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高版本格式)

合集下载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范本模板】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范本模板】

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

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

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

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书模板

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书模板

1、设计进水水质参数设计流量(Q)5000m3/d设计水温(T)25℃COD(C0)500mg/L SS(S0)400mg/L NH3-N(N0)25mg/L TN(TN0)40mg/L 2、设计去除率%COD20%SS(S0)40% NH3-N0%TN(TN0)5% 3、设计出水水质参数COD(C e)400mg/L SS(S e)240mg/L NH3-N(N e)25mg/L TN(TN e)38mg/L 4、沉淀池相关参数及一对于城市污水,初沉池表面负荷(q)1.2m3/(m2.h)二次沉淀池,活性污沉淀时间(t)1.5h生物膜法后,表面负水平流速(v)5mm/s4.1、静压排泥管的直径4.2、初次沉淀池的静压4.3、平流沉淀池的长宽4.4、平流沉淀池的长深4.5、池底纵坡:采用机4.6、最大水平流速:初4.7、进出口处应设置挡挡板淹没深度:进口处挡板位置:距进水口5、沉淀池设计计算5.1、池子的表面积(A)173.6111111m25.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1.8m5.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312.5m35.4、沉淀池的池长(L 27m5.5、沉淀池的总宽度6.430041152m复核长宽比:四舍五入得6m复核长深比:5.6、设池子个(格)数2个(格)则每个(格)的宽3m5.7、污泥部分所需的总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0.5d污泥密度(γ)1t/m3污泥含水率(ρ0)98%V=Q*(S0-S e)*10^(-20m35.8、池体总高度(H)2.72m沉淀池超高(h1)0.3m缓冲层高度(h3)0.5m一般取值0.3-0.5污泥区高度(h4)0.12m5.9、污泥斗容积(V1)设污泥斗高度(h4")0.75m7.875四舍五入得8BOD(B0)300mg/L TP(TP0)15mg/LBOD(B0)15% TP(TP0)7.5%BOD(B e)255mg/L TP(TP e)13.875mg/L计算堰长L19.9553001320m4.515m3。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高版本格式)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高版本格式)
污泥密度
0.5 d
(γ)
污泥含水率
(ρ0)
98 %
V=Q*(S0-Se)*10^(6)*100*T/(γ(100-ρ
0) ) =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计算方法
(一)
1 t/m3
211.2 m3
一般采
0.5 用0.3-
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设计人口,人
330000
两次清出污泥的间隔时间,d
0.166666667
´)
5.4、沉淀池的池长(L)
3m
3300 m3
32.4 m
5.5、沉淀池的总宽度(B)
沉淀池的总宽度取整
(B)
5.6、设池子个(格)数(n)
5.7、污泥部分所需的总容积
(V)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计算方法
(二)
33.95061728 m
34 m
10 个(格)
则每个
(格)的宽
3.4 m
两次清除污
泥间隔时间
4.8、在出水堰前应设置收集 距进水口
与排出浮渣浮渣的设施,一般
4.9、当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
时,污泥斗平面呈正方形或近
4.10、沉淀时间初次沉淀池
1.0-2.5h,二次沉淀池,生物
5、沉淀池设计计算
2
5.1、池子的表面积(A)
1100 m2
5.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
5.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
说明: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输
入的数据采用蓝色字体表示。
1、设计进水水质参数
设计流量(Q)
500 mg/L
设计水温
(T)
SS(S0)
400
25 mg/L
TN(TN0)

平流沉淀池——精选推荐

平流沉淀池——精选推荐

平流沉淀池第7章沉淀和澄清处理7.1 平流式沉淀池计算平流沉淀池对⽔质、⽔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构造简单,处理效果稳定,是⼀种常⽤的沉淀池形式,⼀般⽤于⼤、中型⽔⼚,单池处理⽔量⼀般在2×104m 3/d 以上。

在⼩型⽔⼚因池⼦较长布置困难,单位造价相对较⾼⽽采⽤较少。

平流式沉淀池占地⾯积相对较⼤,只有在⽔⼚⽤地⾜够⼤时才可采⽤。

7.1.1 设计流量nk Q Q 24)1(+?=设式中 Q ——单池设计⽔量(m 3/h );Q 设——设计⽇产⽔量(m 3/d );k ——⽔⼚⽤⽔量占设计⽇⽤⽔量的百分⽐,⼀般采⽤5%~10%; n ——沉淀池个数,⼀般采⽤不少于2个。

设计中取Q 设=13.5万m 3/d , k =5%,n=2s m h m Q /82.0/1.2953224)05.01(13500033==?+?=7.1.2 平⾯尺⼨计算 1.沉淀池有效容积QT V =式中 V ——沉淀池的有效容积(m 3); T ——停留时间(h ),⼀般采⽤1.5~3.0h 。

设计中取T =2hV=2953.1×2=5906.2m 32.沉淀池长度vT L 3600=式中 L ——沉淀池长度(m );v ——⽔平流速(m/s ),⼀般采⽤0.01~0.025m/s 。

设计中取v =0.02m/s4m 14=2×02.0×3600=L3.沉淀池宽度Lh V B =式中 B ——沉淀池宽度(m ); h ——沉淀池有效池深(m ),⼀般采⽤3.0~3.5m 。

设计中取h =3.0mm B 67.1331442.5906=?=,设计中取14m 。

沉淀池中间设置隔墙,每隔7m 。

沉淀池长度L 与宽度B 之⽐为:L /B =144/14=10.29>4,满⾜要求;长度与深度之⽐L /h =144/3=48>10,满⾜要求。

复核沉淀池中⽔流的稳定性,计算弗劳德数Rg v F r 2=式中 F r ——弗劳德数;R ——⽔⼒半径(m ),其值为:ρω=R ;ω——⽔流断⾯积(m 2);ρ——湿周(m );g ——重⼒加速度(m/s 2)。

平流式沉淀池的计算

平流式沉淀池的计算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平流式沉淀池的计算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Qmax=0.2m3/s,设计人口N=100000人,沉淀时间t=1.2h,无机械刮泥设备。

要求:(1)画出平流式初沉池的草图;(2)求平流式初沉池的各部分尺寸。

(主要参数:表面水力负荷q=2m3/m2·h,水平流速v=4.6mm/s,每格池宽b=4.5m,贮泥时间T=2d,污泥量为0.5L/人·d;污泥斗为方斗,上口径边长为4500mm,下口径边长为500mm。

)草图(2)[解](1)沉淀池的表面积:A=Qmax·3600/q=0.2·3600/2=360m2(2)沉淀区有效水深:h2=q·t=2·1.2=2.4m(3)沉淀区有效容积v1:v1=Qmax·t·3600=0.2·1.2·3600=864m3(4)沉淀池长度L:L=v·t·3.6=4.6·1.2·3.6=19.872≈20m(5)沉淀池的总宽度B:B=A/L=360/20=18m(6)沉淀池的个数n:n=B/b=18/4.5=4个校核长宽比、长深比:长宽比:L/b=20/4.5=4.4(4—5,符合要求)长深比:L/h2=20/2.4=8.3(8—12,符合要求)(7)污泥区的总容积v:v=S·N·T/1000=0.5·100000·2/1000=100m3每格污泥区的的容积v′:v′=v/n=100/4=25m3(8)污泥斗的容积v1:(9)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容积v2:校核:V1>V′,26m3,25m3,符合要求(10)沉淀池的总高度h:h=0.3+2.4+0.5+3.62=6.82m。

沉淀池设计公式范文

沉淀池设计公式范文

沉淀池设计公式范文沉淀池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境工程任务。

它是用于分离和清除水体中悬浮颗粒物质的一种设施。

沉淀池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雨水收集系统等。

沉淀池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包括流量、水的特性、悬浮物质的性质等。

本文将介绍沉淀池设计的公式和原则,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进行沉淀池设计。

在进行沉淀池设计之前,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定义和概念。

首先是泊松比,泊松比是指沉淀池中固体与液体的比例。

其计算公式为:ρs/ρl=(1-ε)/ε其中,ρs是固体的密度,ρl是液体的密度,ε是固体的体积分数。

其次是沉降速度,沉降速度是指颗粒物在液体中沉积的速率。

沉降速度可以根据斯托克斯公式来计算,即:V=(2g(ρs-ρl)/9μ)*d^2其中,V是沉降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ρs是固体的密度,ρl是液体的密度,μ是液体的动力粘度,d是颗粒物的直径。

接下来是沉淀区的长度,沉淀区的长度可以根据最小停留时间来估算。

最小停留时间是指液体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最短时间,以便有效地分离悬浮物质。

最小停留时间可以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Tmin = (ρl * L s / (Q * Cs))其中,Tmin是最小停留时间,ρl是液体的密度,Ls是沉淀区的长度,Q是液体的流量,Cs是悬浮物质的浓度。

最后是沉淀池的尺寸。

沉淀池的尺寸可以根据最小停留时间来计算,通过以下公式:As = Q / (Cs * V * Tmin)其中,As是沉淀池的横截面积。

除了以上公式外,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例如,沉淀池的深度应根据颗粒物质的性质来确定,通常沉淀池的深度应大于颗粒物质的直径。

此外,沉淀池还要考虑到流量的变化和水体的特性等因素,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地分离悬浮物质。

总而言之,沉淀池设计公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许多参数和因素。

正确地设计沉淀池需要对流体力学和环境工程方面有深入的了解。

以上介绍的公式和原则只是设计沉淀池的基本知识,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平流沉淀池计算公式
1 总表面积 A(m2) A(m2) 3 Qmax(m /h) q'[m3/(m2*h)] u(m/h) q'[m /(m *h)] q'试[m3/(m2*h)] u试(m/h) 2 池长 L(m) v(mm/s) t(h) t(h) t试 3 有效水深 h2(m) h2(m) h2(m) 4 总宽度 B(m) b(m) n(个) 5 污泥区所需总容积 V'(m3) V'(m3) S[L/(人*d)] N(人) T(h) C0(kg/m3) Ce(kg/m ) p0(%) r(kg/m3) Kz 6 污泥斗容积 3 V1(m )
3 3 2
2 3.333333333 4 1 1.2 0.96 1.2 1.5 5.4 5.4 1 1.5 2.25 1.8 1.8 2.7 2 0.37037037 0.05 7.407407407 0 0 0.6 40 0 3 0.02 98 1000 1.8 0.028 0.028
f1(m2) f2(m2) h4''(m) 7 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容积 V2(m3) l1(m) l2(m) h'4(m) 8 池总高 H(m) H(m) h1(m) h3(m) h4(m)
0.5
方斗上口面积 方斗下口面积 泥斗高度 0.5*(l1+l2)*h4'*b 梯形上底边长 梯形下底边长 梯形的高度 H=h1+h2+h3+h4初沉池 H=h1+h2+h3+h4二沉池 超高,不小于0.3 缓冲层高,非机械排泥0.5,机械排泥 时,缓冲层上缘高出刮泥板0.3 污泥层高
0.16 0.04 0.3 0.0175 0.0175 1 0.4 0.5 2.8 3.4 0.3 0.5 0.2

平流式沉淀池计算

平流式沉淀池计算

平流式沉淀池计算1、设计进水水质参数设计流量(Q) 5000 m3/d 设计水温(T) 25 ? COD(C0) 500 mg/L SS(S0) 400 mg/L BOD(B0) 300 mg/L NH3-N(N0) 25 mg/L TN(TN0) 40 mg/L TP(TP0) 15 mg/L 2、设计去除率%COD 20 % SS(S0) 40 % BOD(B0) 15 % NH3-N 0 % TN(TN0) 5 % TP(TP0) 7.5 % 3、设计出水水质参数COD(Ce) 400 mg/L SS(Se) 240 mg/L BOD(Be) 255 mg/L NH3-N(Ne) 25 mg/L TN(TNe) 38 mg/L TP(TPe) 13.875 mg/L 4、沉淀池相关参数及一些基本要求对于城市污水,初沉池表面负荷一般取值1.2-2.0之间,堰口负荷?2.9l/(s.m)表面负荷(q) 1.2 m3/(m2.h) 二次沉淀池,活性污泥法后,表面负荷一般取值0.6-1.0之间,堰口负荷?1.7l/(s.m)沉淀时间(t) 1.5 h 生物膜法后,表面负荷一般取值1.0-1.5之间,堰口负荷?1.7l/(s.m)水平流速(v) 5 mm/sHighway 1/2. Rail transportation and land use there ... Big. Urban rail transit as a low-pollution urban public transport has become a major positiv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s main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will help curb rapid growth in traffic demand and help reduce the core frequency4.1、静压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4.2、初次沉淀池的静压排泥水头不应小于1.5m;二次沉淀池的静压水头:生物膜法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不应小于0.9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2?)/ 2h4 'b
式中, l1 为上底长, m;l2 为下底长, m;h4' 为高度, m。
5.11 、池子总高度。 H=h1+h2+h3+h4
缓冲层h3 超高h1
0.5 m 0.3 m 6.6045 m
h4为污泥部分高度
℃ mg/L mg/L
BOD(B0) TP(TP0)
水一般不宜多用两排。 h,活性污泥法后 2.0-5.0h 。
多采用2-4m
计算堰长L 210.7279693 211 m
复核长宽比: 9.529411765 要求大于4
复核长深比:
10.8 要求大于8
堰负荷
初沉池
2.9
二沉池,活性污泥后
1.7
二沉池,生物膜法后
1.7
对于城市污水,初沉池表面负荷一般取值 1.2-2.0 之间,
5.10 、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 V2。设梯形部分高度:
池底坡度为
0.01
进水挡板至池壁距离c 出水挡板至池壁距离d
l 1=L+c+d 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 污泥斗和梯形部分污泥容积
L 下底长 h4'
V2
0.5 m 0.3 m 32.4 m 3.4 m
0.293 m
33.2 m 18.23 29.54 >需要值
二次沉淀池,活性污泥法后,表面负荷一般取值 0.6-1.0
生物膜法后,表面负荷一般取值
一般取值 0.3-0.5
l/ (s.m) l/ (s.m) l/ (s.m) 负荷一般取值 1.2-2.0 之间,堰口负荷≤ 2.9l/ (s.m) ,表面负荷一般取值 0.6-1.0 之间 ,堰口负荷≤ 1.7l/ (s.m) 物膜法后,表面负荷一般取值 1.0-1.5 之间,堰口负荷≤ 1.7l/ (s.m)
0.3 m 0.5 m
5.9 、单个污泥斗容积( V1) l2 b
3.4 m 0.5 m来自设污泥斗高度(h4" ) 2.511473671 m
污泥斗容积( V1)
11.3100031 m3
??1=1/3 h4" (A1 +A2+A1A20.5)
式中,A1为上口面积,m2;A2为下口面积, m2;h4"为高度, m。
挡板淹没深度:进口处不应小于 0.25m,一般为 0.5-1.0m ;出口处一般为 挡板位置:距进水口 0.5-1.0m ,距出水口 0.25-0.5m 。 4.8 、在出水堰前应设置收集与排出浮渣浮渣的设施,一般采用可转动的排渣管和浮渣槽。当采用机械排 4.9 、当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污泥斗平面呈正方形或近似正方形的矩形,排水一般 4.10 、沉淀时间初次沉淀池 1.0-2.5h ,二次沉淀池,生物膜法后 1.5-4.0h ,活性污泥法后 2.0-5.0h 。 5、沉淀池设计计算
300 mg/L 15 mg/L
%
BOD(B0)
15 %
%
TP(TP0)
7.5 %
mg/L mg/L
BOD(Be) TP(TPe)
255 mg/L 14 mg/L
膜法不应小于 1.2m,活性污泥法不应小于 0.9m。
沉淀池 7mm/s,二次沉淀池 5mm/s
一般为 0.5-1.0m ;出口处一般为 0.3-0.4m 。 口0.25-0.5m 。 排渣管和浮渣槽。当采用机械排泥时可一并考虑。
5.1 、池子的表面积( A)
1100 m2
5.2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 2)
3m
5.3 、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V′)
3300 m3
5.4 、沉淀池的池长( L)
32.4 m
5.5 、沉淀池的总宽度( B)
33.95061728 m
沉淀池的总宽度取整( B)
34 m
5.6 、设池子个(格)数( n)
SS(S0)
40
0%
TN( TN0 )
5
COD(Ce)
400 mg/L SS(Se)
240
NH3-N(Ne)
25 mg/L TN(TNe)
38
4、沉淀池相关参数及一些基本要求
表面负荷( q) 沉淀时间( t ) 水平流速( v)
2 m3/(m2.h) 1.5 h
6 mm/s
4.1 、静压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 200mm 4.2 、初次沉淀池的静压排泥水头不应小于 1.5m;二次沉淀池的静压水头:生物膜法不应小于 1.2m,活性 4.3 、平流沉淀池的长宽比不小于 4,一般取值 4-5 4.4 、平流沉淀池的长深比不小于 8,一般取值 8-12 4.5 、池底纵坡:采用机械刮泥时,不小于 0.005 ,一般取值 0.01-0.02 4.6 、按表面负荷计算时,应对水平流速进行校核。最大水平流速:初次沉淀池 7mm/s,二次沉淀池 5mm 4.7 、进出口处应设置挡板,高出池内水面 0.1-0.15m 。
说明: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输入的数据采用蓝色字体表示。 1、设计进水水质参数
设计流量( Q) COD(C0) NH3-N(N0) 2、设计去除率%
52800 m3/d 设计水温( T)
25
500 mg/L SS(S0)
400
25 mg/L TN(TN0)
40
COD NH3-N 3、设计出水水质参数
20 %
10 个(格)
则每个(格)的宽度(b
3.4 m
5.7 、污泥部分所需的总容积( V)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计算方法(二) 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 污泥密度( γ ) 污泥含水率( ρ0)
0.5 d 1 t/m3
98 %
V=Q*(S0-Se)*10^(-6)*100*T/( γ (100- ρ0) ) =
211.2 m3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计算方法(一) 每人每日污泥量, L/ (人 *d )
0.5 一般采用 0.3-0.8L/ (人 *d )
设计人口 , 人 两次清出污泥的间隔时间,d 沉淀部分所需容积, m3 5.8 、池体总高度( H)
330000 0.166666667
2.75 m3
沉淀池超高( h1) 缓冲层高度( h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