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_杨占辉

合集下载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5例报告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5例报告

以腰痛为主者 15 , 2 例 腰痛并 向单 然放于胸前。术者立于患者前面,一手按住患者肩 另一手按住患者患侧臀部 , 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 侧下肢后侧放射者 8 例 , 1 腰痛向双侧下肢后侧放射 部 , 1 症状体征 . 2
者 1例; 4 腰柱侧弯、 肉痉挛者 14 , 肌 3 例 棘间脊柱旁 用力, 使患者腰部被动旋转( 被动旋转方向应和脊柱 压痛者 12 , 3 例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 9 例 , 7 直腿抬 扭伤方 向相反 ) 当听到“ 的一声响, , 啪” 并且查清脊
3 疗效评定标准 按杨 占辉等的评价法评定疗 . 1
结果示腰椎侧弯 9 例 , 5 腰椎关节紊乱者 4 例 , 2 生理 效, 即将评分相加, 得总分( 分) 2 0 , 分值越小 , 疗效越 曲度变直或减小者 9 例 ,椎间孔变形者 12 , 6 1 例 椎 差 , 优为分值 1 分 , 6 良为 1一 1 , 5 l 分 可为 1— 0 6分 , 间隙变窄者 7 例 , 上下关节突骨质增生 者 10 差为 5 0 2 L 1 - 分。 例 , 椎体前缘骨质增生者 4 L 9例 ,,椎体压缩性 3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 15 , 次治愈者 7 , L . 2 6例 1 例 骨折者 2 例。 1 1 次显效者 5 例 ,O 1 次治愈者 8 例 , 次以上 6 1一 5 4 1 5 1 C 扫描 本组 15 . T 4 6 例行 C 扫描 。 T 果示中央型突 者 7 例 。经 13 4 — 年随访 , 按上述标准评定 ,6 1 分者 出者 5 例 , 9 侧向突出者 16 突出并钙化者 3 例。 0 例, 8 分 者 3 1— 1 2例 , 良;0 6 为 1— 分者 2 O 例, 为可;- 分者 1 例 , 50 O 为差。

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评定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评定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评定标准
一、疼痛程度
疼痛程度是评定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患者通过治疗后,疼痛感明显减轻,说明治疗效果良好。

二、功能恢复
功能恢复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腰椎活动度、肌肉力量等指标得到改善。

功能恢复程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三、神经功能改善
神经功能改善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或改善。

例如,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

四、影像学评估
影像学评估是指通过腰椎X线、CT或MRI等检查,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的变化情况。

如果治疗后突出物明显缩小或消失,说明治疗效果良好。

五、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越高,说明治疗效果越好。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评定标准包括疼痛程度、功能恢复、神经功能改善、影像学评估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腰椎间盘突出病例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估

腰椎间盘突出病例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估

腰椎间盘突出病例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估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腰痛、
放射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

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效果评估对于患
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病例的常见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

治疗方法
- 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减轻活动、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康
复训练等。

-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包括椎间盘切除术和植入人工椎间盘等。

效果评估
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病例的治疗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症状缓解程度: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放射痛症状是否有
所缓解。

2. 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后患者腰部活动功能是否恢复正常。

3. 并发症发生率: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

4. 患者满意度: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病例的治疗方法多样,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是首选,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在评估治疗效果时,应综合考虑症状缓解程度、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

·论 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杨占辉 孙建华 丁 浩【摘要】 目的:提出并设计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

方法:通过对57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回顾性统计并进行疗效评定,比较既往的等级疗效评定标准和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

结果: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具有更全面、更精确、易掌握等优点。

结论: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疗效评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评分法 疗效评定C riteria of the Evalu ation of Curative E ffect b y Marks Methods for Lumb ar Intervertebral Disc H erniation.Yang Zhanhui ,S un Jianhua ,Ding Hao.Depart ment of Orthopaedics ,Jilin Railw ay Cent ral Hospital ,Jilin ,132001【Abstract 】 Aim :To put foreward and to design the criteria for the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f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by marks methods.Methods :Comparing preriously practised criterion of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grading methods and marks methods ,by reviewing statistical work on the 573cases suffering from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R esults :It has such a dvantages ,by using the marks methods ,as more comprehensive ,precise ,and much easier to master.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evalua 2tion criteria of marks methods can be used f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K ey w ords 】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Marks method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作者单位:132001 吉林市沈铁吉林中心医院骨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腿痛常见疾病之一,诊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其疗效评定标准仍限于既往的优良等级评定,较为笼统。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临床观察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临床观察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临床观察刘自刚【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年(卷),期】2018(10)33【摘要】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运动疗法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满足此次研究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运动疗法进行诊治,对照组单纯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诊治,分别于治疗后2周时按照杨占辉等制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分法疗效评定系统从与之联系最为紧密的症状与主诉、工作和生活能力、下肢的功能、临床体征4个方面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诊治后2周,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Z=0.264,P=0.005)。

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疗效更为显著、持久、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4页(P51-54)【关键词】独活寄生汤;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运动疗法【作者】刘自刚【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29【相关文献】1.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临床效果及生活能力观察 [J], 陈志新;吴积壬;李松霖2.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J], 佟宇;裴昱3.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J], 曾欢高;高叙军;毕殿海4.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核心肌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J], 窦锟;刘晓丽;吴振涛5.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J], 谈斐;谈丽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分表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分表 2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分表
注:评价标准如下:
满分46分。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临床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治疗后症状积分0~2分,疗效指数>90%。

2.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疗效指数>30%。

3.未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临床表现
评分标准
入院评分
出院评分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腰部疼痛
0分:无疼痛 2分:轻度疼痛 4分:中度疼痛 6分:重度疼痛
臀部疼痛
0分:无疼痛 2分:轻度疼痛 4分:中度疼痛 6分:重度疼痛
下肢疼痛
0分:无疼痛 2分:轻度疼痛 4分:中度疼痛 6分:重度疼痛
下肢麻木
0分:无麻木 2分:偶有麻木、很快缓解 4分:麻木间断,多在睡眠或晨起出现,能缓解 6分:感觉麻木,持续不断,不缓解
腰部压痛
0分:无压痛 2分:压痛轻,用力按压才感疼痛 4分:压痛明显,稍有按压即感疼痛
腰部活动
0分:正常 2分:偶有腰部僵硬,仅有屈伸、旋转、和侧弯两组以上活动受限者 4分:腰部僵硬、屈伸、旋转、和侧弯两组以上活动受限者
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
0分:阴性 2分:神经根节段放射性分布的疼痛或麻木轻微者 4分:有明显沿神经根节段反射性分布的疼痛和麻木者
感觉障碍
0分:无肢体感觉异常者 2分:有肢体感觉异常者
下肢肌力
0分:肌力五级 2分:肌力3-4级 4分:肌力0-2级
肌腱反射 0分:正常 2分:腱反射减弱 4分:腱反射消失
总分 评定者。

腰椎间盘突出评定表

腰椎间盘突出评定表
4.弯腰
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5.长时间坐位
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6.持或上举重物
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7.行走
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8.膀胱功能(除外尿路疾患)
正常
0分
轻度排尿困难(尿频,排尿时间延长)
-3分
重度排尿困难(残尿感,尿失禁)
-6分
尿闭
-9分
注:此表采用的是日本骨科学会的“腰椎疾患评估表”,总分29分
——疼痛阻碍坐超过10分钟
——疼痛致使完全无法坐下
旅游
——可以到处旅游且无明显疼痛
——可以到处旅游但有明显疼痛
——疼痛很不舒服,但可以处理超过2小时的旅程
——疼痛使旅程少于1小时
——疼痛使旅程少于30分钟
——疼痛导致完全无法外出,除非是去看医生或去医院
积分:
计分:所有项目都是由上往下分数递增,最上面分值为0和最下面分值为5,加总积分后乘以2为最终得分。
需少量帮助
能行走但平衡不佳,不安全,需1人在旁给予持续或间断的接触身体的帮助或使用矫形器。以保持平衡和保证安全。

需监护或言语指导
能行走,但不正常或不够安全,需1人监护或用言语指导,但不接触身体。

平地独立
在平地上能独立行走,但在上下斜坡,在不平的地面上行走或上下楼梯时仍有困难,需他人帮助或监护。

结果:0~20=最小程度障碍;20~40=中度障碍;40~60=严重障碍;60~80=残废;80~100=卧床或症状严重
Holden步行功能分类
级别
表现
评定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0
无功能

2010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分析及优化

2010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分析及优化

2010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分析及优化一、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疗效评定。

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

2、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二、治疗总结:
2010年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人,治愈:18人,好转:12人,未愈2人。

治愈:58%,好转:36%,未愈6%。

三、疗效分析:
腰痛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治疗上应坚持非手术为主的原则,尤其要发挥中医传统疗法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优势,只有通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又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方可考虑手术。

但必须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众多,有的治疗效果不佳。

(1)中医治疗腰痛,重视辨证施治,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在腰痛治疗上,通过辩证运用口服中药,活血通络,骨健筋韧,以达满意效果。

(2)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理疗、中药熏洗等在腰痛治疗上,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四、为进一步提高诊治疗效,优化方案如下:
(1)、加强临床中医辨证施治水平,吸收国内相关科室治疗腰痛的
有效经验,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疗效较差的证型进行优化。

(2)、对腰痛采取中药辨证口服、针灸、理疗及中药热敷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开展腰痛患者的中医药早期进行干预的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加强运用中药优势。

进行早期干预,延缓和预防病情进一步的发生与发展。

(4)、定期开展腰痛宣传教育,提高患者颈椎病科普知识,达到早期预防、诊断、治疗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
杨占辉 孙建华 丁 浩
【摘要】 目的:提出并设计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

方法:通过对57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回顾性统计并进行疗效评定,比较既往的等级疗效评定标准和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

结果: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具有更全面、更精确、易掌握等优点。

结论: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疗效评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评分法 疗效评定
C riteria of the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by Marks Methods for Lum 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Y ang Zhanhui ,S un Jianhua ,Ding Hao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J ilin Railway Central Hospital ,Jilin ,132001
【A bstract 】 Aim :To put fo rew ard and to design the criteria for the evaluation of cura tiv e effect f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by marks methods .Methods :Comparing preriously practised criterion of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g rading methods and marks methods ,by reviewing statistical wo rk on the 573cases suffering from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Results :It has such a dvantages ,by using the marks methods ,as mo re comprehensive ,precise ,and much easier to master .C onclusion :T he curative effect evalua -tio n criteria of marks methods can be used for lumbar interv ertebral disc herniatio n .
【Key words 】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M arks method Ev 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作者单位:132001 吉林市沈铁吉林中心医院骨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腿痛常见疾病之一,诊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其疗效评定标准仍限于既往的优良等级评定,较为笼统。

我们对我院1989年9月至1998年3月间资料完整的57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在既往疗效评定标准基础上,设计提出了一种新的评定标准,即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此标准具有简单、全面、精确及易推广等优点。

1 一般资料
本组573例中,男321例(56%),女252例(44%)。

年龄21~至66岁,平均43岁,病史最短2天,最长36年,平均8年,其中,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

2 评定方法与结果
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选择了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系最为密切的症状与主诉、工作和生活能力、下肢的功能、临床体征四大项目,并对各项目及亚项目的不同表现确定不同的评分,应用时先分别对各项目评分,然后将评分相加,即为总分(20分),分值越小疗效越差,如果将分值域划分成4至5段,即可变成对病人进行优良可差等级评定法评定,优为分值≥16,良为15~11分,可为10~6分,差为5~0分。

评分标准
(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2.1 症状与主诉
(1)腰背部疼痛与不适
a 没有 3分
b 时有2分
c 常有或有时严重1分
d 常很严重0分(2)下肢疼痛与麻木
a 没有 3分
b 时有2分
c 常有或有时严重1分
d 常很严重0分(3)大小便无力与会阴部麻木
a 没有 3分
b 时有2分
c 常有或有时严重1分
d 常很严重0分
2.2 工作和生活能力
a 正常 3分
b 不能持续2分
c 轻度障碍1分
d 不能完成0分
2.3 下肢的功能
 a正常0分
b仅有无力、不适、或步行200米
以后出现间歇性跛行-1分
c明显的间歇性跛行-2分
2.4 临床体征
(1)脊柱活动度、椎旁触压放射痛及直腿抬高和加强试验
a阴性3分
b有椎旁触压轻度放射痛或直腿抬高
加强试验阳性大于50度2分
c腰部活动略受限,有椎旁触压放射痛,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1分
d腰部活动严重受限,有放射痛,直腿
抬高加强试验阳性且小于30度
0分
(2)感觉
a正常2分
b轻度障碍1分
c明显障碍0分
(3)肌力
a正常 2分
b轻度减退1分
c明显减退0分
(4)腱反射
a正常1分
b减弱或消失0分
评定结果 本组中439例系由我院保存记录完整的病历回顾性整理统计评定,134例系病人就诊当天由专科医生接诊时进行评定。

结果:非手术治疗406例中,评分法:≥16分3例,15分~11分54例,10分~6分143例,5分~0分206例。

手术治疗的167例中,术前评分法评定:≥16分0例,15分~11分15例,10分~6分51例,5分~0分101例,术后半年~3年后来院随诊接受再评定,等级法〔1〕:优42例,良89例,可12例,进步15例,差9例,优良率78%;评分法;≥16分40例,15分~11分92例,10分~6分24例,5分~0分11例;除17例分值未升或下降外,其余分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平均上升8.33分,疗效满意。

3 讨 论
目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定,临床和文献上常采用优良可差等级评定法〔2,3,4〕或Macnab〔5〕手术后疗效评价标准,即以腰腿痛是否完全消失、能否恢复原工作、脊柱活动度和直腿抬高试验、以及有无神经损伤体征为指标,根据不同程度表现来进行判定,过于主观、笼统,不易掌握,使临床医师对有些病人难于判定,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我们参考田中靖久等〔6〕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标准,通过对既往和现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在传统等级评定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有关方面的量化研究,拟定了这套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它具有以下优点:(1)以多因素评估病情,能较完整的反应出病情的严重程度,通过标准量化选择判定给分,使笼统、繁杂、难于断定的标准变得变得简捷、快速和准确,易于接受推广;(2)通过分值域段可演变成等级评定,保留了传统评分法的优点;(3)通过分值的增减,可更精确、更全面、更客观的反应出病人在各时期的病情变化及严重程度,不止限于单纯的术后疗效评定;(4)应用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具有使临床疗效评定向量化方向发展等多种意义;(5)利于医院开展单病种管理和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6)便于病人开展自我评价。

本组中对16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采用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精确的统计出了每个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疗效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明显优于等级评定法,结果表明,该法确有实用价值。

当然,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亦有某些不足之处,需待加以完善,(1)没有将影像学检查和电生理检查列入量化评定标准;(2)要注意排除急性外伤等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影响,如急性期的病人,有时虽可获得一个低分值,但其实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未达到;(3)不能单纯以分值的高低来作为手术的指标,要全面严格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

由于我们掌握的病例数较少,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程度有限,因此,不可能推出十分完善的、权威性的评定方法,但我们设计的这套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是一种较新的、较准确且简便易行的方法,不止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还适用于其他腰部神经通道卡压综合症的病人,建议在临床工作中广泛试用,并对其不足之处进一步研究改进,以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 考 文 献
1 陆裕朴,石凯军,黄耀添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附238例处理体会).中华骨科杂志,1981,1(2)∶77.
2 吴振东,王海义,王欢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探讨.中华骨科杂志,1994,1(14)∶32.
3 杨惠林,唐天驷,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评定标准,腰椎不稳与椎管狭窄专题研讨会纪要.中华骨科杂志,1994,1(14)60.
4 许竞斌,沈晓秋,方振东,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华骨科杂志,1984,4(1)∶6.
5 M acnab I.Negative disc exploration An analys is of the causes of nerve root involenent in68patients,J Bone Joint Surg(Am),1971,53∶891. 6 田中靖久.国分正一.佐藤哲朗.他,C8神经根症の治疗临整外, 1997,32∶435-439.
(收稿:1998-08-31 修回:1998-1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