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册: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案】

合集下载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3.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深入研究一个古代非洲或美洲文明。在课堂展示环节,各小组分享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提问。这种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环节:教师设计了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反思表,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等途径,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这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古代非洲和美洲的历史事件,提高其历史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师结合多媒体资料,如视频、图片等,直观地展示古代非洲和美洲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和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古代非洲或美洲文明进行深入研究。
2.运用地图、图片、文献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代非洲和美洲的历史发展情况。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分析古代非洲和美洲的历史事件,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使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通过学习古代非洲和美洲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的第五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非洲和美洲的历史发展情况,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其历史学科素养。
非洲在古代历史中,以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为代表,学生需要了解其发展历程、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以及艺术成就等方面。美洲的历史进程则以墨西哥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南美洲的印加文明为主,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文明的政治制度、经济生活方式、文化特点等。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案】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案】

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目标]1.知道古代非洲三大文明及美洲印第安三个文明中心2、理解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非洲文明和美洲印第安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文明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的道理。

[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课前填写《古代非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两个表格,初步掌握运用列表整理文明区域范围、存在时间、主要文明成果等基础知识的技能。

并能对比归纳文明特点。

2、通过阅读历史地图,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初步掌握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进程影响的方法。

3、通过观看《美洲文明》视频、阅读教材小字、历史纵横等栏目掌握从历史资料、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总结出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原因。

[重点与难点]重点:古代东非文明和西非文明的特点;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

难点: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明发展缓慢原因;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

[设计说明]1.学生对非洲的文明大都停留在对北非古埃及文明的认识,而对印第安人的了解也只是从哥伦布发现美洲时知道他是美洲的土族居民。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明以及美洲印第安人文明学生知之甚少,通过本课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古代非洲和美洲主要文明区域及主要的文明成就,而且还能让学生认同世界文明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道理。

2.非洲文明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几乎不为世人所知,其原因是什么,为本课的一个难点。

3.因为大洋阻隔,美洲处在基本隔绝的状态,文明发展的孤立性十分突出,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

本节课把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作为教学的重点。

4、美洲印第安文明的迅速衰落也给人类留下许多启示。

除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自然灾害等原因外,美洲印第安文明本身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局限和弊端。

因为种种原因,美洲印第安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的交流几乎为零。

即使是在美洲大陆内部,不同地区文明之间的交流也少得可怜。

导致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学生的认识大多比较片面。

《古代非洲与美洲》优质教案

《古代非洲与美洲》优质教案

第 5 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围绕古代非洲文明和古代美洲文明进行阐述。

这两个文明历史上较少受到外界影响,相互之间也没有任何交往,但都发展出了独特的国家治理制度,各有特点,独具特色,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编排逻辑上,第2 单元的第3 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第4 课《中古时期的亚洲》和本课是并列关系,共同揭示了中古时期世界不同文明的发展和变化,展现了中古时期各地区的文明多源发展、多元并存的状态。

因此本课内容十分重要。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习惯了高中历史学习,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学习思维。

但由于古代非洲和美洲文明是高中新增内容,初中教材未有涉及,学生关于本课内容的多数学生对本课相关知识不熟悉不了解,知识基础主要来自于平时的积累。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一定的补充。

结合本课的知识内容和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了解古代非洲文明和美洲文明基本特点和理解影响这些特点形成的时空条件,其次还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古世界区域文明的多元性特征,再次是要引导学生理解各个不同的文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贡献,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四、学习目标(一)通过观察地图,知道中古时期非洲文明和美洲文明的基本地理位置。

(二)通过阅读和分析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中古时期非洲文明(东北非文明、东非文明、西非文明、南非文明)和美洲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的文明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时空条件。

(三)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文明的多源性和多元性特征,形成正确的文明认识观。

五、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了解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成就。

(二)难点:认识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特点。

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由古代非洲文明与古代美洲文明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讲古代非洲文明,包括东北非的阿克苏姆王国,以摩加迪沙为代表的东非沿海国家,西非先后崛起的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大国以及南非的大津巴布韦国家;第二部分围绕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展开,介绍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中古时期非洲和美洲的社会状况;认识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

上承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下启近代走向整体的世界。

本课包括古代非洲文明和古代美洲文明两个子目。

讲述古代东非、西非和南非几个主要古国以及美洲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本情况,书本涉及内容较多,介绍相对简略,但国名和地名较多,且学生相对陌生,有一定的识记难度。

学生全面了解古代非洲、美洲文明,需要提供相关史料给予帮助。

同时,需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进一步认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在地图中指出中古时期非洲、美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了解其大致时间,培养时空观念;在史料研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时空的定位发展时空观念,通过史料的解读提升史料实证能力。

史料引入,解释有关文明概况出现的原因与联系,多角度把握古代非洲与美洲的特点。

通过一个个预设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中古非洲与洲文明的状况,勾勒时间线索、强化时空观念,形成宏观认识,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学习中古时期非洲、美洲文明的特点、社会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涵养家国情怀,强化对历史的理解,提高对历史的解释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在初中历史中尚未涉及,对学生而言内容陌生,教学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阅读与教师的充分讲授,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由浅入深。

教材内容较多但对学生而言阅读难度不大,但如何提炼各文明特点,如何把握各文明中诸多表现之间的历史关联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课堂可引入相关史料供学生探究,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做好知识铺垫。

【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非洲与美洲主要文明中心的区域范围及其文明成果。

难点: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明发展缓慢原因;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

【讲授新课】导入语:如何看待西方中心论视野下的非洲文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从来就“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b.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地图等,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特点,降低学习难度。
c.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互动。
2.教学过程:
a.导入:通过展示非洲与美洲文明的相关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b.讲授:详细介绍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主要成就、特点,分析其间的联系与差异,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实践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给予反馈。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c.个性化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
4.教学拓展:
a.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背景、发展及其影响。
b.美洲玛雅、阿兹特克、印加等文明的特点。
c.非洲与美洲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分析其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各个文明的特点,提高课堂趣味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讨论主题,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特点、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非洲与美洲文明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2.难点:理解非洲与美洲文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因素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设计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学设计 - 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学设计 - 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
一、非洲:(一)成就
(二)非洲发展局限的历史因素
二、美洲:(一)成就:玛雅、阿兹特克、印加
(二)历史的多源统一性
(三)人类文明是集体智慧
三、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简述非洲和美洲的地
理位置
用地图直
观感受,与
亚欧大陆
形成鲜明
对比。

温故知新教师展示人类古代文明的教材脉络,明确本课重难
点:
与外界交流较少的美洲、非洲,创造了怎样的人类
文明?
听讲,回忆所学内容
快速明晰
重难点和
主线。

一、古代非洲文明
(一)成就1.先明确地理范围:本课非洲指“撒哈拉以南非
洲”
2.结合所学,引导学生判断,非洲哪里可能较早
进入文明?
3.指导阅读课文,找出非洲文明主要成就。

4.利用教材提到的“坦桑尼亚出土的中国瓷器”
和“摩加迪沙城市面貌”两段材料,再次体会
非洲文明的发展。

1.结合材料及所学,
回答问题。

2.阅读教材,思考归
纳答案,划书。

1.认识文
明在交流
中发展。

2.充分利
用课本,夯
实基础知
识。

3.通过史
料分析,提
高学生历
史素养。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第1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认识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文明的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的历程。

2.时空观念:理解美洲印第安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史料实证:了解古代非洲主要文明中心的区域范围及其文明成果。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和成果;非洲三大文明的概况和成果。

难点:美洲印地安文明和非洲文明相对孤立发展的原因和后果。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材、粉笔、黑板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津巴布韦国旗墨西哥国旗【师】:大家一起看两幅图片,左边这一幅图是津巴布韦国的国徽,右边一幅图是墨西哥国的国旗。

大家仔细看,津巴布韦国徽中央是一个石头城的图案,而墨西哥国旗的中间是一只鹰叼着蛇站在仙人掌上的形象,为什么这两个国家会把这样的元素设计到自己国家的国徽、国旗上呢?答案就在我们这节课要讲的历史里面。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课。

【新课讲授】一、古代非洲文明【师】: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发生地,在这片土地上班图人做出了很大贡献,通过教材我们学习版图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1.班图人的贡献: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

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师】:随着农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非洲出现了一系列国家。

2.古代非洲文明(1)东北非: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

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出示图片及材料:阿克苏姆国王埃扎纳在位时皈依基督教,推行新拼音文字,使阿克苏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

阿克苏姆时代金币阿克苏姆王国地处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的交通要冲,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和商旅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融。

阿克苏姆文明正是一种在多种文明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混合型文明,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案】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案】

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目标]1.知道古代非洲三大文明及美洲印第安三个文明中心2、理解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非洲文明和美洲印第安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文明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的道理。

[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课前填写《古代非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两个表格,初步掌握运用列表整理文明区域范围、存在时间、主要文明成果等基础知识的技能。

并能对比归纳文明特点。

2、通过阅读历史地图,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初步掌握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进程影响的方法。

3、通过观看《美洲文明》视频、阅读教材小字、历史纵横等栏目掌握从历史资料、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总结出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原因。

[重点与难点]重点:古代东非文明和西非文明的特点;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

难点: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明发展缓慢原因;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

[设计说明]1.学生对非洲的文明大都停留在对北非古埃及文明的认识,而对印第安人的了解也只是从哥伦布发现美洲时知道他是美洲的土族居民。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明以及美洲印第安人文明学生知之甚少,通过本课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古代非洲和美洲主要文明区域及主要的文明成就,而且还能让学生认同世界文明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道理。

2.非洲文明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几乎不为世人所知,其原因是什么,为本课的一个难点。

3.因为大洋阻隔,美洲处在基本隔绝的状态,文明发展的孤立性十分突出,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

本节课把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作为教学的重点。

4、美洲印第安文明的迅速衰落也给人类留下许多启示。

除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自然灾害等原因外,美洲印第安文明本身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局限和弊端。

因为种种原因,美洲印第安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的交流几乎为零。

即使是在美洲大陆内部,不同地区文明之间的交流也少得可怜。

导致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学生的认识大多比较片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非洲三大文明及美洲印第安三个文明中心
2、理解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非洲文明和美洲印第安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文明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的道理。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课前填写《古代非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两个表格,初步掌握运用列表整理文明区域范围、存在时间、主要文明成果等基础知识的技能。

并能对比归纳文明特点。

2、通过阅读历史地图,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初步掌握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进程影响的方法。

3、通过观看《美洲文明》视频、阅读教材小字、历史纵横等栏目掌握从历史资料、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总结出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原因。

[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代东非文明和西非文明的特点;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

难点: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明发展缓慢原因;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

[设计说明]
1.学生对非洲的文明大都停留在对北非古埃及文明的认识,而对印第安人的了解也只是从哥伦布发现美洲时知道他是美洲的土族居民。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明以及美洲印第安人文明学生知之甚少,通过本课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古代非洲和美洲主要文明区域及主要的文明成就,而且还能让学生认同世界文明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道理。

2.非洲文明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几乎不为世人所知,其原因是什么,为本课的一个难点。

3.因为大洋阻隔,美洲处在基本隔绝的状态,文明发展的孤立性十分突出,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

本节课把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作为教学的重点。

4、美洲印第安文明的迅速衰落也给人类留下许多启示。

除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自然灾害等原因外,美洲印第安文明本身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局限和弊端。

因为种种原因,美洲印第安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的交流几乎为零。

即使是在美洲大陆内部,不同地区文明之间的交流也少得可怜。

导致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学生的认识大多比较片面。

限于篇幅,教材在编排中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所以本节课把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作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把学生从中非友好往来的现实一步步导入对古代非洲和古代美洲的历史的新课学习。

(1)《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图片及主题“合作共嬴,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说明学习本课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东非肯尼亚曼布鲁伊遗址出土铜钱和瓷片》图,说明中非友好往来历史悠久。

(3)《哥伦布四次美洲航线示意图》说明美洲的文明就是印第安人文明。

2、出示史料: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课知识
(1)"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处"--黑格尔"非洲人从来就没有发展过自己的文明" --巴兹尔•戴维逊
提问:黑格尔关于非洲历史的命题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西方学者奉为金科玉律。

你是否同意上面的观点?西方学者为什么会有这样观点?
(2)“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的美洲人,完全过着蛮荒、没有国家、没有历史的混沌生活”提问:古老的印第安人真的向美国历史学家霍姆伯格说的那样从未开创过自己的文明吗?二、新课讲解:
(一)古代非洲文明:
1、自主学习:学生课前预习填写的《古代非洲文明》表格
(1)分小组统一表格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
古代非洲黑人文明
(1)非洲最大的民族班图人:班图民族广泛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地,他们为农耕部落,在迁移中逐渐吸取畜牧文化和渔猎文化,发展成为混合经济,包括农业、牧业、和铸造业。

数千年的迁徙活动展现了古代非洲人生机勃勃、开拓进取的精神,证明非洲绝非一块停滞不前,没有历史的黑暗大陆。

班图人的迁徙,传播了先进的文化技术,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组织的产生,对非洲古代史的演变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西非古城廷巴克图:西非贸易和文化中心,伊斯兰文化传播的中心
3、合作探究:(分小组进行)
探究一:学生观察《古代非洲国家示意图》回答:
(1)非洲的地理环境特征?
(2)这种地理环境特征可能会对非洲文明产生怎样的影响?
探究二:学生依据地图和文物遗迹分析
(1)东非古国阿克苏姆王国的特点?
(2)并根据史料分析阿克苏姆文明的兴衰原因?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探究三:比较西非文明和东非文明的不同?
(二)古代美洲文明:
1、自主学习:学生课前预习填写《古代美洲文明》表格
(1)分小组统一表格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
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文明
2、合作探究:(分组进行)
探究一:请同学观察书中《古代美洲文明示意图》分析
(1)美洲的地理位置特征及其对印第安文明发展进程可能产生的影响。

探究二:观看《美洲文明》视频后,学生分组讨论
(1)总结出印第安文明对现代人类生活的影响。

(2)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三:西非桑海帝国和美洲印加帝国比较
[本课小结]
1、受萨哈拉沙漠和大海的阻隔,非洲大陆相对比较封闭。

这种闭塞的环境使非洲文明独立
发展,进程缓慢。

2、受大洋阻隔,美洲处在基本隔绝的状态,文明发展的相对孤立,造成美洲文明发展缓慢。

3、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文明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

非洲文明和美洲印第安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深远。

4、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
[巩固练习]略
参考答案:
1、非洲的地理环境特征?
亚洲西部,欧洲南部。

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

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大陆分割成北非和南部非洲
2、这种地理环境特征可能会对非洲文明产生怎样的影响?
受沙漠和大海的阻隔,非洲大陆相对比较封闭。

这种闭塞的环境使非洲文明独立发展,进程缓慢。

特点;混合型文明,城市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5、并根据史料分析阿克苏姆文明的兴衰原因?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阿克苏姆王国扼守在印度洋通过红海到地中海的贸易航线,海外贸易发达。

后由于波斯夺占阿克苏姆的部分海岸属地和通商城市。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兴起,阿克苏姆与海外联系全被隔绝,国家趋于衰落,并导致最后灭亡。

启示:一个文明如果保持活力必须与其他文明交往,同时也要寻求自身独立发展动力,不能过于依赖于其他文明的输入。

6、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文明
7、美洲的地理位置特征及其对印第安文明发展进程可能产生的影响。

美洲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远离欧亚大陆。

印第安文明的发展长期处于独立形成、独立发展,与外界尤其是与文明发展较早的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的状况。

美洲三大文明中心多处于热带雨林、热带高原气候的高原、峡谷、盆地地带,三大文明之间也几乎没有交流,因此印第安文明发展相对缓慢。

8、印第安文明对现代人类生活的影响。

印第安人培育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40多种农作物,奎宁等药物至今仍在医药领域广泛应用。

这一切都大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同时,印第安人修建的金字塔、神庙、城市等建筑今天也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9、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有哪些?
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疾病瘟疫等灾害的破坏;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内部之间的交流也几乎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