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考试重点解析(详细版)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下册重点

现代汉语下册重点

现代汉语下册重点---------------------------------------1.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

2.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

联合复句:并列顺承解说选择递进复句;偏正复句:条件假设因果目的转折复句。

3.复句结构类型:多重复句紧缩句4.句型:是根据结构分出来的类。

5.句类:是根据全句语气分出来的类。

6.句型分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

主谓句:动词形容词名词主谓谓语句。

非主谓句:动词性形容词性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句拟声词句。

7.句式:分为“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存在句比较句。

8.“把”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特点:①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

②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常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

③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

④“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至于“把”字前。

9.“被”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10.连谓句: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分的句子。

11.兼语句: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分的句子。

分为:使令式爱恨式选定式“有”字式12.现存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是用来描写环境或景物的一种特定句式。

分为:存在句出现句消失句13.变式句:省略句(对话省因上下文而省)和倒装句(主谓倒置定语、状语后置)14.省略句:在一定的语境里,为了语言的经济原则,说话时往往会省去句中某个句法成分,即省去已知信息。

15.倒装句:调换原句的成分位置的变式句。

16.句类:陈述句疑问句(正反问特指问选择问是非问)祈使句感叹句17.主语、宾语分为:施事受事中性主语\宾语。

《现代汉语下》重点复习部分[1]

《现代汉语下》重点复习部分[1]

《现代汉语》下册重点复习部分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1.语法的含义2.语法分词法和句法两部分3.平常我们有时听人说“汉语语法有分歧”,多指后一含义,即语法体系有分歧。

4.语法的性质(举例说明)。

5.语法单位的构成。

6.短语、句子的含义。

7.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的含义。

8.分析“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的句法成分。

9.用中心语分析法分析P6思考与练习题中第七题两个句子。

第二节词类(实词)1.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词类的分类依据。

2.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什么。

3.词的意义,这里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判断题)4.实词、虚词的含义。

5.动词的含义与其四个语法特征。

6.注意动词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肯定。

例如“他的性格是变了。

”“他是走了.””今天是很冷.”“我们的战士是勇敢。

”。

7.形容词的含义与其前三个语法特征。

8.判断:形容词与区别词的区别。

9.数词的含义与分类。

量词分物量词与动量词。

10.副词“就”的用法。

(P18中间那段,注意例子。

)11.同一个字,表性质的形容词与副词的比较。

(P19中间的例子)如“白布”与“白跑一趟。

”中的白字。

12.“我们”与“咱们”用法的区别。

13.修改病句,不用说明理由。

P27 思考练习中第九大题的②④⑨小题。

第三节词类(虚词)1.同一个词,充当介词与动词的判断。

(P29介词与动词的例子)2.判断“的”的用法。

(P35第11~15个例子)3.P43~44.思考与练习题中的第三、四、五大大题和第七大题的②③⑥小题,病句下修改不用说明理由。

第四节短语1.短语的五种基本类型。

(举例说明)简答题。

2.结构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

重点复习P52第②④例子。

3.语义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

重点复习P53第①④例子。

4.短语分析。

分别用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短语分析法分析“他弟弟是个劳动模范。

”P54~55.5.短语分析。

P56思考与练习题第五大体中的第④⑥⑦⑧小题。

现代汉语下册答案详解_现代汉语下册答案

现代汉语下册答案详解_现代汉语下册答案

现代汉语下册答案详解_现代汉语下册答案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概说法一语法、和法体系语二、语法的性质三、法单语和句法成分位考和思习练一第二节类(词)上一、划分类词的依据二、实词思考和练习二第三词类节(下)、虚词一、词二小类结三☆、词的类误用思考练和习三四第短节语一、语短及分其类二短语、的结类型三、短语的功能类构四、义多短语五、语分析小短思结和练考四习五节第句法成分一、语主谓语、动语二宾语三定语、四、状语五补、语六、中语心七、立语独☆八、句法成小分及例解结☆附录句:法分例析解思考和练五习六第单句节、一句型二、种几用常式句三、变句式、四子句的换变五、句类六、句单类分结小☆语分析思法考和练习六第七节查检修改语病、的法和方则原一、见常句的失误法二、检查语病方的法三修、改语的原病则思考和练习第七八复句节一、说概、二复的意句义类型三、重复句和多紧句缩☆四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思误考和习八练第九☆句节群一、群概句说二、句的意义群型类三多、句重群四、群句运中用常见错的误思考和练九习第☆节十点符号标一、点符标的作号和种用类二标点符、的用法号三、标符号用法点的灵活性四、标符号点位的置思考和习十练第六修章辞第一修节概说辞一什、么修是辞、二辞和语境三、修辞同修语音词、、汇语法的系关四、修辞与用学语五、辞修作的和用习学修辞目的的思和考习一练第二词节的锤语炼一意、义锤炼二、的声的锤音炼考思练和习二第三节式句选择的一、句长和句短二整、句散和句三主动、句被和动句四、肯定句和定否句五、口语句和式面书语式句思考练和三习第节四格(一辞)一、比喻、比二拟三、借代四、拈连、五张夸思考和练习四第五辞节格二()一、关双、二仿词、三语反四婉、曲食、设五疑思考练习和五第六辞节格(三)一、对偶二、比排三、递层四、顶真古五、回环思考练和六习第七节格辞()四一、比对二、衬映三、复反、四问设、五问反考和练思习七第八节辞的格综运合用一、格辞的连二用、格辞的兼用三、格的辞用套思和练考八习第节修九常见的失辞与评误改一韵、律配不协调合二、词语用不精当选三、子表句不意畅四达辞、运用不格当思恰考练和九习第十节体语一公文语、体二、技语科体、三论政语体、四文语体艺思和练习十考记后代现语下册答案汉五章第法“语法”语考思和习练二八改正、下列句中子的错误,并说明由理①。

《现代汉语》考试重点

《现代汉语》考试重点

《现代汉语》考试重点————————————————————————————————作者:————————————————————————————————日期:《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1。

语言了解定义语言具备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文化的载体。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2.必考现代汉语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是说采纳北京话的音系),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用其词汇),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这一句话可以说是必考的,尤其会考填空题。

必背!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类型。

3.方言了解定义: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

汉语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变体,俗称地方话。

4。

必考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官话) 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数最多吴方言以苏州话(也有说上海话的)为代表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这个比较特殊,注意一下闽方言以福州话、厦门话为代表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5.现代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汉字规范化。

《现代汉语》第二章语音1。

语音定义: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有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这其中,社会属性是最本质的属性.例题:语音的本质属性是_____。

2.语音四要素: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声调不同,音高不同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在语音里的表现主要是轻、重音和轻声音长指声音的长短普通话里的轻声的音长比一般的音节短很多音色又叫音质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汉语语音系统里声调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在普通话里,轻声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长。

3.音节在语音一章还会重点讲音节定义:这会出填空题的.音节是一个语音系统中听觉上自然感觉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在汉语里,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儿化音除外).4、音素定义: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很多人会分不出一个音节里面有到底几个音素。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语法问题指析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语法问题指析

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五版)语法问题指析徐连祥【摘要】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五版,确实比前几版更加完善了.然而,在近些年的语法教学实践中仍发现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动词单独作谓语的问题,中性宾语的分类问题,谓词性宾语的相关问题,\"时地补语\"与\"时地宾语\"的归属问题,存现句判定标准问题以及其他零散问题.把这些问题写出来,供教材的编纂者、从教者和学习者参考,希望这套教材能够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稳定,更加完善,更好地利泽于广大的使用者.【期刊名称】《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42)002【总页数】6页(P123-128)【关键词】语法问题;句法成分;三个平面理论;系统;科学【作者】徐连祥【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4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简称黄廖本),从1981年甘肃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直到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增订五版,面世30多年来,一直受到使用者的欢迎和业内人士的好评,“好教、好学、效果好”注黄伯荣. 我们是怎样编写《现代汉语》教材的[J]. 东方论坛,2009(3):67.,这的确是广大使用者的心声,也是较为客观地反映;同时,这套教材也是首批重点推荐使用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材之一,自2007年以来,增订四版、增订五版,又先后被评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它的优点和成绩。

特别是增订五版,比前几版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觉比前几版更加得心应手,但同时也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

下面对增订五版下册语法部分仍存在的问题做一下梳理和分析,希望能为教材的进一步修订、进一步完善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为了便于阐述,以下凡直接写出页码的,均属黄廖本增订五版下册,涉及以前版次另行标明。

一、动词单独作谓语的问题第60页,“动词单独作谓语常常要在前面或后面带上别的成分(修饰补充或动态语气等成分)”的说法不妥,既然说动词单独作谓语,就意味着前后没有别的成分,如果前后还有别的成分,就不能说是动词单独作谓语。

现代汉语下册重点

现代汉语下册重点

1. 语法的定义:1.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2.语法学是研究语法的学科,指语法研究者对语法结构规律的理性认识与抽象概括,包括词法和句法。

2. 语法研究什么:语法分为词法、句法。

词法学研究词的分类、词的构成(构词法)和形态变化(构形法);句法学研究句子中的句法结构(短语)和句子分类(复句、句群、句类、句型)。

3. 语法研究有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

句法方面包括传统语法的句法以及词法;语义方面研究语义成分、语义指向、语义特征;语用研究语境和句子的语调、语气、口气以及句法结构的变化。

4. 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

抽象性是语法最基本的特征,语法就是对语言中各种语法单位的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功能关系等抽象概括。

稳固性即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的要缓慢的多,语法很难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语法的稳固性与抽象性密切相关。

民族性即不同的语法有同有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个性是特点之所在。

5. 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短语是有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前后有隔离性停顿。

6. 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部分。

(P4-5)内容;主语——谓语动语——宾语中心语——补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7. 画句子成分:层次分析法、成分符号减半法。

(★ P6)8•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9. 分类依据:语法功能、形态、意义10. 词的语法功能即词的分布功能,主要是指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 即词的职位。

词的形态分两种,一是构型形态,二是构词形态。

词的意义是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11. 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

虚词是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包括介词、语气词等。

现代汉语下册重点(含例)

现代汉语下册重点(含例)

第五章语法语法是指组成词、短语、句子等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规则,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的性质:(1)抽象性:语法是从众多具体的语法单位里抽象成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

一种语言里具体的词多得很,但其内部的组合规则和格式是很有限的,如“心情舒畅/服装整齐/步调一致/前途光明”这些句子意义各异,但结构相同,都是名词+形容词,加上句调就可以构成主谓句;(2)稳固性:任何事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而语法的变化就显得缓慢得多,如:主语位于谓语之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语法习惯;(3)民族性:比如“两本书”在汉语里有量词的习惯,“two books”在英语中却没有量词,这就是语法的民族性。

句法成分表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词类划分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

词类划分的依据:①词的语法功能(主要)。

②词的意义标准(参考)。

③词的形态标准(参考)。

实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

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别虚词的特点:①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②不能单独成句。

③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④不能重叠。

简答:“的”的词类并举例分析。

1.作结构助词,定语后用“的”,如“美丽的女孩”。

“的”可以用来组成名词性“的”字短语,如“找点吃的”,只能做主语或宾语。

2.作时间助词,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

如“我昨天写的作业”。

3.作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主要用在句子的末尾,完成一个句子。

44页七、八题。

※举例说明短语结构类型有哪些?(12个)(一)、基本短语1、主谓短语:由有陈述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被陈述部分是主语,表示要说的是谁或什么;后面陈述的部分是谓语,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陈述关系用语序而不用虚词表示。

例:粮食//丰收(名//动)2、动宾短语:由有支配、涉及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起支配作用的是动语,表示动作行为;后面被动作支配的部分是宾语,表示做什么、是什么。

现代汉语下册考点

现代汉语下册考点

现代汉语下册考点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

句法的研究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另一个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二、语法的性质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1、语法单位:语法单位是能够表达一定语法意义的语言单位。

2、语法单位的分类:语素、词、短语、句子。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

(2)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的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3)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的单位。

句法成分:主语是谓语述的对象,谓语是述主语的。

动语是支配、关涉后面的宾语成分。

宾语是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第二节词类概说词类:语言学上所说的词类,只指词的语法分类,即为了弄清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说明语句的组织规律而对词分的类。

划分词类的作用:语法研究的需要,教学和运用语言的需要,自然语言处理的需要划分词类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

形态标准:分为构形形态,例如重叠和构词形态,例如词缀。

1.句法功能标准:(1)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

(2)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依据句法功能标准,首先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能够充当句子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是实词;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只语法意义的词是虚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修订五版)下册·考试重点(详细版)一、语法的性质(详情见P3)语法具有抽象性、固定性和民族性。

1.抽象性语法是从众多具体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

2.稳固性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得多。

因为语法是一个有各种抽象规则交织成的有紧密联系的系统。

废弃一条规则就会导致整个系统跟随着变化,这样就会使人们不习惯,交流思想就难以进行。

3.民族性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事也表现在语法上。

研究语法要注意不同的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不能因共性忽略了而忽略了语法的民族特点,我们在研究和说明汉语的语法规则时,不要拿别的语言的语法硬套汉语的语法。

二、词类的分类标准(详情见P7)分类的语句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三个方面(就汉语来说,语法功能是主要依据,形态和意义是参考依据。

三者合称为词性)三、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副词的语法特征(详情见P9,便于记忆见P13、P14表)1.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放在动词前后分别作主语和宾语。

(2)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3)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4)经常用在借此后头,组成介词短语。

(5)汉语民词单、复数同形。

2.动词的语法特征:(1)多数能作动语带宾语,能作位于或谓语中心语。

(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只有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3)能够构成“V不V”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

(4)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5)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促动作的动量小或时量或尝试轻松等意义,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1)形容词常作定语和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2)形容词不带宾语。

(3)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它词缀(便于理解请见P13)(6)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漆黑”、“血红”,本身已表示特定状态和程度。

4.区别词的语法特征(1)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

(2)不能单独作主语、谓语、宾语。

(3)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5.副词的语法特征(1)副词都能作状语,几乎能修辞动词,近半能修饰形容词。

(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

(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四、动词和介词的鉴别方法(详情见:课堂笔记)1.能否单用2.能否进行诸如AA、A了A、A一A等方式的重叠3.能否加“着”、“了”、“过”等动态动词。

五、如何区分宾语和补语(详情见P75)分辨动词后的成分是补语或是宾语,主要是看标记关系和词性。

看标记。

就是看有无助动词“得”,有就是补语。

看关系。

可用提问法,看动词后的词语能回答什么。

能回答“V什么?”的是宾语,能回答“V得(怎么样)”的是补语。

看词性。

宾语可由名词性和谓词性的成分充当,以名词性为主。

补语限于由谓词性成分充当,另外就是表时间的名词性成分。

六、消除歧义的手段有哪些(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为了不影响人们的日常交际,我们必须对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歧义现象进行消除。

具体的消除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句内调整1、利用语音、重音例如前文中给出的例子:这个人好说话。

只要我们掌握了“好”的两种读音及其意义,在口语交际中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读音,歧义就可以被消除。

同理,说话时重音放置的不同位置也可以区别语义、消除歧义。

2、利用停顿就口语而言,停顿可以起到显示结构层次的作用。

例如:我讲不好。

这个例句可以有两种停顿方式。

一种是“我/讲不好”,表明不自信、不愿的态度;另一种是“我讲/不好”,表明了身份不合适的意思。

因此,停顿也对消除歧义有着显著的作用。

3、利用句式的变换例如“他倒了一杯水。

”是一个歧义句,既可以表示把水倒到杯子里,又可以表示把一杯水泼了。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句的句式变换为“他把一杯水倒了。

”,歧义就随之消失了。

4、利用语序的调整例如歧义句“两个学校的学生”可以调整为“学校的两个学生”,这样句子就不再有歧义,意思表达地清楚明确。

5、利用词语的增换例如:小明借了小刚一本书。

这句有歧义,我们不能确定小明与小刚谁是书的借出者,谁是借入者。

如果我们把这句加一个字,变为“小明借给了小刚一本书。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二)、句外调整1、利用上下文语境例如“今天晚上不吃饭了”是有歧义的,因为在有的地区,饭指三餐;而在有的地区,饭特指米饭。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来消除歧义,譬如“今天晚上不吃饭了。

中午吃多了。

”与“今天晚上不吃饭了。

吃点面食吧。

”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截然不同的。

2、利用情景语境例如“我今天要做手术。

”这句有歧义的话结合不同的情景语境就会产生不同的交际意义。

如果是一位医生说这句话,那他就是要给病人实施手术;如果是一位病人说这句话,那他就是要接受手术。

这样,歧义就被消除了。

当然,笔者的考虑比较有限,还有很多其他的消除歧义的方法,在交际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合适的方式消除歧义,促进交流。

七、言语行为的类型(详情见语用文档)言语行为有三种类型:1.言语行为2.言外行为3.言后行为1.言内行为这是指说话这一行为本身。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首先需要按照说话意图从汉语的词汇中挑选出若干个词语来,还要选择一定的句法规则对这些词语加以组合,从而以它们的语言意义为基础形成话语,而且这话语还必须与当时的语境发生联系,然后再赋予这句话以语音形式,形成一串音波。

这样的一系列活动,都是针对话语本身所具有的意义的,所以是言内行为,又称为“以言表意行为”。

2.言外行为就是用说话来体现发话者的意图的一种行为。

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人们可以用说话来实施多种行为,以达到各种目的。

3.言后行为这是指受话者听了发话者的话语之后所受到的影响,也就是话语带来的后果。

八、合作原则及其基本准则以及运用合作原则进行会话含义分析(详情见语用文档)会话合作原则由四条准则组成,按这四条准则进行的言语行为在信息传递上应该是效率最高且最为合理的。

1.数量准则话语所含信息量与本次交谈所需信息量应该一致。

即在进行一次言语行为时,发话者应根据语境要求向受话者提供适量信息,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同时,受话者也相信发话者正是这样做的。

2.质量准则话语提供的信息内容必须担语境中的实际情况相一致。

也就是说,交谈中发话者所提供的信息不仅要适量,而且要真实可靠,不说自己认为是谬误的话不说缺乏充分根据的话。

即使这信息或许是不真实的,但至少发话者主观上没有发现这一点,他是把它作为真实信息传递给对方的。

而受话者的合作就表现在他相信发话者不会说明知是虚假的话。

如果没有这一信念的话,他就不会认真对待发话者的话语。

3.关联准则话语之间以及话语与话题之间应该相互关联。

对发话者来说,遵守关联准则意味着他有说话的诚意,认认真真按照所说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按照受话者接受话语或者说接受新经验时的心理顺序来组织话语、展开话语。

每次说话都会有一个话题,这是发话者的兴趣所在,也是发话者希望受话者注意力集中的范围。

它一旦决定,所有的话语就应该围绕着这个话题展开。

发话者若是有说话诚意并尊重受话者的话,就不会任意转移话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话语之间和话语与话题之间就会密切相关,使受话者的注意力稳定集中,接受信息时思路清晰明确,很容易地就能把握住发话者的说话意图。

4.方式准则话语的麦达方式应该让受话者易于理解。

发话者既然诚心诚意要告诉受话者一些事情,就应该让话语的表达方式清楚明白,简明易懂,使受话者能在花费最少量的精力和时间的情况下获取最多量的信息。

所以发话者在说话时应尽量避免歧义、晦涩、罗嗦、含混等现象,而追求一种通晓流畅、条理分明、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

这四个准则一起构成了会话的合作原则,它是保证言语交际能够顺利进行所必须遵循的、最起码的原则。

九、礼貌原则及其基本准则以及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详情见语用文档)跟合作原则一样,礼貌原则也体现为一些准则,用这些准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话语感觉上比较礼貌,而有的却不够礼貌,有的甚至到了异常的程度。

A.慷慨准则:尽量少表达利己的和有损于对方的看法。

这一准则的基础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观念:尽量使他人受惠最大而受损最小,尽量使自己受惠最小而受损最大。

这里的“惠”和“损”可以是实际利益上的,也可以是感情上观念上比较抽象的“惠”与“损”。

按这一准则说话,发话者在提出某种要求时,就应该尽可能地在话语中涉及对听话人有利的内容,同时又要尽可能回避自己受惠的实质。

这样,听话者在满足说话者的要求时,就容易产生一种心理平衡的感觉而不至于不愉快。

例如用疑问句表示析使,就是在礼貌原则的慷慨准则制约下发生的。

因为询问对方有没有做某件事的可能,而不是直截了当地说出要求对方做某件事,意味着尊重对方的选择权。

至少在话语上给了对方按自己意愿行事的权力,尽管在当时的语境中很可能对方实际上并无选择的余地。

这就是一种感情上观念上的“惠”。

所以几乎在所有的语言中,用疑问句来表示析使都被认为是一种礼貌的表达方式。

B. 谦虚准则:在话语中尽量少赞誉自己并少贬低对方。

谦虚也是一种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观念。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它是一个人正常生活所需要的信心和勇气的来源。

自尊心在别人对自己某一方面成就的承认中得到实现。

因而在言语交际中过多地对听话人进行指责,或者说话人过分地炫耀自己,都会对听话人的自我成就感产生威胁而伤害他的自尊心。

所以谦虚就是在维护对方的自尊,而不谦虚通常会招致反感。

按谦虚准则说话,在话语中就应对受话一方多赞扬,少指责;对自己则应避免炫耀,甚至有时还需要适当地贬低自己。

不过不同的民族对谦虚准则有不同的理解,例如面对别人的赞誉,汉族人一般的反应是否定,甚至还要以自贬一番来表示自己的谦虚;而欧美人则以感谢对方的赞誉来表示自己的礼貌。

例如客人盛赞主人的酒菜丰盛、烹调手艺高超,作为主人的欧美人就会诚挚地表示谢意,汉族人却通常是表示饭菜简单,不成敬意,手艺粗陋,恳请谅解等。

C.一致准则:在话语中尽量缩小与对方的分歧,尽量夸大与对方的一致。

这里的分歧和一致可以是观点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

就前者而言,受话者与自己有相同的认知,是他能够进一步接受自己看法的基础,因而越是夸大与对方的一致之处,就越能在主要观点上让对方与自己认同,就后者而言,缩小分歧意味着尽量淡化削弱对对方的厌恶,夸大一致意味着尽量显示对对方的同情或关心。

它们都导致双方情感距离的缩小,从另一方面使对方更易于在一种融洽的行为氛围中接受自己的观点。

言语行为在不同的语境中,即使对同一条准则也往往会有程度上的不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