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咳嗽类型及采用对应的治疗

合集下载

七种咳嗽的鉴别方法

七种咳嗽的鉴别方法

七种咳嗽的鉴别方法
七种咳嗽的鉴别方法包括:
1. 风寒咳嗽:常表现为咳嗽、痰稀白或有泡沫、喉痒,伴有风寒感冒症状。

应选用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类中成药。

2. 风热咳嗽:常表现为咳嗽气粗,或咳声嘶哑,痰粘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常伴发热、口干、咽喉疼痛等。

应选用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类中成药。

3. 痰湿咳嗽:痰多黏稠且咽喉出现呼噜声,一般是身体中湿气过重造成的。

4. 燥热咳嗽:一般无痰而且少痰,会出现咽干、鼻干、鼻塞的状况,是属于阴虚火旺引起的。

5. 风燥咳嗽:常表现为无痰或少痰,或干咳,口、鼻、咽干燥,咳嗽伴有胸痛,头痛,无汗尿黄,大便干燥等。

应选用疏风清肺,润燥止咳类中成药。

6. 痰热咳嗽:痰黄稠且难以咳出,发热、口渴、大便干燥。

应选用清热化痰的药物。

7. 肝火犯肺咳嗽:常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咽干口燥、声音嘶哑等。

应选用清肺泻肝的中成药。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判断咳嗽类型及采用对应的治疗

如何判断咳嗽类型及采用对应的治疗

呼吸道从上至下依次为:额窦炎、鼻窦炎、鼻炎、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

按疾病谱分:有百日咳,百日咳综合征,感冒,流感,上感,过敏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心性咳嗽,还可按咳嗽类型分为外周性咳嗽,中枢性咳嗽,按照中医理论可分为:湿热咳嗽,寒喘咳嗽,发热咳嗽,伤风咳嗽等。

要针对这些疾病加以治疗,咳嗽治疗是辅佐治疗,不能把止咳治疗的砝码重重加在止咳药上。

咳嗽由各种病毒、细菌及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如果感染局限在环状软骨以上(咽部以上),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感染发展至环状软骨以下(咽部以下),就是下呼吸道感染,就是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肺泡,肺间质感染,如果用大树做形象比喻,把大树倒过来,树根以上是上呼吸道,树根以下是下呼吸道。

树干是气管,树枝是支气管,树叶梗是毛细支气管,树叶是肺泡,树叶间隙就是肺间质了。

整个呼吸道都可遭受各种外来因素侵袭而发生病理变化,这些外来因素,并不单纯是病毒,细菌,还可以是各种微生物,也可以是各种理化因素,环境因素等,或者是由于病毒,细菌和各种因素导致呼吸道黏膜发生的病变,不能随着病毒,细菌和各种微生物的消亡而改善,导致呼吸道黏膜自身功能的损伤,就形成了经久不愈的咳嗽。

因此,这就是即使使用很高级的抗菌素也难以治疗咳嗽的症结,必须改善呼吸道黏膜本身的功能。

才能根治咳嗽。

1.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是由于病毒经过鼻腔和咽喉进入到人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发炎。

小儿患上感冒时,一般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

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病。

咳嗽的疾病与治疗指南(2023)要点

咳嗽的疾病与治疗指南(2023)要点

咳嗽的疾病与治疗指南(2023)要点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疾病引起。

以下是2023年咳嗽的疾病与治疗指南的要点:
1. 咳嗽的疾病分类
- 感冒引起的咳嗽
- 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 哮喘引起的咳嗽
- 肺炎引起的咳嗽
- 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
- 高血压引起的咳嗽
2. 治疗指南
- 对于感冒引起的咳嗽,建议休息、喝足够的水、服用非处方药物以减轻症状。

- 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需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刺激性物质,同时可以使用咳嗽抑制剂和黏液溶解剂。

- 哮喘引起的咳嗽需要进行哮喘的长期治疗,并按医生处方使用哮喘控制药物。

- 对于肺炎引起的咳嗽,需要及时就医,按医生建议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和支持性治疗。

- 如果咳嗽是由胃食管反流引起的,需要注意饮食惯,避免过饱、过度进食和咖啡因等刺激物质,也可使用抗酸药物。

- 咳嗽是高血压的可能症状之一,此时需要控制血压并按医生指导治疗高血压。

请注意,以上仅为咳嗽的治疗指南要点,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具体情况来确定。

参考文献
- 咳嗽治疗指南(2023) 第一版。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临床上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此类患者最易被临床医生所疏忽,很多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因诊断不清而反复进行各种检查,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随着人们对咳嗽的关注,欧美国家近20年对咳嗽原因及其治疗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基本明确了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近年来先后制定了咳嗽相关的诊治指南。

我国近年也开展了有关咳嗽病因诊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结果。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加强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有关咳嗽的临床研究结果,共同制定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以期对不同类型的咳嗽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一、咳嗽的分类和原因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急性咳嗽时间<3周,亚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8周。

1.急性咳嗽:普通感冒是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因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等。

2.亚急性咳嗽:最常见原因是感冒后咳嗽(又称感染后咳嗽)、细菌性鼻窦炎、哮喘等。

3.慢性咳嗽:慢性咳嗽原因较多,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初查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肺癌等。

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惟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CVA)、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这些原因占了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的70%~95%。

咳嗽中医辨证和治疗

咳嗽中医辨证和治疗

咳嗽中医辨证和治疗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多种病因所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

临床上一般为痰声并见,故合称咳嗽。

【范围】西医学中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表现以咳嗽为主症时,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

究其成因不外外感、内伤二途。

其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一、病因’1·六淫外邪侵袭肺系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侵袭犯肺,是引起外感咳嗽的主要病因,但由于四时主气之不同,故人体感受的病邪亦有区别。

因风为六气之首,外邪致病多以风为先导,故外感咳嗽有风寒、风热、风燥等不同的证候,其中尤以风寒为多。

2.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脏自病或它脏有病及肺,均可引起内伤咳嗽。

(1)肺脏自病多由于肺脏的其它疾病迁延日久,耗损肺气,灼伤肺阴,而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2)它脏有病及肺多因饮食不节,嗜酒过度,过食辛辣肥甘,酿生痰热;或过度劳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或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日久化火,气火上逆犯肺;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阴则虚火上炎,损伤肾阳则阳虚内寒,皆可导致内伤咳嗽。

二、病机1.发病外邪侵袭犯肺,发病较急;内伤致咳,发病多较缓慢。

2.病位病变主脏在肺,并与肝、脾、肾密切有关。

(1)肺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

由于肺体清虚,不耐寒热,故称娇脏,内外之邪侵袭后易于为病,病则宣肃失司,以致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为咳嗽。

(2)肝脾肾肝主疏泄,“肝脉布两胁上注于肺”,若肝郁化火,木火偏旺,或金不制木,木反侮金,则气火上逆犯肺而咳;脾主运化,脾为肺之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若脾运不健,痰浊内生,上渍犯肺,则肺失清肃,上逆为咳;“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若久咳肺虚,金不生水,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逆为咳为喘。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CVA/咳嗽变异型哮喘——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
• 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但有气道高反应性。
• 临床表现:刺激性干咳,比较剧烈,夜间及凌晨咳嗽为其重要特征。感冒、冷空气、油烟等易诱发或加重。
• 诊断标准(1A):1)慢性咳嗽、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
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PEF平均变异率>10%;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2)X线胸片正常;
3)肺通气功能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呼气峰流速平均周变异率正常;
4)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2.5%;
5)排除其他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疾病;
6)口服或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糖皮质激素有效。
2021/6/21
19
EB/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 治疗:首选ICS治疗,持续应用8周以上(2C)。 初始治疗可联合泼尼松口服10~20mg/d,持续3~5天。
• 大约1/3患者合并变应性鼻炎。 • 临床表现:1)慢性刺激性咳嗽(常是唯一症状),干咳或少许白色黏液痰,多为白天咳嗽,少数伴夜
间咳嗽。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常为咳嗽的诱发因素。 2)无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3)肺通气功能和呼气峰流速变异率正常,无气道高反应。 EB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部分类似CVA,体格检查无异常发现,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是主要诊断依据。
2021/6/21
15
UACS/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 治疗:根据导致UACS的基础病而定。
2021/6/21
16
UACS/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 治疗:根据导致UACS的基础病而定。
2021/6/21
17
EB/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要点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要点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要点咳嗽是呼吸专科门诊和社区门诊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其中慢性咳嗽患者占三分之一以上。

由于咳嗽病因复杂且涉及面广,诊断不易明确,很多患者常反复进行各种检查或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和镇咳药物,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工作、研究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卫生经济负担。

咳嗽的定义、分类与流行病学方面,成人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咳嗽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建议以每天痰量大于10毫升作为湿咳的标准。

不同类型的咳嗽具有不同的病因分布特点。

由于环境以及遗传因素的差异,不同国家地区的慢性咳嗽患病率不尽相同。

频繁剧烈的咳嗽,特别是慢性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对患者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发病机制方面,咳嗽高敏感性是慢性咳嗽重要的临床与病理生理学特征,其机制与瞬时受体电位通路如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以及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亚型1激活、气道炎症、神经通路及咳嗽中枢的易化有关。

在病史与实验室检查方面,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诊断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诊断检查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诱导痰细胞学检查、肺通气功能和气道反应性检查、FeNO检测、食管反流监测、变应原检测等。

其中,X线胸片为慢性咳嗽的常规检查,如发现明显病变,根据病变特征进一步选择相关检查。

对于初诊慢性咳嗽患者,不建议将胸部CT检查作为首选检查。

肺通气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条件者应作为慢性咳嗽诊治的首选检测项目。

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是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和气道炎症评估重要的无创检查方法,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推荐作为慢性咳嗽的一线检查手段。

XXX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无创气道炎症检测技术,可作为气道炎症检测的初筛手段。

变应原皮试和血清IgE检查可用于检测患者是否存在特应质和确定变应原类型,有助于变应性疾病(如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咳嗽)的诊断。

咳嗽辩证分析

咳嗽辩证分析

咳嗽的辩证施治【1】辩证分型l)风寒袭肺症状:咳嗽,咯痰色白稀薄,咽痒,可伴鼻塞流涕、发热、头痛身楚、畏寒等症。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证候分析:风寒之邪犯肺,肺气为风寒所束,壅遏而不得宣通,肺气上逆而见咳嗽;风寒上受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涕,咽喉作痒;寒邪郁肺,气不布津,凝聚为痰,故咯痰色白稀薄;风寒外束肌腠,故伴头痛身楚、发热畏寒等表寒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风寒在表之征。

2)风热犯肺症状:咳嗽气粗,咯痰不爽,痰黏稠或稠黄,常伴鼻流黄涕、头痛肢楚、发热微恶风等表证。

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咳嗽气粗;肺热伤津,则见口干咽痛;肺热内郁,蒸液成痰,故咯痰不爽,稠黏色黄,鼻流黄涕;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而见发热恶风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皆为风热在表之征。

3)燥热伤肺症状:干咳作呛,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喉痒,咽喉于痛,唇鼻干燥,口干,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

青苔薄白或薄黄,舌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或小数。

证候分析:风燥伤肺,肺失清润,故见干咳作呛;燥热灼津,则咽喉口鼻干燥,痰黏不易咯出,口干;风燥外客,卫气不和,则见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干红少津,脉浮数,均属燥热之征。

以上三型见于急性支气管炎。

4)痰湿蕴肺症状: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色白,咯痰釉稠,胸闷脘痞,纳差腹胀。

舌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

证候分析: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故咳嗽痰多,咯痰黏稠;牌运不健,痰湿中阻,则胸闷脘痞;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故纳差腹胀;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儒滑,为痰湿内蕴之征。

5)痰热郁肺症状:咳嗽气急,痰多黏稠色黄,咯痰不爽,口子便秘。

舌苔黄或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邪热壅肺,灼津成疾,肃降无权,而致咳嗽气急,痰黏色黄;痰热郁蒸,故伴有口干便秘等症;舌苔黄或腻,脉滑数为痰热内郁之征。

6)气阴两虚症状:咳嗽气短,气怯声低,咳声低弱,咯痰稀薄或痰少,烦热口干,咽喉不利,面潮红。

舌淡或舌红苔剥,脉细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道从上至下依次为:额窦炎、鼻窦炎、鼻炎、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

按疾病谱分:有百日咳,百日咳综合征,感冒,流感,上感,过敏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心性咳嗽,还可按咳嗽类型分为外周性咳嗽,中枢性咳嗽,按照中医理论可分为:湿热咳嗽,寒喘咳嗽,发热咳嗽,伤风咳嗽等。

要针对这些疾病加以治疗,咳嗽治疗是辅佐治疗,不能把止咳治疗的砝码重重加在止咳药上。

咳嗽由各种病毒、细菌及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如果感染局限在环状软骨以上(咽部以上),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感染发展至环状软骨以下(咽部以下),就是下呼吸道感染,就是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肺泡,肺间质感染,如果用大树做形象比喻,把大树倒过来,树根以上是上呼吸道,树根以下是下呼吸道。

树干是气管,树枝是支气管,树叶梗是毛细支气管,树叶是肺泡,树叶间隙就是肺间质了。

整个呼吸道都可遭受各种外来因素侵袭而发生病理变化,这些外来因素,并不单纯是病毒,细菌,还可以是各种微生物,也可以是各种理化因素,环境因素等,或者是由于病毒,细菌和各种因素导致呼吸道黏膜发生的病变,不能随着病毒,细菌和各种微生物的消亡而改善,导致呼吸道黏膜自身功能的损伤,就形成了经久不愈的咳嗽。

因此,这就是即使使用很高级的抗菌素也难以治疗咳嗽的症结,必须改善呼吸道黏膜本身的功能。

才能根治咳嗽。

1.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是由于病毒经过鼻腔和咽喉进入到人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发炎。

小儿患上感冒时,一般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

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病。

2.支气管炎:大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发病较急,一开始多为干咳,随之逐渐出现咳嗽、咳痰等不适,严重时因呼吸困难而出现缺氧,嘴唇变为青紫色。

3.肺炎:2岁以内的小儿大多是支气管肺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而引起。

一般会有干咳,还会出现气促、口唇发绀、鼻翼扇动等现象。

除了新生儿外,通常会发烧到39℃。

4.急性喉炎:当病毒或细菌通过喉部时,也会引起喉部感染。

急性喉炎除了干咳和喉部疼痛外,最典型的症状是声音嘶哑,甚至发不出声音来。

在吸入空气时发出像犬样的咳嗽声,严重时发生喉吼。

1.咳嗽的性质咳嗽无痰或痰量极少,称为干性咳嗽。

干咳或刺激性咳嗽常见于急性或慢性咽喉炎、喉癌、急性支气管炎初期、气管受压、支气管异物、支气管肿瘤、胸膜疾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以及二尖瓣狭窄等。

咳嗽伴有咳痰称为湿性咳嗽,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和空洞型肺结核等。

2.咳嗽的时间与规律突发性咳嗽常由于吸入刺激性气体或异物、淋巴结或肿瘤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分叉处所引起。

发作性咳嗽可见于百日咳、支气管内膜结核以及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变异性哮喘)等。

长期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及肺结核。

夜间咳嗽常见于左心衰竭和肺结核患者,引起夜间咳嗽的原因,可能与夜间肺淤血加重及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

3.咳嗽的音色指咳嗽声音的特点。

如①咳嗽声音嘶哑,多为声带的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所致;②鸡鸣样咳嗽,表现为连续阵发性剧咳伴有高调吸气回声,多见于百日咳、会厌、喉部疾患或气管受压;③金属音咳嗽,常见于因纵隔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癌直接压迫气管所致的咳嗽;④咳嗽声音低微或无力,见于严重肺气肿、声带麻痹及极度衰弱者。

咳嗽的判断:1.咳嗽伴发热多见于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肺结核、胸膜炎等。

2.咳嗽伴胸痛常见于肺炎、胸膜炎、支气管肺癌、肺栓塞和自发性气胸等。

3.咳嗽伴呼吸困难见于喉水肿、喉肿瘤、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症肺炎、肺结核、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肺淤血、肺水肿及气管或支气管异物。

4.咳嗽伴咯血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肺癌、二尖瓣狭窄、支气管结石、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

5.咳嗽伴大量脓痰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囊肿合并感染和支气管胸膜瘘。

6.咳嗽伴有哮鸣音多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心源性哮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气管与支气管异物等。

当支气管肺癌引起气管与支气管不完全阻塞时可出现呈局限性分布的吸气性哮呜音。

7.咳嗽伴有杵状指(趾)常见于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支气管肺癌和脓胸等。

风寒咳嗽风寒侵袭,肺气失于宣降所致,多见于冬春两季。

寒咳表现:痰多色稀白,呈泡沫状,喉间有痰声,易咳出,且头痛,鼻塞,流清涕,或伴有怕冷、畏寒,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寒咳最大的不同就是肺中有痰,耳朵贴靠病人胸壁,令病人用力呼吸,可听到气管内似水笛哮鸣声音,病人常会有胸闷,有时需要深呼吸来补充一下氧气。

严重者会有气喘的现象。

这时应吃一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品。

风热咳嗽风热犯肺,入里化热,热灼津液,肺失清肃所致,以夏秋较多见。

热咳表现:痰色黄稠,量少,干咳无痰或咳痰不爽,咽干疼痛,声音嘶哑,喉痒欲咳,口渴,常伴有发热、头痛、头晕、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浮数。

初期气管壁会有化脓样痰的分泌,会咳出黄色、绿色浓痰。

数日之后病情减轻不再有脓样痰分泌,但局部仍有红肿,气管喉头仍觉很痒,咳嗽变为无痰。

小儿一般不适合使用中枢性镇咳药,如可待因,咳必清,咳美芬等,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咳嗽反射较差,气道管腔狭窄,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痰液不易排出,如果一咳嗽,便给予较强的止咳药,咳嗽虽暂时得以停止,但气管黏膜上的纤毛上皮细胞的运痰功能和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蠕动功能受到了抑制,痰液不能顺利排出,大量痰液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影响呼吸功能。

联邦止咳露中含有可待因,要注意服用剂量和时间,一般较剧烈的刺激性干咳可选用这类止咳药。

但要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使用。

小儿咳嗽适合选用兼有祛痰,化痰作用的止咳药,糖浆优于片剂,糖浆服用后附着在咽部黏膜上,减弱了对黏膜的刺激作用,本身就可达镇咳目的,服用时不要用水稀释,也不用用水送服。

按中医理论,把咳嗽分为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和内伤咳嗽,选用中药止咳糖浆时,因药性不同,也有寒、热、温、凉之分,须对症服用。

蛇胆川贝液具有驱风镇咳、除痰散结之功效,主治风热咳嗽、咳嗽多痰等症,对于风寒引起的咳嗽、咯白稀痰、夜重日轻者切勿使用。

复方枇杷膏,具有清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风热咳嗽、咽喉干燥、咳嗽不爽等症。

鲜竹沥药性偏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作用,适用于燥咳及痰黄带血者,风寒咳嗽则不宜服用。

消咳喘药性偏热,不能用于小儿的发热咳嗽、痰黄带血者。

另外,百日咳糖浆药性都偏温,用于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比较适宜,如果是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则不可服用。

虚证咳嗽多为慢性咳嗽,且咳嗽无力,并伴虚弱多汗,四肢发凉,此时宜用桂龙咳喘丸、固肾咳喘丸等。

还有一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止咳药———伤风止咳糖浆,也叫非那根糖浆,以止咳为主,兼顾化痰,并有镇静作用,适用于夜间咳嗽多痰、影响睡眠及由于过敏引起的支气管炎等病,小儿要掌握好剂量。

一、风热咳嗽症见发热,流涕,咳嗽,喉中痰鸣,咯吐黄痰,日重夜轻,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脉浮数,舌红苔厚腻,指纹红紫。

治以疏风清肺,化痰止咳。

方用鱼蛤石花汤:生石膏30g,鱼腥草10g,金银花10g,海蛤粉10g,杏仁10g,前胡10g,川贝母6g,桔红6g,木蝴蝶6g。

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约200ml,分3~4次服,少加白糖为引。

(适合于5岁用量)。

二、风寒咳嗽症见咳嗽频作,痰色白稀薄,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塞鼻不通,喷嚏流清涕,喉痒声重,全身酸痛,小便清长,脉象浮紧,舌苔薄白,指纹红。

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用苏桔甘草汤:苏叶10g,桔梗6g,麻黄3g,甘草6g,桔红6g。

水煎,服法同前。

三、阴虚燥咳症见咳嗽日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哑,手足心热,午后低热,大便秘结,脉象细数,舌红少苔,指纹紫青。

治以清肺养阴,化痰止咳。

方用养肺止咳汤:生地15g,北沙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小茴香6g。

水煎,服法同前。

四、肺寒咳嗽秋冬天气寒冷或骤受风寒引起咳嗽,日久不愈,日轻夜重,咳嗽痰鸣,咯痰白稀,便溏溺清,纳呆神疲,脉细缓,舌淡苔薄白,指纹暗淡。

治以温肺散寒,化痰止咳。

方用冬花五炙饮:炙冬花10g、炙杏仁10g、炙枇杷叶15g、炙紫花6g、炙米壳6g。

水煎,服法同前。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风热):银黄颗粒,蒲地蓝消炎片,西瓜霜,慢严舒柠慢性扁桃体炎(风热):银黄颗粒,蒲地蓝消炎片,慢严舒柠急性咽炎(风热):银黄颗粒,蒲地蓝消炎片,复方草珊瑚,西瓜霜,慢严舒柠慢性咽炎(风热):银黄颗粒,蒲地蓝消炎片,吴太咽炎片(镇咳止痒,咽干),西瓜霜,慢严舒柠1、京都念慈庵用于伤风咳嗽、痰稠、痰多气喘、咽喉干痒及声音嘶哑。

2、金鸡蛇胆川贝液祛风止咳,除痰散结。

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咳痰不爽或久咳不止。

3、太极急支糖浆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

4、复方鱼腥草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急喉痹、急乳蛾,症见咽部红肿、咽痛;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5、贵州百灵咳速停糖浆,糖浆,润肺止咳,补气养阴,益胃生津。

用于感冒及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咽干、咯痰、气喘。

6、康恩贝复方甘草浙贝氯化铵片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咳痰7、克咳半夏止咳糖浆止咳祛痰。

用于风寒咳嗽,痰多气逆。

8、蛇胆陈皮胶囊顺气化痰,祛风健胃。

用于风寒咳嗽,痰多呕逆。

一、寒咳治疗:当以发散风寒,宣肺止咳为治。

重要的是能促进排出气管内之痰,和减少气管内的分泌,可选用三拗汤加减,药取麻黄、甘草各3克,杏仁、荆芥、前胡、桔梗、苏子、法夏、陈皮、桂枝、百部、白前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中成药可选用杏苏止咳糖浆、小青龙口服液等。

二、寒咳护理:1.夜间尽量不要开冷气睡,如开冷气应在摄氏25度左右,最好穿上袜子。

2.不穿敞领口的上衣睡。

注意保护领至肩关节部位。

3.少在家里赤脚行动,应穿上拖鞋。

三、寒咳食疗:1.生姜+红糖+大蒜,孩子患了风寒感冒,喝温热的生姜红糖水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如果孩子同时还伴有咳嗽,可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2~3瓣大蒜一起煮,要用小火煮10分钟,把蒜头的辣味煮掉,这样孩子才肯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