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全程指引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程序五步骤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程序五步骤1.初步破产调查和申请:在上市公司面临破产时,公司管理层或债权人可以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初步调查,评估公司是否符合破产重整的资格。
如果认为公司确实无力偿还债务或经营能力严重下滑,管理层或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出破产重整申请。
同时,公司可以委托破产管理员,负责整个破产重整程序。
2.破产重整计划的制定:在破产重整程序开始后,破产管理员将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收集债权人的意见,并与公司管理层和债权人进行谈判。
然后,破产管理员将制定破产重整计划,包括债务减免、股份配售、资产出售等方案,旨在使公司重新恢复健康经营。
3.破产重整计划的批准:破产管理员将破产重整计划提交给法院审查。
法院将根据债权人的意见以及计划的合理性、公平性和可行性等因素,决定是否批准该计划。
如果法院批准计划,则所有债权人必须按照计划进行债务重组,并将其债权变成公司的股权或新的债券。
4.破产重整计划的执行:一旦破产重整计划获得法院的批准,破产管理员将全面负责计划的执行。
该计划可能包括公司资产的出售、债务的偿还、股权的变动等。
破产管理员将监督资产出售和债务偿还过程,同时协调公司管理层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5.破产重整计划的结束和公司重建:一旦破产重整计划的所有事项得到顺利执行,公司将结束破产重整程序,并重新开始经营。
此时,公司将摆脱破产状态,债权人的债权杂乱无章的情况得到解决,公司重新恢复经营能力,为股东创造价值。
破产重整和破产重组的区别:破产重整是指在公司面临破产时,通过对债务进行重组和重置,以恢复公司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重整可以包括负债减轻、股权转让、资产出售等方式。
重整的目标是实现债权人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保护公司的股东利益。
破产重组是指在公司面临破产时,通过对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进行调整和重新设计,以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
重组可以包括业务转型、重组部门、裁员减产等方式。
重组的目标是实现公司经营状况的改善,使其回归到盈利状态。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配套指引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配套指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案例愈发频繁,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上海证券交易所及时出台了相关的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配套指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一规则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一、背景与意义1.1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监管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行为对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台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配套指引,旨在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行为,加强监管力度,防范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
1.2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通过明确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能够引导上市公司规范经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盈利水平,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配套指引的内容与要点2.1重大资产重组的定义及适用范围重大资产重组是指公司收购、出售资产或进行债务重组等导致公司资产、营业收入、利润、净资产等重大变动的行为,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吸收合并、交易合并、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行为。
2.2审核程序与要求对于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需要进行资产评估和交易价格评估,同时上市公司需提交相关文件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在审核程序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将依法合规审核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行为,确保其符合市场规则和监管要求。
2.3风险提示及防范措施重大资产重组可能会伴随一定的市场风险,包括信息披露不完整、不真实,内幕交易等行为。
上海证券交易所在规定中对相关风险进行了提示,并要求上市公司严格遵守行为规范,加强内部控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2.4其他相关要求除了上述内容,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配套指引还对财务顾问、律师事务所的选择、报备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要求,以确保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要求。
三、影响与展望3.1对市场的影响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配套指引的出台,将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减少市场风险,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指南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是指企业经营发生困难或者濒临破产边缘时,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和保障企业的持续经营,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企业债务进行调整和重组的过程。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是为了解决企业债务危机,实现企业财务状况的改善,从而使企业能够恢复正常经营。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减轻企业的负债,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以达到保护债权人和确保企业经营持续的目标。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是确定债务重组的范围和目标。
企业需要对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债务重组的范围和目标。
这通常包括确定债务的种类和数量,债权人的权益和要求,以及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资产负债状况等。
第二步是制定债务重组方案。
企业需要根据债务重组的目标和范围,制定出具体的债务重组方案。
这通常包括采取各种手段减轻企业的负债,如债务转换、债务延期、债务减记等,以及提高企业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等。
第三步是与债权人进行谈判和协商。
企业需要与债权人进行谈判和协商,以达成债务重组方案。
谈判的内容包括债务偿还方式、债务减记比例、债务延期条件等。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债权人的要求,进行适度的让步和妥协,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第四步是履行债务重组方案。
一旦债务重组方案达成协议,企业就需要按照协议的要求进行履行。
这通常包括按时偿还债务、履行债务减记和延期等要求,以及改变企业经营策略和提高盈利能力等。
第五步是监督和评估债务重组的效果。
企业需要对债务重组的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如果债务重组方案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企业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以继续推进债务重组的进程。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企业和债权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企业来说,债务重组可以提升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经营状况,从而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生存。
对于债权人来说,债务重组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减少债权损失,增加债权回收率。
债务重组的法律框架及实施流程解析

债务重组的法律框架及实施流程解析债务重组是一种常见的财务手段,旨在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债务偿还问题,实现财务稳健和经营持续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法律框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规范了各方权利义务,还保障了重组方案的顺利实施。
下面将从法律框架和实施流程两个方面对债务重组进行详细解析。
一、法律框架1. 法律依据:我国《企业破产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债务重组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规定了债务人和债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双方的合法权益。
2. 债务重组工具:根据不同情况,债务重组可以采用协商重组、破产重整、破产清算等多种方式。
债务人和债权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重组工具,达成一致意见。
3. 法院监督:债务重组涉及到众多利益关系,为了保障各方权益,法院会对重组方案进行审查,并监督重组过程的执行。
法院的介入可以有效维护重组的公平公正。
二、实施流程1. 债务重组筹备:首先,债务人和债权人需要确定债务重组的目标和方向,制定详细的重组计划。
在这一阶段,需要充分沟通协商,争取各方理解和支持。
2. 提交重组申请:完成重组筹备后,债务人可以向相关部门提交债务重组申请,同时提交详细的重组方案和相关资料。
在申请过程中,要求各方合作,配合审查。
3. 法院审查:一旦收到重组申请,法院将对方案进行审查。
在审查过程中,法院会要求债务人提供相关证据和资料,以确保方案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4. 债务重组执行:经过法院批准,债务重组方案正式实施。
债务人和债权人应按照方案规定执行,履行各自义务。
法院会监督重组执行过程,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5. 结案审查:一旦重组执行完毕,法院将对重组结果进行审查。
如果一切顺利,法院将结案并宣布债务重组成功。
此时,债务人完成了债务重组的全过程。
以上就是债务重组的法律框架及实施流程解析。
在实际操作中,债务人和债权人需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积极配合各方合作,确保重组顺利进行。
只有通过法律框架的规范和实施流程的完善,债务重组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目标,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长期发展。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流程及时间安排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流程及时间安排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各种形式,例如股权转让、资产买卖、债务重组等,对旗下的资产进行调整和重组,以提高公司整体业务结构的合理性和经营效益。
下面将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流程及时间安排进行详细解释。
1. 资产重组筹划阶段:-前期准备:确定重组目标、制定重组方案,进行尽职调查,分析风险和收益,并达成意向协议。
-调整股权结构:根据重组方案,进行股权结构的调整,包括购买、转让或注入资产。
-公司核查: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法务和运营的全面核查,确保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以便进行后续审计和审核。
-筹备文件准备:准备重组的相关文件,包括意向书、协议书、公告等。
同时,编制资产评估报告和预案,并提交相关政府和监管部门审批。
2. 资产重组报批审查阶段:-申报材料准备:提交重组相关文件和报告,包括股权转让文件、合同、事项说明书等,以便由审查部门进行审查与批准。
-审批程序:进行上市公司重组相关手续的审查、评估和审批,包括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的审核和批准。
-公司股东大会: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重组方案,获得股东的通过,并在一定程度上授权公司管理层执行重组计划。
3. 资产重组实施阶段:-资产交割:签署正式的重组协议、交割文件,完成资产转让或合并等交易。
同时进行财务清算和整合。
-审计:对重组协议的实施进行审计,并编制审计报告,以确保合规性和准确性。
-监管披露:根据监管规定,履行信息披露的义务,及时公开重要信息,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4. 资产重组后续管理阶段:-业务整合:对资产重组后的公司进行业务整合,包括管理层和组织结构的调整,以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跟踪审计:对资产重组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审计,确保着手的改变和承诺得到有效执行。
-监管披露:定期公布重组后的财务报告和业绩情况,及时向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披露信息,确保公开透明。
总体而言,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流程经历了筹划阶段、报批审查阶段、实施阶段和后续管理阶段。
上市公司债转股流程

上市公司债转股流程1.公司首先需要向监管部门提交债转股的申请材料。
The company needs to submit the application materials for debt-to-equity conversion to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first.2.监管部门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进行审查。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will review and examine the application materials.3.如果申请材料符合规定,监管部门将会批准债转股的申请。
If the application materials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will approve the debt-to-equity conversion application.4.公司需要确定债务重组计划,并制定债转股方案。
The company needs to finalize the debt restructuring plan and formulate the debt-to-equity conversion scheme.5.债权人需要同意债转股方案,签署相关文件。
Creditors need to agree to the debt-to-equity conversion scheme and sign the relevant documents.6.公司需要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并通过债转股方案。
The company needs to convene a board meeting to review and approve the debt-to-equity conversion scheme.7.公司还需要召开股东大会,征得股东的同意。
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法律程序

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法律程序债务重组是指企业通过与债权人进行协商,调整债务和债务结构的过程。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债务重组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法律程序。
本文将探讨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法律程序及相关要点。
一、债务重组的定义和目的债务重组是指企业通过与债权人协商,调整债务的总额、期限、利率等,以达到企业重获经营能力,实现扭亏为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债务重组旨在通过重新安排债务的形式和条件,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恢复企业的经营能力,实现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双赢。
二、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法律程序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法律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筹备阶段上市公司确定债务重组的需求,并组建债务重组工作组。
工作组由法务部门、财务部门、投资者关系部门、并购重组部门等相关部门组成。
工作组负责制定债务重组计划,收集债务信息,与债权人进行沟通,准备相关文件等。
2. 协商阶段上市公司与债权人进行协商,协商内容包括重组方案、债务调整、利息减免、期限延长等。
协商的基础是上市公司充分披露财务状况和问题,并提供详尽的债务清单。
3. 债务重组方案的制定与审核上市公司与债权人达成初步协议后,需要制定详细的债务重组方案,并提交相关监管部门审核。
债务重组方案应包括债务重组的范围、债务重组后的股权结构、债务调整方式等。
4. 监管部门的审批与公告监管部门将对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方案进行审核,确认方案合规与合法后予以批准。
批准后,上市公司需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债务重组公告,向股东和债权人公开相关信息。
5. 债务重组协议的签订与履约上市公司与债权人签订债务重组协议,并按照协议中约定的条件履行。
债务重组协议应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分配方式、债务偿还计划等。
6. 债务重组的执行与监督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后,应按照债务重组协议的约定进行偿还。
同时,监管部门、证券交易所等将对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进行监督,确保其合规运作。
三、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法律程序的要点1. 充分披露财务状况和问题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过程中,需充分披露财务状况和问题,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债务信息。
上市公司重整程序一般流程及工作要点(下篇)

上市公司重整程序一般流程及工作要点(下篇)31.公司重整程序中需要进行资产处置和转让,以便清理不良资产。
The company's restructuring process involves the disposal and transfer of assets to clean up non-performing assets.3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重整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加强内部监管和控制。
Improv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structuring process, requiring enhancedinternal supervision and control.33.重整程序还需要制定合理的债务重组方案,以减少公司的负债压力。
The restructuring process also requires the formulationof a reasonable debt restructuring plan to reduce thecompany's debt burden.34.公司应当配合专业律师和会计师团队进行审计工作,确保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The company should cooperate with professional lawyers and accountants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rough auditing work.35.重整程序还需要向股东和债权人进行充分沟通,获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The restructuring process also requires full communication with shareholders and creditors to gain their support and understanding.36.公司在重整程序中需要制定人力资源调整方案,合理安置受影响的员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全程指引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具体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现状和特点,对上市公司重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上市公司的市场活动和经济竞争日趋复杂激烈,债务重组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活动,是企业降低财务风险,整合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些年来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比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已经引起了经济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一、债务重组的现状和特点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工作在近些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不少上市公司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但债务重组活动的日趋频繁所反映出的问题是一些上市公司面对新的经营形式和自身资产质量下降等问题。
债务问题成为了制约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但通过债务重组,是否真的能实现上市公司的扭亏为盈,是否真正能使一些面临财政问题的上市公司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还有待商榷。
在资产重组的过程中,不少上市公司往往只注重利润突击,忽视整合主营业务的进行,权衡债务重组的利弊得失,规范债务重组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首先大量的关联交易存在,即公司同自己的控股人、参股人、子公司或它们的下属企业进行交易,通俗来说是自己跟自己交易;其次股权转让中换股方式已经逐渐取代了现金购买的方式,但我国的股权转让多是通过现金来进行,这一定程度上对债务重组进行了限制。
在下文中所介绍的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问题及对策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现状和特点。
二、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1.财务困难的界定标准存在模糊债务重组进行的前提是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
在我国的债务准则中,这一前提的判定很难有量化的标准进行衡量,所以在没有清晰标准的判断基础下,上市公司自身情况的差异性很难准确划分出财务困难的界限。
针对这一问题,首要工作还是集中在债务重组的准则制度规范和完善上,明确债务重组的适用范围,遵循以实际情况出发为原则的概念界定。
例如,对那些有能力摆脱公司的困境,只是暂时性陷入财务问题的公司不支持债务重组;而对于那些表面上虽然在盈利,但公司制度和技术已跟不上市场要求的公司,则应通过债务重组寻求改变。
2.资产公允值的确定存在难度我国对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缺乏具体的规定,而资产公允值又是在不断变化之中,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所制定的资产公允值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在完善阶段,资产公允值的确定存在难度,且上市公司实际情况与客观要求上的差距使大部分公司并未对公允值进行相关处理。
针对这一问题,根本上还是要完善会计准则制度,让公允价值的计量标准明确化,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完善市场监管,将其他计量属性结合到公允价值的计算当中,使公允价值的确定更为清晰合理。
3.债务重组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债务重组时,由于对债务重组的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往往会有部分的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方式不合理,从而导致上市公司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公司内部的财政危机。
具体表现在:在债务重组的进行方式中仅仅通过一些关联企业或其它形式的资源帮助来暂时性缓解财务危机,没有从公司管理制度的建设,公司产品质量的提升等核心问题上进行工作,使很多上市公司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财务问题。
这一问题的解决要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环境入手,着手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合作,上下部门相互监督,建立企业文化,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跟上改善企业环境,避免财务风险。
4.财务数据披露还有待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化”的问题是债务重组过程中的通病。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能够保留其公司的上市地位,对一些重要问题往往不进行披露,让大众对于公司实际财政状况产生误导,实际上是利用了债务重组的方式对财务报表进行了粉饰,并没有改变公司的财务状况,让公司面临破产的危险性。
这一问题的出现源于公司自身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应该从上市公司的监管和审计入手,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由于制度上的不完善,我国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往往是通过公司的财务报表,而缺乏实质性的监管。
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对那些已经出现巨额亏损的公司要有强效监管的措施,通过透明化的信息管理来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使其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发展。
5.关联交易的问题在上文中已经简单介绍了关联交易的问题,事实上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问题较为严重,一些公司在发生财政问题时往往以关联交易来暂时性解决问题,企业面临债务危机或是濒临破产时通过关联交易的资产置换等方式来解决债务问题,使得盈余管理问题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存在明显,危害较大。
这一问题需要从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入手,首先通过完善独立的董事会制度来为公司利益起到保障;其次通过严明公司内部的赏罚制度,设有奖惩机制,对那些使公司利益造成巨大亏损的人员要给予惩罚;最后还有假期公司内部的监督机制管理,优化各个部门的职能,让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债务重组的九种基本方式债务重组的九种基本方式包括:1、债务转移;2、债务抵销;3、债务豁免;4、债务混同;5、削债;6、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7、债务转为资本;8、融资减债;9、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1、债务转移。
所谓债务转移是指负债企业将其对债权人的负债转给第三方承担的行为。
负债企业的债务转移,对于债权人来讲,就是一种债权转让。
上述第三方一般是负债企业的关联企业或者有意对负债企业进行重组其他企业。
该第三方愿意出资购买债权,并由其承接对负债企业的债权。
作为购买债权的对价,第三方可以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或其他财产权利向债权人进行支付。
根据我国《合同法》有关债务转移和债权转让的规定,负债企业转移债务时,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债权人将其对负债企业的债权转让给第三方时,应通知负债企业。
否则债务转移或债权转让不发生法律效力。
在进行债务转移时,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与主债务应一同转让,但该从债务专属于原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另外,如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转移债务或者转让债权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应按规定办理。
比如,根据我国有关外债管理法规的规定,外债的转让必须到外汇管理局办理外债变更登记。
又比如,根据外经贸部、财政部、人民银行2001年10月26日发布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吸收外资参与资产重组与处置的暂行规定》的规定,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银行不良资产过程中可以向外商转让其拥有的非上市公司的债权,但转让前必须由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2、债务抵销。
所谓债务抵销是指当事人就相互之间的债务,按对等数额使其相互消灭的行为。
如果双方的债务数额不相等,对尚未抵销的剩余债务,债务人仍有清偿的义务。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
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
而且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
当事人互负债务,标的物种类、品质不相同的,经双方协商一致,也可以抵销。
债务抵销有利于节省清偿债务的费用,对债权人来说,则有利于保障债权的及时实现。
在债务重组实践中,债务抵销经常会结合债权转让这种重组方式配套运用。
这种操作方法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可以找到明确的法律根据。
《合同法》第83条的规定,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时,债务人对让与人享有债权,并且债务人的债权先于转让的债权到期或者同时到期的,债务人可以向受让人主张抵销。
举例说,A公司拟进行债务重组,B公司为其母公司,C公司对A公司享有1000万到期债权,B公司对C公司又享有800万到期债权。
现进行如下操作:第一步,B公司将其对C公司的800万到期债权等值转让给A公司。
经该项转让,A公司享有对C公司800万的到期债权,B公司享有对A公司800万的到期债权,B公司与C公司之间不存在债权债务。
第二步,将C公司对A公司负有的800万到期债务与A公司对C公司负有的1000万到期债务中的相应部分相互抵销。
通过债权转让和债务抵销这两种方式的配套运用,A公司对C公司的到期债务减少至200万;至于A公司对C公司所负800万债务,由于B公司是A公司的母公司,可以得到减缓甚至延期,从而减轻了A公司的负债负担,达到了债务重组的目标。
3、债务豁免。
债务豁免又称债务免除。
是指债权人抛弃债权而免除债务人偿还义务的行为。
在债务重组实践中,资金雄厚的关联企业或债务重组行动发起方通常会采取先购买债权人对负债企业的债权然后予以豁免的操作方法。
举例说,郑百文重组方案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由三联集团公司以3亿元的价格向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购买其对郑百文的部分债权约15亿元,并在购买后将该债权全部豁免。
4、债务混同。
债务混同是指债权债务归于一人的法律事实。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06条的规定,债权和债务同归于一人的,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举例说,如果债权人与负债企业合并,则负债企业对该债权人的负债自然消灭。
我国《公司法》和有关会计法规对公司合并的法律程序和会计处理进行了具体规定,在此不再详述。
5、削债。
或称“债权打折”。
所谓削债是指由债权人减让部分债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负债企业的负担。
削债这种债务重组方式一般在企业资不抵债时较常采用。
这种情况下企业一旦破产,债权人只能收回部分权,甚至完全收不回任何债权。
因此,通过适当的债权减让,有利于避免债权人遭受更大的损失。
这种重组方式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规定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
实践中,削债这种债务重组方式经常得到采用。
在前述“粤海重组”案中,广东省政府就是经过与境外债权人两年多的艰苦谈判,为粤海公司平均削债 42.78%,并形成一个“双赢”的债务重组方案,最终成功重组粤海公司。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债务追偿过程中通常会对一批具有部分偿债能力、但不宜起诉的债务人,通过深入调查最大偿债能力、反复谈判和严格审批程序,采取削债的方式收回部分债权。
6、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如果负债企业无法以货币资金支付有关债务,可以与债权人协商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实践中,处于债务困境的企业往往存在非运营资产,如果能将这部分资产剥离出来,并用于抵偿债务,则可以在实现财务结构调整的同时做出经营结构的调整。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也是《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的一种债务重组方式。
用于偿债的非现金资产既可以是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也可以是知识产权、债权、股权、资产使用权等财产权利。
举例说,A公司对B公司负债500万,A公司持有C公司一定的股权。
现A公司以公允价格400万向A公司收购其持有的C公司的股权,并以其对B公司享有的500万债权中的相应部分冲抵该应付款项。