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三)
针灸学重点笔记

针灸学重点笔记——康复一班整理经络: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
经络的作用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临床的刺激点。
分为:经穴(十二经脉、任脉、督脉上的腧穴),奇穴和阿是穴。
(分类及概念)腧穴常用定位法:体表标志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简便取穴定位法。
(各自的概念及骨度分寸法的一些常用骨度分寸)一夫法:又称横指同身寸。
是以食、中、环、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中节近端横纹为标准,四指横度为3寸量取穴位的方法 .得气:进行针刺时,患者所产生的酸、麻、重、胀、疼痛或触电样反应等针感以及医者刺手手下的沉紧等感觉。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太阴,少阴,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腧穴的主治特点:1近治作用,睛明治眼疾;2.远治作用,合谷治本经所过出头面疾病;3特殊作用,大椎退热。
(各自的概念及应用)二、经络系统的组成1、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三阳经:阳少太。
手三阴经:太厥少。
足三阴经: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太厥少(内踝上8寸以上)任督二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分别循行人体的前后正中线。
2、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五、刺法的概念和分类:刺法:又称“针法”,是指使用不同的针具,刺入人体的穴位(或一定部位)并施以不同的手法,给与一定的刺激,从而激发经络之气,达到调整阴阳、防治疾病的方法。
六、毫针刺法1、提插捻转的补泻:(基本操作方法的描述)①捻转:补,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时间短、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泻,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时间长、大指向后、食指向前。
②提插:补,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下插为主;泻,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时间长、以上提为主。
王翘楚教授治疗不寐医案3则

2 0 1 4年 5月 2 0日五诊 :艾 司唑仑 片 每 晚用 量
mg , 眠可 , 稍 有 盗汗 , 前额 皮 肤瘙 痒 明显 减 甚 。 胃纳可 , 二便 调 。月经 正常 。舌红 苔薄 白 , 脉 弦 已减 至 l
细数 。血压 1 2 5 / 7 5 mm H g 。否 认 高血压 、 糖尿 病等 慢 轻 。 舌 红苔 薄微 黄 , 脉 弦数 。 前 方去 淮小 麦 、 甘草 、 苦 性 病史 。 中医诊 断 : 不寐 , 郁证 , 湿疹 ; 西医诊断 : 失 参 , 加黑大豆 3 0 g 、 瘪桃干 1 5 g 、 生黄芪 3 0 g 、 蒲 公 英
司唑仑 片 2 m g方 能入 睡 , 夜寐 7 h , 记 忆力 减退 明显 , 花地丁 3 0 g 、 生 薏 苡仁 3 0 g , 1 4剂 ; 续 服 落 花 安神 口 胸 闷心慌 , 心烦 易怒 , 头项 强 , 无 手麻 。近 来 又 出现 服 液 。
前 额后 颈 部皮 损 色 红 片状 、 粗糙 、 剧 痒 时作 , 夜 间尤
A
文章 编号 1 6 7 2 — 3 9 7 X( 2 0 1 5 ) 1 0 — 0 0 4 8 — 0 3
王 翘 楚 教 授 是 上海 中 医 药 大 学 附 属 市 中 医 医 煎 服 。 另 :落 花 安 神 1 3服 液 1 : 0 m L / 支 ,睡前 口服
院终 身教 授 、 上 海 市 中医 医 院 中医 睡眠 疾 病研 究 所
王翘 楚 教 授 治 疗不 寐 医案 3则
王 博 许 良
( 上 海 中医药大 学附属 市 中 医医院 , 上海 2 0 0 0 7 1 )
指导 : 王翘 楚
关 键 词 不寐 中 医药 疗 法 验 案 中 图分 类 号 R 2 5 6 . 2 9 0 . 9 3 文 献标 志码
常见病针灸穴位及取穴方法

常见病针灸穴位及取穴方法一、中风(一)、中经络: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口眼歪斜:地仓、烦车、攒组、攒竹、合谷。
肩髃:定位:在锁骨肩峰端下缘当上臂向前外方抬举时呈现凹陷处取穴。
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曲池:定位:屈肘成正角在肘窝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之中点处取穴。
直刺1-1.5寸。
艾炷灸3-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合谷: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堂骨中央的桡侧取穴。
直刺0.6-1寸。
艾灶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环跳:定位: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的后上方。
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连线上,外1/3与内2/3交界处取穴。
直刺2-3寸。
艾炷灸5-10壮,艾条灸10-30分钟。
足三里:定位:在犊鼻(髌骨下沿,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下三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取穴。
直刺1-3寸。
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地仓:定位:在巨髎(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沿处)直下方,口角外侧旁开0.4寸。
向颊车横刺1-2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颊车:定位: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当咬紧牙齿时,在咬肌的隆起最高点处取穴。
直刺0.3-0.5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攒竹:定位:在眉毛内侧端,当内眦的直上方取穴。
向下斜刺0.3-0.5寸。
艾条灸1-3分钟。
(二)中脏腑: 闭证:人中、太冲、丰隆、劳宫脱证:关元、神阙、三阴交、命门人中:定位:在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取穴,针尖稍向上斜刺0.3-0.5寸。
禁灸。
太冲:定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取穴。
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丰隆:定位:条口穴(足三里下5寸)外上方1寸,胫骨与腓骨之间取穴。
(即在外踝上8寸处)直刺1-1.5寸。
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劳宫:定位:仰掌,在掌心横纹中,第三、四掌骨之间,靠第三掌骨处取穴。
神志病科中医诊疗方案(三批合辑)

神志病科中医诊疗方案目录不寐(失眠)诊疗方案 (1)郁病(抑郁症)诊疗方案 (9)癫病(精神分裂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5)郁病(强迫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1)狂病(轻躁狂)中医诊疗方案 (27)多寐病(发作性睡眠病)中医诊疗方案 (33)惊悸(惊恐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38)神志病科中医诊疗方案不寐(失眠)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难眠,连续4周以上;常伴有多梦、心烦、头昏头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无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和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是难以维持睡眠,或是睡眠质量差。
(1)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2)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3)睡眠质和/或量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二)证候诊断1.肝火扰心证: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易入睡或入睡后多梦惊醒,胸胁胀闷,善太息,口苦咽干,头晕头胀,目赤耳鸣,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痰热扰心证:失眠时作,恶梦纷纭,易惊易醒,头目昏沉,脘腹痞闷,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舌质红苔黄腻或滑腻,脉滑数。
(3)胃气失和证:失眠多发生在饮食后,脘腹痞闷,食滞不化,嗳腐酸臭,大便臭秽,纳呆食少,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或滑数。
(4)瘀血内阻证:失眠日久,躁扰不宁,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夜多惊梦,夜不能睡,夜寐不安,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舌质暗红、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5)心脾两虚证:不易入睡,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复寐,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纳谷不香,面色萎黄,口淡无味,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失眠PPT课件

兼证: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 不宁、多梦等。
2、情绪因素及劳累为发病常见的诱因。
3、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末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 他器质性病变
.
20
四、辨 证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 (三)辨证分型
.
21
(一)辨证要点
1、辨脏腑 如急躁易怒而失眠,多为肝火内扰; 脘闷苔腻而失眠,多为胃腑宿食,痰浊内盛; 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失眠,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失眠,为脾虚不运,心神失养等。
7、清代叶天士、唐容川等结合历代医家观点和自己的 临床经验,对不寐证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 方面都有所发挥,从而使不寐一证,从理论到实践 ,均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
.
11
(三)范围
西医学中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高血 压、脑动脉硬化等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 参考本节内容辨证施护。
.
12
证候特征:
.
22
2、辨虚实
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 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多因脾失运化, 肝失藏血,肾失藏精所致。
实证,为火盛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 便秘溲赤,多因心火亢盛或肝郁化火所致。
.
23
(二)治疗原则
1、注意调整脏腑阴阳气血。 “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如益气养血, 健脾补肝益肾,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等。 2、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施以安神定志, 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3、配合情志治疗,消除紧张焦虑,保持精神舒畅。
忘,甚至心神不宁等。
.
13
二、病因病机
正常睡眠:由心神所主,阳气由动转静时,即为入睡状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专练(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专练(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失,皆同中,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筶";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
②强:擅长于。
③筈(kuò):箭的尾部。
1.解释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1)诵习达早.,不寐.()()(3)未冠..,能挽弓三百斤()(3)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译:3.选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山茶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
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
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
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抉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又况种类极多,由浅红以至深红,无一不备。
其浅也如粉如脂如美人之腮如酒客之面;其深也,如朱如火,如猩猩之血,如鹤顶之珠,可谓极浅深浓淡之致,而无一毫遗憾者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1.过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桂与兰花/是也B.具/松柏之骨C.惜乎予园/仅同芥子D.善善/而不能用2.解译文中加点的词。
(1)尽()(2)犹()(3)况()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
(2)可谓极浅深浓淡之致,而无一毫遗憾者矣。
4.本文主要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来写山茶?试举例说明。
5.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荀灌传(节选)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
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
金匮要略与不寐

6、血虚误汗, 心神失养:《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 第十六》 : “ 衄家不可汗, 汗出必额上陷, 脉紧急, 直视不 能,不得眠。 ” 血汗同源, 失血病人若发汗则阴血重伤, 心神失其
濡养则不得眠。
7、阴竭阳浮, 阴不敛阳:《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 第十六》 : “ 夫吐血, 咳逆上气, 其脉数而有热, 不得卧者, 死。 ”吐血的病 人, 见脉数身热, 是阴血大虚, 阳气不能敛藏而浮越
胃中不和所致夜卧不安者加半夏秫米汤;
痰热内郁, 胆气不和者加温胆汤化裁; 阴虚内热症见口苦、 小便赤、 脉微数者加百合地黄汤;
有血瘀征象者加桂枝茯苓丸。
[7]陆纪元.陆曙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J].吉林中医药,2010,3 0(11):930-931.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 温三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方解】酸枣仁养血安神为主;茯苓宁心安神,川芎调血养肝,知母清 热除烦,甘草泻火缓急,俱为辅。用于上述诸证,可使肝血足,烦热 平,心神定而安眠。
【治法】:养血宁心安神,清热除烦。
【病机】: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血不养心 (以方测证)
【治法】调阴阳,和营卫 ,潜镇固摄 【病机】阴阳两虚
《素问· 生气通天论篇》云:“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阴充于内,阳 守于外,以保持“阴平阳秘”之状太,意谓阳失阴的涵养,则火浮不 敛,阴得不到阳的固摄,则精不内守,故用桂枝汤调和阴阳,加龙骨、 牡蛎以收敛固涩。本方为治疗遗精、滑脱、失眠、梦交、惊悸、虚劳 诸疾属于阴阳两虚证之要方。[3-4]
二、总结治法[5]:
1、滋养法:养心肝之阴和滋养心肺之阴。
2、宣达法:
宣达阳气, 调和营卫。(芪芍桂酒汤和桂枝加黄芪汤, 用 桂枝、芍药, 调和营卫, 宣达阳气, 祛除水湿, 令营卫之气运行和畅, 睡 眠自安。) :甘草泻心汤, 清热 化湿, 安中解毒。茵陈蒿汤和茵陈五苓 散, 清热祛湿, 和合脾胃。
温潜法治不寐三家医案述评

心 血 管系统 植 物 神 经 之紊 乱 , 心 动过 速 , 来早 搏 治 脉
有效。( 中国百年百名 中医临床家丛书 ・ ”《 陈苏生》 ) 显 然 ・ 案 的温 潜 治 法 , 是 由上 述 两 配 伍 担 当的 。 本 正
良效 ; 子加 枣 仁 , 通 加酸 收 , 缓 和作 用 , 调节 附 辛 有 能
所 致 。徐 幼 案 , 病 后 气 虚 于 下 , 乃 阳不 潜 藏 , 阳浮 于 上, 导致 不寐 。 理 法 方药 与 祝 味菊 医案 类 似 。 见 其 可 成人 不 寐 之治 法 , 同样 可用 于 幼儿 。 而曹 幼一 案 , 乃 病 后气 阴 两虚 。 虚则 阳浮 , 得 潜藏 ; 气 不 阴血 亏虚 , 则
( 先煎) O , 3g 朱茯神 1g 石决 明( 2, 先煎) O , 6g 酸枣仁 1g 浮 小 麦 1 g 糯 稻 根 1g 白 蒺 藜 1g 油 当 归 5, 2, 2, 2,
1g 鸡 子 黄 ( 冲) 2, 打 l枚 。 ( 申 江医萃 ・儿 科名 家徐 《
小 圃经验 集 》 )
按 ; ,D d J 不寐 , 成 人 有 很 大 不 同, 与 不会 为 思 虑
片 1t 且 无补 阴药 , 的是 肾阳 。陈 苏 生说 :祝 味 5i . 补 “ 菊 先 生认 为 , 子 通十 二 经 , 附 可升 可降 , 为百药 之 长 , 能随 所伍 而 异其 用 。 如 , 例 附子 加磁 石 , 奋加 镇 静 , 兴 具 强 壮之 功 , 抑 制虚 性 兴奋 , 能 治神 经 衰弱 之 失 眠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寐(三)(总分:31.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B1型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 A.黄连温胆汤∙ B.半夏秫米汤∙ C.黄连阿胶汤∙ D.天王补心丹∙ E.安神定志丸(分数:1.00)(1).痰热扰心证之不寐者,宜选用(分数:0.50)A. √B.C.D.E.解析:(2).治疗心胆气虚之失眠者,宜选用(分数:0.50)A.B.C.D.E. √解析:∙ A.二陈汤∙ B.温胆汤∙ C.涤痰汤∙ D.桃红四物汤∙ E.血府逐瘀汤(分数:1.00)(1).健忘,痰浊扰心证的代表方为(分数:0.50)A.B. √C.D.E.解析:(2).健忘,血瘀痹阻证的代表方为(分数:0.50)A.B.D.E. √解析:∙ A.痰火上扰,神明失主∙ B.髓海空虚,神机失用∙ C.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 D.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E.痰气郁结,蒙蔽神机(分数:1.00)(1).肝火扰心不寐的病机为(分数:0.50)A.B.C.D. √E.解析:(2).痰热扰心不寐的病机为(分数:0.50)A.B.C. √D.E.解析:∙ A.心脉痹阻∙ B.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C.阴虚不能纳阳∙ D.阳盛不得入于阴∙ E.痰气郁结,蒙蔽神机(分数:1.00)(1).不寐的基本病机为(分数:0.50)A.B. √C.D.E.解析:(2).不寐虚证的病机为(分数:0.50)A.B.C. √D.解析:∙ A.黄连阿胶汤∙ B.半夏秫米汤∙ C.朱砂安神丸∙ D.顺气导痰汤∙ E.交泰丸(分数:1.00)(1).治疗痰食阻滞、胃中不和之失眠者,宜选用(分数:0.50)A.B. √C.D.E.解析:(2).治疗心肾不交、虚阳上扰之失眠者,宜选用(分数:0.50)A.B.C.D.E. √解析:∙ A.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守舍∙ B.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 C.心胆虚怯,心神失养,神魂不安∙ D.元气素虚,清阳不升,神明失养∙ E.血出过多,气随血脱,神明失养(分数:1.00)(1).心胆气虚不寐的病机为(分数:0.50)A.B.C. √D.E.解析:(2).气厥虚证的病机为(分数:0.50)A.B.C.D. √E.解析:∙ B.黄连阿胶汤∙ C.琥珀多寐丸∙ D.镇肝熄风汤∙ E.麦味地黄丸(分数:1.00)(1).心烦不寐,心悸不宁,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者,治疗宜首选(分数:0.50)A.B. √C.D.E.解析:(2).虚烦不寐,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者,治疗宜首选(分数:0.50)A. √B.C.D.E.解析:∙ A.清化热痰,和中安神∙ B.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C.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D.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E.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分数:1.00)(1).心肾不交不寐的治法为(分数:0.50)A.B.C. √D.E.解析:(2).心胆气虚不寐的治法为(分数:0.50)A.B.C.D. √E.解析:∙ A.张仲景∙ C.张景岳∙ D.朱丹溪∙ E.戴元礼(分数:1.00)(1).提出“年高人阳衰不寐”之论的是(分数:0.50)A.B.C.D.E. √解析:(2).“脾胃之虚,怠惰嗜卧”是何人提出的(分数:0.50)A.B. √C.D.E.解析:∙ A.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B.湿食生痰,郁痰化热,扰动心神∙ C.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 D.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守舍∙ E.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分数:1.00)(1).心脾两虚不寐的病机为(分数:0.50)A.B.C.D. √E.解析:(2).心肾不交不寐的病机为(分数:0.50)A.B.C.D.E. √解析:二、{{B}}X型题{{/B}}(总题数:21,分数:21.00)1.健忘实证可见何证型∙ A.痰热扰心∙ B.痰浊扰心∙ C.肝火扰心∙ D.血瘀痹阻∙ E.心血瘀阻(分数:1.00)A.B. √C.D. √E.解析:2.以下属于治疗实证失眠的治法是∙ A.疏肝解郁∙ B.降火涤痰∙ C.消导和中∙ D.益气养血∙ E.补肝益肾(分数:1.00)A. √B. √C. √D.E.解析:3.“不寐之故,大约有五”指出的不寐病因不包括∙ A.气虚、阴虚∙ B.痰滞、水停∙ C.痰热、肝火∙ D.寒凝、瘀血∙ E.胃不和(分数:1.00)A.B.C. √D. √E.解析:[解析] 《医宗必读·不得卧》将失眠原因概括为“一日气虚,一日阴虚,一日痰滞,一日水停,一日胃不和”五个方面。
4.多寐亦称∙ B.多卧∙ C.嗜眠∙ D.昏睡∙ E.多眠(分数:1.00)A. √B. √C. √D.E. √解析:5.健忘病证以何脏虚损为主∙ A.心∙ B.肝∙ C.肺∙ D.肾∙ E.脾(分数:1.00)A. √B.C.D. √E. √解析:6.以下何项一般不属中医不寐辨证范围∙ A.暂时性失眠∙ B.老年人少寐早醒∙ C.生理性少眠∙ D.其他疾病痛苦所致失眠∙ E.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分数:1.00)A. √B. √C. √D. √E.解析:7.与不寐有关的脏腑是∙ B.肾∙ C.脾∙ D.肝∙ E.胃(分数:1.00)A. √B. √C. √D. √E. √解析:8.西医何病易出现健忘症状∙ A.脑肿瘤∙ B.神经衰弱∙ C.神经官能症∙ D.脑动脉硬化∙ E.癔症(分数:1.00)A.B. √C. √D. √E.解析:9.多寐实证多由何病理因素所致∙ A.风邪∙ B.湿邪∙ C.痰浊∙ D.寒邪∙ E.瘀血(分数:1.00)A.B. √C. √D.E. √解析:10.多寐虚证常见何证∙ B.肾阴亏损∙ C.脾气虚弱∙ D.气血两虚∙ E.阳气虚衰(分数:1.00)A.B.C. √D.E. √解析:11.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疗宜选∙ A.温胆汤∙ B.龙胆泻肝汤∙ C.柴胡疏肝散∙ D.当归龙荟丸∙ E.逍遥散(分数:1.00)A.B. √C.D. √E.解析:12.《内经》称不寐为∙ A.失眠∙ B.不得卧∙ C.目不暝∙ D.不寐∙ E.心下悸(分数:1.00)A.B. √C. √D.E.解析:[解析] 《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
13.健忘虚证不包括∙ B.心肾不交∙ C.肾精亏耗∙ D.心胆气虚∙ E.心血不足(分数:1.00)A.B. √C.D. √E. √解析:14.下列哪项是引起不寐的原因∙ A.胃中不和,痰热内扰∙ B.思虑劳倦,内伤心脾∙ C.心虚胆怯,心神不安∙ D.阴虚火旺,肝阳扰动∙ E.气郁痰结,阻闭神明(分数:1.00)A. √B. √C. √D. √E.解析:15.不寐虚证不包括∙ A.心肾不交∙ B.肾精亏耗∙ C.心脾两虚∙ D.心肾阳虚∙ E.心胆气虚(分数:1.00)A.B. √C.D. √E.解析:16.以下何证不易出现多寐∙ B.痰火扰心∙ C.水饮凌心∙ D.肝火扰心∙ E.瘀血阻滞(分数:1.00)A.B. √C. √D. √E.解析:17.以下何项不是多寐的表现∙ A.不分昼夜,时时欲睡∙ B.呼之即醒,醒后复睡∙ C.精神萎靡,意识模糊∙ D.昏睡不醒,呼之不应∙ E.神识昏蒙,思维混乱(分数:1.00)A.B.C. √D. √E. √解析:18.常见的不寐实证有∙ A.肝火扰心∙ B.心血瘀阻∙ C.痰热扰心∙ D.痰浊闭阻∙ E.痰气郁结(分数:1.00)A. √B.C. √D.E.解析:19.情志不调可引起哪些病证∙ B.不寐、癫狂∙ C.痫病、痴呆∙ D.厥证∙ E.多寐(分数:1.00)A. √B. √C. √D. √E.解析:20.多寐本虚主要为何脏的阳气不足∙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分数:1.00)A. √B.C. √D.E. √解析:21.不寐的辨证要点是∙ A.辨阴阳∙ B.辨寒热∙ C.辨虚实∙ D.辨脏腑∙ E.辨表里(分数:1.00)A.B.C. √D. √E.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