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探究光地折射现象》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探究光地折射现象》实验报告

WORD格式

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指导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的规律,并且能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光折射所产生的现象。

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二、实验器材:激光笔、平行光源、水槽和水、铅笔、玻璃砖

三、实验步骤

1、把铅笔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

2、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当光从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当光从光密介质中斜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5.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6.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本文由索罗学院整理

专业资料整理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 记录数据 实验结论 (1)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 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10 。 2. 记录数据: 3. 实验结论: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943-13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

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西安交通大学物理仿真实 验报告 ——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班级: 姓名: 学号:

西安交通大学模拟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4年6月1日老师签字:_____ 同组者:无审批日期:_____ 实验名称: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仿真实验 一、实验简介 单摆实验是个经典实验,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都对单摆实验进行过细致的研究。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进行简单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方法,根据已知条件和测量精度的要求,学会应用误差均分原则选用适当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学习累积放大法的原理和应用,分析基本误差的来源及进行修正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用一根绝对挠性且长度不变、质量可忽略不计的线悬挂一个质点,在重力作用下在铅垂平面内作周期运动,就成为单摆。单摆在摆角小于5°(现在一般认为是小于10°)的条件下振动时,可近似认为是简谐运动。而在实际情况下,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当细线质量比小球的质量小很多,而且小球的直径又比细线的长度小很多时,此种装置近似为单摆。单摆带动是满足下列公式: 进而可以推出:

式中L为单摆长度(单摆长度是指上端悬挂点到球重心之间的距离);g 为重力加速度。如果测量得出周期T、单摆长度L,利用上面式子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三、实验内容 1.用误差均分原理设计单摆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 设计要求: (1) 根据误差均分原理,自行设计试验方案,合理选择测量仪器和方法. (2) 写出详细的推导过程,试验步骤. (3) 用自制的单摆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测量精度要求△g/g<1%. 可提供的器材及参数: 游标卡尺,米尺,千分尺,电子秒表,支架,细线(尼龙线),钢球,摆幅测量标尺(提供硬白纸板自制),天平(公用). 假设摆长l≈70.00cm;摆球直径D≈2.00cm;摆动周期T≈1.700s; 米尺精度△米≈0.05cm;卡尺精度△卡≈0.002cm;千分尺精度△千≈0.001cm;秒表精度△秒≈0.01s;根据统计分析,实验人员开或停秒表反应时间为0.1s左右,所以实验人员开,停秒表总的反应时间近似为△人≈0.2s.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器材:刻度尺、木斜面、小车、秒表、金属片。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数据: 数据处理: 实验结论: 实验3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目的: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一张白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几支彩笔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 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 垂直于镜面,如上图所示;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 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 和反射光OF 的径迹;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 两侧的i ∠和r ∠,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5、把纸板NOF 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 实验4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原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 实验装置: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 实验报告 拉伸法钢丝测杨氏模量 实验名称: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测量杨氏模量的一种方法; 2、掌握光杠杆放大法测量微小长度的原理; 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二、实验原理 任何物体(或材料)在外力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当形变不超过某一限度时,撤走外力则形变随之消失,为一可逆过程,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这一极限称为弹性极限。超过弹性极限,就会产生永久形变(亦称塑性形变),即撤去外力后形变仍然存在,为不可逆过程。当外力进一步增大到某一点时,会突然发生很大的形变,该点称为屈服点,在达到屈服点后不久,材料可能发生断裂,在断裂点被拉断。人们在研究材料的弹性性质时,希望有这样一些物理量,它们与试样的尺寸、形状和外加的力无关。于是提出了应力F/S(即力与力所作用的面积之比)和应变ΔL/L(即长度或尺寸的变化与原来的长度或尺寸之比)之比的概念。在胡克定律成立的范围内,应力和应变之比是一个常数,即 / ) /( =/ / ((1) ? ) FL = S L L L E? F S E被称为材料的杨氏模量,它是表征材料性质的一个物理量,仅与材料的结构、化学成分及其加工制造方法有关。某种材料发生一定应变所需要的力大,该材料的杨氏模量也就大。杨氏模量的大小标志了材料的刚性。

通过式(1),在样品截面积S 上的作用应力为F ,测量引起的相对伸长量ΔL/L ,即可计算出材料的杨氏模量E 。因一般伸长量ΔL 很小,故常采用光学放大法,将其放大,如用光杠杆测量ΔL 。光杠杆是一个带有可旋转的平面镜的支架,平面镜的镜面与三个足尖决定的平面垂直,其后足即杠杆的支脚与被测物接触,见图1。当杠杆支脚随被测物上升或下降微小距离ΔL 时,镜面法线转过一个θ角,而入射到望远镜的光线转过2θ角,如图2所示。当θ很小时, l L /tan ?=≈θθ (2) 式中l 为支脚尖到刀口的垂直距离(也叫光杠杆的臂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故当镜面转动θ角时,反射光线转动2θ角,由图可 D b =≈θθ22tan (3) 式中D 为镜面到标尺的距离,b 为从望远镜中观察到的标尺移动的距离。 从(2)和(3)两式得到 D b l L 2=? (4) 由此得 D bl L 2=? (5)

(人教版)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实验器材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 (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5)整理器材。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86599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 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记录数据

2.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 等。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 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 1、15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1。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班级: 姓名: 学号: 西安交通大学模拟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4年6月1日 老师签字:_____ 同组者:无 审批日期:_____ 实验名称: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仿真实验 一、实验简介 单摆实验是个经典实验,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都对单摆实验进行过细致的研究。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进行简单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方法,根据已知条件和测量精度的要求,学会应用误差均分原则选用适当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学习累积放大法的原理和应用,分析基本误差的来源及进行修正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用一根绝对挠性且长度不变、质量可忽略不计的线悬挂一个质点,在重力作用下在铅垂平面内作周期运动,就成为单摆。单摆在摆角小于5°(现在一般认为是小于10°)的条件下振动时,可近似认为是简谐运动。而在实际情况下,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当细线质量比小球的质量小很多,而且小球的直径又比细线的长度小很多时,此种装置近似为单摆。单摆带动是满足下列公式: 进而可以推出: 式中L 为单摆长度(单摆长度是指上端悬挂点到球重心之间的距离);g 为重力加速度。如果测量得出周期T 、单摆长度L ,利用上面式子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西安交通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 1. 用误差均分原理设计单摆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 设计要求: (1)根据误差均分原理,自行设计试验方案,合理选择测量仪器和方法. (2)写出详细的推导过程,试验步骤. (3)用自制的单摆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测量精度要求△g/g < 1%. 可提供的器材及参数: 游标卡尺,米尺,千分尺,电子秒表,支架,细线(尼龙线),钢球,摆幅测量标尺(提供硬白纸板自制),天平(公用). 假设摆长l≈70.00cm;摆球直径D≈2.00cm;摆动周期T≈1.700s; 米尺精度△ 米≈0.05cm;卡尺精度△ 卡 ≈0.002cm;千分尺精度△ 千 ≈0.001cm; 秒表精度△ 秒 ≈0.01s;根据统计分析,实验人员开或停秒表反应时间为0.1s 左右,所以实验人员开,停秒表总的反应时间近似为△ 人 ≈0.2s. 2. 对重力加速度g的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检验实验结果是否 达到设计要求. 3. 研究单摆周期与摆长,摆角,悬线的质量和弹性系数,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关 系,试分析各项误差的大小. 四、实验仪器 单摆仪,摆幅测量标尺,钢球,游标卡尺(图1-图4)

关于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

关于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 篇一: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

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五.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六.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 篇一:初中物理实验报告(921字)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

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进行简单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方法,根据已知条件和测量精度的要求,学会应用误差均分原则选用适当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学习累积放大法的原理和应用,分析基本误差的来源及进行修正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单摆的结构如实验仪器中所示,其一级近似周期公式为: 由此公式可知,测量周期与摆长就可以计算得到重力加速度g 三、实验内容 一用误差均分原理设计一单摆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 设计要求: (1) 根据误差均分原理,自行设计试验方案,合理选择测量仪器和方法. (2) 写出详细的推导过程,试验步骤. (3) 用自制的单摆装臵测量重力加速度g,测量精度要求△g/g < 1%. 可提供的器材及参数: 游标卡尺、米尺、千分尺、电子秒表、支架、细线(尼龙线)、钢球、摆幅测量标尺(提供硬白纸板自制)、天平(公用). 假设摆长l≈70.00cm;摆球直径D≈2.00cm;摆动周期T≈1.700s; 米尺精度△米≈0.05cm;卡尺精度△卡≈0.002cm;千分尺精度△千≈0.001cm;秒表精度△秒≈0.01s;根据统计分析,实验人员开或停秒表反应时间为0.1s左右,所以实验人员开,停秒表总的反应时间近似为△人≈0.2s. 二. 对重力加速度g的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检验实验结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三. 自拟实验步骤研究单摆周期与摆长,摆角,悬线的质量和弹性系数,

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关系,试分析各项误差的大小. 四. 自拟试验步骤用单摆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四、实验仪器实验仪器 单摆仪,摆幅测量标尺,钢球,游标卡尺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报告单

一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其余学生自备。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指针是否与平板之间有摩擦? 3.感受: 用手拉测力计,使指针分别指在1N、3N、5N,感受一下1N、3N、5N的力的大小。 4.测量: (1)把笔袋挂在挂钩上,提起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2)把笔袋挂在挂钩上,在桌面上水平拖动笔袋,笔袋对测力计的拉力,F= (3)拉断一根头发,所需要的力,F= 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 (1)如果所测量的力的大小超出测力计的量程,会 (2)如果没有认清分度值,会 (3)如果指针指在零刻度线的上方或下方就进行测量,会使测量值或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正确绘制数据图像,根据实验数据和图像总结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个,勾码一盒。 1.看勾码盒上的标注,每个勾码的质量是kg。 2.逐次增挂钩码个数,测出所受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3.在右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 描点并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4.分析数据和图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用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用字母表示为: 5.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知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平衡。 实验器材:长木板(两端有滑轮)一个,小车一个(两端有挂钩),钩码一盒,细绳两段。 1.小车保持平衡状态,是指小车处于状态或状态。 2.按右图所示装好器材 3. 两端挂上数量不相等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4. 两端挂上数量相等的钩码,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5. 两端挂上数量相等的钩码,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再放手,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把实验条件和观察到现象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6.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这时物体就处于状态或状态。

初三物理实验报告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分度值 。 2.记录数据: 五、反思拓展: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____

探究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的关系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实验时间:年月日 实验预习: 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 其公式是: 2、若已知排开液体的体积V和液体的密度ρ液,能否推导一个公式来计算浮力?若能,请写出推导过程。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1、参照实验一,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G=N。 2、如图,在溢水杯中盛适量的水,(液面刚好到达溢水口),弹 簧测力计挂住物体,将物体放入溢水杯中。 3、待溢水杯中的液体不在溢出时,在量筒中直接读出物体排开 液体的体积 V排=mL=m3 4、计算物体排开测量桶和液体的重力G排=mg=ρ液g V排= N。 写出计算过程 4、液体受到的重力G液=N。 数据分析 实验结论 实验反思 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查中,小雨抽测的实验题目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如下. 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 橡皮的; 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 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

)同一滑轮组,所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 (2)双滑轮组和单滑轮组,提 的物体,相同的高度, 组机械效率大。 (3)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

教你写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教你写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用刻度尺测长度,停表测量时间 学校姓名 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停表测量时间,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停表,三角板,课本,硬币,约30cm 长细铜丝,铅笔。 三、操作要求:1.检查器材。2.用毫米刻度尺测课本的长和宽,数据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数据记录要求同上。4.测细铜丝直径,数据记录要求同上。5.用停表测量心率数据记录要求同上。6整理器材。四、实验记录 1.刻度尺的量程为cm,分度值是,零刻线是否磨损:。 2.记录数据: 课本长,宽。硬币的直径。细铜丝的线圈长度,线圈圈数,细铜丝的直径。 3.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五、反思与拓展 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学校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姓名一、实验目的:学会使

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二、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盒尺,匀速直线运动实验器,铅笔。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并将器材按装置图放置,把木板和木块组装成斜面,小车放于斜面顶端A点,弹簧片固定在斜面下端C 点,测出AC段的距离s1记录于表格中;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的同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读出时间为t1 ,同样记录于表格中,利用公式v1=s1/t1计算出v1记于表格。 2、将金属片放于B处固定,重复步骤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同时将AB之间的s2、t2和计算出的v2记于表格。 3、利用s1-s2=s3,t1-t2=t3,算出BC之间的s3、t3,再用v3=s3/t3算出v3记于表格。 4、比较v1、v2、v3的大小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5、收拾整理器材。 五、记录和结论:记录: 六、反思与拓展 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相同或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校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铁圈(或三脚架)、温度计、蜡、海波、大号试管两支、烧杯、石棉网、水、火柴等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按课本组装器材,在试管中加入一些蜡,将温度计的上端悬挂在铁圈上,下端插入蜡中,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 点燃酒精灯,对盛有水的烧杯加热,注意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当温度上升至40℃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示数,直到固体蜡完全熔化,再继续加热几分钟; 将盛蜡的试管换成盛海波的试管重复上述操作,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结论:1海波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石蜡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实验名称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 仪器和器材:激光笔,1/4圆的玻璃片和木板各2片,铁夹平面镜一小片,记号笔, 刻字用的胶面纸,木块铰链(2个),金属棒。 实验过程:闭合激光笔的开关,可以观察到入射光线。转动金属棒改变入射角, 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得出:光在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放射光 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一、实验名称: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铝块(或铁块)、、直尺等。 四、实验步骤: 1、用直尺测出铝块1、铝块 2、铝块3的体积,将数据填入表格。 2、用已经调好的天平测出铝块1、铝块2、铝块3的质量,将数据填入表格。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368-83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 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

(人教版)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人教版)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实验器材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 (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5)整理器材。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doc

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距离 速度 时间符号:v=t s 实验装置: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按上图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填入表格中; 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 5、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V1=S1/t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8、记录数据表格。 实验数据: 距离/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t1=V1= S2=t2=V2=

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 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 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时间t/min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T/℃ 水中气泡变化情况沸腾前:沸腾时: 数据处理: 实验结论: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简易版_3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简易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简易版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器材】 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 松香、玻璃' 橡胶等。 【操作】 (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

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 玻璃' 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 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三、实验原理:、速度=路程/时间(v=s/t)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物理量路程s/cm时间t/s平均速度/ (cm/s)第一次50105第二次1001 56、7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铁圈(或三脚架)、温度计、蜡、海波、大号试管两支、烧杯、石棉网、水、火柴等实验步骤:按课本组装器材,在试管中加入一些蜡,将温度计的上端悬挂在铁圈上,下端插入蜡中,试管放入盛

水的烧杯中,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点燃酒精灯,对盛有水的烧杯加热,注意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当温度上升至40℃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示数,直到固体蜡完全熔化,再继续加热几分钟;将盛蜡的试管换成盛海波的试管重复上述操作,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实验原理:实验结论:1海波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石蜡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实验名称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仪器和器材:激光笔,1/4圆的玻璃片和木板各2片,铁夹平面镜一小片,记号笔,刻字用的胶面纸,木块铰链(2个),金属棒。实验过程:闭合激光笔的开关,可以观察到入射光线。转动金属棒改变入射角,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得出:光在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放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4959-30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本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本(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 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修改和使用。 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 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 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 … 温度(℃) 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 5、实验结果分析: 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沸腾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来,水声;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剧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填“大”或“小”)。 沸腾的概念: ③实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 ④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