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标准(GB50343-2004)〔引用〕2007-03-22 08:44第一章总那么第条为了使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平安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标准。
第条本标准适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平方m的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设计。
本标准不适用于工业控制用计算机机房和微型计算机机房。
第条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第一节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第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
第2.1.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水源充足、电子比拟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二、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四、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第条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平安,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第二节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第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计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宜由主机房、根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第三类辅助房间等组成。
第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计算机设备的外形尺寸布置确定。
在计算机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以下规定:一、主机房面积可按以下方法确定:1.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A=K∑S 〔-1〕式中A--计算机主机房使用面积〔m2〕;K--系数,取值为5~7;S--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m2〕。
2.当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尚未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A=KN 〔-1〕式中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4.5~5.5〔m2v/台〕;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二、根本工作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面积的总和,宜等于或大于主机房面积的1.5倍。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Ⅰ类试验的SPD条增加至37条,新增部分主要是SPD的性能指标 和试验参数
2.0.33 插入损耗 传输系统中插入一个浪涌保护器所引起的损耗,其值等于浪 涌保护器插入前后的功率比。插入损耗常用分贝(dB)来表示。 2.0.34 劣化 由于浪涌、使用或不利环境的影响造成浪涌保护器原始性能 参数的变化。 2. 0. 35 热熔焊 利用放热化学反应时快速产生超高热量,使两导体熔化成一 体的连接方法。 2.0.36 雷击损害风险 (R) 雷击导致的年平均可能损失(人和物)与受保护对象的总价值(人 和物)之比。
3.2.3 保护对象应置于电磁特性与该对象耐受能力相兼容 的雷电防护区内。(电磁兼容)
•3 雷电防护分区
建筑物外部和内部雷电防护区划分
4 雷电防护等级划分 和雷击风险评估
• 4.1 一般规定
• 4.1.1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可按本规范第4.2 节、第4.3 节或第4.4 节规定的方法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3 雷电防护分区
• 附录F 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 表”,是根据可获得的最新资料进行整理 归纳的,仅列出直辖市、省会城市及部 分城市的年平均雷暴日,供参考使用。 实际工程中还应收集、了解、考虑当地 气象统计资料。
3 雷电防护分区
• 广西区内城市的年平均雷暴日数: • 南 宁:78.1 d/a 柳 州:61.5 d/a • 河 池:58.3 d/a 来 宾:73.3 d/a • 贵 港:79.8 d/a 钦 州:94.3 d/a • 防城港:84.7 d/a 玉 林:90.6 d/a • 桂 林:63.9 d/a 梧 州:89.4 d/a • 贺 州:82.4 d/a 百 色:72.9 d/a • 崇 左:69.2 d/a 北 海:83.1 d/a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物中的电子设备及其配套的电子信息系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由于电子设备的特殊性,它们更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雷电。
雷电可以对建筑物中的电子设备造成严重破坏和甚至灾难。
因此,为了保护建筑物中的电子设备和电子信息系统,就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雷技术措施。
为此,我国针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制定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以确保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和可靠。
《规范》规定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检测、验收等内容,以及防雷技术的应用规范和技术要求。
首先,《规范》提出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工程的设计原则,不仅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时空特点,还要分析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特点、工作状态及使用条件,及时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以降低其受到雷电的潜在影响。
其次,《规范》分为雷击和未雷击,分别提出了正确的防雷技术措施。
在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中,应采用导雷网屏蔽、隔雷针和电源静电保护装置等多种防雷技术,以减少雷击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破坏。
此外,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中还应安装专业防雷检测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
除了需要采取物理性技术措施防止雷电灾害外,《规范》还对雷电防护设计中采用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了全面和细致的要求,包括防雷工程施工、管理和继承维护等技术要求。
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定,可能会在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从而产生严重的损失和损害。
遵守《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是保护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必要前提。
技术人员在安装和使用建筑物中的电子设备和电子信息系统时,应加强日常检查,按规定要求安装和使用合格的防雷设备,以确保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
业主也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使用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该设施能够安全可靠地使用。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一、引言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是指为了满足建筑物内电子设备运行需要而建设的系统,包括通信系统、网络系统、安防系统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系统在建筑物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雷电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确保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制定本防雷技术规范,旨在规定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的必要技术要求和防雷措施。
二、技术要求1. 防雷设施建设: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设施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包括建筑物外接闪电等防雷器、接地装置以及预防雷电波通过线路进入建筑物的措施。
2. 天线避雷器:对于通信系统、无线网络系统等使用天线的电子信息系统,应安装天线避雷器。
天线避雷器具备快速反应速度和高能量吸收能力,能有效保护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
3. 建筑物接地系统:建筑物的接地系统是防雷的基础。
接地装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并与建筑物的金属结构、设备设施等可导电部分连接良好,确保防雷措施的有效性。
4. 防雷保护装置:对于建筑物内重要的电子设备,应设置防雷保护装置,如防雷电源、防雷插座等。
防雷保护装置能够及时将雷电流引入地下,保护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
5. 建筑物导线布线:建筑物内的导线布线应合理规划,避免在高雷电活动频繁区域设置。
导线应选择符合防雷要求的特殊材料,以提高其防雷性能。
同时,导线的连接点应进行可靠的接地,保证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互联能够正常运行。
三、防雷措施1. 选择合适的建筑物位置:在选址阶段,应避开雷击频繁和雷电活动强度较高的地区,选择相对安全的建筑物位置,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威胁。
2. 定期进行防雷设施维护和检查:防雷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特别是雷电接地装置,应及时清除导电部分的积灰和杂物,保持良好的接地效果。
3. 安装避雷带:对于高层建筑物,应安装避雷带。
避雷带能将雷电引入地下,避免雷电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造成直接威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2007-03-22 08:44第一章总那么第1.0.1条为了使电子运算机机房设计确保电子运算机系统稳固可靠运行及保证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平方m的电子运算机机房的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工业操纵用运算机机房和微型运算机机房。
第1.0.3条电子运算机机房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第一节电子运算机机房位置选择第2.1.1条电子运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
第2.1.2条电子运算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水源充足、电子比较稳固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二、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四、躲开强电磁场干扰。
第2.1.3条当无法躲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证运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第二节电子运算机机房组成第2.2.1条电子运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运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样宜由主机房、差不多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第三类辅助房间等组成。
第2.2.2条电子运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依照运算机设备的外形尺寸布置确定。
在运算机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把握的情形下,电子运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以下规定:一、主机房面积可按以下方法确定:1.当运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可按下式运算:A=K∑S 〔2.2.2-1〕式中A--运算机主机房使用面积〔m2〕;K--系数,取值为5~7;S--运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m2〕。
2.当运算机系统的设备尚未选型时,可按下式运算:A=KN 〔2.2.2-1〕式中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4.5~5.5〔m2v/台〕;N--运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一.防雷与接地(一). 电源线路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进、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电源线路不宜采用架空线路。
2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采用TN 交流配电系统时,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TN—S 系统的接地方式。
4 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应安装通过Ⅰ级分类试验的开关型浪涌保护器或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作为第一级保护;第一防护区之后的各分区(含LPZ1区)交界处应安装限压型浪涌保护器。
使用直流电源的信息设备,视其工作电压要求,宜安装适配的直流电源浪涌保护器。
5 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宜大于。
当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至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10m、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5m时,在两级浪涌保护器之间应加装退耦装置。
当浪涌保护器具有能量自动配合功能时,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受限制。
浪涌保护器应有过电流保护装置,并宜有劣化显示功能。
6 浪涌保护器安装的数量,应根据被保护设备的抗扰度和雷电防护分级确定。
(二).信号线路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进、出建筑物的信号线缆,宜选用有金属屏蔽层的电缆,并宜埋地敷设,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电缆金属屏蔽层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的信号线缆内芯线相应端口,应安装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及电缆内芯的空线对应接地。
2 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三).天馈线路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 架空天线必须置于直击雷防护区(LPZO)内。
2 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根据被保护设备的工作频率、平均输出功率、连接器型式及特性阻抗等参数,选用插入损耗及电压驻波比小,适配的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
GB50343-建筑物电子监测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建筑物电子监测系统防雷技术
规范
本文档旨在阐述GB《建筑物电子监测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相关要点和标准,以指导建筑物电子监测系统防雷技术的实施。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物电子监测系统的防雷设计和施工。
其中,建筑物电子监测系统是指用于监测建筑物结构、土体、设备和环境的电子设备和传感器的系统。
2. 术语和定义
本章节介绍了在本规范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以便在后续内容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3. 技术要求
本章节详细描述了建筑物电子监测系统的防雷技术要求,包括系统设计、设备选型、接地系统、防雷装置等。
4. 施工和验收
本章节指导了建筑物电子监测系统的施工过程以及验收标准。
包括施工方案编制、施工工序控制、设备安装调试、技术文档编制等。
5. 运行和维护
本章节介绍了建筑物电子监测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要点,包括系统运行状态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故障处理和维修保养等。
6. 相关标准
本章节列举了与本规范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供用户参考和深入了解。
7. 附录
本章节包括规范中所引用的相关附录文件和示例。
以上是《GB50343-建筑物电子监测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简要内容介绍。
该规范旨在确保建筑物电子监测系统的防雷技术能够安全、稳定、有效地运行,促进建筑物结构和设备的保护和管理。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椭》GB50343-2012简介

以前对 机 房含 尘 浓度 提 出 要 求 主要 是 考 虑 粉 尘对 计 算 机 散 热 的 影 响。 现 在粉 尘对 机 l i g e n t B u i l d i n g&Ci t y I n f o r ma t i o n 2 0 1 3 1 No . 1 9 4 1 9
电 压 升 高 , 而 且 会 造 成 设 备 损 坏 , 是 我 们 需 要 避 免 的 。 因 为 三 相 不 平 衡 或 谐 波 导 致
02468 1 01 21 41 6侣 ∞ 2 4 2 B3 。3 2 3 4 3 6 3 84 O
含湿量 g / k g( d . a)
改 建 的建 筑 物 电子 信 息 系 统 防 雷 的 设计 、 施工、
筑 设计 研 究 院股 份 有 限公 司 、 中 国建 筑 设计
研 究 院 、北 京市 建 筑 设 计 研 究 院 、现代 设 计
验 收 、维 护和管理 。但 不适用于 爆炸和火 灾危
险 场 所 的 建 筑 物 电子 信 息 系 统 的 防 雷 。
提 出 对 某 些 特 殊 重 要 的 建 筑 物 电 子 信 息 系 统 可 设 专 用 垂 直 接 地 干 线 的 要 求 , 并 在 条 文 说
明 中提 供 了 “ 建筑 物 防 雷 区等 电位 连 接 及 共 用接地 系统示 意图 ” ,以 明确 条文 的含义 。
2 术 语
术 语 包 括 建 筑 物 电 子信 息 系 统 防 雷 技 术 的 常 用 术 语 、 主 要 元 器 件 及 其 技 术 参 数 的解 释 。
∞ ∞
∞巧
0
5 0 3 4 3 - 2 0 1 2 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1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1 总则
1.0.1 为防止和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千万的危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和管理。
本规范不适用于易燃、易爆危险环境和场所的电子信息系统防雷。
1.0.3 在进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特点,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协调统一,按工程整体要求,进行全面规划,做到安全可行、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
当需要时,可在设计前对现场雷电电磁环境进行评估。
1.0.5 电子信息系统应采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护(图1.0.5)。
1.0.6 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应根据环境因素、雷电活动规律、设备所在雷电防护区和系统对雷电电磁脉冲的抗扰度、雷电事故受损程度以及系统设备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0.7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
2.0.1 电子信息系统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由计算机、有/线通信设备、处理设备、控制设备及其相差的配套设备、设施(含网络)等的电子设备构成的,按照一定应用目的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2.0.2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
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环境中的其它设备和系统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2.0.3 电磁屏蔽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穿透的屏蔽。
2.0.4 防雷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
外部和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的统称。
2.0.5 外部防雷装置ex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以防直击雷的防护装置。
2.0.6 内部防雷装置internal lighting protection system
由等电位连接系统、共用接地系统、屏蔽系统、合理布线系统、浪涌保护器等组成,主要用于减小和防止雷电流在需防空间内所产生的电磁效应。
2.0.7 共用接地系统common earthing system
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
3
等电位连接带、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及接地装置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系统。
2.0.8 等电位连接equipotent bonding(EB)
设备和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位基本相等的电气连接。
2.0.9 等电位连接带equipotent bonding bar(EBB)
将金属装置、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及其它电缆连于其上以能与防雷装置做等电位连接的金属带。
2.0.10 自然接地体natural earthing electrode
具有兼作接地的但不是为此目的而专门设置的与大地有良好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埋地金属管道和设施等的统称。
2.0.11 接地端子earthing terminal
将保护己二酸,包括等电位连接导体和工作接地的导体(如果有的话)与接地装置连接的端子或接地排。
2.0.12 总等电位连接端子板main equipotential earthing terminal board(MEB)
将多个接地端子连接在一起的金属板。
2.0.13 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floor equipotential earthing terminal board(FEB)
建筑物内,楼层设置的接地端子板,供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作等电位连接用。
4
2.0.14 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local equipotential earthing terminal board(LEB)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内,作局部等电位连接的接地端子板。
2.0.15 等电位连接网络bonding network(BN)
由一个系统的诸外露导电部分作等电位连接的导体所组成的网络。
2.0.16 浪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
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制元件,用于限制暂态过电压和分流浪涌电流的装置。
按照浪涌保护器在电子信息系统的功能,可分为电源浪涌保护器、天馈浪涌保护器和信号浪涌保护器。
2.0.17 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voltage switching type SPD
采用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晶闸管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构成的浪涌保护器。
一般称为开关型浪涌保护器。
2.0.18 电压限制型浪涌保护器voltage limiting type SPD
采用压敏电阻器和抑制二极管组成的浪涌保护器。
一般称为限压型浪涌保护器。
2.0.19 雷电防护区lightning protection zone(LPZ)
需要规定和控制雷电电磁环境的区域。
2.0.20 综合防雷系统synthelical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system 建筑物采用外部和内部防雷措施构成的防雷系统。
2.0.21 雷电电磁脉冲lightning electromagnetic impulse(LEMP)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