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自然辩证法题库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含答案和论述题)

1,___D____是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征:①猜测性、辩证性、逻辑性;②直观性、系统性、分析性;③思辨性、联系性、综合性;④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
2,构成系统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原因之一是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____B____。
①相加性;②协同性;③无序性;④同一性3、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D①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②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③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④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4、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D①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②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③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④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5、对于演绎方法条件限定不能成立的是:D①大前提必须包含小前提②如果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结论也应该是否定的。
③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④两个否定的前提能推出结论。
6、自然界中四种基本力包括:A①引力、强力、弱力和电磁力,②引力、强力、弱力和摩擦力③引力、强力、弹力和电磁力④引力、弱力、电磁力和摩擦力7、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C①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②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③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④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8、关于科学实验的认识论特点不正确的是B①科学实验对象的受控性使得实验认识方法更富有必然性②科学实验对象的选取受主观影响,因此具有偶然性③科学实验组成的特殊性结构充分反映了科学实验的认识具有主客体互动性④实验类型的多样化反映了实验认识模式的多元性9、对演绎方特点说法正确的是:B①可靠性小、创造性小②可靠性大,创造性小③可靠性大、创造性大④可靠性小、创造性大10、关于恒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①恒星的归宿与其初始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寿命越短。
自然辩证法题库(附答案)

自然辩证法题库(附答案)简答题: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2、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3、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4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5怎样理解“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6科研选题的原则有哪些?7简要说明科学争鸣及其意义8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9、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那些?10 科学假说及其结构,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11 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如何?12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1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14 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15如何理解观察与理论的关系16、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17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P30-3118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
P35-3819、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1-62)20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49-5021 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
(P9-10)22、从科学理论到技术开发可简单分为几个阶段?(P203)23、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P119)24、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142)25、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
(P267)26、科学理论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P174)27. 研究型大学体制的基本特点。
(P265)(问答,可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28.评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及其重大意义。
29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出哪些重要的思想观点?(P6-8)30.试论述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
(P199-200)3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意义?32、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301-30233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3)35论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36 论述并比较古代、近代、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特点(10)37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思想(11)38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12)39现代科学革命对近代经典科学的冲击(13)4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41、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4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43、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基本内容44、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45、谈谈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硕士研究生考试题库

北京大学理科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1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A 创造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B 确立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原则。
C 寻找辩证法的实例。
D 非 A 非 B 非 C 。
2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
B 划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派别。
C 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D 非 A 非 B 非 C 。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3 科学哲学A 的核心是科学方法论。
B 是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
C 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
D 亦 A 亦 B 亦 C 。
4 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在于科学知识是A 系统化的知识。
B 已经被证明了的真理。
C 分门别类的学问。
D 非 A 非 B 非 C 。
5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要区分A 科学与宗教、艺术、哲学、常识、美学、伦理。
B 科学与伪科学。
C 科学与意识形态。
D 亦 A 亦 B 亦 C 。
6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可检验性,是指一个陈述或者其检验蕴涵A 能够与经验证据直接进行比较。
B 有可能被证明为错。
C 要冒被证明为错的风险。
D 亦 A 亦 B 亦 C 。
7 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AD)A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
B 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C 非 A 非 B 。
D 亦 A 亦 B 。
8 真正的科学知识A 具有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B 具有可能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C 不包括那些错误的知识。
D 都有可能出错。
9 重大科学成就,A 必须具有主体际性。
B 其论证过程是秘而不宣的。
C 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
D 是不可怀疑的。
10 前几年,中国东北地区某人宣称,已经用经济的办法在常温常压下把水变成了汽油,从而完成了一场科学革命。
其论证方式A 不符合公开性原则。
B 不具有主体际性。
??C 违背了相容性原则。
自然辩证法试题库

-辩证法试题及答案参考要点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探索自然、研究改造自然的方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
它认为世界是一部机器,由惰性物体组成,与思维存在物――人无关,物体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果关系。
机器的自然图景和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命题。
3.系统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4.可逆是指一个物质系统由某一状态经过某一过程达到另一状态,如果存在另一过程,能使该物质系统回到原先的状态,同时消除了原先过程对环境系统的所有影响,则原先那个过程我们就称其为可逆过程;如果不存在一个可使系统与环境复原的过程,则原先那个过程我们就称其为不可逆过程。
5.全球问题即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全球范围的紧迫威胁,需要所有国家、民族和世界人民长时期共同努力、协同解决的问题。
6.人类困境所谓“人类困境”实质是在全球帝国时代,人类疯狂地追求物质增长导致各种全球问题的大量产生,从而陷入同缠绕自身的问题复合体进行无穷搏斗,而且越陷越深、越来越看不到希望的危机和状态。
7.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满足当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
8.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人们对所观察到的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所作出的真实描述。
科学事实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9.科学观察指人们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感官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对研究对象进行仔细、认真的考察、感受客观事物提供的信息,获得科学事实或感性材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10.假说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自然定性的推测和说明。
11.高技术产业化就是高技术通过研究、开发、应用、扩散而获得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过程。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在高技术研发成果的基础上,直接生产新一代高新技术产品,逐渐发育并最终形成新的产业即高技术产业的过程;二是各种高技术迅速广泛地渗透至传统经济部门,使传统经济部门经济效益、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题目集锦及其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性质和研究对象。
P1 P3 2.阐述自然辨证法研究的根本内容。
P43.试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开展过程。
P84.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谈谈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
P111.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自然哲学获得了哪些重要成就?古代朴素自然观有什么特点P19 P232.古代希腊的科学技术获得了哪些成就?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表如今哪些方面?P193.宗教神学自然观是怎样描绘自然界的?为什么说它的出如今自然观开展史上是一种倒退P244.为什么说近代自然科学在普遍革命中诞生?阐述形而上学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倒退的历史必然性P26 P28 5.试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根底,它的根底思想是什么?P31 P326.为什么说物理学革命丰富和开展了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自然科学又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做出了丰富和开展?P32 P341.为什么说自然界的物质形态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P39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的无限可行性?P423.如何理解自然界系统的普遍性?它有哪些类型和根本特征?P43P44P454.非生命界有哪些物质层次?它们有何根本特征?P47P50P525.如何理解自然界层次构造的规律性?P531.宇宙,恒星和地球是怎样起源和演化的?如何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自然界的演化过程说明了什么?P56P57P58P592.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形式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P60P623.为什么非生命界的运动的根本矛盾及其表现?生物进化的动力是什么?P63P644.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形式的矛盾性?突变和渐变的关系如何?P63P645.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过程的矛盾性?什么是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P686.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方向的矛盾性?进化与退化的关系及其关系?P707.如何理解自然界演化开展的自组织性?以及有序与无序及其关系P728.什么是守恒原理?自然界运动转化的普遍性及其意义何在?P74P769.自然界物质运动的矛盾有哪些?如何理解其运动开展的规律性?1.什么是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P81P832.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P843.如何理解生态自然观的自然根底,社会根底和科学根底?P87P92P974.试述生态自然观的特征和根本思想?P99P1015.怎样才能人与自然的协调开展?P1026.可持续开展的内涵和原那么是什么?P1067.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我国深化施行可持续开展战略的现实意义?P1091.如何理解科学的含义?它有哪些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现代科学的分类如何?P113P114P116P1172.阐述推动自然科学开展的内部动力P1193.关于科学开展的形式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P1254.如何理解科学开展的规律性?P1275.现代科学开展的主要趋势表如今哪些方面?P1291.科研课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应遵守哪些重要的原那么?如何评价科研选题??必要时如何转化课题?P138P139P1422.科学研究的经历层次的根本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类型和作用?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P146P1513.科学观察应遵循的哪些重要原那么?恩格斯的“双重验证〞思想对于感性的科学认识活动有何意义?P147P1544.什么是科学机遇?它有何特点和作用,如何捕捉科学机遇?P157P1595.科学研究的理论层次的常见方法有哪些?有何特点和作用?P160-P1716.什么是科学假说?它是如何形成的?假说向理论转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7.什么是科学理论?它有何特征和功能?构建科学理论有哪些方法?评价科学理论的标准是什么?P174P175P177P1788.结合做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科学方法论〔或某一种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或在科学开展中的作用〕1.系统科学的根本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P1892.什么是自组织理论?自组织理论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不同?P193P1941.系统科学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其科学性怎么样?P1832.系统观饱含了哪些根本概念?它有何显著特征?P183P1853.什么是系统科学方法?它有何特点和功能?P186P1871.如何理解技术的含义?它有哪些主要特征?其分类怎么样?P200p202 P2042.技术开展的根本矛盾和常见形式有哪些?现代技术的开展趋势怎么样?P208 P2103.什么是创新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有何特点/P 212P214 P2164.技术创新过程与研究开发过程的关系怎样?如何理解技术创新过程?5.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如何?根底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与技术创新在投入和产出方面,他们的互相之间有何同异之处?P2236.什么是技术创新机制?它主要有哪些机制?并分析阐述这些机制之间的关系机制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P222 P222 P2247.技术创新有哪些常见的类型?自主创新有哪些主要类型?他们之间有何区别?P229 P2318.为什么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有哪些?如何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进展管理?P234 P236 P2389.结合所学专业或工作实际,分析阐述技术观〔或某一观点〕在技术开展中的作用1.如何理解技术方法的含义?它有何特点?P241 P242 2.技术研发应遵守哪些根本原那么和一般程序?P243 P2443.什么是技术预测它有何特点?其主要步骤和根本方法是什么?P245 P246 P2474.什么是技术评估?它有何特点?其主要步骤和根本方法是什么?P248 P249 P2565.阐述技术原理构思的一般过程,主要方法以及常见的创造创造方法P251 P252 P2536.如何理解技术方案设计?它有哪些类型和主要方法P254P2557.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有何区别?试述技术试验的根本程序和常见类型。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1. 试题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答案: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哲学学科。
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统一体,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有:矛盾、统一、对立统一、辩证发展等。
2. 试题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哪些?答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矛盾普遍性原理、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的发展规律等。
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出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
对立统一规律强调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对立面,但同时也存在着统一、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发展规律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存在着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和过程。
3. 试题三: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有明显的区别。
自然辩证法关注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强调事物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而形而上学主要研究事物的表面现象和静态存在,强调事物的单一性和恒定性。
自然辩证法以矛盾为核心,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和变动性;形而上学则以对立为基础,强调事物的二元性和不变性。
4. 试题四: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答案: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自然辩证法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的内部矛盾和辩证关系,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其次,自然辩证法指导科学家进行具体实验和观测,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过程。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使科学研究更加全面深入。
5. 试题五: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答案: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古代辩证法,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和古印度的佛陀。
他们提出了事物的变化和矛盾的概念,并强调事物的不断流变和无常性。
第二阶段是现代辩证法,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马克思。
他们从哲学和社会实践的角度深入研究了矛盾的本质和事物的发展规律。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推荐下载

北京大学理科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1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A 创造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B 确立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原则。
C 寻找辩证法的实例。
D 非A 非B 非C 。
2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
B 划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派别。
C 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D 非A 非B 非C 。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3 科学哲学A 的核心是科学方法论。
B 是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
C 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
D 亦A 亦B 亦C 。
4 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在于科学知识是A 系统化的知识。
B 已经被证明了的真理。
C 分门别类的学问。
D 非A 非B 非C 。
5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要区分A 科学与宗教、艺术、哲学、常识、美学、伦理。
B 科学与伪科学。
C 科学与意识形态。
D 亦A 亦B 亦C 。
6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可检验性,是指一个陈述或者其检验蕴涵A 能够与经验证据直接进行比较。
B 有可能被证明为错。
C 要冒被证明为错的风险。
D 亦A 亦B 亦C 。
7 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A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
B 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C 非A 非B 。
D 亦A 亦B 。
8 真正的科学知识A 具有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B 具有可能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C 不包括那些错误的知识。
D 都有可能出错。
9 重大科学成就,A 必须具有主体际性。
B 其论证过程是秘而不宣的。
C 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
D 是不可怀疑的。
10 前几年,中国东北地区某人宣称,已经用经济的办法在常温常压下把水变成了汽油,从而完成了一场科学革命。
其论证方式A 不符合公开性原则。
B 不具有主体际性。
C 违背了相容性原则。
D 亦A 亦B 亦C 。
11 科学理论A 都有其适用范围。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什么?(P39-4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
1.自然界的层次结构2.自然界的无限发展3.自然界的相互作用4.人和自然的统一。
基本特征: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从来的自然观都是对纯粹的、大然的自然界的看法。
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有何重大意义?(P41—43)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丁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第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恩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现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第四.辩证唯物丰义自然观的创穴,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技英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而不是僵化、保守的。
3、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P47)系统自然观植根于相对论、且子力学、分于生物学以及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理论、分形理论、混池理论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等现代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措绘出一幅从基本粘子、原子、分子化合物育到人类.从微观领域直至宁观天体系统演化的自组织、自我运动、自我创造购辩证的演化发展的自然图景.深入格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认为一系统’是总的自然界的模型叩。
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闻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原因分析: A. 科学史上存在着大量的同时发现。 B. 实质是科学体制本身的规范要求造成的,是科学体制规
范要求对科学家施加了压力的结果。科学规范的要求是 每个科学家要具有创新精神,成果谋求承认机制。所以 争论的原因,不在于人类的共同本性或某个科学家的个 人品质。 C. 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及民族主义情绪是加剧这种纷争的 因素。 42 关于科学奖励系统,下列说法哪个不正确? A 科学奖励在本质上既是对科学家所做贡献、又是对科学家能 力的承认。 B 科学家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和对承认的需求在本质上是一致 的。 C 科学家对承认的需求是越轨行为的直接原因。 D 科学家相互交流、互换学术成果的目的在于获得承认。 43 是谁提出 “ 交换理论 ”? A 默顿。 B 朱克曼。 C 克兰。 D 哈格斯特龙。 44 哈格斯特龙把科学奖励划分为哪两种类型 ? A 体内承认与体外承认。 B 建制承认与社会承认。 C 同行承认与非同行承认。 D 建制承认与初步承认。 ??45 关于科尔兄弟所划分的职业岗位承认 , 哪种说法不 正确 ?
??17 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A 排除一切先入之见的干扰。 B 注意重复观察。 C 特别注意细节。 D 非 A 非 B 非 C 。 ??18 在对科学理论进行检验时,应当 A 首先进行先验评价。 B 首先进行后验评价。 C 反对进行先验评价。 D 反对进行后验评价。 ??19 可检验性评价是 A 后验评价。 B 对是否有特设性假说的评价。 C 对检验蕴涵的评价。 D 对背景知识的评价。 20 自洽性评价 A 是一个理论与相应的证据之间的比较。B 属于相容性评价。 C 是理论内部是否一致的评价。 D 非 A 非 B 非 C 。 21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简单性,是指 A 科学道理要通俗易懂。 B 科学推理和论证要从最基本的原 理出发。 C 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要尽量简单。 D 非 A 非 B 非 C 。 22 当一个理论的检验蕴涵被确证之后,就意味着 A 这个理论被证伪了。 B 这个理论得到了一次确证。 C 这个理论被证明了。 D 非 A 非 B 非 C 。 23 当科学理论遇到问题时,一般的辩护策略是把问题转嫁给 A 观察。 B 背景理论。 C 辅助性假定。 D 亦 A 亦 B 亦 C 。 ??24 科学研究始于 A 问题。 B 理论。 C 观察。 D 争论。 25 修改科学理论时,应当 A 使其能够逃避检验。 B 使其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能够被 证实。?? C 避免增加特设性假定。 D 亦 A 亦 B 亦 C 。 26 关于科学家角色的意义 , 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家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 B 科学家角色的出现是有 持续性的科学活动的标志。 C 鲁班是中国科学家角色的雏形。 D 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使 角色更成熟、稳定。 27 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最早出现在: A 美国。 B 德国。 C 法国。 D 英国。 28 《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的作者是 : A 默顿。 B 本 · 戴维。 C 科尔。 D 贝尔纳。 29“ 大科学时代 ” 的涵义是: A 职业科学家人数日益增多。B 科学日益社会化 , 社会日益 科学化。 C 科学的研究规模日益扩大。D 科学的研究对象日益复杂。 30 顿提出的科学家的四条社会规范中不包括: A 普遍主义。 B 公有主义。 C 自由主义。 D 有条理的怀疑 主义。 31 科学家的首要社会功能是: A 创造性的先导作用。 B 实用功能。 C 宣传功能。 C 政治 功能。 ??32 关于科学界中的内部分层 , 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分层意味着科学家阶层在整个全社会中的职业声望存在悬 殊。 B 分层说明科学界内部存在不平等现象。 C 分层与科学界的马太效应有内在关系。 D 无论用什么指标衡量 , 分层模型都是呈金字塔型。 33 金字塔模型 ( 科学界分层 ) 与鸭梨模型 ( 社会分层 ) 相比较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界分层的金字塔模型 , 也可以演变成鸭梨状模型。 B 社会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远大于科学界分层中的上 层人士所占比例。
C 金字塔模型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高度创造性。 D 根据金字塔模型从科学界中提前鉴别出未来的精英人士,是 困难的。 34 界内部的互动之根本目的在于: A 获取学术信息。 B 得到奖金。 C 获得承认。 D 促进科学 事业发展。 35 如何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科学界内部的越轨行为 ? A 提高科学家的个人道德水准。 B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C 将科学与法律密切配合。 D 建立、规范科学界内部的自我 控制之机制。 36 关于科学共同体 , 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共同体的产生基础是科学的职业化、组织化、社会化。 B 科学共同体标志着科学活动的体制化。 C 科学共同体运行的动力机制是科学的奖励制度。 D 科学共同体的实质是科学家的行政组织,如中国科学院。 37 以下哪本是 T.S. 库恩的代表著作? A 《科学革命的结构》 B 《猜想与反驳》 C 《反对方法》 D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38 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 科学知识在本质是共同体的产物。 B 科学家个体是推动科 学发展的主体。 C 科学共同体是科学评价和理论选择的客观准则的象征。 D 范式是特定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和准则。 39 以下那种说法正确? A 科学共同体运行的特有机制是:发现 à 评价 à 奖励。 B 科学共同体中不包括非组织化、非正式化的科学群体。 C 无形学院与科学学派是无法交叉的。 D 不同层次的科学共同体的规范是不相包融的。 40 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是: A 爱因斯坦。 B 尼尔斯 · 玻尔。 C 泡利。 D 海森伯。 41 关于优先权之争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家争夺优先权是科学体制的动力机制。 B 优先权之争是人类天性在科学界中的反映。 C 优先权之争是科学体制本身高度强调创造性带来的产物。 D 学术承认和荣誉是科学家从体制方面获得的最主要的报酬。 1.‘优先权之争’现象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 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 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 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3 科学哲学 A 的核心是科学方法论。 B 是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 C 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 D 亦 A 亦 B 亦 C 。 4 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在于科学知识是 A 系统化的知识。 B 已经被证明了的真理。 C 分门别类的学问。 D 非 A 非 B 非 C 。 ??5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要区分 A 科学与宗教、艺术、哲学、常识、美学、伦理。 B 科学与伪科学。 C 科学与意识形态。 D 亦 A 亦 B 亦 C 。 ??6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可检验性,是指一个陈述或者其检 验蕴涵 A 能够与经验证据直接进行比较。 B 有可能被证明为错。 C 要冒被证明为错的风险。 D 亦 A 亦 B 亦 C 。 7 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 A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 B 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C非A非B。D亦A亦B。 8 真正的科学知识 A 具有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B 具有可能被证明为真理的性 质。 C 不包括那些错误的知识。 D 都有可能出错。 9 重大科学成就, A 必须具有主体际性。 B 其论证过程是秘而不宣的。 C 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 D 是不可怀疑的。 10 前几年,中国东北地区某人宣称,已经用经济的办法在常 温常压下把水变成了汽油,从而完成了一场科学革命。其论证 方式 A 不符合公开性原则。 B 不具有主体际性。 ?? C 违背了相容性原则。 D 亦 A 亦 B 亦 C 。 11 科学理论 A 都有其适用范围。 B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C 的真理性没有例外。 D 区别于假说之处就在于后者尚未得 到证明。 12 科学事实是 A 颠扑不破的真理。 B 客观存在的事实。 C 科学家们的约定。 D 对自然界存在的客体、现象、过程的 描述和确认。 ??13 进行思想实验,必须 A 做好完备的实验记录。 B 选用恰当的仪器设备。 C 注意比较不同实验之间的误差。 D 非 A 非 B 非 C 。 14 在相同的环境下,生理上正常的人对同一个现象的观察结 果 A 是相同的。 B 是不同的。 C 可能是不同的。 D 非 A 非 B 非 C 。 ??15 正确的观察 A 就是观察对象在视网膜上留下的印象。B 不受理论的影响。 C 不受动机的影响。 D 非 A 非 B 非 C 。 16 罗素火鸡 A 是对归纳主义提出的质疑。 B 是对归纳主义做的论证。 C 与归纳主义无关。 D 亦 A 亦 B 亦 C 。
A 实际上 , 在科学体制中,职业岗位承认比正式科学奖励更 具有重要意义。 B 职业岗位承认是一种较为广泛的承认形式。 C 科学精英绝大多数在具有较高声望的职业岗位上工作。 D 职业岗位承认与正式的荣誉性承认是一一对应的。 46 关于科学奖励的特点 , 哪种说法正确 ? A 科学奖励的奖金额与其荣誉性成正比。 B 在科学奖励中 , 物质因素越来越起重要作用。 C 分层现象在科学奖励系统中不存在。 D 诺贝尔奖金的任何一个特点都不足以单独说明它取得巨大 声望和威信的原因。 47 关于科学奖励的层次性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奖励的层次性由多种因素决定 , 其中奖励范围对奖励 声望影响较大。 B 获奖者个人声望也可以提高奖励的声望。 C 声望较低的科学奖励并没有实际意义。 D 为保证科学体制正常运行 , 科学奖励系统应使各层次科学 家都受到不同层次的激励。 ??48 关于科学奖励的优势积累功能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优势积累易使科学界加剧分层现象 , 造成贫富悬殊。 B 优势积累在荣誉和成就之间起循环促进作用。 C 马太效应所引起奖励分配上的优势积累与科学奖励的宗旨 是吻合的。 D 心理因素上的优势积累是符合奖励的普遍性原则的。 49 关于科学界内的竞争机制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优先权至上的奖励原则使科学界中出现了竞争局面。 B 竞争机制易造成垄断、重复乃至越轨行为,因此弊大于利。 C 竞争机制目的在于鼓励创造性。 D 竞争机制能导致科学界中出现合理的人力分布。 ??50 关于科学界的内外控制 , 哪种说法不正确 ? A 科学道德无法对科学进行内部控制。 B 外部控制比内部控 制有更大的强制性。 C 任何外部控制 , 必须与内部控制相配合,才能有效。 D 科学奖励系统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也是外部控制的重要 手段。 51 率先提出 “ 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 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 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 列宁 D .斯大林 52 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对其进行定量研究的学科是 A .科学统计学 B . 计量科学学 C .科学社会史 D . 科 学计量学 53 对科学进行计量研究 , 肇始于 A . 19 世纪后半叶 B . 20 世纪初 C . 20 世纪 20 年代 D . 20 世纪 60 年代 54 统计表明,只写过 1 篇科学论文的作者数大约占科学论文 作者总数的 A 80% B 60% C 40% D 20% 55 根据洛特卡定律,发表 3 篇论文的科学家是发表 1 篇论 文的科学家人数的 A 1/3 B 1/4 C 1/9 D 1/16 56 最早发现科学文献按指数增长,大约每 15 年增加 1 倍现 象的是 A .恩格斯 B .萨顿 C .默顿 D .普赖斯 57 SCI 、 SSCI 和 A工具,其特点是利用引文来检索学术文 献。这种检索方法的创立者是 A 普赖斯 B 加菲尔德 C 默顿 D 赖特 58 《科学引文索引》 正式刊行于哪一年? A 1960 年 B 1962 年 C 1964 年 D 196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