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流冰成因及防治
液泛的形成原因和处理方法

液泛的形成原因和处理方法液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液体发生溢出、流出、泛滥等现象。
液泛的形成原因与处理方法如下:一、形成原因:1.容器溢出:容器中液体的量过多超出容器的容量。
2.封堵解除:容器中的封堵物被移除或破坏,导致液体泄漏。
3.气压变化:容器内外的气压差异引起液体泛滥或喷溅。
4.液体温度变化:液体受热膨胀或冷却使体积收缩,引起液体泛滥。
5.液体振动:容器的振动或震动引起液体波动,致使液体溢出。
6.液体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张力导致液体不易扩散或进一步泛滥。
二、处理方法:1.预防措施:通过提前进行液量控制,防止超出容器容量,严格控制容器的装填量;合理选择封堵物,确保容器密封;适当调整容器内外的气压平衡;控制液体温度,防止膨胀或收缩;减少液体受到振动的影响;采用液体稳定剂,降低液体泛滥的可能性等。
2.紧急处理:当液泛发生时,应立即采取以下紧急处理措施:a.切勿恐慌,保持冷静,以避免进一步扩大液泛范围。
b.首先,将容器移离易燃易爆或有害物质附近,并尽可能远离人群。
c.根据液体性质,选择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戴手套、护目镜等,以避免伤害。
d.封堵泛滥液体的传播源,防止进一步泛滥,如使用堵嘴、堵头等方法。
如果没有合适的封堵物,可倾斜容器,控制液体流动,使其不再泛滥。
e.若液体已经泛滥,可采用吸附剂等物质进行吸附,如使用吸油棉、砂土、干燥剂等,将液体吸附,防止进一步扩散。
f.如果泛滥液体有毒性或危险性,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进行专业处理和清理。
g.对于泛滥液体的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火源、静电等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
总结起来,液泛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降低液泛的发生概率;而在液泛发生时,应当冷静处理,采取适当的紧急措施,保护人员的安全,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桃树流胶病成因及综合防治

桃树流胶病成因及综合防治侵染性两种。
前者在各桃产区均有发生,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病害;后者为真菌侵染所致,主要发生在江苏、浙江、广东、上海等地。
此病轻者树热衰弱,重者枝干枯死。
一、症状一般多在主枝、主干上发生,开始时病部皮层膨肿隆起,随后陆续分泌出褐色透明的树胶。
流胶严重的枝干树皮开裂、布满胶质块直至干枯坏死,树热衰弱,甚至整枝枯死。
当年生新梢发生病害,则以皮孔为中心,发生大小不等的病斑,亦有流胶现象。
二、成因与防治1、非侵染性流胶病霜害、冻害、病虫害、雹害、水分过多或不足、施肥不当、修剪过重、结果过多、土质粘重或土壤酸度过高等原因,都可引起流胶病发生。
凡是桃园栽培管理正常、树势健壮、病虫害少,流胶病则轻,树龄大的桃树发病重。
幼龄树发病轻。
果实流胶与虫害有关,蝽象为害是果实流胶的主要原因。
主干和枝条受害之初,病部稍肿胀,早春树胶开始流动时,从患处开始流出半透明乳白色的树脂,尤其雨后流胶现象更为严重。
流出的树脂凝结后变为红褐色,呈胶冻状,干燥后则成为很坚硬的琥珀状胶块。
病部皮层和木质部变褐腐朽。
造成树热衰弱,叶片变黄而细小。
发病严重时,枝干枯死。
果实发病,由核内分泌黄色胶质,渗出果面,病部较硬,严重时破裂,不能生长发育,不堪食用。
防治措施首先应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注意果园排水,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合理修剪,减少树干伤口。
其次要及时防治蛀食枝干的害虫,预防虫伤。
冬春枝干涂白,预冻害和日灼。
早春将病部刮除,伤口可涂波美5度石硫合剂,然后涂白铅油或煤焦油保护。
2、侵染性流胶病由子囊菌亚门的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
主要为害枝干。
在1年生嫩枝上发病时,最初以皮孔层为中心产生小突起,以后形成直径1毫米-4毫米的瘤状突起物,当年不流胶。
到翌年5月上旬,瘤皮开裂,溢出树脂,初为无色半透明稀薄而有粘性的软胶,不久转为茶褐色,质地变硬为结晶状,吸水后膨胀成为胶体。
枝条表面粗糙变黑,并以瘤为中心逐渐下陷,形成直径4毫米-10毫米的圆形病斑,其中散生小黑点。
涎液的产生过程与口干有何关联?

涎液的产生过程与口干有何关联?一、涎液的产生过程1. 舌头的运动:涎液的产生主要由舌头的运动来促进。
舌头在进食过程中不断地上下左右移动,刺激唾腺分泌涎液。
2. 唾腺的分泌:人的口腔内有三对主要的唾液腺,包括腮腺、颊腺和下颌腺。
这些唾液腺会分泌涎液,通过细小的导管输送到口腔中。
3. 神经调节:唾腺的分泌受到神经的调节,主要有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参与。
副交感神经会促进唾液的分泌,而交感神经则会抑制唾液的分泌。
二、涎液的重要作用1. 润滑作用:涎液能够保持口腔的湿润,使食物在口腔中更容易咀嚼和咽下。
2. 消化作用:涎液中含有一种叫做淀粉酶的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糖类,起到一定的消化作用。
3. 抗菌作用:涎液中含有一种叫做溶菌酶的物质,能够有效杀灭口腔中的细菌,保持口腔卫生。
4. 维持口味:涎液能够将食物的味道传递到味蕾,让人们能够真正感受到食物的味道。
三、涎液的不足导致口干的原因1. 口腔问题:口腔干燥可能由口腔感染、口腔溃疡等问题引起,这些问题会导致唾液腺的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口干。
2. 药物的影响:一些药物,如抗过敏药和抗高血压药等,会干扰唾液的正常分泌,从而引起口干。
3. 年龄因素:年龄增长会导致唾液分泌量逐渐减少,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口干的情况。
4. 慢性疾病: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干燥综合征等,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从而引起口干。
总结:涎液的产生与口干有着密切的关联。
唾液起到润滑、消化、抗菌和维持口味等重要作用,但各种因素可能导致唾液分泌不足,引起口干。
了解涎液的产生过程和口干的原因,对于维持口腔健康和预防口干具有重要意义。
屋檐冰凌防范措施

屋檐冰凌的形成是由于气温低于0摄氏度时,屋顶或屋檐上的水滴凝固成冰。
在某些地区,尤其是在冬季,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安全隐患,因为冰凌掉落可能伤及行人或损坏车辆。
为了防范屋檐冰凌带来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定期监控:关注天气预报,一旦气温下降至0摄氏度以下,就应开始监控屋檐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冰凌的形成。
2. 保温措施:对于新建或翻修的屋顶,可以使用保温材料来减少室内温度的下降,从而减少屋顶结冰的可能性。
3. 排水系统维护:确保屋顶排水系统(如排水沟和排水管)畅通,防止雪水或雨水在屋顶积聚。
4. 清除积雪:在下雪后,及时清除屋顶和屋檐的积雪,以减少结冰的机会。
5. 使用除冰剂:在冰凌形成前,可以在屋檐上涂抹适量的除冰剂,如盐水,以防止水迅速结冰。
6. 安装防护网:在冰凌可能掉落的地方安装防护网或防护栏,以防止冰凌掉落伤人。
7. 警示标识:在冰凌形成季节,应在小区或建筑入口处设置警示标识,提醒行人注意安全。
8. 教育居民:对居民进行安全教育,提醒他们注意冰凌的存在,并指导他们如何在冰凌掉落时保护自己。
9. 应急准备:准备好应急物资,如铁锹、除雪工具、急救包等,以便在冰凌掉落时能够迅速应对。
10. 专业检查:定期由专业人员对屋顶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没有潜在的安全隐患。
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屋檐冰凌带来的风险,保障居民和行人的安全。
桃树流胶病的发生及综防技术

绿色植保桃树流胶病作为桃树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桃树木质部流出胶液,影响植株的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导致植株衰弱和果实变形,从而降低桃树的生产力和果实品质。
此外,桃树流胶病还会引起其他病害的侵染,对果园的整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1]。
1桃树流胶病的概念及症状特征1.1桃树流胶病的定义和发生原因桃树流胶病是桃树常见的病害,其特征是桃树木质部流出胶液。
这种胶液的流出影响植株的养分吸收,导致植株衰弱和果实变形。
桃树流胶病的发生通常有多种原因:一是气候因素。
在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下,病原菌容易在桃树上繁殖,并侵染植株,导致桃树流胶病的发生。
二是病原菌感染。
这类病原菌通常是一些真菌或细菌,它们侵入桃树的组织,破坏细胞结构,导致胶液外溢。
三是土壤条件和栽培管理不善。
过于潮湿或通风不良的土壤条件,以及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容易造成桃树生长受阻,从而造成桃树流胶病的发生。
1.2桃树流胶病的发病过程和主要症状表现在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下,病原菌侵入桃树的根部、颈部或叶片,通过受伤口或气孔侵入桃树,进入其内部组织迅速繁殖破坏细胞结构,导致桃树木质部流出胶液。
胶液中不仅含有病原菌,还含有植物细胞的汁液和水分,导致桃树的养分流失和水分失衡,使桃树逐渐出现生长迟缓、叶片黄化、果实畸形等症状(图1)。
1.3桃树流胶病对桃树生长的影响1.3.1桃树流胶病导致养分流失和水分失衡由于胶液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汁液和水分,桃树遭受流胶病侵害后,大量的养分和水分会随着胶液的流失而丧失,造成桃树的生长受阻。
1.3.2病害导致能量损耗桃树在抵御病害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本应用于生长、开花和结果的能量被耗费在了免疫应对上,导致桃树的生长能力下降,影响了桃树的正常生长和果实的发育。
1.3.3桃树流胶病导致抗病能力下降由于流胶病对桃树的侵害,桃树的免疫系统受损,变得容易受到其他病害、虫害侵袭。
这种复合性侵害使桃树更加脆弱,降低了桃树的生存概率和产量。
樱桃流胶病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樱桃流胶病的原因及防控措施樱桃流胶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樱桃树上,也会感染到其他果树。
本文将从病害的原因以及防控措施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病害原因1.病原菌樱桃流胶病主要由生物学名为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的病原菌引起。
该病原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可以存在于植物表面或组织中,尤其在湿度大,温度较低的条件下生长繁殖。
病原菌的分泌物为普林质,它可以引起树干表皮剥落、汁液溢出,形成树干流胶,直接影响果实质量和产量。
2.气候因素气温过低、湿度大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在冬季,樱桃树处于休眠状态,由于天气寒冷、湿度大,使得病原菌在树干上生长繁殖并形成树干流胶。
此外,大风和冷冻也会导致樱桃树干出现裂口,增加了病原菌的感染机会。
二、防控措施1.良好的修剪在春季,通过对樱桃树的正确修剪可以达到减少很多病害的效果。
首先要对树干表面的树脂和胶质彻底剥除,以减少病原菌在树干表面的滋生。
其次,剪掉龟裂和横向裂缝处的树枝,防止病原菌从这些地方进入樱桃树内部。
2.适当施肥适量施肥可以使樱桃树生长良好,增加其抵御病害的能力。
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度施肥,以免造成树体繁茂而受病害侵害。
3.喷药防治在春季,樱桃树新芽开始生长之前,可以喷洒饱和的铜杀菌剂,对病原菌进行消毒。
此外,可以在树干的裂缝处喷洒蜡的溶液,以减少病原菌的进入。
4.保持干燥保持樱桃树的躯干和枝条的干燥状态是避免病害的重要手段。
在冬季或雨季时,可以用细根防水材料包裹樱桃树的树干,以减少病原菌的生长。
总之,樱桃流胶病的防控需要多个方面的综合措施。
通过正确的修剪、施肥和喷药等方法,可以尽量减少病害的发生,并增加樱桃的产量和质量。
桥梁伸缩缝漏水结冰的处理、预防措施

桥梁伸缩缝漏水结冰的处理、预防措施概要:桥梁伸缩缝对于整座桥梁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伸缩缝处往往存在漏水、结冰的质量通病。
基于此,本文对桥梁伸缩缝处漏水、结冰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施工过程中的预防措施和后期处理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伸缩缝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为了城市快速化通行,桥梁建设的占比逐渐增大,桥梁的重要性就显得尤其重要,其能够为城镇居民提供优质的出行条件,提高社会大众的出行效率,从而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而在桥梁施工过程中,伸缩缝的施工质量是整个桥梁工程最为关键的内容,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整座桥梁的使用寿命。
但介于对本省多座已完工桥梁伸缩缝的实地勘察,伸缩缝处往往存在的漏水、结冰质量通病,对桥梁的整体美观和桥下来往车辆的通行安全产生影响,漏水会对桥梁的混凝土和钢筋造成腐蚀,漏水渗入桥梁支座还会加速支座老化,严重危害到桥梁的结构安全。
所以需要对桥梁伸缩缝漏水、结冰问题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此满足我国城镇道路交通高速发展的需要。
一、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常用伸缩缝概述(一)常用桥梁伸缩缝介绍在我国市政道路工程中常用的伸缩装置类型分为对接式、钢板式、组合剪切式、模数支承式以及无缝式伸缩缝装置[1],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为对接式、钢板式、模数支承式伸缩缝装置。
对接式伸缩装置构造简单、种类繁多,根据其构造形式和受力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填塞对接型和嵌固对接型两种。
填塞对接型伸缩装置是以沥青、木板、麻絮、橡胶等材料填塞缝隙,伸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处于受压状态。
该类伸缩装置一般用于伸缩量在40mm以下的常规桥梁工程上,但现已不多见。
嵌固对接式伸缩缝是利用不同形状的钢构件将各类像胶带或橡胶条嵌牢固定,并以橡胶带或橡胶条的拉压变形来吸收梁体的变形,其伸缩体可处于受压状态、也可以处于受拉状态,目前我国最常见的嵌固对接式伸缩缝是C型和F型桥梁伸缩装置。
国道219线(狮泉河至日土段)改建工程中冻土病害的防治

国道219线(狮泉河至日土段)改建工程中冻土病害的防治何庆明【摘要】It is high altitude, cold and much permafrost area along Xin-Zang highway (219 national highway). The most permafrost from Shiquan river to Ritu is seasonal frozen soil. It is easy threatened by permafrost such as frost swelling, salivary ices, thaw settlement. The forms, reasons of permafrost disease and the main prevention measures. It is effect to solve the seasonal frozen soil that make use of filling replacement and paving geo-textile. The last, enhanc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reduce the man-made disturbing permafros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and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along the road are sugged.%新藏公路(国道219线)沿线海拔高、气候冷,存在大量冻土区.在狮泉河至日土段沿线冻土主要是季节性冻土,容易发生路面翻浆、涎流冰、路基融沉等冻土病害.通过对道路沿线冻土病害主要形式、形成原因以及主要防治措施的阐述,得出利用置换填土和铺设土工织物相结合的防治方法对解决道路沿线季节性冻土十分有效.最后提出了在道路修建过程中要加强环境保护,减轻人为因素对冻土的扰动,并加强道路沿线监测的建议.【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1(000)026【总页数】4页(P6490-6493)【关键词】冻土;病害防治;置换填土;土工织物【作者】何庆明【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昆明6502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6.168新藏公路(国道219线)始于新疆叶城县与国道315线相接,止于西藏拉孜县与国道318线相连,全线总长2 143 km,总体呈南北走向[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涎流冰成因及防治
于琨
(新疆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06)
摘要结合G314线(恰克拉克至阿克陶县木吉乡)公路改建工程勘察设计实践,阐述涎流冰的成因及对公路的危害处理措施和注意要点。
关键词道路工程涎流冰处理措施
1工程概述
涎流冰是高寒地区的一种工程地质病害,它导致路基冻胀、失稳,毁坏路面,破坏桥涵构造物,造成交通事故,危害极大。
G314线(恰克拉克至阿克陶县木吉乡)拟建公路穿越喀喇昆仑山地中干区段,属独特的高寒气候,项目起点K0+000位于G314线中巴公路K1617+691.8路中心处,终点位于木吉乡街区上,全长76.98000km,路线主要沿盖孜河、木吉河河谷逆流而上,K0+000~K23+000段为南天山与昆仑山交接部高原,高山与高原谷地交错,海拔一般在3000~ 4500m,沟壑纵横,山顶终年积雪,并分布有大面积冰川。
K23+000~K77+376.59沿河草场较多,草质优良。
由于气候干旱,山地缺乏森林植被,整体山脉呈现山地荒漠和高原荒漠的特征。
沿线主要通过冰川堆积前缘地貌、宽敞泥石流沟谷地貌、河床漫滩地貌、冰水洪积堆积高地地貌、冰水湖相沉积高地地貌、山前洪积微丘地貌等。
其中K60+520~K60+880和K64+ 930~K65+120为涎流冰病害地段。
2涎流冰的成因及危害
2.1成因
(1)水是酿成涎流冰的主要原因。
涎流冰多出现在地下水露头或泉眼下方。
在同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当水源较近、丰富、洁净、水温高时,出现的涎流冰较严重。
一般情况下当沟谷汇水面积大时,涎流冰蔓延的范围较大且厚。
(2)涎流冰主要见于山岭区及重山岭区。
一般是山坡下部比山坡上、中部多,阴坡比阳坡多。
在坡脚、洼地、沟谷、河流附近,及冲积、坡积、洪积等地下水丰富的地层中,涎流冰最多。
(3)有些埋藏较浅的含水层,冻前虽不渗出地面,但在冬季由于冻结线的下降,使泄水断面减小,当水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从覆盖层薄弱处溢出地表,形成涎流冰。
(4)夏季多雨,尤其是秋末降雨水多的年份,补给涎流冰的水源丰富,再加上冬季气温低,负温度持续时间长,涎流冰较严重。
降雪对涎流冰也有影响,如在封冻前后降雪早而厚时,对土层起保温作用,可使地下水从不冻层流走,涎流冰较轻;如冬末春初降雪多、日照较强时,融雪水多,涎流冰也会增加。
(5)东北林区在落叶松树和灌木林交界处,多有涎流冰出现。
原因是落叶松林下有一层保温良好的落叶层,下渗的地面水在落叶层覆盖下沿着不透水的地面流动,流到覆盖层不发达的灌木林处,水就露出地表形成涎流冰。
2.2危害
涎流冰会覆盖道路,造成行车道光滑、不平或形成冰坎、冰槽等。
因温差的影响涎流冰消融,水分下渗,会引起路基翻浆、不均匀沉降等病害。
3涎流冰的分类
3.1山坡涎流冰
(1)由山坡泉水出露的地下水形成的涎流冰。
G314线(恰克拉克至阿克陶县木吉乡)拟建公路K60 +520~K60+880左侧属于此类涎流冰。
)
(2)由路基挖方边坡上出露的地下水形成的涎流冰。
3.2河谷涎流冰
(1)沿河流浅滩或已冻结的河面上,由承压或无压的河水形成的涎流冰。
(2)沿沟谷漫流的泉水、溪水、地面水和融雪水形成的涎流冰。
G314线(恰克拉克至阿克陶县木吉乡)拟建公路K64+930~K65+120左侧属于此类涎流冰。
4涎流冰的防治
4.1防治原则
涎流冰地区的路基设计必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新建和改建公路时,应全面进行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选线时应注意避让涎流冰严重的地段。
当必须通过涎流冰地段时,首先应考虑采用填方或浅挖方断面,尽量不切割含水层;如不能避免涎流冰发生时,应采取排、挡、截等措施进行治理。
4.2防治措施
处理涎流冰时,应根据涎流冰种类、严重程度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案。
4.2.1修建桥涵
(1)在跨越河水流量较大而冬季有涎流冰的河谷时,可修建桥梁跨过涎流冰。
桥梁孔径和净空除按暴
191
青海交通科技2010)增刊
雨径流最大洪水流量进行设计外,还需以历年最高涎流冰冰位及融雪水洪峰水位进行验算,并考虑可能的壅水高度。
对河谷涎流冰,单纯加大桥涵孔径有时达不到预期效果,为避免涎流冰阻塞桥孔,漫溢桥面,还必须加大桥涵净空。
(2)为防止水流通畅和防治河滩涎流冰,还可采用加深和清理河道等辅助措施。
4.2.2 对地面排水构造物进行保温
适用于一般寒冷地区,以及水源距涵管较近、洞顶填土够度大于当地冰冻深度的情况。
设置保温措施,可以防止水流在涵管进、出口及水源到洞口的排水沟中冻结,确保冬季排水畅通。
保温材料一般采用树枝、锯末、或炉渣、泥炭、青苔等保温性能好的当地材料或其他经济适用的外运材料。
4.2.3 地面排水措施
主要由集水渗池(或渗井)和排水暗管两部分组成,必要时在暗管与渗池接头处可设窨井兼作检查井;在出口处可设置保温设施或出口集水井。
集水渗井适于设在较集中的山坡地下水露头处;渗池适用于汇集较分散的山坡地下水。
排水部分在产砂石地区可用盲沟,在不产砂石地区可用暗管。
G314线恰克拉克至阿克陶县木吉乡项目K60+520~K60+880段左侧涎流冰,由于来水量较小,而且水流集中,采用开挖积水暗沟,用暗沟将水流导出路基以外的方法。
暗沟进水口设在路基左侧2000m 以外的水流集中处,将左侧流来的所有泉水全部截流下渗。
暗沟顶面深度大于季节性最大深度2.2m,并用混凝土板覆盖后回填粘土。
沟宽和沟深均为1m 左右,沟壁用浆砌片石,结构形式见图1。
由于这段自然坡很小,为保障排水畅通,暗沟底部纵坡Y 2%,出水口设在路基30m
以外。
图1 暗沟结构示意图
4.2.4 集水沟与集冰坑
集冰沟多用于冲积扇沟口处的泉水涎流冰,用以排引涎流冰水源并拦截侵向路基的涎流冰;集冰坑多用于水量较小、边坡不高的堑坡涎流冰,用以积聚冬季涎流冰,防治上路。
集冰沟从水源起顺山坡或沟谷布设,把水导入附近的河沟或桥涵,挖出的土用以筑坝挡冰。
沟的断面根据地形、水量、水温、及聚冰量而定,一般沟深1~2m 。
如水量较大或为温泉时,顶宽可设保温盖层,把水排入河沟中。
4.2.5 挡冰墙
挡冰墙适用于涌水量不大的山坡涎流冰和挖方边坡涎流冰,用以阻挡和积聚涎流冰,防治上路。
挡冰墙多修建在路肩外侧,一般用浆砌片石、块石筑成,高度需根据涎流冰的冰量而定,基础埋置深度按土质、积冰量及当地冰冻深度等情况确定。
4.2.6 提高路基
为了防治涎流冰上路,对通过大段河谷涎流冰的路段或地势低洼的路段,当取土不困难、地下涌水量不大时,可采用提高路基的办法。
在涎流冰蔓延的路段,应将路基提高到最高涎流冰的冰面0.5m 以上;根据情况也可以用草皮或片、块石等材料对路基边坡予以加固。
G314线恰克拉克至阿克陶县木吉乡项目K64+930~K65+120段左侧涎流冰就是采用提高路基并设置桥涵的方法跨越涎流冰地带。
5 涎流冰的养护
公路建设完成后,养护部门还要注意加强养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涎流冰的产生和发展。
养护时应做好以下几点:
(1)夏季主要是修复疏通排水系统,使路线上侧的地下水能充分地排泄,同时要清除涎流冰发源地的覆盖层,以使其冬季加快封冻。
(2)冬季主要是根据涎流冰的结冰程度,用人工或机械清理保证地下排水设施的畅通。
6 结束语
(1)涎流冰的形成与水利水文、地质、地形、气候等因素有关。
由于各种因素的差异,就会产生不同类型、大小的涎流冰。
在治理涎流冰时,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涎流冰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
(2)涎流冰的处理不论采用那种方法,既要经济又能消除涎流冰的对公路的破坏是最终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1公路设计手册1
路基12版1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81
192
于 琨 涎流冰成因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