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概论开卷试题(整理)

自然辩证法概论开卷试题(整理)

自然辩证法概论〔 2021.11.5 〕( 一) 必做题 ( 每题 25 分)1、阐述生态自然不雅观的底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试述你对科学技术研究中某一方法的理解和认识,并举例说明。

( 二) 选做题 ( 以下任选两题,每题 25 分)3、为什么大陆上的中国人至今没有获得诺贝尔科 87 学奖?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4、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怎样对待科学的?你是怎样对待科学的?5、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并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的 意义。

6、简述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尔的科学划界理论,并对其科学划界理论进行比较。

7、什么是工程?技术与工程的区别安在?举例说明工程有哪些显著特点?8、什么是科学共同体?如何理解科学共同体( 或科学 ) 的社会尺度?你认为应如何遵循这些尺度? 1、 生态自然不雅观底子思想: 〔1〕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 〔3〕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 4〕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 5〕生态系统是稳 定性与非不变性的统一平衡。

现实意义:自然生态不雅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为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 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互相依赖的各局部组成的共同体, 人那么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 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 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 伙伴,并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

促使人们知道:只有保证生命共同体和谐、不变和斑斓,才 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开展、共同进化。

2、 我选择的研究方法: 科学测验考试 。

理解和认识: 按照 研究目的,运用必然的物质手段,通 过干预和控制科研对象而不雅观察和探索科研对象有关规律和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

科学测验考试和科学不雅观察一样, 也是搜集科学事实、 获得感性材料的底子方法,同时也是查验科学假说,形 成科学理论的实践根底, 二者互相联系、 互为补充。

自然辩证法硕士研究生考试题库

自然辩证法硕士研究生考试题库

北京大学理科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1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A 创造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B 确立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原则。

C 寻找辩证法的实例。

D 非 A 非 B 非 C 。

2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

B 划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派别。

C 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D 非 A 非 B 非 C 。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3 科学哲学A 的核心是科学方法论。

B 是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

C 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

D 亦 A 亦 B 亦 C 。

4 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在于科学知识是A 系统化的知识。

B 已经被证明了的真理。

C 分门别类的学问。

D 非 A 非 B 非 C 。

5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要区分A 科学与宗教、艺术、哲学、常识、美学、伦理。

B 科学与伪科学。

C 科学与意识形态。

D 亦 A 亦 B 亦 C 。

6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可检验性,是指一个陈述或者其检验蕴涵A 能够与经验证据直接进行比较。

B 有可能被证明为错。

C 要冒被证明为错的风险。

D 亦 A 亦 B 亦 C 。

7 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AD)A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

B 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C 非 A 非 B 。

D 亦 A 亦 B 。

8 真正的科学知识A 具有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B 具有可能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C 不包括那些错误的知识。

D 都有可能出错。

9 重大科学成就,A 必须具有主体际性。

B 其论证过程是秘而不宣的。

C 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

D 是不可怀疑的。

10 前几年,中国东北地区某人宣称,已经用经济的办法在常温常压下把水变成了汽油,从而完成了一场科学革命。

其论证方式A 不符合公开性原则。

B 不具有主体际性。

??C 违背了相容性原则。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库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库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库1. 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及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论,是人类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重要工具。

它是在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单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的。

单一性是指每一事物都具有自己的特性,多样性是指同一类事物又具有多种变化形式。

②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自然界事物的变化既有内在原因的推动,也受到外在条件的制约与影响。

③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

必然性指事物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性,而偶然性指因素相对复杂、多样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

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自然界的变化既有逐渐积累的量变,也有飞跃突变的质变。

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逐步变化,质变是指事物在性质上的根本改变。

量变和质变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进程。

2. 自然辩证法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生态保护是指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自然辩证法在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自然辩证法强调了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观念,揭示了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

只有从整体的角度科学看待生态系统,才能形成合理的保护策略,避免局部保护而带来的整体破坏。

其次,自然辩证法提出了循环往复的发展观念,即“一物降一物生”的观点。

这对于循环经济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减量化,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再次,自然辩证法注重变化规律的研究,提出了“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在生态保护中,只有及时监测和预测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才能有效应对生态危机,避免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质变。

最后,自然辩证法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与自然界建立和谐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推荐下载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推荐下载

北京大学理科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1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A 创造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B 确立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原则。

C 寻找辩证法的实例。

D 非A 非B 非C 。

2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

B 划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派别。

C 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D 非A 非B 非C 。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3 科学哲学A 的核心是科学方法论。

B 是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

C 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

D 亦A 亦B 亦C 。

4 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在于科学知识是A 系统化的知识。

B 已经被证明了的真理。

C 分门别类的学问。

D 非A 非B 非C 。

5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要区分A 科学与宗教、艺术、哲学、常识、美学、伦理。

B 科学与伪科学。

C 科学与意识形态。

D 亦A 亦B 亦C 。

6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可检验性,是指一个陈述或者其检验蕴涵A 能够与经验证据直接进行比较。

B 有可能被证明为错。

C 要冒被证明为错的风险。

D 亦A 亦B 亦C 。

7 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A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

B 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C 非A 非B 。

D 亦A 亦B 。

8 真正的科学知识A 具有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B 具有可能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C 不包括那些错误的知识。

D 都有可能出错。

9 重大科学成就,A 必须具有主体际性。

B 其论证过程是秘而不宣的。

C 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

D 是不可怀疑的。

10 前几年,中国东北地区某人宣称,已经用经济的办法在常温常压下把水变成了汽油,从而完成了一场科学革命。

其论证方式A 不符合公开性原则。

B 不具有主体际性。

C 违背了相容性原则。

D 亦A 亦B 亦C 。

11 科学理论A 都有其适用范围。

自然辩证法题库(附答案)

自然辩证法题库(附答案)

自然辩证法题库(附答案)简答题: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2、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3、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4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5怎样理解“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6科研选题的原则有哪些?7简要说明科学争鸣及其意义8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9、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那些?10 科学假说及其结构,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11 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如何?12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1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14 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15如何理解观察与理论的关系16、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17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P30-3118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

P35-3819、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1-62)20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49-5021 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

(P9-10)22、从科学理论到技术开发可简单分为几个阶段?(P203)23、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P119)24、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142)25、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

(P267)26、科学理论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P174)27. 研究型大学体制的基本特点。

(P265)(问答,可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28.评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及其重大意义。

29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出哪些重要的思想观点?(P6-8)30.试论述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

(P199-200)3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意义?32、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301-30233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3)35论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36 论述并比较古代、近代、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特点(10)37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思想(11)38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12)39现代科学革命对近代经典科学的冲击(13)4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41、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4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43、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基本内容44、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45、谈谈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

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与方法为指导,基于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任务要求,考察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社会论。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2)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自然辩证法批判吸收相关学科的优秀成果(3)自然辩证法与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源于自然辩证法并在学科建制上具有先后的承继关系,两者都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和内容。

(4)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一种,与它同属于一个范畴的还有历史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等。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以及答案一、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答: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包括:2、物质观。

自然界是物质的, 而物质的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自然界的物质机构是有层次的, 物质的机构层次是无限的。

3、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在量上和质上都是不灭的, 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其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时空观。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得物质的存在方式, 时空是无限的。

规律观。

物质在时空中的运动时有规律的, 而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人们一旦认识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就可以按照规律能动地改造自然, 同时也改造自己。

1、二、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答: 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包括:3、整体性。

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整体性是一切自然系统的普遍属性, 系统的整体性又被表述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4、开放性。

指的是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质系统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5、动态性。

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6、层次性。

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必定存在一定层次关系的性质。

三、阐述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答:自组织的概念: 自组织是指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

(1)、开放性和非平衡约束。

自组织的有序结构必须从外界吸收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和维持。

无序和熵增是封闭系统运行的唯一方向, 开放性是系统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远离平衡态也是系统实现自组织的必要条件。

(2)、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 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 系统内部的作用关系不再是各种作用的简单叠加所能说明的, 而是多种作用相互制约、耦合而成的全新的整体效应。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1,怎样理解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建立科学假说?科学假说有哪些规律?答: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恩格斯说过:“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可见,假说既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思维形式,又是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基本程序之一。

假说作为科学研究中的核心要素,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

科学假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假说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形式,是在已知事实材料和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某些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因果性、规律性作出假定性说明。

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内容和形式,内容就是构成事物的诸种要素;形式就是事物诸种要素的结构表现。

定律的确立、学说的形成、理论的建立和研究远景的展示等就是构成自然科学发展自身的要素,而假说的不断提出、被证实或被证否,就是它的发展结构的表现,假说在自然科学大厦各层次的兴建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假说使科学研究带有自觉性。

第二,假说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桥梁。

第三,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

)科学假说的建立:为了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人们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问题及其相关的现象作出一种猜测性的陈述或假定性的说明。

科学假说的类型:一种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材料,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之下,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方法,提出关于现象之间某种联系的普遍的假定。

另一种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材料,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之下,不仅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方法,而且更突出的是应用类比、想象、抽象等方法,提出关于现象之间具有普遍性的某种联系是如何形成的假定。

2,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思想是什么?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本文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来源;揭示了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和生态科学基础;论述了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理科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1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A 创造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B 确立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原则。

C 寻找辩证法的实例。

D 非A 非B 非C 。

2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

B 划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派别。

C 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D 非A 非B 非C 。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3 科学哲学A 的核心是科学方法论。

B 是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

C 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

D 亦A 亦B 亦C 。

4 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在于科学知识是A 系统化的知识。

B 已经被证明了的真理。

C 分门别类的学问。

D 非A 非B 非C 。

?5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要区分A 科学与宗教、艺术、哲学、常识、美学、伦理。

B 科学与伪科学。

C 科学与意识形态。

D 亦A 亦B 亦C 。

?6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可检验性,是指一个陈述或者其检验蕴涵A 能够与经验证据直接进行比较。

B 有可能被证明为错。

C 要冒被证明为错的风险。

D 亦A 亦B 亦C 。

7 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A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

B 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C 非A 非B 。

D 亦A 亦B 。

8 真正的科学知识A 具有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B 具有可能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C 不包括那些错误的知识。

D 都有可能出错。

9 重大科学成就,A 必须具有主体际性。

B 其论证过程是秘而不宣的。

C 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

D 是不可怀疑的。

10 前几年,中国东北地区某人宣称,已经用经济的办法在常温常压下把水变成了汽油,从而完成了一场科学革命。

其论证方式A 不符合公开性原则。

B 不具有主体际性。

C 违背了相容性原则。

D 亦A 亦B 亦C 。

11 科学理论A 都有其适用范围。

B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C 的真理性没有例外。

D 区别于假说之处就在于后者尚未得到证明。

12 科学事实是A 颠扑不破的真理。

B 客观存在的事实。

C 科学家们的约定。

D 对自然界存在的客体、现象、过程的描述和确认。

13 进行思想实验,必须?A 做好完备的实验记录。

B 选用恰当的仪器设备。

C 注意比较不同实验之间的误差。

D 非A 非B 非C 。

14 在相同的环境下,生理上正常的人对同一个现象的观察结果A 是相同的。

B 是不同的。

C 可能是不同的。

D 非A 非B 非C 。

15 正确的观察A 就是观察对象在视网膜上留下的印象。

B 不受理论的影响。

C 不受动机的影响。

D 非A 非B 非C 。

16 罗素火鸡A 是对归纳主义提出的质疑。

B 是对归纳主义做的论证。

C 与归纳主义无关。

D 亦A 亦B 亦C 。

17 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应当采取的措施是?A 排除一切先入之见的干扰。

B 注意重复观察。

C 特别注意细节。

D 非A 非B 非C 。

18 在对科学理论进行检验时,应当?A 首先进行先验评价。

B 首先进行后验评价。

C 反对进行先验评价。

D 反对进行后验评价。

19 可检验性评价是?A 后验评价。

B 对是否有特设性假说的评价。

C 对检验蕴涵的评价。

D 对背景知识的评价。

20 自洽性评价?A 是一个理论与相应的证据之间的比较。

B 属于相容性评价。

C 是理论内部是否一致的评价。

D 非A 非B 非C 。

21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简单性,是指A 科学道理要通俗易懂。

B 科学推理和论证要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

C 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要尽量简单。

D 非A 非B 非C 。

22 当一个理论的检验蕴涵被确证之后,就意味着?A 这个理论被证伪了。

B 这个理论得到了一次确证。

C 这个理论被证明了。

D 非A 非B 非C 。

23 当科学理论遇到问题时,一般的辩护策略是把问题转嫁给A 观察。

B 背景理论。

C 辅助性假定。

D 亦A 亦B 亦C 。

24 科学研究始于A 问题。

B 理论。

C 观察。

D 争论。

25 修改科学理论时,应当A 使其能够逃避检验。

B 使其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能够被证实。

C 避免增加特设性假定。

D 亦A 亦B 亦C 。

26 关于科学家角色的意义, 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A 科学家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

B 科学家角色的出现是有持续性的科学活动的标志。

C 鲁班是中国科学家角色的雏形。

D 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使角色更成熟、稳定。

27 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最早出现在:A 美国。

B 德国。

C 法国。

D 英国。

28 《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的作者是:A 默顿。

B 本·戴维。

C 科尔。

D 贝尔纳。

29“ 大科学时代” 的涵义是:A 职业科学家人数日益增多。

B 科学日益社会化, 社会日益科学化。

C 科学的研究规模日益扩大。

D 科学的研究对象日益复杂。

30 默顿提出的科学家的四条社会规范中不包括:(另外一个是无偏见性)A 普遍主义。

B 公有主义。

C 自由主义。

D 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31 科学家的首要社会功能是:A 创造性的先导作用。

B 实用功能。

C 宣传功能。

C 政治功能。

32 关于科学界中的内部分层, 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A 分层意味着科学家阶层在整个全社会中的职业声望存在悬殊。

B 分层说明科学界内部存在不平等现象。

C 分层与科学界的马太效应有内在关系。

D 无论用什么指标衡量, 分层模型都是呈金字塔型。

33 金字塔模型( 科学界分层) 与鸭梨模型( 社会分层) 相比较, 哪种说法不正确?A 科学界分层的金字塔模型, 也可以演变成鸭梨状模型。

B 社会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远大于科学界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

C 金字塔模型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高度创造性。

D 根据金字塔模型从科学界中提前鉴别出未来的精英人士,是困难的。

34 界内部的互动之根本目的在于:A 获取学术信息。

B 得到奖金。

C 获得承认。

D 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35 如何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科学界内部的越轨行为?A 提高科学家的个人道德水准。

B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C 将科学与法律密切配合。

D 建立、规范科学界内部的自我控制之机制。

36 关于科学共同体, 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A 科学共同体的产生基础是科学的职业化、组织化、社会化。

B 科学共同体标志着科学活动的体制化。

C 科学共同体运行的动力机制是科学的奖励制度。

D 科学共同体的实质是科学家的行政组织,如中国科学院。

37 以下哪本是T.S. 库恩的代表著作?A 《科学革命的结构》B 《猜想与反驳》C 《反对方法》D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38 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A 科学知识在本质是共同体的产物。

B 科学家个体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

C 科学共同体是科学评价和理论选择的客观准则的象征。

D 范式是特定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和准则。

39 以下那种说法正确?A 科学共同体运行的特有机制是:发现à评价à奖励。

B 科学共同体中不包括非组织化、非正式化的科学群体。

C 无形学院与科学学派是无法交叉的。

D 不同层次的科学共同体的规范是不相包融的。

40 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是:A 爱因斯坦。

B 尼尔斯·玻尔。

C 泡利。

D 海森伯。

41 关于优先权之争, 哪种说法不正确?A 科学家争夺优先权是科学体制的动力机制。

B 优先权之争是人类天性在科学界中的反映。

C 优先权之争是科学体制本身高度强调创造性带来的产物。

D 学术承认和荣誉是科学家从体制方面获得的最主要的报酬。

‘优先权之争’现象形成原因分析:科学史上存在着大量的同时发现。

实质是科学体制本身的规范要求造成的,是科学体制规范要求对科学家施加了压力的结果。

科学规范的要求是每个科学家要具有创新精神,成果谋求承认机制。

所以争论的原因,不在于人类的共同本性或某个科学家的个人品质。

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及民族主义情绪是加剧这种纷争的因素。

42 关于科学奖励系统,下列说法哪个不正确?A 科学奖励在本质上既是对科学家所做贡献、又是对科学家能力的承认。

B 科学家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和对承认的需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C 科学家对承认的需求是越轨行为的直接原因。

D 科学家相互交流、互换学术成果的目的在于获得承认。

43 是谁提出“ 交换理论”?A 默顿。

B 朱克曼。

C 克兰。

D 哈格斯特龙。

44 哈格斯特龙把科学奖励划分为哪两种类型?A 体内承认与体外承认。

B 建制承认与社会承认。

C 同行承认与非同行承认。

D 建制承认与初步承认。

45 关于科尔兄弟所划分的职业岗位承认, 哪种说法不正确?A 实际上, 在科学体制中,职业岗位承认比正式科学奖励更具有重要意义。

B 职业岗位承认是一种较为广泛的承认形式。

C 科学精英绝大多数在具有较高声望的职业岗位上工作。

D 职业岗位承认与正式的荣誉性承认是一一对应的。

46 关于科学奖励的特点, 哪种说法正确?A 科学奖励的奖金额与其荣誉性成正比。

B 在科学奖励中, 物质因素越来越起重要作用。

C 分层现象在科学奖励系统中不存在。

D 诺贝尔奖金的任何一个特点都不足以单独说明它取得巨大声望和威信的原因。

47 关于科学奖励的层次性, 哪种说法不正确?A 科学奖励的层次性由多种因素决定, 其中奖励范围对奖励声望影响较大。

B 获奖者个人声望也可以提高奖励的声望。

C 声望较低的科学奖励并没有实际意义。

D 为保证科学体制正常运行, 科学奖励系统应使各层次科学家都受到不同层次的激励。

48 关于科学奖励的优势积累功能, 哪种说法不正确? ??A 优势积累易使科学界加剧分层现象, 造成贫富悬殊。

B 优势积累在荣誉和成就之间起循环促进作用。

C 马太效应所引起奖励分配上的优势积累与科学奖励的宗旨是吻合的。

D 心理因素上的优势积累是符合奖励的普遍性原则的。

49 关于科学界内的竞争机制, 哪种说法不正确?A 优先权至上的奖励原则使科学界中出现了竞争局面。

B 竞争机制易造成垄断、重复乃至越轨行为,因此弊大于利。

C 竞争机制目的在于鼓励创造性。

D 竞争机制能导致科学界中出现合理的人力分布。

50 关于科学界的内外控制, 哪种说法不正确? ?A 科学道德无法对科学进行内部控制。

B 外部控制比内部控制有更大的强制性。

C 任何外部控制, 必须与内部控制相配合,才能有效。

D 科学奖励系统是内部控制的主要方式,也是外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51 率先提出“ 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斯大林52 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对其进行定量研究的学科是A .科学统计学B .计量科学学C .科学社会史D .科学计量学53 对科学进行计量研究, 肇始于A .19 世纪后半叶B .20 世纪初C .20 世纪20 年代D .20 世纪60 年代54 统计表明,只写过1 篇科学论文的作者数大约占科学论文作者总数的A 80%B 60%C 40%D 20%55 根据洛特卡定律,发表3 篇论文的科学家是发表1 篇论文的科学家人数的A 1/3B 1/4C 1/9D 1/16(写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N2)56 最早发现科学文献按指数增长,大约每15 年增加1 倍现象的是(文献增长定律)A .恩格斯B .萨顿C .默顿D .普赖斯57 SCI 、SSCI 和A &HCI 目前已经成为科技情报和学术研究中最重要的检索工具,其特点是利用引文来检索学术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