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

合集下载

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期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

从1914年到1918年,几乎全球各个大国都被卷入了这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深远的影响。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源于欧洲各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和利益冲突。

其中,导致战火燃起的直接诱因是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继承人弗朗茨·费迪南德在塞尔维亚被刺杀,奥匈帝国随后向塞尔维亚发起了战争,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和国际政治博弈。

二、战争的扩大与全球化起初,战争只是局限在欧洲,然而随着各国的加入和所属国际联盟的扩展,战争逐渐演变为全球性的大规模冲突。

英、法、俄以及其它列强相继卷入,联合国际同盟和中立国组成了协约国,而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等则形成了中央同盟国。

随着战争的进行,各方代表各自国家和领土的利益进行着残酷的角逐。

三、战争的特点和影响1. 制造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上世纪以来最具破坏性的战争之一,数百万人丧生,城市被炸毁,无数家庭被分崩离析。

2. 科技和战争的结合:这场战争见证了科技和战争的结合,如毒气战、坦克、飞机、航空母舰等现代战争的标志性武器首次亮相,对未来战争的发展产生了持久影响。

3. 群众动员的全面性: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大国进行了举国体制的动员,改变了战争的格局和参战国的规模。

4. 后果深远:战争结束后,欧洲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纷纷推动了各国政治体制的转变,带来了二战的蔓延。

四、战争的启示与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使得人们对战争有了更多的反思和警惕。

这场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层面,成为20世纪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节点。

同时,我们也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通过和平与合作解决争端,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繁荣、和谐的未来。

总结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政治、军事、科技、社会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简称WWI或WW1,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简称“一战”,是在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1]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于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塞尔维亚王国、比利时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和希腊王国等则属于协约国阵营。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简称一战)是一场于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

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称之为“世界大战”。

由于主要战场在欧洲,故中文又常称为“欧战”。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国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中国北洋政府等则属协约国阵营。

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左右的人丧生,2,000万左右的人受伤。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约1,700亿美元。

战争的导火线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其中又以西线最惨烈。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是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希望你喜欢。

第一次世界大战分析中文名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部队:同盟国、协约国战争结果:英国、法国为首的协约国战胜时间: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地点:欧洲、太平洋、中东、地中海与非洲、亚洲部分地区人物:威廉二世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穆罕默德第一次世界大战详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

英、法、比等国的军队同德军对抗的西线,俄国军队同奥匈帝国、德国军队对抗的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的战线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这次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

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国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

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

由于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决定性的一年,所以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

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

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不平衡的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登战役
1916年,德军试图攻占凡尔登要塞,但 遭到了法军的顽强抵抗。这场战役被 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伊普尔战役
1915年,德军首次在伊普尔战役中使用 了毒气武器,给协约国军队造成了巨 大伤亡。
新式武器的使用与影响
1 1. 机枪的出现
机枪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杀 伤力,战场上士兵伤亡惨 重,并导致了堑壕战的出 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化学 武器首次被广泛使用,包 括芥子气、光气等,对士 兵造成严重伤害。
2 2. 战争罪行
使用化学武器是违反国际 法的战争罪行,对人类造 成巨大伤害和心理创伤。
3 3. 战争后果
化学武器的应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对环境造成污染,给后世 带来严重影响。
平民生活的艰难处境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战争,这使得 资源变得十分紧张,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急剧下降。
4
巴尔干战场
巴尔干战场主要在希腊、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家,
中东战场
5
战况复杂,最终协约国取得胜利。
中东战场主要在土耳其和英国之间,英国军队攻占了巴
勒斯坦和叙利亚等地区,对土耳其造成了很大压力。
重大战役回顾
索姆河战役
1916年,德军与英法联军在索姆河地区 激战。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又称“大战”,是1914年到1918年发生的一场全球性战 争,涉及了全球各地的主要国家。
hd by h d
导言: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球性 战争。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包括帝国 主义列强的矛盾激化、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以及军事竞备 的加剧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 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 1918 11月 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 性最强的战争之一。一次世界大战(The War)是一场 性最强的战争之一。一次世界大战(The Great War)是一场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 帝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 帝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 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这场战争中大约有65 65, 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这场战争中大约有65, 000,000人参战 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 20,000, 人参战, 人失去了生命, 000,000人参战,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 000人受伤 人受伤。 000人受伤。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 1914年 月的萨拉热窝事件,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 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比对德作战) ),西线 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比对德作战) 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 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 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 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 集团之间为 重新瓜分世界、 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进行的首次 世界规模的战争,卷入战争的国家达38 38个 世界规模的战争,卷入战争的国家达38个,双方 动员总兵力达7000万人,死亡约800 1000万人 7000万人 800~ 万人, 动员总兵力达7000万人,死亡约800~1000万人, 伤至少2000万人。 2000万人 伤至少2000万人。战争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 而告终。 法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而告终。英、法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实力 受到削弱,而美、日地位开始上升。与此同时, 受到削弱,而美、日地位开始上升。与此同时, 大战导致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大战导致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世界 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不断强大的苏联, 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不断强大的苏联,世界格 局由此发生了重大变化。 局由此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First World War)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被塞尔维亚族青年用手枪打死。

7月28日,奥匈帝国以此事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决定乘机吞并塞尔维亚。

随后许多国家也相继卷入战争。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大战起因和各主要交战国的战略方针,大战的根源在于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早在1882年,德国即拉拢奥匈和意大利建立"三国同盟"(Triple Alli-ance),即同盟国。

1892~1907年,逐步形成英法俄“三国协约”(Triple Entente),即协约国。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

巴尔干和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主义国家统治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兰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族青年刺死的事件,成为大战的导火线。

7月28日,奥匈对塞宣战;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同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同月4日,英国对德宣战。

大战从此全面展开,先后卷入战争的达33国,总人口达15亿。

俄、法两国表示支持塞尔维亚,英国暗中支持俄、法。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几天后,德、俄、法、英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

战争最初在欧洲进行,但是很快就超出欧洲范围。

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卷入战乱。

战场上双双伤亡人数达3000多万,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主要参战国协约国:塞尔维亚王国、俄罗斯帝国、法国、比利时、大英帝国与其殖民地、日本、黑山、意大利王国同盟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交战双方总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协约国占优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战争,当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是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标志。

战争过程主要主要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之间的战斗,中国北洋政府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并导致了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的奥斯曼帝国、欧洲中部的德意志帝国、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的俄罗斯帝国、欧洲中部的奥匈帝国四大帝国土崩瓦解,并促成国际联盟的成立。

基本简介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The First World War)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等少数国家具有民族解放和自卫的正义性质外,其他都是非正义的。

他们的正义不能根本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军事、经济国力大大增强,一举超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原有“均势”遭到破坏,于是他们便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这影响到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形成和激化,最终酿成战争。

持续时间:1914年7月29日—1918年11月11日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结束标志: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波及地区: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东、亚洲结果:协约国获胜、同盟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直接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对立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理解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夫妇在从军演上回家途中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1916年5月英德两国 海军在日德兰海面 上展开一场海战.结 果德国没有打破英 国的封锁
凡尔登战役
马恩河战役
1914年9月英法联军同德军 展开一场大会战,双方投入 兵力达150万----德军速战 速决计划破产双方转入阵
地战
1916年2月--12月法德展开 的一场会战双方投入兵力 100万伤亡70万.被称为 “凡尔登绞肉机”。是一 战的转折点
3.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
属于同盟国的是( A )
A.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B.英国、法国、俄国 C.德国、俄国、意大利 D.英国、奥匈帝国、法国
4.法国作家巴比斯在《战火》中写道:“(战场上)到 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 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
看法:事件的偶然,战争的必然
交战双方:
同盟国: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奥斯曼帝国 保加利亚
协约国: 英国 法国 俄国 塞尔维亚
意大利 比利时 日本
意大利大战前参与了同盟国,开始后又参与了协约 国表明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知识点三:凡尔登战役
1.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
( 1 )、三条战线 ( 2 )、三个阶段 ( 3 )、四大战役
2.结果
协约国取胜:
美日成为最大的赢家,英法意遭到削弱,俄国十月革命。
同盟国战败:
奥匈帝国垮台分裂为奥、匈两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垮台。战 败国面临被宰割的命运。
3.一战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多,给人类社会带来了 巨大的灾难。死于战场者1000余万人,伤者2000万 人,被卷入战争者13亿人,占当时世界人口的75%。 战争破坏和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计。

他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的专利权,创建了贝

尔电话公司(AT&T公司的前身)。关于电话的发明者尚存
争议,美国国会2002年6月15日判定意大利人安东尼奥·梅
乌奇为电话的发明者,加拿大国会则于2002年6月21日通
过决议,重申贝尔是电话的发明者,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
伊莱沙·格雷是电话的发明者。2004年,在加拿大广播公司
3.1894年,法国和俄国结成军事同盟
4.1904年,英法缔结协约。
5.1907年,英俄缔结协约。
西大军事侵暗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帝国主义重 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超激烈。
知识点二:萨拉热窝事件
思考: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说:欧洲
变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1.“火药桶”指的是欧洲什么地区? 巴尔干半岛
欧洲战场:三条战线
西线:比利时、 法国北部和德 法边境
英法

东线:波罗的海南 岸至罗马尼亚 俄 德、奥匈
南线:巴尔干 塞尔维亚 奥匈
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等战役致使德国速决战的计划破产。
(2)第二阶段:1915年-1916年,关键是1916年出现的三次大型陆上战 役和一次海战,使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造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剑拔弩张,双方的矛盾和冲突不断 升级。射向斐迪南大公的子弹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 世界因此被带入一战的硝烟之中。本课将为你讲述这 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贰 具体内容
知识点一:三国协约 和三国同盟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齐、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萨拉热窝事件经过
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
普林西普被警察逮捕
一阵枪响,打出一段疯狂与悲怆的历史!
我们要消灭 祖国的敌人!
加夫里洛·普林西普
加夫里洛·普林西普(英语:Gavrilo Princip,1894年7月25日—1918
年4月28日),波斯尼亚人,塞尔维亚族民族主义者,黑手社成员。刺杀王
尔·弗里德里希·本茨德国人,发明家,汽车的发明者
( 他和戴姆勒各自独立发明了汽车)。
上述图片资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科技成果?这次变 革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使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树枝上。”这一描述指的是哪次战役( B)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萨拉托加战役 D.滑铁卢战役
世界大
谢谢你的倾听!
XXX中学九(X)班
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 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 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916年初, 德意志帝国统帅部决定把战略重点西移,德军总参谋长埃里希·冯·法金汉将打击目标 定在法国境内著名要塞凡尔登。凡尔登是英法军队战线的突出部,它像一颗伸出的 利牙,对深入法国北部的德军侧翼形成严重威胁,德、法在这里曾有过多次交手, 但德军皆未能夺取要塞。如果此次德军能一举夺取凡尔登,必将沉重打击法军士气。 同时,占领了凡尔登,也就打通了德军迈向巴黎的通道,占领了巴黎,法国就不攻 自灭了,剩下的英、俄两军就不足为惧了。
叁 课堂练习
1.以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一组是
①凡尔登战役②萨拉热窝事件③美国参战 ④德国投降⑤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
[B ]
A.⑤①②③④ B.⑤②①③④ C.⑤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⑤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提出重新瓜分世界 的要求,主要是因为( B )
A.德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B.德国实力迅速上升 C.德国和英国的矛盾尖锐 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
问题探究 民族主义者不打死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
如何评价萨拉热窝事件,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谈谈你的 看法。
评价:对塞而言,斐迪南大公访问具有挑衅性,普的刺杀行动是为了挽救民族危 机,是热爱民族的一种伟大表现,但结果非但没有实现目的,反而成为奥匈对 塞发动战争的借口,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争,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可见 其行为并不是反抗民族侵略的正义和正确行为。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个人暗杀等 恐怖行为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独立和自由而献身”的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政府在1977年作出决定,在普林西普刺杀皇储站立的石板上,用水泥浇铸
普林西普(1894-1918) 一双脚印,并在旁边的墙壁上嵌入了一块约一平方米大小的白色大理石板,
石板上用黑色的塞语和英语两种文字刻写着:1914年6月28日加弗利洛·普
林西普就是从这个地方刺杀了奥地利斐迪南皇储及其夫人索菲亚王妃。南政
府同时决定,将此桥改名为“普林西普桥”。
这真是千载 难逢的机会!
威廉二世( 1859年~1941年)
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德语:Wilhelm II von Deutschland)(1859年1月 27日~1941年6月4日),原名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多·阿尔伯 特·冯·霍亨索伦(Friedrich Wilhelm Viktor Albert von Hohenzollern),是德意志帝国末代皇帝和普鲁士王国末代国王 (1888年6月15日~1918年11月9日在位)。他是威廉一世的长孙, 腓特烈三世和维多利亚公主的长子。由于出生时发生臀位生产,他患 有厄尔布氏麻痹(Erb's Palsy)以致左臂萎缩。为弥补这一生理缺陷, 威廉自幼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尤其擅长于马术。1877年,他以皇 长孙的身份进入著名学府波恩大学,专攻法律与国家学。1881年获 学士学位。他是一战主要策划者,和闪电战计划的创始人。迫于战败 和国内的革命压力,1918年11月28日威廉二世退位,1941年威廉二 世在荷兰多伦病逝,被葬于多伦庄园。
世界大
XXX中学九(X)班















壹 历史简介
1892年纽约——芝加哥 的电话线路开通。贝尔第一 个试音:“喂,芝加哥”, 这一历史性声音被记录下来。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
1847年3月3日-1922年8月2日),美国发明家、企业家。
• 概况: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夫 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黑手社”的波斯尼 亚学生)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 影响: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 结果:1914年8月初,德国首先对俄、法宣战,接着,英、法对德、奥
(3)第三阶段:1917年-1918年,1917年,美国参战加强了协约国的力 量,中国也参战,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帝国主义 战争,加速了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
1916年6月--11月英法联 军同德军展开一场会战英 军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
矛盾表现: 俄奥矛盾 英德矛盾
斗争实质: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结 果: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影 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 战一触即发。
英 德
法 意
代表同盟国集团 代表协约国集团
俄 奥
1.1879年,德国拉拢奥匈帝国首先缔结 了同盟条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