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周期现象

合集下载

光周期现象

光周期现象

二、植物对光周期反应的类型 ①长日植物(LDP) ②短日植物(SDP) ③日中性植物(DNP) ④长-短日植物 ⑤短-长日植物 ⑥中日照植物 ⑦两极光周期植物
长日植物(long day plant,LDP)
• 指在24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一定 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对这些植物延 长光照可促进或提早开花,相反,如延 长黑暗则推迟开花或不能成花。 • 属于长日植物的有:小麦、大麦、黑麦、 油菜、菠菜、萝卜、白菜、甘蓝、芹菜、 甜菜、胡萝卜、金光菊、山茶、杜鹃、 桂花、天仙子等。
二、光周期诱导的机理 (三)光周期刺激的感受和传递: 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成熟叶片,而发 生反应的部位是芽。可见二者之间必有某种刺 激信息的传导,因而有人提出了开花刺激物学 说。 韧皮部传导。 (四)开花刺激物的性质:至今为止,仍有争议: 植物的成花与甾类化合物和植物激素有一定关 系。
第二节 光周期现象
一、 在一天之中,白天与黑夜的相对长度,称 为光周期(photoperiod)。 昼与夜的长度因地球的纬度及季节的变化 而不同。在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一年中白天 最长夜间最短的一天是夏至,而且纬度愈高, 白天愈长夜间愈短;相反,冬至是一年中白天 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纬度愈高,昼愈短夜愈 长;春分与秋分的昼夜长度相等,各为12小时。
临界暗期(critical dark period)
• 自然条件下,一天24h中是光暗交替的, 即光期长度和暗期长度互补。有临界日 长就会有相应的临界暗期,指在光暗周 期中,短日植物能开花的最短暗期长度 或长日植物能开花的最长暗期长度。 • 在植物的光周期诱导成花中,暗期的长 度是决定植物成花的决定因素。
短日植物(short day plant,SDP)
• 指在24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一定 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对这些植物适当 延长黑暗或缩短光照可促进或提早开花, 相反,如延长日照则推迟开花或不能成 花。 • 属于短日植物的有:水稻、玉米、大豆、 高粱、苍耳、紫苏、大麻、黄麻、草莓、 烟草、菊花、秋海棠、腊梅、日本牵牛 等。

光周期现象

光周期现象
用不同波长的光来间断暗期的试验表明:无论是抑制短日植物开花,还是诱导长日植物开花,都是红光最有 效。如果在红光照过后立即再用远红光照,那么暗期闪光间断的效应就会消失。说明暗期闪光间断效应有光敏素 参与。
光敏作用
暗期闪光中断效应作用的最大作用光谱正好是光敏素的最大吸收光谱,最小作用光谱也正好是光敏素的最小 吸收光谱。
开花传导
接受光周期诱导的部位是叶片,进行光周期反应的部位是茎尖的生长点,叶和起反应的部位之间隔着叶柄和 一段茎。那么,必然有一个开花刺激物传导的问题。以苍耳的嫁接实验来说明。把五株苍耳植物互相嫁接在一起, 且只让其中一株上的一张叶片处于苍耳开花适宜的光周期(短日照)下,其他植株都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长日 照)下,它们都可以开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临界夜长比临界日长对开花更为重要。长夜诱导短日植物开花,却抑制长日植物开花。 因此,也把短日植物叫做长夜植物(long-night plant)。把长日植物叫做短夜植物(short-night plant)。
日中性植物
这类植物的成花对日照长短的反应不敏感,只要其他条件满足,在任何长度的日照下均能开花。如月季、黄 瓜、茄子、番茄、辣椒、菜豆、君子兰、蒲公英等。
植物光周期反应的不同类型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由于地球上同一纬度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纬度在同一季 节之间光周期不同,所以就形成了植物光周期反应类型的规律性分布。
机理
1
感受部位
2
开花传导
3
周期诱导
4
中断现象
5
光敏作用
感受部位
实验证实:感受光周期反应的部位是植物的叶片:例如用短日照的植物-菊花进行实验,首先将植株顶端的 叶子全部去掉。
②暗期光中断现象和生理效应暗期光中断现象表明了光周期反应与光强、光质以及参与光反应物质之间的关 系。

光周期现象

光周期现象

五,光敏色素在开花中的作用
光敏素有两种存在形式,Pr和Pfr。在黄化组织中,光敏素大部分以红光吸收型(Pr)存在,其吸收高峰在660nm。当用红 光照射时,Pr的吸收光谱发生变化,吸收高峰在725 nm。这说明通过红光照射Pr已转变为另一种形式(Pfr)。 光敏素在开花中如何产生生理效应,目前还不清楚。光敏素本身并不是开花刺激物,但它可以触发开花刺激物的形成(合成 或激活)。现在一般认为,不论是短日植物(SDP)还是长日植物(LDP),其开花都与Pfr与Pr的比例有关。对于SDP,在光期结 束时,Pfr/Pr比值高(因为在白天,红光比例大,有利于Pfr的形成),开花刺激物的合成受到阻止。转入夜间后,Pfr向Pr逆转, Pfr/Pr比值变小。当此值到一定水平时,就会触发引导开花刺激物形成的代谢过程,SDP的成花反应就可以发生。如暗期为红光 所间断,Pr转换成Pfr,Pfr/Pr比值升高,开花刺激物的形成即遭受阻止。
三,临界日长与临界暗期
• (一)临界日长
长昼夜周期中能诱导植物开花所需的最低或最高的极限日照长度。
长日植物(long-dayplant)是指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等于或长于临界日长时,能诱 导开花或促进开花的植 物。如菠菜为13小时,天仙子为11.5小时。短日植物(shortday plant)是指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等于或短于临界日长时,能诱导开花或促进开 花的植物。如苍耳为15.5小时,烟草为14小时,一品红为12.5小时。故长日或短日植 物的区别,是它们对日照长度的要求有一最低的或最高的极限。即对长日植物来说有 一最低的极限,则对短日植物有一最高极限
四,光周期诱导
(二)感受光周期的部位 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叶片,这是许多实验所证实。同时,叶片对光周期刺激的敏感性与其年龄有关,一般来说,幼叶和老叶的敏感性较弱,成长的 叶片敏感性最强。 (三)开花刺激物的传导 接受光周期诱导的部位是叶片,进行光周期反应的部位是茎尖的生长点,叶和起反应的部位之间隔着叶柄和一段茎。那么,必然有一个开花刺激物传导 的问题。以苍耳的嫁接实验来说明。把五株苍耳植物互相嫁接在一起,且只让其中一株上的一张叶片处于苍耳开花适宜的光周期(短日照)下,其他植株都 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长日照)下,它们都可以开花。这就证明,植株之间确有开花刺激物质通过嫁接的愈合而传递。另外,经过短日照处理的短日植物, 例如高凉菜,把其嫁接到长日植物八宝植株上,可引起八宝在短日条件下开花。反之,若将长日处理的长日植物,接到短日植物上,可引起短日植物在长日 条件下开花。这说明两种光周期反应的植株所产生的开花刺激柄或茎,可以阻止开花刺激物的运输,说明运输途径是韧皮部。 苏联的柴拉轩将这种刺激物叫做成花素(forigen),但这种物质至今还没有被分离出

光周期现象名词解释

光周期现象名词解释

光周期现象名词解释
光周期现象是指一个正弦信号经过不同频率的调制后再进行幅度检波,其输出电压随调制频率而变化。

这种因为载波振荡和解调作用所引起的各次谐波之间产生差值的规律称做“光周期”或者叫做“光学频移”。

利用光周期可以实现很多功能:无线通讯、广播系统等都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来对已发射的基带信号加以处理。

当然还包括调节非线性元件参数,改善伺服特性。

总之,自动控制中采样-保持环节就是模拟了光周期原理设计得到的。

- 1 -。

光周期现象

光周期现象

光周期现象光周期现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一定的周期性方式,产生的光变化现象。

它是一种由激素、器官、神经元和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影响,通过输入信号调节能量来实现自然节律,从而改变光照强度的特定现象。

它是一种自主的、多变的、节律性的、可重复可积累的光变化现象,为生物的行为背后的机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光周期现象被广泛用于生物的行为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研究硅酸盐芯片的深入研究,发现了光周期现象的在植物的作用机制。

显微镜下,硅酸盐植物的细胞皮层中具有着长叶期和短叶期。

当太阳落山后,植物会自然发生叶落。

当硅酸盐植物处于短叶期,植物会根据太阳光的强弱,调节供给能量,也就是生物节律发挥作用,引起植物叶落的现象。

光周期现象也有助于生物行为分析。

比如说,我们研究实验室小鼠已经证实,天气热的时候,小鼠会选择睡眠,而当天气凉爽的时候,小鼠会选择活动。

从行为学的角度讲,小鼠的行为是由太阳光照射的一个光周期现象所引起的。

比如说,在晴天,太阳光比较强,小鼠就会睡眠;而在阴天,太阳光弱,小鼠就会活动,这就是光周期现象带来的生物行为分析效果。

光周期现象对生物行为的研究,还为建立可靠的生物节律模型奠定了基础,并且为新型计算机及机器人技术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动物的活动和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一系列有关生物生理和行为调控的问题。

综上所述,光周期现象既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行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可以通过改变光照强度,调控能量,调节生物的行为,为生物节律模型奠定基础,为新型计算机及机器人技术提供值得参考的资料,这是其价值所在。

它不仅改变了我们对生物学的认知,也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模型,用于探索生物的行为和未来的可能性。

第九章 光周期现象

第九章 光周期现象


6、光期与光周期诱导——影响成花数量
大豆(SDP,15h)
暗期长度为16h 结论:暗期对成花起决定性作用,但光期必不可少。
返回
在进行暗期间断实验过程中发现,
红光间断的效果最好,蓝光较差, 绿光无效。如果红光间断后接着 进行远红光间断,能够消除红光 间断的效果。
长日植物 1

短日植物

引种
育种 控制花期 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1 引种 引进新的作物或品种时,首先要了 解被引种作物的光周期特性。如果原产地与引 入地区光周期条件差异太大,就有可能因生育 期太长而不能成熟,或者因生育期太短而产量 过低。 我国南方多为SDP。北方多为LDP。纬度越高临 界日长越长。一般来说,SDP南种北引,开花 期推后,生育期会延长;北种南引,生育期会 缩短,开花期提前。LDP刚好相反。所以对于 收获果实和种子的作物在引种时必须考虑引进 后能否适时开花结实,否则就会导致颗粒无收。
一月腊梅二月梅, 三月迎春四牡丹, 五月芍药六栀子, 七月荷花八凤仙, 九月桂花十芙蓉, …….

2007国庆天安门广场花坛布置情况:此次花坛 使用的花卉有上百个品种(共计40万盆),包 括: 一品红、温室凤仙、彩叶草、四季海棠、菊花、 串红、大丽花、小丽花、龙柏、五针松、叶子 花、牵牛花、杜鹃、茶花、凤梨、丽格海棠、 桂花、米兰、石榴、兰花(蝴蝶兰、秋兰、墨 兰、文心兰、大花蕙兰、卡特兰等)

1
2
3
4
光周期感受的部位
菊花SD,LD处理
*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叶片 反应部位 :茎尖端生长点
3. 光周期诱导的时期 叶片感受光周期诱导的能力与叶龄和叶的 发育阶段有关. 例如,第四片,叶龄为四,只有一定叶龄的 叶片才能感受光周期诱导,也就是植株要 具有一定的生理年龄,如苍耳在叶龄为四 或五时,才能感受日照。 从叶的发育阶段看,刚刚充分展开的叶片 对光周期诱导最敏感,幼叶和老叶的敏感 性降低。

光周期现象的名词解释

光周期现象的名词解释

光周期现象的名词解释光周期现象,又被称为日长现象,是指生物体的生理、行为或生态特性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这些变化受到日照时间的影响。

光周期现象广泛存在于植物、昆虫和动物等生物体中,对其生长、繁殖和行为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下面将从不同生物体的角度解释光周期现象。

光周期现象在植物中的表现主要体现为花期、休眠和落叶等现象。

植物通过感知周围环境的光照强度和持续时间,调节自身的生长和发育节奏。

一般来说,春季光照时间逐渐增长,植物会迅速进入生长期,并花期也会提前。

而秋季光照时间减少,植物则会进入休眠状态,并且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叶片会逐渐凋落,以减少水分的蒸腾。

对于昆虫来说,光周期现象主要影响其繁殖行为和孵化周期。

有些昆虫的交配行为和产卵行为会受到光照时间的影响。

以蚕为例,夏季日照时间较长时,蚕的幼虫期会相应缩短,从而提前蜕皮和进入蛹期。

而冬季日照时间短暂时,蚕的生长时间也会延长,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这种光周期调控机制能够保证昆虫在适宜的季节完成繁殖,增加后代的存活率。

对于动物来说,光周期现象在生理和行为上的表现相对复杂。

在哺乳动物中,光周期现象对于生物钟的产生和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

生物钟是一种内生性生物节律,可以用来预测周期性事件的发生。

通过感知光周期,动物的生物钟能够准确地调节其体温、代谢和活动状态等生理过程。

光周期还可以影响动物的季节性迁徙、冬眠和繁殖行为。

很多动物会利用光周期来判断适宜的繁殖时机,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求偶、交配和繁殖。

光周期现象可以说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一种巧妙的互动机制。

生命在地球上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通过适应和利用光周期现象,使得生物体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衍。

对于植物来说,光周期是控制花期和繁殖的关键因素,对于昆虫和动物来说,光周期则是调节繁殖和行为的重要指标。

光周期现象进一步说明了生命对于光照的敏感性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总而言之,光周期现象是生物体对光照变化的敏感反应,通过调控生物体的生长、繁殖和行为等方面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畜牧业中光周期现象的应用

畜牧业中光周期现象的应用

性 发 育所需要的 最低光照畏 度通 常 称 为 点
” ,

替阴割

因为
.
,
对母畜进行 阴割 是有 一定 困难的
,
增加光照有利 手生殖器的发育

.
,
而减 少光照会
在实脸 家 内我们敲 明 了以丰富铜料喂养的 乳牛拾
0 以 8一 1
5
阻碍 性的 发 育
,
小 时短 日照 时
,
降低了产乳量但增 高了含
大多数 息类的生殖腺从秋 不 到冬天都处在瀚止肤
这种 节奏要延被 若干 小 时 来补充速擅光照
, 、 、
因而
,
中框神握 系
属于短 日 照类型的有 2 5形的 植物 ( 如黍

就 也参 加 了动物的光周期 反 应 量
,

稻 玉米 大麻属等 ) 和爵多反甥动物 ( 如 多 短 日照 动物 的生殖腺 活
:
利用光周期现象可提高农亚动物和 毛 皮 兽 的 产 就 是在等 量铜料下可增产 1 0一 15 % 肉

不同 畏度的因光来代替不背断 的 补充光 照 息类 而 且对兽类
,

这不仅对

畏和 发 育 为了 肥育各种 品 种息



牛和例养乳牛
,
星 虫 亦然
,

并能加速 植物开花
,
研究 广泛采 用 短
,
日 天产卵 5
,
夜简光 照 的影响与 它 的光 照 时 简 J 在第 R l
于 畏 日照 类
,
成年鹅 毛 皮兽 ( 骆




5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植物对光周期反应的类型 ①长日植物(LDP) ②短日植物(SDP) ③日中性植物(DNP) ④长-短日植物 ⑤短-长日植物 ⑥中日照植物 ⑦两极光周期植物

长日植物(long day plant,LDP)
• 指在24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一定 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对这些植物延 长光照可促进或提早开花,相反,如延 长黑暗则推迟开花或不能成花。 • 属于长日植物的有:小麦、大麦、黑麦、 油菜、菠菜、萝卜、白菜、甘蓝、芹菜、 甜菜、胡萝卜、金光菊、山茶、杜鹃、 桂花、天仙子等。
夜长/h
0。
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
• 生长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植物在长期适应和进 化过程中表现出生长发育的周期性变化,植物 对日长度发生反应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植 物的开花、休眠、落叶、鳞茎、块茎、球茎等 地下贮藏器官的形成都受日照长度的调节,但 是,在植物的光周期现象中最为重要且研究最 多的是植物成花的光周期诱导调节。
成花刺激物或成花抑制物
• 由于寻找成花刺激物的研究没有肯定的结果, 人们认为,也不排除植物在非诱导条件下不能 开花是由于叶片中存在某种成花抑制物的可能 性。试验表明:长日植物天仙子、短日植物草 莓和藜在非诱导光周期条件下不能开花,但是 去掉全部叶片时,在任何日长下都能开花;在 非诱导条件下存在的成花抑制物的性质也未能 确定。
三、光周期现象的应用 ①异地引种:要考虑两地的日照时数是否一致及 作物对光周期的要求如: 北方 南方 发育提前,应选晚熟品种 SDP 南方 北方 发育推迟,应选早熟品种 北方 南方 发育推迟,应选晚熟品种 LDP 南方 北方发育提前,应选晚熟品种 ②育种:利用人工光照,可以调节开花期,使 父母本花期相遇,便于杂交授粉。 ③控制花期:在花卉栽培中,可用缩短或延长光 照时数,来控制开花时期,使它们在需要的时 节开花。 ④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甾类化合物与植物的成花诱导
• 外用甾类化合物处理也能促使植物开花。从经 过长日处理的毒麦提取甾类化合物饲喂给培养 在试管中的藜芽,可促进其开花;而从经过短 日处理的毒麦中得到的提取物则无作用。分析 从短日植物菊花中得到的提取物,发现其中对 菊花和苍耳的花芽形成有效的组分类似于谷甾 醇和豆甾醇。施用甾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抑制 剂也能抑制花芽形成。
临界暗期(critical dark period)
• 自然条件下,一天24h中是光暗交替的, 即光期长度和暗期长度互补。有临界日 长就会有相应的临界暗期,指在光暗周 期中,短日植物能开花的最短暗期长度 或长日植物能开花的最长暗期长度。 • 在植物的光周期诱导成花中,暗期的长 度是决定植物成花的决定因素。
短日植物(short day plant,SDP)
• 指在24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一定 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对这些植物适当 延长黑暗或缩短光照可促进或提早开花, 相反,如延长日照则推迟开花或不能成 花。 • 属于短日植物的有:水稻、玉米、大豆、 高粱、苍耳、紫苏、大麻、黄麻、草莓、 烟草、菊花、秋海棠、腊梅、日本牵牛 等。
临界日长(critical daylength)
• 长日植物的开花,需要长于某一临界日 长;而短日植物则要求短于某一临界日 长,这类植物称绝对长日植物或绝对短 日植物。 • 许多植物的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并不 十分严格,它们在不适宜的光周期条件 下,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也能或多或少 的开花,这些植物称为相对长日植物或 相对短日植物。
二、光周期诱导的机理 (五)光敏色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 植物的成花作用受Pfr/fr比值影响,短日植 物要求低的Pfr/fr比值,长日植物则要求相对 高的Pfr/fr比值。而日光中含有高比例的红光, 故光期结束时植物体内Pfr占优势,黑暗中Pfr 能缓慢转变成Pr成被破坏,因而暗期结束前Pr 占优势,Pfr/Pr比值增高利于LDP成花而抑制 SDP成花,Pfr/Pr比值下降而效果相反,在暗 期中途或末尾以短暂红光处理,可使Pfr迅速 增高,则促进LDP成花而抑制SDP成花这种效应 又能为随后的远红光处理所逆转。
植物激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
• 赤霉素(GA)影响成花的效应最大,GA可促进 多种LDP在短日照条件下成花,并可代替多种 植物对低温的要求。进一步的研究发现,GA4和 GA7能更有效地促进高山勿忘我草和高雪轮等植 物的成花,而GA3 却没有作用。施用抗GA的CCC 则抑制长日植物开花。
植物激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
开花
开花 长日
营养状态 短日
短日
长日
长日
短日
不同的光周期处理菊花叶片 和顶端对它开花的影响
成花刺激物或成花抑制物
Chailakhyan提出成花激素的假说:(1)感受光周期 反应的器官是叶片,经诱导后产生促进开花的物质; (2)叶片中产生的特殊物质可向各方向运转,到达茎生 长点引起各种变化;(3)不同植物的成花刺激物具有相 似的性质;(4)植株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成花素 (florigen)不是基础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般物质。有 大量的嫁接实验支持这一假说,肯定植物在经过适宜 的光周期诱导后,产生了可传递的成花刺激物,但是 对成花素的分析与鉴定并未得到肯定的结果。
发现
• 美国园艺学家Garner和Allard 1920年观察到烟 草的一个变种(Maryland Mammoth)在华盛顿 附近地区夏季生长时,株高达3-5m仍不开花, 但在冬季转入温室栽培后,其株高不足1m就可 开花。他们试验了温度、光质、营养等各种条 件,发现日照长度是影响烟草开花的关键因素。 在夏季用黑布遮盖人为缩短日照长度,烟草就 能开花;冬季在温室内用人工光照延长日照长 度,则烟草保持营养状态而不开花。由此他们 得出结论,短日照是这种烟草开花的关键条件
18 17 16 15 14 13
60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0 。 40 。 30 。 20 。 15 。
日长/h
12 11 10 9 8 7 6 冬至 (22/12)
春分 (21/3)
夏至 (22/6)
秋分 (23/9)
冬至 (22/12)
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 昼夜长度的季节性变化
植物成花生理
第二节 光周期现象
一、光周期现象的发现 在一天之中,白天与黑夜的相对长度,称 为光周期(photoperiod)。 昼与夜的长度因地球的纬度及季节的变化 而不同。在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一年中白天 最长夜间最短的一天是夏至,而且纬度愈高, 白天愈长夜间愈短;相反,冬至是一年中白天 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纬度愈高,昼愈短夜愈 长;春分与秋分的昼夜长度相等,各为12小时。
植物的地理起源和分布与光周期特性
• 自然界的光周期决定了植物的地理分布与 生长季节,植物对光周期反应的类型是对自然 光周期长期适应的结果。低纬度地区不具备长 日条件,所以一般分布短日植物,高纬度地区 的生长季节是长日条件,因此多分布长日植物, 中纬度地区则长短日植物共存。在同一纬度地 区,长日植物多在日照较长的春末和夏季开花, 如小麦等;而短日植物则多在日照较短的秋季 开花,如菊花等。
• 中日照植物(intermediate-daylength plant)。 只有在某一定中等长度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 而在较长或较短日照下均保持营养生长状态的 植物,如甘蔗要求11.512.5小时日照。 • 两极光周期植物(amphophotoperiodism plant)。 与中日照植物相反,这类植物在中等日照条件 下保持营养生长状态,而在较长或较短日照下 才开花,如狗尾草等。
成花刺激物或成花抑制物
• 有的植物似乎既存在成花刺激物,又存在成花 抑制物,如短日植物紫苏,处于长日照下时, 对一片叶片进行遮光短日照处理,植株并不能 开花,但是如果把其它叶片去掉,仅留一片叶 片进行短日照处理,则植株开花,这表明在非 诱导条件下的叶片中存在成花抑制物,去除抑 制物后,诱导叶片中的成花刺激物起作用而诱 导开花。
植物激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
• 植物的成花过程(包括花芽分化和发育)可能 不是受某一种激素的单一调控,而是受几种激 素以一定的比例在空间上(激素作用的部位) 和时间上(花器官诱导与发育时期)的多元调 控,植物的成花过程是分段进行的,在不同的 阶段,可能有不同的激素起主导作用。因此, 在不同的光周期条件下,是通过刺激或抑制各 种植物激素之间的协调平衡来控制植物的成花 的,在适宜的光周期诱导下或外施某种植物激 素,可改变原有的激素比例关系而建立新的平 衡,进而诱导与成花过程有关的基因的开启, 从而调节成花。
二、光周期诱导的机理 (三)光周期刺激的感受和传递: 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成熟叶片,而发 生反应的部位是芽。可见二者之间必有某种刺 激信息的传导,因而有人提出了开花刺激物学 说。 韧皮部传导。 (四)开花刺激物的性质:至今为止,仍有争议: 植物的成花与甾类化合物和植物激素有一定关 系。
营养状态
甾类化合物与植物的成花诱导
• 在植物中发现多种雌性激素、雄性激素等甾类 化合物。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甾类化合物在植物 的成花诱导中起作用,如雌二醇能够促进甘蓝、 菊苣、浮萍、西洋红等植物开花;在适宜的光 周期条件下,短日植物白苏与红叶藜和长日植 物天仙子的雌性激素含量都有所增加。这些都 说明雌性激素与植物成花诱导过程密切相关。
植物激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
• 脱落酸(ABA)可代替短日照促使一些SDP在长 日照条件下开花。如将ABA溶液喷于黑醋栗、 牵牛、草莓和藜属的植物叶片,可使它们在长 日照下开花。但是ABA却使毒麦、菠菜等LDP的 成花受到抑制。并且,ABA抑制毒麦成花的时 间是在花发育开始之时,抑制作用的部位是在 茎尖而不是在叶片。
• 不同种类的植物通过光周期诱导的天数不同, 如苍耳、日本牵牛、水稻、浮萍等只要一个短 日照周期,其它短日植物,如大豆要2~3d, 大麻要4d,红叶紫苏和菊花要12d;毒麦、油 菜、菠菜、白芥菜等要求一个长日照的光周期, 其它长日植物,如天仙子2~3d,拟南芥4d, 一年生甜菜13~15d,胡萝卜15~20d。短于其 诱导周期的最低天数时,不能诱导植物开花, 而增加光周期诱导的天数则可加速花原基的发 育,花的数量也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