筒结构。

超高层结构较多选择为框架-核心筒和筒中筒,钢骨构件比例更大,含钢量更高。

结构设计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材料投入,施工成本也随之增加。

2.100米以内建筑:建筑高度相对较低,因此基础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成本相对较低。

3.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基础工程的深度和复杂度提高。

桩基础要求更高,桩径大且埋深更深,同时地基处理更为复杂。

4.超高层建筑的基坑围护成本相对较高。

(三)抗震性能1.100米以内建筑:由于建筑高度相对较低,受到的地震波影响较小,因此抗震性能相对较好。

同时,较低的建筑高度也有利于逃生和救援。

超高层建筑施工集成平台装备与关键技术开发国内外现状及趋势分析

超高层建筑施工集成平台装备与关键技术开发国内外现状及趋势分析

超高层建筑施工集成平台装备与关键技术开发
国内外现状及趋势分析
模架施工是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美国、英国、奥地利等多家公司较早的开展了大量研究,目前常用的是液压爬模体系。

但其爬架体系不能承受较大的负荷,影响正常施工,高空安全性也欠佳。

同时,为减少塔式起重机、人力和施工升降机的模架水平和竖向搬运,移动式台模和自身爬模等技术被广泛应用。

随着国内超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逐渐成熟甚至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普遍采用整体爬升钢平台模架体系和大顶模模架体系等。

但是会产生以下缺点:平台有效承载不足,无法满足布料机安装和施工材料堆码的要求;平台自重过大,重心过高,安装准备周期长,每次架体顶升的准备和顶升作业时间过长。

此外,用于核心筒施工的集成平台和用于垂直运输的塔机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随着施工进程各自顶升,极易发生冲突,不利于两者的合理布置。

表1国外从事相关研究的主要机构
表2国内从事相关研究的主要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相关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01T10:18:48.960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19期作者:许宝
[导读] 经济的不断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对建筑工程的需求量也逐年攀升。

随着城市空间压力的进一步加大,超高层建筑得以迅速兴起和应用。

许宝
易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海口 570203
摘要:经济的不断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对建筑工程的需求量也逐年攀升。

随着城市空间压力的进一步加大,超高层建筑得以迅速兴起和应用。

在实践过程中,体量大、功能强、需求复杂、功能齐全是超高层建筑的主要应用特征。

面对着人们越来越高的居住要求,对超高层建筑进行智能化技术的设计应用已成为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就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相关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技术应用
引言
建筑智能化在超高层施工中的应用,除了能够实现建筑的智能化、使相关的设备运行速度提高、减少不必要的能耗以外,更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快捷、安全、方便的居住环境。

因此,文章对智能化技术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于提高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智能化建筑的基本内涵
建筑结构作为基本的应用平台,通过电气、智能化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的设备系统、应用系统、管理系统、安全系统、服务系统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了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化、高效化、便捷化、节能化、环保化和健康化。

从应用过程来看,智能化系统的应用使得各个独立的资源和功能相互连接、协调,实现高效化的统一管理。

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电气系统与互联网系统的充分结合是智能化建筑应用的核心所在。

2 超高层建筑的特征
高度高、面积大、功能多是超高层建筑的主要特征,主要以综合性建筑群的形式而存在。

竖向交通所占空间较大是超高层建筑重要的结构特征,在交通过程中,通道内配备有转换装置,利用专业设备和管道,通过大数量和高密度的竖井布置,保证设备层和转换性安全、可靠的运行。

超高层建筑每一层的面积都比较小,尤其是在塔楼中部分楼层当中,其消防和防震功能十分完善,建筑整体的安全性高。

超高层建筑主要用作办公场所、公寓、商场、酒店,具有丰富实用的各类功能,也更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系统予以调控和管理,以保证建筑安全有序的工作运行。

3 智能化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3.1智能设备监控系统
智能设备监控系统在超高层智能建筑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通过智能化技术,对系统实时数字化监控,从而准确地将预设好的指令传递给相应的系统,并将设备中的相关信息数据传输给控制中心,从而实现管理人员对整个系统高效、实时、不间断的控制和管理。

同时,通过控制中心数据分析,还能够实时控制其他子系统的运行状况,实现动态控制。

比如,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对其设计智能在线监测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在线监测模块和预警模块。

其中,在线监测模块主要用于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各种设备状态的监察,以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有效故障处理。

而预警模块则是根据不用的监察对象采取不断的故障警报方式,并对检测到的信息分类处理,从而方便管理人员分辨哪一种设备出现了故障,进行针对性的维修,节省维修时间,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

再比如,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通过传输网络和DDC控制(直接数字控制)模块,实现计算机系统和接受处理设备之间的稳定、可靠运行,并利用传感器将电气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传递给计算机,使计算机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分析,以便于及时发现运转状态不佳的情况,及时解决设备故障,从而保证系统智能化、高效化、稳定化、安全化运行。

3.2网络技术
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使得建筑工程领域的电子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利用,有效的实现了建筑工程的网络化、智能化。

从应过程来看,物联网技术、宽带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是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网络技术应用的三个主要表现方面。

物联网技术是对现代建筑产品架构的智能化创新,其使得超高层建筑的智能化实现了大融合。

具体而言,在物联网系统下,超高层建筑内部的电力、空调、饮水、排水设备、电梯等内容实现了实时监控,其在具体应用状态监控的基础上,对设备的运行趋势进行分析,进而实现了联网状态下的设备自动调整。

宽带网络技术是现代智能化建筑通讯的主要方式,其已成为超高层建筑用户的迫切需求之一。

近年实践过程中,宽带网络通过EPON、GPON光缆接入技术的应用,使得整个通讯过程语音、数据、图像良好结合,确保了现代通讯的可靠与集成,其已成为超高层建筑网络建设的基本需求。

无线网络技术是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网络技术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

3.3安防智能化
对于超高层建筑物的有效应用运行来看,相应的安防智能化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其同样也直接关系到整个超高层建筑的运行效果,基于这种安防系统的有效布置来看,为了提升其作用效果,需要首先安装合理的摄像机以及监控设备,保障其能够针对超高层建筑中可能会出现问题隐患的各个区间进行全方位的监视,这种监视还需要在智能化技术的辅助下实现全天候、全方位以及智能监控,进而才能够达到相应安防智能化系统应用的基本要求。

在具体的安防智能化系统布置过程中,为了保障系统可靠运行采用矩阵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全面控制是通常采用的做法。

比如对于防盗报警系统的构建,就可以采用该布置方式进行有效落实,进而较好提升安防水平,降低超高层建筑运用过程中各类不利影响因素的出现。

为了更好提升其安防效果,还应该针对电子巡更系统进行合理设置和控制,促使其能够在各个楼层中均能够实现理想的落实应用,进而也就能够有效提升其整体运行安全性。

3.4智慧舒适人居环境家居系统技术
智慧舒适人居环境家居系统融合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信技术,将超高层建筑公寓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安防系统、各类家电控制系统等)通过家庭网络进行连接。

智慧舒适人居环境家居系统一方面使用户更简便地管理家庭设备,通过触摸屏、无线遥控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实现多元化的控制及远程控制,执行场景操作,多
个设备形成联动,使控制更加灵活;另一方面,各种设备相互间可以通信,根据不同的状态互动运行,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

分布在公寓入口的监控摄像头及门窗周围的探测器,配合各种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人体运动传感器可对全宅进行安全防护;通过对室内中央空调、新风系统的控制及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确保环境健康;结合多种场景模式的设置,可以对家中设备实现一键开启或关闭,同时对多个区域或多种不同设施进行控制,大大简化了操作过程;采用远程联网模式也可随时查看住宅的情况,并进行远程控制。

结语
随着建筑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成熟,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技术势必在未来建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就超高层建筑整体而言,其设计的重点在于智能化系统的先进性、安全性、规范性、合理性应用;对于工程建设人员而言,其只有充分认识到超高层建筑智能化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在实践过程中做好运维管理系统、网络技术系统、安防系统、智慧家居控制系统等智能化设计,才能实现超高层建筑智能化应用水平的提升,推动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美娟.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51.
[2]刘楠.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研究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2):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