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讲义924第5课古代黑非洲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古代黑非洲》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古代黑非洲》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古代黑非洲》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黑非洲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古代黑非洲的主要文明及其特点,如古埃及、阿克苏姆、加纳、马里和索松盖等,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能力。
2.掌握黑非洲的地理环境、民族构成、宗教信仰等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背景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古代黑非洲各文明之间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2)古代黑非洲文明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3)从这些文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教学内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深入探讨古代黑非洲文明的特点、影响及启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黑非洲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2.通过对古代黑非洲优秀文明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实践作业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阅读拓展和视频观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对古代黑非洲文明的理解。
4.网络搜索,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5.课堂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评价:
1.教师应及时批改书面作业,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黑非洲的历史文物和艺术成就,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第5课 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共26张PPT) 中职历史高教版世界历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5课 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共26张PPT)   中职历史高教版世界历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曼萨·穆萨是马里最为知名的 国王。 1324年,他带领一支庞大的 商队前往麦
加,其中100头骆驼驮着 黄金。 到开罗后,他分发黄金,导 致当地市场
金价下降了1/4。 十多年后,开罗人仍在谈论穆萨的慷慨
(二)西非地区——桑海 中古时期的非洲
14世纪末,马里遭遇内乱和外来入侵。原为马里属国的 桑海乘机获得独立
伊斯兰教的传入
②代表: 10-15 世 纪 , 东 非 沿 海 地 区 桑 给 巴 尔 、
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一系列国家的兴 起。
黄金、象牙和奴隶
东非
阿拉伯商人
印度、波斯 和中国等地
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
▲考古遗迹:中国瓷器 发现于肯尼亚曼布鲁伊村的一处伊斯 兰墓园,这些瓷器被镶嵌在墓柱之上。
(图片引自丁雨:《中国瓷器与东非柱墓》)
材料:15、16世纪桑海国家在政治方面划分行政区, 军事上建立常备军,统一度量衡,加强了中央集 权。…桑海盛行奴隶制,由于奴隶处境困苦,经常反 抗。
——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
(二)西非地区——桑海
中古时期的非洲
政治:①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 达于极盛。②奴隶制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 由国王任免。
阿克苏姆文明的最大标志: 北非皇陵上的尖塔
东非文明
西非马里文明标志: 杰里古城红黏土建筑
西非文明
东非津巴布韦标志: 大津巴布韦遗址
南非文明
第二部分
中古时期的美洲
美洲文明的创造者——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是对除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 著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 和北美洲各国。
玛雅文明
(二)阿兹特克文明
中古时期的美洲

第5课 古代非洲

第5课 古代非洲

第5课古代黑非洲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古代黑非洲两个主要文明区域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2、理解黑非洲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所共同创造,文明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的道理。

深刻感受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道理。

二、课前准备:(一)布置预习(二)其他三、时间:一课时四、教学重点:麦罗埃文明、阿克苏姆文明、大津巴布韦文化的概况。

五、课程经历(一)讨论或师生互动;划重点;读图;朗读:P19/“读图学史”;P19//2;P19/1。

(教学目标:明确黑非洲的范围;探究黑非洲大多数地区文明发展相对缓慢、东北非文明程度较高的环境因素;)(二)麦罗埃与阿克苏姆1、朗读;师生互动:P19/倒1;P20/19。

(教学目标:借助PPT/“尼罗河地图”确定“库斯”的方位)2、朗读;链接与师生互动:P20/3;P7/2、3、4。

(教学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中,按照一定的规律,将两段文字中的部分要素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体系。

3、划重点;师生互动:P20/4、5。

P20/“文献选读”。

(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库斯文明主要的成果。

并为转入“阿克苏姆”文明的教学做准备。

)4、解读:P20/倒2、1;P21/3。

(教学目标:了解阿克苏姆文明的特点,以及造成这些特点的环境因素。

)5、划重点:P21/2、5。

(三)大津巴布韦1、图片欣赏;读地图;朗读:PPT/“石头城”;P21/图2;P19/地图;本框节所有的“仿宋体”。

2、启迪:P22/“探索与争鸣”。

(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对黑非洲的几个文明的兴衰的环境因素进行探究。

)(四)小结六、布置作业七、课后反思:。

第5课古代黑非洲

第5课古代黑非洲

大津巴布韦 (巨石城)
阅读材料
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 列着……从“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的文 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 等。……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从大津巴布韦 遗址中找到的4块中国明代瓷器碎片,其中 两块大的可以辨认出是青瓷大花瓶的底座 部分,底圈中央有用青釉绘制的“大明成 化年制”6个字。
Hale Waihona Puke 阿克苏姆方尖碑阅读材料
材料:《红海回航记》(公元1世纪埃及 人所著)中,首次提到了阿克苏姆王国,并述 及从阿杜利斯港到位于内陆的阿克苏姆城有8 天的路程。阿杜利斯港是当时东非一带最负 盛名的国际贸易中心,也是内地货物的集散 地,经由该港输出的商品有象牙、黄金、绿 宝石……红海沿岸还有其他许多大小商港, 帆樯林立,商旅辐辏,活跃的过境贸易给阿 克苏姆带来了巨量的财富。
请根据知识结构列表,梳理知识点
文明名称
位置
时间 文明成果 特征
麦 罗 埃 的 阿 努 比 斯 神
古 埃 及 的 阿 努 比 斯 神
古埃及金字塔
麦罗埃金字塔
二十五王朝的壁画,库施对反对者的镇压。深 肤色的法老将白皮肤的埃及反对者碾于车下
黑法老的雕像。库施人接 受了埃及人的文化,埃及人也 接纳了黑色统治者。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本
东非、西非、南非——非洲文明的多样面貌
相同点?
1、对外贸易都比较发达2、多沿海沿河分布,非洲内陆中心文明少3、黄金资源丰富4、广泛使用奴隶
不同点?
1、西非文明多为内陆帝国,政治上注重扩张征服,实行中央集权2、东非文明多为城市国家,规模不大。
文本
古今中非交往
汉武帝曾遣使前往黎靬(亚历山大城)
唐代杜环:第一个到达非洲并留下记载的中国人,写作《经行记》
玛雅文明遗迹
玛雅金字塔
文本
古代美洲文明—阿兹特克文明
时间:14世纪初兴起,16世纪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等级制度经济:以农业为基础,“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文化:重视教育;尚武;制定了精确的历法;有文字;建筑和艺术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特诺奇蒂特兰城
阿兹特克的武士与祭司
文本
古代美洲文明—印加文明
时间:12世纪建立国家,15世纪强盛起来政治:君主专制,由上到下制度较为完备经济:国有制文化:结绳记事;医药学(有了外科手术)、天文、历法数学、音乐等方面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元代汪大渊:可能到过今摩洛哥和东非沿海地区,撰写《岛夷志略》
明代郑和:曾到过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上世纪70年代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
房一波获得酋长封号
文本
古代的美洲文明
文本
古代美洲文明—印第安人
文本
古代美洲文明—玛雅文明
时间:公元前16世纪—16世纪政治:城市国家;等级制度经济: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文化:城市规模较大,建筑精美;制造出精美的陶器;发明独特的文字;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
南非·大津巴布韦时间:11世纪末建立,14-15世纪鼎盛时期经济:控制内陆到沿海的对外贸易路线文化:巨石建筑

高一历史《古代黑非洲》教案

高一历史《古代黑非洲》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二单元古代美洲与黑非洲第5课古代黑非洲教案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古代黑非洲两个主要文明区域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理解黑非洲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所一一共同创造,文明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开展的道理。

深化感受文明在交流中开展、在闭塞中衰亡的道理。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麦罗埃文明、姆文明、大巴布韦文化的概况。

难点:东北非地区文明与黑非洲文明的差异与原因。

三、知识构造:1. 麦罗埃文明1) 时间是是:始于公元前590年,终于公元4世纪中叶2) 位置:位于东北非的,是尼罗河中上游古代文明的代表。

3) 渊源:库施王朝,曾统治埃及〔公元前730~公元前656〕4) 特征:打上了埃及文明烙印,是库施文明的延续,代表了库施文明鼎盛阶段的成就。

2. 姆文明1) 时间是是:兴起于公元前后~8世纪2) 位置:今埃塞俄比亚境内的,地处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的交通要冲。

3) 特征:这是一种混合型文明,与姆王国的兴衰相始终4) 地位:对外贸易高度繁荣,堪称当时一流的世界贸易大国。

3. 大巴布韦1) 得名:得名于一组古代巨石建筑群遗址2) 时间是是:公元4世纪至5世纪,班图人建立过一些王国,14、15世纪到达鼎盛。

3) 位置:包括今巴布韦、莫桑比克南部、博茨瓦纳东部和南非北部一带。

4) 特征:巨石建筑物5) 地位:大巴布韦文化是南部黑非洲古代文明的出色代表。

四、教学过程:启发导入:从课题导入,何谓黑非洲?阅读考虑:P19,在地图上找出黑非洲的位置,得名和主要的文化中心。

根据知识构造列表,梳理知识点。

重点分析麦罗埃文明,姆文明的特征及其成因。

完成“文献选读〞题,铭文中的“他们〞指什么国家?指库施王国。

稳固知识:1.列举古代“黑非洲〞两个主要文明区域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1〕位于东北非前后相继的麦罗埃与姆文化。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古代黑非洲》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古代黑非洲》教案、教学设计
-选定文明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对其发展的影响;
-该文明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该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联系与交流。
3.分享成果: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1.填空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关于古代黑非洲文明的填空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阅读指定史料,分析并总结出古埃及文明、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选做作业: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古代黑非洲文明,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论文,深入探讨该文明的发展过程、成就及其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
-制作一份关于古代黑非洲文明的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新颖,展示非洲文明的风采。
2.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地图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评价: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小论文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技能培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年表等工具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文明的能力;提高学生通过史料阅读、分析、综合、评价等途径获取历史信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主动探索古代黑非洲的历史奥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难点:学生对古代黑非洲文明的认知和理解;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史料阅读与分析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第5课 古代黑非洲

第5课 古代黑非洲

第五课古代黑非洲[教学目标]1.知道古代黑非洲两个主要文明区域及其文明成果;理解黑非洲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

2.通过阅读教材小字、文献选读等栏目掌握从历史资料、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3.进一步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所共同创造,文明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的道理。

深刻感受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道理。

[重点与难点]重点:麦罗埃文明、阿克苏姆文明、大津巴布韦文化的概况。

难点:黑非洲文明发展缓慢原因。

说明:1.与世界其它文明区域相比,黑非洲的文明同学们知之甚少,通过本课学习对黑非洲主要文明区域及主要的文明成就有一些概要的了解,认同世界文明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是本课的重点。

2.黑非洲文明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几乎不为世人所知,其原因是什么,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从课题导入,何谓黑非洲?你了解黑非洲的文明吗?2、观察《古代黑非洲文明示意图》,找出黑非洲主要文明中心:东北非文明——麦罗埃与阿克苏姆南部非洲文明——津巴布韦3、讲授麦罗埃文明:4、讲授阿克苏姆文明5、讲授大津巴布韦文化[资料附录]1、非洲分成三部分:非洲本土欧洲的非洲亚洲的非洲“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黑格尔:《历史哲学》2、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一编第七章第337——344页[板书设计]麦罗埃文明:受埃及文明影响,冶铁业发达东北非古代黑非洲阿克苏姆文明:混合型文明,对外贸易繁荣南部非洲:大津巴布韦文化:“石头建筑”——未解之谜[训练设计]为什么有西方学者认为“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非洲人从来就没有发展过自己的文明”?谈谈你对古代黑非洲文明的认识。

参考答案:1)由于沙漠和大海的阻隔,黑非洲在相对闭塞的环境中发展较为缓慢;历史上形成的偏见;19世纪中期以后迟到的考古发现。

2)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所共同创造,黑非洲透过时间与空间的阻隔,断断续续受到北非、西亚的文化影响,创造了极富色彩的独特文明,是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位于南非的大津巴布韦文化,石头城。
探索与研究:
1、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黑非洲”可 以通过哪些地方与外界交往?这种地理环 境对其文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① 仅在东北角上,通过尼罗河、或通 过红海与外界有所联系(尼罗河通道、撒哈拉商 路和印度洋航道)。
②这种闭塞的环境使黑非洲文明大部 分处于封闭状态下独立发展,因此文明发 展进程缓慢。位于红海边的阿克苏姆文明 相对发展快一些。
区域 名称
时间
成果
特点及评价
西非 加纳、 马里、 桑海
11-16世纪
王国
(了解即可)
东北 非 (今 埃塞 俄比 亚境 内)
南非
麦罗埃文明【公元前590- 棉花、冶铁、
公元4世纪中叶,库施文 陶器、外贸;
明(前11世纪初-公元4世 象形文字、宗
纪中叶)鼎盛阶段】
教神像
阿克苏 姆文明
公元前后兴起; 造船业、金属
津巴布韦国徽
图案中间为盾徽。盾面上 部是蓝白相间的波纹,象征 津巴布韦广阔的水域;下部 的图案为举世闻名的文化遗 址“石头城”(津巴布韦在 班图语中是“石屋”或“石 头城”的意思),
这是非洲古老文明的象征。盾徽上端是五角星和津 巴布韦鸟及基座,寓意同国旗。鸟的基座旁有锄头等图 案,盾形下方的山坡上有玉米、棉花图案,象征该国丰 富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盾徽两侧各有一只津巴布韦羚 羊,底端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团结、自由、劳动”。
-----
世 界 最 大 的 沙 漠 撒 哈 拉 沙 漠 卫 星 图
麦罗埃与阿克苏姆
1、麦罗埃文明
①时间:公元前590年到公元4世纪中叶 ②渊源:库施王朝,曾统治埃及(公元前730--公元前656) ③位置:位于东北非的今苏丹共和国,是尼罗河中上游古
代文明的代表。
④特点: 麦罗埃文明库施文明鼎盛时期的 代表,深受古埃及文明影响。
④地位:对外贸易高度发达堪称当时一流的世界贸易大国。
阿 克 苏 姆 王 国 石 柱
阿克苏姆王国古城遗址
◆ 巨型方尖石碑、尖石塔和巨大无比的石柱 是阿克苏姆文明的标志性建筑。遗址上原有一 个由7座方尖碑组成的石碑群,其中的5座早已 倒塌。 ◆ 剩下的两座中一座高33米,其重量大约有 500吨,被认为是古代世界成功开采并竖立的最 大的整块岩石,也是人类有史以来竖立起来的 最高的石碑。 ◆ 另一座高24米,在碑顶下雕刻着一面类似盾 牌的图案。这座石碑在1936~1941年意大利占 领埃塞俄比亚期间被墨索里尼掠往罗马。1947 年意大利与联合国达成协议,同意将方尖碑返 还给埃塞俄比亚;1998年意大利答应将方尖碑 空运回埃塞俄比亚。
精品jing
090924第5课古代黑非洲
古 代 非 洲 地 图
地理环境
深受撒哈拉沙漠与大海阻隔;地形地貌复杂。
黑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一般称为“黑非洲”。
(具体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大非洲地区, 包括东非(苏丹、肯尼亚、乌干达、刚果、津巴布韦等) 、西非、 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大陆及诸岛。因这一地区 的居民主要是黑色人种,故而一般将其称之为 黑非洲。)
卡米,曾经是大津巴布韦的首都,并一度得到过繁荣的发展;在十六世纪中叶被遗弃
练习与测评
列举古代“黑非洲”两个主要文 明区域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 (1)位于东北非前后相继的麦罗埃与阿克苏姆 文化。
• 麦罗埃的冶铁业发达,采金、制作陶器、种植棉 花等都是重要文明成果。有象形文字,已失传。
• 阿克苏姆文化兼收并蓄各国、各地区文化,拥有 广泛的贸易往来,自己铸金币,巨石建筑等。
世界第二大瀑布,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大瀑布
洲有 维
大 津 巴 布 韦 古 城 遗 址 。
一 片 石 头 城 遗 址 , 这 就 是 举 世 闻 名 的 非
24
多 利 亚 堡 ) 东 南 约 公 里 的 丘 陵 地 带 ,
在 津 巴 布 韦 共 和 国 马部非洲的大津巴布韦文化
①时间: 4世纪到15世纪末,班图人建立过一些王国,14、15 世纪达到鼎盛。
②地点:今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南部、博茨瓦纳东部、南非 北部
③特点:巨石建筑物,文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 ④得名:得名于一组古代巨石建筑群遗址。 ⑤地位: 大津巴布韦文化是南部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
2.阿克苏姆文明的特征是什么?这 一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特征:是一种在多种文明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 的混合型文明,与阿克苏姆王国的兴衰 相始终。
原因:阿克苏姆王国地处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 水路的交通要冲,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 和商旅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 交融。阿克苏姆文明正是在各种文明的 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材料题: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 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 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 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 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 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 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 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津巴布韦国旗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靠旗杆 一侧为带黑边的白色等腰三角形,正中一颗红色五角 星,星内有一只津巴布韦鸟,白色象征和平,五角星 代表国家和民族的良好愿望,津巴布韦鸟是该国特有 的标志,也是津巴布韦和非洲国家古老文明的象征; 右侧为七道平行横条,黑色居中,向上下两边依次均 为红、黄、绿色。黑色代表占人口多数的黑人,红色 象征人民为争取独立而洒的鲜血,黄色象征矿产资源, 绿色代表国家的农业。
←位于今苏丹的 博尔戈尔山及纳 巴塔地区金字塔
尼罗河岸边的 这些神秘的、建造 技术高超的金字塔 和陵墓,成为沙漠 边界一道独特的风 景线。这些建筑的 遗迹说明……
2、阿克苏姆文明
①时间: 兴起于公元前后--8世纪
②地点:今埃塞俄比亚境内,地处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 的交通要冲。
③特点:多种文明影响下的混合型文明,与阿克苏姆王国的兴 衰相始终。
4世纪盛;350 货币、外贸繁
年灭麦;8世纪 荣;巨石建筑
衰败
(圆头碑)
大津巴 布韦文 化
公元4、5世纪 兴;14、15世 纪盛;15世纪 末16世纪初衰
梯田、水渠、 水井;巨石建 筑群
深受古埃及文明 影响也有自身特 色;“古代非洲 的伯明翰” 兼收并蓄的混合 型文明(原因)
隔绝环境下发展 起来的文明、 “石头城”未解 之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