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发疹性传染病

合集下载

发疹性疾病

发疹性疾病

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嗜血
性流感杆菌等。 (3)心肌炎:轻者仅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一过性心电图改变;重 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4)麻疹脑炎:多见于婴幼儿,发病率为1‰~2‰。常发生于出疹后 第2~6天。临床表现和脑脊液变化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病死率高,存活 者20%以上留有运动、智力和精神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5)营养障碍:多见于病程中持续高热,胃肠功能紊乱,以及护理不 当,供给各种营养不足的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维生素A缺乏引起 干眼症等。 (6)结核病恶化:患麻疹时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暂时的抑制,使原有潜
麻疹:
病原: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畏光、流
泪)、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糠麸样脱
屑并遗留棕褐色色素沉着为特征。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并
发肺炎等并发症,则传染性可延至出疹后10天。通过患者的呼吸、喷
儿科系统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执业医师要求发疹性疾病: 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水痘 手足口病
猩红热
病毒感染 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和手足口病。 细菌感染
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发疹性疾病。
这些疾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带病毒者或病菌者,主要通过呼 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有一定的潜伏期,发病之初常 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获终身免疫。
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 (1)典型麻疹 1)潜伏期:大多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右,接受过被动免疫的患 者可延至4周。潜伏期末可有低热、精神萎靡和烦躁不安等全身不适。 2)前驱期:一般持续3~4天。 ①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热型不定, ②“上感”症状: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流涕、喷嚏、咽部充血、结合 膜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 ③麻疹黏膜斑(Koplik斑):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在出疹前 1~2天出现。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为直径约0.5~1mm灰白 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 至唇部黏膜,于出疹后1~2天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④其他:可有全身不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偶见皮肤 荨麻疹、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

发疹的护理

发疹的护理

一、病因与发生机制
(二) 发生机制
感染引起皮疹机制复杂 1、病毒性: 麻疹、风疹、幼儿急疹、天花、水痘、单纯疱疹、传染
性单纯细胞增多症、肝炎、肠道病毒感染、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 性出血热,登革热、艾滋病。
2、细菌性: 猩红热、流脑、金葡菌感染(SSSS)、伤寒、中毒性
休克综合征(TSS)。
3、立克次体: 斑疹伤寒、羌虫病。 4、螺旋体 : 钩端螺旋体、梅毒、鼠咬热。 5、原因不明 :川崎病、变应性亚败血症。
2、结缔组织疾病 •主要见于急性播散性红斑狼疮。 •其典型的皮肤损害为鼻梁或双颊出现蝶形红斑,其他皮肤损害如 可出现渗出性多形性红斑、丘疹、紫癜、荨麻疹等,同时伴有发热 、皮疹脾肿大、关节痛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沉加快、 血清蛋白降低、抗核抗体试验呈阳 性,狼疮细胞的发现对确诊此病有决定性意义。
于猩红热、风疹、伤寒等。 (4)疱疹为高出于皮肤、粘膜的小水泡,泡内有液体,见于水痘、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病毒性疾病,若合并细菌感染称为脓疱疹。
二、护理评估要点
(二)临床特点
2.皮疹的形态
皮疹按形态可分以下几种:
(5)出血疹又叫瘀点或瘀斑,为局部血管破裂出血造成的皮下出血 ,若出血斑点直径<2mm的称为瘀点,直径为3~5mm者,称为 紫癜,直径>5mm者,称为瘀斑。特点是局部皮肤青紫、压之不退 色,一般不隆起于皮面,见于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等。
发疹的护理
章节目标
2.学会
传染病常见症状 及体征的护理评 估、健康教育的 技能。
1.说出
传染病常见症状及体征。
3.运用
传染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护理 知识,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 提出护理诊断、实施合理的护 理措施并进行健康指导。

常见发疹性传染病医学PPT

常见发疹性传染病医学PPT
详细描述
水痘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咳嗽、恶心等,随后出现 皮疹。皮疹首先出现在躯干,然后扩散到头部和面部,最后 到四肢。水痘的皮疹特点是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且 具有强烈的传染性。
麻疹
总结词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详细描述
麻疹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红眼和口腔内出现白色斑点。随后,皮疹出现在面部和颈部,然后扩 散到全身。麻疹的皮疹特点是红色斑丘疹,通常在发病后1-2周内消退。
THANKS
疫苗可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有助于控制疫情
对于老年人、儿童、身体虚弱的人来说, 疫苗接种尤为重要,可以保护这些易感人 群免受发疹性传染病的侵害。
在疫情暴发时,疫苗接种可以迅速提高人 群的免疫水平,有效遏制疫情的传播和扩 散。
04
发疹性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观察患者的发疹情况,包括疹子的颜色、形状、分布等,以及伴随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等。
病的信心。
05
发疹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案例分析
水痘疫情的控制策略
总结词
水痘是一种常见的发疹性传染病,其控制策 略主要包括预防接种、提高公众卫生意识、 加强疫情监测和及时隔离治疗。
详细描述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高 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飞 沫传播。为了有效控制水痘疫情,需要采取 综合措施,包括推广水痘疫苗接种,提高公 众对水痘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加强疫情监测 和报告制度,以及及时隔离和治疗患者。这 些措施有助于降低水痘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
公共卫生宣传教育
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 众对发疹性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控
意识。
社区参与
动员社区力量,共同参与发疹性 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加强社区层

传染病学-出疹性疾病

传染病学-出疹性疾病
出疹性疾病(麻疹与水痘)
医院 LOGO 1
01 常见皮疹与传染病
02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03 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04 诊断与鉴别诊断 05 治疗与预防
目录
常见皮疹与传染病
• 斑疹:斑疹伤寒、猩红热 • 丘疹:麻疹、恙虫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玫瑰疹:伤寒 • 斑丘疹:麻疹、登革热、风疹、猩红热、柯萨奇病毒感染 • 出血疹:出血热、登革热、流脑 • 疱疹:水痘-带状疱疹 • 荨麻疹:蠕虫蚴移行症、丝虫病
补体结合抗原 ➢ 不含血凝素或溶血素 ➢ 存在于疱疹的疱浆、血液、口
腔分泌物 ➢ 体外生存力弱、不耐热及酸碱
• 麻疹病毒:耐冷不耐热 ➢ 血凝蛋白抗原 ➢ 无特殊神经氨酸酶活力 ➢ 6种主要结构蛋白 H:介导红细胞凝集、病毒附着 F:使病毒向细胞间扩散,溶血 N: 基因包装、复制、表达 M、L、P4 ➢ 体外生存力弱,对热、湿度敏感
实验室检查
水痘 • 血象正常 • 疱疹刮片:
多核巨细胞、包涵体 • 病毒学分离:
人胚成纤维细胞 • 血清学:
特异性IgM抗体,假阳性多
麻疹 • 血象正常,淋巴细胞 • 分泌物涂片:多核巨细胞 • 病毒学分离:
原代人胚肾细胞 • 血清学:
特异性IgM、IgG抗体 • 抗原:
鼻咽分泌物血细胞、尿沉渣
流行病学:全球分布、冬春季多见
• 水痘:病后终生免疫 患者
皮疹干燥结痂前
飞沫 直接或间接接触
宫内传播
• 麻疹:病后终生免疫 急性期患者 出疹后5天
飞沫 接触传播少见
婴幼儿 学龄前儿童
普遍易感 6月内婴儿、成人病例增多 边远、经济落后地区多见
发病机制:两次病毒血症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传染病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传染病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susceptibility)
。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
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的周期性 (periodicity) :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经过一次流行之后,需待几年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升
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发生另一次流行的现象。
九 .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
3. 临床类型:急性、亚急性、慢性型
轻型、典型(中型、普通型) 、重型、暴发型
传染病的诊断
( 一). 临床资料
( 二). 流行病学资料
( 三).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
1. 一般实验室检查
2. 病原学检查
3. 特异性抗体检测
4. 其他检查:内镜、影像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
传染病的治疗
( 一). 治疗原则: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护理、隔离与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病原治疗并重的原则
血管壁损伤
内毒素血症
---- 腹痛、脓血便
特异性体质
儿茶酚胺等
DIC
全身微血管痉挛
心肌损害
组织缺血、缺氧 血压下降 脑水肿
4、病理改变( Pathologic changes )
①急性
部位:乙状结肠、直肠
病变:弥漫性炎症浅表溃疡
②慢性
部位:乙状结肠、直肠
病变:水肿增厚息肉样增生
③中毒型 肠道 :病变轻
皮疹分为外疹和内疹即粘膜疹(疹子出现的时间和先后次序:水痘风疹第
1 天,猩红麻疹次第连( 2、3 日),斑疹伤寒第
5 日,伤寒再接第 6 天)。形态包括斑丘疹、出血疹、疱疹、荨麻疹
(3) 毒血症状: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细菌毒素在内,可引起除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总论考试题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总论考试题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总论考试题1、单选关于潜伏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潜伏期长短一般与病原体感染量呈成反比B.有些传染病在潜伏期内有传染性C.潜伏期是确定传染病的检疫期的重要依据D.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恒定E.传染病的隔离期是依据该病的潜伏期来确定本题答案:E2、单选某年1月,某农村小学一年级,连续有3名儿童因高热、头痛、呕吐入院,其中两人有皮肤瘀点及脑膜刺激征阳性。

为预防该病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中,下列哪条是不必要的()A.隔离患者B.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C.补种菌苗D.使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服药预防本题答案:D本题解析:根据临床表现(数名儿童高热、头痛、呕吐;体查:皮肤瘀点及脑膜刺激征阳性),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季节1月,为冬春季;农村小学,可能未及时规范进行疫苗接种),考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的可能,预防主要早期发现患者并就地隔离治疗、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疫苗预防和药物(磺胺嘧啶)预防,但无使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3、单选属于甲类法定传染病的是()A.鼠疫、炭疽B.霍乱、炭疽C.鼠疫、霍乱D.霍乱、艾滋病E.鼠疫、艾滋病本题答案:C本题解析:属于甲类法定传染病的是鼠疫、霍乱。

4、名词解释机会性感染本题答案:机会性感染:处于共生状态的微生物在一些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出现移位而导致机体疾病。

5、单选炭疽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B.经水、食物、苍蝇传播C.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D.经血液、体液、血液制品传播E.土壤传播本题答案:E6、单选恢复期携带者是()A.发生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B.发生于显性感染之后C.发生于潜伏期之后D.发生于潜伏性感染之后E.发生于隐性感染之后本题答案:B7、单选人工被动免疫后,其免疫力()A.立即出现,持续2~3周B.立即出现,持续1个月C.立即出现,持续3个月D.2周后出现,持续4周E.3周后出现,持续4周本题答案:A8、单选主要通过性传播的传染病是()A.乙型肝炎B.丙型肝炎C.艾滋病D.结核病E.疟疾本题答案:C本题解析:主要通过性传播的传染病是艾滋病。

中医助理—传染病学(附答案及解析)

中医助理—传染病学(附答案及解析)

中医助理—传染病学(附答案及解析)1. 病原体被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

此种表现属于A.显性感染B.病原携带状态C.机会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隐性感染2. 感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A.机体的保护性免疫B.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D.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E.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与机体的免疫机能3. 不属于传染病基本特征的是A.传染性B.流行性C.传染途径D.感染后免疫E.病原体4. 在传染病的流行期间,为保护易感人群,下列哪项预防注射不合适A.高效价免疫球蛋白B.丙种球蛋白C.抗毒素D.青霉素E.以上均不合适5. 目前对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A.加强营养B.锻炼身体C.注射丙种球蛋白D.预防接种E.预防服药6. 对于肠道传染病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是A.隔离患者B.治疗带菌者C.预防性服药D.预防接种E.切断传播途径7.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属于甲类法定管理传染病的是A.鼠疫、霍乱B.鼠疫、AIDSC.鼠疫、SARSD.鼠疫、炭疽E.鼠疫、结核8. 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正确的为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B.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C.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D.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E.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9.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此种表现属于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10. 对传染病预防起关键性作用的是A.尽早隔离患者B.儿童计划免疫C.必要的空气消毒D.坚决捕杀有害动物E.改善营养、锻炼身体11. 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主要用的抗病毒药物是A.干扰素B.阿糖腺苷C.无环鸟苷D.利巴韦林E.核苷类似物12. 传染病病原学诊断的“金指标”是A.血常规检查B.大便常规检查C.分子杂交技术D.聚合酶链反应E.病原体分离培养13. 下列不属流行病学资料的内容的是A.年龄B.职业C.流行季节D.体格检查E.免疫接种史14. 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的近几年发病率的一般水平称为A.散发B.暴发C.流行D.流行性E.大流行15. 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为A.潜伏期B.前驱期C.恢复期D.后遗症期E.症状明显期16. 母婴传播不包括A.血液传播B.哺乳传播C.上行性传播D.经胎盘传播E.分娩引起的传播17. 病原携带者不包括A.急性病原携带者B.慢性病原携带者C.健康病原携带者D.恢复期病原携带者E.潜伏期病原携带者18. 病原微生物不包括A.病毒B.细菌C.蠕虫D.支原体E.衣原体19. 感染根据病原体感染的次数、时间先后和种数,其分类不包括的是A.原发感染B.继发感染C.重复感染D.混合感染E.重叠感染20. 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治疗是A.休息B.保肝C.降酶D.抗病毒E.调节免疫21. 不属于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是A.粪-口途径B.静脉注射C.密切接触D.母婴传播E.输血或血液制品22. 预防HBe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是A.丙种球蛋白B.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C.乙肝疫苗D.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加乙肝疫苗E.乙肝疫苗加丙种球蛋白23. 诊断病毒性肝炎最可靠的根据是A.发病季节B.起病方式C.症状及体征D.接触史E.病原学检查24. 有关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抗-HCV阳性为HCV既往感染B.抗-HAVIgM阳性可诊断为急性HAV感染C.HBsAg 阳性是感染HBV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标志D.慢性HBV感染抗-HBcIgM也可阳性E.抗-HBs是保护性抗体25. 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最有意义的依据是A.病程的长短B.病情的轻重C.血清转氨酶检查D.病原学检查E.肝穿刺活检26. 甲型肝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A.隔离患者B.搞好“三管一灭”C.注射甲肝疫苗D.注射丙种球蛋白E.流行期间服用板蓝根27. 感染HBV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标志是A.HBsAgB.HBeAgC.抗-HBsD.抗-HBeE.抗-HBc28. 戊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是A.输血B.性交C.粪-口途径D.蚊虫叮咬E.母婴传播29. 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日常生活接触B.粪-口途径C.性接触D.输血及血制品E.母婴传播30. 急性肝炎出现黄疸最早见于A.口腔黏膜B.巩膜C.四肢皮肤D.面部皮肤E.手掌脚掌皮肤31. 对诊断重型病毒性肝炎最有意义的指标是A.A/G比值倒置B.酶胆分离C.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D.血清转肽酶活性明显升高E.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32. 婴幼儿期HBV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可人为地划分为4个期,无A.免疫耐受期B.免疫清除期C.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D.发病期E.再活动期33. 肺炎型流感会出现高热、烦躁、呼吸困难等症状在发病后A.12小时B.8小时C.4小时D.24小时E.16小时34.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的症状是A.咳嗽B.流涕C.发热D.球结膜炎E.咽痛35.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为A.1~3日B.2~5日C.3~7日D.1~14日E.1~2月36. 重症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呈“白肺“的是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流感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霍乱E.泄泻37. SARS的病原体属于A.病毒B.细菌C.衣原体D.支原体E.原虫38. 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SARS下列哪项不正确A.目的在于抑制异常的免疫病理反应,减轻肺的渗出及损伤B.中毒症状重,持续发热,经对症治疗3天以上,体温仍超过38°C.X线胸片示大片阴影并在48小时之内病灶面积增大>50%且在正位胸片上病灶面积占双肺总面积的1/4以上D.达到急性肺损伤的诊断标准E.出现ARDS39. 关于SARS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A.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B.严重者出现呼吸窘迫C.肺部体征不明显D.呼吸道卡他症状重E.部分患者有腹泻40. 有关SARS的传播途径正确的是A.患者的粪便一般没有传染性B.间接接触不易传播C.呼吸道症状显著的患者传染性低D.隐性感染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E.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41. SARS的首发症状是A.发热B.咳嗽C.腹泻D.胸闷E.鼻塞42. SARS的潜伏期一般为A.1~3日B.2~5日C.2~10日D.3~7日E.3~14月43. AIDS患者肺部继发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是A.肺炎球菌B.葡萄球菌C.链球菌D.军团菌E.肺孢子菌44. 下述哪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A.性接触B.注射及输血和血制品C.母婴传播D.器官移植E.消化道45. 下列哪项描述对提示AIDS的诊断无意义A.体重6个月内下降10%以上B.慢性咳嗽或腹泻1月以上C.口腔毛状白斑D.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E.反复出现带状疱疹46. 艾滋病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为A.常有浅表淋巴结肿大B.可有持续性发热C.可出现脾肿大D.肺孢子菌肺炎多见E.有传染性47. 下列哪种消毒措施对HIV不敏感A.高压蒸气消毒法B.75%乙醇C.0.2%次氯酸钠D.焚烧E.紫外线48. 确诊流行性出血热的依据是A.鼠类接触史B.全身感染中毒症状C.“三痛”和“三红”征D.特异性IgM抗体滴度升高E.异型淋巴细胞增多49. 流行性出血热在我国最主要的传染源是A.患者B.黑线姬鼠C.棕背鼠D.田鼠E.红背鼠50. 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B.心肌损害C.继发严重感染D.腔道大出血E.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51.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治疗原则哪项是错误的A.每日输液量为尿量加排泄量加500mlB.无消化道出血时可进行导泻疗法C.腹膜或血液透析D.促进利尿E.防止继发感染52. 流行性出血热病理损害最明显的器官是A.心脏B.肝脏C.脑实质D.肾脏E.肺53. 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是A.继发细菌感染B.小动脉痉挛C.高热、汗出、呕吐所致血容量下降D.严重腔道出血E.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54. 狂犬病毒入侵的是人体的A.运动系统B.呼吸系统C.血液系统D.神经系统E.循环系统55. 狂犬病的病死率是A.20%B.30%C.50%D.90%E.100%56. 下列哪项不易使狂犬病毒灭活A.紫外线B.甲醛C.70%乙醇D.苯扎溴铵E.冰冻干燥57. 下列不是狂犬病传染源的是A.狂犬病的犬B.狂犬病的猫C.狂犬病的狼D.狂犬病的狐狸E.狂犬病的患者58. 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A.1-2个月B.1-3个月C.2-3个月D.2-4个月E.3-6个月59. 狂犬病患者见极度恐惧、恐水、恐风,此期持续时间为A.1~3日B.2~4日C.3~4日D.4~7日E.7~14日60.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高热B.意识障碍C.抽搐D.脑膜刺激征E.恶心61. 乙脑的主要传染源是A.猪B.鸡C.鸭D.蚊子E.患者62. 乙脑的传播途径主要是A.飞沫传播B.粪口传播C.蚊虫叮咬D.输血传播E.母婴传播63. 乙脑的主要发病人群为A.婴儿B.幼儿C.儿童D.青年E.中年64. 乙脑的潜伏期一般为A.1~3日B.2~4日C.3~4日D.4~7日E.10~14日65. 乙脑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A.高热B.头痛C.呕吐D.颈项强直E.意识障碍66. 乙脑具有诊断意义的症候出现的时期为病程的A.1~2日B.1~3日C.3~8日D.4~10日E.7~10日67. 流脑的潜伏期为A.1~10日B.2~5日C.3~8日D.4~10日E.7~10日68. 怀疑流脑时为明确诊断应做A.血常规检查B.头颅X光片C.头颅CTD.脑脊液检查E.使用抗菌药物69. 治疗普通型流脑首选抗菌药物是A.青霉素B.磺胺药C.氨苄西林D.红霉素E.庆大霉素70. 鉴别流脑和乙脑最有意义的是A.意识障碍B.病理反射C.皮肤瘀斑D.体温升高E.颅内高压71. 对伤寒的诊断及病情观察有参考价值的指标是A.血白细胞计数B.肥达反应C.嗜酸粒细胞计数D.体温的高低及热型E.肝脾肿大的程度72. 高热3天,体温38.5℃,血培养伤寒杆菌(+),肥达反应“O”、“H”均(-),诊断是A.伤寒慢性带菌者B.伤寒逍遥型C.伤寒轻型D.伤寒迁延型E.伤寒暴发型73. 患者持续发热6天,怀疑为伤寒,为确诊最简便而可靠的检查是A.尿培养B.粪便培养C.肥达反应D.骨髓培养E.血培养74. 目前诊断伤寒,血象检查最有价值的是A.血白细胞计数B.血小板计数C.红细胞计数D.嗜酸粒细胞计数E.嗜碱粒细胞计数75. 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A.典型患者B.顿挫型患者C.慢性带菌者D.恢复期患者E.潜伏期患者76. 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A.长期稽留高热,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不高,肥达反应阳性B.长期低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阳性C.长期弛张热,肝脾不大,外周血自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肥达反应阳性D.长期间歇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消化道出血,肥达反应阳性E.长期间歇寒战、高热,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正常,贫血,肥达反应阳性77. 肥达反应阳性率最高的时期是A.病前1周B.病后第1周C.病后第2周D.病前第4周E.病后第8周78. 长期发热的患者,诊断伤寒最可靠的依据是A.玫瑰疹B.脾肿大C.肥达反应阳性D.血嗜酸粒细胞减少E.血培养阳性中医助理—传染病学答案及解析1.【答案】D【解析】潜伏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于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其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也不能将病原体清除,一旦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才引起显性感染。

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传染病总论练习及答案解析

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传染病总论练习及答案解析

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传染病总论练习及答案解析一、A1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此种表现属于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2、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

此种表现属于A、隐性感染B、显性感染C、重复感染D、潜伏性感染E、机会性感染3、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正确的为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B、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C、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D、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E、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4、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属于甲类法定管理传染病的是A、鼠疫、霍乱B、鼠疫、AIDSC、鼠疫、SARSD、鼠疫、炭疽E、鼠疫、结核5、对于肠道传染病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是A、隔离患者B、治疗带菌者C、预防性服药D、预防接种E、切断传播途径6、目前对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A、加强营养B、锻炼身体C、注射丙种球蛋白D、预防接种E、预防服药7、关于免疫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对传染过程的表现起着重要作用B、所有免疫反应都是对机体有利的C、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D、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E、变态反应都是特异性免疫8、不具有传染性的感染类型是A、显性感染潜伏期B、潜伏性感染C、隐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显性感染症状明显期9、在传染病的流行期间,为保护易感人群,下列哪项预防注射不合适A、高效价免疫球蛋白B、丙种球蛋白C、抗毒素D、青霉素E、以上均不合适10、不属于传染病基本特征的是A、传染性B、流行性C、传染途径D、感染后免疫E、病原体11、感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A、机体的保护性免疫B、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D、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E、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与机体的免疫机能12、病原体被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麻疹
临床表现
(一)、前驱期(出疹前期) 3-4天
1.发热 2.呼吸道卡它症状(上呼吸道炎和眼结合膜炎) 3.麻疹粘膜斑 (koplik`s spots)
(部位、形态、存在时间) 4.其它
(二)、出疹期 3-4天
1.发热 2.呼吸道卡它症状 3.皮疹 (形态、顺序、出齐时间) 4.其他
(三)、恢复期 3-5天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细菌感染(猩红热、丹毒等) 外周血WBC总数及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传单及肾综合征出血热 外周血WBC总数及嗜酸性细胞比例增高:药物疹、寄生虫感染 外周血WBC正常或降低:传单和肾综合征出血热以外的病毒感染
思考题
各种常见发疹性传染病典型皮疹的发疹 时间、顺序、形态和分布特点
麻 疹: 第4天 耳后 面、颈 躯干、四肢 Kopliks斑 斑丘疹
斑疹伤寒:第5天 躯干、上肢鲜红色斑丘疹-暗红、出血性,面、下肢无疹
伤 寒: 第6-7天 胸腹、背、四肢
玫瑰疹(量少)
水猩天麻斑,伤寒周末发

发 疹 待 查 诊 断 程 序 图
发热
前驱期 (发疹前) 表现 呼吸道卡他症状(“一把鼻子一把泪”)及柯氏斑(麻疹黏膜斑) 咽峡炎(猩红热和传单)、化脓性扁桃体炎(猩红热) 枕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风疹) 肝脾肿大(传单)
发疹性疾病的诊断思路 麻疹临床表现分期、特征性体征、诊断பைடு நூலகம்
和治疗措施与幼儿急疹、 风疹、猩红热 和水痘的鉴别 各种常见的伴有发疹的传染病的临床特 点各有哪些?
临床案例
患儿 陈xx 男 10月,入院时间:2008、04、15 以“发热5天,皮疹2天”为主诉入院。5天前无明显诱因
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6℃,伴咳嗽、流涕、畏光、流 泪,2天前全身出现皮疹。 患有“先天性脑瘫”,正在郑大三附院住院治疗。无药 物、食物过敏史 查体:患儿神志清,精神差,眼结膜充血,分泌物多。 口腔颊黏膜粗糙,咽充血,扁桃体Ⅱ°肿大。两肺呼吸 音粗,两肺呼吸音粗,少许湿罗音,心脏听诊未见异常。
1.全身症状减轻、消失 2.皮疹消退 3.脱屑 4.色素沉着
鉴别诊断---出疹性疾病
出疹时间 出疹顺序
皮疹形态
风 疹: 发热第1天 面颈 躯干 四肢 斑丘疹
水 痘: 第1天
向心性
斑、丘、疱、痂
猩红热: 第2天 颈 胸 全身
红色粟粒样疹、划痕症
帕氏线、苍白圈
天 花: 第3天 离心性、面颈、上-下 疱疹、脓疱
据过去传染病格局,一般规律出疹是
- 第一日水痘 - 第二日猩红热 - 第三日天花 - 第四日麻疹 - 第五日斑疹伤寒 - 第六日伤寒
可按“水、红、花、麻、斑、伤”的次序记忆 按谐音的记忆法:“水仙花,莫悲伤” 顺口溜:水猩天麻斑,伤寒周末发
皮疹起始的部位和分布
麻疹始自耳后、发缘,继而面部,再躯干四肢 猩红热从颈部上胸部开始,蔓延至全身 水痘由躯干开始可以波及到发际、口腔黏膜 天花的疹子多分布于面部和四肢 伤寒则在胸、腹部出现,且数量稀疏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风疹、幼儿急疹主要分布在躯干
发疹性传染病
皮疹的分类
按照皮疹的形态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
斑丘疹(maculopapulae) – 斑疹(macule) – 丘疹(Papules) – 玫瑰疹(roseolas) 出血疹(petechia) 疱疹(urticaria) 荨麻疹(urticaria)又称风团
皮疹出现的时间
问题:根据以上病史、体征,进行病例分析。
问题
1.初步诊断?依据? 2.需要补充哪些资料、进一步做哪些检
查? 3.鉴别? 4.临床如何处理?
开一份完整医嘱
发热到发疹的大致时间* 1日:水痘、风疹、水痘、药物疹(再次用药) 2日:猩红热、风疹 3日:麻疹(3~7日)、幼儿急疹(3~5日) 4日:传单(4~6日)、幼儿急疹(3~5日) 5日:斑疹伤寒(4~6日) 6日:伤寒(6~12日) 7日:药物疹(初次用药)
发疹顺序及形态 麻疹:耳后发际至全身,红色斑红疹 风疹:面部至全身,红斑疹(“一日似麻疹,二日似猩红热”) 水痘:耳前后至全身,先后呈斑疹、红疹、疱疹及结痂四期,同一部位可见不同期皮疹 幼儿急疹:热退时全身斑(丘)疹,主要见于躯干部和上臂及大腿 猩红热:颈部至全身,红斑疹,疹间无正常皮肤,口周苍白圈,杨梅舌 药物疹:全身对称分布,皮疹呈多形性,轻重悬殊 传单:躯干至上肢和下肢,皮疹呈多形性,用青霉素类后易诱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