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署停 战协定,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结束。
战争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凡尔赛和约
在凡尔赛和约中,战败的德国被 迫接受严厉的惩罚,包括割让领 土、限制军备和支付巨额战争赔 款等。
国际联盟成立
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成立 了国际联盟,但其实质被美国和 苏联所控制。
殖民地问题
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导致国际关系紧张。
军备竞赛
各国进行疯狂的军备竞赛,增加了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战争过程
01
战争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 尔维亚宣战,标志着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爆发。
主要战役
02
03
战争结束
战争期间发生了许多重大战役, 如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 姆河战役等。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 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01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战争背景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尤其是德国与英 国、法国、俄国之间的竞争。
当前全球政治格局
一超多强
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仍具有显著优势。同时,欧盟、中国、俄罗斯、日本等大 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
国际组织的作用
国际组织在推动国际合作、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在全球政治、经济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
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国 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迅速崛起。这些国家拥有 庞大的人口和市场优势,经济增长迅速,成 为全球投资和贸易的重要目的地。新兴经济 体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中的世界大战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

历史中的世界大战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一、世界大战的背景与爆发自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国际政治格局一直处于动荡和变化之中。
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探讨历史中的世界大战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与民族矛盾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是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
它源于欧洲列强之间的帝国主义争夺和民族矛盾的加深。
在这场战争中,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中央同盟国)与英法俄(协约国)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这场战争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战争结束后,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沙俄帝国都解体,多个新兴国家相继独立。
此外,凡尔赛体系作为对战胜国的惩罚力度,导致了战后的国际秩序出现新的紊乱。
二、战后世界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1. 凡尔赛体系与民族主义浪潮凡尔赛体系的出现引发了德国的不满和复仇情绪。
对于德国来说,凡尔赛体系是对它的一种耻辱惩罚。
这种民族主义的情绪为纳粹党的崛起扫清了道路。
阿道夫·希特勒上台之后,实施了一系列侵略政策,意图重建德意志帝国。
2. 航空和军事技术的进步二战之前,航空和军事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这些技术的创新为国家提供了更大的军事优势,也为战争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诸如坦克、飞机和军舰等新型武器,使得战争的规模和残酷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1. 各大联盟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两个主要的军事联盟分别是同盟国和轴心国。
同盟国由英国、美国和苏联为首,轴心国由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首。
这两个阵营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军事和经济斗争。
战争结束后,冷战的开始导致了德国和日本的分裂。
东欧、中东和亚洲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美国和苏联等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也成为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主导因素。
2. 联合国的建立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合作的理念,二战结束后,联合国成立。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格局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状态,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随着构成国际关系间重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
在这里,结合世界现代史有关内容,谈一下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剖析其变化特点以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国际格局的发展脉络。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各国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在世界特别是在欧洲、亚洲的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这样就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1919年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操控,先后与战败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1921年至1922年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主要是调解在东亚、太平洋的矛盾,特别是美日之间的矛盾。
这次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文件,最终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的国际关系结构。
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极不巩固,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而且导致许多新矛盾的产生,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随着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破裂。
二、两极格局(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在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则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的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敌对关系。
经过二战,美国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讲,表示援助希腊、土尔其,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旗号,被称为“杜鲁门主义”;随后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的“马歇尔计划”;建立了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些构成了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
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热点突破试题:专题7_世界格局的演变_含答案

专题七世界格局的演变专题概述从新航路的开辟到苏联的解体,世界格局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习本专题,主要了解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教材联通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过程(1)1919—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包括《凡尔赛条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使列强间原有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
(2)1921—1922年,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协调了美、日矛盾,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华盛顿体系由此形成。
(3)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两次会议形成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确立了一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终结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体系彻底破裂;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破裂。
3.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建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新秩序,但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殖民地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维护工具:国际联盟)4.对中国的影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地位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说明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下。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1.时间:1945—1991年。
2.形成过程(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定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
(维护工具:联合国)(2)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①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②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开始;③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在经济上逐步控制西欧各国;④1949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⑤1955年,苏联针对性地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解析

? 3.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的基础上, 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 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 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 次演变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产生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凭借实力,争夺世
界霸权。
2.确立标志
(1)1919 年1—6月,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对 德《凡尔赛和约》以及其他战败国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 尔赛体系。
(2)1921 —1922年,美、英、法、日、中等九国代表在 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 华盛顿体系形成。
10、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综合 国力;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的 素质; (3)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 事务; (4)反对霸权主义,妥善解决各类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11、中国在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1)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实际行动稳定亚洲和世界经济秩 序。 (2)1991 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发 展。 (3)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推进经济全球化趋势。 (4)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负责任的行动维护世界 和平与发展,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世界格局的演变供稿人:犍为二中彭素蓉(此稿仅供老师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指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16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欧洲为中心,英国占主导地位,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开始形成。
2.第二阶段:特征:列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
3.第三阶段:特征:为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
美国参战,开始插手干预欧洲事务。
日、美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冲击。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关系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它的两侧——美国和苏俄转移。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所有条约或协定的总称。
确立:①1919年1月,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实质是分赃会议),签订包括)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
②1921年,美日对德《凡尔赛和约》(内容p44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和一系列条约,形成华盛顿体系。
区问题;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内容p46打破:经济危机(1929——1933)引发政治危机,德、日等国为摆脱危机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逐渐打破了凡——华体系。
崩溃:凡尔赛体系结束:二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华盛顿体系结束: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评价:(1)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2)华盛顿体系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
这是体系内部多种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资本主义战后统治新秩序,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上传百度文库)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线索一:两次世界大战项目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1945.9.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经济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两国经济发展迅速,英、法两国发展相对缓慢,造成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导致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政治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为二战埋下隐患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英法对德国推行的绥靖政策。
交战双方三国同盟(德、意、奥)、三国协约(英、法、俄).轴心国集团(日本、德国、意大利)、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开始标志1914.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39.9.1,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主要战役三大战役: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转折: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1941: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扩大:(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1944.6.6: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5.2:攻克柏林战役——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结束。
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轴心国失败。
性质帝国主义之间非正义的掠夺战争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影响①帝国主义: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德国、奥匈帝国、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等);②社会主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③各国人民: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④新式武器:飞机、坦克、远程大炮、毒气弹出现,客观上推进了科技的发展。
①帝国主义: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帝国主义国家,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②对人类: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三次演变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三次演变国际格局〔体系)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0世纪以来政治格局历经三次演变,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了“一起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本块内容下面我具体分析一下这三次国际格局从形成到崩溃的演变过程: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为重新分割世界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的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英、法、日、中等九个国家在以美国发起的华盛顿会议上,签定严重损害了中国利益的《九国公约》等国际条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
瓦解:由于该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基础上的,因而体系中隐含着复杂的矛盾。
战胜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使战败国处于被宰割和奴役的地位,从而加深了两者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并未真正平息;帝国主义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随着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展陆军并进驻莱茵河非武装区和1931年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突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名存实亡。
而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扩大则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二、美苏两极争霸格局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二战结束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华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主要内容是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瓜分世界,确立战后国际新秩序。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核心素养,思考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在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础上,对列强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有所了解,初步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关史实。
2、了解《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3、掌握一战后形成的国际新秩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和材料,培养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认识“弱国无外交”,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巴黎和会和《九国公约》
✧教学难点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实质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有关巴黎和会中国拒签和约的视频。
导语:中国外交官顾维钧如此愤怒,巴黎和会到底发生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自学质疑】
一、巴黎和会合作探究
1、_______年,_______在______________召开巴黎和会。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纵会议的是________。
结果签订了______________。
教师点拨:巴黎和会上,三巨头各怀鬼胎。
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维护世界霸主。
法国:最大程度肢解德国,争夺欧洲霸主。
美国:扶持德国对抗英法,争取世界霸权。
2、《凡尔赛和约》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①1920年1月,成立______________
②“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说明巴黎和会的性质是
结合漫画“五头怪兽”,点拨巴黎和会的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
3、《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影响。
4、《凡尔赛和约》和其他条约一起构成了____________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__________的新秩序。
点拨:《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影响。
过渡语:《凡尔赛和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新秩序。
那列强在东方的矛盾如何缓和?
二、《九国公约》
1、_______年,美英日中等九国在_______召开会议。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协调彼此在亚太地区的关系及限制海军军备。
结果签订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是:
3、《九国公约》对美国、日本、中国的影响:
点拨:《九国公约》对美国、日本、中国的影响
对美国:门户开放、利益均沾,便利了美国对中国的侵略。
对日本:粉碎了日本独霸中国(一战期间)的野心。
对中国: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华盛顿会议重新确立了战胜国在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关
系,构成______________。
5、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建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材料一: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
材料二: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条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材料三:“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五四运动口号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能带来真正的和平吗,并说明理由。
预设:不能,战胜国列强标榜该体系为“和平”体系,实际上他隐藏着难以克服的新老矛盾,又缺乏制止战争的体制和手段。
追问:隐藏着哪些新旧矛盾?
预设:战败国与战胜国的矛盾、战胜国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教师升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掩盖了各种矛盾,和平外衣下的各种矛盾正在酝酿着更大的危机。
20年后,二战再次来临。
【板书小结】
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
【当堂检测】
1、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的不同之处是()
A.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列强操纵的会议
B.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
C.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D.都建立起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2、《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
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
B、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统治秩序
C、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
结束语:
从一战后的渴望和平到谈判桌上的准备和平再到会议后的迎接“和平”,由于帝国主义的操控,使和平最终由理想走向幻想。
中国作为战胜国在两次会议中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公正,这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弱国无外交!一个国家只有不断地增强国力,才能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